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魏书生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30 04:16:01编辑:流行君

魏书生《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问题的提出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如果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时自己也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而且是几十、几百篇文章的。”学生的讨论说明,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话,决不仅是教者一厢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的是这话体现了学生们渴求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这是从理论上讲自己为什么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看,我尤感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可。我在接这个班前是学校副教导主任,分工负责全校1500多名学生的辅导工作。我再三请求当班主任,终于在1979年3月获得了校领导的批准:教初一 七班的语文课并做班主任,但有约法三章:第一,全校学生的辅导工作不能耽误;第二,其他兼职诸如党支部委员、校工会副主任、组织文科考古工作等不能推辞;第三,当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冲突时,即应放下班级工作。我答应了这三条,便想: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自然可以腾出时间做学校工作,那就大致能做到班级、学校工作两不误了。 学生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是重点中学按4:1选拔之后剩下的。我们班级语文平均成绩45分,最低的24分。我和学生谈心,了解到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一对语文课缺乏正确理解,怕学语文耽误其他科,而不愿做语文练习;二不自己写作文;三不看课外书;四不是为获取知识学语文,而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不上语文课。 这些,从理论和实践上告诉我,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做法 自学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我也注意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 (一)知。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我讲许多青年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讲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孩子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讲爱迪生、高尔基自学的辉煌成就。最使学生们感动的是埃及自幼双目失明、后来顽强自学成为教育部长、埃及文豪地塔哈·侯赛因。听了法国自幼断臂用嘴叼着笔作画,成为世界著名画家的戴尼斯的事迹,学生们震惊了,他们在日记中热切地表达了要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 (二)情。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直接兴趣固然能使人获得感情上的幸福和欢乐,但间接兴趣,即在理智指导下的行动的成功,同样能使人获得感情上的幸福和欢乐。人的生理欲望能够服从心理欲望;理智的满足产生的幸福感常常比本能的满足所产生的幸福感更为坚实、持久。我让学生要在获得自学能力的理智支配下,自己查字典;独立掌握一篇文章中的字、词;自己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大部分学生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再一鼓励,学生感情上充满了劳动者收获自己劳动果实的那种幸福和喜悦。 (三)行。人的行动主要分两部分:第一向何处动(学什么),第二怎么样动(怎样学)。前者是定向的问题,后者是规则的问题。先说定向,即学什么?越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越不知如何学语文。讨论时学生发言说:“学习理科,知道从哪下手,掌握几个公式就可做所有因式分解题,理科是学什么考什么。语文从哪下手呢?语文课天天分析课文,可哪次考试也不考分析课文。”是啊,从哪下手呢?我让学生画其他科的知识树(即对各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他们很快就画出来了。语文知识树却无从下手,有的画了一堂课,还是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后来经过启发、讨论,学生把语文知识列成这样几个大分枝:拼音、标点、难字、词汇、语法、修辞、文言文、阅读、写作。学生们感到自己看到的语文试题,基本都跑不了这样的程序。我们自学语文,就要学这几类知识。学生视自己对这几类知识掌握情况来决定自学时的侧重面。 我想,让学生定向,自己的教学必须定向,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少做无效的劳动。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时,我把这种系统的知识比成一棵有干、有枝、有权、有果实的树,叫作“语文知识树”,尽可能教给学生一点儿可以当“定理”、“公式”性的东西,教给学生钥匙。比如阅读这个分枝,按照传统教法,学生只是一篇篇的听老师分析课文,常常是听了几年课也没掌握自己读课文的钥匙。我告诉学生初中阅读分枝上有三个小枝:(1)分段归纳段意。(2)归纳中心。(3)分析写作特点。每一小枝又有几个可以当定理用的杈。比如分析写作特点这个小枝上又有选材、结构、表达、语言等这样几个杈。杈又生小权。如表达的杈上又分为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这样几个小杈。小杈仍可繁衍。如描写又分为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我之所以把语文知识比喻为树,只是为了取其形象之长给学生系统的认识,树的系统性远不及科学本身的系统性严密,人们是不应该用科学的尺子去苛求比喻的精确度的。这样可避免重复劳动,学生又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知识。这样除字词(浸透在课文中讲)之外,一个个的分枝讲完了,学生就基本上掌握了初中语文知识。学生从初一到初三,6次画语文知识树,一次比一次枝叶更繁茂,这说明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高了。 由于这样归纳、分类、整理,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再通过他们写(我的自我设计)、(中学语文知识简介)、(第X册语文教材分析)等文章,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学生就基本知道了自己在哪个分枝的哪个杈上知识薄弱。学什么的问题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就确定了。其次是怎样动,即怎样学。学生学语文大多有这样几个毛病:一、效率低。一篇课文拖一两个月也不能按要求背诵,一篇作文写半个月还写不完。二、初中学生看问题往往片面。不少学生认为要学文必然挤理。理由是时间是个常数,文用多了,理自然少了,因此不舍得花时间学文。三、一暴十寒。语文考试成绩低时。他们也急一阵子,学一阵子,一阵子过后依然如故。针对这样的病,我开了这样的药方:(1)提高学习效率。教会学生把任务与时间紧密联系起来,研究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办法。我让学生写过<三谈记忆力)、(三谈大脑的潜力)、(五谈注意力)、(谈大脑的最佳状态)、(效率最高之时)等文章。当学生学会研究自己大脑的时候,效率自然成倍增长了。(2)打消顾虑。即学文不一定挤理。在效率提高之后,按照定额给学生算账,即使每学期完成10万字的语文练习,8万字的日记,20篇作文,除了课内,课外也不过用1小时时间。在一二年级科目不多的情况下,每天用1小时学语文,难道还算多吗?这样一算,学生放心了。学起语文来心里觉得踏实。(3)制定严格的计划,防止一暴十寒。比如班级规定,每天早晨锻炼身体之后的30分钟,做“记忆力体操”,早自习用五六分钟抄格言、名诗,晚放学前30分钟写日记,回家30分钟做语文练习。每天都执行这样的时间表,再在每段时间内规定出必须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既提高了效率,也防止了一暴十寒。这种规则运动,比起学生以前盲目学习的不规则的运动来,既提高了效率,又在心理上有一种轻松感。


听魏书生讲座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许多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孩子学习能力就预示着孩子成绩的高低。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呢?学习的五大智慧:第一大智慧,听清。第二大智慧,理解。第三个智慧,体会与想象。第四个智慧,实践与观察。第五个智慧,反省与总结。为什么有些孩子平时看起来不是很用功,但是成绩也特别的好呢?那就是他们懂得了学习的五大能力,并且懂得如何去运用。如此学习起来当然事半功倍。家长们应当详细的理解上面的五大智慧,并帮助孩子学会这五大学习能力,这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去领会和熟练操作。请不要认为此五大能力非常的简单,细中见成效;成功只给与那些可以从细节中作出文章的人。0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就喜欢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父母引导孩子学习的有利条件。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找他的闪光点。不要放过每一个值得表扬的机会,如,孩子某一天拿起笔在乱画,你就利用这个机会对他说:"你真能干,知道用笔画东西了."孩子在看小人书,就说:"哎呀,我儿子(女儿)真乖,知道自觉地搞学习,我真喜欢这样的儿子(女儿)。"如果孩子好动,不要光责怪他,而要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改掉缺点,你就是最棒的了."当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后要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让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乐,于是他下次会照样去做的。02.让学习变得有吸引力父母要认真地听孩子讲述在学校的见闻,有意识地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这样就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意识,即学习是愉快的、有趣的。要鼓励、支持孩子在学校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如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参加学校的课余活动,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孩子不能参加课余活动,成天捧着书本,就会感到学习是枯燥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0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孩子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家长自然要监督孩子尽快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使孩子养成回家后马上复习当天功课的习惯,这样容易巩固已学的知识,孩子会产生一种学习有收获的喜悦心情。家长应妥善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既要保证孩子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让孩子有玩的时间。当孩子完成了作业,引导孩子听听音乐、学学绘画、练练书法,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既使孩子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养成讲求效率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紧密相连的。不能把它们分开,如果你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差,那你就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引导他,陪他一起看书,一起写字,一起做作业……也许你认为这样太麻烦,不,这只是一个阶段,你陪他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效果的,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你急了,孩子也不会安下心的,总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家长细心地辅导,耐心地指导,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不知我说得有不有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04.让孩子看到进步的脚印当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绩,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的乐趣,对学习和工作更有兴趣和信心。大人是这样,孩子更是如此。要注意让孩子经常看到自己进步的脚印。不管工作和家务怎样繁忙,父母最好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做简单的记录,并把孩子的作业本都收藏好,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让孩子比较一下。经常告诉孩子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进步轨迹看得清清楚楚,对搞好学习有了信心,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有的家长平时从来不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些家长和孩子订“合同”,规定各门功课的具体分数指标和奖罚办法。这给孩子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眼睛不能仅仅盯在分数上,要把力气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上。要经常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引导。父母不了解孩子学习的每一步是怎样走过来的,不能及时给孩子必要的监督和帮助,孩子也会对父母感到失望,甚至产生学习并不重要的想法,一直对学习失去兴趣。05.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家长要善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恰当的要求。过高的要求会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过低的要求激发不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孩子追求新知识,见识新事物的愿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可以选择孩子时间比较空余、兴致比较高的时候,有意提高对孩子的阶段性学习要求。06.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环境是影响人们成材的重要条件之一。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基地,能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让孩子不染上市侩气,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读书人,不厌其烦,多次搬家择邻,为孩子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孟母这样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值得后人借鉴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悄悄地观察着世界。这个环境发生的一切在孩子的心灵中常常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孩子的鉴别能力还很低,不能有选择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一提到家庭要有良好的的学习环境,有的父母可能就会想到学习的物质环境,如安静的住所、明亮的书房等。当然这些都是孩子家庭学习环境的具体内容,但是并不能把学习环境只归结为物质条件,还应该包括家庭的学习氛围,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等。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要靠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的自身来创造,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关键所在。父母热爱学习,把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家庭就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急!急!急! 魏书生学习法心的体会,给我一个适合学生的。

教育应该是唤醒心灵的事业
——听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随感
2007年5月5日。阿盟一中五楼阶梯教室,座无虚席。主席台前的大红横幅赫然写着“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台上,魏书生精神饱满,用缜密的思维,朴素的语言讲述着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台下,来自全盟教育战线的400多名代表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这位全国知名的教育改革家精彩的报告。
魏书生,是已经在位十年的现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同时,他还是盘锦市实验中学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他还兼任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等四十多项国内兼职——这在全国也应该是绝无仅有!魏书生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30年来,非凡的业绩早已经把他推向荣耀的高峰,但今天,他不辞辛劳,依然来到我们这遥远的边陲小镇,为我们带来教育改革的春风,带给我们丰硕的精神食量。

听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我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1996年,在苏州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心的年会上;第二次是1997年,在青岛全国中语会上;这次,是在家门口。每次听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我的第一个感受是: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超级享受!他的报告,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
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所以,听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是一种心灵的超级享受,会让我们观照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啊!

学校是一块净土,这是一块将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场所。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此。在这块净土上,后进生是一股弱势群体。对待他们,当下的校园内,仍然有无端的歧视,有对他们的冷嘲热讽。而魏书生先生对后进生的心理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对他们倾注了深切的疼爱。他谆谆告诫说: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我们最要紧做的事情。他把班级中的后进生形象的比喻为“后三节车厢”;常说的一句话是“后三节车厢没有掉队,全车就可以全速前进了”。他还富有哲理地说:后进生是天使和魔鬼的集合体;如果把他们天天看作天使,你就会天天生活在天堂;反之,如果天天把他们看作是魔鬼,那你就会天天生活在地狱。他还说:消灭后进生,千千万万要让他们共同进步。我们的教育既要为走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服务,也要为零分学生服务!这些话语是多么的发人深省啊!
那么,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态度把他们天天当作天使呢?就要像魏书生先生那样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时时处处地尊重他们,坚定不移地信任他们,尽力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多鼓励,少埋怨;多看长处,少想短处。要像魏书生先生所说的那样,让后进生找优点。其实,后进生身上也确实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关键是我们要有发现的眼睛。师者要善于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唤起他们心灵的良知,鼓励他们一寸一寸的,一步一步的培养起自信,确立他们自我前进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生目标。
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就会发现,我们教育的根本,就是帮助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找到自己成长的起点,找到自我学习的快乐,找到自己通往成功的途径。而让每一位后进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是成功的,和谐的。
这让我记起了一则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而爱丑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有句话说的好,叫做“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养成习惯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教育,大而言之——在魏书生先生眼里,就是帮助、培养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终生能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习惯。缘于此,他将民主化教育思想和科学化管理理念相融在一起,在快乐中教学,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收获。魏书生先生的口头禅是“说了算,定了干;不怕慢,就怕站”。简单明确,掷地有声。所以,他时时强调的是凡事从一分钟做起,从常人能做的小事做起。为此,他将“七个一分钟”( 让学生一分钟做家务、一分钟写日记、一分钟唱军歌、一分钟跑操、一分钟竞赛、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读名人传记)当作一项持之以恒的政策贯彻到他曾经当班主任的班级,贯彻到他曾经当校长的学校,后来也贯彻到他当局长的整个盘锦市教育界。
这“七个一分钟”所做的事情似乎是极其的微小,是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做到的小事情。但魏书生先生所看重的就是这样的小事。在这些许许多多的日常小事中,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了他们坚韧的性格,锻造了他们优秀的品质。养成如何能够见效,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决心,在于日积月累功夫,在于坚忍不拔的品质。

有人非议说,魏书生先生反对课程改革。果真是吗?今天,在全国范围内所施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推动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主旋律。他反对的是对课程改革游戏式文字表述,反对的是对以往教育历史的割裂,反对的是对民族传统教育精髓的背弃。考察魏书生先生近三十年的教育实践,实质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课程改革,他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有人评价说,魏书生先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大旗;我想,这个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我们有幸走进魏书生先生的班级,你就会发现这里俨然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这里有公安局,有邮政局,有医院,有法院,有银行……它们各个行使着社会的公正职责,依法治班让班级秩序紧张活泼;这里有炉长,花长,桌长……这里的学生们各司其职,把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每一位学生都是管理者,都是教育者,也都在管理和教育中体验着成功的自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充当班级小主人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他的课堂教学更是通过“六步教学法”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尽管他从来不留作业,从来不考试,从来不批改作文,从来不开家长会,但他用优质而卓越的成绩实践了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今天,实施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需要避免那些不假思索的盲从,避免喊假大空口号的行为,避免瞎乱折腾的做法;面对课改,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用常态的心情对待,要在继承传统教育文化精华的进程中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质量。


魏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主要方法:

  1、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即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3、总结学习经验,以身作则: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老师等以身作则,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集体竞争,共同提高。

  魏书生:男,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现任中国高教学会学习科学分会会长,台州书生中学校长


魏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定义及范围: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习惯,使自学成为一种能力,能找到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给学生鱼不如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些方法上的探索:
一、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让学生了解多种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请成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讲出学习的方法、怎样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等;再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们都能学会运用常规的学习方法,掌握如何集分配注意,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应用知识以及科学的安排时间,从而总结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结合学习内容传授学习方法,针对性强,具体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较好。让学生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就好象教给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会比教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知识更有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一把金钥匙。另外,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激发自学兴趣,养成自学习惯。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对此方法感兴趣,他们的热情就会被点燃,学习的欲望就强,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兴趣,才能有要学习的欲望,那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知识的特点,运用启发性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主动自学的兴趣。
(1)利用人的探究心理,设置知识悬念,吸引学生参与。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这份探究心,在教学前要设置知识“悬念”,就能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吸引学生主动自学,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让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即自学的兴趣。
(2)利用好奇心,设置矛盾,促使学生参与。
这里所说的“矛盾”是指根据学生原有经验与当前面对的现实形成的矛盾。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往往有些想当然的做法和想法,教师如能抓住点巧妙设置教学“矛盾”,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来。因为每当学生遇到了教师所设置的矛盾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熟悉的才最亲切、最具体,同时也最记忆深刻。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他们为榜样。
注重总结身边学生的学习经验,树他们为榜样。他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其自身的学习实践。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总结,又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集体竞争,共同提高。例如:课堂及时表扬发言积极的、专心听讲的、书写好的学生,学习进步大的同学,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好的取得较好的自学效果的。以点带面。
四、注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敢说“习惯也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一种态度,而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一个积极的、良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对于自学习惯的培养,我想主要是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独立自学习惯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在课后布置学生确定小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天再来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发表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
五、介绍杰出人物成功的学习经验并给予恰当的鼓励表扬
人类社会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固然原因很多,但是方法和习惯却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与他的辛勤、方法、习惯是分不开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经验,介绍一些他们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拉近伟人和学生间的距离,使伟人不再高高在上,让他们走下神坛,而变得实实在在,这样就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伟人学生时代和自己没有多少差别,自己通过努力完全有机会成为他们一样成功的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
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能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滋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把自主学习从我们教师的设想落实到学生们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去。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此中获益。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加以提高。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诚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上这几点就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点点体会,希望在此与各位同仁交流,说的不周全之处还请同仁赐教,同时也希望更多更好的经验方法能来这里交流一下,让我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谢谢!


初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关键。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层面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非常重要。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二,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其四,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营造氛围,体现自主。如果不能造就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而创造这种氛围,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帮助学生计划、调整、控制、反馈、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地调整行为和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其次,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指导。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第三,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展示成功,实现自主。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在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的学习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德国教育学家芭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创设生动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无穷的兴趣。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要学生“乐” 而学之,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之中来,从而在一个自然的语言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习得语言。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上一篇:银魂254

下一篇:英国伦敦南部爆发大规模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