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思

时间:2024-07-23 17:45:56编辑:流行君

什么叫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怒胜思

得意忘形也伤身:应及时从情绪纠葛中解脱如果一个人得意忘形、欢喜过度无法自制,可以通过吓唬的办法让其恢复正常思维和理智,不至于长时间沉醉在过度伤身的大喜当中。《黄帝内经》指出,异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在病程过程当中影响疾病的归转。因此,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当中,应注意从病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因为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治疗的结果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针对异常的心理即精神活动对人生命造成的重大损害,《黄帝内经》总结出了一套精妙绝伦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以情致胜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自我调节法”。其云:“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即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从某种情绪的纠葛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别的方面,称为移情。推崇“宁静致远”:患得患失伤心伤肝身体衰弱如若某人非常害怕被惊吓,则需要多吓唬他。当他把受惊吓当作平常事时,自然不会再被吓倒。《黄帝内经》说过,受惊吓的人需要的就是“平”。平即平常,一个人是不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感到害怕的。专家们说,其实中国文化中的“恬淡虚无”、“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等信条都是贯穿着中医学在其中的。尤其是身处竞争激烈、物欲膨胀的社会中,如果功利心太强,经常患得患失,由此造成大悲大喜,会伤心伤肝,从而导致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身体衰弱。所以现代人要向古人学习养生延寿的技巧,首当其冲就是调整心态,保有一颗平常心。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早生华发”,除了遗传因素外,思虑过多、情绪波动大是引起头发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大家往往认为只是文学艺术的夸张,但据《史记》记载,伍子胥确实一夜白头。从中医的角度看,伍子胥当时所承受的精神打击至少有四种:悲恸、愤恨、焦虑、惊恐。当这些情绪达到极致时,意志可能仍然坚定,但精神刺激对内脏的伤害是个人意志无法控制的,一系列精神刺激引发了他脏腑生理机制的紊乱,于是导致了一夜白头。《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即先有作为生理基础的五脏,然后才有喜怒悲忧情志的活动。中医认为精神活动和五脏是密切相关的,心是主宰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脏器,由于心为五脏六肺之主,所以心在情志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五脏是相互联系的,五脏有病也会按一定的规律互相影响。一旦人的情绪异常,会打乱五脏原有的规律和次序,导致人生病。诸葛亮气死周瑜: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人都有七情,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七情如太过激烈,或持续太久,就成为病了。《黄帝内经》讲,病起于“过用”。不管是什么,过了,就是病因。诸葛亮深谙《黄帝内经》心理学,设计三气周瑜,令周公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活活被气死。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过分的喜悦往往容易引发心脏病。思虑太过就伤脾。念书念太多了,思考太多都可以影响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恐伤肾,比如人一惊恐可能会大小便失禁,这就是伤肾的表现,因为肾是司管二便的。据了解,现在国内所有医科学校里还没有正式独立的中医心理学科,只是在讲课时穿插、融入心理学有关知识,而民间很多人对中医心理学的了解还存在误区和盲点,觉得中医没有心理学、或是心理学太虚,可有可无。所以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人才很稀缺。但教授们说其实“心病还需心药医”,而且当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了,面对疾病的焦虑、顾忌也就消除了,肌体会更有效地吸收药物、更快地恢复健康。专家们呼吁国内早日成立中医心理学专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


什么叫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怒胜思

得意忘形也伤身:


  应及时从情绪纠葛中解脱


  如果一个人得意忘形、欢喜过度无法自制,可以通过吓唬的办法让其恢复正常思维和理智,不至于长时间沉醉在过度伤身的大喜当中。《黄帝内经》指出,异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在病程过程当中影响疾病的归转。因此,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当中,应注意从病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因为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治疗的结果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针对异常的心理即精神活动对人生命造成的重大损害,《黄帝内经》总结出了一套精妙绝伦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以情致胜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自我调节法”。其云:“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即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从某种情绪的纠葛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别的方面,称为移情。


  推崇“宁静致远”:


  患得患失伤心伤肝身体衰弱


  如若某人非常害怕被惊吓,则需要多吓唬他。当他把受惊吓当作平常事时,自然不会再被吓倒。《黄帝内经》说过,受惊吓的人需要的就是“平”。平即平常,一个人是不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感到害怕的。


  中医心理学中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断。《黄帝内经》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绪不稳定,什么病就都来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心态健康,疾病自然很难入侵身体。这和西医的神经系统可以控制调节肌体免疫能力是殊途同归的认识。


  专家们说,其实中国文化中的“恬淡虚无”、“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等信条都是贯穿着中医学在其中的。尤其是身处竞争激烈、物欲膨胀的社会中,如果功利心太强,经常患得患失,由此造成大悲大喜,会伤心伤肝,从而导致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身体衰弱。所以现代人要向古人学习养生延寿的技巧,首当其冲就是调整心态,保有一颗平常心。


  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早生华发”,除了遗传因素外,思虑过多、情绪波动大是引起头发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大家往往认为只是文学艺术的夸张,但据《史记》记载,伍子胥确实一夜白头。从中医的角度看,伍子胥当时所承受的精神打击至少有四种:悲恸、愤恨、焦虑、惊恐。当这些情绪达到极致时,意志可能仍然坚定,但精神刺激对内脏的伤害是个人意志无法控制的,一系列精神刺激引发了他脏腑生理机制的紊乱,于是导致了一夜白头。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即先有作为生理基础的五脏,然后才有喜怒悲忧情志的活动。中医认为精神活动和五脏是密切相关的,心是主宰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脏器,由于心为五脏六肺之主,所以心在情志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五脏是相互联系的,五脏有病也会按一定的规律互相影响。一旦人的情绪异常,会打乱五脏原有的规律和次序,导致人生病。


  诸葛亮气死周瑜:


  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


  人都有七情,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七情如太过激烈,或持续太久,就成为病了。《黄帝内经》讲,病起于“过用”。不管是什么,过了,就是病因。诸葛亮深谙《黄帝内经》心理学,设计三气周瑜,令周公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活活被气死。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过分的喜悦往往容易引发心脏病。思虑太过就伤脾。念书念太多了,思考太多都可以影响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恐伤肾,比如人一惊恐可能会大小便失禁,这就是伤肾的表现,因为肾是司管二便的。


  据了解,现在国内所有医科学校里还没有正式独立的中医心理学科,只是在讲课时穿插、融入心理学有关知识,而民间很多人对中医心理学的了解还存在误区和盲点,觉得中医没有心理学、或是心理学太虚,可有可无。所以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人才很稀缺。但教授们说其实“心病还需心药医”,而且当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了,面对疾病的焦虑、顾忌也就消除了,肌体会更有效地吸收药物、更快地恢复健康。专家们呼吁国内早日成立中医心理学专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


胜思网络的胜思文化

企业愿景:以创新技术力量为基础、完善客户体验为宗旨,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娱乐品牌。胜思网络将凭借长远的眼光、雄厚的资金人才积累以及共同成长的理念,持续发展公司事业。胜思网络坚持“不断创新、持续完善,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的经营理念,从用户价值、社会价值出发,逐步提升企业价值,从而实现胜思网络的企业目标。胜思网络实行“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价值”的管理思路,重视每一位员工,将员工都视作公司最珍贵的财富。除了为员工提供温馨、友好的工作环境,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以外,胜思网络还准备了充足的培训机会和发展平台,力求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伴随公司的发展脚步而一同成长,分享成长价值,贯彻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

胜思网络的介绍

广东胜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家融研发、运营及销售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创意的综合娱乐服务商,通过为用户提供涵盖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平台、包括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网页游戏等多样化形式的娱乐产品,满足广大用户的普遍娱乐需求。秉承着“不断创新、持续完善,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的理念,胜思网络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专业的研发精神,在公司成立的短时间内已步入高速发展状态,正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

什么叫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怒胜思

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的意思是恐能克胜过喜的情志证状,喜能克制悲的情状,悲能克过怒的情状,怒能克制思虑的情状。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都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阳应象大论》。其中,恐胜喜出处原文为:“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译文: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气;热能伤气,寒能克制热气;苦味能伤气,咸味能克制苦味。喜胜悲是化用喜胜忧,出处原文为:“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译文: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热能伤皮毛,寒能克制热气;味能伤皮毛,苦味能克制辛味。悲胜怒出处原文:“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译文:怒能伤肝,悲哀能抑制怒气;风气能伤肝,燥气能克制风气;酸味能伤筋,辛味能克制酸味。怒胜思出处原文:“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译文:思能伤脾,仇能抑制思虑;思能伤肌肉,风能克制湿气,甘味能伤脾,酸味能克制甘味。扩展资料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则属于《素问·阳应象大论》中的五志所胜理论,以五行配五志,在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规律推导而出。《内经》还提出了情志相胜法的治疗原则。《内径》系统地阐述了情志相胜法的基本原理,这也是情志相胜法的首次提出。1、 怒胜思思为脾志,在五行属土。正常的思维是一种生理现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本身并不带有情感色彩。但“过思则气结”,如对某些事情无法理解,或者对其结果无法预料,则会产生思虑、担忧等情绪。2、 思胜恐恐为肾志,在五行属水。恐惧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或有异常情况时产生不安全感或有畏惧情绪的心理反应,常与经受突如其来的惊吓相关。如果事过境迁,这种惊恐害怕的心态多可随之而解,不足为患。倘若其人长时间置身于紧张恐惧的氛围中,必然造成脏腑受损。3、 恐胜喜喜为心志,在五行属火。喜悦、舒畅、愉快的情感对身体有益。“喜则气缓”,主要指过喜令人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过喜则伤心,可以用恐吓的手段和方法,使患者产生畏惧、惊惶的情感,从而纾解过喜所致的心气涣散。4、 喜胜悲(忧)忧为肺志,悲亦同类。“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而使肺气消索,治节失职。悲太过则使人肺气耗散,可以用其喜闻乐见之事来陶情悦志,使悲哀者重展笑颜,使失意者豁达开朗、振作精神,则疾病得以康复,这种方法即为喜胜悲(忧)。5、 悲胜怒怒本身有助于肝气地升发,可宣泄恶劣情绪,重建心理平衡。过怒则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而悲为肺志,肺主宣发肃降,令其感动而泣,随着哭声流泪,使郁结于心胸的气得以宣泄,从而减轻心理的压力,使某些因情志压抑、愤郁所致的随之而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志所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网络游戏《传奇》的历史

1.10版“三英雄传说”2001年9月28日,《热血传奇》公测开始,两个月以后迈入商业化进程,用户规模发展迅速。1.28版“富甲天下”2002年2月,游戏开放赌场(后因特殊情况关闭)。神秘商店悄然开放,里面出售炼狱、银蛇、魔杖、半月弯刀、困魔咒、地狱雷光以及祝福油。1.50版“虎卫传说”2002年8月,更新新地图:白日门、丛林迷宫、赤月峡谷;新装备:天尊、法神、圣战套装;新怪物:赤月恶魔、天狼蜘蛛、花吻蜘蛛、血巨人、双头金刚。1.60版“热血神鹰”2002年10月,新装备魔血、虹魔套装出现,新的提高属性的神水研制成功,石墓七层新地图桃源之门也在此时开启。1.70版“魔神归来”2003年1月,封魔谷的入口打开,虹魔教主威力初显。师徒、好友、婚姻系统的全面推出。1.75版“江山无限”2003年5月,新增苍月岛、骨魔洞、牛魔寺庙、尸魔洞四大地图,新增怒斩、龙牙、逍遥扇三大武器。1.76版“重装上阵”2003年5月,在新武器出现之后,6件三英雄时期被小心保存下来的神圣战衣(新衣服)重见天日。扩展资料:游戏背景:曾经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生活在这神秘的玛法大陆。人类的力量在其中是如此弱小,他们在这个大陆上被迫建立各种组织,以便抵抗那些有着超自然能力的野兽和怪物。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一个神秘的种族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大陆的势力分配,他们迅速的学习各种能力,很快的取得了非凡的能力,占据了这个大陆的领导地位。这个种族教会了人们使用火和其他关于生存的能力。当人类学习到了这些不同的技能以后,这些长期生活在充满恐怖和威胁的环境中的人类开始尝试建立文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奇

历史类的网络游戏有哪些

三国杀,王者荣耀。不过最近也有个年代背景游戏,很好玩。最近有个新游戏叫《火源计划》。它正式启动首次技术封测,为玩家带来将射击游戏“突突突”的爽快,与角色扮演游戏里在“刷刷刷”当中不断挑战极限、不断成长的乐趣结合在一起的独特体验!游戏中所有玩家所使用的枪械武器,所有玩家角色和NPC的造型,均有着浓郁的科幻氛围


菩萨有多少种?分别是管什么的?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三地菩萨是什么?

  金刚藏菩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诸菩萨摩诃萨净第二地已。欲得第三地。当以十种深心。何等为十。一净心。二猛利心。三厌心。四离欲心。五不退心。六坚心。七明盛心。八无足心。九胜心。十大心。菩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菩萨住明地。能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无我。不净。不久败坏。不可信相。不生不灭。不从前际来。不去至后际。现在不住。菩萨如是观一切有为法真实相。知诸法无作无起。无来无去。而诸众生。忧悲苦恼。憎爱所系。无有停积。无定生处。但为贪恚痴火所然。增长后世苦恼大聚。无有实性。犹如幻化。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法。转复厌离。趣佛智慧。是菩萨知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有大势力。无能胜者。无有杂相。无有衰恼。能至无畏安隐大城。能救无量苦恼众生。如是见知佛智无量。见有为法无量苦恼。于一切众生。转生殊胜十心。何等为十。众生可愍。孤独无救。贫无依止。三毒之火炽然不息。闭在三有牢固之狱。常住烦恼诸恶刺林。无正观力。于善法中。欲乐心薄。失佛妙法。而常随顺生死水流。怖畏涅盘。是菩萨见诸众生如是衰恼。发大精进。是众生等我应救。我应解。应令清净。应令得脱。应著善处。应令安住。应令欢喜。应令知所宜。应令得度。应使灭苦。菩萨如是厌离一切有为法。深念众生。见一切智无量利益。即时欲具佛智慧救度众生。勤行菩萨道。作是思惟。此诸众生。堕在大苦诸烦恼中。以何方便。而拔济之。使得永住毕竟之乐。即时知住无碍解脱智慧中者。乃可得此。是无碍解脱智慧不离通达。诸法如实智。无行行慧。如是慧明从何而得。当知不离多闻决定智慧。复作是念。一切佛法以何为本。不离闻法为本。菩萨如是知已。一切求法。转加精勤。日夜听受。无有厌足。喜法。爱法。依法。顺法。满法。辩法。究竟法。归法。救法。随顺行法。菩萨如是方便求法。所有珍宝无所遗惜。于此物中。不生难想。但于说法者。生难遭想。为求法故。于内外物。无不能舍。国土人民。摩尼七宝。象马辇舆。众宝璎珞。严身之具。妻妾男女。肢节手足。举身施与。无所爱惜。又为求法故。于说法者。尽心恭敬。供养给侍。破除憍慢。我慢大慢。诸恶苦恼。悉能忍受。深求法故。若得一句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得闻一偈。胜得转轮圣王。释提桓因。梵天王处。无量劫住。是菩萨若有人来作如是言。我有佛所说法一句。能净菩萨道。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大苦者。当以相与。是菩萨作是念。我受一句法故。设令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从梵天而自投下。何况小火。我尽受一切诸地狱苦。犹应求法。何况人中诸小苦恼。为求法故。发如是心。又如所闻法。心常喜乐。悉能正观。是菩萨闻诸法已。降伏其心。于空闲处。心作是念。如说行者。乃得佛法。但以口言。无有是处。菩萨如是则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行舍。成就念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常念受乐。入三禅。断弃苦乐。忧喜已灭。不苦不乐。行舍念净。入四禅。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别异相。故知无边虚空。即入虚空无色定处。过一切虚空相。知无边识。即入识无色定处。过一切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无色定处。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无色定处。顺诸法行。而不乐著。
  是菩萨以慈心广大无量。无嗔恨。无恼害。以信解力。遍满十方。悲喜舍心亦复如是。是菩萨有神通力。能动大地。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现没还出。石壁皆过。如行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犹如飞鸟。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威德。而能以手扪摸摩之。身力自在。乃至梵世。是菩萨天耳清净。过天人耳。悉闻人天音声远近。是菩萨以他心智。如实知他心欲心。如实知欲心。离欲心。如实知离欲心。嗔心。离嗔心。痴心。离痴心。垢心。离垢心。小心。大心。广心。狭心。乱心。无乱心。定心。不定心。缚心。解心。有上心。无上心。如实知有上心。无上心。是菩萨念知宿命诸所生处。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万亿那由他世。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其中诸劫。无量成坏。于诸劫中。所经因缘。悉能念知。我生彼处如是种族。如是姓名。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如是久住。我于彼死。生于此间。于此间死。生于彼间。如是种种。悉能念知是。菩萨天眼清净。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形色好恶。贫贱富贵。趣善恶道随业受报。皆如实知。所谓是诸众生。成就身恶业。口恶业。意恶业。拒逆贤圣。受邪见教。起罪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是诸众生。成就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不逆贤圣。信受正见。行善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处。是菩萨于诸禅定解脱三昧。能入能出。而不随生。有助菩提法处。以愿力故。能生其中。是菩萨住于明地。见数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世尊。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诸佛。听受经法。如说修行。是菩萨观诸法不生不灭。众缘而有。于百千亿劫所集欲缚。有缚。无明缚。皆悉微薄。不复积集。不积集故。断于邪贪。邪嗔。邪痴。譬如真金。巧师炼治。转更精好。光明倍胜。菩萨亦如是。住在明地。不集三缚故。断于邪贪。邪嗔。邪痴。一切善根。转增明净。是菩萨忍辱心。美妙心。不坏心。不动心。不浊心。不高下心。一切所作不望报心。他少有所作当生报心。不谄曲心。不染乱心。转胜明净。菩萨尔时于四摄法。爱语利益偏多。十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偏胜。余助菩提法。皆转明净。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第三明地。菩萨住是地中。多作释提桓因。智慧猛利。能以方便。转诸众生。令离淫欲。所作善业。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常生是心。我当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勤行精进。于须臾间。能得十万三昧。乃至能示十万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神通自在。过于此数。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计知。时金刚藏菩萨。欲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菩萨深信心 能得第三地
  清净猛利心 厌离欲不退
  坚堪受无厌 胜大悉具足
  以如是等心 得入于三地
  智者住明地 观有为作法
  不净无常苦 无我坏败相
  无有牢固性 不久念念灭
  如是思惟知 无有来去相
  见诸有为法 如病如痈疮
  爱心所缠缚 生诸忧悲苦
  但为贪恚痴 猛火所焚烧
  从无始世来 炽然常不息
  即时于一切 三界生厌离
  恶贱有为法 心无所贪著
  但求诸佛智 无量无边限
  甚深难思议 清净无诸苦
  如是见佛智 无诸苦恼已
  哀愍诸众生 贫穷无福慧
  三毒火常然 无有救护者
  堕在地狱中 无量苦所切
  放逸凡夫人 没诸烦恼海
  盲冥无所见 失诸佛法宝
  常随生死流 无怖空怖畏
  我于是众生 当勤度脱之
  精进求智慧 为作饶益者
  思惟何方便 可以得救护
  唯有诸如来 深妙无碍智
  此智何为因 无行行慧生
  思惟是智慧 从于多闻起
  如是筹量已 勤求多闻法
  日夜常精进 听受无厌倦
  读诵爱乐法 唯法以为贵
  为欲求法故 以诸珍宝等
  所亲爱妻子 随意诸眷属
  国土及城邑 资生诸宝物
  欢喜而施与 心无所恋惜
  头目耳鼻舌 牙齿及手足
  肢节身血肉 心肝及髓脑
  以此等施人 犹不以为难
  若得闻正法 是为甚希有
  假令有一人 语此菩萨言
  汝今若能入 是大猛火聚
  然后当与汝 诸佛所说法
  闻已即欢喜 自投无有疑
  设使三千界 大火满其中
  须弥梵世下 不足以为难
  若为求一句 诸佛所说法
  救诸苦恼者 得之为甚难
  从初始发心 乃至成佛道
  我于其中间 尽此诸劫数
  为欲求法故 备受阿鼻苦
  何况于人间 小小诸苦恼
  以听法因缘 能得正忆念
  正忆念因缘 能生诸禅定
  深妙等三昧 及五神通事
  次第皆能起 自在不随生
  菩萨住是地 能以决定心
  多供养诸佛 听受所说法
  断邪爱恚痴 诸缚悉微薄
  犹如成炼金 调和得其所
  菩萨住是地 福德藏充满
  多作忉利王 自在化淫欲
  爱佛功德故 化导无量众
  悉能令得住 无上佛道中
  菩萨住是地 能以柔软心
  勤行于精进 得百千三昧
  见百千诸佛 相好庄严身
  其心转猛利 愿力者殊胜
  常为诸众生 勤求好事者
  分别解说此 第三明地竟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引发的“内伤”了解下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什么?情绪不稳还能造成身体内伤?是真的。我们的情绪异常变化可以和身体内五脏六腑的 健康 状况进行“联动”。快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些因素 牵扯着我们的情绪

中医常提及七情,通常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不同的情绪状态。七情内伤指的是由于这些情绪的异常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的紊乱。

引起七情发生异常变化的因素通常包括 社会 因素,比如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等;病理因素,如五脏六腑气血的不足:《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意思是心气亏虚,人就容易出现伤心的情绪;心火亢盛,则嬉笑不停。

喜伤心 失眠健忘心不安

喜是一种代表着愉悦、积极、向上的情绪。喜则气缓,缓和紧张的情绪,正常喜悦时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使人心情舒畅,气机调和,从而使工作、学习更加高效,生活更加和谐美满。

心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当我们高兴的时候会滔滔不绝,胃口大开。但是过度喜悦就会伤及心脉,可能会出现失眠健忘,心悸不安,倦怠无力。范进中举就是典型的伤及心脉,心气涣散的例子。

怒伤肝 目眩耳鸣乳胀痛

发怒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表现,怒对我们的身体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适当的发怒可以抒发情绪,鼓舞斗志,消除紧张情绪。比如,战士上战场前就会激发愤怒的情绪,在战斗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

但过度的发怒同样会伤害身体,出现抑郁、面赤、目眩耳鸣、乳房胀痛、口苦甚至昏仆不省人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典型的例子,周瑜一怒再加上原来的旧伤,不治身亡。

思伤脾 腹胀便溏运化难

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脏来表现的。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会出现食欲不振,食而无味。因为脾有主统血的功能,会使得有些妇女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思虑过度而导致经期紊乱。

同时脾主运化,运化功能受损在临床上可出现腹胀满、便溏, 久而久之气血运化不及,心神得不到濡养,导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状。

此外,思虑过度会导致情绪低落、思考理解问题能力下降,少语,整日无精打采、唉声叹气、无助无望,失眠、头晕、胸闷、心悸、食欲下降的抑郁表现。

悲忧皆伤肺 胸闷气短没精神

悲忧是指人们所爱失去,所愿不成时的情绪反应。轻度、短暂的悲伤难过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发泄,不会损害 健康 ;但过度的悲痛,会使人肺气损耗,就像我们每次大哭过后都会觉得乏力,这就是肺气的一种耗损。

肺属金,主宣发肃降,人们在面对前途、爱情、命运时不能把握而产生担忧伤感,临床可见胸闷气短、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等。过度悲伤忧愁会出现意志消沉、悲观厌世、回避社交、疲乏无力等症状。忧愁悲伤哭泣过多则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因肺主皮毛故会使得面部皱纹增多。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由于过度的悲忧,耗伤肺气,最后患上肺疾而亡。

惊恐易伤肾 腰酸尿频面色暗

惊恐,是人在感觉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精神高度紧张时产生的畏惧心理或胆怯表现,是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激状态,事后还要持续一定时间。

肾属水、主纳气,主管大小便的开阖。恐与肾有直接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被吓得尿裤子了”,正是因为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他的肾气就散了,肾的固摄功能就会变差,进而会引起二便失禁。肾乃先天之本,经常熬夜、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喝浓茶都会伤及肾脏。出现面色暗、尿频、腰酸、黎明时分的腹泻等等。

以上种种异常表现,都可以归纳为中医的情志致病的范畴。由于情志的异常变动导致五脏六腑的机能发生紊乱,同样可以通过中医药调理,使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来重新达到平衡,身体和心理重获 健康 。

文/郭雨萌 (北京安定医院)


七情中的怒思恐伤哪些脏腑,其气机失调有何不同?

内伤病因,又称内伤,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内伤病因系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为病。由内伤病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内伤病。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因其病自内而外,非外邪所侵,故称内伤。一、七情(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三)七情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为害,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如过度惊喜损伤心脏,可导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失眠、烦躁、惊慌不安、神志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出现哭笑无常、言语不休、狂躁妄动等症。郁怒不解则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出现胁肋胀痛、性情急躁、善太息,或咽中似有物梗阻,或因气滞血瘀而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症瘕等。或因暴怒引起肝气上逆,损及血脉,血随气逆,发生大呕血或晕厥。若思虑过度,损伤于脾,使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七情所伤,心、肝、脾功能失调,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害,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调等等。此外,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五志化火”。情志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换言之,由气郁可致血郁、痰郁、湿郁、食郁为病。3.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气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而无病。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致郁,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不舒,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气郁而聚湿生痰,化火伤阴。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变病多端。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若克胃则可出现呃逆、呕吐等。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精衰,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肝为五脏之贼,故肝气疏泄失常可影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喜为心之志。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悲忧为肺之志。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悲哀过度,还可使心气内伤,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悲忧伤脾则三焦气机滞塞,运化无权,可现脘腹胀满、四肢痿弱等。思则气结:气结,脾气郁结之意。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思虑太过,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太过,不但伤脾,也可伤心血,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恐则气下:气下,精气下陷之意。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痿等症。恐惧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惊则气乱:气乱是指心气紊乱。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能动心,亦可损伤肝胆,使心胆乱,而致神志昏乱,或影响胎儿,造成先天性癫痫。4.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眩晕患者,因阴虚阳亢,肝阳偏亢,若遇恼怒,可使肝阳暴张,气血并走于上,出现眩晕欲仆,甚则突然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为中风。总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机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故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的。至于所伤何脏,有常有变。七情生于五脏,又各伤对应之脏,如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此其常。但有时一种情志变化也能伤及几脏,如悲可伤肺、伤肝等,几种情志又同伤一脏,如喜、惊均可伤心,此其变。临床应根据具体的表现,作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对待。


上一篇:光盘打印

下一篇:丽江古城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