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是什么样的人?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曾经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连、营党代表,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东征作战和北伐战争。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南京后,英国军舰制造下关惨案,郑洞国指挥部队坚决还击。1933年,郑洞国任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率领部队参加长城抗战。抗战战争中,郑洞国指挥部队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宜枣会战,积累了对日作战的经验。郑洞国到印度后,根据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从打击日寇的大局出发,一面安抚军心,鼓舞士气,一面想方设法调解中美军队官兵之间的矛盾,增进两国军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在缅甸指挥驻印军作战中,郑洞国注意维护国家尊严,对于某些有损民族利益的过分要求,他巧妙地加以抵制。在郑洞国的努力下,中美两军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对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深表满意。缅甸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潮湿,炎热,每年4月至10月为雨季。这期间,瘴雨蛮烟,连绵数月,部队行动困难,中国驻印军主要在驻地训练。1943年10月,缅甸的雨季基本结束,中国驻印军在美国空军的工兵部队的配合下,从印度的利多基地出发,一面筑路,一面攻击前进。在亚热带崇山密林中,拉开了缅北反攻作战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担任了哪些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第3届、4届全国政协委员,第5届、6届、7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第5届、6届、7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他关心祖国统一和“四化”建设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热情地关心国家大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