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坠江

时间:2024-09-11 23:50:03编辑:流行君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我们都是冷漠的看客

一、

距离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坠江事件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天。

但一回想起坠江画面,仍让观者心有余悸:22路公交车在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桥面时突然向左侧猛打方向盘,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面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从垂直距离70米的桥面上直直落入长江江水。

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五秒钟,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等醒悟过来,只看见江面上浮起一滩油污。85小时之后,救援人员终于打捞起13具罹难者遗体,并证实有2名人员失踪。

事故一发生,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众多网友热议。

首先,矛头指向大巴车对面撞击的红色小轿车。两个关键词:小轿车“逆行”、“女司机”。有网友po出女司机穿着高跟鞋在桥面痛哭的照片。一时间,骂声无数,女司机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如果言语能杀人,那些言论足以让这位无辜的女性死上几百遍。

警方迅速做出反应,公布当时真实情况。

于是,这个论调偃旗息鼓,另一种声音又盯上司机,有说他熬夜唱歌,有说他吸毒,抑郁,也有说他报复性自杀……

所幸,11月2号警方公布了这次事件的真正起因。

大众这才明白,这场骇人听闻的特大公交恶性事件,起因很简单。原来只是一个女性乘客(刘某)错过了自己要去的站点,要求司机(冉某)停车,让自己下车。

因为当时不在公交站点,冉某拒绝了。刘某走到司机驾驶座右侧,与之发生激烈的言辞冲突,期间更是两次用手机击打司机头部。司机也两次脱离右手,格挡还击对方。

10时8分51秒左右,司机脱离右手瞬间,向左猛打方向盘,车速51公里,驶过中心隔离线。在满车的一片惨叫声中,慌乱的司机没有将车刹住,径直撞向对方车辆,冲入江水中。

到此,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错过一站,两个人情绪失控,凭什么要全车其他13个人用生命为他们的错误买单?


要知道,遇难者中最小的是两个1岁和3岁的孩子,由母亲带着外出游玩,最大的82岁,作为婆婆过江去为媳妇过生日。还有一位打捞队员的父亲也在逝者之列,而他距家只有300米!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情绪逐渐平息。很快,这则新闻就要被其他更夺人眼球的新闻所掩盖。

那么这则新闻,除了给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还能留下什么呢?

二、

我常常想问,如果当时你我坐在这辆车上,我们会怎么做?


a.嫌吵,提前下车。

b.将两人拉扯开。


c.冷漠旁观,事不关己。

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网民都认为刘某负有主要责任,15%认为司机有责任,只有11%感叹车上其他人太冷漠。


这就不难理解,有人会选择a。事实上,当天确实有两名乘客嫌刘某和冉某争吵激烈,提前下车。

剩下恐怕大部分人都会选择c。事实上,当天的其他乘客也确实这么做的(排除年老体弱)。

伏尔泰有句名言: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套用一下:灾难来临时,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应该出手阻拦这场灾难发生。

其结果就是一车人眼睁睁地看着大车偏离方向,冲向死亡之门。

若干年前,发生过这样一个真事:有一辆公交车在火车铁轨上抛锚,一时间动不了。司机担心火车来了酿成事故,于是招呼大家一起下车推车。只有两位乘客响应,其他乘客认为不关我的事,外面又冷,于是不为所应。

可是,当司机和另两位乘客在外面吭哧吭哧地推车时,却惊恐地发现,不远处一列火车已经呼啸而来。

他们三人拼命呼叫车内乘客逃离,与却拼不过死神的脚步,车内乘客还来不及反应过来,火车瞬间就把公交车撞得粉碎。除了车外三人,无一幸免。

这件事不禁让人联想到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车四十四》。

情节很简单:一位大巴女司机载着满满一车乘客在野外行驶,遇到两个假装受伤的劫匪在路旁呼救。好心女司机让他俩上车,谁知这两人一上车就把全车人的财物洗劫一空。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将女司机拉下车施暴。满车人,除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阻止,并在与歹徒搏斗时被刺一刀。其余人都做漠然看客,旁观之。


结果,受尽侮辱的女司机上车以后,愤然让刚才拼命救她的小伙子下车,他十分不解:明明刚才是我要救你啊!很快,他就明白女司机为什么要赶自己下车的原因了。原来,女孩痛恨满车人冷漠地袖手旁观,把大巴开进山沟里,一车人全部死亡。

三、

我们总认为,那些在公交车上不阻止别人犯罪行为的人,是冷漠的看客。却不知,我们自己才是群体最大最冷漠的看客。

中国人历来有看客心理。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多次在各类文艺作品中写到中国的“看客文化”。

《药》中写刑场上的人们,“那三三两两的人,……潮一般向前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子,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在《坟 . 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也写到:“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进入21世纪,我们的物质足够丰富,科技也非常发达。然而,绝大多数人内心仍然是一个世纪以前的“看客”心理:不要凑热闹,看看就好了;面临罪恶时,我保持沉默,不参与,不引火上身,保全自己;事情过了,发发牢骚,写几个文字骂骂人都可以;骂过以后,这件事与我无关。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旁观者冷漠,亦称“旁观者效应”。在群体或社会中,由于责任分散,每个人都觉得此事他人会去做,结果变成人人都该管的事,最终反而没人管的现象。

殊不知,每个人都是在同一辆人生列车上,面临灾难时,谁也逃不掉。

直接的例子如这次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的其他乘客,间接的例子,如有人自己生产伪劣食品从来不吃,只卖给外人,人人都是这个心理,其实你买进的其他物品同样是另外一个自己生产的有毒有害物品。

骂别人容易,轮到自己,保持沉默就好,其实沉默的大多数同样是犯罪。

面对灾祸,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少一些看客心理,多一些行动派,这个世界才能更美好。

四、

所幸,这个社会还是有一些人清醒过来,不再做冷漠的旁观者。

2016年5月27日下午,武汉一辆公交车行驶在当地长江二桥中部时,车厢内出现过类似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的情景。一名中年女乘客突然上前疯狂抢夺女司机手中的方向盘,然而,由于一位热心乘客小吴猛冲上前,勇敢一抱,制止了“抢盘女”,为女司机赢得了宝贵的停车时间,保住了一车人性命!


小吴这一抱,当时并未引发多少轰动。

但当今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之后,一位武汉企业家却陷入了深思,试想如果不是小吴两年前那沉着冷静的出手相助,恐怕公交坠江事件要提前两年。因此,这位企业家特意表彰小吴10万元!

虽然迟到了两年,但说明每个人都在反思,都在觉醒。





有一首诗,虽然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但还要一再重温: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是一位德国新教牧师墓碑上的墓志铭,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愿所有人闻者足戒,因为我们都在同一辆车上,没人能够幸免。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给我们普通人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启示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车上包括司机在内的15人全部遇难。


11月2日,警方根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查明,坠江原因系因一女乘客因坐过站,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使车辆失控,导致了惨剧发生。




悲剧已发,生者已逝,我们的关注也会慢慢地从新的热点中转移,但这一悲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是值得让我们深思的。




          学会对冲突事件做出正确的认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在他的这套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表示诱发性事件,B(Belief)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Consequence)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C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埃利斯通过大量的事例发现,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C实际上是直接由事件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B产生的,即B引起了C 。



简言之,诱发事件A不直接引起人的情绪反应C,人的解释与评价B才是导致人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




所以埃利斯说: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着。





对事情的看法往往指的就是不合理的信念。




对女乘客:

推理到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上,通过视频我们看到:女乘客因坐过站这一诱发事件A产生了与司机争吵,互殴的过激行为C。



但实际上导致她过激行为的真正元凶是她不合理的信念B:认为即使坐过站,司机也应该立即停车,不能阻拦。



对司机:

同样的,事件中也并不是女乘客一人在唱“独角戏”。视频中,司机因女乘客指责,打骂自己这一诱发事件A产生了与女乘客之间的互相对骂,还击的行为C。



但引发他不良行为反应C的根本原因是他不合理地认为即使开着车,即使手里的方向盘掌握着乘客的生杀大权,当和乘客发生冲突时也必须要以暴制暴,马上反击的错误信念B。



时间倒流,如果女乘客在得知自己坐过站后,得出的正确解释与评价B是正确遵守公交乘车规则,文明乘车,等待公交车在下一站停靠的话;



如果司机在面对女乘客的指责,打骂时,得出的正确解释与评价B是要稳定情绪、耐心解释、冷静操作,以保障车内乘客和他本人的人身安全的话,这场以15人生命的逝去为代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

老师对学生:“你迟到了,所以我很生气”

妈妈对孩子:“你不好好学习,所以我很失望”

女友对男友:  “你不爱我,所以我很痛苦”



有句话说的好,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多想想原因,多想想合理的解决办法,多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看法也有问题,试着观察自己的感受,安抚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你会遇到一个更乐观,更开朗,更幸福的自己。



所谓: 相由心生,心随境转,命由己造。



真正的幸福就是在于太多与太少之间的一点点。




愿我们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把幸福的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上!


贵州公交坠湖是什么原因呢?

贵州公交坠湖的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而据了解,这辆公交车上还载有要去参加高考的考生,而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这一起事件并非属于普通的交通事故,是公交车司机在酒后故意为之,是在报复社会的一种不当行为。一、事件具体经过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共造成了21人死亡,15人受伤,经过调查了解,发现该辆公交车是当地的2路公交车,通过监控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这辆公交车一开始缓慢地在马路上行驶着,之后行驶在途经虹山湖大坝中段时,该辆公交车突然横跨马路,冲破石护栏,直直坠入湖中。二、具体原因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发生以后被顶上了热搜第一,民警也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通过监控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这辆公交车在行驶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跟周围的车发生冲撞,而且当时的马路上也并没有其他交通事故发生,看似是公交车司机有意为之,把车开向了水库,最终造成了多人死亡。而经过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此次事故公交车驾驶员张某钢确实是有意为之,是有意向社会报复,而对于网传的驾驶员张某钢对于“房屋被拆除”一事感到不满,才最终让他想不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对于此事,民警也展开了调查,经过调查了解发现也是确实存在此事。三、一些思考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让人们感到十分悲痛,毕竟车上有这么多条无辜的生命,对于该名公交车司机蓄意报复社会的恶劣行为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气愤,毕竟他并没有权利来剥夺他人的性命,如果对社会不满,自己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应该要懂得冷静下来,通过正确、合理的途径和渠道来为自己维权,而不应该选择不是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如此冲动的做法。而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也警醒着我们要学会一些求生技能,特别是要学会游泳,在这一起事故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游泳,逃出公交车,顺利地游到湖边,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死于事故当中,只是也警醒着我们学会游泳的重要性,另外,我们也要去学习和了解当车不小心落入水底的时候应该如何学会自救。对于在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丧生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安息,一路走好,对于公交车驾驶员张某钢如此恶劣的行为必须做出严厉的处罚,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希望日后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发生。那么,对于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故,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当中讨论交流。我是“教育小匠”,用心解答有趣、有料的问题,如果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击关注!


贵州公交坠湖已致21人死亡是怎么回事?

7月7日中午12时许,安顺市西秀区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冲出路边护栏,坠入虹山湖中。截至7日下午17时30分,共搜救出36人,其中21人死亡、15人受伤,伤员已全部转往医院救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第一时间对救援工作作出批示。孙志刚强调,要抢时间迅速救援,千方百计搜救落水人员,抢救伤员,查清车上乘载人数,查明事故原因,有序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受孙志刚委托,谌贻琴迅速赶往现场一线指挥处置,到医院看望慰问伤员,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谌贻琴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搜救落水人员,组织最精干的医护力量救治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扩展资料应急管理部已派工作组赶赴安顺现场指导救援:7月7日12时许,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路一辆公交车坠入虹山水库。应急管理部要求全力以赴救援抢救伤员,迅速核实人数,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举一反三排查隐患。此外,应急管理部已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当地消防救援队伍调集19辆消防车、21艘橡皮艇、97人(含17名潜水员)迅速到场开展搜救。参考资料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开展安顺市西秀区公交车坠湖现场救援

上一篇:人造月亮

下一篇:瑞兹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