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Brunner

时间:2024-07-14 04:40:49编辑:流行君

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有何区别

经济史,一般是以某个国家,比如中国,或者某片地区,比如西欧,为主线,陈列、分析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的历史。其实是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很多研究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都可以去写。

经济学史,是将各种经济学理论依据某一原则串联起来做的分析,从中找出经济学理论的演化路径。依据的原则可以是时间、可以是比如“人的因素在经济学里的地位”、可以是某一个学派里不同经济学导师对这个学派的经济学理论的推动。等等,完全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能写这方面书的人,或者能对这方面授课的人少之又少。


iphone x 是谁设计的的最新相关信息

Phone X属于高端版机型,采用全新设计,搭载色彩锐利的OLED屏幕,配备升级后的相机,使用3D面部识别传感器解锁手机,支持AirPower无线充电分为64GB、256GB两个版本。
iPhone X显示屏是iPhone有史以来最为出色一块屏幕,支持3D Touch压感操作,支持HDR显示。iPhone X使用Face ID人脸识别。额头处除了传统的光线与距离传感器,集成了红外线等传感器,其前置镜头也提升到了700万像素,支持背景虚化自拍。iPhone X加入了无线充电功能,支持IP67级别防水防尘。
iPhone X搭载的A11 Bionic处理器加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AR方面的支持,搭载了提升拍照的苹果独立设计的ISP。截止发布iPhone X前苹果性能最为强劲的一款处理器。
屏幕尺寸5.8英寸,重量174克,高度143.6mm,宽度和厚度分别为70.9mm、7.7mm,2436 * 1125 像素分辨率,458 ppi。
背部后置双摄,为1200万像素广角镜头(F/1.8光圈)+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F/2.4光圈)组合,支持人像模式背景虚化。
处理器:A11 Bionic采用6核64位架构,集成M11运动协处理器,A11比A10运行速度提升70%,苹果自主研发的GPU性能则提升30%


经济学的历史阶段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或主要人物贡献

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C. 学派精神:
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
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
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亚当斯密:
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
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
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计算机病毒是指?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具有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衍生性5种特点。1. 传染性:传染性是病毒的最基本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2. 破坏性:占用系统资源,删除或者修改文件或数据,加密磁盘中的一些数据、格式化磁盘、降低运行效率或者中断系统运行,甚至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3. 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不会立即发作,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文件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只有条件满足时才被激活4. 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者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5. 衍生性:被其它恶意攻击者所模仿,从而衍生出新的计算机病毒。

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你了解过吗?不知道就跟着我去看看吧!下面由我给你做出详细的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介绍一:   1982年7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莫名其妙地就诞生了。它就是Elk Cloner,仅仅是美国匹兹堡一位高中生的恶作剧,并不会对计算机产生任何危害。   只是对不知情的Apple II的使用者进行骚扰。当时的病毒还没有针对PC,毕竟IBM的个人电脑也仅才一岁。 病毒的鼻祖 最早攻击PC的病毒是Brain   诞生于1986年,攻击的目标是微软最经典也是最受欢迎的 操作系统 --DOS,由两个巴基斯坦兄弟编写,分别是Basit Farooq Alvi和他的兄弟Amjad Farooq Alvi,这个计算机病毒可以显示他们的计算机维修商店的电话号码。   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介绍 二:   从1987年发现了全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以来,病毒的数量早已超过1万种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两千种新病毒的速度递增,不断困扰着涉及计算机领域的各个行业。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是众所周知的,发明计算机病毒的人同样也受到社会和公众舆论的谴责。也许有人会问:“计算机病毒是哪位先生发明的?”这个问题至今无法说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计算机病毒的发源地是科学最发达的美国。   虽然全世界的计算机专家们站在不同立场或不同角度分析了病毒的起因,但也没有能够对此作出最后的定论,只能推测电脑病毒缘于以下几种原因:   一、科幻小说的启发;   二、恶作剧的产物;   三、电脑游戏的产物;   四、软件产权保护的结果。   世界首例计算机病毒介绍三:   跟计算机一样,计算机病毒的起源也是美国,早在六十年代初期,著名的AT&T BEL LAB有一群年轻的研究人员,常常做完工作后   就留在实验室里兴致勃勃地玩一种他们自己独创的计算机游戏,一种叫做DARWIN的游戏,它是由每个人编制一段程序,然后输入计算机运行,相互展开攻击,设法毁灭别人的程序,这种程序就是计算机病毒的雏形   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计算机病毒只是出现在科幻小说里作为故弄玄虚的作料,没有人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种东东。   真正的计算机病毒,通常认为是在70年代,首先产生与BEL LAB,当时是因为工作失误无意中制造了计算机病毒,从那之后,一些软件开发人员和恶作剧者处于各种各样的目的,陆续制造了很多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学术界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的存在是在1983年。DR FRED KYLE在计算机安全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后(见上期),随后进行实验演示。   当天首先在UNIX的VAX11/750上实验第一个病毒,一周后(11月20日)演示了另外五个实验。在五次实验中,病毒使计算机瘫痪所需时间平均为30分钟,证明病毒的攻击可以在短时间完成,并得以发展和快速传播,从实验室证实了病毒的可存在性。   中国由于7 、8年代信息化程序不高,一直到89年才发现计算机病毒。1989年3月,大连同居局所有M24计算机全部感染上“圆点”的病毒,这种病毒发作时,屏幕上出现类似 台球 运动的小圆点,这些小圆点无休止地运动   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而且会强行关闭当前程序。当时正值编制1988年统计年报报表期间,通过向所管辖县区发放带毒软盘,使大连市的各计算机均感染上该病毒。

经济学是什么啊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扩展资料: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上一篇:成量股份

下一篇:中单婕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