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亭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清风亭》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剧本中没有表明年代、地点。《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卖豆腐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
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豫剧《清风亭》赏析
“风雨沧桑亭一座,见证多少善与恶……”伴着慷慨苍凉的唱腔,幕布徐徐拉开,青黛古朴的清风亭便立在了观众眼前。
正在演出的是南阳市豫剧团。张元秀是这部戏的主角。豫剧里面以李树建演的最好,这个剧团里扮演张元秀的是他的弟子。我认为,这个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是在演《寻子》一出,过硬的基本功——空翻,是老师李树建所不能达到的。
故事发生在明代:以卖豆腐为生的张元秀夫妇年过六旬而膝下无子,路过清风亭时捡一男婴,取名继保,含辛茹苦抚养了一十三年。哪料继保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哭闹着逃出张家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张元秀追子至清风亭上,恰遇继保亲娘周桂英到清风亭寻子。当周桂英得知继保就是当年自己迫于无奈而丢弃在清风亭上的亲生儿子时,跪地苦苦哀求张元秀放还亲子。张元秀不忍心再让周桂英忍受失子的煎熬,也恐怕自己无力把继保培养成才,于是便忍痛把继保还给了周桂英。元秀之妻思子心切而双目失明,夫妻二人垂暮之年只好沿街乞讨。周桂英迫于大夫人的淫威而默认自己是继保的姨娘,大夫人则以亲生母亲的身份抚养继保。五年以后,得知养子继保考上状元而荣归故里的消息时,张元秀夫妇喜泪如雨。不料继保竟忘恩负义,不认对自己有齐天大恩的张元秀夫妇。元秀之妻一气之下碰死在清风亭上,张元秀悲愤难忍而气绝身亡。在人神共愤、万人唾骂声中,继保和大夫人被天雷击死在清风亭上。
《清风亭》一剧是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挞。该戏剧将张元秀夫妇的“善”,与张继保的“恶”,作了鲜明的对比,或欲抑先扬,或欲悲先喜,且层层递进,步步加深,营造了戏剧情势,加重了悲剧氛围,深化了主题思想,强化了演出效果。此剧在群众中影响较大,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看完此剧,很多观众“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它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道德观。全剧以雷殛结束,也表现了古代人民惩治恶人的强烈愿望。剧作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赶子》、《盼子》、《认子》等折极为动人。
我国的很多传统戏剧,千百年来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传统的仁义、孝道,宣扬着人性的真善美,鞭挞着邪恶丑陋的东西,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洗礼。现在的年轻的人,包括小孩子都很少看戏了,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下一代人的心灵渐渐淡化、甚至泯灭。面对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太多的他们迷失了方向。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生活中,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是人之常情。
虽然,这只是戏剧,但它能够告诉人们的却有很多。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养儿防老,切不可父母为孩子花钱动担子挑,老人和孩子要钱像挤牙膏,老人不怕身冷,就怕心寒。孝敬父母乃为人之根本,同时也是在给自己的子女做榜样的。
《清风亭》在后世舞台流传很广,除豫剧之外,徽剧、京剧、汉剧、川剧、湘剧、晋剧、秦腔等不少剧种均有演出。
附经典唱段:《奴才全将良心昧》和《老婆子撞柱血飞溅》唱词
奴才全将良心昧
奴才全将良心昧
气得我浑身打颤心意灰
我的心意灰哎
十三年冬夏只有一条被
十三年淡酒未敢喝一杯
十三年我衣不遮体人变鬼
十三年俺骨瘦如柴奴才肥
十三年受了多少罪
十三年希望全化伤悲
十三年做了一场梦,梦醒心头血刀锥
苦命人心血掏尽全白费
如今后悔呀我能怨谁?我能怨谁呀?
老婆子撞柱血飞溅
老婆子撞柱血飞溅,
张元秀只觉得蹋了天哪,
蹋了天哪啊,
我的老伴呀,我的老伴呀.
悔不该清风亭上心肠软,
悔不该呀清风亭上
又让他母子来团圆,
悔不该清风亭上又把这奴才见,
认什么子来续什么缘,
盼他做的是什么狗官,
我的老伴呀,我的老伴呀.
可怜你死去难闭眼那,
可怜你满腹话要说却不能言,
可怜你到死呀也不明白,
咱养大的儿咋能害咱这样惨,
咋能对咱这样惨哪,
老伴呀,我的老伴呀.
这包子还在你的身上暖,
你为谁留谁稀罕,
你为谁留谁稀罕,谁稀罕.
张元秀,
我我我压不住怒火燃,
恨不得一指捅破天,
苍天那啊,
苍天那,苍天那,
我的苍天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