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名人榜名单
中国中医名人榜名单为:丁书文、丁锷、丁樱、马骏、王玉等等。1、丁书文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1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6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名老中医。2、丁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2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55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3、丁樱女,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77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4、马骏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5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56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5、王玉女,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3月生,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1967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
全国十大名老中医
全国十大名老中医如下:1、王世民,男,汉族,1935年7月生,山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1962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名老中医。2、王烈,男,汉族,1930年10月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61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3、韦贵康,男,汉族,1938年10月生,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196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老中医。4、卢芳,男,汉族,1939年6月生,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961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5、包金山,男,蒙古族,1939年6月生,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63年7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名蒙医。
您认为开大方子的中医水平怎么样?
中医开大处方,现在很普遍,动辄二三十味,三四十味,四五十味的很常见,最多的我见过98味,处方都是提前打印好的,大夫看病只需在后再加个三四味即可。对于这样的大处方,其实很痛心的。 对于十味二十味的处方,要看病情而定,还算好大夫,没有滥用。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一些人的疾病也就复杂,比如一个患者来看病,他有心脏病,心脏隐隐作痛,还有头痛,这是你开个血府逐瘀汤再加上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葛根汤,这下来就是将近二十味,这叫合方治疑难。这在现在很普遍,很多患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或二个以上的疾病组成,因此就要合方,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子合起来治疗,一二十味的方子就很正常了。 对于二三十味的处方,这就不好了,这不是治病,是为了利益,为了钱,为了多卖药! 对于三十味以上的处方,这个也是为了钱,根本就不是治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医生根本不会治病,开大处方的原因,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我抓不住西瓜,我总能抓住一个芝麻,这些中医就是这种心理,纯粹的庸医。这些人还不少,很多,包括很多 专家教授都这样,还美其名曰:量大霸路宽!就像我前面说的一张处方98味,这是医生吗?开大处方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多挣钱;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不住西瓜总能抓住芝麻,多少都会有点效果,这次多少有点效果,下次你还会来,我就能多挣钱。可事实是,这些处方也就仅仅是有效而已,不是真正的治病。你要问这些医生的水平怎么样?我觉得就是比庸医还坏的庸医! 一般汤药方,好中医中药方,不超于十二味包括药饮,为君臣佐使归经标本兼治。 中医更是丸散合修,如慢性病以家传密方为四五十味药组成一方,可是要按规矩精心炮制而成,适应散为末服,或许炼蜜丸而服,以病理所宜。 中医治疗疾病讲求辩证论治,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辩证准确,确实病情的复杂性有需要,方子大、药味多也并不一定就代表水平烂。但是,从用药的安全性角度来考虑,我并不赞成大方子。 方子大,意味着所含化学成分也更复杂 中药成分复杂,每味中药本身包含的成分就可能数以百计。方子大,所含化学成分则更为复杂多样,意味着一股脑地灌进去成千上万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于我们的机体来说,都是外来物,要经过胃肠吸收、肝脏代谢等过程,再以适当的形式,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 外来物的大量摄入,毫无疑问要增加我们肝肾的负担。当我们足够 健康 ,拥有完备的肝肾功能时,及时代谢和消除这些外来物不成问题。但是,一旦我们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代谢和消除,那么这些复杂的外来物就可能成为身体的负担,带来引发 健康 危机的风险。 而从临床实践上来看,小方确实更考验大夫的医术和思辨能力。 中医博大精深,入门容易学好难 清代医家柯韵伯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这句话,给了无数中医学子学习经方的信心。但平实简洁、无任何空泛之谈的《伤寒论》,虽字面上人人可看懂,但自古能领会精华的,却是屈指可数。人人可入,不是人人可通。学之一二易,得其精华难。 《伤寒论》的方剂运用是出了名的精炼简单,方剂用药味数不超我们的手指头。几味药,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效如桴鼓,它是中医临床用小方解决大问题的典型。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讲述辩证组方,《伤寒论》中还有不少笔墨落在药物用法,这些我们现代称之为“医嘱”的着笔,意在告诫我们用药时,该如何煎煮,用什么溶媒、哪样先煎可以减毒增效,又该如何服用以确保中病即止,不至于用药太过。 而现代中医,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太缺这样东西。医药分家,导致医家对药不熟悉,用起药来没分寸;做医生的职业责任大,又导致用药信心不足,宁滥毋缺,方方面面要顾及到才能稳妥。这样的前提之下,大包围式地开方出来,反倒是成了常态。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复杂疾病需要用到大方子,但这样的方剂,通常很难驾驭,我们不做置评。 不管方大还是方小,它们都是药物 《内经》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在这段关于用药和食养的讲述中,不难发现古人的用药智慧,只不过到了现代,我们将这些告诫统统抛之脑外,辜负了古人的本意。 《内经》这段话讲得很明确,食物都不可过食,有伤正气之虞。那么,对于药物,则更是不可用药太满。药物治病也致病,宜适可而止,留些余力给饮食调养扶正,调动我们自身的免疫机能以促使机体自然康复。 无论方大还是方小,它们都是药物。只会开大方的大夫医术高不高明我们抛开不谈,动不动给人开几十付中药的大夫,问题有点大。其一人的体质和疾病都是变化发展的,方子也需要及时调整;其二长期服用药物易于带来用药的安全风险,应该慎重考虑。 我们在求医问药时,若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多问多了解,以免诱发潜在的用药安全性问题。 码字不易!路过的亲,拜托赏个赞!感谢评论和关注! 药过十三医生不沾,药过十八医生该杀。用药过多一是辩证不准,二是抓不住主症,乱枪打鸟。如果不是以上两点,那医生就是卖药的 我认为这个问题对不懂中医药的人来讲,可能存在着一个认知的误区,有的中医小病开大方多数是为了卖药盈利。但是,医治大病和久病等疑难杂症,中医开大方,是因病情对证下药无可厚非。大病和久病用大方和长方,是古今中医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会大病和久病开大方,充分体现了医生高深的医术和水平。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开方大小方不是主要的,主要能有效果才是好医生。 开小方一般是经方,不多杂的单一病即可,有的慢性病,一身多病,而以简单处方恐顾此失彼,达不到治疗目的。 我曾见过一国党时期一军医,解放后在医院坐诊,完全按经方开药,也治好一些病,但总是冷冷清清门庭。另一坐诊老医生,按实方开药,灵活变通,药味虽多,治病效好,排着队的人找他诊病。 如只求药少,不讲病情实际,去控药结果肯定不样,也不能规定多少味药处方,病是复杂多变的。 药味太多,药虽归经,但难免有寒热温凉互相抵消的作用。所以不能太多药味在一处方内。 一般按君臣佐使同时照顾多病同治,不能机械的规定多少味药。 能治好病不论大方小方就是好方,就是好医生。 个人认为方子大小如果是根据病情来的话没问题,但是如果每个病人都是大方子,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了,说明本身可能对这个病没把握需要堆砌药物来解决问题,或者纯粹为了经济收入! 我看了一年多的中医,最后几味药花了不足二百元问题解决了。给我开大方剂的名医不是来解决病症的,纯粹就是为了赚钱,七天就二千多,要28天啊!我看了一下都是普通的药,自己买都不到一百元,中医也到处是坑啊! 开大方子的中医水平暂且不谈,从另一角度分析,他本人一定是时医,时医看效益,应该切合病情,辩证论治,不要一味求量,要求是,求精,切实为病人服务才是良医! 中医无大方和小方之说,只有君臣佐使的合理搭配和综合加减,有人说那是医者在“逮病”,其实那是外行人的主观臆断;真正的医者都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用药精准,到位出效果才是目的,小病用小方,但功能问题就必须用大方涵盖,同步调理才能激活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中医高手 开个方 好吗谢谢
这病是很复杂的,阴阳都虚,且肝脾肾都虚
药方就得补阴补阳,且补肝脾肾
我没有治过这么复杂的病,大胆开个方子,仅供参考:
黄芪、酒炒杜仲、酒炒牛膝、党参、炒白术、炒山药、茯苓、制附子、枸杞子、薏苡仁、柴胡,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酸枣仁、麦门冬、木瓜、甘草。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张景岳注曰:“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精不足者,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之”。本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以养其形;杜仲、牛膝、枸杞子、山药、当归、芍药滋阴养肾以补其精;附子暖脾肾之阳,且可“少火生气”,气得火助阳气得以生发;茯苓、薏苡仁健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熟地黄滋养肝肾,川芎理血中之气,配以木瓜、甘草酸甘化阴,麦冬、枣仁滋阴养肝,使阴血互生,柴胡舒肝解郁,诸药相合,共奏补阴补阳,且补肝脾肾之效。
考虑不周不处,再探讨。没有亲见病人,故没有药量。
中医或惜药方的请进!(分析药方)
此方可用于治疗早泻。组方分析如下:
1:中医认为,补肾必先胃气调和,故用白术、山药、石斛、山楂以调胃气。
2、阳萎早泄先是相火妄动,黄连清相火,也清心火;火叶补真阳,真阳恢复相火自平。
3、冲脉下连于肾上通于胃,冲脉不足肾气自虚。故用生龙骨、生牡蛎、芡实、于肉(山萸肉)以补敛冲脉,补冲即补肾。
4、气有升降浮沉,桔梗提胸气、桂枝调解升降,薄荷行肝之疏泄。
5、百汇为诸阳之汇,统全身之阳而通脑府,决明子可疏理和调脑府之血气。
6:方中的火叶,现在大都称:淫阳藿。
7:所谓“相火”,是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之火。
8:现在通用计量为克,龙骨、牡蛎100克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