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末周初的著名人物,请对历史了解的朋友近来。
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了贫民,所以姜子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姜子牙听说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得人心便很想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时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于是姜太公便下定决心,离开了商朝,不辞劳苦,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据说,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钓,鱼当然钓不上来,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
姜子牙用了几十年的功夫,勤学苦读,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识渊博。尤其对历史和时势的研究更是驾轻就熟如今当了姬昌的太师可以说是厚积薄发运筹而游刃有余对内他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实行“九一租税制”,即农人租用公田,只缴纳九分之一租税的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为官吏的奉禄,而且子孙可以承袭等。这样,就调动了农人在官田上努力生产、官吏们自觉地搞好本人分地生产的 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有朝一日兴兵伐纣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对外,姜子牙协助姬昌实行光养 晦薄秃孤立瓦解的政策对 商王他表面上表现得 谦和恭顺一心事殷 使商王误以 为周是最可靠的属国姬昌 是位忠心的伯而 在暗中却采取种种手段,拉拢争取殷商王 朝的其 他属国使殷 商越来越孤 立结果许多诸 侯国和部落陆 陆续 续地弃殷而投周,到了后来,殷商虽名为天子,而真正附属于他的属国、部落却连三分之一都不足了。这样,就又为最后消灭纣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纣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后被追封为周文王姬发继位亦继志继续为兴周灭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为国师并号称为师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有一天,武王姬发问姜子牙:“我打算减轻刑罚而又能 树立我的权威,少施行一些赏赐而又能使人们从善,少颁布一些政令法规而民众又都能自觉按一定的规范行事。请问师尚父,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姜子牙说:“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能使一千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两个就能使一万个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杀三个人就能使三军军威大振那么你就把他们杀了如果你赏了一个而使一千个人高兴赏两个人而使一万个人高兴赏三个人而能使三军上下都高兴,那么你就赏他们;如果你能通过法律条令约束了一个人而使一千人遵照执行,那么你就用这法律法令去约束他;如果你能通过禁止两个人的错误行为而使一万个人不再去做,那么你就去禁上;如果你能通过教育三个人而使三军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你就去教育。总之,能够杀一个而惩戒上万人,赏赐一个而激励更多的人,这才是有道明君的权威,幸福之所在啊!”武王姬发听了,顿开茅塞,照着姜子牙的话去做,时时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 发生了内忠臣良将被杀的 被杀被囚的被囚 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 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连夜出逃,与妃子妲已投火自焚于鹿台。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
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子牙励精图治,终将齐国治理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中的强国之一而由于姜太公的雄才伟略更被后人称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司马迁就曾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 在我国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姜太公曾在昆仑山从无始天尊学道,后来是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的。在起兵伐纣时,也是通过许多道术之士与纣军斗法而完成兴周大业的。这其实是把姜太公这个历史人物神化了。
封神演义:
子牙宣读敕书毕,将符箓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装甲胄,左手执杏黄旗,右手执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鉴可将‘封神榜’张挂台下。诸神俱当循序而进,不得搀越取咎。”柏鉴领法旨,将‘封神榜’张挂台下。只见诸神俱簇拥前来观看。那榜首就是柏鉴。柏鉴看见,手执引魂幡,忙进坛跪伏坛下,呼宣元始封诰。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柏鉴昔为轩辕皇帝大帅,征伐蚩尤,曾有勋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躯报国,忠荩可嘉!一向沉沦,冤尤可悯。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茂,特赐宝箓,慰尔忠魂。今敕封尔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尔其钦哉!”柏鉴在坛下,阴风影里,手执百灵幡,望玉敕叩头谢恩毕。只见坛下风云簇拥,香雾盘旋。柏鉴至台外,手执百灵幡伺候指挥。子牙命柏鉴:“引黄天化上台听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用幡引黄天化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天化以青年尽忠报国,下山首建大功,救父尤为孝养;未享荣封,捐躯马革,情实痛焉!援功定赏,当存其厚,特敕封尔为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之职。尔其钦哉!”黄天化在坛下叩首谢恩,出坛而去。子牙命柏鉴:“引五岳正神上坛受封。”少时,清福神引黄飞虎等齐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飞虎遭暴主之惨恶,致逃亡于他国,流离迁徙,方切骨肉之悲;奋志酧知,突遇阳针之劫,遂罹凶祸,情实可悲!崇黑虎有志济民,时逢劫运;闻聘等三人金兰气重,方图协力同心,忠义志坚,欲效股肱之愿;岂意阳运告终,赍志而殁。尔五人同一孤忠,功有深浅。特锡荣封,以是差等。乃敕封尔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仍加敕一道,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特敕封尔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尔其钦哉!毋渝厥典。”黄飞虎在台下先叩首谢恩。子牙方读四敕曰:“特敕封尔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特敕封尔闻聘为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特敕封尔崔英为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特敕封尔蒋雄为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尔其钦哉!”崇黑虎等俱叩首谢恩毕,同黄飞虎出坛而去。子牙命柏鉴:“引雷部正神上台受封。”只见清福神持引魂幡出坛来引雷部正神。只见闻太师,毕竟他英风锐气,不肯让人,那里肯随柏鉴。子牙在台上看见香风一阵,云气盘旋,率领二十四位正神径闯至台下,也不跪。子牙执鞭大呼曰:“雷部正神跪听宣读玉虚宫封号!”闻太师方才率众神跪听封号。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位人臣之极品,辅相两朝,竭忠补衮,虽劫运之使然,其贞烈之可悯。今特令尔督率雷部,兴云布雨,万物托以长养,诛逆除奸,善恶由之祸福;特敕封尔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之职,仍率领雷部二十四员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任尔施行。尔其钦哉!主
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讳:知
邓天君 讳忠 辛天君 讳环 张天君 讳节古
陶天君 讳荣 庞天君 讳洪 刘天君 讳甫斋
苟天君 讳章 毕天君 讳环 秦天君 讳完主
赵天君 讳江 董天君 讳全 袁天君 讳角知
李天君 讳德 孙天君 讳良 柏天君 讳礼古
王天君 讳变 姚天君 讳宾 张天君 讳绍斋
黄天君 讳庚 金天君 讳素 吉天君 讳立主
余天君 讳庆 闪电神 助风神知
话说雷祖率领二十四位天君听封号毕,俱望台上叩首谢恩,出封神台去讫。只见祥光缥缈,紫雾盘旋,电光闪灼,风云簇拥,自是不同。有诗赞之,诗曰:斋
布雨兴云助太平,滋培万物育群生。主
从今雷部承天敕,诛恶安良达圣明。知
雷祖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火部正神上台听封。”不一时,清福神引罗宣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罗宣昔在火龙岛曾修无上之真,未跨青鸾之翼,因一念嗔痴,弃七尺为乌有,虽尤尔咎,实乃往愆。特敕封尔为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之职;仍率领火部五位正神,任尔施行,巡察人间善恶。尔其钦哉!古
火部五位正神名讳:斋
尾火虎 朱讳招 室火猪 高讳震主
觜火猴 方讳贵 翼火蛇 王讳蛟知
接火天君 刘讳环”古
话说火星率领五位正神叩首谢恩,出台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瘟部正神上台受封。”少时,清福神引吕岳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只见惨雾凄凄,阴风习习,。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吕兵潜修岛屿,有成仙了道之机,误听萋菲,动干戈杀戮之惨,自堕恶趣,夫复何戚!特敕封尔为主掌瘟昊天大帝之职;率领瘟部六位正神,凡有时症,任尔施行。尔其钦哉!斋
瘟部六位正神名讳:主
东方行瘟使者 周讳信知
南方行瘟使者 李讳奇古
西方行瘟使者 朱讳天麟斋
北方行瘟使者 杨讳文辉主
劝善大师 陈讳庚知
和瘟道士 李讳平”古
吕岳等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斗部正神至台上受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引金灵圣母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金灵圣母,道德已全,曾历百千之劫;嗔心未退,致罹杀戮之殃;皆自蹈于烈焰之中,岂冥数定轮回之苦。悔已无及。慰尔潜修,特敕封尔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咸听驱使,永坐坎宫斗母正神之职。钦承新命,克盖往愆!主
五斗群星吉曜恶煞正神名讳:知
东斗星官 苏讳护 金讳奎古
姬讳叔明 赵讳丙斋
西斗星官 黄讳天禄 龙讳环主
孙讳子羽 胡讳升知
胡讳云鹏古
中斗星官 鲁讳仁杰 晁讳雷斋
姬讳叔升主
中天北极 紫微大帝 姬讳伯邑考知
南斗星官 周讳纪 胡讳雷古
高讳贵 余讳成斋
孙讳宝 雷讳鹍北斗星官 黄讳天祥天罡 比干文曲主
窦讳荣武曲 韩讳升左辅知
韩讳变右弼 苏讳全忠破军古
鄂讳顺贪狼 郭讳宸巨门斋
董讳忠招摇主
群星名讳:知
青龙星 邓讳九公 白虎星 殷讳成秀古
朱雀星 马讳方 玄武星 徐讳坤斋
勾陈星 雷讳鹏 滕蛇星 张讳山主
太阳星 徐讳盖 太阴星 姜氏(纣后)知
玉堂星 商讳容 天贵星 姬讳叔乾古
龙德星 洪讳锦 红鸾星 龙吉公主斋
天喜星 纣王天子 天德星 梅讳伯主
月德星 夏讳招 天赦星 赵讳启知
貌端星 贾氏金府星 萧讳臻古
木府星 邓讳华 水府星 余讳元斋
火府星 火灵圣母 土府星 土讳行孙主
六合星 邓氏婵玉 博士星 杜讳元铣知
力士星 邬讳文化 奏书星 胶讳鬲古
河魁星 黄讳飞彪 月魁星 彻地夫人斋
帝车星 姜讳桓楚 天嗣星 黄讳飞豹主
帝略星 丁讳策 天马星 鄂讳崇禹知
皇恩星 李讳锦 天医星 钱讳保古
地后星 黄氏 宅龙星 姬讳叔德斋
伏龙星 黄讳明 驿马星 雷讳开主
黄幡星 魏讳贲 豹尾星 吴讳谦知
丧门星 张讳桂芳 吊客星 风讳林古
勾绞星 费讳仲 卷舌星 尤讳浑斋
罗�星 彭讳遵 计都星 王讳豹主
飞廉星 姬讳叔坤 大耗星 崇讳侯虎知
小耗星 殷讳破败 贯索星 丘讳引古
请问商末周初时的历史
最著名的就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 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 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 (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 刑罚酷虐,连年对外用兵,民众负担沉重,痛苦不堪;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 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乱局面。
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 如日当中、蒸蒸日上。公刘、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 势力伸入江、汉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 德以倾商政”,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文王为牧野之战的展开、“翦商”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积 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 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 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发起了 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与国,最大限度孤立商纣。文 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 令,保护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 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
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 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 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 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 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 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 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 一个时间问题了。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 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 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 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 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 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 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一战而胜。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 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 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 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方 国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 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 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 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 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 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 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 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 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 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 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 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 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 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 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伐 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 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 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 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 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 善于做到奇正并用,予敌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 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是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力量, 且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统治者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自食 恶果;四是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加上军中那些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 义,反戈一击,其一败涂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 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 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 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商器里面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司母鼎了。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75公斤(因缺一耳,故原鼎重当不止此数),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中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耳的外廓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作饕餮形,中间隔以短扉棱。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部分,都是没有花纹的长方形空白地。足部饰兽见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
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此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3.第三种解释在“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皇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可能是殷王帝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妣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陈梦家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殷墟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司母鼎,其形制和文字风格都与司母戊鼎相近似,出土的铜钺,亦饰有虎噬人头的图案,这些都为后一种说法,即司母戊鼎为武丁、祖庚、祖甲时所铸器,提供了证据。
就一般情况而言,铸造方形器要比圆形器困难,何况象司母戊鼎这样的重器,工艺复杂程度,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其困难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制作者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研究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粘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使用二十块范畴铸成的。一次铸造成功如此巨大的器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它的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是商代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思索。
周朝真的有八百年吗?
有八百年,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扩展资料: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
周王朝为什么前后能够延续八百多年?
细数我国古代各个王朝的延续时间,我们会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公元前的周王朝,共计约八百年。后世建立的各个朝代,尽管发展繁荣,可是时间一般都在两三百年,过后便会有另外一个朝代来代替。那么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周王朝可以持续存在这么长的时间?
事实上,关于周朝的存续时间有所争议,一说认为是约788年,一说认为是868年,之所以有这样的争议,原因就在于周朝的建国时间一直没有办法确认。但不论是哪一个,周王朝成为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这个事实依然是无法改变的。不过,周王朝之前的商王朝的灭亡时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1046年,作为灭商的周朝,也应该会在商灭亡之后即刻建国,所以八百年之说更为多数人们所认可。
周王朝前后又分为西周和东周,而要说为何能够存续如此长的时间,与它实行的一些制度是分不开的。除却初期圣贤治国、礼仪制度之外,还有一个分封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周王室除了周天子,还有大大小小非常多的诸侯,分封制就是让很多诸侯分别管理不同的地方,而周天子只负责自己王室附近的区域,即每个人都是自己封地的“地主”,但是周天子仍旧拥有最大的权力。
分封制度的管控相对来收比较松散,加上对于礼乐制度的很好的推行,如此一来,当时的社会秩序、整个王朝纵横两面的运转都比较井然,因此西周王朝能够延续近四百年之久。
只是后来,犬戎族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周天子不得不迁都洛邑,洛邑位于镐京的东方,因此后世将这一阶段的周王朝称为“东周”。但是这个时期,由于周王室对于各个诸侯国的辖制很小,因此与周王室之间的矛盾也很小,但是与其他诸侯国就不一样了。各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时有发生,而且因为诸侯国较多,势力也比较均衡,相互牵制,没有发生联合起来抵抗谁的事情,更没有哪一个敢直接推翻周王朝。不过有人认为,这可以解释为,周王室的管辖面积也很小,就算推翻了,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此诸侯国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很尊同周王室。
在这种相互平衡的情况下,东周又存续了约四百年,直到一家独大的秦国攻破洛邑,杀了周赧王,东周灭亡,周王朝才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