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翻译

时间:2024-08-31 09:25:21编辑:流行君

温州话大全带翻译谢谢

1.雕鹰拉个屁——影消消 翻译:雕鹰放个屁就飞走了,没影了。嘲笑某些人信誓旦旦说出的话,安排的计划,到最后却没有一丝付诸行动的迹象。例:早呢讲好生日买蛋糕给我,结果还是雕鹰拉个屁——影消消。 2.赖歪肉吃不壮 翻译:靠耍赖赢过来的肉是吃不胖的。比喻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好处,是要受到大伙谴责的。例:有人宿边上讲,该盘棋你新会赢——赖歪肉吃不壮! 3.螺蛳壳里做道场 翻译:螺蛳壳比喻很小的场所,道场是和尚做法的场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是无稽之谈。这句俚语比喻场所太小,难以办成大事情。温州人多地少,所以温州人经常感叹在温州办大事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例:堂地恁小,臀啊垒不转,还妆起开店,螺蛳壳里做道场啊! 4.买串炮仗儿雇人打 翻译:喜欢放炮仗,又没有胆量去把炮仗点燃,就买串炮仗请别人来放。嘲笑某些人想做某件事但有没有胆量尝试,结果弄的个“给他人做嫁衣裳”。例:你个人訾那神头不灵清,车啊未学起,逮买来先,不是买串炮仗儿雇人打罢? 5.眠床底角吃糯柿,也有人晓得 翻译:即便躲到被窝里吃柿子,也会友人知晓。劝勉某人行事光明正大。相当于俗话“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例:你勿当事干做黄不讲,大家人就晓不得,温州人讲眠床底角吃糯柿,也有人晓得个。 6.人毛嫌憎刀囤 翻译:分明是人懒惰不想用力砍柴,偏要抱怨砍柴的刀太钝。嘲笑某些人做事开口闭口抱怨工具不如意,而从不从自身找原因。毛就是差劲的意思。例:明明是你自开车不留心,才会撞底黄,你还人毛嫌憎刀囤,讲是光线太暗。 7.三分人貌七分扮,癞头儿扮起做小旦 翻译:比喻通过外在装饰能够扬长避短。例:甲:恁界的明星妆着卸啦黄以后啊,简直就看不得。乙:沃是恁个哪!三分人貌七分扮,癞头儿扮起做小旦。 8.十八个捣臼画岩上 翻译:相当于“八字还未见一撇”,是指事情离完成还远着,温州话叫“还没显”。也说成“十八个捣臼画岩上——还没显”。例:甲:你啦新屋还未分来啊? 乙:十八个捣臼画岩上——还没显。 9.十个煨儿九个盖 翻译:十个坛子却只有九个盖子,盖来盖去差一个。煨儿是坛子的意思。温州人常拿这句比喻欠债的人借东家还西家。例:他打赌输黄,借钞票借起十个煨儿九个盖。 10.心想唐底烂番薯恁 翻译:意思相当于脑子想疯了像烂番薯。比喻贪得无厌的人,总喜欢沉浸在不着边际的狂想中。揶揄别人不切实际地想入非非。例:甲:我啦啊大国外快走来罢,过经来我就有名牌手表、名牌皮鞋,名牌…… 乙:你真心想唐底烂番薯恁,你啦啊大宿国外生意做空黄罢,有个屁带给你。 11.新起茅坑三日兴 翻译:新盖的茅坑热闹了三天,就变得冷冷清清了。揶揄别人做事情光凭短暂热情图个新鲜,而没有坚持力。例:甲:我啦钢琴新买来,我该经来每天一走啦归,就弹钢琴,味道好显好! 乙:你黄,新起茅坑三日兴,弹两天仍单黄吧。 12.牙儿塌开糖金杏捣裂黄恁 翻译:咧开嘴笑得灿烂,像糖金杏打裂了一样。送糖金杏是温州人的一个订婚习俗,代表多子多孙。这句俚语比喻笑得开心彻底。例:你勿牙儿塌开糖金杏捣裂黄恁,留心穷人快活有糟难。 三日风,四日雨------ ①犹言反复无常。②喻 常发脾气。 13.三粒板,两条缝 ------喻事情明摆着,一清两 楚。 14.三脚蛤蟆儿趵下趵下 -----讽喻学艺不精、 无能耐,却喜欢卖弄、炫耀自己。 15.大麦未割,韭菜先割 ------ 多指大女儿未婚, 小女儿倒先嫁。 16.大猫赶来,草鞋帮断爻 -----喻关键、紧急时 刻偏出问题。 17.大街上打巴掌,冷巷里相唤 ----当他人面 打人显威,背地又向人赔不是、讨好。讽喻两 副面孔。 18.口渴呷盐卤 义同饮鸩止渴。-----比喻只顾 缓解眼前之急,不顾严重后果。 19.千年打个石狮子,一槌敲 ----多年心血结 晶或积累钱财,一旦付之东流。 20.门神贴反爻 --------喻两人意见不合,互不理 睬。贴门神时,两画像本侧面相对,贴反了则变成背向反目。 21.幺幺对六六 -----------比喻两人勾勾搭措,臭味 相投。幺幺、六六:骰子最小、最大点数。 22.开喉奶吃赚爻 -------喻某事一开始就做错。 开喉奶:婴儿吃的第一口奶。 23.天罗瓜打鼓 -----------①喻物非所用。②指不中 用的人或物。 24.天塌落来只箬笠恁大------ 喻不怕惹祸。 25.云始月恁 -------云朵中月亮,时隐时现,时明 时晦,喻人神思恍惚,昏头昏脑 26.丐儿米倒草坛里爻 ------乞丐好不容易讨来 米,倒在草坛里收拾不起来。形容人烦意心 情。 27.不会撑船怪河弯 ---------义与“不会泅河儿,埋 怨臀重”相近。

谁有温州方言的翻译?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温州话”,温州话的复杂性,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身为温州人的我,听到这种话,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什么,也算是一个比较负责的心情吧。不过,相信,常年奔波在外地的温州人,若是在他乡听到家乡话,心头肯定还是会有一丝暖暖的感觉。而且有一种一般人听不懂的话,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经商出名温州人而言,当于同伴谈论是用温州话,也就不怕生意对象偷听了去。曾经就听到一则故事,就是说,抗战时期,一段时间国军的情报传递就是用的温州话, 结果弄的日本鬼子就是截获了情报也是一个头两个大。故事的真假不确定,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州话的难懂。 温州话介绍 (一) 由于温州方言自身也有很多分支,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温州的行政地域分布: 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二) 温州方言属于吴语区。吴语分布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下游五省一市,北与江准官话,西与徽语、赣语,南与闽语接界。操吴语人口约7000万。吴语南北、东西关异极大,彼此不能通话温州种类之多,差异之大,可称全国之最,更是世界之最。 就温州本身而言,温州话主要分为吴语(瓯语)、浙南闽语、蛮话和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和蒲门话六种。此外还有南田话、大荆放和罗阳话等。 吴语 吴语是温州方言的主体,是温州最重要的一种方言。温州吴语又称瓯语,分布在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其中以温州市区和永嘉县最纯。本人就是温州人,看来我说的温州话还是正宗的。 瓯语内部一致性比较强,各地能相互通语,但也有一些差异,大致上可以以瓯海和瑞安为界分为南北两区。 浙南闽语 说闽南话的人口大抵是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他们常自称“温州人”,实际不说温州话而说浙南闽语。这些移民中有的是跟浙江的官话移民一样,是太平军战后清政府招垦被兵燹抛荒的土地时迁移去的。 蛮话和蛮讲 蛮话是苍南的一种土话,蛮讲是泰顺的一种土话。蛮话和蛮讲被认为是土著语,很可能是吴语与古越语融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殊吴语。 蛮话和蛮讲的主要区别在于蛮话受瓯语影响较大,特别是语音系统基本上向瓯语靠拢,因此,有人误以为蛮话应同瓯语一样属于吴语系统。其实,不论从来源上看,还是从特点上看,蛮话和蛮讲一样属于闽东话系统。 畲客话 畲客话也叫畲语,是畲族使用的汉语方言。畲客话分布在苍南、泰顺、文成、平阳等畲族居住区,说畲话的共有15万人。 畲族的居住方式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由于周围大多说浙南闽语或吴语、蛮语,因此,外出时多用邻近方言,但回到家里或本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要用畲话。从前畲族还禁止与外族人通婚,畲话因而保持着许多原始的特点。 金乡话 金乡为浙南沿海的军事重镇,称之为“瓯郡之边疆,昆阳之要隘”。 相传远古时代今金乡地域还没在海水里,大约在唐朝末年这里才出现滨海半岛。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为抵御倭寇侵扰,诏令信国公汤和筑沿海城寨,二十年(1387)二月,设立金乡卫,辖蒲门、壮士、沙园等千户所,迄今已近六百年。金乡话就是当时驻城御倭官兵流传下来和话。现今金乡人说的金乡话,既像是半官话,又接近闽南话,并兼有吴语特征。 蒲门话 蒲壮所城位于苍南县蒲城乡境内,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明代抗倭名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方圆不过里许,城外人说闽南话,而城内约8千人不管是老人或小孩,都操一种祖宗传下来的、外人听不懂的方言——城里话,这种话与其他东瓯片各点温州话不同,自有特色。 此外,在东瓯片以南的闽语区中还有好些地方是双方言区,如平阳水头镇,既说闽南话,也说吴语东瓯片的水头话。苍南县样样俱全,是温州地区方言最复杂的一个县。在苍南、平阳等县有许多地方,往往几种不同的话区交错在一起。为了交际需要,许多人不得不学会两种方言,还有的人会说三种或四种话。因此,在这些地区就形成“双方言”或“多方言”并举的局面,这是温州地区在语言方面呈现的一种独特景观。 坦白的讲,虽然是温州人,但是就是文成、苍南等地方的温州话,对我来说也仿佛就是另一种语言了。所以通常所指的温州话,指的就是温州市区、瑞安、乐清、永嘉、平阳、文成等地的瓯语,狭义的则专指温州市区一带。 (三) 温州话的发音和语言结构相对古老,与普通话或其它吴方言都不能相通,温州地区以外的人比较难以读懂。 (1)重读位置的发音是不送气的清音,听觉上却有浊音感,跟北部吴语有很大不同,常令人不解。 (2)习惯将名词置于定语之前,而将动词置于副词之前,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3)有些常用词和名称在汉语的古文献中无从考证。 (4)仍使用一些文言文中的词汇与语法。 温州话中特有的词语 每个地方的语言中都有很多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词汇,同一事物,每个地方对它的称呼也不同,作为负责性排世界前列的温州话其特有的词汇也是我这个温州人最为感兴趣的。 (一) 温州在秦汉以前为瓯越之地,属百越的一支,主体民族为百越人,说的话是一种古越语。所以温州话中保留了大量古越语特有的词语。古越语最为明显的佐证一是“定语后置于名词”,如“腰身(yue sang),闹热,菜咸(cei a),笋干,饭焦,豆腐软,鱼生,江蟹生,菜头生(cei diu sai ),楼阁,酒汗,针金,板砧(ba zang),膀蹄,头衔,鞋套,墙围,履鞋拖(拖鞋)(tu a )”;二是副词后置于动词,如“吃添、走好(zao he)”等;三是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苦倒”等。 (二)由于历史上,吴越地区在春秋时为吴国越国领地,后吴为越并,语言并无变化。公元前3世纪,楚国灭越,派春申君治吴,加强对吴越之地的统治,吴地被列为三楚之一的“东楚”。 楚治吴始于公元前249年,至西晋永嘉之乱洛阳陷落的310年,共有560年的历史。直到秦统一中国后,楚人在吴地仍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东楚方言与古吴越语相融合形成一种有地方色彩的汉语江东方言。温州话与楚语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惮(dda,发怒)、慧(wu,病愈)、拌(pa,挥弃)、嬉(游玩)、訾那(怎么样)、 (不修边幅,工作不认真)、晒谷壇、吃吃嬉嬉 、牛拔过 、勿著虱 爬过密密掐”等最具温州方言特色的词都见于楚语。 △惮,音似“弹”。《方言》:“怒也,齐曰戏,楚曰惮。” 发怒。暴怒。“渠听我恁讲就惮起,逮桌椅板凳捣爻完。” △抯,音似“朵”。郊县音似“炸”。上声。《方言》:“南楚之间凡取物沟泥中谓之抯。”见《集韵》。当加切。《说文》:“挹也。”拿取。“钞票抯两百来添。” △,音似“还”。《方言》:“楚凡相轻偶薄谓之相 。”相狎。“阿叔伉你 哪,你訾那会急起。”. △录,音似“绿”。积藏,积贮,收集。“钞票录起有好几万。” △拌,音似“派”。见《集韵》。扔,抛,丢,摔,挥弃。“西瓜皮拌路上,危险显。”atgM △楚人谓中庭为壇,温州亦称中庭为“道壇”(又坟壇、晒谷壇等)。 △ ,音似“气”。见《集韵》,取私切。观看,“ 电影。”“ 风水。”“ 风使舵。”“我个老毛病是王医生逮我 好个。” △箬,《广韵》:“竹箬。”而灼切。《说文》:“楚谓竹皮曰箬。”可见箬的说法出于楚地,原指竹叶。在湘赣一带古楚地区有“箬”的说法,但都限于裹粽子的叶子。温州也一样,粽箬指粽叶,但农村用竹叶制成的斗笠仍称“箬笠”。 温州话中至今还保留着南楚沅湘方言,这正反映了楚并越后对吴地的影响,这以后形成的江东方言,更是吴语的直接祖先。温州话中的较古老词语,大多可以追溯到这两个来源。江东方言是温州话中前中古层次(白读系统)的主要来源。


上一篇:邪神加坦杰厄

下一篇:江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