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级上册语文书

时间:2024-07-22 13:53:30编辑:流行君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哪些?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主要就是有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冀教版、浙教版、沪教版等等这些版本。并且这些版本的语文书运用的最广泛的就是人教版的语文书,人教版的语文书,可以说是应用到了全国绝大多数的一些省份。并且这个语文书在结构上面,可以说是设置的比较好的,就是说用这一个版本的语文书能够去适应各个方面的考试,还有就能够满足各个方面的学习的。所以说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的版本就是具体有这些,并且现在人教版基本沿用的就是部编版这样子的一个版本,而且在未来可能会进行改版这样子的一个过程。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哪些内容?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如下:第1课、燕子第2课、古诗两首第3课、荷花第4课、珍珠泉第5课、翠鸟第6课、燕子专列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8课、路旁的橡树第9课、寓言两则第10课、惊弓之鸟第11课、画杨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第13课、和时间赛跑第14课、检阅第15课、争吵第16课、绝招第17课、可贵的沉默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第19课、七颗钻石第20课、妈妈的账单第21课、太阳第22课、月球之谜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第24课、果园机器人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第29课、古诗两首第30课、西门豹第31课、女娲补天第32课、夸父追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容是?

1、我们的民族小学。2、金色的草地。3、爬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名称由来:“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 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有哪几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有5首:
1、《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是哪三首

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上一篇:三毛旅行记动画片全集

下一篇:三年级学英语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