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名家

时间:2024-07-19 21:56:36编辑:流行君

评弹泰斗蒋月泉蒋门第一大弟子是谁

王柏荫先生。
王柏荫,弹词演员。原名根寿,江苏苏州人。18岁从师汪佳雨习《描金凤》,旋又拜蒋月泉为师,学《玉蜻蜓》,翌年即与师拼档演出《玉蜻蜓》。曾先后与张云亭、周玉泉拼档,深受教益;时亦单档演出。后与蒋月泉拼档,人称“蒋王档”,为当时评弹界“四响档”之一。1951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为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曾参加演出《林冲》(上下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王孝和》、《猎虎记》、《幸福》、《错进错出》等中、短篇书目。嗣后相继与苏似荫、张维桢、高美玲等拼档,任上手,演唱长篇《玉蜻蜓》、《白蛇传》、《王十朋》等。1959年调入浙江曲艺队(今浙江曲艺团),长期与高美玲拼档。60年代前期,在演唱现代题材长篇《李双双》时,对书目作了许多加工、丰富;并以单档形式自编自演现代题材长篇《箭杆河边》;1989年参加排演《孽海姐妹花》。其说表情脱、蕴藉;脚色注重神似,具有“阴功”特色,继承周(玉泉)派风格。弹唱宗“蒋调”,又含“周调”韵致。有徒苏似荫(君怡)、张君谋、蒋君豪等。现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顾问。


评弹宗师蒋月泉夫人是何人?

评弹宗师蒋月泉夫人是黄维勤,1935年,蒋月泉18岁,他在书坛还没有什么名气,却因在电台唱了一曲“俞调”开篇《宫怨》,被独具慧眼的上海滩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宣景琳所赏识,邀他去家中唱堂会。宣景琳是我国电影默片时代与张织云、杨耐梅、王汉伦齐名的四大女明星之一。这一年,她28岁,已与心上人——上海有名的绅商之子——王六公子喜结伉俪,生活在一起了。那一天是王公子的生日,为增加寿庆的欢乐气氛,宣景琳请了明星公司的不少同事来家中聚会。  宾客光临,佣人难免忙里忙外, 内中有一个丫头,年方十七,长得眉清目秀、小巧玲珑,她照待客人彬彬有礼、大方得体,做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引起客人们的注意。此时情窦初开的蒋月泉也看得目不转睛,意乱神迷。宣景琳不无得意地向客人们介绍,这姑娘是她的养女,叫阿凤。  宣景琳原名田金玲,是田家阿叔的小女儿,蒋月泉的父亲来上海投靠田家做报童时,宣景琳尚未出世。田家阿叔去世早,蒋仲英带了三岁的蒋月泉去田家探望时,宣景琳已是13岁的姑娘了,蒋月泉叫她小阿姨,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后来虽然不常往来,因为有着父辈的这层关系,宣景琳见了蒋月泉还是叫他小名根生,比较亲热。  堂会上蒋月泉按照客人的要求,接连唱了几只“俞调”开篇,他嗓音亮,中气足,基本功好,唱来曲曲抒情动听,博得客人阵阵喝彩;一旁伫立凝听的阿凤也被这清丽委婉的曲调所打动,遂对这个大他一岁的“小先生”注意起来:此时的蒋月泉身穿长衫,年轻斯文,还略带些难得一见的羞涩,不免陡生好感。  “小先生”趁客人饭后品茗闲聊之间便主动与阿凤攀谈起来。原来,阿凤叫黄维勤,自小被田家收养,父母不知所终,身世甚惨;好在宣景琳甚是爱护,供她读完小学。蒋月泉听了,十分同情,两人越谈越投机,心儿越谈越拢,彼此顿生爱意。此后,蒋月泉几次借看望宣阿姨为名,与阿凤见面;有时也约她出来去公园幽会。  蒋月泉与阿凤私会密约,终于显露端倪,第一个看出“苗头”的是王六公子。这一年正是宣景琳拍片最多、也最为紧张忙碌的一年:《妇道》《路柳墙花》《女儿经》《再生花》《空谷兰》《乡愁》等影片中,都有她主演或参加扮演的角色。丈夫对他说,你近来虽然忙,但阿凤的事应该管一管了。宣景琳诧异地问道:“怎么啦?”丈夫说,“你看不出来吗?阿凤与那个说书的蒋月泉好上啦!”宣景琳愣了一下,未置一词。丈夫又道:“你让阿凤读书,总想让她嫁一个有出息的男人吧?”妻子仍没明确表态,只是淡淡地撂了一句:“再瞧瞧吧。”  谁知隔了些时,宣景琳的大姐——上海一个大老板盛老五的儿媳,来妹妹家中走亲戚,她也挺喜欢阿凤这个丫头,从妹婿嘴中得悉此事,便极力反对。因为她自小就见过蒋仲英,知道蒋家的境况,便说,“他们家穷得叮当响!阿凤嫁过去要吃苦的!”宣景琳的父亲去世早,一家数口全靠母亲支撑着养大,尤其是大姐知道这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三妹,你总不会忘掉你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吧!”大姐的这句话像钢针,扎得心头生疼!宣景琳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往事如云,却清晰地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苏州评弹的起源发展

一、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二、起源与发展1、苏州评话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2、苏州弹词“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清代初年,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康熙末年定居于苏州的浙江吴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苏州方言演出的情况。至乾隆年间,关于苏州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嘉庆时(1796--1820年),苏州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即于此时出现。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今天苏州弹词的基本形式。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苏州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民国时期,苏州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人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表现在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要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苏州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苏州市区480人。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扩展资料苏州评弹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在第四届中国昆剧评弹艺术节上,二十八场评弹正在精彩上演,苏州光裕书厅及评弹博物馆书场每天听客满座,其中不乏蓝眼睛、高鼻梁的“洋听客”,他们听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一位新西兰听众说,我虽然听不懂曲目所唱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欣赏美妙的旋律,在这幽深的巷子内,听到这样糯软的吴语,终于找到真正的“东方”音乐的味道。苏州评弹在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颇具影响。二00五年五月,纪念陈云诞辰一百周年评弹演唱会在纽约华埠举行,约一百名侨界人士出席。同年,苏州著名评弹演员盛小云举办的台湾演唱取得园满成功,当晚,在台北另一个顶级剧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柏林爱乐“贝多芬之夜”也正在演出,形成同城对垒的局面,盛小云演唱会票房却未受任何影响,销售一空,台湾观众的热情也完全可以和柏林爱乐媲美。二00六年八月,评弹《四大美人》香港首演轰动观众意犹未尽,好评如潮。苏州评弹唱出国门,外国人士为之倾倒。在意大利金璧辉煌的大剧场首次演出苏州评弹,轰动了罗马城;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国艺术节”苏州评弹专场演出,主办方特把演出场所设置成具有江南特色的茶馆书场。在第二十八届世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女士来苏州后,就被“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所折服,对评弹艺术赞不绝口。

苏州评弹哪里听最好

苏州评弹推荐:琵琶语评弹茶馆(苏州平江路店)。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路189号内民国花园一楼(平江路姑苏风情)。电话:18013160866、13862051773。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1:30-23:00。听评弹是这样的一个模式:首先坐下就要先收38元的茶位费,有红茶茉莉花茶等,也可以选更贵的茶,小吃一碟是10块,每桌都会提供一壶热水让你自己加。最开始的2首曲目是免费的,然后就是大家自愿花钱买歌单上的曲目,40-100元不等,有人买,你就能蹭听。当然如果没人买他们也不会赶你走,不过这种情况感觉一般不会有。

能介绍一个可以下载评弹的网站吗?

之前有较为集中下载的一个网址,现在里面有好多都不能下了
http://www.personal.psu.edu/users/y/z/yzh108/pingtan/index1.htm
不过上去看看,说不定运气好能下载几段。
大路一点的就到中国评弹网/上海评弹网能下载一点
http://www.pingtan.com.cn/
http://www.sh-pingtan.com/


关于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起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故演出均操吴语,约有四百年历史,被誉为江南奇葩。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五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内容一般是演义、公案、武侠及英雄史诗。传统书目有:《三国》、《隋唐》、《岳传》、《英烈》、《水浒》、《七侠五义》等。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传统书目有:《珍珠塔》、《玉蜻蜓》、《描金凤》、《三笑》、《啼笑因缘》等。弹词演员使用的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适应听众的需要,又创造了把一个故事分成三、四回书,在两个小时内说完的中篇形式和以半小时左右说完一个故事的短篇形式,颇受听众欢迎。在演出正书之前,总要加唱一段叙事或抒情的篇子,以起静场的作用,称为开篇。

  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苏州评弹,以它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而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Suzhou Pingtan – The Sweetest Tunes in China

  Suzhou Pingtan, a cover-term for Pinghua and Tanci, is a regional performing art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 Originated in Suzhou four hundred years ago and performed in the Suzhou dialect, Suzhou Pingtan is has been acclaimed as a wonderful branch of the performing art.

  Pinghua is mostly performed by a singer narrator with a fan and a piece of wood, telling stories of history, court cases, heroes and epics. The most popular stories are Three Kingdoms ,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 The Tale of Yue Fei , Gallant Heroes , The Water Margin , and The Seven Gallant Men and Five Heroes.

  Tanci is mostly performed by two narrators, occasionally by one narrator or three narrators, accompanied by a three-string zither and a pipa lute, telling stories from daily life and about love affairs. The most popular stories are The Pear Pagoda , The Jade Dragonflies , The Gilded Hairpins , Three Smiles , and Love of Weal and Woe .

  Beginning from the 1950s, shorter stories would be told. This invention has been welcomed by the audience, who can enjoy a complete performance within 2 hours. Before the main story, the player would sing a ballad, which is called kaipian (the opening song).

  Suzhou Pingtan is known for its story-telling, joke-cracking, music-playing and aria-sing.

  Suzhou Pingtan has been popular all over China and among the overseas Chinese for its care-free atmosphere, nice music, vivid narration and attractive stories. It has been praised as presenting “the sweetest tunes in China”.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无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弹、唱是同步的,所以说的比例和唱的比例是2:1,呵呵~~~~~~~~~这是我胡扯的~~~~~~~~~


请问评弹名家将月泉今年几岁了

不是将月泉,而是蒋月泉。蒋月泉今年(2017年)诞辰100岁。
蒋月泉:1917年12月4日出生,江苏苏州人。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1935年拜师学艺。先后师从张云亭、周玉泉。1936年向张云庭学唱《玉蜻蜓》,1941年向周玉泉学唱《文武香球》。借鉴京剧发声方法,他创造发展了旋律优美、韵味醇厚的“蒋调”,成为评弹曲调中传唱最广,影响最大的弹词流派唱腔。2001年8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如今流行的评弹陈调就是前四大名家之首的谁创作的

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苏州评弹起源于苏州。最早大约是在明朝。据说清朝乾隆下江南,曾经征召过一位叫王周士的艺人御前弹唱。王周士后来在苏州办起了一个叫光裕社的组织,从事评弹评论和创作活动。

到了20世纪30年代,评弹已经在上海等地区非常流行了。由于上海话和苏州话同属吴语,极为接近,所以评弹在上海不会有语言方面的障碍。当时上海有很多书场,许多弹词名家如张鉴庭张鉴国兄弟,杨振雄,蒋月泉等都在上海演出。曲目也从传统的古典话本扩展到现代小说,如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等。上海取代苏州成为当时的评弹中心。
苏州评弹,简称评弹,又称说书或南词,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她起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苏州,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曰说书,发源于吴中。”潘心伊在《书坛话堕》一文中介绍,清朝乾隆到苏州时,曾把当地一位姓王的说书艺人召来,弹唱一段《游龙传》。此人叫王周士,他晚年创立了评弹历史上第一个行会组织——光裕公所(后称光裕社)。

光裕社成立后,评弹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陈遇干、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前四大名家。前四大名家的高超技艺,提高了评弹艺术的总体水平,也扩大了评弹的影响。

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当时又称为苏州说书)演出已经不局限于苏州地区。1846年,上海开阜以后,经济和文化都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人口也日益膨胀。虽说这里五方杂处,但以江苏人为多,其中苏州地区人氏所占比例尤高,一度上海出现“街头巷尾尽吴语”的情景。评弹进入上海以后,落地生根,向艺术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受到了上海人的厚爱。

这时,在苏沪地区又出现了以马如飞、姚时章、赵湘洲、王石泉后四大名家为代表的一大批评弹艺术家,这是评弹艺术成熟的标志,并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评弹活动的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再以上海为中心,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几乎涵盖了整个江浙水乡,还远达北京、天津、武汉等地。

以后的五十年,是评弹发展的全盛时期:

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好节目层出不穷。名家如张云亭、朱耀庭、谢少泉、杨月槎、魏钰卿、黄兆麟、蒋如亭、汪云峰、周玉泉、许继祥、夏荷生、沈俭安、薛筱卿、徐云志、李伯康、朱介生、姚荫梅、刘天韵、祁莲芳、张鸿声、张鉴庭、严雪亭、蒋月泉、杨振雄、朱慧珍、侯莉君、徐丽仙等;好节目有:《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文祥刺马》、《十美图》、《顾鼎臣》、《啼笑因缘》、《秋海棠》、《孟丽君》、《四进士》、《情探》、《秦香莲》、《武松》、《林冲》等。

五十年代初,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和苏州市人民评弹团等专业演出团体相继成立,这些团体集中了当时评弹界的不少精英,他们编演了一大批轰动一时的好作品,进一步开拓了评弹市场,更把这门艺术的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峰。此后,由于各种原因,评弹经历了艰难曲折,出现式微的征候。但在二十世纪末,长江三角洲地区,仍然还有几十个专业团体的几百位演员,在进行演出。每天更有数以百万计的听众,通过电视和广播,在欣赏着这门被誉为“江南曲艺之花”的优美艺术评弹。

随着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在苏州的建立和苏州评弹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标志着苏州重新成为评弹中心,苏州评弹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苏州评弹 - 光裕社
苏州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原名“光裕公所”建于公元一七七六年(乾隆四十一年),一九一二年更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寓意,几经修缮,清代光绪年间的门楼、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石幢、展示评弹历史的碑廊均保存完好。  

乾隆帝南巡曾召姑苏弹词名家王周士说书,后随驾进京御前弹唱,并赐七品顶带,被后人誉为“御前弹唱,七品书王”。而后发起创建“光裕公所”,供奉三皇祖师,制订行规行风,对外保护艺人权益,对内调整关系,提倡尊师礼让,吉庆佳节举行会书,切磋书艺,培植后学,提倡公益事业,设立裕才学校。

光裕社为提高评弹艺人的地位和评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评弹界成立最早,参加演员最多,存在时间最长,对评弹艺术发展作用最大的行会组织。二百多年来光裕社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素有“千里书声出光裕” 之美誉。


上一篇:曼娜莎

下一篇:飞轮海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