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郎

时间:2024-07-30 10:14:02编辑:流行君

杨四郎的真正结局

杨四郎的真正结局是与家人团圆,寿终正寝。杨延辉,即杨四郎。并州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

在有些戏曲如《忠孝节》中其结局为妻子铁镜公主则因羞对母亲萧太后而自杀。杨四郎则为母亲佘太君大义灭亲,引渡回朝,在宋皇乃至满朝文武提出特赦情况下,佘太君都坚持不允,最后被迫自杀。

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似之处。


杨四郎的结局是什么?

杨四郎最后与家人团圆,寿终正寝。四郎被辽将献于萧太后请功,四郎宁死不屈,慷慨陈词,大骂太后,但是未表明身份。萧太后很喜爱杨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得杨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招降四郎。四郎为报金沙滩血债,忍辱负重,隐瞒身份,将“杨”字一分为二,化名“木昜”。萧太后大喜,招为附马,将琼娥公主许配给四郎。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扩展资料杨家将故事简介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因为杨家将战功显赫,潘美看到杨业和杨家将领都很受皇帝的重视,瞬间觉得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力受到了危险,于是就想办法对付杨家将们,开始对他们进行打压,好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七郎八虎

杨四郎简介

杨四郎简介是:杨延辉,即杨四郎。并州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在有些戏曲如《忠孝节》中其结局为妻子铁镜公主则因羞对母亲萧太后而自杀。杨四郎则为母亲佘太君大义灭亲,引渡回朝,在宋皇乃至满朝文武提出特赦情况下,佘太君都坚持不允,最后被迫自杀。而在戏曲《四郎探母》和《南北和》中,其结局为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杨四郎的结局:天门阵战役后很久,穆桂英虽人至中年,但依然再次挂帅,子杨文广为先锋,收复瓦桥三关,此次大战后,辽国萧太后萌生和意。最后在杨四郎和杨八郎夫妻周旋下,萧太后派遣杨四郎为使者入宋求和,佘太君毅然主动请求代表宋朝出使,最后来到幽州会见萧太后,两位亲家彼此惺惺相惜,最后顺利签订盟约,至此宋辽再无战事,而杨四郎则遵守与铁镜公主的约定,留在辽邦直至去世。其子杨宗原则后来归宋。因此剧符合宋辽澶渊之盟后百年和好历史,经过清代升平署和清宫帝后们反复润色,咸丰年间京剧界前辈进宫演戏后把此剧影响推向全国,常演不衰,成为四郎结局正统版本。

历史上的杨四郎真的娶了辽国公主吗

杨四郎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是传说中的人物。杨贵,字延辉,即杨四郎。为民间传说人物,在传说中,他是并州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扩展资料:在传说当中,杨四郎年约二十四,天生俊朗,美男子之誉早已传遍京师,是众少女心里的理想郎君。幼年体弱,性格叛逆,常有洞烛先机之自我主张。在父亲杨业眼里总觉他离经叛道,实质他才情武艺自成一格。父亲对他的不认同、母亲和对他的不谅解,他都能往大处著想而忍辱负重,一生背负的屈辱非人能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延辉

历史上的杨四郎真的娶了辽国公主吗

  历史上没有杨四郎,是小说虚构人物。
  杨贵,字延辉,即杨四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杨四郎的原型是谁?

杨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王继忠,一起来看看吧。“杨家将”故事里,在宋辽“金沙滩之战”中,杨四郎被辽人俘获,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杨四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这个故事,被京剧改编为 《四郎探母》。但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并不姓杨,而是促成了澶渊之盟的王继忠。被俘娶了辽国贵族女子按《宋史》记载,杨业七子之中,无一人被俘,且只有幼子战死沙场。而宋真宗赵恒藩邸旧人王继忠的经历,与杨四郎颇为相似。王继忠自幼与赵恒相识。相传赵恒为开封府尹时,曾经叫来算命者,给他的几名亲信摸骨。当算到王继忠时,算命者道:“此人可讶。半生食官禄,半生食胡禄。”真宗笑而遣去。宋真宗即位后,王继忠迅速得到升迁,终至定州副都部署。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辽军围攻定州,定州都部署王超命王继忠率1500名步兵侦察敌情,结果被辽军发觉。王继忠部被围困,而王超却拒绝支援(潘仁美曾拒绝支援杨家将),致使王继忠部全军覆灭,王继忠本人被俘。随后,王超向朝廷报告军情,言“副总管王继忠陷没”。宋真宗以为王继忠阵亡,非常伤心,下诏追封王继忠为大同军节度使,又恩荫王继忠的四个儿子为官。次年,辽圣宗大举兴兵南侵, 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这时,真宗收到一封从辽营中辗转送来的密信,写信人正是王继忠。宋真宗这才知道真相:王继忠被俘后,萧太后得知他是宋真宗藩邸旧人,便招为己用,授官户部使,还将一名契丹贵族女子许配给他。王继忠表示,将尽心效忠辽国。与宋真宗通密信议和这次王继忠给宋真宗写信,是为了说服真宗跟辽国和谈。宋辽两国征战日久,谁都讨不到好处,反而承受人力、物力的巨额消耗。到了宋真宗、辽圣宗一代,双方都有了厌战之心。因此,尽管辽圣宗此番大举兴兵南下,但同时接受了王继忠的提议,通过私人渠道向宋朝表达和谈之意。而宋真宗皇帝尽管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决定御驾亲征,但他内心深处渴望和平。只不过,双方既未建立正式的沟通机制,也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和谈便无从开始。这时,身份特殊的王继忠,成了最合适的宋辽高层通信中介。接到王继忠密信后,宋真宗没有马上派使者议和,但很快复信,交待王继忠:可向辽主转达宋朝亦有停战之意,若辽方有诚意,可通过“边臣闻奏”。“边臣”指的是与王继忠私交不错的莫州将领石普。于是,两国一边在前线厮杀,一边通过王继忠、石普这一私人渠道,保持着最高层的间接秘密通信,许多前线将领都不知情。“天波府”是怎么来的在宋朝正式遣使抵达辽营谈判前,双方停战议和的愿望,以及怎么和谈的细节,都是靠王继忠、石普这个私人渠道来沟通。如果没有王继忠的建议和牵针引线,很难有后来的“澶渊之盟”。王继忠也因促成“澶渊之盟”有功,受到宋辽双方的一致褒奖。辽国方面,辽主“以继忠家无奴隶,赐宫户三十”,又给王继忠封官晋爵,先后封其为琅邪郡王、楚王、南院枢密使(南院大王的手下,《天龙八部》中萧峰曾任南院大王)等,并“赐国姓”,因此王继忠又叫“耶律宗信”。宋朝方面,宋真宗每次遣使出使辽国,都不忘记带一份厚礼送给王继忠。继忠每接到真宗礼物,“对使者亦必泣下”,也会托使者给宋真宗带回他回赠的礼物。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赐王继忠诸子天波门外官第一区”。有意思的是,小说“杨家将”故事中,杨家的府邸就叫作“天波府”。按宋朝方面的史料记述,王继忠实际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委托宋朝使臣“恳请 (宋真宗) 致书国主,召己归”,但真宗犹豫再三,没有答应他,因为按“澶渊之盟”约定,宋朝不能要求辽国遣还降将。宋真宗只能告诉王继忠,“国主若自许卿归,则当重币为谢”。但辽主并没有批准王继忠之请。

杨四郎是谁?是什么人物?

杨四郎(民间传说人物)

杨贵,字延辉,即杨四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业第四子。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人物家谱


父——杨业(金刀老令公)
母——佘太君(老令婆)
兄——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
弟——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
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
妻——罗氏女(原配)、辽国公主耶律金娥(或“耶律碧莲”“铁镜公主”“单阳公主”)
子——宗孝(《金枪传》)、宗峰、宗原(《金枪传》中四郎与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


少年杨家将四郎几集出现

《少年杨家将》中四郎16集出现。四郎在天波府中暂住治喘病,内心的心结无法释怀,得罪了赛花,离开杨府,去罗氏女处,恰遇潘豹犯病,罗氏女早已看出仇木易就是杨四郎,并劝他放下仇恨,并把他劝回了杨家。在烟雨林的新兵训练中,杨业遭人暗算,四郎为救杨业,也身中剧毒,生死一线,罗氏女为免让四郎有遗憾,向杨家上下告知仇木易就是四郎这个秘密。

剧中何润东饰演杨延辉,年幼时随父母上战场,与父母在战乱中失散,被崔应龙收养并授以武功,成年后返回杨家,眼见杨家风光的背后是自己十多年的孤苦漂泊,无法释怀,本想偿还生育之恩后,与杨家断绝关系,后因在战场上与父兄并肩作战,终于化开误解。


杨家将中杨四郎 五郎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原为宋朝大将曾娶辽国公主

杨四郎,名贵,字延朗 杨业第四子。历史记载、戏曲小说、民间传说关于杨家将中的老四。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 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 杨四郎成为辽国驸马的传说最早出自于元杂剧,众所周知,元代杂剧虽然以故事形式出现,但都非常讲究“事有源流”,也就是说,他们的创作是要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的,不太可能完全凭空虚构。 那么,这些依据又在哪呢?杨四郎生活的年代,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杨四郎和杨六郎一样,主要生活在宋真宗时代。查阅史料,还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杨家兄弟虽然没有被招为驸马,但当时,确实有位宋朝大将曾经入赘辽国。 这个人与杨六郎生活在同一时代,名叫王继忠。他是宋真宗的侍卫,一度官为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算得上宋朝的高级将领,其地位的重要程度不在杨家将之下。 《宋史》卷二七九有《王继忠传》,南宋的《续资治通鉴》以及《辽史》81卷和其他一些史料都有关于他的记录,不过宋辽两方面的记载稍有不同。 王继忠祖籍开封,父亲在宋太宗时统兵戍守重要隘口瓦桥关,任武骑指挥使。父亲去世时,他只有6岁,得益于父亲的战功,他被任命为东西班殿侍,虽然是军中的最低职位,但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军官了。 宋史有载,“真宗在藩邸,得给事左右,以谨厚被亲信”,也就是说在真宗还没有当皇帝之前,王继忠就是其贴身随从,因为行事谨慎忠厚,很受器重。 真宗当上皇帝之后,大力提拔自己手下的人,王继忠好运不断,屡受提升,官至殿前都虞候兼云州观察史,后来又被派到地方任实职,类似于今天领导身边人员下基层代职,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 王继忠先是出任深州副都部署,后来又改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钤辖兼河北都转运使,迁高阳关副都部署,不久又到定州赴任,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就已荣升至相当于今天战区副司令的职位,进步不可谓不快。 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也就是辽国的统和二十一年,辽国乘宋朝西部边防有事,契丹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纠集十万大军,杀向宋朝军事要塞望都(今河北望都县)。形势非常危急,宋朝北部边防三路大军总指挥王超,调动六万兵马前往增援,王继忠是定州副都部署,属于三路大军之一。 双方在望都以南的康村交火,战斗从下午激战至深夜,持续了十多个小时,辽军死伤惨重,被“杀戮甚多”,不得已暂时后撤。第二天,辽军重新部署,改变战术,一方面集中主力攻打宋军布防最为薄弱的东翼,另一方面派兵包抄宋军后路,焚烧宋军补给和辎重,一时间狼烟四起,形势急转直下。 王继忠急忙率兵去救,因为身穿官服,被辽军盯上。辽兵认定他是个重要人物,将他团团围住。危急关头,总指挥王超等宋军将领一看形势不妙率先跑了,丢下王继忠孤军奋战。 《宋史》用了三句话描述当时王继忠的状况,“围数十重”,“士皆重创”,“殊死战”。王继忠与部下且战且退,战至白城,由于寡不敌众、筋疲力尽之下被敌俘获,宋军全军覆没。这与杨家父子的陈家谷口血战有类似之处,主将与监军临阵撤退,副将血战到底,只不过时间和人物发生了转换,故事与历史在这里有着诸多的重合。 当时的行营都部署、先行撤回定州的最高指挥官王超,以为王继忠战死,派使者向宋真宗作了汇报。真宗对王继忠进行了隆重哀悼,下诏追赠他为大同军节度使兼侍中,又给他的四个儿子封了官。 望都之战对宋人的触动很大,宋真宗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震痛”,为了加强北部边防实力,宋朝廷重新调整人员和 *** ,杨延昭被任命为前线都巡检使。 再说被俘的王继忠。《宋史》对他入赘辽国的过程没有记录,《辽史》的记载也非常简略。不过根据现有的史料,有些问题还是可以搞清楚的。辽军俘获王继忠之后,把他押送到炭山,萧太后亲自出面,招降了王继忠。 萧太后招纳王继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王继忠的身份很特殊,既是高官又是皇帝的亲信,如果将他招降,其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将是非常巨大的;第二,王继忠“姿仪雄美”,史书用这样四个字来形容他,他的风度和气质一定很令人折服;第三,王继忠很有才干,辽史的原话称“太后知其贤,授户部使”,并从名门望族中挑选了一个女子嫁给他。在宋人看来,王继忠就等于成了辽国的驸马。 在宋辽两国战端不断的那个年代,双方将领互有投降,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辽国推行的俘虏政策更为宽厚,他们更善于在俘获人心上做文章。辽人如果想招降宋将,一般采取攻心三部曲: 第一,用求贤若渴的诚意打动他,给宋将极大的尊重与信任,让他们有得遇知音的感觉;第二,给予他们物质上极大的满足,让他们高官得坐,骏马任骑,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他们张罗家眷,让他们娶妻生子,在辽扎根。 王继忠一开始也是宁死不屈,决不妥协的,他本身就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否则也不会在其他宋将都已逃跑的情况下拼死力战。但就是这样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将,在辽人实施攻心战之后,最后也被感化,愿意有条件地为辽人做事。可见,金钱、美色、权力固然是非常犀利的武器,但很多人都可以抵挡,只有赏识、信任和器重才是无价的,是俘获人心的最有效手段,宋将归降辽国多半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王继忠的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后面的故事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上一篇:杨树苗价格

下一篇:ko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