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指的是复姓吗?
淳于指的是复姓。淳于(Chún y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市),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市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得姓始祖 淳于公。从《水经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于这一姓氏的缘起。周武王时,淳于公受封于斟灌国,号为淳于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而姓淳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唐宪宗年间,因要避御名,而改为于氏。古代的斟灌国,根据考证,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
淳于这个姓是复姓吗?
淳于这个姓是复姓。淳于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五位门阀。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封于州邑,让他们建立了州国。还同时封为公爵,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州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山东省安丘县。安丘县的东北边,至今还有个淳于城,这个淳于城,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再以后,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得姓始祖淳于公。从《水经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于这一姓氏的缘起。周武王时,淳于公受封于斟灌国,号为淳于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而姓淳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唐宪宗年间,因要避御名,而改为于氏。古代的斟灌国,根据考证,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淳于姓
大淳于村位于哪里
大淳于村村庄由来明朝,复姓淳于的人迁此建村,后淳于姓绝嗣,村庄分为为大、小淳于两村。政区人口位于产芝湖畔,东临龙水路,西傍环湖路,南靠马银山开发路,北界西钟芝通村路,交通四通八达。全村有居民298户,915人。耕地面积1700多亩,属半丘陵地,村前村后各有一条河流流入产芝水库。经济状况有水库3座、平塘5个,优越的水利条件,全村80%耕地成为水浇地。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每年播种小麦1100多亩,玉米1000亩,花生500亩。建有高效大棚43个,占地77亩,种植甜瓜、西瓜,年收入93万元。为搞活流通渠道,建设集市1个,每逢阴历二、七赶集。村东完全小学新建校舍45间,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有学生300多名,教师12人,学校的教育质量始终名列前茅。联系电话:86-0532-85457278大淳于村附近有南岚遗址、泥湾头遗址、河头店肖家庄遗址、莱西湖、莱西月湖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姜格庄草莓、产芝水库大银鱼、莱西大花生、马连庄甜瓜、官道小米等特产。
小淳于村属于哪里
小淳于村村庄由来明朝,复姓淳于的人迁此建村,后淳于姓绝嗣,村庄分为为大、小淳于两村。政区人口位于河头店镇驻地西南15公里处,东邻大淳于村,南邻敬庄村,西邻莱西湖,北邻东钟芝村。全村有97户,288人,耕地面积420亩,为丘陵地。有果园68亩,板栗30亩,崂山式大棚40亩。经济状况以粮食、疏菜、水果生产为主,2004年新挖平塘1处,使全村大部分农田能够浇上水。鼓励农户发展大棚种植,每亩大棚补贴400元,并供上电。发展大果水晶梨园30亩,红富士苹果40亩,已结果的梨有绿宝石、丰水、黄金等品种,亩收入在4000~8000元;苹果以富士为主,亩收入3000~7000元;年出栏3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8户,一次性出栏在1000只以上的养鸡户3户。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从事化肥、农药、地膜销售,工艺品加工等。社会事业农户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安装程控电话80部、有线电视78户,有农用车及小型农用车40辆。村庄近靠莱西湖,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相处,成为一个现代文明村庄。联系电话86-0532-85457059小淳于村附近有南岚遗址、泥湾头遗址、河头店肖家庄遗址、山后人家农业观光园、莱西湖等旅游景点,有姜格庄草莓、夏庄杠六九西红柿、产芝水库大银鱼、莱西大花生、马连庄甜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