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城

时间:2024-07-16 10:30:16编辑:流行君

绿色长城是什么?

《绿色长城》是画家关山月于1974年创作的一幅设色画。《绿色长城》是山水画创新的代表作品,不仅表现的内容新,是前所未有的题材,而且笔墨更新,在70年代初颇具影响。画作现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取材于中国第一滩(广东电白)的沿海防护林带。扩展资料:《绿色长城》画中一排排的防护林正经历狂风的袭击,如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农田,防止沙、土流失。画中树林的重复列置容易单调乏味,画家平中求奇,力避雷同,加强了背景的表现,把枝干、树叶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使得画面宽阔深远。这是一幅主题性山水画,它标志着山水画不仅有审美欣赏的功能,也完全可以为政治服务,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长城》

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指的是三北防护林。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是世界四大生物工程之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的559个县(旗、市、区)。三北防护林的意义:在广大农区,把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基础设施,始终放在三北防护林体系优先发展的地位,共营造农田防护林3600多万亩,有3.23亿亩农田实现的林网化,占三北地区农田总面积的65%,在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北灌溉农业区已建成跨地区、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在林网的保护下,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土地生产力大大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粮食的稳定增产。近十年来,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九大农区中匀居前三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木材及林产品产量不断增加,以改变过去缺林少木的状况。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绿色万里长城

绿色长城是什么?

《绿色长城》是画家关山月于1974年创作的一幅设色画。《绿色长城》是山水画创新的代表作品,不仅表现的内容新,是前所未有的题材,而且笔墨更新,在70年代初颇具影响。画作现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取材于中国第一滩(广东电白)的沿海防护林带。扩展资料:《绿色长城》画中一排排的防护林正经历狂风的袭击,如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农田,防止沙、土流失。画中树林的重复列置容易单调乏味,画家平中求奇,力避雷同,加强了背景的表现,把枝干、树叶进行了不同的处理,使得画面宽阔深远。这是一幅主题性山水画,它标志着山水画不仅有审美欣赏的功能,也完全可以为政治服务,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长城》

新时期的绿色长城指的是什么?

在当代,我国政府为根治西北、华北、东北广大地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1978年,国务院决定再用我国人民的双手营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工程——“绿色万里长城”,即“三北”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其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四五百个县(旗),绵亘7000余公里,初步规划第一、二两期工程完成后,造林面积将达到1.8亿亩。我国是世界上少林的国家,“三北”又是森林分布最少的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4%。森林植被少,生态失去平衡。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内有1亿多亩农田、几亿亩牧场,受到风沙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长期徘徊,产量低而不稳。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测定,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有70%~80%来自这一地区。“三北”地区燃料、饲料、肥料和木料都缺,群众生活困难。因此,在这一地区建设“绿色万里长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为了在我国北方逐步形成一个绿色综合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永受裨益。经过近8年的奋战,在保护好现有森林的基础上,到1985年新造林保存面积已达到9000多万亩,超过计划任务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提高到5.9%。“三北”防护林体系的营造,从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网、片、带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相结合,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办法。因而,不少地区新造起来的林子已初步获得效益。现在,“三北”万里风沙线上和黄士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已有1.2亿亩农田和牧场得到林网保护,1/3的县农业生态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化。据有关方面的专家估算,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内每年获得的经济效益达25亿元。“三北”防护林建设第二期工程计划造林和封山育林育草9000多万亩。1990年,这座“绿色万里长城”全部建成,已构成我国北部庞大的生物屏障,为世世代代子孙造福。

我国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提供了什么?

非洲一些国家积贫积弱,与生态环境脆弱有重要关系。几乎覆盖11个国家的非洲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向草原过渡地区,严重荒漠化让这里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非盟2007年发起“绿色长城”建设,计划从西非到东非种植一道宽15公里、长7600多公里的林带,以防止撒哈拉沙漠进一步扩大。去年9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方签订协议,也参与到非洲“绿色长城”的建设之中,并与毛里塔尼亚等国开展合作。从塞罕坝到库布其,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果和成熟经验享誉世界。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1万多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如今,中国的土壤修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都将在非洲荒漠化防治领域得到应用,非洲“绿色长城”组织执行秘书长阿卜杜拉耶·迪亚表示,中国应对荒漠化经验丰富,将为“绿色长城”提供重要支持。中国还通过环境友好型农业项目帮助改善非洲大陆的水土。在卢旺达南方省的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开展的菌草技术培训班在当地深受欢迎。菌草栽种技术不仅有助于当地人解决健康食品来源和生计问题,还消除了以往菌生长对木材依赖而导致的林业破坏,能够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中国朋友为卢旺达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已经脱贫致富的菌草技术培训班学员莱昂尼达斯说。

游三北防护林的收获及体会的一篇500字作文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人民网记者 周泓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实施2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密切结合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共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203.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38.6万公顷,飞播造林88.17万公顷,封山育林576.95万公顷。这些树木全部成林后,工程建设区的森林覆盖率将增加5个百分点。

1、三北工程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稳定和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从黑龙江到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采取封沙育林、飞机播种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措施,建设各种类型的防护林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沙区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3年来,共营造防风固沙林476万公顷,新增治沙面积4万平方公里,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营造牧防林37万公顷,使1000多万公顷的沙化、盐渍化和严重退化的牧场得到保护和恢复。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林木覆盖率分另达到15%和20%以上,已进入全面改造利用沙漠,发展绿洲农业的新阶段。

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按山系、按流域综合治理,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553万公顷和水源涵养林11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万平方公里,使黄土高原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控制。山西省昕水河流域营造防护林14.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9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由1978年前的7175吨下降到现在的3226吨。

在农区把营造农田防护林作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来抓,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213万公顷,有2130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林网保护,使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河套、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建成了跨省区集中连片连网的大型农田防护要体系,近十年来,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九大农田居前三位,农田防护林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三北工程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北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时,把农防林作为用材林来经营,使三北地区活立木蓄积大幅度增加,工程区森林蓄积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近10亿立方米,净增2.8亿立方米,一些过去缺林少树的地方,木材已自给有余。新疆和田地区80年代初每年需调入4000立方米木材,现在已自给有余,每年还调出木材5000-8000立方米。森林资源增加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各地利用现有的乔灌木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兴办各种刨花板、胶合板、造纸厂和家具厂,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三北工程建设促进了经济林的发展,成为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工程建设共营造经济林369.1万公顷,牛产干鲜果品1255万吨,产值达169.8亿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一些名优特新干鲜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而且已开始批量外光彩,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省建成了苹果、花椒、柿子、核桃、梨、红枣、山杏等八大经济林基地,面积达70万公顷,年产各种干鲜果品39亿多公斤,产值近60亿元,为财政增加农村特产税约3亿元。经济林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林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各类果品加工厂、包装厂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成为地方财政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在三北地区依托沙棘、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品开发的多种经营项目2600多个,安排从业人员63万人,收入6亿多元。在一些地方,林业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柱。

3、三北工程建设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和环境意识,提高了我国在环保生态领域的地位。 三北工程的实施,强化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锻炼了一批作风扎实,热爱林业,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优秀领导干部,造就了一批潜心钻研科学技术,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技工作者,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带头人。23年来,涌现出了山西临汾市、内蒙古赤峰等一第先进典型和牛玉琴、石光银、王国香、王树清、白春兰等一批模式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成为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

三北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带动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1988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工程题词“绿色长城”。国家林业局一北防护林建设局、新疆和田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专门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辟了专栏;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将三北工程列为优先援助项目,以三北工程为依托的国际合作项目有40多项,争取外援资金10多亿元人民币。三北工程已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提高了我国在环保生态领域的地位


关山月画作<>所体现的住题是什么

“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  这是关山月先生对自己艺术创作本源的一种简洁、朴素的诠释。事实上,与许多同辈的艺术家相比,关山月对外部世界与其生活时代的关注之情似乎更为强烈。而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绿色长城》正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的中国画创作理念。  作为当代中国杰出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出生于1912年10月,卒于2000年7月。作为一位敏于感受社会政治风云,又能及时通过艺术的方式做出积极反应的艺术家,关山月在不同的时期都为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作品。从上世纪40代创作的《从城市撤退》《三灶岛外所见》《塞外驼铃》《鞭马图》《今日教授之生活》,到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新开发的公路》《山村跃进图》《煤都》以及70年代的《绿色长城》《俏不争春》,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第一春》《秋溪放筏》《碧浪涌南天》《国香赞》等一系列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关山月作为一位感知敏锐的中国画家,能够自觉把握时代的精神和自己的独特气质,对新的社会环境、新的表现题材保持着一种清醒奋发的姿态。他那气势强劲及任情挥洒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文人审美习惯的不断突破;特别在对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表现上,使中国画走出昔日狭隘的视野而为现代民众所普遍接受和喜爱。他善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握时代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的鲜活感受,并能有效地拓展传统笔墨的内涵。我们可以这样说,关山月的艺术肇始于民国,成熟于新中国前30年,影响延续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关山月的家乡在粤西海滨,属风沙带,很难生长植物,小时候常受台风侵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植树造林,渔民们男的下海,女的植树,在南粤海滨种起了木麻黄林带,海疆也发生了变化,风沙地植满木麻黄树,这景色深深地打动了关山月,然而景色虽然好看,但并不好画,古人更没有画过。怎样表现木麻黄树的性格和特征?怎样表现海涛和林涛融在一起的感觉?1973年,关山月先是到粤西电白县虎头山脚下的民兵哨所住下,和民兵们一道生活,他早晚登上虎头山顶峰的绿海亭看林带和海水的变化,感受林涛和海涛声音合奏的气势,在深入生活中体验林带之美,后来他还到博贺渔港参观了“三八”林带和菠萝山林带写生,获取了许多珍贵的一手素材。在画面的构图上,他注重气势的连贯,采取“之”字形迂回走向的构图方式来表现悠长的林带,既避免了林带的单调,又很好地表现出海岸景观的宽阔浩渺。在具体画面的处理上,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意境的需要,大量采用石绿色,并吸收西洋画法,用层层加染的方法来表现树林深沉厚重的感觉,为了强化林带的深邃和内聚的视觉趣味,第一层用颜色,第二层用水墨,力求把林带的层次表现出来,海水的画法也同样吸收西洋的画法,使它在风格上与林带统一。这种大胆地将西洋绘画和中国传统大青绿的手法相结合的画法,大面积地运用石绿,层层加盖,铺排渲染,强调色彩的力度,使画面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在统一中求变化,于丰富中现统一,以求达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艺术效果。从整个画面来看,画面远处的海面上烟波浩渺、机帆点点,近处的木麻黄树迎风而立、摇曳多姿,远树如层波叠浪构成一道绿色的屏障,丛林中还隐现着一队巡逻的民兵,表现出具有中国画南方海岸风情和时代色彩的“绿色长城”,也暗喻了那个时代沿海人民众志成城改造自然和保卫祖国海疆的精神和力量。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套路和程式,但关山月一直想在这种套路和程式中有所突破。他既立足传统,又强调写生,更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还吸收了许多西方绘画的有益元素和方法,他希望自己创作的每张画都能用自己的笔墨表现出不同感受和独特的价值。《绿色长城》正是一个典范,《绿色长城》参加了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当时就被称为新中国山水画范本,可见其在关山月的艺术生涯及新中国美术史中的学术价值。另外他画海南岛的尖峰岭,就会力求表现尖峰岭的韵味;他画福建的武夷山,就要追求武夷山的感觉。同时,关山月还努力探索画面语言的多样性:比如这张画上全用色彩,那张画仅用笔墨,另一张画则可能更多地强调线条。  他一生都在力求把握时代精神,在作品中融入社会生活的鲜活感受,有效地拓展传统笔墨的内涵,这种探索,实际上有时像给自己出难题。因为有些传统型的中国画家以强调追求笔墨趣味为理由,以至于画哪里都是一样,不断地重复自己,这些人还因此诟病关山月,认为他的画作不成熟,没有了自己的面貌。实际上,这正是关山月艺术独立自存的价值所在!参考资料:网页链接(光明日报2016年发表)

上一篇:亿厨

下一篇:绿知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