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马背上的法庭》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云南边区基层派出法庭的一个法官和两个书记员牵着一匹挂着国徽的老马行走于云南各寨开庭的故事。整部电影都用纪实的镜头语言记述中国司法发展改革过程中的一段段平凡简单的事。没有夸张豪华的场面,没有出神入化的特技效果,没有大牌人气演员……但正是因为这么简单平凡,这么亲切真实,才能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的随着那马背上的国徽颠簸的走过那段旅程。
观看这部电影后,受益匪浅,感触良多,特别是对于基层派出法庭与我国法院组织体系的关系;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冲突;国徽的价值;法官的形象标准等等这些问题,都让我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观看电影后就个别司法方面的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但其实,影片还有很多让人感触很多的地方,例如只有老冯才能代替老祖宗牵走本家的猪和当老葛得知老冯“送”他一头小猪时不无荣幸感地冲着村民喊“冯法官给我送了头猪”等等都体现了边远山区的人们虽然没有完整的法律意思,但他们都承认法律的威严,法官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又如小女孩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就为了给冯法官送去几个枣,也体现了山区人民的淳朴和对老冯的谢意。……
这部电影虽已观看完了,但它所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思考却盘旋在我们的脑海中,一直一直的盘旋着……
《马背上的法庭》影评(4)
(5)
第五重致敬是基层法官将平凡的事做的很出色。
他们翻山越岭,然而等待他们的其实并不是什么天涯海角的惊天大案,而是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冯顶着不被人理解的眼光,固执的在山道上走了半辈子。正如罗江益法官被采访所言:“虽然我们跑的很远,但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哪怕是几块钱,几十块钱,老百姓对这件事很在意的,他要找出一个公理,这个理到底在哪边,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理给他讲出来,这样才能心安理得,他们才能心服口服。”
其实这也牵扯到了村俗和法律的矛盾,即中国偏远地区司法建设的最难之处,又要注重乡俗民愿的人情道义,又要坚守公正无私的司法体制。
所以在几次案件中,都是老冯自掏腰包用“近乎贿赂”的方式解决,甚至有一次牵着小猪满村跑。也正因为此,他被阿洛这样的年轻法官所质疑,说他身上戴着的天平徽就是笑话。但阿洛不明白,他以封建迷信不支持诉讼的理由驳回的案件可能会在乡村中引起一场恶战。
因为每一件案件都关系民生,每一起案件都不是小事。外人可能无法理解,而牧民、少数民族的宗族观念、家族观念却非常的强,往往草山、离婚、买卖等小小的纠纷时常会引发两个部落、两个家族、两个乡村的矛盾升级。罗江益法官也说过:“两个当事人之间可能会因几千块钱的买卖纠纷,没有及时调解,而引发持刀杀人的血案,令人痛心。所以,化解小纠纷就是预防大矛盾,每一件案件,我都割舍不下。只要自己的付出能够换来一方百姓的安宁,自己受再大的苦也是幸福的。”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基层法官用情理法相融合行使司法权的执着和艰难、还看到了年轻法官和成熟法官的区别、知道了理论和实践的冲突。
法治是一个民族的事业,法学家的工作大致只是对这一事业的正当化和理解,而法学更不能离开实践而存在,因为实践和常识才是一切学术的出发点。我还想到,我读苏力老师的书之后,我明白了法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不断锻炼自己使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自己之前对于法学只需要机械记忆这类浅薄的思考也许是因为我还停留在高中的应试教育,在法学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纯粹的理论学习、机械性的记忆已经难以适应日渐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应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乡村这种特殊化情境下,普法和判案变得更加考验一个法官的能力。
由于时间紧迫,五重致敬即是我此次读书笔记简略表达的内容,但我提出了许多自己别的问题,愿在影讨中和大家交流自己对这部电影更多的思考。
《马背上的法庭》影评(1)
接到任务后,我便立刻在爱奇艺等普遍观影软件上搜索了这部电影,令我惊讶的是,竟然没有这部电影的资源,我顺着网站的提示找到1905电影网,第一次在这种比较小众的网站看完了一部电影。
从发现电影的途径时,我想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不平凡。无论是选材角度或是摄影风格都不是现今普遍公众的需求,尽管如此,我深受感动,也有了自己很多深深的思考。
我最想表达的是对基层法官追随法律信仰之路的致敬。
(1)
第一重致敬是对他们在艰辛路途上的长久坚持,这反映出他们的不怕吃苦,朴实诚恳。
在云南西北崎岖的红土路上,三个人形成一支独特的队伍缓缓走来,漫长而艰辛。他们用一匹马驮着国徽、彩电和法庭必要的身份牌。他们在去审案的路途中,会经过落石随时可能落下的狭窄的崖子,会经过没有路的石头堆砌的河,会经过绕着弯的没有护栏的崎岖小路。
没有经常在陡路上坐过车的阿洛在车一停下就难受的上吐下泻,而之后过河时经常走这条路的杨阿姨也不免被石头绊倒,脚上鼓了大大的红肿包。
在美国,只有电影里有带着盾牌的美国队长;在中国,现实里即存在背着国徽的中国法官。他们背负国徽翻山越岭,只为了让正义到达每一寸国土,为国家公理砥砺前行。我不禁联想到被CCTV报道过的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马背上的法官——藏族石渠县法院洛须人民法庭庭长罗江益。
他在采访中说过:“冲果崖子是我最怕的一段路,大概两公里的‘冲果崖子’被当地人称为‘鬼门关’,一旁是飞沙走石、陡峭的山崖,一旁是临空悬崖、奔流的金沙江,根本不敢看车外。道路极其狭窄,飞石扎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泥石流、暴风雪、狂风暴雨、闪电雷鸣、与野兽狭路相逢也是我们那时候办案路上的独特风景。很幸运40年来我每次都能平安过关。在近40年的办案生涯里,我骑坏了三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开旧了两辆越野车,见证了人民法庭由土房到瓦房,再由楼房到智能化审判业务用房的转变。”
看完整部电影后,我特意去看了CCTV对罗江益法官拍摄的纪录片,拍摄到那段他所描述的冲果崖子时,当时一名摄影工作者不幸被一小块乱石砸中头部,后又因为一行人骑马时天气由大晴突变为暴雨,节目后期只好打上字幕“天气突变只能中断拍摄”,可见环境有多么恶劣。
然而,这条路罗江益走了整整40年,拍摄时是他即将退休的最后几天,真实的路况所呈现出来的仍然如此危险,我们不敢想象之前的几十年路况会有多么糟糕,我们也不敢想象他受过多少次不为人知的大伤小伤。
这条路老冯也走了很久,他说:“自从我75年走上那条道……”不过老冯没有那么幸运,在电影的最后,他不幸跟自己的同事一样摔下了悬崖,其实,这也是现实中的真实写照,在2003年9月,魏余发和书记员马永志,在去往村寨的途中,由于道路湿滑,不幸坠河身亡。
他们千千万万的“溜索法官”、“背篓法官”都一样,是最可爱的人,是伟大的基层工作者,他们让法制和文明闪耀在共和国的每个角落。国徽之下,国法所及,纵使万里,公义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