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1

时间:2024-09-21 11:55:25编辑:流行君

苏联AA-3空空导弹

苏联AA-3空空导弹前苏联于6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AA-3空空导弹是一种既可装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也可以使用红外导引头的空对空导弹。 AA—3 在前苏联的编号为R—9和R—98,该弹于l963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主要配备雅克—28、苏—ll、苏—15等战斗机。武器性能中文名:苏联AA-3空空导弹配 备:雅克—28、苏—ll、苏—15解 释:一种可装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装备时间:1963最大速度:M2.8基本数据AA— 3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型长 3.6米,红外制导型约长3.3米,导弹直径 0.22米,翼展 1.3米。发射重量:半主动雷达型为 270千克,红外型为260千克。战斗部重 40千克,射程 l9千米。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时,该弹的有效射程主要受导引头接收目标回波灵敏度的限制。该弹于1965年开始服役。主要数据最大射程: 2km(Р-8Р/Т) ;18km(Р-30Р/Т) ;26km(Р-98Р/Т);30km(Р-98МР/Т) 最小射程: 2.0km(Р-8Т、-30Т) ;1.8km(Р-98Т) ;9km(Р-8Р、-30Р) ;<9kmk(Р-98Р、-8МР) 最大速度: M2.8 使用高度: 15250m制导系统: 触发延时引信 引 信: 触发延时引信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4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275kg(Р-8Р、-30Р) ;227kg(Р-8Т、-30Т) ;292kg(Р-98、98М) 弹 长: 4.27m(Р-8Р、30Р、-98Р)   4.0m(Р-8Т、-30Т、-98Т) 弹 径: 75mm 翼 展: 130mm 设计特点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装在弹头后部,4片大切梢三角形弹翼装在弹体后部,4片弹翼后缘各带有1个横滚稳定片。关于该弹的性能,过去一直将其视为近距空空导弹。但是,从苏联解体后透露给外界的消息表明,该弹首先并不是为近距空战、而是为拦截空战设计的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是苏联国土防空空军的第1个半主动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工作波段为I波段(8~10GHz),原型导弹Р-8的射程为12km,改进型导弹Р-30的射程为26km,最后改进型导弹Р-98的射程在26km以上。由于该系列导弹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通过互换导引头的办法,使得能在其基本型—— 半主动雷达型基础上很快发展被动红外型,但由于受当时红外器件性能制,红外型只能用于尾追攻击。 建造背景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一种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取代仍在服役的РС-1/2近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后者的主要问题是射程短、与机载雷达不匹配。20世纪70年代60年代初,比斯诺瓦特总设计师研制出P-8(西方国家称之为AA-3“阿纳布”)第一代中程空-空导弹,后于1965年又研制出P-98中程空-空导弹。P-98导弹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98MP和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98MT。 在俄罗斯推出Р-98的同时, 西方国家就已经装备了比Р-98先进得多的中程空-空导弹,如美国的“麻雀”-7和法国的“玛特拉”-530。由于50年代中期,在РС-1/2导弹基础上改进的К-6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系统,最终未获准投入批生产,因此苏联国土防空空军决定研制中/远距新型空空导弹系统,装备新型防空截击机如雅克-28、米格-Е-152、苏-11等。参加竞争研制的单位有四家飞机设计局和两家导弹设计局,从而造成研制工作大量重复。

苏联AA—11空空导弹

苏联AA—11空空导弹苏联AA—1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的红外格斗导弹,北约国家称其为“射手”AA-ll。该弹于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可挂载在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等飞机上,能在昼间和夜间对作机动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实施攻击。武器性能中文名:苏联AA-11空空导弹最大速度:M3.7 最小射程:300m使用高度:≤20000m基本资料苏联AA—1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四代近距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俄文Молния)和“ 三角旗”(俄文Вымпел)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前者取胜,推出的是首次采用气动与推矢控制方案的机动性极好的全向攻击空空导弹,代号为Р- 73;后者失败,推出的是美国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的翻版,机动性差且无发展潜力,代号为Р-14。Р-73由“闪电”设计局于1976年开始研制。主要数据最大射程: 20km(Р-73МД1) 30km(Р-73МД2)最小射程: 300m 最大速度: M3.7使用高度: ≤20000m最大过载: 50G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引 信: 主动雷达战 斗 部: 连续杆式,重8kg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105kg(Р-73МД1) 弹 长: 110kg(Р-73МД2)弹 径: 2.901m(Р-73МД2) 翼 展: 3.200m(Р-73МД2)弹 径: 170mm 翼 展: 510mm 设计特点198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成功R-73K(西方国家称之为AA-11“射手”)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该弹由红外导引头、控制舱、主动雷达引信舱、连续杆式战斗部舱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这种导弹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在尾部4片矩形弹翼的后缘各装有1片活动副翼,取代传统的陀螺舵,以限制横滚角速度,从而保证导弹飞行弹道的稳定性。首次在近距空空导弹上应用推力矢量与空气动力综合控制技术,即在尾喷口四周加装4片偏转舵面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并与空气动力控制相结合,使导弹的控制通道由传统的双通道控制变为5通道控制,即2个喷流偏转舵控制通道、2个空气动力舵面控制通道和1个副翼控制通道,从而使导弹在主动段上的最大机动过载达到 60G。 R-73K导弹装带有深致冷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寻的的灵敏度和截获目标的距离,并保证了导弹的全方位攻击能力。目前,俄罗斯国土防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导弹。红外导引头位标器离轴角±45°~±60°,具有很强的离轴发射能力,由于采用氮气致冷的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元件和脉冲调频技术,增强了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和全向攻击能力。连续杆式战斗部爆炸后的扩展半径为4m。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飞机机头偏离目标达55度的条件下仍可发射导弹;另一特点是能与头盔瞄准具连接,飞行员“看准“哪一个目标,导弹即同步跟踪,提高了作战效能。 该弹的布局形式与 R—60差不多,但导引头更先进、弹体更长、射程也远得多。 R—73的弹长约2.9米,弹径 0.17米,翼展约 0.51米,战斗部重 8千克。它分为两种型号,一种是MIKl,重约105千克;一种是 MK2,重约l10千克。该弹采用主动雷达近炸引信,导引头可与飞行员头盔瞄准具联动,达到快速瞄准跟踪、快速发射的要求。其离轴发射角约为60度。 R—73 使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喷口内装有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因而其过载能力很强,最大可达40g, 能攻击做 12g机动的目标。这种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导弹的最小发射距离仅 300米,是所有现役空对空导弹中最小的,而其最远发射距离则可达30千米,在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中也是比较大的。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透露了R-73近距空空导弹的两种型别:一种是R-73EL,采用改进的激光近炸引信,可提供出口;另一种是仍在研制的K- 74ME,将装具有60°离轴能力的新导引头,而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角为40°。新导引头更加灵敏,可使其最大攻击距离从30千米增加到40千米。R-73向后发射型已由苏-27作了试射。向后发射的方法可在发射前锁定,并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向后发射R-73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12千米,最小攻击距离为1千米,而且可攻击50米至13000米高度的目标。它在离发射轨达60度角可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可在亚音速和超音速情况下发射。向后发射R-73可能首先在苏-32FN上使用。

上一篇:清华信息门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