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科技大学

时间:2024-08-23 06:58:12编辑:流行君

关于台湾的知识

简称台。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省会台北。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口截至2005年12月份为2277万。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台湾由台湾本岛、周围属岛和澎湖列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88个,被称为多岛之省。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自然条件优越,有渔、盐之利。硫黄、石油、金等矿产储量极丰。林业资源丰富。盛产樟木、红木、台湾杉等。农业盛产稻米、茶叶、水果等。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化学、电力等。大都集中在西部平原,分别以台北、台中、高雄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弧形工业带。台湾名胜较多,著名的有日月潭、阿里山、北港妈祖庙、半屏山、郑成功庙、阳明山公园、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地理概况
台湾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总面积为3.6万平方千米。台湾本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千米、东西最宽为144千米,呈纺锤形。河流有浊水溪、大甲溪、曾文溪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脉和海岸山脉(又称台东山脉)像5条巨龙蜿蜒起伏启东北向西南平行伏卧在台湾岛岛上,统称台湾山脉,玉山主峰海拔3952,为台湾和中国东部最高点。台湾山地多火山、温泉和地震。台湾平原约占全岛面积的1/3,多在西部沿海。
气候特点
台湾属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年均温约20~25℃,岛上年均降水量可达2400多毫米,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雨量季节分配不同。台湾山地高寒,多雨雪。冬季,2500米以上高坡常有积雪。北部的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北段。中部的玉山及其附近群峰。皆以深冬积雪著名。
自然资源
台湾地区矿藏丰富,有200多种。硫黄、金、铜、天然气和煤是台湾最主要的矿产,此外石灰石、大理石等储量也较高。台湾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1/2以上,被称为绿色宝岛。有很多世界上濒危的生物,如台湾杉、铁杉、台湾猕猴等。
交通运输
台湾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交通运输十分畅通。铁路是台湾交通运输网的骨干。环岛公路成为台湾贯穿南北的陆路交通大动脉,台湾山地交通主要以环岛公路和东西横贯公路为主。台湾的海运较便利。港口多集中于台湾本岛。有基隆、高雄、花莲港等。航空运输较发达,可通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概况
20世纪80年代。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是海岛型经济区,主要工业产品中以化纤、制糖、电子、半成品加工等为主。台湾经济对美国、日本的依赖性很强。
文化习俗
台湾民俗的一大特色是宗教信仰盛行,所以台湾被称为一个多神之岛,这里教堂寺庙遍布各地,信徒众多。当地人信奉的神灵儒、道、释一应俱全。供奉的主神有200多种,主要有观音、妈祖、土地爷、释迦牟尼、关公、保生大帝等。其中香火最旺的是妈祖。综合来看,高山族的原始信仰、民间通俗信仰与多种正式宗教信仰,是台湾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
省会:台北
台北市位于台湾北部,四周被台北县包围,面积27212平方千米,是台湾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12区。光绪元年(1875)开设台北府。台北之名始于此。台北地处台北盆地东部,北部为大屯火山区。东、南为低山、丘陵环绕,淡水河流贯市境西部。台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台北市的农业除种植水稻外,以蔬菜、瓜果、花卉等为大宗,城市的发展始于艋舯港口的开发。工业以电机及电器制造为主。铁路横穿台北市境,设有南港、松山、台北、万华4个车站,并有支线西北经关渡达淡水镇。有高速公路过境。
台湾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地区最大天然湖泊。位于台湾本岛中部南投县境内的浊水溪分支流水里溪上源。水面原海拔约727米,面积7.7平方千米。湖中有小岛名珠仔山,将全湖分隔为二,以湖面轮廓略似日、月,故名。环湖有高山族居民聚居。日月潭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400毫米,年均温19℃,7月均温约24℃,1月约14℃。因环湖自然景物优美,气候条件适宜,旅游建设发展甚速,有涵碧楼、文武庙、孔雀园、玄光寺、玄奘寺等,为台湾游览和避暑胜地。
阿里山
阿里山是玉山西峰一条主要的山脉。主峰海拔2676米。阿里山的云海、森林和日出被称为这里的三大奇观。阿里山的森林面积达3万多公顷,在不同气候的影响下,热带、温带和寒带十几种林木,从山下到山上垂直分布着。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铁杉、台湾杉、扁柏、红桧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在阿里山森林之中,有一株被称为神木的红桧树和一株被称为三代木的红桧。
台南赤嵌楼
赤嵌楼位于台南市中区民族路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中国式建筑。赤嵌楼是台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是在荷兰人窃据台湾时,当地人在赤嵌地方修建的一座海上城堡。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经在这里指挥军队击败荷兰侵略军。历史上的赤嵌楼曾经毁于地震,清朝重建。现今的赤嵌楼周长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层,楼内陈列着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楼下排列着九座巨大赑质碑趺的石碑,是乾隆赏赐的。楼前广场中心建有郑成功接受荷军献降书的雕塑群像。
台湾故宫博物院
台湾故宫博物院建于1955年,占地面移达212万平方米。建筑构图形似凹字,为中匡宫殿式建筑,楼高4层。白墙绿瓦。中间的博物院大厦是博物院的主体建筑。院前广场耸立着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院内啦藏的物品有商周的青铜器,晋唐以来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时期的瓷器、善本书籍,清代档案及雕刻、玉器、漆器等。品种繁多。
孔子庙
台南孔庙是全台湾最早建立的一座文庙。郑成功复台初期。由于军务倥偬。无暇顾及文教建设。直到清康熙四年(1665),辅政的郑成功旧部一陈永华。眼见在台的各项措施已渐次就绪,为了提倡文教事业,便奏请当时在位的郑经兴建先师圣庙,经过二次上奏,才终于打动郑经,决定采纳陈永华的建议。为本省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将台湾府学设立于此。此后,到台湾割日的二百余年间,台南孔庙共历经三十多次的修建,直到清末建省前,台湾府学一直是台湾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学府,文教地位无与伦比,因而博得全台首学之名。
阳明山
阳明山位于台北市区的正北方、纱帽山以东、七星山之南,海拔443米,以天然的溪谷、温泉、瀑布和森林公园著称。阳明山原名草山,光复后为纪念明儒王阳明先生,而改名为阳明山。
北港妈祖庙
北港妈祖庙位于云林县北港。它是台湾香火最盛的妈祖庙,全台湾妈祖信徒的圣地。庙正殿中供奉妈祖像,前为毓麟宫,后为双公庙,左有聚奎阁,右有凌宵殿,庙西是文昌庙,东为三界公祠,是全台300多所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台湾人笃信妈祖,她既是航海保护神,又是年岁丰收和保佑黎民百姓的象征。每年农历一月至三月,来自各地的进香团络绎不绝。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更是香客如潮。


台湾的历史简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上一篇:梦幻计算器

下一篇:高晓松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