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七郎的结局是什么啊?
《杨家将》7个人的结局是:1、大郎杨延平被酒毒死金沙滩一战,老令公杨业带着八个儿子赶赴金沙滩与辽国萧太后双龙会,为防不测,杨业提议因相貌相近的缘故,让大郎冒充宋太宗,让二郎冒充八贤王赵德芳。结果,大郎杨延平和二郎杨延定被毒酒害死。2、二郎杨延定被酒毒死和大朗一样被毒酒害毒死。3、三郎杨延光被马踏死三郎杨延光为了众位弟弟突围被辽邦马踏如泥惨死阵中。4、四郎杨延辉无疾而死四郎杨延辉只身被捕失落辽邦,化名木易,做了辽国驸马,后暗中多次协助杨家将,宋辽议和后回到汴京天波府无疾而终。5、五郎杨延德圆寂而死五郎杨延德因皇帝偏信国丈潘仁美而悲愤出家,后多次下山帮助杨家将后代打退辽兵,亲手杀了辽国的大将萧天佐、肖天佑和韩延寿,后年八十圆寂五台山。6、六郎杨延昭寿终正寝六郎杨延昭于金沙滩突围回到汴京告御状亲手杀了潘仁美,并继承了杨家保家护国的使命。7、七郎杨延嗣被箭射死七郎杨延嗣因为在擂台杀了潘仁美的儿子而被潘仁美趁其搬救兵时公报私仇将其绑于树上射了108箭,其中73箭射穿胸膛。八郎杨延顺是杨业的义子,金沙滩一战被辽国生擒,做了辽国驸马。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七郎吗?
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七子叫杨延彬。由于杨业“死于王事”,宋廷擢任杨延朗(演义中的杨六郎杨延昭)自供奉官迁崇仪副使,杨延彬(也就是杨七郎)录为殿直,并没有上战场抗辽杀敌,只有杨延朗(杨六郎)一直奋战在边关,由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徐水、满城、望都一线是辽军入寇南下的路线。为控扼这条咽喉要道,杨延朗在保州一线任职,与他同时任职这一地区的有个勇将杨嗣(也就是演义中杨七郎杨延嗣的原型),时称“二杨”。“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五代时,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信有子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杨业娶德州折氏为妻,生七子,为延朗、延浦、延顺、延玉、延环、延贵、延彬。杨业同四子杨延玉战死疆场,长子延朗(后改名杨延昭)则名扬沙场,辽兵惧其勇猛,呼其为“南斗六星杨延朗”,久而久之,在民间演化为“杨六郎”。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杨延昭有四子,其中三子杨文广,字仲容,抗西夏,平叛将侬智高,屡立战功。
杨七郎与杜夫人的故事,杨七郎爱杜金娥吗?杨七郎怎么死的
杨七郎和杜金娥是《杨家将》里面的人物,属于历史演义,也是历史架空文。而且《杨家将》的故事有小说、评书、戏剧、影视剧等各种各样的版本,每个版本的故事都不一样,所以杨七郎和杜金娥的故事也就不一而同。这里,我就说说我自己小说里面的吧(自己设定的),希望可帮助你。
《杨家将精忠报国》是我的小说,是以历史上的杨家将为原型的历史架空文,也是以杨四郎为主人公写的一本不同于其他版本的杨家将。此外,在小说里,我给杨七郎安排了两位女子——云琳与杜金娥:前者原是辽国探子,潜进天波府想打探情报,不想却被七郎所感染而爱上他,最后为救七郎而死;后者是山寨大小姐,在七郎为四郎而误杀潘豹并出逃之后遇到,在与七郎的斗气中,不知不觉被这个阳光大男孩所吸引,并与他一同回到天波府并成亲。
这就是我小说里的故事情节!
杨七郎是被潘仁美公报私仇并万箭穿身而死!
杨六郎的夫人叫什么名字
柴金华(959-1027),又名柴眉梅、柴眉春,河北隆尧柴家庄人。她是周世宗皇帝柴荣的第五位公主,嫁给了杨六郎,史称柴郡主。柴的名字叫金花,是后周柴家的女儿。她生于后周(959)贤德六年。她生于九月初三,兴国五年。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柴,柴美蓉,金华公主,是后周统治者柴荣和的女儿,被拥立为金华郡的皇帝,与赵的兄妹相称。
杨六郎的夫人叫什么名子
柴金华(959-1027),又名柴眉梅、柴眉春,河北隆尧柴家庄人。她是周世宗皇帝柴荣的第五位公主,嫁给了杨六郎,史称柴郡主。柴的名字叫金花,是后周柴家的女儿。她生于后周(959)贤德六年。她生于九月初三,兴国五年。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柴,柴美蓉,金华公主,是后周统治者柴荣和的女儿,被拥立为金华郡的皇帝,与赵的兄妹相称。
历史上真有杨七郎吗他是杨家将的人吗
历史上有杨家将七子,杨七郎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杨七郎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除掉。扩展资料:人物评价年约十八、九,性格活跃可爱没心机,富冒险精神,总是探求新鲜刺激的事物,处事少理后果,时常为众兄弟添上不少麻烦,但同时亦添上不少欢乐。在杨家最受宠。在刘兰芳评书《杨家将》中杨延嗣是八尺身高,黑脸环眼捎带点暴躁情绪的少年英雄,使丈八蛇矛枪,勇猛过人。一日因路见不平前去打擂,力劈擂主潘豹(丞相潘仁美之子),不慎失手将其打死。潘仁美本就与老令公杨业格格不入、势同水火,七郎打死其子,更令他痛恨杨家,于是上书宋帝,言“杨家依仗军功,肆意行凶”,要求严惩杨家、将七郎斩首示众。幸有铁鞭王呼延赞力保,方才逃过一难,以发配为名随父杨业驻守代州。
历史上的杨七郎
一、历史上杨七郎(杨延嗣)怎么死的 历史上没有真实的杨延嗣,在说《杨家将》当中,杨七郎是被潘仁美用箭射死的。 杨延嗣是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名杨希,字延嗣,人称杨七郎。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 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 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 扩展资料: 杨家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各自为战,结果大郎替主把命丧,二郎无力而阵亡,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一怒当和尚,六郎只身见高堂。 在陈家谷之战中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两狼山时,余部只剩下百十人,可叹老令公英雄一世,此时却是望兵兵不到,盼子子不归。 辽兵再次进攻,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这就是血染金沙滩的故事。 而七郎杨延嗣千军万马中冲出重围,至雁门关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不料通 *** 的汉奸潘仁美仍怀恨在心,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中国民族英雄杨延嗣绑在柱子上用乱箭射死。 后来杨延昭挂帅征伐辽国,在黄土坡大战韩延寿三天三夜,也是叫将士假扮杨七郎,吓怕韩延寿方才取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延嗣 二、历史上杨七郎(杨延嗣)怎么死的 历史上没有真实的杨延嗣,在说《杨家将》当中,杨七郎是被潘仁美用箭射死的。 杨延嗣是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名杨希,字延嗣,人称杨七郎。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 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 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 扩展资料: 杨家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各自为战,结果大郎替主把命丧,二郎无力而阵亡,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一怒当和尚,六郎只身见高堂。 在陈家谷之战中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 当退至两狼山时,余部只剩下百十人,可叹老令公英雄一世,此时却是望兵兵不到,盼子子不归。 辽兵再次进攻,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 这就是血染金沙滩的故事。 而七郎杨延嗣千军万马中冲出重围,至雁门关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不料通 *** 的汉奸潘仁美仍怀恨在心,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中国民族英雄杨延嗣绑在柱子上用乱箭射死。
杨七郎的生平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3年),宋太宗亲征辽国,下令 三大主力军——杨家军(主帅杨业)、潘家军(主帅潘仁美)、呼家军(主帅呼延赞)随驾出征。杨家军为前部先锋,潘家军为中军保驾,呼家军在后接应、供应粮草。 征至幽州,不料中计被困城内,不得已请铁鞭王呼延赞搬请杨家将。杨延嗣单枪匹马首个到达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与辽军交战数百回合,令辽军元帅韩延寿胆颤心惊。 后来,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见杨家军作战勇猛,辽兵屡次攻打北宋都为其所败,杨家众将更是各个武艺高强,辽国上将萧天佐、萧天佑、韩延寿、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等都不是杨业的对手。于是萧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宋帝赴金沙滩商议,想诱出宋帝与杨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宋帝与杨家将。杨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萧太后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杨业的力谏下,太宗同意由杨延平代替自己,率军远赴金沙滩。而萧太后也命天庆王代替自己,率领辽国精兵赴金沙滩,积极备战。 金沙滩上,宋辽两军对峙,杀机四伏。谈判过程中,天庆王看出皇帝是杨延平假扮的,计策已被杨业识破,逐下令开战。杨家军奋力抗敌,从已时战到巳时,突然辽军剧增,将杨家将三路人马分而围之,使其左右前后不得相顾。杨业发现敌情有变,于是发令左右两路向外突围,同时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 杨家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各自为战,结果“大郎替主把命丧;二郎无力而阵亡;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一怒当和尚;六郎只身见高堂......”。杨业且战且退,战至午时。当退至两狼山时,余部只剩下百十人,可叹老令公英雄一世,此时却是“望兵兵不到,盼子子不归”。辽兵再次进攻,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老令公不想被捕受辱,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这就是“血染金沙滩”的故事。 而七郎杨延嗣千军万马中冲出重围,至雁门关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不料潘仁美仍怀恨在心。将其绑在阵前令军士乱箭齐发。《杨家将演义》中叙述开始时飞箭都在半空坠落,无一靠近七郎身边,后来七郎知必死,“因教射者,‘将吾目蔽障,射方能中。’众军依言,遂放下,割其眉肉,垂蔽其眼,然后射之’。可怜杨七郎万箭着身,体无完肤。” 后人有诗叹曰:万马军前建大功,斩坚入帐见英雄。如何为遂平生志,反致亡躯乱箭中? 后来杨延昭挂帅出征辽国,在黄土坡大战韩延寿三天三夜,也是叫将士假扮杨七郎,吓怕韩延寿,方才取胜的。 戏曲中有杨七郎夫人杜金娥刀劈韩虎,城下认佘太君归宗,被佘太君拒绝后独自生下杨七郎遗腹子杨宗英,杨宗英后来认祖归宗助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
杨七郎究竟是怎么惨死的?
真不大白为何宋代会有那末多的奸臣将士被冤死,害死呢。说到这你或许会想到岳飞了,但是我说的不是他,而是杨家将中的杨七郎。潘仁美因七郎杀子之仇,不断对杨家怀恨在心。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潘仁美就像天子请命到这做了监军督战。潘元帅命杨家父子三人和呼延赞老将军保驾去雁门关外。忽然发现有一小股辽兵,潘仁美命杨家父子前往追杀,辽兵见杨家将如猛虎似的朝他们冲来,个个落花流水,狼狈逃窜。忽然杀声高文,伏兵四起。杨业觉察入网,说声“欠好!”三骑拍马而归,向潘元帅请求回关带兵而战。潘仁美道:“十万火急,非常危殆,归去带兵恐误大事,快带侍从战士上前抵御。潘仁美回关当前,杨家父子左冲右突,奋勇厮杀,但终因众寡不敌,最后被围困在两狼山上。但是,却不见援兵,杨业只好派七郎归去搬兵。杨业重复叮嘱七郎:“见了潘仁美,万万不要喝酒,”七郎记下父亲的叮咛,冲出重围,扬鞭催马,连夜奔回代州。七郎见到潘仁美请求他即刻出兵。潘仁美微笑着说:“七将军,辛劳了!本帅先为你设酒洗尘,雄师随后就发。”说完,潘龙捧上酒来,举到七郎眼前。七郎说:“父亲被围,七郎无意喝酒。”潘仁美再三相劝,七郎只是执意不饮。潘仁美眉头一皱,说道:“我本觉得七将军是全国最勇武的将军,想不到今天却云云手忙脚乱,经不起事!好吧,酒退下!”七郎一听,不由怒从心起,高声喝道:“酒来!”潘龙小心翼翼地把酒献上,七郎碰杯一饮而尽,对潘仁美说:“元帅,请出兵吧!”话音未落,就昏昏沉陶醉倒在地。本来,那酒里早下了蒙汗药。潘龙潘虎见七郎醉倒,抢上去将七郎五花大绑,捆了个紧绷绷。潘仁美咬着牙关说:“七郎呀,七郎!任你有天大身手,也难以发挥了。潘龙潘虎听令:将七郎拖到后院,乱箭射死!”潘龙潘虎把七郎绑在后院一棵树上,不想折腾了半天,却把七郎折腾醒了。他睁眼一看,见本人被绑在树上,后面站着一队弓箭手,内心即刻大白过去:“中了潘贼的奸计!”只见乱箭飕飕飞来。七郎圆睁豹眼,牢牢盯住后方,一支支利箭都从七郎身侧飞过,却没能射到七郎身上。杨家父子,不只武艺高强并且每人有一种特别的身手,如大郎的袖箭,二郎的千斤肩,五郎的脱骨法,六郎的回马枪,七郎最绝,他会“瞅箭法”:只需他用眼睛一瞅,那飞过去的箭就会飞到一边去。弓箭手见射不着七郎,大为吃惊,仓猝去陈述潘仁美,潘仁美听了,叫人把七郎的前额刮上去,遮住七郎双眼,再用箭射!”果真破了七郎的瞅箭特技,不幸七郎,一员堂堂猛将,竟死在潘仁美的乱箭之下!杨业兵败两狼山,头触李陵碑身亡的音讯也传返来了,苍生听了,无不伤心落泪。他们悄然把七郎的头收起来,葬在滹沱河北岸。潘仁美死了当前,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碑亭。而七郎的身子事先终究被潘仁美埋到什么地方去了,却成了千古之谜,至今没人晓得。民间有传说是七郎死后为阴界专管孤魂野鬼之人。看累了吧,来一段笑话让你开心乐一下:又换密码了精神病人拦住护士:报密码才准过! 守卫说:别理他们。 电动门应声而开,病人赶紧掏笔记下“别理他们”,心里抱怨:不像话,又换密码了!
杨七郎有儿子吗
历史上就没有杨七郎其人。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所谓杨家七郎八虎满门忠烈都是评述艺人衍生出来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
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功名最盛,牺牲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辽国南下进犯,身为镇定高阳关都部署的傅潜率领重兵驻扎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极避战,不积极打击进犯的辽军。而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傅潜都不听从,龟缩在中山。即使部下的将领出击取胜,傅潜也掩盖他们的功绩。后来宋真宗得到报告,将傅潜削职流放。宋真宗召见杨延昭,向他询问边防策略。宋真宗对杨延昭的表现非常满意,称赞杨延昭行军作战大有父风,给他很优厚的赏赐。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咸平五年,辽国进攻保州,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还未列阵,就遭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
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杨延昭仍然担任莫州团练使。咸平六年,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如辽国进犯,就屯驻静戎军之东,并许他便宜行事,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他上书认为:契丹顿澶渊,去北境数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等数州。可袭而取。杨延昭的主张和当时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这落泪。北宋朝廷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并且从杨延昭常从门客中选取有才能的人为官。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治平中,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为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战斗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作好了准备,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敌人很多。皇帝下诏嘉奖,赏赐丰厚,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洗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详见(《刘娥》第五章西夏之乱)可能是由于王洗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