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河岸

时间:2024-07-26 02:38:11编辑:流行君

苏童《河岸》读后 | 父子两荒谬人生的背后

如果你是在一个团圆的节日里,就不要看苏童的《河岸》,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分离的故事。

这种分离不是某两个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是人和身份的分离。身份一旦被抽离,“我”和这个身份社会也分离了,最后发现世界之大无容身之所,永远漂流在河中,不得靠岸。

我是在冬至那天看完的,当下有一点难遣的清冷感。




(全方位无死角剧透)




这是库文轩、库东亮父子两的荒诞命运。(父:库文轩;子:库东亮)

上部、

库文轩是油坊镇的书记,但他原本也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孤儿。7岁的时候,他屁股上的鱼形胎记让他幸运地被鉴定为烈士邓少香的遗孤。

这层烈属的身份给库文轩带来不少的好处,也让库东亮有一个优渥而令人艳羡的童年时光。




但这一年,镇里来了烈属鉴定小组,他们将库文轩带到了招待所盘问了两个月。虽然最终没有明确的结论,但镇里质疑库文轩烈属身份的声音越来越响,有人说库文轩根本不是烈属,而是河匪和下流女人生的孩子。那一段时间,镇上的人热衷于看人屁股上的胎记,他们发现有好多人屁股上都有鱼形的胎记。




库文轩丢了烈属身份后,妻子乔丽敏很是不满,但她还有更大的不满是库文轩在盘问中交代的作风问题。在一个个夜晚的审判中,乔丽敏掌握了丈夫具体的作风问题。库文轩搞过很多女人,而很多女人平日都是那么正经端庄。库文轩的这些“犯罪事实”被记录在了一本工作手册上。父母离婚后,库东亮选择了和父亲库文轩一起生活,而这本父亲的“风流地图”无意中成为了库东亮的性启蒙。




父子两搬进了向阳船队的7号船。船队的人常年生活在船上,来往于河流中运人、运牲口、运物资,船队里的人身份都是不清不白的。




有一回,船队回到了油坊镇,库东亮到岸上办事,但遇到了一个曾经被父亲搞过的女人,她正在举丧,她的丈夫小唐迫于绿帽子的压力自杀了,她要求库文轩去小唐的坟上上香。库东亮和她起了争执,动静越闹越大,父亲库文轩在舱内剪掉自己的生殖器,所幸抢救了过来。




打那以后,库文轩几乎不再走出船舱。




下部、

后来船队意外收留了一名女孩,慧仙。慧仙是吃着船队的百家饭长大的,14岁这年,慧仙很幸运被选为李铁梅的扮演者,她一战成名。上面的领导有要培养她的心,慧仙在文艺部没处好,就被安置在了油坊镇的综合大楼里。




她时常觉得要把握好自己的前途,但也总是搞砸。从14岁到19岁,慧仙从小铁梅变成“什么都不是”,油坊镇的书记赵春堂最后将她安置在了人民理发店。




库东亮也有一本工作手册,里面写全是慧仙的事。为了应对父亲对他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他用向日葵代称慧仙。他迷上了“监视”慧仙这件事情。每次上岸,他总要假装休息地在理发店斜对角坐上好久。




后来父亲知道了,他严格规定了库东亮上岸的行动时间。




这一次上岸,在人民理发店,库东亮遇到了两个被父亲搞过的女人。这两个人奚落了库家父子一番,库东亮也不饶人,就抖出了这些丑事。女人寻死觅活,“气得心脏病都犯了”,事情闹大了。父子之间也爆发了争吵,库东亮一气之下跑走了,后来听到有人来通知父亲喝了农药,现在医院里抢救。




库文轩抢救回来了,加入船队13年中,父亲两次上岸都是去的医院。父子两出院回到船上时,船队其他人已经走了,只剩7号船孤零零地漂泊着。




这13年中,库文轩一直写信,一直在等烈属平反,但一直没等到。库东亮觉得要为父亲做点什么,他上了岸,将邓少香的烈士碑带到了船上,库文轩趴在碑上,搂着“奶奶”的英魂。




后来,父亲库文轩将自己和烈士碑绑在一起沉入了河底,儿子库东亮因为和岸上的矛盾激化被禁止上岸。




故事讲完了,说说我的几点感受。







很多人都说苏童的书里常有一个阴郁少年,有着扭曲的性欲。

确实,库东亮也不例外。他从父亲的“犯罪记录”中获得一些满足;他监视慧仙,在慧仙要帮他理发的时候,他勃起了,26岁的他仓皇而逃。




但他也挺惨的,26岁的大龄青年依然无法正常面对自己的性欲。那是一个压抑的时代,和一个被父亲全面监控的少年。




父亲对库东亮的监控可以说是360°无死角,“眼神往哪里放”会被呵斥;“裤裆鼓了个山包”会被鞭打。父亲对儿子是全方位的管制,从思想到身体,而在性这个问题上最为激烈。




性始终和“羞耻”画上等号。这里有时代的性压抑,有文化的性压抑,也有库文轩对自己风流问题而滋生的性压抑。




库文轩的这些性管制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也有一些微妙的代偿心理。







苏童在一次关于《河岸》的采访中说到:“紧张的父子关系无论紧张到什么程度,它永远有弹性,之所以有弹性,因为这关系包含着难言的亲情,父与子其实是互相倚靠的,这倚靠来自于互相的爱,紧张并不会消失,但爱总是会喷薄而出的,写他们的父子之爱,本身也是我的叙述目标。?”




就像苏童说的那样,在这一对荒谬人生的父子之间,那种难言的亲情依然存在,它喷薄而出,发自肺腑。




父亲说,“等我拿到烈属证,我再把烈属证留给你,我就可以去见你奶奶了。”




儿子在父亲抢救回船后,嘴硬的父亲说,“你走吧,爱去哪去哪。”儿子说,“你身上脏了,我帮你洗洗。”父亲说,“是该洗洗了,那你帮我洗好了,你就走吧。”




儿子为了父亲,和人打架、耗尽体力地把烈士碑拉回船上。




这些难言的爱,这些难言的亲情都在,但它又像一个笨拙的巨人一样,明明想造一把椅子,却不小心地把椅子给捏碎了。







慧仙不是李铁梅就什么都不是了,库文轩不是邓少香的儿子就什么都不是了,库东亮也就是个空屁了。




他们因为身份而得来的一切优待和好处,也在身份幻灭的时候全都消失了,甚至还要多一些更多的奚落,身份的幻灭大概就是跌落神坛。




而跌落神坛的人究竟该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己之前的身份和现在的身份?我们人一定要有个身份吗?如果什么身份都没有那又会怎么样呢?




但人们仍然热衷于追随可以带来好处的身份,油坊镇每个人开始一场荒唐的找鱼形胎记,傻子扁金始终认为自己才是邓少香的儿子,身份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啊。




库文轩和邓少香的纪念碑一起沉入河底,就像他守了十三年而未得的烈属证,他最终选择了用最执拗的方式守卫了他的尊贵身份和高尚血缘;




慧仙后来嫁人了,身份幻灭后,她世故了很多,“小姐心丫鬟命”的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原来不是“小姐”,她现实了,也妥协了,这可能是最安全的一条路子;




库东亮迷失了,他被禁止上岸了,天地之大,没有他身份认同的地方,也没有他可以存身的地方。

fin


读苏童的《河岸》有感

/以前读过作家苏童的《白雪猪头》一书中的节选,是一个爱读书的同学推荐的,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接地气,读起来很有亲和力,就如同发生在身边的老百姓的故事。前几天在图书馆再次邂逅苏童的书,基于对苏童文章的略知,就借来阅读。

《河岸》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文中的父亲库文轩曾经是烈士的儿子,他享受着这一荣誉带来的无限荣光,众星捧月般担任着镇上的说一不二的书记,谁知一场政治革命使他命运完全颠覆,一夜之间,世界都黑暗了,他从书记变成了是否为烈士遗孤的疑犯,从正直清白变为了无耻下流之徒,妻子对他失望气愤、歇斯底里、质问挖苦,最终导致家庭的分裂。

世界黑暗了,一切都变了。库文轩被发配到向阳船队第七号驳船开始河上运输工作。向阳船队里的成员,都是或多或少有污点的人,在这里他们或许会私下议论但不会公开挖苦嘲讽。虽然河离岸那么近,但是库文轩再没有上过岸,他开始晕岸,因为他惧怕岸上的一切,但他的信仰从岸到河从未改变过,定时的为英魂祭奠,始终信仰自己是烈士的儿子。

文中的“我”库东亮,因为父亲的地位巨变,也从显赫的地位变成了被众人所不耻的“空屁”,在父母离婚后,他选择了跟随落魄的父亲离岸去河上生活,混沌的社会、糟糕的命运、迷茫的青春、父亲的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教育,造就了一个脾气怪异的库东亮,面对现实,他无能为力,只能充当“空屁”的角色。“空屁”是什么?是一无所有,是掏空了灵魂的空壳,是毫无存在感的一股气流!他离不开父亲和河又思念着母亲和岸,到底哪里是最好的归属?在河与岸的选择上,他内心是迷茫的,尽管五角钱就可以到达幸福这个地方,但他却不知道幸福究竟在哪里。


慧仙这个小姑娘有着与库东亮相似的命运,也是一个被岸抛弃的人,但她的性格和库东亮截然不同,有着与其年龄不符的睿智冷静。也许因为天性使然,也许是向阳船队的人们对她的宠惯造就,她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争强好胜,骄傲任性。因为这个性格使她脱颖而出演绎了“小铁梅”这个风云人物,曾火爆一时,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和培育。也因为这个性格,使她偏离群众,毁灭了自己的前途,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确没错!无论错与对,她都是库东亮心目中的女神,是那个水葫芦爱着的向日葵!

当库文轩发现自己没有了鱼形胎记这个烈士遗孤的标志后,他内心无比恐惧绝望,儿子库东亮为了父亲心中的寄托,上岸将烈士的墓碑拖到船上送给父亲,库文轩带着自己的信仰,如同一条鱼与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墓碑一同回归了金雀河。

船上一条发呆的鱼在思念一条游走的鱼。

河与岸,哪里才是他的归处?

读完《河岸》这本书,内心很沉重,为没有理想的结局感到遗憾,为文中的人物惋惜痛心,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深感荣幸!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多读书,珍惜当下美好的每一天!


苏童长篇小说有哪些

1.《武则天》,为苏童的长篇小说,一九九四年曾以《紫檀木球》为名发表在杂志《大家》第一、二期上。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写尽了武则天的一生。

2.《河岸》,是作家苏童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条流放船在河上和岸上的故事,展现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书写特定历史时期人的生存境遇。

3.《碧奴》,小说是根据中国神话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塑造了以孟姜女为原型的女主人公形象碧奴,小说融合了作者的个性风格,并赋予一定的现代色彩,以此来重述世界文明中积淀了数千年的神话经典。截至2006年8月中旬,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买下了该书的版权。


苏童和他的短篇小说集

格非曾说过一句话:“苏童的小说看起来写得漫不经心,却是突然宕开一笔余味无穷。”另有人说:“苏童的短篇小说微言大义,一唱三叹,可以称之为微观艺术。” 这些评价可谓诚恳贴切。

苏童被国内文学界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他认为短篇小说其实是成年人的童话,可以“让你触摸到文学的肌理和脉络”。

苏童曾经说过:“选择说什么,是所有小说作者必修的功课,选择不说什么,则往往是短篇小说作者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决定了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 晓吾认为,选择不说什么,是我们每个简友最需要加强的部分。

苏童曾经评论过一个外国作家的创作。他说:“作者不愿交代姑娘失忆的原因,甚至没有任何暗示,这是合理的,利用的是短篇小说特有的豁免权——一个人物,无论是不是核心人物,往往可以没有什么履历,只描摹一个现状。

一个核心事件,无论在小说中有多么重要,往往不提前因后果,只择取一个片段,这个片段足够形成短篇小说的叙事空间。

虽然不能说短篇小说是从长篇小说的大面包上切下来的面包片,但短篇小说确实需要切削,舍弃,还要烘焙,放在整个写作系统里考量,确实很像一片很薄的面包。说白了,短篇小说其实是最难写的。

下面我以“霍乱”和“1934年的逃亡”来详细阐述一下苏童的写作特点。

看到“霍乱”这个名字我们首先想到了什么?我们会想到加缪的《鼠疫》和迟子建的《白雪乌鸦》。但苏童就是与众不同,他总是笔锋一转,调头在一个更深广的领域中挖掘。

读者被他拽着走,却不知道下一步走向哪里,而他总是柳暗花明,让你在最后一分钟才豁然开朗。

看到小说的结尾,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两句古诗词“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的故事结尾就像这回头一笑,惊煞众人。在他的短篇小说中,结尾被表现得尤其如此。

《霍乱》的故事比我们预期的要有趣多了,作者无意在霍乱上纠缠,他的企图是利用读者“怎么了”的心理,将“怎么了”的问题有效地发酵、膨胀、发展成更为宽广的人类境遇问题。

小说是这样开头的:一个卖鱼的女人把雀庄闹瘟疫的消息带到了城里。这种不幸的消息跑起来比骏马还要快,三月里小城的人都听说二十里地以外的雀庄去不得了,那儿流行霍乱病。

接着小说描述了药店女佣邹嫂染病后引发的一系列事情,每个人在危险面前表现出真实的人性,自私,利己,怕死。邹嫂病了,束太太带来了自己的远亲九妹接替女佣的工作。束太太隐满了家里人都死掉的真相,并把九妹的村子谎说成花村。

九妹很快引起了药店老板纪太太的怀疑,因为九妹打扫卫生时捡到了邹嫂的一个银手镯,纪太太让她扔掉,九妹却不舍得,半夜出去再寻,被纪太太撞见,虽然没有说出真情,但从此纪太太不再信任她。此处进一步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几天之后,束太太的妯娌说出了九妹全家死于霍乱,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的真相,快嘴女人用几句简单的寒暄话就把真相抖搂出来。这部分令人想起他的《妻妾成群》苏童最为擅长的部分就是女性心理,他把那种细如游丝的心理过程刻画得生动至极。

纪太太自然十分生气,将九妹炒掉了,九妹走的时候,理直气壮地戴上了那只银镯。读到这里,一个贫穷的乡下女子对银手镯的看中和珍惜跃然纸上。

一天,邹嫂突然回来了,她回来是为了找老王报仇,只因老王说她小产了,这等于宣扬了她是一个不贞的寡妇。而老王当时说这话时,不过是想搪塞那个医生的问话,却被昏迷中的邹嫂收进了耳朵,刻骨铭心地记在了心里。这段描写很像鲁迅,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旧时代女人最看重的贞操讽刺得恰到好处。

最后,纪太太的药店开始败落,开棺材店更是赔了本,结尾时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原来小说的结构环环相扣,看似不经意却将不同的人物深刻地表现出来,令人赞叹不已。

另外,小说中九女两次出场,像钟表一样的环形结构,叙事的指针走了一圈,看似时间在重复,人物和场景都在重复,但故事已进入新一轮循环。

苏童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很好地吸收了马尔克斯的精髓,却又离我们很近,因此他比马尔克斯更接地气。他的“1943年的逃亡”是枫杨树系列中最为重要的一篇,被人称之为寻根作品。

“1943年的逃亡”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读过很多遍,每次再读都有一种嚼橄榄的感觉,回味无穷。故事里的枫杨树,似乎成了一个神奇的存在,一个隐秘的幻象,以及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遥远时空。

“黄泥大路从此伸入我的家史中。我的家族中人和枫杨树乡亲密集蚁行,无数双赤脚踩踏着先祖之地,向陌生的城市方向匆匆流离。” 他在故乡的沃土中不断挖掘,纵横交错,跨越时间,人物和故事充满神秘,在他笔下,枫杨树就是一个百宝箱,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看上去凌乱不堪的记忆碎片,却让人看到了那个年代摇晃不定的生存状态。不少人将苏童和莫言对比,说枫杨树系列更具有“寻根”意味,都是福克纳或马尔克斯影响下的产物。

一个六零后作家描写三十年代的故事,需要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苏童在此做得天衣无缝,不仅男人,包括女人在他笔下都有极其精彩的演绎。

福克纳-卡夫卡-马尔克斯-莫言-余华-苏童-格非,这一系列作家中,福克纳卡夫卡影响了马尔克斯,而马尔克斯影响了后面四位作家,他们曾被中国文学界称作“先锋文学”的代表。

什么是先锋文学?他们注重发掘内心世界,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采用暗示,隐喻和象征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

先锋小说的特点有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像一副抽象画。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上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如今,先锋文学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读这几位作家的作品,仍会发现他们的共性,语言极其精练,比喻意味无穷,含义悠远耐人回味,值得写手们反复阅读,琢磨和推敲。

眼下,钻从天而降,简村一下子涌进了诸多绿林好汉,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于是,很多人慌了,匆忙间开启了长篇,仿佛这样自己就已经踏上了写作的康庄大道,殊不知,基础没打牢,长篇也不会有份量,而仅仅是长而已。

不记得哪位作家说过:写作之路最好是由诗歌散文开始起步,然后,短篇小说,之后中篇小说,最后才是长篇小说,很多写了一辈子的作家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至于写作素材,最好是在故乡这片沃土上挖掘,在这方面,余华,莫言,苏童都是极好的证明。

对于初学写作的简友来说,囫囵吞枣读一百本书,不如精读十本书。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写作秘籍杂货铺


苏童代表作品有哪些?

苏童代表作品有《黄雀记》《碧奴》。苏童,本名童忠贵,1963年1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当代作家。2018年,出版《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2019年,长篇小说《黄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人物评价苏童是一个安静的写作者,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平静的心情,平静的生活,他自称是“老农”,像菜农一样种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场上去卖。正因为苏童总是保持着一种静气,使得他的作品也变得平静,使他获取了一种飞跃现实、超越日常生活的跃动和鲜活的想象力,使他对人性、人心、人情能做更深的开掘,有更多的发现。(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评)

从《河岸》看苏童小说对人生困惑的关注|苏童河岸读后感

  摘 要:苏童的长篇力作《河岸》虽然强化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但是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人自身的关注。相反,他在这部作品中更加集中地表现出对人生某些困惑的关注和追问,这加强了小说主题意蕴的纵深感。
  关键词:困惑;逃亡;我是谁;宿命
  作者简介:张小璐(1988-),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生,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01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苏童是一位持久地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作家。从早年的追求形而上图示的先锋小说到注重经验化叙事的新写实小说,虽然“文学史对苏童的命名应该说是最复杂的,似乎他很难在当代文学史上‘认祖归宗’”,[1]但是有一点是确认的,即苏童总是能够给文坛带来别样的惊喜,给受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河岸》是他发表于2009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获得了包括第三届亚洲文学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并被王德威认为是苏童近年来最好的作品。“最近十年来,他(苏童)屡屡寻求突破……然而这些作品刻意求变,反而事半功倍,不能让读者满意。《河岸》的出现因此代表苏童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那么这部依然融合了苏童惯用元素的小说,是如何在放弃了“刻意求变”之后让“读者满意”的呢?我们认为,这部小说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有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对人生某些困惑的关注和追问,这加深了小说在主题内蕴方面的纵深感。
  一、当人面临命运突如其来地挤压时,该向哪里逃亡?
  小说中的库文轩本是油坊镇的书记。此外,他还有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身份——烈士邓少香的儿子。但是,随着烈士遗孤鉴定工作小组的到来,这一切都变了。他成了“阶级异己分子”。在澎湃着革命激情的油坊镇里,库文轩显然是无法生存的。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来到金雀河上的向阳船队。至此,河与岸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立,或者说是两个迥然有别的系统。
  乔纳森·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说过“结构主义首先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之上:即如果人的行为或产物具有某种意义,那么,其中必有一套使这一意义成为可能的区别特征和程式的系统。”[3]库文轩作为一个符号被“岸”这个只适合历史清白的人家居住的系统排挤了出来,“河”是接纳来历不明的人家的系统,由此观之,库文轩的生存空间应该由宽敞的陆地变成狭窄的驳船。
  “河”不仅为库文轩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多少拓展了他倍受挤压的心灵空间。库文轩的这次逃亡可以说是成功的。“河”这个与“岸”相对立的系统给库文轩这个失落的符号提供了强有力的庇护。但是,直到他发现纪念碑的浮雕上没有了代表他的“小脑袋”时,他的精神世界彻底坍塌了。此时,他还能往哪里逃呢?答案:驮碑投河。库文轩沿着陆地——河面——河底的路线在人生的困境里逃亡,最终无路可逃。这样的情节安排体现着苏童小说中惯有的浓烈的死亡意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库文轩的死是死得其所,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维护着自已神圣的身份,我们甚至可以将他的死看做是在生命困境中的另类突围。
  二、当人丧失了社会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时,该如何确定我是谁?
  认同(identity)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本身、身份”,这层含义侧重于对“我是谁”进行追问;二是“相同性、一致性”,是对与自已有相同性质的事物的认知。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群体就是建立在对这种对相同性的认知的基础上的。在此,我们不妨引用社会认同理论的创始人泰弗尔的观点,他认为,社会认同的界定是与个体对从属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认知以及这一群体认同所带来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相关联的。正是由于从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个体才需要一个社会身份以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特殊位置。
  我们用这样的观点来审视库文轩父子,会发现他们在烈士遗孤鉴定工作组到来之后变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库文轩从根红苗正的烈士后代变成了“阶级异己分子”。“异己”一词充分表明了岸上的社会群体已经排除了库文轩与他们自己在政治身份上的相似性。所以,库文轩瞬间就变成了油坊镇的“他者”,他不得不选择自我放逐。随之产生变化的还有儿子库东亮的身份,他变成了“空屁”,成了丧失了社会认同的个体。于是,他走向了虚无主义,消解生活的价值,甚至怀疑自身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确定我是谁呢?面对这样的困惑,库文轩怀着神圣的宗教情怀开始了对母亲——邓少香的顶礼膜拜。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在追忆先人,不如说是在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固执地自我认同。尽管如此,他依然是社会群体眼中不能被认同的怪胎异己。当自我身份的认知丧失了社会意义之后,对“我是谁”的追问、回答、甚至坚守是否还有意义呢?即便有,人在群体的否定声中执拗地确定着“我是谁”,多少显得有些悲壮和无奈。
  三、当人遭遇了宿命般的厄运时,是该反抗还是该妥协?
  “……假设都是空屁。就像水跟着水流逝,草连着草生长,其实不是选择,是命运……”[4]少年库东亮的这句感悟多少带有宿命的色彩。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人世间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注定的、必然的。在某种情况下,人是可以预测自己的命运的,但无法改变。
  库东亮父亲的屁股上有一个酷似鱼形的胎记,这与他后来从外形乃至气味上变得越来越像鱼和最终自沉于金雀河底有着某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关系。这样的命运似乎在库文轩作为一个婴孩出场的时候便有了暗示。这种颇具先锋文学特色的象征手法帮助我们感受到了在宿命面前人无处遁形的无奈。
  面对没有理由到来的厄运,库文轩试图改变过,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叙述者站在“上帝”的位置上,处处提醒着人们:河水发出“下来、下来”的声音就是对库文轩最终归宿做出的预告。而库东亮对于命运的这样安排,显然比父亲坦然。他很快地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空屁”了,他慢慢地练就了一种能够在宿命中浑然自足地存在的本领,这很难说是反抗还是妥协。
  具有说不尽的魅力是一切优秀文本所共同具有的特点,苏童的小说《河岸》很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这部小说中蕴含着大量的人生困惑,这些困惑的答案如整篇小说诡谲的语言风格一样,令人难以捉摸。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小说学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5]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执著地探寻着生活并提出问题,如何解答是读者的事情。答案的不确定性足以引发众多没有定论的探讨,从而将对本部小说主题意蕴地挖掘引向深处。
  参考文献:
  [1]、刘洪霞.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J].文艺争鸣 2007,(4): 76—80
  [2]、王德威.《河与岸——苏童的〈河岸〉》[J].当代作家评论 2010(1):50
  [3]、[美]乔纳森·凯勒.结构主义诗学[M].盛宁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第24—25页
  [4]、苏童.《河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第45页
  [5]、[捷克]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第56页


5.《河岸》苏童

? ? 《河岸》是以“我”库东亮的角度写的,记录了父亲库文轩因为男女关系所下台,并失去了邓少香烈属的称号,如何一步步走向落寞,甚是因为男女关系割自己的下体表示谢罪。

? ? 故事开头提到父亲库文轩身上有一条鱼的胎记而被认作是邓少香的儿子,之后被人证实并不是邓的儿子。被当地的群众所批判,称他为“阶级异己份子”。之后他的日子难过了,被组织隔离审查了两个月。回来整个人都变的木讷,面色苍白。在审查中他交代了乱搞男女关系的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母亲因为这些事情很是生气,就想让父亲彻底坦白那些事情。当“我”库东亮不在的时候,就待在房间里面开批斗会,审批的自然是母亲乔丽敏,让父亲经常跪着反省问题,交代何时何地和哪个女的发生关系。

? ? 后来还是离婚了,库东亮跟了父亲,去船上生活。也是因为父亲的遭遇让库东亮有了“空屁”这个外号,一叫就是十多年。在船上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巧合的机会在船上碰到了无家可归的慧仙。慧仙的母亲跳河自杀了,扔下她不管。库文轩父子所在的向阳船队与当地领导沟通无果,决定收养了慧仙,之后也一步步见证了慧仙的成长。

? ? 慧仙机缘巧合的成为了一名理发师,东亮经常去找慧仙,被其他的理发师所嫌弃。毕竟在船上生活的人总显得有些土里土气的。后面与一些人发生冲突,被禁止上岸。恼怒不已的东亮与父亲顶撞,父亲库文轩这几年的遭遇很惨,心情自然差。东亮对父亲做出了一些忤逆的行为。最终父亲受不了这样的刺激,绑着邓少香的墓碑一起沉入河底。

? ?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有些无奈,很多事情在东亮眼里没有那么的残酷。库文轩的遭遇让他很难再提起头来做人,说实话感觉挺惨的。最后要用那样的自杀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也表现了库文轩性格里的软弱。

? ? 我觉得苏童写作风格和莫言有些像的地方,很多都是以“我”这个角度来写,对于性的描写也是同样的豪放。有机会的话可以多看看这两位作家的作品。


《河岸》|| 苏童

? ? 最近读了中国先锋文学五虎将之一的苏童先生写的一本非常有名的中篇小说《河岸》,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感触良多。

? ?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烈士的后代“库文轩”在文革时代,因其烈属的头衔遭到诸多质疑,便在被指有作风问题后剪了自己的阴茎。为了让离开河岸的父亲能与奶奶的纪念碑永远在一起,库文轩儿子库东亮把象征历史光荣的纪念碑背到了船上,在岸上人的讨伐声中,库文轩投河自尽。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

? ? ? “回头是岸。回头是岸。我们回不了头了。岸是他们的岸,不是我们父子的岸。”苏童的小说风格总是如此冷酷而且凄凉,故事情节荒唐,氛围又无比阴暗悲寂。我们都被时代被社会革了命的,你光鲜的时候他人就嫉妒就时刻想着抓你把柄打倒你,你落魄潦倒的时候他人却又想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尽情嘲讽奚落,仿佛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群众菜市场看砍头,砍我们自己人的头。“下来。下来。”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会下来的,这个过程的长短于苦乐在于你是在河里还是在岸上,取决于你曾经在哪里而现在又在哪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猎物。只是大多数人自以为是很强大的猎人罢了。


《河岸》最新txt全集下载

河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天资迈着懒散步伐走在那条熟悉的街.他潇洒的身影和这条充满韵味的小道犹如浑然天成.街上很多女孩,都不住的向他望去.一缕茶香,突然而至.‘很早便听说,这条街新开了茶楼,正好.‘天资不动声色的作了这个决定.很别致的名字.下一刻他已经潇洒的迈入了茶楼.近百平米的小店被茶的幽香所覆盖,从那古典而又不失韵味的装潢可以看得出,店家是一个很有品位的年轻人.恰巧和天资是同一种人.天资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安然而坐.‘您喝点什么?‘柔和的声音,令人耳目一新.一个样貌清秀的女服务员出现在天资的面前.看到天资英俊的样貌,女服务员的脸有些微红.‘洛神红茶,谢谢.‘天资的回答很干脆.‘对不起,本店只售绿茶,红茶我们老板说不卖.‘女服务员紧张的对面前的天资说.不难看出,她是第一次这样与人交谈,也许,她只是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实习生.‘那绿茶好了.一壶,谢谢‘天资的回答依旧很干脆.‘一壶绿茶是么,请稍等,您,您先看会杂志……

河岸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河岸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拍卖师:最高出价者是谁?拍卖师:最高出价者是谁?——关于苏童及《河岸》的简单爆料李昌鹏/文二○○九年一月,评论家王干拿到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四月初与读者见面),李某在“干老”手下当差,于是,有幸得到填写发稿单的机会,忝为《河岸》在《中华文学选刊》二○○九年三月发表的责编。一读二读三读……从第一回阅读到今天,李某不知不觉已经读了五回,而《河岸》的味道没有浓转淡,反而像火锅,越熬越出滋味。所以,李某心中独自欢喜,俺得着件宝贝。这宝贝乃艺术品,非李某能独占的,否则,定要私藏,不予示人。不能私藏,出于无奈,只好拿来大家共享,在这里当个快乐的拍卖师。拍卖师拿出拍卖品,出示底价的是他,之后,最高出价者是谁,不得而知,他只是候着有识之士,准备稳稳地落槌。按照牛年买牛奶的惯例,我们一定想先了解产奶的奶牛是否受过检验,这里,先介绍一下苏童的国际“生产标准”。夏志清称为“接……

上一篇:苏式月饼特点

下一篇:烟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