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画的介绍
叶脉画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它巧妙地利用树叶形态各异的优美外形和自然肌理,将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题材绘于天然树叶上,把多彩的画面和谐地与树叶的自然美融会一体,营造出别具韵味、灵秀自然的艺术境地,给人们美的享受。人类早就发现植物的叶面是记录信息、传播思想的天然材料。古代印度的僧人用贝叶(菩提叶)制成梵夹(即用贝叶重叠,以板木夹两端,用绳串结),来书写佛经,记录下精深博大的佛教义理。
叶脉画的叶脉画由来
唐代诗人柳宗元就有“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的诗句。历来中国的书画家有利用植物叶来作书作画抒写胸怀、寄托情感的传统,据记载,唐代书法家怀素“学书贫无纸,曾种芭蕉万余株,取叶练字,名其居为‘绿天庵’”,清末风俗画家吴友如曾绘有《怀素书蕉图》。善绘道释人物的明代画家丁云鹏则用菩提叶作《罗汉图》多帧,所绘罗汉线条流畅,“丝发之间,而眉目间态毕现”,为佛教艺术珍品。1927年春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年届84岁的著名书画篆刻家吴昌硕与弟子王个簃一行为避乱离沪,途中暂住浙江塘栖时在一小庙带回一张菩提树叶,把玩之余,取出笔墨,在叶上用篆体写下一“佛”字,并具“老缶”款,赠予王个簃留作纪念。小小叶片上老辣苍劲的“佛”字,寄托了晚年吴昌硕对平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和真挚的师生情感。现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偕友赏尽天平红枫,以叶寄情,题一“艺”字于红叶,笔力遒劲苍润,趣味无穷,赠予画友,藏之为艺苑珍赏。叶脉画采用精选野生阔叶,刮去绿色皮层,保留筋脉和薄瓤,进行腐蚀干燥处理,制成叶脉,再通过传统绘画、描金、勾线等技法,历二十余道工序而成。其制作工艺之复杂,更体现了叶脉画的珍贵性,叶脉作画轻薄纤巧,似雾如纱,于经脉断续之间自成风格,同时又能借鉴不同绘画艺术特色,无伦泼墨山水,亦或炭笔风光,皆可妙笔传神, 凸现玲珑。更难得之处在于叶面经独特工艺处理,光洁透明,色泽耐久,色彩古朴,久不变色,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叶脉作画,寓意尤 深。叶脉绘画将以树叶脉络这一独特的艺术形 式为载体,使丰富的华夏传统艺术内涵得以拓展和丰富
叶脉画的历史渊源
人类利用植物叶的历史已非常悠久,其中以植物叶作为艺术品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千年,以前人们(主要是佛教)利用植物叶制作出《贝叶经》现在我国的许多博物馆还有馆藏;此外,我国台湾和江苏省等许多博物馆及杭州市的灵隐寺至今还藏有部分古代《菩提叶画》;叶画中:菩提叶画与佛教渊源颇深,历史也最悠久,菩提树原名为“阿摩洛珈,而菩提的含义是觉悟、智慧、的意思,所以菩提本无树,只因佛祖释迦牟尼(如来佛)在该树下悟道成佛,因此得名:菩提树;之后,佛教就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佛教常以圣树之叶制作叶脉绘菩提叶脉画和写菩提叶佛经,赠与信众以祝吉祥以助觉悟;我国已将“林区剩余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作为农业和林区剩余物之一的植物叶,其深度加工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和林业的收入,即能扩宽农村的就业渠道又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同时还能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做贡献。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让植物叶画的品种得以增加,植物叶的附加值也进一步的被提升和挖掘,植物叶制作工艺品礼品成本低利润高,特有个性,还带有大自然的气息尤其受到各年龄层消费者的喜爱,适合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其主要市场有:宾馆、酒店、旅游景点、影楼、学生群体、收藏品市场、企业赠品礼品、以及家庭装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