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

时间:2024-08-07 13:21:03编辑:流行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老来难以得志,功高不爵,命运乖舛。此句出自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在本文的第五段中,作者用典故把自己比做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自己现在遭遇的困境,但作者没有在悲伤中停留太久,转而用自己的乐观精神给这一段咏叹做了更好的注解。作者表示自己仍是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逆境仍旧心胸开朗,立志报国。这一段所用典故较多,但却合理恰当毫无堆砌之感,王勃写自己怀才不遇、深陷困境的矛盾心理,却又用一种处世的乐观精神加以化解,这种高尚的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共鸣。文章赏析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出处:唐·王勃选段: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译文: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词作赏析文章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作者由远而近,一路逶迤写来,从容优游,奔放潇洒,却又前后照应,脉胳清晰。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但用得贴切,没有堆砌硬凑痕迹,而能生动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文章词藻丰富华美,音调和谐悦耳。特别是写滕王阁建筑的壮丽和秋日景色,尤其富于诗情画意。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在两种景物的映衬交融中画出秋天傍晚水乡的风光,色彩鲜丽,形象飞动,令人神往。这两句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但境界全新,精彩百倍。

造成李广难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两千余年来对于“李广难封”原因的讨论也没有断绝过。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自身原因军功不够: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26人。而其封侯标准有以下几点:捕斩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斩敌千级以上;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等。而李广在文景两朝的对匈战争中主要任务为防守工作,而武帝其间的五次主动出击战中却以三次未遇敌和二次覆没告终。虽经七十余战却从未达到封侯的标准。二、外界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在前人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如“杨咸从当时的用人政策分析认为,李广的悲剧是由于封建社会亲贵用事,即用人惟亲造成的”;张德芳认为:“李广难封”的原因应从西汉王朝内部寻找,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始终尖锐,李广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自然不能逃脱斗争的冲击,统治阶级的尔虞我诈造成了李广悲剧性的命运“。三、自负其能就李广自身的内部因素看来,李广难封原因出自个人,概括来说就是李广“自负其能”。表现在其领兵作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注意谋略,治军方面也是如此;此外还表现在私受梁王印和杀霸陵尉两事上。扩展资料:西汉名将李广,精于骑射、骁勇善战一生与匈奴大战七十余场,令当时的草原霸主匈奴颇感畏惧,“号曰“汉之飞将军”,但正是这样一个名满天下的将领却不得封侯,元狩四年的漠北决战李广更因”失道“而选择自杀。未得封侯的遗憾以及悲剧性的结局让李广备受当世人的同情,”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而伴随着“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传并广为认可,李广逐渐成为那些壮志难酬的文人骚客、失意官吏的精神寄托。高适的《燕歌行》中的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则更是将李广幻化为针砭当时军队建设弊端、寄托人们呼唤与寻找军魂的希望”,落破才子王勃更是在名篇《滕王阁序》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直接感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难封

汉武帝为什么觉得李广难封侯?

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广知名度非常大。而他自己本人也颇具胆识,且武艺高超。他多次参加了针对匈奴的大型战役,并也有所斩获。但奇怪的是,直到李广去世,他都没能够做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被汉武帝封侯。这在注重军功的汉武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但李广的这个结局,并不是因为汉武帝对李广有意见,也不是李广和汉武帝之间关系恶劣,而是因为李广在战绩上实在拿不出手。在名将如云的汉武帝时期,像李广这样虽然名气非常大,但是战绩不出众的将领,是肯定无法被封侯的。李广早年的从军生涯较为辉煌!李广本人的战术意识和武艺,根据根据历史记载来看,都应该算是汉军当中的顶尖存在。而在司马迁史记当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小故事,如果并非杜撰的话,也可以看出李广在紧急条件下应变能力极强。所以早在汉文帝时期,他就以良家子弟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并有颇多斩获。在汉景帝时期,他随军抗击吴楚叛军,得到了夺旗之功。但是李广当年不知道犯什么神经,接受了当时梁王授予的大印,直接导致他这次平叛行动中没有任何封赏。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李广的政治敏感度非常低。后来李广被调到边疆地区任职,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与当地的匈奴军队掰手腕。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让汉武帝对李广有更多希望早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就在军中任职,汉文帝在知道李广的战绩以后,曾经说过:“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帝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这句话对于李广本人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宣传,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一种拖累。汉武帝在积极准备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对于自己祖父,汉文帝有如此高评价的李广,汉武帝其实对他有非常高期待的。毕竟李广从军多年,而且历任边疆多个地区的太守,对于匈奴的情况也相对比较熟悉。那就用他,而且要重用。几次出击行动,李广都遇到了各种问题可能是早期从军生涯过于顺利,到了汉武帝时期,李广在战场上各种意外频出。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从雁门关出击匈奴。但是他很不幸地遭遇了匈奴具有兵力优势的部队,部队被打散,他自己本人也被匈奴俘虏。虽然李广靠着自己的机智,抢了一匹马逃了回来,但他最后也因为部队遭遇的损失太大,而被贬为庶人。后来,他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郡再次出击匈奴,居然劳而无功地返回。三年后,李广再次率军出击,结果再次遭到了匈奴拥有优势兵力的部队,部队被包围好在有援军帮助,才逃过一劫,但部队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战役。当时的大将军卫青要求李广帅军迂回作战,但李广军中缺乏向导,导致迷路,无法按期到达战场。由于延误军期,导致在正面战场击败匈奴军队的卫青,无法利用李广的部队将逃散的匈奴人拦住。所以卫青派人到李广军中要求军中校尉前去质询,但李广认为,军队迷路与军中儿郎们无关,而是他这个主将的责任。而他也经过思考,自己从少年时期与匈奴作战几十年,到了年老之时,不仅没能因功封侯,却仍然还要受到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愤而拔刀自杀。军中将士以及诸多边地百姓,为其痛哭。然,李广还是没能封侯。结语:李广确实有点生不逢时,也有一些不够幸运。他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经历汉高祖时期的诸多战役,也赶不上汉武帝时期,对于匈奴作战的史诗级大捷。虽然他政治敏感度不够,但他对于边地百姓的守护,以及对军中将士的宽厚,是他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他哪怕被俘虏,也没有想着投降匈奴,反而想利用一切办法想要返回汉朝。论作战能力,他是超群的,论爱国之心,他也是日月昭昭。虽然他没有封侯,但无愧于大汉军人之威!

上一篇:杜组词

下一篇:小花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