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飞机的图片

时间:2024-07-25 18:41:02编辑:流行君

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水上飞机是指能在水面上起落和停放的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护和布雷。按结构分为船身式、泮筒式、水橇式。有的能水陆两用,它任借船形机身或浮筒能在水面漂浮。水上飞机的机翼都采用上单翼,以减少喷溅水流对发动机、螺旋桨、外挂式武器和襟翼的影响。机上装有水舵、机动和锚泊设备。主要武器有:航炮、炸弹、导弹和水中武器。主要优点:可在广大水域起落,使用机动灵活:水上机场建设费用低:海上飞行安全。主要缺点是:水上飞机阻力较大,飞行性能较差:水上维护不便,制造工艺较复杂。

水上飞机

水上飞机水上飞机是指能在水面上起落和停放的飞机。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潜、救护和布雷。按结构分为船身式、浮筒式、水橇式。有的能水陆两用,它凭借船形机身或浮筒能在水面漂浮。水上飞机的机翼都采用上单翼,以减少喷溅水流对发动机、螺旋桨、外挂式武器和襟翼的影响。机上装有水舵、机动和锚泊设备。主要武器有:航炮、炸弹、导弹和水中武器。主要优点:可在广大水域起落,使用机动灵活;水上机场建设费用低;海上飞行安全。主要缺点是:水上飞机阻力较大,飞行性能较差;水上维护不便,制造工艺较复杂。

一战中就已经出现航空母舰和潜艇了吗?

有,二者都有了。


发展简史
★启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个从一条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伊利(Eugene Ely),他于1910年11月14日驾驶一驾“柯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USS Pennsylvania ACR-4)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降落的飞行员。
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他从一艘行驶的战舰上起飞。
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又译作“赫尔姆斯”号),第一次使用了舰桥、桅杆、烟囱等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 CV-1)。兰利号航空母舰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补给舰(USS Jupiter 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载运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
19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度被广泛的运用。它是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由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在改变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的舰队现在必须在看不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互相进行远距离的战斗。这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并且击沉一艘、击伤三艘战列舰。此举使美国等海上强国意识到航母时代的来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潜艇的历史
18世纪70年代,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成1艘单人操纵的木壳艇“海龟”号,通过脚踏阀门向水舱注水,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系放于敌舰底部。1776年9月,“海龟”号潜艇偷袭停泊在纽约港的英国军舰“鹰”号,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潜艇发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因此限制了潜艇的发展。而此时,蒸汽机已经发明并被应用到了铁路运输和水面舰船上。蒸汽机在潜艇上的应用,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不断努力,终于出现了以机械为动力的现代潜艇。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潜艇研制的重要时期。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两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19世纪 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建造的“亨利”号潜艇长约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摇动螺旋桨前进,航速4节,使用水雷攻击敌方舰船。1864年2月17 日夜,“亨利”号用水雷炸沉北军战舰“豪萨托尼克”号,首创潜艇击沉军舰的战例。1880年9月,中国在天津建成第一艘潜艇,艇体形如橄榄,水下行驶,十分灵捷,可于水下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
早期的潜艇都是使用人力推进的,航速很慢。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188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1897年,美国建造了“霍兰”Ⅵ号潜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装置,航速7节,续航力达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
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 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早在19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的一名工程师就提出了改装机械动力潜艇的建议,许多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潜水员”号潜艇。艇体模仿海豚的外形设计,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使用一部功率为59千瓦(80马力)的蒸汽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由于“潜水员”号采用了蒸汽机作动力,尺寸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潜艇,成为了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虽然“潜水员”号潜艇的动力装置有了质的飞跃,但它却受当时设计水平的限制,当增加压载使其浮力等于零时,潜艇下潜就失去了控制,水下航行的稳定性很差。另外,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大量的空气,而这在当时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潜水员”号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蒸汽机作为潜艇的动力失败后,潜艇设计师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为潜艇寻找更好的动力装置。1886年,英国建造了一艘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的潜艇(也被命名为“鹦鹉螺”号)成功地进行了水下航行,航速为6节,续航力约80海里。从此,电动推进装置为潜艇的水下航行展现了广阔前景。
但对现代潜艇的发展作出过最大贡献的,当属美国潜艇设计师――约翰·霍兰。
约翰·霍兰1841年出生在爱尔兰利斯凯纳镇,父亲是英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雇员。父亲的职业使霍兰从小就对海洋及战舰充满了好奇。中学尚未毕业时,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霍兰被迫结束学业,到一所学校担任理科教员,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此期间,霍兰一边工作,一边设计潜艇。1873年,霍兰辞去了教师工作,带着他的潜艇设计图纸到了美国。在美国,他一边在一个都教会学校教书,一边完善着他的潜艇设计图。
1875年,霍兰将建造新型潜艇的计划送交美国海军部。但是,美国海军对3年前支付5万美金建造的一艘名为“智慧之鲸”的小型手操潜艇的沉没仍然记忆犹新,因此断然拒绝霍兰的计划。遭到拒绝的霍兰却没有因此而却步,他很快就得到了流亡美国的由爱尔兰一些革命者组成的“芬尼亚社”的大力资助。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霍兰终于在1878年将自己的第一艘潜艇送下了水。
该潜艇被命名为“霍兰-Ⅰ”号,是一艘单人驾驶潜艇。艇长5米,装有1台汽油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但由于潜艇水下航行时内燃机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解决,故潜艇一潜入水下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虽然这是一艘不成功的潜艇,但霍兰却在它的身上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建造新的潜艇打下了基础。
这时,“芬尼亚社”对霍兰的潜艇研制提出了要求:所建造的潜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进行作战,小到使其能够塞进特制的商船船舱。这种商船要求可以装成民船的模样横渡大西洋。当遇到敌舰后,特殊商船将潜艇放出以攻击敌人。按照这一特殊要求,1881年,霍兰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潜艇,命名为“霍兰-Ⅱ”号(也称“芬尼亚公羊”号)。该艇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的内燃机。为解决纵向稳定性问题,霍兰为潜艇安装了升降舵。同时,他还在艇上安装了一门加农炮,使得“芬尼亚公羊”号潜艇既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又能在水面进行炮战。“芬尼亚公羊”号的建成给公众以极大的鼓舞,在潜艇发展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纪80年代末期,潜艇的发展引起了更多国家的兴趣。1893年,长约45.7米、排水量为266吨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在法国下水了。它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在当时各国所出现的潜艇中,它是最先进的一艘。
“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的成功促使霍兰更加努力了。但就在霍兰全力以赴投入他的第三艘潜艇制造之中时,“芬尼亚社”的一些成员对霍兰无终止的试验丧失信心,并在一天黑夜将“芬尼亚公羊”号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潜艇偷偷地运走了。从此,霍兰与“芬尼亚社”分道扬镳。
失去了“芬尼亚社”的资助,霍兰只得暂时停下潜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枪公司担任了描图员的工作。但是不屈的科学家永远不会为困难所吓倒。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兴办了“肛鱼潜艇公司”。这时他与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又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潜艇“扎林斯基”号。1886年,当“扎林斯基”号建成下水时,因滑道倒塌而全艇被毁。“扎林斯基”的失败,反而使霍兰有了暂时的喘息余地。
几乎就在霍兰失败的同时,西班牙却有一个名叫艾萨克伯尔的海军上尉于1889年设计了一艘由时机推进的潜艇。不幸的是,因为艾萨克伯尔与上司不和,其上司竟然不顾国家利益而否定了他的计划。
美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在与西班牙的竞争中取胜,由海军部于1893年举办了一次潜艇设计大赛。霍兰大这次大赛中技压群芳,荣登榜首。大赛的胜利使霍兰于1895年接到了制造一艘潜艇的定货单,并从美国海军部得到了15万美元的经费。于是霍兰又开始了他的第五艘潜艇的设计。
为了建造一艘像样的潜艇,霍兰从一开始就注意解决那些潜艇史上阻碍潜艇发展的问题。为此,他反复研究并数易方案,终于建成了他的第五艘潜艇――“潜水者”号。该艇长26米,拥有水面航行的推进装置——蒸汽机动力装置和水下潜航的推进装置——电动机。 “潜水者”号由此成为了潜艇双推进系统的鼻祖。但是,美国海军部出于战争的需要,在“潜水者”号建造期间,就要求霍兰能够使“潜水者”号用于水面作战。但霍兰却认为,按照这种要求是不会制造出满意的潜艇的。于是,霍兰放弃了“潜水者”号的建造工作,归还了海军部的经费,开始用自己的钱来设计建造一艘新潜艇。
1897年5月17日,时年56岁的霍兰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霍兰-Ⅵ”号潜艇。该艇长15米,装有33.1千瓦(45马力)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是一艘采用双推进的最新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该艇共有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有3枚鱼雷)和2门火炮(向前、向后各1门),火炮瞄准靠操纵潜艇艇体对准目标。该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潜迅速,机动灵活。这是霍兰一生中设计和建造出的最后一艘潜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者,人们将其称为“霍兰”号。双推进系统在该艇上的运用,使这艘潜艇取得了潜艇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奠定了霍兰作为“现代潜艇之父”的地位。
但是霍兰的成就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任何好处。由于美国海军部一些官员的偏见和挑剔,这艘潜艇不仅未被海军部采用,反而使这位大发明家受到了恶毒的嘲讽。无情的打击使时年63岁的霍兰愤然辞职。从此,一代潜艇巨匠被迫停止了其心爱的事业,并最终因肺炎病逝,终年73岁。
尽管“霍兰”号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在潜艇这一领域也同处领先地位。1899年,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于设计的“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
“纳维尔”号与其他潜艇不同处在于,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纳维尔”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当该艇排除压载水柜中的水之后,即可像鱼雷艇一样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续航力为500海里;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纳维尔”又将与早先潜艇一样,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不过,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双层壳体结构并非起源于“纳维尔”潜艇,而是由美国青年西蒙·莱克首创。19世纪90年代,西蒙·莱克由于受了法国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单枪匹马地投入到潜艇的研究之中。
莱克从亲戚那里借来一笔钱,经过努力,于1893年建成了他的第一艘潜艇——“小亚古尔爸爸”号。“小亚古尔爸爸”号也许是潜艇史上自“海龟”艇以来最不像样的潜艇。它看上去像一个特大的木柜子,长4.2米,高1.5米。艇体以松木板内衬帆布垫建造而成。艇体上方有个小舱盖,艇底安有三个木头轮子(前面一个,后面两个)。轮于是由手摇曲柄带动行走的,“小亚古尔爸爸”艇与其他潜艇相比独具匠心。它没有用于注排水的羊皮口袋或水泵、水箱等,而是采用装载足够重的压载物使之沉到海底,接着在海底用轮子滚动推进,如果要上升到海面,只要把压载物抛掉,艇体即可上浮。
不过,莱克最初建造潜艇并非为了军事目的,而完全是被迷人的海底生物所吸引。他从建造“小亚古尔爸爸”一开始,就想到能从潜艇中走出来,以便采集海底生物。所以他在潜艇中安装了空气压缩设备,并设置了一个空气闸舱。莱克使压缩空气设备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与艇外海水压力相等,这样打开空气闸舱的舱门,人们便可以穿着潜水服从艇中走出来,而海水却不会涌进闸舱。人们将这种使海水不能涌进艇内而人能从艇的舱口自由进出的闸舱门叫做气门或水门。在气门的帮助下,莱克和他的伙伴,在迷人的纽约湾海底,采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之后,莱克开始对“小亚古尔爸爸”号不断地进行改装,并于1897年完工。改装后的潜艇命名为“亚古尔”号。该艇无论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3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来推动前进。由于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所以莱克在艇上装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气管和排烟管,同时取消了固体压载物,而用压载水箱来带动潜艇的沉浮。为了改善潜艇的适航性,莱克又在吸气管和排烟管外包上一层外壳,使“亚古尔”号外形类似于现代潜艇上层建筑(即潜艇的指挥台)的第二层艇壳。经过改装后的“亚古尔”号潜艇的上浮与下潜都是较为稳定的,并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从而延长了潜艇水下滞留时间。
1898年,“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莱克的第二艘潜艇“保护者”号也于1901年下水。他很想将潜艇奉献给自己祖国,用于对敌作战。莱克潜艇的最大特点就是艇员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潜艇,因此完全可派人进行水下作战、扫雷和布雷。但美国海军部却拒绝了莱克的好意。莱克只好到国外去寻求他自己的位置,从而埋没了一代潜艇发明家的才华。
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为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但是,当1898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英国人终于醒悟了,强烈要求英国政府赶快行动,以抗衡法国人正以惊人速度建造潜艇的海上新威胁。同样德国和俄国也在无意之中领悟到潜艇可能将成为一种实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潜艇的热浪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时间里,潜艇终于愈造愈大,愈造愈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但是由于潜艇发展到此时,仍然开不快、行不远,鱼雷带得又很少,更因为不能在水下长期潜航,所以,它所担负的只能是保护本国海岸、在基地附近的巡逻的任务。
20世纪初,潜艇装备逐步完善,性能逐渐提高,出现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潜艇。这些潜艇采用双层壳体,具有良好的适航性,排水量为数百吨,使用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水面航速约10~15节,水下航速6~8节,续航力有明显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鱼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潜艇260余艘,成为海军重要作战兵力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战斗舰艇。使用潜艇攻击海洋交通线上的运输商船,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战果,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约5000余艘,达1400万吨。其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约1300余万吨。同时,反潜战开始受到重视,战争期间潜艇被击沉265艘,其中德国就损失200余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海军国家更加重视建造和发展潜艇。潜艇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潜艇600余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战术技术性能有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 节,水面航速16~20节,续航力达1万余海里,自给力1~2个月,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余枚鱼雷,并安装1~2门火炮。战争后期,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德国潜艇还安装用于柴油机水下工作的通气管。潜艇战斗活动几乎遍及各大洋,担负攻击运输舰船、水面战斗舰艇和侦察、运输、反潜 、布雷和运送侦察、爆破人员登陆等任务。共击沉运输船5000多艘(2000多万吨),大、中型水面舰艇300余艘。战争中反潜兵力和兵器也得到很大加强和发展,被击沉的潜艇达到1100多艘。


世界历史上第一条航母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造的,叫什么名字。

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第一次使用了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本世纪出现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当首推航空母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战斗舰艇,作为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和海上实力的重要象征,航空母舰以其强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续航能力和辉煌的战绩而著称于世。然而,航母的问世却经历了一番不寻常的曲折和坎坷,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故事。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他在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前无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并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概念。

然而,当时法国军方正以极大的热情研制水上飞机,似乎没有多少心思去关心这种"异想天开"的航母。阿德的创意却在英伦三岛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并为英国人实现航母之梦带来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竞技神"号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然而,它却并不是阿德所勾画的那种航空母舰,也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的雏型,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侦探机在英国"皇家方舟"号战列巡洋舰起飞获得成功。很快,英国海军即将此舰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搭载舰。次年底,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后来,它改名为"柏伽索斯"号,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柏伽索斯"号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

水上飞机母舰问世后不久就在海战中初露锋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特混舰队,受命前去袭击库克斯港的德国飞艇基地,因浓雾弥漫,飞行员没有找到目标,遂改袭停泊在港内的舰队。然而,由于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炸弹威力太小,最终也未能对舰队造成损害,只好无功而返。这次袭击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却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敌舰的全新战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负责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后来所指出的那样:"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有可能被击沉。"

时隔不久,水上飞机母舰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开始大显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飞行员埃蒙斯驾驶一架从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肖特184式水上飞机,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运输舰。这是水上飞机诞生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

1916年,英国的航母设计师总结水上飞机参战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研制可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航母的问题,并建议把陆基飞机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后,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对航母的结构进行新的重大修改,并由此导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的诞生。 "百眼巨人"号原名"卡吉士"号,是英国造船商为意大利造的一艘客轮,开工不久即被英国海军买下,准备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于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不定常涡流"的问题。正当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舰桥、桅杆和烟囱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飞机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而"不定常涡流"的影响也将不复存在。这位海军军官把自己的高招称之为"岛"式设计。

"百眼巨人"号的舰载机采用了一种原来在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由于这种飞机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于第一批准备上舰的飞机,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今天的航母霸主美国也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于1910年11月14日驾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起飞,2个月后又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实现了降落。1922年3月美国人将运煤船“木星”号改建成“兰利”号航空母舰。



而世界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却被日本海军捷足先登,日本于1922年12月建成了“凤翔”号,由于它不是改装的,因此它被认为是世界上专门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航空母舰的初创阶段。


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飞机

日本飞机的一些命名 二战初期,日本海军使用3种命名办法 1、“*”试系统 2、年代型号/飞机类型系统 3、飞机类型/型号序列/制造厂编码/改型系统 二战后期,日本海军在这些办法上又加上通俗命名法 “*”试 系统 从1931年起,日本海军给每一种新设计的飞机,不论是设计计划和试验机,都按昭和年代(即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的年号)给予一个编号---“*”试****机。例如:著名的“0”式舰载战斗机在1937年设计,当年是昭和12年,所以又称为“12”试舰载战斗机。 年代型号/飞机类型 系统 1920年后,日本海军按战前日本旧历(以日本第一个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即位,皇记元年)的最后两位数或一位数,根据飞机入役的时间决定飞机的年代型号。“99”式舰载俯冲轰炸机,即皇记2599年--公元1939年入役;“0”式舰载战斗机,即皇记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称为“0”式而不是“00”式;“2”式大艇,即皇记2602年--公元1942年入役。 30年代后期,为了描述飞机的改型,日本海军在飞机型号后又增加了改型描述码,用两位阿拉伯数字代表飞机机身(机翼)和发动机改型,例如:“0”式11型战斗机,是“0”式的第一种型号,而21型是第二种改型(2代表飞机的机身已经改进,事实上飞机的机翼外改为可以折叠,1代表发动机未改进),52型是机身进行了5次改进、发动机改进了2次。 进一步的改进以相当于英语ABC和汉语甲乙丙的日语字符表示,列在名称的最后。 飞机类型代码/型号序列/制造厂编码/改型 系统 从1922年开始,日本海军飞机还摹仿美国的编号系统。 飞机类型代码 A 舰载战斗机 B 舰载攻击机 (包括鱼雷、水平轰炸机) C 侦察机 D 舰载轰炸机 (俯冲轰炸机) E 水上侦察机 F 观察机 G 攻击机 H 水上飞机 J 陆基战斗机 K 教练机 L 运输机 M 特种水上飞机 MX 特种用途飞机 N 水上战斗机 P 轰炸机 Q 巡逻机 R 陆基侦察机 S 夜间战斗机 型号序列 飞机序列号。但有部分飞机按美国习惯不从1开始。 制造厂编码 A 爱知 G 日立 H 日野(Dai-Juichi Kaigun Koskusho) J Nihon Kogata Hikoki K 川西 M 三菱 N 中岛 P Nihon Hikoki S+ Sasebo(Dai-Nijuichi Kaigun Kokusho) Si Showa Hikoki W Watanabe Tekkosho 九州 Y 横须贺(Dai-Ichi Kaigun Koku Gijitsusho) Z Mizuno Guraida Seisakusho 第4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改型,在此之后的英语字母则表示具体的改型用途。例如:H6K4表示川西飞机公司的第6种水上飞机的第4种改型,H6K4-L则表示这种飞机的运输改型。所以,--"L"代表运输改型,--"K"代表教练改型。也有直接用--"改"表示的 通俗命名法 1943年7月后,日本海军也觉得繁复的飞机名称不利于作战的指挥,又规定了新型飞机的通俗命名办法。 舰载战斗机 以“风”命名 水上战斗机 截击战斗机 以“电”命名 夜间战斗机 以“光”命名 攻击机 以“山”命名 轰炸机 以“星”或“星座”命名 巡逻机 以“海”或“洋”命名 侦察机 以“云”命名 教练机 以“树”、“植物”、“花”命名 运输机 以“天”命名 其他 以“风”命名 日本陆军飞机的命名办法 日本陆军飞机的命名办法有以下三种 年代型号/飞机类型系统 和日本海军相似,仅有一点不同:皇记2600年--公元1940年入役的飞机称为“100”式,而不是称为“0”式。 Ki编号系列 从1932年起,日本陆军将所有陆军飞机统一按试制、入役的先后次序将飞机编为Ki***.后面再根据改型情况加上罗马字I、II、III和abc。从名字上面完全看不出飞机的功能、制造厂等信息,而且在1944年后,新飞机出现太多,这种编号方式显得十分混乱 通俗名系列 战争后期,日本陆军也发现,长且绕口的飞机名称在指挥时十分不利,于是和海军一样为新型飞机起了简略的通俗名。但日本陆军的通俗名并不象海军一样有规范,例如:Ki-61战斗机-飞燕,Ki-41战斗机-隼,Ki-67轰炸机-飞龙。 盟军识别编号 我们可以想见,要美国参谋人员记住诸如:爱知D3A1海军“99”式舰载轰炸机第11型这样长的名字是多么困难。1942年中,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部的参谋开始在内部使用绰号来称呼日本飞机,在工作中发现这种名字既简短又有特色。1942年底,这种方法为美国海军和陆军接受,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大致规则 男性名 战斗机(海军、陆军),侦察机 女性名 轰炸机(包括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 侦察机(陆基和舰基) 飞艇和运输机(运输机名字以“T”开始) 树名 教练机 鸟名 滑翔机




中国飞机
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e34a4f661ed9ad51f01df278.html


在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是不是有一种秘密武器叫“潜水母舰”?

旧日本帝国海军正式登录舰型名称为伊号第四百型潜水舰(いごうだいよんひゃくがたせんすいかん),通称潜特型(せんとっけい)。伊-400型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装载3架晴岚攻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工业和兵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期,美

国海军的战舰性能已全面超越日本。伊-400型大型载机潜艇却是一个例外,伊-400级潜艇是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军兵器之一,在意义上甚至超过大和级战列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潜水航空母舰的设想也是相当超前的。虽然伊-400级的作战思想和设计都相当先进,但和德国XXI型潜艇一样,因为到来得太迟而无法影响二战的结局。
日本海军自20年代末期起,即进行了潜艇携带飞机作战的研究,到二战期间,世界各国海军中只有日本海军的大型潜艇较多携带艇载机,执行侦察或校正弹道任务。伊-400型的设计思想萌发于1942年。1942年11月,从潜艇上起飞的一架E14Y1型侦察机,飞临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燃烧弹。受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海军的“○五”造舰计划里加入了总数为18艘的伊-400型潜艇,每艘搭载两架水上飞机。随着战局变化,最终决定建造5艘,但未强化作战能力,对其设计改进,增为3架水上飞机。战争期间日本原材料和劳动力严重匮乏,最终勉强完成三艘,另外两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投降。
伊-400级长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警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伊-400级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很象一副眼镜,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设置在船尾的乘员舱室恢复为单筒,这种双筒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室,每舱有纵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共备雷二十条。伊-400级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23英尺。设计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
伊-400型的舰桥和指挥塔并不在潜艇正中,而偏离中线7英尺,为保持全艇得平衡,机库位置相应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为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发射鱼雷时,伊-400级在水下的操作较不稳定。
搭载于伊-400级潜艇上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长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载荷1800磅。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以搭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晴岚”由爱知公司制造,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可以在七分钟内装备好一架“晴岚”。
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一名日本军官介绍实际作战中搭载220人。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射。伊-400级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
机库的下方有一间舱室,可用以进行艇载机的维修和检查,隔壁的弹药室存放有四条空投鱼雷,十五枚炸弹,以及大量的机枪弹药,这些舱室的上方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每条轴连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提供潜艇下潜用的电力。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18.7节,水下6.5节的最高速度。
伊400级装有日本的早期预警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为了弥补雷达性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
1943年1月18日,伊-400号在吴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伊-403号原定在川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后因故取消,伊-404号于1944年2月在吴县造船厂安放龙骨,后在盟军的猛烈空袭中沉没。
为伊-400级制订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是由联合舰队代理司令小泽治三郎制订的,称为PX行动,计划出动10架艇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日本设在满洲的731细菌部队已经在无辜的中国人和一些欧洲人战俘身上完成了人体实验,通过被感染的老鼠和昆虫散布许多可怕的疾病,包括鼠疫和黑死病。
1945年3月26日,丰田辅武海军上将取消了该计划,理由是“使用细菌武器将导致与全人类的对抗”。取而代之的计划是轰炸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等城市。其中出动艇载机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计划最终被采用,这将使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
但是,到巴拿马运河来回长达17,000英里的航程使每艘潜艇起码需要达载1600吨的燃料,战争末期的吴县军港根本搜刮不到这么多柴油。伊-401号因此被派到中国的大连运送燃料。4月12日,这艘倒霉的潜艇在日本海碰上一枚B-29布下的水雷,受轻伤返回修理。伊-400号代替它再次出动,总算运回了需要的油料。
到1945年6月上旬,计划中的所有四艘潜艇都已加满燃料,装足武器,更换了新型的通气管装置,并装上了迷惑美军的假烟囱。他们离开吴县军港,向北穿过对马海峡,通过日本海到达本州西海岸。在那里的训练受到B-29所布水雷的妨碍,美国潜艇在该海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因为缺乏汽油,艇载机的训练受到很大影响,只设法出动艇载机对巴拿马运河的模型进行了模拟攻击。
当这些潜水母舰终于准备出发前,战况已进一步恶化。超过3000艘战舰和运输舰组成的盟军舰队开始执行为进攻日本本土做准备的“奥林匹克”行动。这迫使东京的将军们重新考虑攻击巴拿马的计划,因为攻击遥远的巴拿马已经成为一次无关紧要的牵制行动。经过激烈的争论,攻击目标被改为在乌利提环礁的美国舰队。
1945年7月4日,伊-13号奉命前往本州北部的大凑海军基地,装上两架新型“彩云”式远程侦察机,接着该艇将前往南方已经孤立的要塞特鲁克。伊-14号于7月14日出发;23日,日本海军的宝贝蛋——伊-400号和伊-401号离开大凑,他们将在三周内分别前往乌利提环礁东南海域的集合地点汇合。
1945年7月16日,伊-13号在本州以东海域被美国护卫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Lawrence C. Taylor (DE-415))和护航航空母舰“安齐奥”号(U.S.S. Anzio (CVE-57))上起飞的飞机击沉。另外三艘也不是一帆风顺。伊-401号遇到了强烈的风暴,伊-400号则发生了一次电子设备引起的火灾。
1945年8月4日,伊-14号在特鲁克进港,卸下了两架中岛“彩云”。这种海军最先进的侦察机航程可达2400英里,他们将为伊-400和伊-401号预订于8月17日进行的空袭作预先侦察。其间,在东京的第六舰队长官正计划着将同时进行的自杀性鱼雷攻击。
此时,曾经是联合舰队最重要的堡垒的特鲁克要塞,已经成为美国训练新飞行员的实战基地,新飞行员们驾驶B-29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几乎每天都来轰炸这个小岛。不断的轰炸早已消灭了该岛上所有的远程侦察机,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攻击机可用。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已经到达攻击位置的三艘潜艇对这个消息很震惊,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战队司令决定遵从东京的命令:将潜艇升至海面,挂起黑旗,销毁了所有资料,发射了所有的鱼雷,把全部的艇载机也抛进了大海。
1945年8月28日,在本州以东海面,美国海军接受了伊-400号潜艇的投降。此后,该艇被拖往美国本土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伊-400号被拖至瓦胡岛外海自沉。


大淀级轻巡洋舰

大淀级轻巡洋舰。大淀级(Oyodo)是阿贺野级的改进增强型,由于潜艇自身的远程侦查能力和通信能力都有限,所以设计目标即为能担当潜艇及飞机攻击集群的旗舰。发展沿革。历史背景。日本海军为了填补从大正时代到昭和时代的一段轻巡洋舰兵力缺陷,在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舰船补充计划(1939年军备充实计划,即丸四计划)中安排建造6艘新型的轻巡洋舰,其中4艘是水雷战队旗舰阿贺野级,两艘是潜水战队旗舰大淀级。日本海军对于潜艇的用兵思想自成一派,认为应该将潜艇集体用于舰队决战,在日本海军的对美作战构想九段作战中,潜艇扮演着在中太平洋消耗敌人舰队兵力的重要角色,所以日本潜艇的发展方向就朝着大型化,加强续航力的方向进行。自1935年起日本潜艇发展迅猛,每年都有新建的潜艇,为顺应情势,除潜艇母舰外,还有必须建造新型舰只出任潜水战队的旗舰,大淀号即为这一目的而设计建造,略称为丙型巡洋舰。相对于体型较小的阿贺野级,大淀级就显得十分的巨大。为了能和日本海军超长续航距离的远洋潜艇配合作战,大淀号的排水量逼近八千多吨,这在日本海军中也是除了昙花一现的最上级轻巡外最大的轻巡洋舰。轻巡洋舰大淀号,是日本海军中极富特色的一艘轻巡洋舰,而且没有任何的姊妹舰,所以历经了一段和其它船舰不同的生命周期。建造列表。一号舰大淀号 1941年2月14日在吴海军船厂开工,1942年4月2日下水,1943年2月28日完工,1945年7月24日,被美军第38特混舰队的舰载机击沉于本土江田岛水域,1947年打捞拆毁。二号舰仁淀号未开工。技术特点。再谈到潜艇对舰队作战的运用,为了能有效截击敌人舰队,潜水战队必须拥有强大的索敌能力,否则要在广大的洋面上寻找敌舰队无疑是大海捞针。为此,日本在某些潜舰上搭建了小型水上飞机机库和弹射器以当作战队旗舰,但是仍感到索敌能力差强人意,除了索敌能力外,各潜舰间还要具备强大的通信能力,如此在作战时才能协同攻击,否则就是白白送死。但是潜艇有着身型低矮,桅杆也不高的先天特点,这就是使其通信能力十分微薄,因此要集体作战会十分困难。为此而诞生的就是任务取向十分明显的大淀级轻巡洋舰。他具备了旗舰的舰桥设施,高耸的桅干,强大的通信能力,而且还具备了极为强大的索敌能力。由于是一艘潜水战队旗舰,所以并不强调雷击能力,所以他是日本海军重巡洋舰以下难得一见的未搭载鱼雷发射管的舰只。本级舰采用飞剪首方形尾平甲板设计,舰尾设有45米长的吴2式1号10型强力弹射器,弹射专门的“紫云”高速侦察机,后来由于项目失败,改为吴2式5型弹射器,大量增加防空炮火,后来25毫米机关炮达到52门之多。另外由于不重视对舰能力,所以主炮采用了从最上级轻巡上淘汰下来的155毫米三连装主炮,只装备了两座(最上级有五座),而且完全都配备在舰首。这是因为在舰尾必须装备完善的水上飞机设备的缘故。其动力输出超过阿贺野级,具备更高的航速。防空炮为装备在秋月级防空驱逐舰的98式100毫米65倍口径高炮。此型火炮也用于秋月级防空驱逐舰,航空母舰大凤号,这种新型高射炮是日本海军中性能最佳的一种,不管是在射高或射速上都比传统的127毫米公分连装高射炮来的优秀。大淀级身为潜水战队旗舰,虽然舍弃了雷击能力和较强的炮击力,在防空能力上却不输任何一艘日本巡洋舰。大淀级在后部布置了一个机库,这使得他的水上侦察机搭载能力较重巡利根级更上一层楼,因为在海上盐雾和水汽都是水上飞机的难缠对手。不只如此,大淀号还配备了大型的弹射器,能把6架水上侦察机一架接一架的弹射出去。大淀级预定搭载的水上侦察机是新型水上侦察机紫云,是一种采用许多新技术的水上侦察机,但是由于开发不顺利,所以没有实际的装备。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8164吨 航速:35节 主火力:6门155毫米炮 副火力:8门100毫米高射炮 舰载机:6架 服役动态。大淀号1941年2月14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次年4月2日在战争的激昂凯歌中下水,1943年2月28日竣工。本来预计建造两艘大淀级轻巡洋舰,由于开战的原因,二号舰仁淀号的建造计划被迫放弃。而极具特色的大淀级巡洋舰也就只有首舰大淀号一艘,可谓空前绝后。在大淀号竣工的昭和十八年(1943年),日本已经将潜艇拿来对南洋各岛执行运输作战,战前预计的狼群作战就烟消云散。而只有一艘的大淀级巡洋舰,由于原预定装载的水上侦察机“紫云”号在生产10架后就停产,大淀号被迫更改任务。在竣工之后的五个月内都在内海执行训练。昭和十九年(1944年)5月,由于大量战列舰相继遭击沉,这艘拥有强大通讯能力的潜水舰队旗舰被日本海军相中,担任联合舰队中的军舰最光荣的职务-联合舰队旗舰。但是这艘旗舰并没有上到前线去,而是停在千叶县木更津外海对于在南洋苦斗中的军舰们发布施令。为此,将巨大的飞行机库拆去,内部改装成为舰队司令部作战与居住所需设备外,飞机发射台也改为了通常的25米平台,上述改造工程在横须贺进行,1944年春完成。但是这段虚荣的岁月并没有维持太久,当年9月,联合舰队司令部决定登上陆地,转移到神奈川县的日吉去。因此,大淀号被解除联合舰队旗舰的大任。同时,此舰也是联合舰队最后的旗舰。1944年10月,大淀号被编到捷号作战中小泽机动部队里。马里亚纳大海战时因大型战舰倾巢而出而担当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的旗舰。但是这段虚荣的岁月并没有维持太久,当年9月,联合舰队司令部决定登上陆地,转移到神奈川县的日吉去。因此,大淀号被解除联合舰队旗舰的大任。同时,此舰也是联合舰队最后的旗舰。1944年10月,大淀号被编到捷号作战中小泽机动部队里。马里亚纳大海战时因大型战舰倾巢而出而担当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的旗舰。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3月19日的吴港大空袭中遭重创燃烧,虽然免于沉没,但却在7月24,28日的吴港空袭中翻覆,就以此姿态迎接了战争的结束,在战后被捞起,在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8月1号解体。

大淀级轻巡洋舰的舰史

本级舰采用飞剪首方形尾平甲板设计,由于并非对舰作战,所以装甲较低,舰尾设有45米长的吴2式1号10型强力弹射器,弹射专门的“紫云”高速侦察机,后来由于项目失败,改为吴2式5型弹射器,大量增加防空炮火,战败时25毫米机关炮达到52门(12x3,16x1)之多,其6.1英寸的主炮原先是安装在最上级的。动力输出超过阿贺野级,具备更高的航速。防空炮为装备在秋月级防空驱逐舰的98式100毫米65倍口径高炮。大淀级只建成大淀号一艘,1943年2月服役,为作为旗舰专门进行了司令部改装,马里亚纳大海战时因大型战舰倾巢而出而担当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的旗舰。 参加过莱特湾海战,礼号作战和北号作战,日本投降前沉没。建造情况一号舰大淀号 1941年2月14日在吴海军船厂开工,1942年4月2日下水,1943年2月28日完工,恩加诺海角战役中,瑞鹤遭重创后,大淀号成为小泽中将的旗舰。1945年7月24日,被第38特混舰队的舰载机击沉于本土江田岛水域,1947年打捞拆毁。二号舰仁淀号未开工

《汪汪队》人物图片及名字是什么?

《汪汪队》人物图片及名字如下。一、毛毛毛毛的品种是一只大麦町犬即斑点狗,是一名消防员、急救员。开救护车的毛毛拥有超高的救火水平,擅长登高救援和灭火、火中急救。它身着红色的消防装备、急救装备、飞行装备、消防车(救护车)、特派任务装备、两栖消防艇等装备。毛毛十分的热情可爱,有责任心,不过比较大意,又笨手笨脚,每次集合总是最后一个,且把队伍撞乱,在集合时常引发哄笑。它对臭鼬味过敏。二、小砾小砾的品种是一只英国斗牛犬,是一名工程犬,精通于工程机械,开的是挖机和钻机。它的行为搞笑,很是可爱。它身着黄色的工程装备、挖土机、飞行装备、特派任务装备、水上吊车等装备,十分擅长滑雪、滑板、挖洞,又喜欢建筑、看超狗阿波罗。是一只善良可爱,积极、却又害怕蜘蛛和鬼的狗狗。三、阿奇阿奇的品种是一只德国牧羊犬,狗狗救援队的小队长,是一名交警和超级特工。它乖巧听话,责任心强,遇到重物需要拖车,找阿奇就对了。它身着深蓝色交警装备、间谍装备、警车、飞行装备、特派任务车、水上警车等装备,更擅长于追踪、搜捕和赶羊。它的性格豪爽热心,但对羽毛、小猫咪、花等过敏。四、灰灰灰灰是只混血犬,是个混血儿,是名维修能手、修理专家。灰灰的维修车里拥有无数的维修器件,大到轮船铁板小到贴纸,应有尽有。它身着浅绿色的修理装备、飞行装备、救生衣、卡车、拖船、特派任务等装备,比较擅长维修,废品回收利用,不过东西摆放混乱,每次都要找很久。但它在变成人鱼前怕湿、不喜欢水。五、路马路马的品种是一只拉布拉多犬(有人称是腊肠犬),最熟悉的是水中救援,是一名水上救生员和潜水员。无论是下水捉鳖还是水上救咕咕鸡,它都不在话下。它身着橙色的潜水装备、气垫船、潜水艇、飞行潜水、特派任务等装备。擅长于水上和水下救援、驾驶气垫船和潜水艇技能,它的性情幽默风趣,还喜欢玩水。六、天天天天的品种是可卡颇犬,掌握着各种航空技术,是一名飞行员,也是出场率最高的狗狗。它会开直升机,速度飞快,身手灵活矫健,给地面救援提供了很好的空中援助。它身着粉色的飞行装备、超音波飞行装备、直升机、特派任务等装备,擅长飞行、翻跟斗,玩狗狗跳舞机。会使用超音速机翼,在空中进行360°旋转,却害怕老鹰。

汪汪队10个成员介绍是什么?

汪汪队10个成员介绍是莱德、毛毛、阿奇、灰灰、路马、天天、珠珠、小砾、小克、机器狗。莱德是汪汪队的队长,是一个聪明热心的狗狗。它主要负责分配狗狗任务。毛毛是消防犬,热情可爱,有责任心。虽然看上去笨手笨脚的,但是却是大家的开心果。小砾是斗牛犬,它可爱,积极,善良,喜欢吃(腊肠)、堆沙堡(它堆的沙堡很棒)、挖洞洞、滑雪和洗澡澡,害怕蜘蛛和鬼。阿奇是牧羊犬。阿奇性格豪爽,热心,对羽毛、家猫型动物等过敏。阿奇不相信人和鬼,喜欢天天。每当天天出任务时,它总是第一个问天天的情况。灰灰是混血犬,它非常怕水,但在变成人鱼狗时就不怕了。路马是拉布拉多猎犬。它喜欢玩水,幽默风趣。天天是可卡颇犬,它喜欢跟翻跟斗和蹦蹦跳跳的兔子一起玩。珠珠是西伯利亚雪橇犬,喜欢滑雪。此外,小克是吉娃娃,它喜欢说英语,听觉特别好。机器狗则是驾驶员。汪汪队成员介绍队长叫莱德,粉红色会飞的是卡颇犬名字叫天天,黄色开推土机的是英国斗牛犬名字叫小力,蓝色开警车的是德国牧羊犬名字叫阿奇,橘色开气垫船的是拉布拉多寻回犬名字叫路马。绿色开维修车的是混血犬名字叫灰灰,斑点狗开救援车的是大麦町名字叫毛毛,白色开雪地车的是哈士奇名字叫珠珠。

飞机机翼结构形式有哪些

1.梯形机翼是一种平面形状为梯形的机翼。梯形翼不依靠后掠角来降低阻力,所以升力不错,但最终效果不一定比后掠翼或三角翼好,所以用的比较少。机翼结构的分类2.平翼是指没有明显后掠角(后掠角小于20度)的机翼,包括矩形、梯形或半椭圆形机翼。其特点是制造工艺简单,低速性能好,常用于亚音速飞机。机翼结构的分类3.椭圆翼的升力分布比较均匀,与其他翼相比阻力较小,但制造难度较大,现在已经不多见。椭圆形机翼和梯形机翼本质上与扁平机翼是同一类型。机翼结构的分类4.三角翼是飞机机翼的一种平面形状,因其呈三角形而得名。三角翼具有超音速飞行阻力小、结构强度高、跨音速时机翼重心后移小三大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高速飞行器。

飞机的机翼原理是什么?

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公认的说法是大气施加与机翼下表面的压力(方向向上)比施加于机翼上表面的压力(方向向下)大,二者的压力差便形成了飞机的升力。飞机向前飞行得越快,机翼产生的气动升力也就越大。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同时也可以在机翼内部置弹药仓和油箱,在飞行中可以收藏起落架。另外,在机翼上还安装有改善起飞和着陆性能的襟翼和用于飞机横向操纵的副翼,有的还在机翼前缘装有缝翼等增加升力的装置。飞机机翼原理与功能图文详解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上午 10:48机翼各翼面的位置图图片说明:上图为机翼各翼面的位置图,民航飞机的机翼各翼面位置一般类似。机翼上各操纵面是左右对称分布,部分由于图片受限未标出机翼的基本概念机翼的主要功用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同时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是飞机必不可少的部件,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飞机的主操作舵面:副翼,还有辅助操纵机构襟翼、缝翼等。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等飞机设备,机翼的主要内部空间经密封后,作为存储燃油的油箱之用。 相关名词解释:翼型:飞机机翼具有独特的剖面,其横断面(横向剖面)的形状称为翼型,称为翼型前缘:翼型最前面的一点。后缘:翼型最后面的一点。翼弦:前缘与后缘的连线。弦长:前后缘的距离称为弦长。如果机翼平面形状不是长方形,一般在参数计算时采用制造商指定位置的弦长或平均弦长迎角(Angle of attack) :机翼的前进方向(相当与气流的方向) 和翼弦(与机身轴线不同) 的夹角叫迎角,也称为攻角,它是确定机翼在气流中姿态的基准。 翼展:飞机机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展弦比:机翼的翼展与弦长之比值。用以表现机翼相对的展张程度。上(下)反角:机翼装在机身上的角度,即机翼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从机头沿飞机纵轴向后看,两侧机翼翼尖向上翘的角度。同理,向下垂时的角度就叫下反角。上(中、下)单翼:目前大型民航飞机都是单翼机,根据机翼安装在机身上的部位把飞机分为上(中、下)单翼飞机也有称作高、中、低单翼。机翼安装在机身上部(背部)为上单翼;机翼安装在机身中部的为中单翼,机翼安装在机身下部(腹部)为下单翼。上单翼的飞机一般为运输机与水上飞机,由于高度问题,此时起落架等装置一般就不安装在机翼上,而改在机身上,使用上单翼的飞机一般采用下反角的安装。中单翼因翼梁与机身难以协调,几乎只存在理论上;下单翼的飞机是目前民航飞机常见的类型,由于离地面近,便于安装起落架,进行维护工作,使用下单翼的飞机一般采用上反角的安装。机翼在使飞机升空飞行中的重要作用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四种作用力:升力----由机翼产生的向上作用力重力----与升力相反的向下作用力,由飞机及其运载的人员、货物、设备的重量产生推力----由发动机产生的向前作用力阻力----由空气阻力产生的向后作用力,能使飞机减速。由此可见,机翼的主要功用就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为什么能产生升力呢?首先要从飞机机翼具有独特的剖面说起,前面名词解释已提到,机翼横断面(横向剖面)的形状称为翼型,机翼剖面的集合特性与机翼的空气动力有密切的关系。从侧面看,机翼顶部弯曲,而底部相对较平。机翼在空气中穿过将气流分隔开来。一部分空气从机翼上方流过,另一部分从下方流过。

为什么美国航母的蒸汽弹射器技术那么保密?是不是很难掌握?它相对与俄国的滑跳试飞行甲板有什么优势?

因为蒸汽弹射齐结构很复杂,而且目前只有美国一家垄断,所以技术非常保密。它相对与俄罗斯的滑跳试飞行甲板的优势在于俄罗斯的滑跳试飞行甲板要起降飞机必须逆风,在起降舰载重型战斗机,如苏-33时滑跑距离要比弹射器长许多,而且天气情况稍差一点就不能正常起飞,而弹射器就没有这些方面的顾虑。但蒸汽弹射器结构复杂,重量大,滑跳试飞行甲板相对于蒸汽弹射器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和减轻了重量,技术难度也低。正因为现有的蒸汽弹射器结构复杂,重量大,最近美国才新研制电磁弹射器来取代它成为新一代航母的弹射器。

美国航母在二战中还没有使用蒸汽弹射器,蒸汽弹射器的出现是因为当时航母的甲板长度不足以起降重量大大增加的舰载喷气式战斗机,必须借助瞬间的大速度才能正常起飞,所以弹射器才应运而生。


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飞机在哪

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飞机一共有12架,位置如下:1、在豪宅的房顶上,但是条件是该持有该豪宅。2、就在豪宅的后院但是需要80个包裹才能解锁。3、在东岛喷漆店的楼顶上,我们可以利用摩托车飞上去。4、在靠近C点的一个直升机平台上面但是需要集齐100个隐藏包裹来解锁。5、在西岛中部的一个院子里面。6、在西岛电影厂里还有一艘水上飞机但是需要完成电影厂里的任务才可以解锁。7、在VCN电视台楼顶部停机坪上。8、可购买的房屋楼顶的停机坪上。9、在西岛最西端的一个军事基地里面的楼顶上面的警用直升机。10、在西岛最西端一个军事基地附近的房顶上的飞机。11、海地房顶上有一辆飞机。可以利用摩托车飞上去。12、在军事基地里的阿帕奇直升机但是需要警服才能进去。

侠盗飞车罪恶都市哪里有飞机

1、东岛的鬼屋屋顶2、高尔夫球场附近的资产大楼草地。3、西岛的出租汽车公司附近的楼顶。4、飞车党后面的广告大楼。5、广告大楼旁边的警局楼顶有一架警用直升机。6、电影厂那边去西岛的桥那边的电视台大楼屋顶有架小型直升机。7、一架在中心岛自己别墅的屋顶。8、一架在中心岛自己别墅的屋后(水陆双用直升机,隐藏包裹收集满80个出现)。9、体育馆附近的大楼顶上有直升机。(买下大楼后会出现)。10、码头附近的停机坪有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11、军营有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隐藏包裹收集满100个出现)。12、电影厂后面有水上划翔机(完成电影厂水上划翔机撒海报任务后出现)。拓展资料:《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是一款在2002年由Rockstar开发的动作游戏,于2002年10月27日在PS2平台发行。这是GTA游戏系列的第二款3D游戏,第六款作品。游戏的背景城市是罪城(Vice City,原型为美国迈阿密),游戏改编自美国电影《疤面煞星》,讲述了游戏主角汤米·维赛迪出狱后在罪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上一篇:步行球

下一篇:水位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