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原文朗读

时间:2024-07-16 01:26:58编辑:流行君

刘禹锡洛阳牡丹花诗句

1. 刘禹锡关于洛阳的诗句
刘禹锡关于洛阳的诗句 1. 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2. 描写洛阳的诗句多写几个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记得采纳啊。
3. 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
4. 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
5. 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
6. 说说古诗中关于“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
7. 关于洛阳的诗句,或句子中带洛阳的字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 关于洛阳的古诗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参考/p/582254494。
9. 描写洛阳的诗句多写几个 谢谢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

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   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牡丹是百花之王,一般象征富贵典雅和吉祥高贵,而从古至今,有非常多的诗人为牡丹写下很多的诗句,而有些诗句已经成了千古名句,下面是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   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1    观江南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张蠙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群芳尽怯千般态,   几醉能消一番红。举世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赴东都别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令狐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北村吴园雨中赏牡丹主人留饮   朝代:元朝|作者:仇远   不谓村园见此花,娇红数朵眩晴霞。   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   略具杯盘供笋蕨,已拚杖屦污泥沙。   莫愁乳鹿衔春去,自有蓬蒿尽力遮。    和人牡丹   朝代:宋朝|作者:张咏   桃源分散恨无期,忽意江城见有时。   歌绕醉围抛不得,几人终夜起题诗。    远公亭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李咸用   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   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   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   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   庐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   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   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   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鞮上惭清明。    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   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侍女妒羞看。   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   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栴檀。   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   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   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乾。好酬青玉案,称贮碧冰盘。   璧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   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牡丹   朝代:宋朝|作者:李龏   一年生意属流尘,万叶红绡剪尽春。希逸近来成懒病,落时青帝合伤神。    牡丹诗二十首·其十一   朝代:清朝|作者:丘逢甲   汴京纳土说钱王,陌上看花兴未忘。留得家风忠孝在,相公裁表进姚黄。    柳梢青·赋牡丹   词牌名:柳梢青|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   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香暖几飘袁虎扇,   格高长对孔融樽。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2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洛阳牡丹花的经典诗句3    1、白牡丹   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2、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3、牡丹   唐李山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4、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5、清平调词三首   唐·李白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穷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6、牡丹吟   北宋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7、次韵杨司业牡丹   元吴澄   谁是旧时姚魏家,   喜从官舍得奇葩。   风前月下妖娆态,   天上人间富贵花。    8、漫成七首之一   北宋张耒   江南梅花凌雪霜,   桃李开尽春无光。   谁知洛阳三月暮,   千金一朵买姚黄。    9、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10、看花绝句   北宋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一方面“情志”是统一的,“志”是内在的基础,本神曰:“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解精微论曰:“夫水之精为志”,皆是强调“志”是内在气机运化。“情”是外在的表现,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另一方面,细纠起来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即情是情,志是志,所谓“见景生情,逢场作戏”,情与志有时也是不一致的。《灵枢》:《灵枢》最早称《针经》。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相当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九灵》、《黄帝针经》等名。《灵枢》一名,始见于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在《三部九候论》中引用时称“《灵枢》曰”。

灵枢经原文及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墓,何立而为循,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日以母为基,以父为檐[1]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日何者为神?岐伯日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日人之寿天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日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黄帝日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日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提要】本段主要阐述了寿天的根本因素决定于五脏的坚与不坚,而在五脏中,尤其强调先天之本肾气的作用。【注释】[1]楣音吮,栏杆,文中指阳气在外为卫外。【白话解】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在人体生命开始的时候,以什么作为基础,又以什么作为保障,丧失了什么便会死亡,保持了什么才能生存呢?岐伯回答说人体生命的开始,以母亲的阴血作为基础,以父亲的阳精作为保障,两者结合而产生神才有生命活动。丧失了神气人就会死亡。保持了神气人才能生存。黄帝问什么是神气呢?岐伯答道在母体中,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达到气血调和、营卫通畅,五脏成形时,便产生了神气。神气产生后,藏于心中,魂魄也由此生成,这才构成一个健全的人。黄帝说人的寿命有长短的差别,有的人长寿,有的短命,有的人患病时间很短就突然死亡了,有的患病时间很久而能迁延时日,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道五脏强健而功能正常,血脉调和匀畅,肌肉间隙通利,皮肤致密,营气和卫气的运行正常,呼吸调畅,气按一定规律流行,六腑正常传化饮食物,并将所化生的津液布散全身,身体各部的功能活动都正常进行,就能够长寿。黄帝说如何知道人活到百岁才会死亡呢?岐伯说长寿的人,鼻道深邃而长,面部的颊侧和下颌等部位的骨高肉厚而且端正,营气和卫气的运行调和通畅,颜面上部的额角、中部的鼻和下部的下颌都隆起,骨骼高大、肌肉丰满。有这些征象的人,活到一百岁才会死亡。【原文】黄帝日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日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1],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提要】本段阐述了人体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注释】[1]灭《黄帝内经太素》与《甲乙经》均为"减"。【白话解】黄帝说气在人一生中的盛衰情况,以及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表现,能讲给我听一听吗?岐伯道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畅通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二十岁时,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趋于发达,所以行动敏捷,走路很快。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完善,肌肉发达而坚实,血脉充盈旺盛,步履稳健而喜欢从容不迫地行走。四十岁的时候,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发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阶段而逐渐衰退,腠理开始粗疏,颜面的色泽逐渐消退,发鬓开始斑白,因为精气已发展到最高阶段而开始衰减的缘故,所以愿意坐着而不想活动。7到五十岁的时候,肝气开始衰减,肝叶开始瘦薄,胆汁开始减少,两眼开始昏花。到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减,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以致经常出现忧愁悲伤的情志改变,又因为血气不足而运行缓慢,所以只想躺卧。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而不润泽。到了八十岁,肺气衰减,不能涵养魄而魄离散,所以言语容易发生错误。九十岁,肾气枯竭,其余四脏的经脉气血也都空虚了。到了一百岁,五脏及其经脉都空虚了,所藏的神气消散了,只有形体躯壳存在,也就死亡了。【原文】黄帝日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日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提要】说明人不能终寿的因素是因为五脏不坚。【白话解】黄帝问有的人没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岐伯答道这种人的五脏都不坚固而功能失常,鼻道不深,鼻孔向外张开,呼吸急促。另外面部的颊侧和下颌塌陷,脉体薄弱而脉中血少,肌肉不坚实,又屡次被风寒等外邪侵袭,使血气更虚,血脉不通畅。总之,人体正气虚弱,邪气就容易侵人人体而又进一步伤害正气,所以没有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

“上医医无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出自哪篇文章?原文是什么?

难经·七十七难>“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上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鶡冠子·世贤》 卓襄王(即赵悼襄王,赵孝成王子)问庞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庞暖曰:“王独不闻愈跗之为医乎?已成治之,鬼神避之……王独不闻魏文侯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为善?’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鶡冠子》相传为战国时人所著,因喜以鶡羽为冠,故名“鶡冠子”,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云:“今本《鶡冠子》 不完全是伪书,也不完全是真书,”有一定参考价值。文中的赵悼襄王于公元前244年至236年在位,魏文侯于公元前445年至396年在位。文中云扁鹊有兄弟三人,为其他史料所不载。扁鹊称其长兄治病能“未有形而除之”是治未病之上工,却不被世俗所推重。虽“渴而掘井;斗而铸兵”为世人所讥笑,但在治病上却常待“病而后药之”“乱而后治之”不能防患未然,象桓侯讳疾忌医一样,往往延误治疗,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庞暖身为策士谋臣,他所讲的这则故事未必实有其事。所以,笔者认为,这则故事寓言的成分大而事实的可能性小,是根据扁鹊事迹或扁鹊论述有病早治等有关思想改编的寓言。

求医古文《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在线等

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文: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说的就是这些道理。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打一个比方,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然后才去铸造武器—样,不是太晚了吗?出自《四气调神大论》,选自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扩展资料《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治已病治未病

读《黄帝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1——春之养生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解读)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的三个月,是所谓推陈出新 (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 天地 万物复苏 开始生长 , 万物 都 欣欣向荣 显出勃勃生机 ( 春季冰雪消融,万物苏醒,生机盎然,阳气升发,而人体内的阳气亦顺应自然,向外向仁疏发。但如调摄不当,升发太过,往往也会激发出性情急躁,易于发怒的情绪,而导致“怒则气上”的病理表现,因为人在发怒的时候,气血就壅滞在头部,不能正常输送到全身其他部位去发挥作用,而引起疾病。现代研究也发现,春季是脑中风、高血压、胃溃疡的高发季节,这与春天人的情绪易于波动不无关系)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 ( “夜卧”是在提醒我们提前上床准备睡觉 ,儿童最好不晚过十点 ,年轻人不要晚过十二点 , 成年人最好不要晚过十一点 ; “早起”提醒我们 ,应当在睡眠保持8小时充足睡眠的基础上 ,尽早起床 ), 到庭院里,空气好点的地方散步 , 衣物要 宽松 一点 (不让身体受到束缚) , 披 散头发,舒张形体,使神志随着春天的生气而勃发。

“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提倡生长,不要扼杀;提倡给予,不要剥夺;提倡奖赏,不要惩罚 ( 就是要我们做到心情舒畅,情绪偷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肝气舒畅条达,机体气血流畅 ,要达到这些,就多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和家人和外人发生冲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古人的修身养性,仁义礼智信等等做好了,情绪也就好了,情绪好了,肝也就好了;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要有的,运动也是能舒缓情绪的,春气生、肝气升,春季运动,也是顺应自然之道,要以缓和的运动为主,以调动机体的生发之气为宜)。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这是 对应 春天生长之气所必须有的 反应 , 是 养生 之道呀 。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 ( 春对应于肝,肝主疏泄,在志为怒。人的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就会造成抑郁多愁、急躁易怒等情绪变化。肝喜条达而恶抑郁,那么我们在春天就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做到恬淡情志,不生忿怨之心。也要避免忧郁,做到大肚能容天下事。从气机的疏散上做到不逆 )

“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之到了夏天,就要得寒变之病 (夏为热,因为阴阳互相转化的关系,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的现象就会发生;春天未能充分唤醒体内的阳气,机体的阳气得不到生发,也就容易形成郁结之气,气机郁结就会呈现一种阴寒趋势,导致寒变之病,就如腹泻拉肚子就是一种阴寒的表现 ) , 那么 因为春天的生养基础差,供给夏季生长物质的 时间 就 少 了 不够用了 。

今天讲了春天的养生之道,那么夏天也有养生之道吗?且继续学习 ,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 ? ? ? ? ? ? ?

? ? ? ? ? ? ? ? ? ? 待续


《黄帝内经》好的注释版本

王洪图版《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传统医学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医之始祖,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从宏观上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基于对生命的长期观察,大量临床实践,及简单解剖学知识,建立了中医学上“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养生学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重讲:“治未病”,即怎样才能少生病不生病,其对于今天社会高强度生活人群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扩展资料价值影响《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文言文翻译

黄帝内经文言文翻译
1.求黄帝内经文言文全文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消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淑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
咸田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雄比缨,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是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本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阀。
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效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运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恐散于求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平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
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阎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
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读。庞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送,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仰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农壬寅序。卷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2.求这段译文在《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以及标题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最后一段)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3.《黄帝内经素问》序译文《黄帝内经素问》序译文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序说:“伏羲、神农、黄帝的著作,称作三坟,是讲述重要道理的。”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内经》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便是《内经》的卷数。虽然几经年岁推移,朝代变革,但是对《内经》的传授和学习依然存在。
担心学习者不是适合的人,因而时常有秘藏不授的内容。所以第七这一卷,主管教育的官员隐藏了它,现在遵行的本子只有八卷了。
虽然这样,但是《素问》的文字简约,内容广博,道理奥妙,含意深远。天地的现象分清,阴阳的征候列举,变化的原由表述,死生的预兆显示。
这些道理,未曾商量却远近相同,不用约定但无形的事物和有形的事物符合。查核它的言论有证据,检验它的事实不差错,确实可以称得上最高学说的根本,养生之道的基础。
假如天资敏捷聪颖,便能通晓玄妙的道理,完备的见解虽然属于生而知之的人,但是对经文的正确理解也要借助前人的训解,未曾有行走不遵循道路,出入不经过门户的人。专心致志,精深研究,探索微妙深奥的含义,如果认识符合《素问》的精义要旨,那么就会达到目牛无全那样技艺纯熟的境界。
所以往往会取得成效,好像鬼神在暗中相助一样,因而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家陆陆续续地出现。如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时有张仲景、华佗,都是掌握《素问》奥妙道理的人。
他们都能使医学的效用不断更新,普遍地救助民众,好像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声名和实际相符。这大概是医学教育的显著成果,也是上天的资助吧。
我年轻时就仰慕医道,一向喜好养生,有幸接触《素问》这部真经,就用作借鉴。然而传世的版本有错误,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义相差甚远,施行运用不易,阅读领会·也困难岁月已久,沿袭而成弊端。
有的一篇重复出现,而另外立两个篇名;有的两篇合并一起,而总括为一个篇名;有的问答没有完结,而另外设立篇名;有的书简脱失未加写明,而说是历代残缺。在重出酌《经合》篇前加上《针服》的篇名,把《异法方宜论》并人《咳论》篇;割裂《通评虚实论》而并人《四时刺逆从论》,把《诊要经终论》并人《玉版论要》;分解《皮部沦》而加入《经络论》,把有至教内容的《上古天真论》退放在后面,而把论述针法的诸篇列在前面。
诸如此类,不可尽数。将登泰山,没有路径怎么到达?要去扶桑,没有舟船不能前往。
于是我精心努力广泛寻访,就发现诸多占有《素问》资料的医家。经过十二年,方才掌握条理要领,探讨收获之处,深感实现了宿愿。
当时在郭先生的书房里,获得先师张公秘藏的版本,文字清楚,内容完备,逐一参验诸本,众多疑难问题像冰融化一样地消除。恐怕被后学者散失,断绝他们授学的依据,于是就撰写注文,以便使它流传不朽。
加上我原来收藏的卷帙,共计八十一篇二十四卷,汇集成一部书。希望人们探明前后文义,研究注释领会经文,启发初学的人,宣扬高深的医理。
其中书简脱落,文字断缺,意义不相连贯的地方,就搜求经文中有关的内容,迁移来补充其处;篇名缺漏,所指事理不明确的地方,就斟酌它的内容要旨,增加文字来使其义明晰;篇论合并不分,意义互不相关,缺漏篇名的地方,就区分内容的类属,另加篇名放在该篇之前;君臣问答,礼仪错失的地方,就考校地位的尊卑,增添文字来使其文义显明;书简错杂和文字零乱及前后互相重复的地方,就详审经文的要旨,删掉繁杂的部分,来保存其中的要点;文辞义理奥秘,难以粗略论述的地方,就另撰《玄珠》一书,来陈述其中的道理。凡是添加的文字,都用红色书写,使今本和原本务必区分,文字不相混杂。
这样或许能使圣人的旨意显明,使深奥的理论得到全面陈述阐发,有如众星宿高悬天际,奎宿和张宿次序不乱,又如深泉清净明沏,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全能分辨。国君臣下和各族人民没有意外死亡的可能,而有延长寿命的期望。
使医生不出差错,学习医道的人明白,高明的医理流行传布,百姓健康的福音接连不断,千年之后,方才知道古代大圣的仁慈恩惠没有穷尽。时在大唐宝应元年岁值壬寅序。
.扩展资料《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精神包括:整体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与发病机制、法治诊断、预防性保健和运气理论等:1、"整体概念"强调人体本身和自然是一个整体,而人体的结构和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2)"阴阳五线"是用来说明事物对立面之间关系的理论。
2、"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内脏、12经络、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3、"病因与发病机制"描述了疾病发生变化的发病机制和发病机制后,人体是否使用了各种致病因素。
4、"法治诊断"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5、系统地阐述了中医保健理论,是对健康和疾病预防经验的重要总结。
6、"运气理论"研究了自然气候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追求利益,避免危害。通过历代医。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如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婬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译文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上一篇:应惜艳阳年

下一篇:二维码在线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