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首次就越界入朝美军士兵发声

时间:2024-09-01 05:04:13编辑:流行君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二十一)

恢复均势的战役 1951年1月25日——1951年7月8日 五、战役经过(4) 1951年3月临近结束,第8集团军各部队正在接近北纬38度线。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和北朝鲜的军队正在为发起春季攻势而大规模集结兵力。李奇威将军决定继续向北推进,从而占领更利于防御的阵地。哈利S.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同意了这一方案。这次新的进攻计划又分为两个作战行动,代号分别为蛮勇行动和无畏行动。第一个作战行动,也就是蛮勇行动的目的是,在紧靠北纬38度线以北的地方建立一条名为堪萨斯的新防线。第二个作战行动,也就是无畏行动的目的,是联合国军再继续向北推进20英里,建立另一条名为怀俄明的防线。怀俄明防线最终将转变成为一条重兵防御的前哨线。当共产党的部队发起下一场攻势的时候,沿怀俄明防线的部队,将一边阻击,一边向南撤往堪萨斯防线,在这一过程中,给敌人尽可能造成最大限度地破坏和伤亡。防御作战的主要战斗将沿着堪萨斯防线展开。李奇威将军还希望,无畏行动能够对敌人位于金化西北,绰号为铁三角的后勤补给中心构成威胁。金化是堪萨斯防线以北20英里处的一个重要的公路交汇处。 这场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的作战行动,于4月1日开始。美军第1军和第9军位于战线西部,韩国第1军位于战线东部,上述部队在5日以前均已抵近堪萨斯防线。在战线中部,美军第10军和韩国第3军较晚才开始行动,也正在逼近堪萨斯防线。接着,美军第1军和第9军继续向前推进,目标直指位于铁三角地区西南的铁原,并在11日之前推进到了一个名为犹他的,非常接近目标的阶段线。在他们的右侧,5天之后,第10军的部队占领了一个俯瞰华川水库的大坝。4月20日,联合国军的最后一支部队,隶属第10军的美军第7步兵师和韩国第3师也已抵达堪萨斯防线。联合国军随即开始为继续向北推进至怀俄明防线做最后的准备。然而,4月22日,共产党的军队在整个防线上发起了春季攻势,联合国军的进攻行动遂告全部终止。 就在蛮勇作战行动期间,美军指挥高层发生了骚动,导致美军远东司令部和第8集团军的领导层发生了重大变动。4月10日,因为在战略上意见相左,杜鲁门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作为远东地区美军总司令的职务,并任命李奇威将军来接替麦克阿瑟。4天之后,詹姆斯A.范弗利特少将又接替李奇威,成了第8集团军的司令官。长久以来,麦克阿瑟将军因为强加在他身上的种种限制而非常愤怒,尤其是不允许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直接行动。3月份,他在写给马萨诸塞州众议员,约瑟夫·马丁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者在4月上旬将这封信公之于众。杜鲁门总统将这件事看做是,麦克阿瑟将军试图挑战他作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又一例证。因而,在与个别内阁成员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商量之后,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这位令人尊重,且受人欢迎的二战名将的职务。这次事件在美国国内引发了政治风暴。但是,除了最高指挥阶层发生变化以外,它对朝鲜战场上作战行动的影响非常有限。 中国人将这次新的进攻称作是第五次战役。当时,联合国军的部队正位于堪萨斯防线的两侧或者稍微靠北了一点。堪萨斯防线绵延116英里,在西部起自汉江与临津江的交汇处,沿着临津江向东北方向延伸,直达北纬38度线。然后,它大体上沿着这条纬线向东,经过一片利于防守的地带,直达日本海。第1和第9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堪萨斯线和犹他线,正在向怀俄明线挺进的过程当中。这两支部队都遭到了中国军队3个军群和北朝鲜1个军的迎头痛击。他们由正北和西北方向夹击美军,目标直指长度为50英里,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涟川—议政府—汉城),他们可直抵汉城。 共产党军队的进攻实际上是4月21日至22日晚间,首先在联合国军防线的中部地区开始的。一支中国部队攻击了位于华川水库以西的韩国第6师。敌人的进攻突破了该师的防线,于是在第10军的防区内,西边的美军第24步兵师和东边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侧翼都暴露在了敌人的攻击面前。第二天,中国部队继续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彻底击溃了韩国第6师,向水库西南方向推进了20英里,抵达加平以南地区。在那里,英国第27旅以及配属的美军第72坦克营的部队最终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为联合国军的有序撤退创造了条件。因为此次作战行动,第72坦克营A连以及英国旅的加拿大营和澳大利亚营最后被授予总统部队集体嘉奖。 在第1军的防区内,第24步兵师和土耳其旅遭受了敌人主要进攻方向上的直接冲击。第1和第9军立刻开始向南撤往沿堪萨斯防线的既设阵地。第二天,他们抵达了目标阵地。也是在第1军的防区内,在敌人渡过临津江并在南岸建立桥头堡的过程中,来自比利时、菲律宾、英国和美国的联合国多国部队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在23日之前,第1和第9军的绝大部分部队退回到了堪萨斯防线。 同样是在4月23日,中国部队将进攻的范围扩大至战线的东部以及中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北朝鲜军队成功地击退了位于第10军右翼的韩国第5师,使敌人能够向南推进至堪萨斯防线和仁济以南。仁济是位于华川水库和日本海之间中间位上的一个重要城镇。沿临津江一线,仍然是在第1军的防区内,中国军队从韩国第1师和英国第29旅的阵地之间,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接着,在临津江以南几英里的地方,敌人将英军第29旅的格洛斯特营包围在了雪马里附近的一个小山顶上。格洛斯特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后来被授予美国总统部队集体嘉奖。当救援行动最终无法接近该营,先前该营于24日和25日分别进行的突围行动也均告失败以后,格洛斯特营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围,但最终被歼灭。该营的绝大部分幸存士兵被俘。第1军最终未能解救格洛斯特营,原因是多方面的:决策欠佳,通信不可靠,地形崎岖以及敌人意志坚定的顽强抵抗。英军损失极为惨重:20名英军士兵阵亡,35人受伤,575人在战斗中失踪或被俘。 尽管大规模使用了空中火力支援和炮兵集群的轰击,敌人在多处实施突破,摧毁了第8集团军试图沿堪萨斯防线建立牢固防御阵地的希望。4月25日,第1军的指挥官,弗兰克W.米尔本少将下令,再次向南撤退至堪萨斯防线以南大约10英里的德耳塔防线,接着又向南撤退到了更接近汉城,被命名为古尔登的新防线。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中国军队进攻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重新占领汉城。第1军的撤退迫使范弗利特将军将第8集团军的其他部队从整个战线上后撤。他匆忙将古尔登防线予以延伸,建立一条横跨整个半岛的新防线。他十分讽刺地将这条防线命名为无名防线。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十)

联合国军的进攻1950年9月16日-11月2日 五、杀过三八线 认识到联合国军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各国领袖们立刻开始在联合国争论起来,探讨联军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境内是否是明智之举。联合国安理会建议哈利S.杜鲁门总统,不要向北进攻。安理会的观点是,将北朝鲜军队从南朝鲜境内驱逐出去,这样的胜利已经足够。然而,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秉持的军事理念,要求完全、彻底地摧毁北朝鲜军队,以防止它再次对南朝鲜发动进攻。9月11日,杜鲁门总统接纳了他的军事顾问们的意见,同时也注意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呼吁,不要激怒共产党中国和苏联。 因此,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麦克阿瑟将军,只要中国和苏联军队没有进入或者不威胁进入北朝鲜的话,联合国军将越过北纬38度线,摧毁北朝鲜的军事力量。他们又进一步发布命令,联合国军的部队将不会进入中国或苏联境内,只有韩国军队将被允许在朝鲜和中国及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展开行动。29日,国防部长乔治C.马歇尔以个人名义给麦克阿瑟将军传达了信息,确认他已批准在北纬38度线以北地区将要展开的战略与战术级作战行动。在这条口信中,麦克阿瑟将军被告知,他得到了杜鲁门总统的个人支持。麦克阿瑟将军还领受了另一项任务,如果可能,他将在李承晚总统的名义下,统一整个朝鲜。 美国的这一决策立刻就招来了强烈的反应。10月1日,周恩来总理警告说,如果联合国的部队入侵北朝鲜,中国不会容忍,也不会坐视不管。这是一个清晰无误的威胁,如果北朝鲜遭到侵略,中国将会介入。10月2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提议,呼吁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撤离所有外国军队。第二天,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表了印度政府的观点,联合国部队不要越过北纬38度线。 10月1日,麦克阿瑟将军向北朝鲜军队的总司令表明了态度,要求北朝鲜军队在联合国的军事监督下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动,以避免更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麦克阿瑟将军的口信还要求北朝鲜释放联合国军战俘以及被扣押的平民。但是北朝鲜拒绝了这一提议。麦克阿瑟将军发布了最后通牒,要求北朝鲜在9日投降。北朝鲜没有做出正式回应,但金日成首相在第二天发表广播讲话,拒绝接受这一通牒。与此同时,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在朝鲜境内实现统一,并授权麦克阿瑟将军指挥部队,越过三八线。 汉江自东向西,从汉城南边流过。第9军据守阵地,保卫汉江以南地区的交通与通信畅通。沃克将军命令第1军、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和韩国第1师在汉城西北的开成附近集结。这里紧靠北纬38度线。接到命令后,由第6、7、8师组成的韩国第2军立刻向位于朝鲜中部的议政府和春川之间的区域推进;由首都师和第3师组成的韩国第1军则向位于朝鲜东海岸上的龙坡和注文津之间的区域推进。在这些部队准备向北进攻的时候,第10军的部队分别在仁川和釜山登船,准备在元山实施两栖登陆。元山位于北纬38度线以北110英里处,是朝鲜境内,位于东部海岸上的一个重要港口。 9月29日,美军驻大韩民国军事顾问团的一名军官乘坐一架轻型飞机向美军驻韩国第3师的顾问,罗林斯S.埃默里赫中校空投了一封信。根据这封信,韩国第3师将越过北纬38度线并尽可能迅速地向元山挺进。第二天,该师就跨过了这条纬线,沿着东部海岸向北前进。韩国首都师紧随其后。在北纬38度线以北8英里的襄阳建立前线指挥所后,10月2日,这两个师向元山推进,于10月10日占领该地,比第10军在元山的登陆早了很长时间。 第1骑兵师准备在开成跨过北纬38度线。第8骑兵团居中,进攻从开成到金川的当面之敌。他们将以公路干线为轴,向北推进15英里;第5骑兵团居右,他们先向东攻击,然后沿着一个环形的路线迂回侧击,向西横扫,目的是包围金川以南的敌军;与此同时,第7骑兵团居于该师左翼,他们将渡过礼成江,沿着从博川到汗浦里的公路向北推进。汗浦里是金川以北约6英里的一个小镇,通往平壤的公路干线在那里穿过礼成江。第7骑兵团将在汗浦里建立阻击阵地。守卫开城以北,金川地区的部队是北朝鲜人民军的第19和第27师。北朝鲜第43师位于更靠西的地方,其责任是守卫礼成江上的渡口以及礼成江以北的沿海地区。 10月9日上午9点,第1骑兵师跨过三八线,向北发起猛攻。起初,进展缓慢。第8骑兵团沿着公路干线前进,他们不得不一再停下来,等待工兵部队来清理道路上的地雷。10月12日,在距离金川还有一半路程的地方,他们被敌人的一个强大据点给挡住了。敌人在阵地上部署了坦克、自行火炮和防空武器。尽管美军出动了16架飞机并动用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进行狂轰滥炸,但敌人依然坚守这阵地。 第5骑兵团一开始也遇到了困难,直到10月10日都未能跨过三八线。第二天,该团1营遇到了一股强大的敌人,他们占据着一条由多个山头组成的长长的山脊,分别是179、175和174高地。这些高地控制着开成以北一条长度为15英里的前进通道。12日下午,这些步兵们将敌人的防守部队从山脊上赶跑了,但是战斗非常惨烈。在攻占174高地的战斗中,C连的一名排长,塞缪尔S.库尔森中尉,发现他手下的一名士兵闯入到了敌人隐蔽非常巧妙的一个炮兵阵地,并中弹负伤。库尔森赶忙跑过去救他。库尔森中尉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与敌人徒手搏斗,竭力保护这名受伤的士兵,直至最后牺牲。战后,当他的遗体被重新找到的时候,人们发现炮兵阵地里躺着敌人的7具尸体。库尔森中尉的英勇行为,挽救了那位受伤士兵的生命,并清除了敌人阻击阵地上的一个主要据点。因为他的英勇行为,库尔森中尉被追授一枚荣誉勋章。 经过数番激烈苦战,第1骑兵师在10月14日占领了金川。沿着敌人在平壤和北纬38度线之间部署的主要加强阵地,第1军的士兵们攻击前进。北朝鲜人民军的首都师被击溃,敌人的战线不复存在。10月19日,第5骑兵团的F连进入平壤市区,此后不久,韩国第1师的部队也从东北方向进入平壤。第二天上午,韩国第1师推进到平壤的中心市区,毫无困难地占领了敌人顽强防守的行政中心。到当日上午10点之前,联合国军占领了整个平壤。 在朝鲜半岛的东部海岸上,第1军所属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于10月26日在元山登陆。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10月29日,第1军7师也在元山以北80英里处的伊院登陆。部署到位后,第10军的部队立刻开始攻占朝鲜境内东北部地区的主要工业与交通枢纽、港口设施、电力与水利灌溉设施。 10月24日,沃克将军亲自接管了位于平壤市内的第8集团军前进指挥部。沃克将军的司令部就设于金日成首相的司令部此前所在的同一座大楼内。回过头来看,第8集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美军拼死抵抗,以坚守沿着釜山防卫圈向南延伸320英里的战线到现在,也不到6个周的时间。同样的,美军在仁川登陆也不过是不到6个周之前的事情。美军重新占领汉城也就刚刚4个周的时间。第8集团军不但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还一路向北推进,现在到达了汉城以北160英里的地方,并深入北朝鲜境内130英里。从釜山防卫圈到平壤,经过许多艰苦的战斗,第8集团军成功夺取了敌人的首都,并将进一步粉碎朝鲜北部边境以南的最后一道重要的河流屏障。

朝韩非军事区的冲突事件

2007年7月18日,美韩两国士兵在板门店非军事区站岗标定分界之后,非军事区发生了多次冲突事件。这些事件包括:1966年10月─1969年10月:爆发了朝韩非军事区冲突。一系列在非军事区沿线的小规模冲突导致43名美军士兵、299名韩国士兵以及397名朝鲜士兵阵亡,这一连串的军事冲突也有“第二次朝鲜战争”之称。1968年1月17日:爆发了青瓦台事件。31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特种部队人员伪装成韩国士兵,成功越过军事分界线侵入位在青瓦台的韩国总统官邸,企图暗杀当时任职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但最后该次任务失败,29位特种部队队员因枪战阵亡、一人自杀而最后一人则被俘虏,而另一方面总共有两名韩国警察和五位平民被杀害。其他报告则表明有多达68名韩国人死亡、66人受伤,在这其中又包括约24名平民。在非军事区附近阻止突击队逃回朝鲜的战斗中,又有三名美国人丧生,另外还有三人受伤。1968年10月:130名朝鲜突击队员攻入韩国江原道南部的三陟市和蔚珍郡地区。结果最后该突击队有110人阵亡、7人被俘以及13人成功逃脱。1969年3月:六名朝鲜渗透人员成功越过边界,在江原道边界附近杀害了一名站岗的韩国警察。1969年10月:朝鲜渗透人员在靠近南部边界的非军事区枪杀了四名美国士兵。1970年4月:在京畿道金川郡处发生战斗,战斗中三名朝鲜渗透者皆被击毙,另外还有五名韩国士兵受轻重伤。1974年11月20日:第一条朝鲜秘密在非军事区下挖掘的渗透隧道被发现,但在探索该隧道时韩美联合调查队误中地雷,两人当场炸死(包括一名美国人),另有六人因此轻重伤。1975年3月:第二条朝鲜渗透隧道被发现。1976年6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在非军事区东段以南和韩国士兵交火,最后三人皆遭击毙,另有六名韩国士兵阵亡、六名韩国士兵受伤。2009年3月12日,美军士兵在距非军事区9公里处训练1976年8月18日:爆发板门店事件。美军在朝鲜半岛板门店附近的“共同警备区”(JSA)里砍伐杨树时,遭到朝鲜军人的攻击,其中两名美军军官被斧头砍死,另外有四名美军士兵和五名韩国士兵受轻重伤。该事件发生后三天,朝鲜半岛局势一度紧张,支持朝鲜的苏联和中国与支持韩国的美国也一度在外交上散发出火药味。这起事件又被称为“斧头杀人事件”、“杨树事件”等。1977年7月14日:一架CH-47直升机误闯了北方非军事区后遭到击落,三名机组人员因故死亡,另有一人存活遭俘虏。这也是自《朝鲜停战协定》签定以来,第六起类似的案件。1978年10月:第三条朝鲜渗透隧道被发现。1979年10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试图渗透非军事区东段时被拦截,其中一人遭到击毙。1979年12月6日:一个美军巡逻队无意中越过了非军事区,在军事分界线内又误闯朝鲜所埋设的雷区。地雷爆炸后导致一名美军士兵丧生,另有四人受轻重伤。1980年3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试图跨过汉江时被击毙。1981年3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在江原道被发现,一人遭击毙。1981年7月:三名朝鲜渗透人员在临津江上游中遭发现并当场击毙。1982年5月:两名朝鲜渗透人员在东海岸被发现,其中一人被打死。1990年3月:第四条朝鲜渗透隧道被发现,美国与韩国军方预测类似的渗透隧道在非军事区应该还有17条左右。1992年5月:三名穿着韩国制服的朝鲜渗透人员被击毙在江原道北部的铁原郡,另外还有三名韩国人受伤。1994年12月17日:一架OH-58奇奥瓦侦察直升机误闯朝鲜境内将近10公里后,遭朝鲜军方击坠。1995年10月:两名朝鲜渗透人员在临津江被拦截,其中一人被当场击毙,另外一人则顺利逃脱。1996年4月:数百名北朝鲜军人进入了共同警备区域和其他三处非军事区内,这已经严重违反了停战协定的内容。1996年5月:七名朝鲜士兵越过非军事区,但在韩国军队进行警告射击时撤退回朝鲜。1997年4月:五名朝鲜士兵于铁原郡处越过了军事分界线,韩国军队对此进行了警告射击。1997年7月:14名朝鲜士兵越过了军事分界线,双方进行了将近23分钟的交火。2000年10月26日:两架美军飞机在观察韩国军队的军事演习时,一度不小心越过了非军事区。2006年5月26日:两名朝鲜士兵闯入朝韩非军事区,越过了边界且一度进入了韩国领土。在他们即将返回朝鲜时,韩国士兵鸣枪警告。2006年10月7日:在韩国士兵鸣枪警告下,朝鲜士兵短暂地越过边境一侧。2009年10月27日:一名于韩国通缉的猪农透过非军事区围栏的破洞叛逃到朝鲜。2010年3月4日:数名朝鲜人民军士兵为寻找一名叛逃的朝鲜逃兵,越过了作为在非军事区分隔韩朝的军事分界线。韩国军队遂即对这批朝鲜队伍鸣枪警告,然而在朝鲜队伍正准备撤离时却误击一人致死。2010年10月29日:两名朝鲜士兵在韩国华川郡开枪示威后,韩国军队立即开了三枪来作为回复。2015年8月4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称,2名韩国士兵4日在按常规巡视韩朝非军事区(DMZ)时遭遇明显的地雷爆炸,导致腿部被炸,身体严重受伤。

志愿军为何停止追击?彭德怀:推进两百里歼敌仅两万,肯定是陷阱

在朝鲜首都平壤市东北有一片四面环山,中间为沸流江形成的盆地,这便是朝鲜的成川郡,面积大约724平方公里,这片土地山林茂密,在这其中有一个叫君子里的地方。

这里原来有一处处大矿洞,附近有几个小村落。由于矿被挖完了,只剩下山洞,由于地理位置隐蔽,群众基础好,所以被选为志愿军司令部,这是志愿军在朝鲜的第3处司令部,前2处分别是大榆洞和玉泉站。

1950年12月下旬,彭德怀率领志司人员进驻君子里,准备并发动了抗美援朝第3次战役,然而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却陷入巨大的忧郁中。

1950年12月19日深夜,朝鲜半岛在暴风雪中颤抖,这是当年冬季最大的一场风雪,鹅毛般的大雪已经接连下了几天几夜,积雪填平了千沟万壑,漫天的风雪给平原和公路上铺上了两三尺深的雪毯,而地处深山中的君子里矿洞更是淹没一片茫茫风雪中,漫天的风雪使彭德怀司令更加不安起来。

彭德怀站在君子里矿洞洞口,好像老僧入定似的一动不动,默默地凝望着风雪弥漫的夜空,警卫员郭洪光站在不远处,不停地跺着双脚,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已经使它的脚趾不听使唤了,好在美军飞机在夜里不出动,如果是在白天站在矿洞口,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彭总,回去休息吧!”郭洪光大声说。然而彭德怀司令好像没有听到似的依然站在那里,作为警卫员的郭洪光不明白彭德怀司令员为何大冷天站在矿洞门口发呆。作为警卫员的郭洪光当然无法猜透彭德怀此刻的内心世界,因为30多万大军即将发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他感到了深深的担忧,这种担忧缘自于彭德怀对军事形势的冷静思考。

彭德怀是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当年在大西北以2万兵力对抗胡宗南近十倍的大军,他都没有畏惧过,然而对于即将发动的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彭德怀却犹豫了,他不主张马上突过三八线,这倒不是他在政治上有什么先见之明,彭德怀主要是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彭德怀分析道:

敌人部署在第一线的兵力有13个师共20多万人,我们第一线的兵力加上人民军也不过30万人,又接连打了两次战役,部队相当疲劳。立即发起第三次战役,于军事上十分不利。彭德怀的意见得到了洪学智和杜平的支持。

洪学智是分管后勤的副司令员,他说:西线各兵站掌握的 汽车 不过300辆,车辆比过去少了,但运输线却比过去延长两倍,40军棉鞋亦未运到,有部分士兵打赤脚。因此建议第3次战役不宜早打。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说:我们建议明年二、三月份发动第三次战役。

不过主席从政治上考虑认为:“如果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军事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彭德怀司令深知这一点,于是他下令发起第3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下午4点40分,猛烈的炮火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开始了。然而志愿军这边并不知道,他们的对手已经换上的李奇微。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后,将联合国军赶到了三八线,刚撤退到三八线的联合国军仍然惊魂未定。1950年12月23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驱车从汉城去前线视察他那失败情绪笼罩的部队,在前往议政府的路上,被向南撤退的一辆南朝鲜军用卡车撞翻丧命,于是美国陆军助理参谋长马修·李奇微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1950年12月26日,李奇微到达朝鲜。

李奇微曾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美军空降师师长和军长,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得到美国军界的认可。李奇微一上任,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焦头烂额的麦克阿瑟就将“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全部交给他指挥,李奇微本来想恢复进攻,然后在他视察了美第1军、英第29旅、美第25师等部队后,他发现这些部队斗志全无,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也发觉,部队在思想上、精神上可以说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无法实施我一直计划采取的那种进攻行动。部队过于瞻前顾后,这里看不到一支信心十足、决心取胜的军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特有的热情、活力和朝气。

我沿途遇到了一些士兵,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听取了他们的不满意见。从他们的身上我也深深感到,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对自己、对领导都丧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老是盼望着能早日乘船回国。

我视察过的每一个指挥所都给我以同样的感觉,即丧失了信心和斗志。军士以上的指挥人员都好像很冷淡,不愿回答我的问题,即使想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些牢骚意见也不容易。他们闷闷不乐地提供着情况,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情绪高昂的部队所具有的那股机敏。”

尽管美军士气低落,但是李奇微对自己的武器装备充满信心,他认为志愿军的武器太过简陋,火力不足,于是李奇微决定放弃主动进攻,实施积极防御。

李奇微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当然也是一位非常难缠的对手,他发现志愿军火力不足,于是他决定实施超纵深防御,他对志愿军和美军的优缺点分析相当深刻。李奇微认为联合国军的兵力过于单薄,无法横贯整个朝鲜半岛建立一条稳固的战线,也无法阻止中国军队的夜间进攻,但是,联合国军有制空权,有优势的炮兵火力。于是,他要求:

“在夜间收缩部队,让部队与部队之间紧紧衔接在一起,到昼间,则以步坦协同的分队发起强有力的反冲击。占领一系列有利的高地,依靠优势的炮火支援和空中火力支援在昼间将敌人消灭,一旦被迫放弃一些阵地,则‘在周密地勘察并精心构筑后方阵地之后有秩序地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

为此,李奇微设置了5道防御线:

第一道防线也称A线,这道防线西起临津江口,东经汶山沿三八线到东海岸的襄阳。

第二道防线也称B线,这道防线西起高阳,东经议政府、加平、自隐里至东海岸的冬德里。

为了加大防御纵深,在第二道防线以南至北纬37度线,还准备了C、D、E三道机动防线,由南朝鲜抽调大批民工进行构筑。C线从永登浦沿汉江南岸,经杨平、横城至江陵,D线从水原经利川、原州、平昌至三陟,E线从平泽经忠州至三陟。

为了防止被迫退回到釜山,李奇微还指定工兵出身的加里森·戴维森准将在靠近釜山地区设置一道防线,即原来的洛东江防线,以保卫釜山港地区,戴维森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南朝鲜劳工,构筑了大部分堑壕体系、炮兵阵地,还设置了大量的铁丝网。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36.5万人,其中作战兵力25万人,美第10军亦统归美第8集团军指挥。除遭受严重打击的美第10军(指挥美陆战第1师、美第7师和美第3师)位于大丘、釜山地区,美第2师主力位于37度线以北的堤川休整外,李奇微在第一线展开8个南朝鲜师,其余美英军主力均置于议政府至汉城以南的机动位置。

李奇微的用意很明显,以南朝鲜的军队阻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以掩护联合国军撤退,待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保障不济时发动反攻。

所以第3次战役发起后,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现上气势如虹,势如破竹,并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之后更是逼近了三七线,但是志愿军的困难更大了。

一是联合国军是主动撤退的,志愿军没能大量歼敌,第三次战役歼敌仅两万余人,且基本都是南朝鲜的军队,因为南朝鲜的部队运输车辆不足,来不及逃跑,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二是李奇微在撤退过程中实施了焦土政策,当志愿军占领汉城时,整个汉城在燃烧,浓烟蔽日,整个城市一片废墟,当然也是一座空城。志愿军占领汉城后继续向南攻击,直达三七线,然而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距离进一步加大了,因为志愿军已经向南推进了两百里。

当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将作战情况给彭德怀后,彭德怀立即下令,志愿军停止追击。这下苏联驻朝大使拉祖瓦耶夫和金日成都不太高兴了,尤其是质苏联驻朝大使拉祖瓦耶夫问彭德怀为何志愿军停止追击。他认为第二次战役联合国军受到中朝联军的打击损失惨重,正好一鼓作气地攻击,并指责彭德怀指挥太过保守。

志愿军为何停止追击?彭德怀对拉祖瓦耶夫和金日成解释道:志愿军推进两百里歼敌仅两万,肯定是陷阱。

其实经过和美军的数次较量,彭德怀基本搞清楚了美军的作战特点和能力,当时以国内战争中步兵对步兵的思维方式观察形势,认为敌人一个月内经过第二、三次战役打击后败退400公里,必然是兵疲将沮,可是对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联合国军”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其部队采取摩托化行军后撤,并不疲劳,同时又靠雄厚的后备力量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得到迅速补充。

反而是志愿军徒步在雪地上一个月追击400公里,却已疲惫不堪,后方运输线突然又由100公里拉长至500多公里。而且我军后勤运输线既无空中掩护,又无地面防空武器防护,完全处于敌空军威胁之下,一旦后勤运输线被切断,联合国军反攻,中朝联军的形势将十分危险。

虽然彭德怀停止追击的命令受到拉祖瓦耶夫和金日成的指责,但是彭德怀不为所动,果如彭德怀所料,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指挥下立即发动了反攻,但是彭德怀已经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兵力和后勤部署,做好针对性的准备,虽然联合国军最终占领了汉城,但是在志愿军面前基本没有捞到什么便宜。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曾在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 历史 和哲学颇有研究~


上一篇:比亚迪广告门

下一篇:爱情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