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药

时间:2024-07-24 01:49:40编辑:流行君

什么是汉方药?

汉方药其实就是在日本经过一些发展的中药,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医中药在日本颇为流行,被称为“汉方医”、“汉方药”。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医学”由民间走入各大医院的病房,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险承认的中药已达217种。扩展资料:日本汉方药的基础研究比较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实行标准化,配套产业也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高,定位简单明确,外观精美,且服用剂量少。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给予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记者调查:日本“汉方药”如何做到世界一流

什么是汉方药

汉方药其实就是在日本经过一些发展的中药,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医中药在日本颇为流行,被称为“汉方医”、“汉方药”。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医学”由民间走入各大医院的病房,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险承认的中药已达217种。扩展资料:日本汉方药的基础研究比较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实行标准化,配套产业也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高,定位简单明确,外观精美,且服用剂量少。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给予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记者调查:日本“汉方药”如何做到世界一流

徐州水处理研究所怎么样?

徐州水处理研究所是1992-09-14在江苏省徐州市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中枢街市科协南储达巷5号。徐州水处理研究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30013639204X0,企业法人黄华跃,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徐州水处理研究所的经营范围是:普货运输、危货运输;丙酮、石油醚、甲苯、甲醇、乙醇、二甲苯、高锰酸钾、硝酸钾、苯酚、硫酸汞、氟化钠、硫酸铜、三氯甲烷、硫酸、硝酸、乙酸、磷酸、氢氧化钾、乙二胺、氨水、甲醛、氯化锌、盐酸、氢氧化钠销售;水处理技术服务、设计、安装;水处理设备制造、锅炉清洗、水处理技术服务项目的设备、仪器销售水处理树脂生产、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37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1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徐州水处理研究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西安机电研究所怎么样?

西安机电研究所是2000-12-29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股份合作制,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高新路火炬大厦七层。西安机电研究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122063040X4,企业法人颜文非,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西安机电研究所的经营范围是:工业电炉、电炉配件、电炉材料、机电产品、电气与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电子元件、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业电炉安装、调试、维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西安机电研究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麻黄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辨别麻黄?

麻黄是一种中药,在治疗风寒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往往用于外感风寒,能够及时的发汗解表,而且还可以改善身体疼痛的情况。麻黄在储存的过程中要置于阴凉干燥处,要注意防潮,而且还需要注意防蛀。麻黄的茎枝比较粗壮,呈现圆柱形,颜色一般是淡绿色,味道比较苦涩,并不带根,也不存在杂草,不能够有霉变。市面上通常会对麻黄中的碱含量进行衡量,认为木贼麻黄的药效最好。草麻黄主要呈现细长圆柱形,而且分支比较少,直径大约在1~2毫米,通常会带有一点棕色木质茎,表面通常是淡绿色,有的会呈现黄绿色,人们摸起来会有一点粗糙。草麻黄的节比较明显,节间长大约在2~6厘米,书上形容的是有膜质鳞叶,大概长3~4毫米。草麻黄的重量比较轻,而且比较脆,比较容易折断,断面通常会呈现纤维质,而且周边是绿黄色,髓部呈现红棕色。中麻黄的分支比较多,直径大概在1.5~3毫米,摸起来有粗糙感,书上的膜质鳞叶大概有2~3毫米长。木贼麻黄的分支要比中麻黄少一点,但会比草麻黄多,直径大概在1~1.5毫米之间,摸起来并没有粗糙感,节间长大概在1.5~3厘米,膜质鳞叶会在1~2毫米。木贼麻黄的裂片上部主要是短三角形,颜色是灰白色,尖端比较多,但是并不反曲,基部呈现棕红色,有些木贼麻黄也呈现棕黑色。麻黄中会含有麻黄碱,能够有效的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麻黄的水提取物能够有效的降低身体血清溶血素水平。人们可以选择用理化方式去鉴别不同的麻黄,可以将药材的纵剖面放在紫外灯下面进行观察。麻黄的采摘季节大概在9~10月,人们会将麻黄进行晾干,还会切断备用,并且会除去麻黄的木质茎、杂质以及残根, 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就会影响麻黄的药效。

麻黄是什么

麻黄是草本植物,茎、根晒干后入药,是常用中草药,提取生物碱、伪麻黄碱等成分可制成中成药或复方制剂。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临床上常用它治疗风寒感冒、哮喘、风水水肿等疾病。【摘要】
麻黄是什么【提问】
麻黄是草本植物,茎、根晒干后入药,是常用中草药,提取生物碱、伪麻黄碱等成分可制成中成药或复方制剂。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临床上常用它治疗风寒感冒、哮喘、风水水肿等疾病。【回答】
麻黄有书籍吗【提问】
麻黄在各个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回答】
现代中医中也是广泛应用。【回答】
麻黄副作用是什么【提问】
临床若摄入过量麻黄,可致中毒,初期可见头痛、不安、失眠、胸闷周身不适、心跳加快、躯干部发麻、周身发热等。继则岀现大汗、头晕、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心悸、烦躁、震颤、血压升高等症状。中毒解救的一般方法可用催吐、洗胃、导泻法,以减少毒物吸收。【回答】


麻黄是一种中药,具体有什么功效?

麻黄性温,而且辛散、苦,归肺、膀胱经,功效与作用具体如下:1、可以开腠理、透毛孔、散风寒,临床上多用于外感风寒、全身的疼痛、恶寒、无汗,发热、头痛;2、宣肺平喘,可以宣畅肺气,温散肺寒,所以可以多用于风寒的感冒,风寒的咳嗽或哮喘等;3、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所以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利尿消肿的功效;4、麻黄是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最轻者,故能够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够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是药力所达不到的地方,麻黄都能够无孔不入。所以它实力比较雄厚,而且力气也比较大,故可以广泛地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的疾病,还有痈疽肿痛,损伤的瘀血等;5、麻黄也有副作用,如高血压的人,出血性病人都不宜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麻黄是一个常用中药,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者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临床除了使用生麻黄,还可以用蜂蜜炙麻黄,麻黄性味辛、苦、温,归经归的是肺经和膀胱经。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蜜炙麻黄润肺止咳效果比较强,大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的症状。麻黄主要成分含生物碱类,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还有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主要有解热、发汗、止咳平喘、镇痛、抗炎、利尿,还有兴奋心脏和升高血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麻黄发汗、宣肺力强,所以如果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患者,以及肺、肾两虚的咳喘患者,应当慎重使用。同时因为它能够兴奋中枢神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青光眼患者慎用,运动员也要慎重使用。

麻黄有什么药用功效?

麻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麻黄有很好的发汗作用,一般主要用于各种风寒疾病当中,但是麻黄的发汗作用很强,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注意,注意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这种药物,比如小孩子就不太适合。那么,麻黄有什么药用功效?麻黄入药有哪些作用?【麻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1.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2.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3.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_坚积聚。”2.《名医别录》:“通腠理,解肌。”3.《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2.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3.临床研究:①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8)。②用麻黄6g,桂枝12g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③治疗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新中医,1999,31(10):36)。④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⑤用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的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改善换气,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⑥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m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4小时(国医论坛,1998,13(2):44)。此外,麻黄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1、麻黄水泡脚取麻黄8克,葱白35克,羌活,生姜各10克。将所有药材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倒入足浴器中,待温度适宜后再泡脚,每日一剂,每次30分钟,出汗则停用。次方中麻黄善于解表散寒,羌活强与散寒除湿,葱白,生姜则有发函,解表,散寒的功效四者共用可以大大增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功效。


麻黄绒与麻黄的区别

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功能相近,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什么是汉方药

汉方药其实就是在日本经过一些发展的中药,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医中药在日本颇为流行,被称为“汉方医”、“汉方药”。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医学”由民间走入各大医院的病房,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险承认的中药已达217种。扩展资料:日本汉方药的基础研究比较细致,每批产品质量都实行标准化,配套产业也较先进。药材从选种、育苗开始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标准高,定位简单明确,外观精美,且服用剂量少。随着汉方医学的不断发展,日本官方对汉方医学的应用和研究给予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医疗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规定大部分汉方制剂可享受医疗保险外,还规定针灸费可部分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同时还同意在西医院内开设东洋医学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记者调查:日本“汉方药”如何做到世界一流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简述中药是如何起源用发展的?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源远流长,它的发现与应用经历了长期实践的过程。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接触并了解到某些植物和动物具有一定的治病作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观察、口尝身受等,慢慢积累起一些运用中草药的知识。唐代李绩、苏敬等主持编写了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比起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来,要早出800余年,对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现代医学非常发达,但是中药的药效缓和、副作用少,经过数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确实有效。用中医药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把全身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治疗、全面地解决问题,因此具有其特殊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如今中医药也采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如动物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药物化学成分分析等。服食中药已不再以煎煮草药为主,而是出现了药片、胶囊、浸膏液、糖浆等剂型,使服中药变得省时、省事,简单、方便。

  新加坡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保持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同时,各中医药组织、团体为中医药的规范化,以及推广和发展中医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医药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流传,逐渐被各国人民接受和认可。随着中医药专业水平的提高,医疗经验的丰富,我们相信,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一定会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不断得到普及,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发现药物。逐步积累经验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知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只是共同采集,成群出猎,过着“巢栖穴窜,毛血是茹”的原始生活。就在他们采集野果、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甚至引起昏迷和死亡。如误食大黄,引起腹泻,吃了瓜蒂引起呕吐;当然也可能食用某些植物(如生姜)而使原来的呕吐得到缓解。人们就是这样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逐步学会了辨别药物的方法。通过无数次观察,口尝身受,实际体验,逐步认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有治疗作用,哪些植物对热闹台体有害,有毒副作用,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当进入的后期,由于弓箭的发明和应用,使在原始社会,人们狩猎和捕鱼时,也逐渐发现一些动物也有治疗作用。例如我国先秦时期有关地理物产的著作《山海经》中,有关治疗痈疽药物如何罗之鱼,“食之己痈”,有关防疫药物如青耕乌、珠鳖鱼、三足鳖,“食之可以御疫”的记载,就是我们祖先从动物食物中发现动物药的旁证。

  在我国一些史书上,如《史纪纲要》中出现的“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淮南子·修务训》中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述,以及西汉贾陆的《新语卷上·道基第一》、任防《记巽记》中有关神尝百草的传 说和古谚,虽属历史传说,但有其社会基础。可以说,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从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由鱼猎时代过渡到原始农业、畜牧业时代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神农”无非是这一时代劳动人民的代表;“尝百草”正是反映了医药起源于劳动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我们祖先在发现药物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 价。毋容置疑,神衣尝百草的传说,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

  中药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十个阶段: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 五、宋代
  六、金元时期 七、明代 八、清代 九、民国时期 十、当代的本草成就


  --------------------------------------------------------------------------------

  一、先秦时期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作用予以注意。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据医史学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用以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先发现的也是植物药。在渔猎生产和生活开始以后,人类才有可能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掌握了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直至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了矿物药。在这一时期,人们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

  随着文字的创造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发展为文字记载。文物考古表明,在数千年前的钟鼎文中,已有“药”字出现。《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乐音”。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

  西周时已有专业的“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对炮制、制剂、用法、禁忌等皆有记述,说明中药的复方应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

  二、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已有药学专著出现,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名医公孙阳庆曾传其弟子淳于意《药论》一书。从《汉书》中的有关记载可知,西汉晚期不仅已用“本草”一词来指称药物学及药学专著,而且拥有一批通晓本草的学者。

  通过境内外的交流,西域的红花、大蒜、胡麻,越南的意苡仁等相继传人中国;边远地区的麝香、羚羊角、琥珀、龙眼等药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各种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眼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地等内容。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战乱,“文籍焚靡,千不遗一”,后人对这一时期本草学的了解还很不全面。但是,此间留下的本草书目仍有近百种之多。重要的本草著作,除《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徐之才药对》外,首推梁·陶弘景所辑《本草经集注》。该书约完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说,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还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莱、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为便于保存文献资料原貌,陶氏采用朱写《本经》文,墨写《别录》文,小字作注的方式,对于药性,又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这在全凭手抄药书的时代,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本书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

  南朝刘宋时期雷党纪敦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

  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医药学有较大发展。由于政权统一,版图辽阔,经济发达,同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相继从海外输入的药材品种亦有所增加,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各地使用的药物总数已达千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分裂、战乱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药物品种及名称混乱,加之《本草经集注》在一百多年来的传抄中出现了不少错误,因此对本草学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既是当时的迫切需要,也是本草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了由李勋、苏敬等主持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对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该书很快传到国外,如公元731年即传入日本,并广为流传。日本古书《延喜式》还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的记载。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陈藏器编成《本草拾遗》。作者深入实践,不仅增补了大量民间药物,而且辨识品类也极审慎。陈氏又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为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

  唐代已开始使用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唐本草》记载·了用羊肝治夜盲症和改善视力的经验;《本草拾遗》记录了人胞作为强壮剂的效力;而用羊靥(羊的甲状腺)和鹿靥治甲状腺病,则见于《千金方》。酵毋制剂在公元前即有记载,到了唐代已普遍地用于医药,如《千金方》和甄权的《药性论》都对神曲的性质功用有明确的叙述。

  唐至五代时期对某些食物药和外来药都有专门的研究。由孟洗原著,经张鼎改编增补而成的《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食疗专书。李殉的《海药本草》,则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及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也反映出唐代对外来药物引进的情况和认识水平。


  --------------------------------------------------------------------------------

  五、宋代

  由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商业交通的进步,尤其是雕板印刷的应用,为宋代本草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例以国家规模进行。公元973~974年刊行了《开宝本草》,1060年刊行《嘉佑补注本草》, 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而私人撰述的书籍,如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征类本草》),则在此基础上研究整理了大量经史文献中有关药学的资料,内容丰富,载药总数已达到1500余种,并于各药之后附列方剂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来。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来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1076年,在京城开封开设由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又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药局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的重要文献。 “秋石”是从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它的制备方法最早见于《苏沈良方》。《宝庆本草折衷》则有“猪胆合为牛黄”的记载。此外,宋代用升华法制取龙脑、樟脑,蒸馏法制酒等,皆反映出这一时期中药制剂所取得的成就。


  --------------------------------------------------------------------------------

  六、金元时期

  宋代本草著作的大量刊行,方兴未艾的药理研究,留下了丰富的药学文献,并扩展了金元医家的学术视野。他们不再承袭唐宋的本草学风,改变了以资料汇集整理、药物品种搜寻和基源考证为重点的作法,编纂药书,不求其赅备,而多期于实用。因此,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加刘完素的《素问药注》、《本草论》,张元素的《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李东垣的《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王好古的《汤液本革》,朱丹溪的《本草衍义补遗》等。上述本草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二是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气、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一努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更加广泛,在药物相互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物院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交流。


  --------------------------------------------------------------------------------

  七、明代

  明代,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药学知识和技术的进一步积累,沿用已久的《证类本草》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弘治16年(1503年),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花费两年时间编成《本草品汇精要》42卷,收药1815种,分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24项记述。这种分项解说的体例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但分项过于繁杂,反而招致一些混乱。本书绘有1385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但书成之后存于内府而未刊行流传,故在药学史上末产生什么影响,1936年始由商务印书馆据故宫旧抄本铅印出版。

  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傅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发挥。各论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以下再分为60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诘、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六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这一时期的专题本草也取得瞩目成就。1406年朱啸撰《救荒本革》,选择可供灾荒时食用之物414种,记述其名称、产地、形态、性味良毒、食用部位和加工烹任方法等,并精心绘制成图,在医药、农学、植物学方面均有较高价值。15世纪中期,兰茂实地调查和搜求云南地区药物400余种,辑为《滇南本草》,它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李中立《本草原始》偏重于生药学研究,缪希雍《炮炙大法》则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

  这一时期人工栽培的药物已达200余种,种植技术也有根高的水平,如川芎茎节的无性繁殖,牡丹、芍药的分根繁衍。《本草蒙荃》所载五倍子制百药煎(没食子酸),早于欧洲200余年。约为十六世纪的著作《白猿经》所记的用新鲜乌头制取冰晶状的“射罔”,实为乌头碱的结晶。比起欧洲人在十九世纪初叶从鸦片中提炼出号称世界第一种生物碱——吗啡,还要早一百多年。”

  此外,卢复历时14年,以《本草纲目》和《证类本草》资料为主,于1626年辑成《神农本草经》3卷,为该书规存最早的辑复本。


  --------------------------------------------------------------------------------

  八、清代

  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一是由于医药学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二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三是受考据之风影响,从古代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潞《本经逢原》、邹澎《本经疏证》等。

  《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太子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等临床常用药,同时收载了金鸡纳(奎宁)、香草、臭草等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同时它对《本草纲目》已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之处加以订正。本书不但总结了我国十六至十八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其它方面的自然科学成就,如用强水制铜版的方法,即首见于此书中。

  《本草求真》(1769年)载药520种,上编分述药物的气味、功能、禁忌、配伍和制法等,下编阐述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药物总义等内容。由于本书以临床实用为宗旨,正文药物分为补、涩、散、泻、血、杂、食物7类,每类又分若干子目。为了便于检索,书末附“卷后目录”,按药物自然属性分部类药。本书采用的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不仅较《本经》三品分类、陈藏器“十剂”分类更为先进,而且对当代临床中药学的功效分类亦有重要影响。其次,清代的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仅《本草钢目拾遗》引用,就有《百草镜》、《草药书》、《采药志》、《草宝》《山海草函》、《李氏草秘》等十余种。此外,还有《生草药性备要》、《草药图经》《草木便方》及《天宝本草》等。

  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张睿《修事指南》,为炮制类专著,郑肖岩《伪药条辨》,为优秀的辨药专书,唐容川《本草问答》、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的10余篇药理论文,都属药理专著,章穆的《调疾饮食辨》、丁其誉的《类物》、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则属较好的食疗专著。


  --------------------------------------------------------------------------------

  九、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我国进一步传播,这对我国的社会及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中医药学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在志士仁人的努力下,本草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继承和发扬方面均有新的发展。

  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如浙江兰溪中医学校张寿颐的《本草正义》、浙江中医专门学校柯廉臣的《实验药物学》、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秦伯未的《药物学》、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张锡钝的《药物讲义》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其中尤以《本草正义》的论述和发挥最为精辟中肯。”

  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本书收录词目4300条,汇集古令有关论述,资料繁博,方便查阅,虽有不少错讹,仍不失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本草学的现代研究亦开始起步。植物学、生药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源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在当时条件下,多是进行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但取得的成就和对本草学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

  十、当代的本草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揩施,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本草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从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和建议,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陆续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残卷)、《证类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六十年代以来,对亡佚本草的辑复也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有些已正式出版发行,对本草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涌现的中药新著,不仅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从各个角度将本草学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其中最能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也为中药材及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标准的确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大辞典》由江苏新医学院编纂,分上、下册和附编三部分。该书收罗广泛,资料丰富,查阅方便,非常实用。
  五十年代以来,政府先后数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全国性的中药志及一大批药用植物志、药用动物志及地区性的中药志,使目前中药的总数达到8000种左右。普查中发现的国产沉香、马钱子、安息香、阿魏、萝芙木等,已经开发利用,并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而不更完全依赖进口。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中药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药的现代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并促进了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文学科的发展。

  当代中药教育事业的振兴,为本草学和中药事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材。1956年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南京等地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使中医教育纳入了现代正规高等教育行列。1978年以来相继招收了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至此,我国的中药教育形成了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同层次培养的完整体系。为了适应中药教育的需要,各种中药教材,也多次编写修订,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本草学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香港公司商业登记证

香港公司商业登记证相当于大陆公司的税务登记证。 香港公司商业登记证一、所有商业机构必须向香港税务局下的商业登记署办理商业登记,已登记的必须缴纳登记费并领取商业登记证。二、商业登记证的有效期商业登记证的有效期一般是一年,也可以申请三年有效期的商业登记证。三、换领商业登记证商业登记署在商业登记证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发出商业登记缴款通知书,若付款,则换发新的商业登记。若在商业登记证有效期后一个月尚未缴款,需缴纳罚款。四、商业登记证变更若公司变更注册地址、公司名称、股东、经营范围等,需在变更后一个月内向商业登记署提出变更商业登记证。五、注销商业登记证若公司需要注销,则在注册证书注销后一个月内,注销商业登记证。六、商业登记证费1、一年有效期:450元港币。香港公司年审时,必须换领商业登记证,若超过换领时间,会被香港税务局罚款。


注册的香港公司的税号是什么?

1.香港公司注册完毕后,所得文件中有商业登记证这个文件,相当于国内的税务登记证,香港公司的税号就是商业登记证号码,在商业登记证中间位置有一个叫“登记证号码,Certificate No.”,一般格式为:XXXXXXXX-XXX-XX-XX-X,前面的XXXXXXXX-XXX就是税务登记证号码(也叫商业登记证号码)。2.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公司的商业登记证,有效期是一年,每年年检的时候是需要换发新的商业登记证的,但证件上面登记号是不会变的,只是时间会变化。3.香港公司年检由代理公司协助完成,主要是办理换发商业登记证和备案周年报表,提供续一年秘书服务及续提供一年注册地址。香港公司报税是在新公司成立18个月时开始报税,然后每年的3-4月份政府寄出报税表格。香港公司年审和香港公司报税并不是同时进行的。4.如果你想查询某间香港公司的商业登记证号码,手头上又没有该公司的商业登记证复印件,那你可以上香港政府网提供的查询商业登记证号码(税务登记证号码)页面查询,不需要注册,你只要根据提示输入该香港公司名称即可查询。

上一篇:就要来海淘网

下一篇: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