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7

时间:2024-09-13 09:59:16编辑:流行君

【书目31】《明朝那些事儿》第七部

【燃梦行动.阅读】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目标】3年100本书

【打卡】第229天 20210908

【书目31】《明朝那些事儿》第七部

【作者】当年明月

【版次】2017年5月第1版

【页数】共291

【感悟】与激情澎湃、跌宕起伏的开国历史相比,明朝中晚期的历史多少有些索然无味。看着朱元璋的心血被后世子孙挥霍殆尽,万般感慨。万历时期,皇帝居然几十年不上朝,争权夺势之人层出不穷,国家出现易子而食的惨景。也许正是应了那句话,创业容易守业难。或许不是守业难,是守业的人不靠谱罢了。读历史,我们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每况愈下的局势惋惜、哀叹,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生命殆尽,看着这座大厦将倾,看着这个朝代步履蹒跚、走向衰亡,看着大明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山雨欲来……

第一天(30)

【感悟】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几千明军与数十万日军对峙王京,出现麻贵等一批明将领。但战事起伏,胜败曲折难料。


第二天(62)

【感悟】1.李舜臣“全节终须报,成功岂可知?平生心已定,此外有何辞!”战死沙场,无怨无悔。

2.1598年,随着“露梁海大捷”,历时七年的抗倭援朝战争结束,最终以明朝军队的彻底胜利以及日本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也告诉我们,正义终究战胜邪恶。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侵略者,他们或许残暴,或许强大,或许看似不可战胜,但终将被埋葬。


第三天(102)

【感悟】1.抗倭援朝——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想起《战狼》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语。

2.和稀泥高手申时行上线。


第四天(140)

【感悟】1.新任首辅王锡爵与万历就立太子一事展开弹簧般的斗争。立太子一事经历多年悬而未决,让很多言官荣升,也让更多的言官、大臣挨板子,这弹簧般的竞争与较量扔在持续。


第五天(160)

【感悟】1.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人的议政开始并盛行。

2.沈一贯不经意的一封上疏解决了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争国本”一事以“即日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的结局告一段落。


第六天(222)

【感悟】1.梃击案——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背后隐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

2.老子曾经说过,最好的国家是老百姓不知道统治者是谁。从某个角度讲,万历同志做到了。——因为他多年不上朝。这也成就了万历年间政治混乱、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生机勃勃的世界。


第七天(291)

【感悟】1.李成梁被称为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一手培养出明朝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

2.“争国本”胜出的太子朱常洛经过38年的漫长等待,在万历逝世后登上宝座。仅仅一个月,便因病身亡,连自己的年号都未来得及使用。

3.杨涟——士为知己者死,有蚍蜉撼大树之勇。


读《明朝那些事儿》148

第373章  结束了?

这一章讲了徐霞客的故事。他二十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朋友帮助,独自一人,游历天下二十余年。他去过的地方,包括湖广、四川、辽东、西北,简单地说,大明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此外,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游历。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还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而徐霞客是怎么进行他的最后一次旅游呢?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一个同伴。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越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渡过金沙江,渡过澜沧江,经过丽江,经过西双版纳,到达鸡足山。

在迦叶寺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寺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其实作者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作者通过徐霞客的故事,所要表达的,是他认为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的,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这话我也赞同。嘿嘿!


《明朝那些事儿》—— 读书笔记一

       从1月份看完《人类简史》就开始看《明朝那些事儿》一直看到2月的最后一天,很可惜没有完成这个月的阅读任务,客观原因还是有的,当年明月确实话说的很多,依据帝王顺序共计写了七册,在这一个月多的时间里,也只读到了第六册;

(读书笔记一)先就在《明朝那些事儿》前5册中摘抄一些金句(这个词合适不?)

分享一个链接:http://www.qulishi.com/huati/mingchaohdlb/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        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

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

然而随着他自己的不断强大,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可怕与不可战胜。他终于开始畏惧。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这就是规律的力量。当你掌握了那些旁人不知道的规律和内涵时,你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的钥匙!

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

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那么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谁支配着这些历史规则呢?真正创造支配历史的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是的,正是这些普通人创造和支配着历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默默无闻,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也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勤奋的工作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从古至今,从无例外

在历史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十分有水平的人物,他们能够在形势尚不明朗之前预见到事物将来的发展,如诸葛亮在破草房里就能琢磨出天下将来会三分等,但诸葛亮的这种琢磨是不需要成本的,即使他琢磨得不对,也没有人去找他麻烦。容易出麻烦的是抉择,也就是说,必须牺牲某些眼前的利益去换来将来更长远的利益。这种抉择往往是极为痛苦的,因为眼前利益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长远的利益却是看不到的,就好比你让大家丢下手中已有的钞票,跟着你去挖金矿,金矿固然诱人,但是否真有却着实要画个大问号,你说有就有?凭什么? 一百多年后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就是栽倒在这种抉择上的,因为那些大臣们宁可抱着手上的那点家当等死,也不肯跟他去走那条未知的道路。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去进行。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的一位哲学系毕业的好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大学里不应该开设哲学本科专业,因为学生不懂。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哲学是无数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结晶,他们吃过许多亏,受过许多苦,才最终将其浓缩为书本上的短短数言。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

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无欲,所以刚强。

脑袋一团浆糊,盲人瞎马地掉下山崖,那叫失足,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昂首阔步踏入深渊,才叫勇敢。而这口棺材,正是他勇气的证明。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畏。

了解世界的黑暗与绝望,却从不放弃,并以悲天悯人之心去关怀所有不幸的人。这才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真正原因,这才是人类最为崇高的道德与情感。 所以我没有详写张居正一生中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比如整顿官场,比如惩办贪官,比如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再比如他也曾严辞拒收过贿赂,制止过亲属的腐化行为,在我看来,这些情节并不重要。只有当你知道,他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欲望,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你才能明白,那个不顾一切,顶住压力坚持改革的张居正,到底有多么的伟大。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现实生活不是电影,坏人总是赢,好人经常输。

多年前,我曾研习过社会学,并从中发现了这样一条原理:社会垃圾(俗称混混),是从来不会自卑的。虽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渣、败类、计划生育的败笔,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能成为一个混混,是极其光荣且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混,对于这些人而言,打架、斗殴、闹事,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抢小孩的棒棒糖和完成一座建筑工程,都是人生意义的自我实现,没有任何区别。做了一件坏事,却绝不会后悔愧疚,并为之感到无比光辉与自豪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坏人,一个纯粹的坏人,一个坏得掉渣的坏人。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邪不胜正是靠谱的,但杨涟不明白,这个命题有个前提条件——时间。其实在大多数时间里,除去超人、蝙蝠侠等不可抗力出来维护正义外,邪是经常胜正的。所谓好人、善人、老实人常常被整得凄惨无比,比如于谦、岳飞等等,都是死后多少年才翻身平反。只有岁月的沧桑,才能淘尽一切污浊,扫清人们眼帘上的遮盖与灰尘,看到那些殉道者无比璀璨的光芒,历千年而不灭。        杨涟,下一个殉道者。

可做可不做的好事,最好做,可做可不做的坏事,最好不做

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敌人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所以我想说的是,当年的这场辩论,或许决定了大明的未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但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至少一两件。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

因为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往往都很残酷。

成功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上一篇:差半步 陈展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