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

时间:2024-07-28 02:05:48编辑:流行君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 ? ?

? 2020年的春节,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把无数个普通家庭带上了“战场”,也把大多数人困在了家里,看着每天增加的确诊人数,不免有些震惊,看着发布出来的确诊病人到过的地方,坐过了车次,对照名单,一遍遍的回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有没有与此人近距离接触过”。


? ? ? ? 一夜之间网络媒体全是与疫情相关的话题,全民开始搜索探究,新冠病毒是什么样的,新冠病毒从哪里来,传播到了哪些地方……突然之间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科学家,哲学家,好去探索冠状病毒的横行世界?

? ? ? ? 冠状病毒就像《圣经》里说的:“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 ? ? ? 静候在家的日子,有个朋友调侃说:隔离半月,出小区门,遇到的都是一些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然后被施以深情一枪,看我是不是头脑发热了。

? ? ? ? 看到这句话突然就想到《西游记》里出现过近80次的一句回答:“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取经”。看过很多遍西游记,听到很多次唐僧的介绍,都没有在意。现在想想作者这样写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管路上有多少艰难和诱惑,都动摇不了决心,于是他成功取得了成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是唯心主义三大终极问题,两千年来没有答案的哲学命题,没想到被吴承恩轻松化解。(个人认识的一种巧合)

? ? ? ? 唐僧的介绍仔细读来很有深意。简单点一句话里体现了他的价值观,他的身份,他的职责,他的定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谁培养了他,养育了他,知道自己的目标信仰,清楚自己的理想。他是僧,他遵守佛家戒律,行善积德,与人为善,他知道自己是大唐的僧人,他自豪背后是强大的唐朝,他有足够的自信说他从东土大唐而来,他知道他的使命,他坚守自己作为佛门弟子的远大理想,带着对佛经的想往与好奇,用真诚与执着,坦然面对一切困难险阻,最终取得真经。

? ? ? ? 记得第一次听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是西北大学李建森教授在给安康达徳书院学员上哲学课时让思考的问题,也是从那以后,我才去看哲学类的书,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自己像《苏菲的世界》里的苏菲一样,收到一封信,有人问:“你是谁?”,希望能遇到像艾伯特的老人,为我答疑解惑,带领着我走出心灵的困境。

? ? ? ? 2014年算是我女儿出生后的一个转机,那一年开始,我申请当了志愿者,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公益人,所看到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好学,越是平易近人,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番天地。之前也爱买书,但基本都是给孩子买的,每个周至少买一本书给孩子,周末时间基本是陪孩子在书店图书馆度过的,给自己看的书确很少,买回家的书孩子都要翻一翻,慢慢感觉自己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了,也在追逐中丢失了自我。惊觉,想长久陪孩子成长,更要自我成长。

? ? ? ? 2015年在好友王娅莉的鼓励下我们一起申请加入了达徳书院,开始在师父陈国庆教授的指引下,静心读书,跟随西北大学杨权利教授、安树彬、赵润琪、王有红、王元琪、郭振华等十几位教授学习中西方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美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理论。从上学时就读不懂古文的我,一年中居然读完了《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经典,听老师讲解《中国哲学简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乡土中国》《中国佛教史》《全球通史》等哲史系列书籍,开始每天练习朗读,听书,做读书笔记,参与公益活动,充实的生活,让上班更有趣味,让生活焕发生机。两年的读书学习,也让自己一点一点的从抑郁里走了出来。

? ? ? ? 那几年我处于极度抑郁的时期,身体多病,生活工作不顺,一个人带着孩子 来回奔波,感到身心疲惫。女儿慢慢大了,经常拿问题来考我,问的我是面红耳赤,突然感觉,再不抓紧学习,与孩子以后交流都难了,怎样更有效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怎样与家人朋友同事更好的和谐友好相处?我的现状是环境的对我的影响,还是我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换环境还是换心态,怎样换?如何协调工作与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变得讨厌自己,害怕进入中年,突然感觉自己进入了黑森林,迷茫焦虑,期盼改变,等待智者的救赎。

? ? ? ? 经朋友推荐,买回来《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傅雷家书》《怎样说孩子才会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倾听孩子》《接纳孩子》《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儿童心理学》《乌合之众》《生命的重建》等教育类、心理学类的书籍剖析自我,找问题找思想的出路。这是一个痛痛苦的历程。就像饶雪漫在《沙漏》里说: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

? ? ? ? 那时候也看郭敬明的书,看《幻城》的空灵不凡,看《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无奈与忧伤,在李清照、纳兰性德、仓央嘉措的诗词里痛哭,在《道德经》《庄子》《大学》《中庸》里释怀,在《小王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驾驭中年》《当下的力量》里寻找自己,认识自我。读书会听朋友们分享《苏东坡传》《电车难题》等用豁达用智慧化解困苦,解放自我,悦纳自己,寻找自我友好相处的生存法则。安妮宝贝 在《蔷薇岛屿》说: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他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 ? ? 朋友鼓励我说: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诱惑,受到很多伤害,见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情,也会碰到恶人、被误解或者背叛。但不管怎样,都要记住,千万不要因为这些改变了你的本心和本性,因为我们最初的那 份纯真,才是人生里最珍贵的东西!

? ? ? ?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改初心,做最真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 ? ? ? 在达徳书院里读书学习,老师的指引,同学的陪伴鼓励下,我一点一点在找回丢失的自己。几年来,西北大学的老师们,不辞劳苦地自驾车往返于西安安康之间,公益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与慈善文化上百次,用他们的爱与善做灯塔,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 ? ? ? 几年来,不知不觉买了两百多本书,组织了近百次公益活动。买回的书只能说是星星点点的读,马马虎虎的在翻阅,有的只是翻了翻,有的看过就忘了,但有书在,就感觉永远踏实。书籍就像不同的蔬菜,丰富多样,才能确保营养平衡,保持自己好奇心。。

? ? 读余秋雨的书,可以跟随他在世界各地探索文化起源,在优美的文字里感受不同的背景下文化历程;读白落梅的散文可以在文字的风雅中感受淡淡的忧伤之美;读汪曾祺的可以打开你的味蕾,尽情享受美食的诱惑;读朱光潜的书开启你美学之路;读庆山的书,让你瞬间内心宁静,不急不躁;读毛泽东的书让你感受豪迈与担当的气魄…

? ? 有的时候看到一本书,读着读着,突然就发现,你走的路慢慢顺了,焦躁的心静下来后,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舒适感,让你有了底气,让你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你发现你所困惑的东西,千百年来你的那么多的同伴都已经思考过,然后提供了各种答案给你。

? ? ? ? 庆幸的是我努力挤出了瓶颈,一步步在《人类简史》《人工智能》《论美术的现代性》《单身女性的时代》《牛奶可乐经济学》《爱的艺术》《贫穷的本质》《丝绸之路》《时间简史》等书籍中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明晰思维,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让你知道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在灾难面前的无力,让你清楚前进的方向,让你对宇宙对未来产生无尽的好奇与想象。

? ? ? ? 就如《未来简史》里说的:人类也许能够迈向富足的生活,贫困或许能够得以消除,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分享技术和市场想象力所带来的利益,我们能够维护自由,使之不受敌人乃至自己的暴行所影响,我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得到更好保护的环境,我们还能够以全世界所有的智慧为基础找出新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方式。

? ? ? ? 《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告诉我们知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不是只活在当下,是我们现代所谓的文明人类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让你在疫情来临时不慌乱,不再人云亦云,让你能够理性对待网络上的荒诞的言论。

? ? ? ? 在《生命的重建》这本书里露易丝用坚韧的生命力书写她的坎坷之路,人生的苦难就像沙子,被她炼成了思想的珍珠。告诉我们思想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想改变,你想进步,什么年龄都不晚。

? ? 读书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具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就如师父陈国庆要求的,做一个有大视野大格局的人。走出自我的小纠结、小局限、小视野、小世界,融入一个大大的、无限辽阔的生命视野,形成我们的生命高远、内心情怀。用内心的温暖与宁静,伴随这似水流年,支撑着生命向前到达远方,见证这生命真正的风景辽阔。视野开阔了才能走的更远!

? ? ? 人生中有很多黑暗,如果不撕扯开,阳光就照不进去,封锁的心灵,自己不走出来,别人也就走不进去,一团乱麻,不找出一个端口,也就很难理顺。内心你希望什么,在书里你看到了什么,未来的路上才有可能出现什么,转变思想,换个心态,你的世界才能春暖花开。

? ? ? 通过在达德书院一系列学习,参加公益活动,我感受到了宁静,快乐,幸福。

? ? ? 我想说,成长离不开团队,需要有智者做灯塔给我们指引方向,用勤奋做桨,书籍做舟,良师益友为伴,凝聚集体智慧,团结一心共同前行,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并时刻记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句话对个人是如此,对人类,同样重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这个困扰人类的灵魂拷问已存在几千年,一直有哲人、圣贤、有志之士前赴后继地剖析和试图寻找答案。

人的出生来自于父母一次欢愉后的偶然,呱呱坠地后便用哭声来试探这个陌生且未知的世界。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世间的烦恼便开始包围住了他。襁褓中因饥饿而嗷嗷求饱,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童时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闹,因受不公平对待而委屈,因与伙伴们争吵而伤心,因家贫受侮而难过。到了初涉人世的青少年的阶段,经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头脑中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开始质疑友情,怀疑爱情,抨击权力,憎恶争斗,痛恨战争。由此而引发出一列每个人都在探求、想解决却无处寻找答案的形而上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活着是为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是谁?我是父母疼惜呵护的女儿,从一枚细胞育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父母经历的个中艰辛和喜乐定是无穷无尽。我百般珍惜女儿的这个身份,用尽一生的力气来反哺我的双亲。他们养我小,我养父母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好好培伴;

我是谁?我是爱人的妻子,命运让我们在几十亿人海中重逢,相知并相守,生儿育女,并肩迎接生命中的细水长流或惊涛骇浪,显赫落魄或身健体弱。无论贫穷与富有,我都无悔是你的妻,余生我们将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我是谁?我是孩子的母亲,因为爱让他们来到这个幸福多过苦难的世界,母亲是守护他们的天使,感谢他们来这个世界之前选择我做了他们的母亲。在哺育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性格的缺陷有意无意给他们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但孩子请相信,妈妈永远是爱你的天使,请原谅妈妈对你的伤害,无论如何不要怀疑妈妈的爱。哪怕把自己弯成一张弓,也要把你们射到你想去的远方!

我是谁?我是父母的女儿、爱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更重要的是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了和平富裕、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经营好我的小家,便是对祖国的致敬!

百年之后化为一缕尘烟是每个人的必然,在这之前我哪儿都不去,我将守着我爱得深沉的祖国和富饶和平的土地,守着我爱得纯粹的爱人和朋友,认真地工作,好好地生活,竭尽全力、问心无愧地活着!当百年之后上帝召唤时,我便回眸一笑,挥一挥干枯的老手向红尘作别,然后骑着仙鹤西游了,留下曼妙的背影任世人评说!或许,那时的我会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去”……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是谁提出的? 苏格拉底之问又是什么??

你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 苏格拉底之问是他对“美德是什么”的发问。【摘要】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是谁提出的? 苏格拉底之问又是什么??【提问】
你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 苏格拉底之问是他对“美德是什么”的发问。【回答】
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著作,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回答】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是什么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人世间的烦恼便开始包围住了他。襁褓中因饥饿而嗷嗷求饱,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体时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闹,因受不公平对待而委屈,因与伙伴们争吵而伤心,因家贫受侮而难过。到了青黄不接的少年转青年的阶段,经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头脑中的问题一天比一天多,开始质疑友情,怀疑爱情,抨击权力,憎恶金钱,痛恨战争。由此而引发出一列每个人都在探求、想解决却无处寻找答案的形而上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活着是为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是一颗心,用一只大眼睛的法力和慧光,粉碎了虚空,来到了世间。这颗心,无所不有,广袤无边。这只眼,光芒四射,呈现万千。慧观会让你解读它,并不爱染停住。它们仍然是我们曾经的执着而成的幻相世界。是过去的一念生化,定格成的记忆蕊片里的心相缩影。对现在而言就是幻相。它已不是你,你已不是它。这个现象只是告诉你,你证到了色界无色界或者空性。

我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哲学命题。这一天,对于古希腊而言,是非常具有划时代的一天,残阳如血余晖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缓缓地抬起头望向天边,提出了号称哲学终极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问题一经提出,便让无数人陷入思考,哪怕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朝代更迭世纪更替,人类始终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苏格拉底之问,绝非无解之题,想要解答这三个问题,可谓是见仁见智。就拿“我是谁”这个问题来说,小时候的你是你,但很多人对七岁以前的记忆基本为空白,那么,这个时候的你,究竟是谁是“我”?而后开始懵懂,父母养育,学校教育,社会灌输各种思想,这时候的你无论是样貌还是心智,如果把多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相比,这明明就是两个人,那“我”到底是谁呢?哲学上来说,“我”是个有限者,有饮食、起居、思想、技能,而且这一切都有限,空间有限,时间有限,地点有限,而且“我”还是一个有来历的人,人类起源于非洲,“我”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国家,来自于文化的灌输,这一切即有理有据,着实证明“我”确实存在,而且是个群居者,是被别人彼此互认为人的存在。由此得出结论,“我是谁”,是建立在人类历史与文化,彼此互相肯定而且充满意识的存在,只有在这种认知下,“我”才能去寻找,去确定。我从哪来呢?目前科学普遍认为人类是非洲诞生,又走出非洲慢慢的来到世界各地,经过千万年的时间,才慢慢进化到现在的地步,但值得怀疑的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古代都“创造”了一些光怪陆离的神话,比如“亚当和夏娃”“女娲造人”“山海经”等等,这些神话故事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说一个类似于“上帝”的人物从混沌中出现,然后创造了天地万物。科学界现在普遍认为,宇宙的存在是某种机缘巧合下的“无中生有”,宇宙出现在虚无中,大爆炸开创了世界,然后才有了万物,科学就像一个手电筒,它可以照射到一万米,但不能否认一万米开外依旧是我们现在的认知,宇宙360亿年左右了,地球也46亿年左右了,人类呢?不过才存在了20多万年,仅仅弹指一挥间。活着的一生究竟是图了什么?或许,有一天,我们真正搞明白,我是谁,我从哪来,才能懂得我要到哪去。

当孩子问“我从哪里来?”,你还在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

“宝阳姐,我女儿昨天好奇想看爸爸的隐私部位,但是爸爸不好意思,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多次了,你越是躲闪孩子越是好奇,我该怎么跟女儿说?”朋友的孩子已经七岁,上一年级了,碰到这种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很焦虑。 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 “发现初一的女儿下载黄片该怎么办?” “五年级的男孩子在教室里脱同学的裤子” 男孩子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女孩子时不时地夹腿......等等。 作为父母,你一边害羞孩子问这样的问题,一边又没有合适的知识和方式去告诉孩子,结果孩子好奇心越来越强,有时候真怕出来点什么事儿。 其实孩子出现“性”好奇,并不是说孩子“变坏了”,而是在提醒父母需要掌握孩子性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沟通方式。 一 、为什么父母会对孩子的问题感到焦虑却又不知如何回答?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有关性的问题,选择总是闪躲不回答,是不知道答案吗?肯定不是。是因为自己从小受家庭和 社会 影响,总觉得直接跟孩子没办法讲出口。 比如,六岁的贝贝问爸爸妈妈自己从哪里来?妈妈知道不能再以之前的旧观念来忽悠孩子,就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贝贝接着追问,肚子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进入的?这下彻底把爸爸妈妈难住了,始终不知道如何开口给孩子解释。 大部分的家长都对“性”有着莫名的羞耻感,平时总是羞于谈论。可仔细想想,从小到大,似乎并没有人教育我们说:“性是羞耻的,你们不能去谈论这个话题。” 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性教育,但却从来不缺乏“错误的性教育”。平常家长、老师和 社会 对性的避而不谈,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性是不能被谈论的,是令人羞于启齿的。这就是以往我们每个人都接受过的关于性的教育。 很多家长之所以闭口不谈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谈,是因为把握不好时机和尺度,所以就一直回避, 比如,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可以跟孩子讲性教育了,可是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合适,更不知道如何把握尺度,担心告诉孩子从哪里来的之后,TA是不是就去找个小朋友来模仿,会不会导致性早熟呢? 二、循序渐进,轻松与孩子畅谈性教育 也许你会认为,性教育像医生看病一样专业,像在学校上课一样正式,像领导会谈一样严肃。其实家庭中的性教育没那么复杂,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处可见。 比如,2岁的孩子问你:我是男孩还是女孩?你告诉TA:你是女孩。孩子从此知道了自己的性别,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就是性教育。它并不需要家长打开医学课的幻灯片,指着生殖器官结构图对孩子说:“看!你的身体是这种构造,男孩是那种构造,所以你是女孩。” 比如,某天,孩子指着自己的生殖器问爸爸:“这是什么啊?”爸爸回答:“这是你的阴茎。”哦!原来它的名字叫阴茎。孩子明白了!这也是性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认知的发展,孩子自然而然地不断 探索 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很正常的。Ta会摸自己的耳朵、鼻子,会摸任何一个ta能摸到的、能给ta带来新鲜感的部位,这是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包括ta有一天摸到了自己的生殖器。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去引导呢?很简单,不用管ta,让ta自然而然地去 探索 、充分认识自己的生殖器。 比如有孩子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兴趣,妈妈干脆就拿了一面小镜子放在孩子的生殖器下面,让ta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殖器,并且告诉孩子:“这是阴茎,这是阴囊。”刚开始的几天,孩子很高兴,因为之前被阻止,现在允许了,开心得不得了,嘴里还时不是冒出“阴茎”“阴囊”这些词。没过几天,兴奋劲儿过去之后,孩子就不再玩,也不念了。就这样,孩子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家长也不再焦虑。 身边有一些家长跟我说,青春期的孩子懂得比我们还多了,哪里还需要教TA们啊?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个爸爸对青春期的儿子说:是时候该讲点性知识了。孩子回答:爸,想听点啥?说吧!的确,孩子们在某些知识方面懂得确实比我们多,但未必TA们懂的就是正确的,科学的。 Ta们正处在孩子与成人之间的 探索 阶段,如果父母不提前给TA们讲,TA们也会到处想办法去了解,而这些渠道往往都是不那么 健康 的。 拿大家常见的月经来说,有些孩子第一次来月经时以为自己患了绝症,吓得不知所措;而有些不但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还能帮助Ta人。这就是接受过性教育与没接受的区别。 父母是一个永不能辞职的职业,教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普通的日常分歧都是亲子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何况“性”? 亲子关系大于一切!如果我们连“性”都能大方地和孩子谈论,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亲子问题呢?愿大家不再被“性”吓到,不再对“性”羞耻,以正向的态度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终极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来干什么?

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从幼年开始懵懵懂懂,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很新鲜,一切又很可怕,直到有两位很亲切的人来到我们身边——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抱我们、亲我们、关爱我们,然后我们第一次从内心感觉到了温暖,感觉到开心,第一次内心充满了爱。

随着慢慢的长大,我们和最亲爱的人发生了争执矛盾,被父母责骂。然后我们感受了孤独,内心空荡荡的,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缓解心中的失落和空虚。随后我们屈从于父母,又重新得到了关爱,内心又充实了起来。

于是我们学会了从别人身上得到爱可以解决内心的空虚。

再长大一些,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有人来,有人走。有陌生人变成了朋友,也有朋友反目成仇。内心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空虚充实,充实空虚,可是这种感觉往往都不长久,转瞬即逝。就这样在失去得到之间慢慢成长着。

再以后开始学习上班,让自己忙碌了起来,就无暇顾及内心的感受,想着工作的时候也十分充实。可是总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看电影,约朋友一起玩,总要找点事让自己忙碌起来才可以缓解内心的空虚。

可是一个人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又感觉到了空虚寂寞,接着我们学会了交女朋友然后结婚。可是夫妻之间也会发生争吵摩擦,于是在内心中我们又一次被抛弃了,又一次感受到了空虚孤独。

后来有了孩子,我们内心充满了幸福,可是有时候孩子也不理解我们,也会惹我们生气。再后来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开始自己的生活。你面对着身边的人和事,也时常感觉到孤独空虚。就这样你一边经常沉浸在回忆里,一边应对着身边的鸡毛蒜皮,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你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都在寻找:为什么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为什么我经常感觉到空虚孤独?……

这只是一个假设,我相信这世上有一部分人是这样过完一生的。在我过往的岁月里我也经常感觉到孤独空虚,只有和家人朋友相处,或者忙碌起来的时候才能暂时忘掉空虚。以前我十分不理解,一直都在寻找能让自己内心不空虚的方法,可是一切都转瞬即逝。直到我接触到了佛经,才明白了无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果你明白了万法皆空的道理,就会明白为什么心没有归宿,为什么我们时常感到空虚呢?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除了你自己,其他一切对于你来说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换一种说法,对于你的内心是不存在的,我们能接触到,能暂时拥有都是我们的感觉。

一切事物对于我们的内心只是幻影,只是一种短暂的感觉,根本不能充实我们的内心,因为心也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心太大了,就像虚空一样,是无处不在的,无论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把它装满。

佛家常常讲“空”,这个东西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不好理解。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能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上,因为这些是会骗人的,这个人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指内心的本我,就是去除掉眼耳鼻舌身意你剩下的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

我们一直寻求着用刺激眼耳鼻舌身意的方法来暂时解决内心的空虚,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这些东西的蒙蔽,才让我们发现不到自己的本源。色声香味触法得到满足,确实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就像吸毒品一样,很容易上瘾,只有用不断的刺激才能得到连续不断的快乐,可是时间久了,却会让我们一下子失去所有短暂的快乐,所以追求色声香味触法的快乐肯定是不对的。




那么如何才能带给人真正的永恒的快乐呢?错了,追求永恒快乐从根本上讲也是错的,世上根本没有永恒的快乐。就像庄子讲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实人的快乐也是一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永恒的快乐,根本是不存在的。

那么回过头了想想我们的“空”,就是我们经常内心感觉到无所依着,空荡荡的空。寻求了一辈子,到头来才发现:我们的心根本就永远装不满,就像虚空一样,有生灵草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但是依然是空荡荡的,生灵草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形成泯灭,消减增长对于浩瀚无垠,亘古存在的虚空来说真的是微乎其微,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心也一样,无论我们有过怎样的遭遇经历,喜乐悲愁,对于空荡荡的心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都是当时的一种感觉,也是空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根本的本源只是一种存在,对于整个世界,都是空的。反过来,这个世界对于我们的本源来说也是空的,都只是一种存在而已。

好了,现在明白我们是什么,也就是佛家说的“我是谁”的问题。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既然世间的一切对于我们心来说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的,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出生就等死不就好了。当然不是,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来干什么?

有这样一句话: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所经历的一切,见过的所有人和事都是被因果串联在一起的。父母,朋友,爱人,都是和我们存在因果关系才会相聚在一起,你欠着我的,要还给我,我欠着你的,要还给你。都相互还完了,因果已了,缘分也就尽了。如果今生还不完,来世接着还。若无相欠怎会相见。所以我们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了结因果的。有些高僧为什么要出家?就因为他们堪破了因果,为了避免太多的因果纠缠,于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为的就是不再陷入轮回,不再经历因果轮回之苦。轮回这个词很生动,就是重复,我们凡夫俗子因为堪不破因果,所以造成了很多因果之间的纠缠,今生了结不了,来世再接着来,来世的时候又造成了新的因果,就再接着来世,于是有了轮回。

我们凡夫俗子都怕会有一个不好的结果,却没考虑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有智慧的人就很怕有一个不好的开始。所以会有这样一句话: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我们了解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就会明白在这个世上,已经发生的事,肯定有它的道理和缘由。要想有个好的结果,就要一个好的开始,广结善缘,最后才会有个好的结局。


上一篇:货到付款短裙

下一篇:摄影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