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电影《信条》里面的时间钳形战术?
时间钳形战术要求人不能够告知将要发生的事,并且需要把将要发生的事重复一遍,这是因为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如果告知了将要发生的事,就会改变历史走向,逻辑就无法按预定达成,如果不复现历史,逻辑同样不能达成。时间钳形战术本来是讲述未来的人要钳制历史的人,引申原理是,人如果了解历史,就能钳制现实,人如果把握了形而上学,就能够用形而上学钳制现实,但这样的形而上学需要的前提是唯物辩证。扩展资料:诺兰导演的镜头,把时间、空间、梦境、过去、未来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成故事元素。《信条》是把时间拆开,像解开一段两股绳索,一个未来,一个过去。小黑后来终于明白,他所见到的尼尔,早已不在人世,只是逆向回来帮他。剧中最大的“钳形”,是小黑作为男主,没有姓名,没有家人,是有喻意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用一个没有名字的黑人主角,导演可能是把对人类的时间思考,推演到非洲大陆那个原点,所以剧中有一句台词:“无知是我们最大的武器”。
怎样理解电影《信条》里面的时间钳形战术?
怎样理解电影《信条》里面的时间钳形战术?为什么要钳制进攻:由于钳形进攻在理论上是不可战胜的战术,红队是正向时间,从950打到10点50分,他们下直升机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逆向的蓝队打完撤退,从蓝队那里,可以获得完整的战斗情报。和蓝队一样,从10点50分向9点50分进攻,他们在10点下飞机时,正好碰上红队打完撤退,也得到了战斗情报。因此通过钳形的攻击,红蓝双方在战斗开始前都对整个战斗的过程了如指掌。这一策略在敌人没有反方向的部队的情况下是不可战胜的。为何在同一时间炸毁建筑物这座建筑是敌人的一个强大火力点,简单地说,用红和蓝同时炸掉建筑物,可以使整个战斗过程成为废墟,使敌人无法利用这一火力点。假如红队在9:55爆炸,而蓝队却没有爆炸,则9点50分至9点55分,大楼仍然存在,红队的前半场、蓝队后半场都会被大楼压制;如果蓝队炸了,红队就会被炮火压制,那大楼就在9点55分到10点50分之间,红队将看到一片废墟变成建筑,红队的后半部和蓝队的前半段时间,也会被大楼的火力压制。而且,两队同时炸毁建筑物,意味着这座建筑从9点50分到10点50分,已经变成废墟状态,只有9点55分才存在。攻击开始之前建筑物的状况这个问题涉及到影片的核心。这座建筑应该在九点50前发动进攻前仍然是一片废墟。那是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废墟是不会凭空出现的。我的理解:时间倒退的人们,如果和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发生互动,就会导致这种事物变成相反的东西。也就是,电影开始的建筑废墟和反弹建筑,基本上是相同的。蓝色队伍的轰炸,使建筑在正向时间内成为反向物体。对于正向时间的人来说,逆物的运动方向和存在状态是相反的,就像前面的反弹一样,扔掉它,它会回到手里。在正时间视角下,反向项目的结果在前面,原因在后面。对建筑而言,蓝队爆炸是原因,而瓦砾是其结果。因此,从正向时间的观点来看,在蓝队炸掉之前,废墟就已经存在了。机械性的理论没有什么策略,没有选择,更没有自由意志,世界是一幅固定的图画,一电子在时间轴上来回移动,形成了这样一幅图画,一只幼虫沿着画面移动,形成了时间的幻觉。一切都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这座建筑在正逆时就成了废墟,只有在爆炸发生时才变成了建筑物,那么这栋建筑是客观存在的吗?或者是红蓝两队想象中的火点?这张图片与《命运之门》有点相似,但实际上完全不同,命运石之门特别牛逼的一点就是通过“观测者”来引导时间的发展方向。而且,这段时间的变化并没有“观察者”这一概念,恰恰相反,几乎一切都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红队蓝队被一个力点打成傻子的时间线被一股神秘力量剪掉了,因为这是红队蓝队做出炸楼判断的依据,但在这个不可改变的世界里,世界是这样的,一座城市一直是一座废墟,而这座城市是一座废墟,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变成一座建筑,然后被炸塌。因此,没有什么策略,只是每个人在这一时刻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好演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