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蝉的古诗有哪些
1、蝉[唐代] 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2、蝉[唐代] 李郢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3、蝉[清代] 周馨桂水清山暮听蝉鸣,岂有馀音到不平。想得孤怀好高洁,餐风饮露最多情。4、蝉[唐代] 张乔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5、蝉[清代] 敬文繁音催过夏,远韵又迎秋。木叶未全落,鬓丝先已愁。身轻高柳外,声断晓风头。欹枕不成梦,凄清百尺楼。6、蝉[唐代]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7、蝉[唐代] 许浑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8、蝉[唐代] 罗隐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9、蝉[唐代] 薛涛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10、蝉[唐代] 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11、蝉[唐代]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2、蝉[唐代] 徐夤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壳蜕已从今日化, 声愁何似去年中。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13、蝉[宋代] 李刘露满枯肠蜕顿轻,山林那有不平鸣。薰弦寂寞无人续,故揖清风作颂声。14、蝉[宋代] 叶岂潜柳边晓立看虫蜕,化作风餐露宿身。林静昼长吟不绝,骚骚清苦似诗人。15、蝉[元代] 宋无高柳夕阳收,繁弘秦未休。数声风露饱,一声古今愁。凉思知秦树,衰鸣乱渭流。年年离别处,岁曲送残秋。16、早蝉[唐代] 白居易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17、上东华咏蝉[明代] 伍堣蝉若与山深,深山不可寻。鸣虽应以候,听亦岂无心?日暮林中送,人间枕上吟。岂惟处暑至,对此自沉沉。18、咏蝉[明代] 欧必元寒蝉依素影,嘹喨响长林。落日归云净,疏钟野寺阴。佳人将素鬓,词客助清吟。浥露空阶下,弥坚贞素心。19、赋得弱柳鸣秋蝉[唐代] 李世民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20、病蝉[唐代] 贾岛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蝉》这首诗怎么读?
《蝉》拼音版注音: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shūtóng。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jū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fēng。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描写蝉的古诗
1、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2、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3、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4、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5、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6、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7、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8、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9、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10、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