玄奘西行路线
玄奘西行路线:长安——秦州——兰州——凉州——瓜州——玉门关——伊吾——高昌——阿耆尼国——屈支国——跋逯迦国——凌山——大清池——素叶城——昭武九姓七国——铁门——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隋大业八年玄奘幼年13岁,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隋大业十二年玄奘随其兄长赴长安居留,后入汉川,北至益州,适逢空、景二法师,从之受学。继而至高僧大德云集的成都学习。武德五年,玄奘于成都受具足戒。后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他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要典《瑜伽师地论》作为依据,发扬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理论。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玄奘西行意义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意义重大,首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玄奘法师的取经求法之路,以佛教为纽带,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特别是印度、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多国的友好往来。他把印度佛法、历法、医学、逻辑学、艺术等传入中国,把老子的《道德经》译为梵文,把当时流行的《秦王破阵乐》介绍到印度及西域,传播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的意义
玄奘西行的意义是:对佛教经纶的正确释义,将错误的佛教思想进行纠正,并且翻译了更多从印度得到的佛经。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玄奘之所以会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发现唐朝许多佛经的释义有许多,并且不同的释义所表达的意思相差极大,这一点对于佛教思想的弘扬是十分不利的。醉心于佛学知识的玄奘不愿看到将来佛学的没落,所以就下定决心要西去学习佛经的准确含义,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能够得到更多的汉文佛经。
除此之外,在外游历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他所翻译的佛经比从前人们半知不解的翻译更为准确和浅显易懂。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文化发展越来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