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人物经历
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曾担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栏目制片人 ;担任《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客》等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2012年底,开始打造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半年内,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逐渐延伸成长为全新的互联网社群品牌。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人次。2018年7月27日起,罗振宇担任由江苏卫视联合得到App推出知识类脱口秀《知识就是力量》主讲人。扩展资料:罗振宇的基本观点:1、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2、媒体未来:未来的传媒将不再以信息为核心,而代之以人格。魅力人格体将是新媒体时代最关键的传播节点。未来社群组织的生存将遵循范围经济的逻辑。3、用互联网思维去读书。4、在传统的社会的那种结构当中,其实没有任何人有选择。5、我们今天这个有选择的时代,真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振宇
罗振宇是哪里人
罗振宇,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安徽芜湖 。罗振宇是得到App创始人 ,《罗辑思维》主讲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 、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主讲人 。2012年底,罗振宇打造个人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2015年底,罗振宇举办第一届《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了“知识跨年”的新范式。每年的12月31日晚,罗振宇都会在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中,为观众分享过去一年的趋势观察和学习收获 。2016年5月,罗振宇作为创始人推出知识服务App得到。扩展资料:罗振宇创作的网络视频脱口秀、同名微信公众账号以及知识型社群融合形成的品牌。其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旨在以“身边的读书人”形象成为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伴侣,引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是罗振宇基于对媒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而进行的一次先锋试验。201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第一期视频上线,此后每周更新一期。罗振宇分享个人读书所得,启发独立思考。2017年3月开始,《罗辑思维》节目全面转移至“得到”App 。视频以其丰满的知识品质和独特的个人语言表达风格,在互联网视频领域独树一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振宇
为什么大家这么讨厌罗振宇?
罗振宇公开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得到”,还宣布“得到”启动“一万小时计划”和“知识春晚”,以帮助每个人从知识中获得力量,实现“用人点亮人”。值得肯定的是,在娱乐当道的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道“说话”的节目,也挺难得。但,先不说讲的内容实在庞杂混乱,也不说节目粗糙到“一丝一毫”竟然写成“一丝一豪”,充斥广告也不说,只说罗先生那样一副教训人的样子和缺少交流互动的态势,实在让人乏味,甚至讨厌了。说到这儿,娱乐愚人也就罢了,怕得是打着思想的名义愚人,就更可怕了。期待更多人冷静、智慧,不轻信,更不盲从,不要被五颜六色炫目,也不被专家学者蒙骗。人物简介:罗振宇(1973年1月-),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国资深媒体人,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曾担任CCTV《经济与法》《对话》栏目制片人,《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客》等电视节目主持人,2008年从央视辞职。辞职后创立了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及知识服务App得到。
罗振宇是什么人
1、罗振宇,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安徽芜湖。
2、罗振宇是得到App创始人,《罗辑思维》主讲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主讲人。
3、2012年底,罗振宇打造个人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
4、2015年底,罗振宇举办第一届《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了“知识跨年”的新范式。每年的12月31日晚,罗振宇都会在长达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中,为观众分享过去一年的趋势观察和学习收获。
罗振宇是哪里人
罗振宇是安徽芜湖人。罗振宇,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于安徽芜湖。罗振宇是得到App创始人,《罗辑思维》主讲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主讲人。2012年底,罗振宇打造个人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2015年底,罗振宇举办第一届《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了“知识跨年”的新范式。2016年5月,罗振宇作为创始人推出知识服务App得到。扩展资料罗振宇相关新闻:2012年,《罗辑思维》长视频脱口秀面世。这是罗振宇“单干”后的第一档栏目。节目里的他还保留了当年从事主持时的部分特征:舌灿莲花,说古论今——以及短短的寸头。与此同时,他的旁征博引和话题的趣味性、认知的颠覆性,又赋予了《罗辑思维》超出一般脱口秀节目的特殊魅力。渐渐地,在高等教育人群、城市中产阶级等群体中,这个栏目的名头不胫而走,甚至成为许多人的观念启蒙“课堂”。不少青少年将他奉为“精神导师”,也有人说,罗振宇就是“网红里的知识分子”。但近几年来,罗振宇却屡次拒绝“知识分子”的标签。对他来说,“商人”是一个更易接受的头衔。商业上的成功既是自我的证明,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成为一个生意人,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周边的协作关系负责,而不是空泛地跳到一个理想主义的高度,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罗振宇如是说。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罗辑思维"主持罗振宇: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振宇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大家看完之后感觉怎么样?
运营了4年的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宣布了一次重大改版。得到 App 创始人、《罗辑思维》节目主讲罗振宇宣布《罗辑思维》将从视频改为音频,从周播改为日播,周一至周五更新,时长5-8分钟,只在得到 App 播出,不再全平台分发。《罗辑思维》自2012年开播至今,已经积累了205集长视频脱口秀,在优酷和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次——罗振宇因此而成了不折不扣的“知识网红”。那为何罗胖最终放弃了流量模式呢?为何不当网红了?3月8日,在罗振宇举办的沟通会上,除了宣布《罗辑思维》首次改版,他详细解读了为什么,并分享了从经营《罗辑思维》到“得到”平台的全部心得。团队表示,从内部视角上看,得到 App 的快速表现,是其愿意把《罗辑思维》节目搬回到主战场的原因。此前,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3月5日,得到 App 的注册用户为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超过45万人,付费专栏上线9个月以来,共售出144万份。在得到 App 上,也已经有一批 KOL 实现知识变现。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去年,知名媒体人李翔在得到 App上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上线没多久就突破了5万的订阅量(199元/年);在今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推出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已经有近6万人付费订阅(199元/年)。然而,关于内容付费的很多质疑也接踵而至。内容付费风口真的来了吗?内容付费是一门可持续的生意吗?对于外界关于“知识”这门生意的种种质疑,在沟通会上,罗振宇逐一做了解答与阐释。在罗振宇眼中,到目前为止,内容付费并不能算是风口,但是具备风口的潜质。这得益于当下线上付费的便利,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消费升级。而且,国内的版权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盗版的问题在产业上基本解决。实际上,内容付费并不是新事物。在得到 App 出现之前,罗辑思维就卖了两年的书。从出版业的角度来看,“知识交付”一直是需要付费的,从没出现问题,如果从“过去人们不付费,如今愿意为知识付费了”这个角度来理解,是存在问题的。“内容付费的新机会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大潮的变动使得曾经知识交付三大产业——教育、出版和传媒产生了产业板块之间的松动。”罗振宇总结道。而正如滴滴提供了随叫随到的专车服务,美团、饿了么提供了送餐上门的服务,知识领域的“知识服务”正在诞生。这类“知识服务”正是为了满足当下“知识焦虑”这一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底层的因素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动,主要体现在:第一,人的时间正在碎片化;第二,学习越来越是终身化;第三,学习越来越跨界化。传统的出版业和教育业对此也有解决方案。不过,在当前的情形下,罗振宇认为很多方案本身就有问题。“不计成本的做研究,是专业学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知识是否碎片化不是最重要的。” 在罗振宇看来,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已经是既成的事实,用户选择用碎片化的学习来填充这些时间,是有价值的真实需求。很多人对于得到 App 上付费内容发出最大的质疑是,目前很多付费实验的结果表明,文章的打开率并不如预期,很多用户买了之后不看,次年还是否会继续付费值得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容付费产业的逻辑是否存在?知识付费和碎片化学习是一门可持续的生意么?针对外界这一疑问,罗振宇透露,目前得到App上单篇文章的打开率在30%左右,而目前提供免费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仅为5%。即便在出版业,“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样的现象也再正常不过了。正如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人买了高档厨具并不一定会天天做饭,买了机械键盘的人不见得是顶级游戏玩家,罗振宇认为,当下内容付费产业应该用产品化的思路去运营知识服务。“不管用户是否使用产品,但是他买了,满足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就是产品的功能之一,‘买了不看’是媒体人的思维,是传播冲动的心里作祟。”罗振宇说。
罗振宇为什么承认停掉罗辑思维视频节目是错误?
对于罗振宇认为当初自己把逻辑思维从视频节目停掉,变成音频节目是错误,我也赞同,我认为确实是这样做错得太离谱了。罗胖所说的,是他们顺应碎片化和短小精悍的潮流,将原来每周一个小时的视频变成了每天十分多钟的音频(当然周末要休息两天)。首先,现在的逻辑思维音频节目,实实在在的讲,没有什么可看性,看不看都没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很多期逻辑思维,变成了得到app的其他音频节目的精华版摘录。实际上这样的逻辑思维和他们的理想商业内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说逻辑思维从视频转向音频之后,变得通俗了,完全没有稀缺性。当然,这绝不仅仅是视频改音频的问题,关键还是稀缺性,商业的价值就来自于稀缺性,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美,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就很难出头,相反,虽然看起来奇葩,但是独树一帜又经得住市场考验,那肯定是最好的产品形态。我给那个伙计说到的也是这个问题,长达一个小时的罗辑思维在当年显得粗老笨重,又在短视频的时代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却能迅速积累起300多万的粉丝,足见其产品特质是非常适应市场的。其次,一个节目如果缺乏稀缺性,那么其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现在的逻辑思维,对于德道体系也来说已经可有可无,当然罗振宇这个人还是有人格魅力的,但是逻辑思维在得到的产品中,完全没有其不可或缺的意义了,不像薛兆丰的产品一样,能够为逻辑思维的得到app增色。总之,我认为现在的逻辑思维改版以后,完全不值得一看。
高晓松的《晓说》、梁宏达的《老梁说天下》、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之间有什么区别?
高晓松的《晓说》、梁宏达的《老梁说天下》、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三档综艺节目都很有深度,穿透力很强,震撼力也很强,个人更喜欢《老梁说天下》因为本人逻辑思维较传统。高晓松的《晓说》,风格平易,脉络清晰,表达比较有体系。表达框架也宽阔而不失开放,角度往往有新意却不觉突兀,因为所有观点都是高晓松个人世界观体系下的,所以矛盾冲突之处很少,比较能自圆其说。这些特点使得他对于年轻受众很有感染力。硬要说他的问题就是,正是因为感染力太强、受众太年轻了,容易像当年明月一样造就一些脑残粉。因为他的表述都出于个人感受积累,广度和深度都难免会有不足(也包括他受条件限制,没法充分表述的),但是体系已经很完备了,能自圆其说。这样会导致一些小年轻先入为主一听他的观念体系,顿时觉得豁然开朗,然后一拍大腿就是这个理了!然后对各种不同的其他观点有排斥心理。老梁的《老梁说天下》,风格亲切,知识面宽阔,可以感受出很多社会阅历的积累,比较有说服力。他的问题是表述角度没有其他两个节目平等,就是说虽然表达很平易亲切,但是感觉上还是更接近一个和气的老师在解惑,一个和蔼的长辈在讲故事的状态。这就是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区别。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老梁是一档电视节目,各种限制肯定多得多,发挥空间小很多,知识点有新意,知识面和框架却显相对陈旧,角度新意不足,相比其他两档节目犀利度是欠缺的。(高晓松晓说成功后,也上电视做过脱口节目,反响平平),所以《老梁说天下》受众更多倾向于中老年人,或者审美情趣偏传统的人。我个人就还是更喜欢听他在广播里扯体育的蛋。罗胖的《逻辑思维》,是三者之中野心最大,也是准备最为充分的,整体制作最为精良的。他的优势有:1.可持续性。分享高大上人士成熟观点为主。另两个都是个体知识分享,能讲的干货总归是有限的,后劲不足,红旗还能打多久是个值得担心的问题。2.知识深度。有专业人士和专业书籍做基石,深度有保障。3.团队协作。但是他的优势也同样带来诸多问题:野心最大使得他在定位和技巧上各种压力和摸索,还缺乏确定性;一期节目有时要压缩的东西太多。其他两档节目就放松得多,讲的人放松,听众也放松。而听罗胖的有时碰到不对路的话题会很累很伤神。团队协作和分享他人成熟观点,资源更多但因为世界观不是一个体系,也容易造成观点之间有不协调感。(最直观的例子是很多受众会有这种感觉:某一期特别对胃口,而某一期感觉了了甚至不对眼)。与松胖和梁胖的玩票性质不同,玩深度使得罗胖更像一个文人,这样容易造成文人相轻那条路上来的明枪暗箭。搞得评价最两极分化。两极分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节目的受众很多一部分人在传统的权威性一元观念教育下,比较缺乏多元心态和换位思维,在知识积累阶段的气质很像一个血气方刚的叛逆期小年轻,刚从父亲崇拜和老师迷信的阶段走出来,看到一个貌似权威的人表达观念体系时,出现一个硬伤或者只是和自己观点比较冲突的观念时,立马就一棍撂倒:靠,什么玩意,这里竟然这么说,整个都没得看了…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如何?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罗胖脑残粉先贴一段视频 这是10个月前 罗胖和优酷财经的同志在一起讨论《逻辑思维》时的视频罗振宇策划新节目-4一共有五个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在这段视频中,罗胖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逻辑思维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他自己在当时的给出的答案是,对于图书观点的梳理和解读。而在现在已经播出16期的情况下逻辑思维目前的依旧遵循当时的一个初衷而我认为其作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节目的理由如下:1 罗振宇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对于自我营销的深度理解我订阅了逻辑思维的维信,曾经在微信平台上问过罗老师为什么在知乎有帐号却从来不参与社区活 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得到了罗老师“因为平台太多,难以管理”的回答。我并不知道这是其本人的回复或是由团队进行操作,但这样的用户体验感是极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罗振宇的微博,会发现大多数会得到本人的回复。这说明罗老师对于每一个用户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探索。2 类读书类节目的缺失和市场需求知乎有一个话题是书籍推荐,回答频次非常高,原因在于读书是一件私人的并带有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事情,分享书籍会给人以分享价值观的愉悦和寻求志同道合者的潜在需求。而在传统电视领域有得大妈者得天下,收视率的压力使得很多读书节目不得不远离黄金时间,多在半夜时分进行播放,《百家讲坛》则属于现象级的事件,受到多方资源的照顾。那么回过头来,在视频时代,各大视频网站主打的依旧是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但是《晓说》的成功给很多人看到了知识分享领域这块巨大的蓝海,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其在各个领域对于质感的要求日渐提升,细分到电视节目,便有了《逻辑思维》《晓说》这样知识分享类节目的市场需求。3 专注于剖析事件内在的逻辑机理和抓取热点事件的能力在已经出品的16期节目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罗老师首先给你一个“锚”,即在对于传统事物的不同观点,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解构分析,引经据典,最后在逻辑上说服你,这样的节目首先对主讲人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一套逻辑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支撑并经得起推敲,而对于观赏者同样要有一定要求,这就为未来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个极有潜力的目标群体。而着16期的选题不用我多去评析,我自己是乐在其中,尤其是u盘化生存这一概念给了我很多深思。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和知乎是知识分享领域的两条发展路线」期待他们都越来越好--------------------------4.21补充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和晓说中,都开始出现了合作的广告商,并以内容表现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见自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已经在积极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这是一件必然发生但需要无尽探索的道路。有道云笔记和罗辑思维的合作是平台间的合作,相对契合。mini 和晓说的合作则让我觉得突兀,有种夹生饭的感觉。但向这样在这条路上单枪匹配作战的你们致敬每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是过往模式的颠覆,是对无知事物的挑战加油琢磨着是不是要写点书评 向老罗讨点书看
罗振宇讲的逻辑思维靠谱么
是这样,我其实算是罗辑思维的听众。原因很简单,在我实习的时候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只有听点什么了,于是把最能扯的播客都下下来。听玩高晓松,就只有听这个了。
我觉得逻辑思维最大的价值就是消遣和打发时间了,跑步的时候也可以看看。打游戏需要长时间做重复性动作的时候可以打发时间,整理数据啥的时候也可以。
辑思维最好听的就是写历史故事,这些玩意也是他们扒的别人写的书,例如多次引用张宏杰先生的书,甚至连语气和修辞都照搬,原创性几乎为零。但是我们把这个节目定义成打发时间的节目,只要听别人讲故事就够了嘛。所以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一旦开始讲道理,就只能呵呵笑了。因为太傻叉了。逻辑思维每一期都想要讲个道理,或者给你什么启示,你一旦听他总结,就觉得我靠这人什么脑子。。。
最后,一旦进入专业领域,恨不得你得生气。本人是学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有关经济学的节目,没有一期是靠谱的,没有一期是没有硬伤的。但有趣的是,罗振宇这个人还经常“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或者建议大家学经济学,或者自称学了经济学受益匪浅等等。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