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

时间:2024-07-14 01:34:04编辑:流行君

近代有哪些著名考古学家?

一、郭沫若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二、裴文中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裴文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1937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后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兼周口店办事处主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史前考古学。194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1982年9月18日在北京病逝。裴文中擅长旧石器考古、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哺乳动物;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三、李济李济(1896.7.1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并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国学研究院讲师,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1949年后赴台湾大学及史语所。四、夏鼐夏鼐(nài)(1910年2月7号—1985年6月19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夏鼐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夏鼐十分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和且治学严谨的特点。五、汪宁生汪宁生(1930年-2014年2月1日)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灌云县。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任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考古学和民族学教授,民族研究首席科学家。他著作丰富,重要论著约100万字,大都收入《汪宁生论著萃编》(上下)。他的丰硕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赞许。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曾受聘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和美国费城人类问题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杰出人物索引》、《世界五千名人录》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词典》。对民族学和人类学有较深的研究。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

中国考古第一人是谁?

中国考古第一人是李济。李济(1896年7月12日-1979年8月1日),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并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故事: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的反应如何,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为什么要考古?

考古学可能是和历史对话最好的方式。考古可不仅仅是发现文物并保护起来这么简单,这项工作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是考古本身的价值。考古面临的材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物质遗物(包括遗址、遗物、遗物)。这些材料本身并不像文字记录那样提供直接的信息。因此,考古工作者需要在观察比较之后,建立其物质文物的时空框架。就比如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的王朝。在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但不为国际史家所承认。原因是没有与夏朝历史有很强联系的文物。现在只有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郑州东赵遗址出土的“夏”字遗存可以勉强与夏代联系起来然而,二里头“夏”字的遗存只与史记等史书相契合,但甲骨文等特殊“史书”的缺失,并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因此,要证明夏朝在世界上的存在,还需要考古学。同时,要证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光靠文字记载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历史文物来作证,而这些历史文物需要通过考古发掘,从地球数千年的封印中带出,将那个时代的奇观展现在世人面前。此外,考古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试想,如果没有太多的考古发现来证明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强大的朝代,并将其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其强大的证明,外国人是看不起中国的。有些有心人甚至连有力的证据都没有,就把中国贬低成文化骗子。书上所记载的,有谁信呢?到那时,中国还会保持这个伟大国家的风采吗?我以为在短时间内,中国人会怀疑他们的根源,中国会突破。文物可以让人们了解一个朝代和一段往事。比如,没有考古,人们就不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不知道古人是怎么生活的。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古人的一些文章,从而理解他们,引起共鸣。

如何成为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有:要有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要有严谨的精神、认真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还要有极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态、科学的头脑。考古学家要具备的条件: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2、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3、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扩展资料从19世纪到现在我国一些知名的考古学家有:郭沫若、裴文中、李济、贾兰坡、夏鼐、苏秉琦、俞伟超、李仰松、卫聚贤、陈文华、张光直、石璋如、张忠培、高去寻、梁思永、汪宁生、石兴邦、宿白、严文明、蒋赞初、张之恒、张增午、安志敏。考古学家是专门从事挖掘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一些与地层有关或是与古代历史文化有关的成功人士,是运用考古学知识进行研究的专家。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历史文物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生物的遗留物、现存可能的史前地貌、自然演变结果等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也进行研究。考古学家致力于探索地球生物,他们在埃及,尤其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并以此对地球状况的发展方向和现存人类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化的预测。

中国比较著名的考古学家是哪位?

一、郭沫若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二、裴文中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裴文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1937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后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兼周口店办事处主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史前考古学。194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1982年9月18日在北京病逝。裴文中擅长旧石器考古、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哺乳动物;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三、李济李济(1896.7.1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并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国学研究院讲师,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1949年后赴台湾大学及史语所。四、夏鼐夏鼐(nài)(1910年2月7号—1985年6月19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夏鼐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夏鼐十分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和且治学严谨的特点。五、汪宁生汪宁生(1930年-2014年2月1日)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灌云县。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任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考古学和民族学教授,民族研究首席科学家。他著作丰富,重要论著约100万字,大都收入《汪宁生论著萃编》(上下)。他的丰硕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赞许。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曾受聘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和美国费城人类问题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杰出人物索引》、《世界五千名人录》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词典》。对民族学和人类学有较深的研究。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


考古学术界的名人简介

裴文中: 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河北丰南人。 1927年毕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 1931年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重要依据。 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思永: 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父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 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 1948年与其兄梁思成(建筑学家)同时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此时尚未成立学部,尚未产生学部委员即院士)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先后负责黑龙江昂昂溪细石器文化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候家庄西北冈殷王陵、高楼庄后冈小屯、龙山与仰韶三叠层、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考定了仰韶、龙山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 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李济: 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 字受之,后改济之。 湖北钟祥郢中人。 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 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扩展资料: 文化 命名 有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 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 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 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 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 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 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

什么被西方誉为考古学之父?

西方誉为考古学之父的人物是德国学者海因里希·舍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1822-1890)。他在19世纪中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致力于寻找特洛伊遗址。他通过对荷马史诗和其他文献的研究,确定了特洛伊位于土耳其北部赫卡托姆农村附近。1868年至1871年间,舍利曼进行了一系列发掘工作,在特洛伊城墙下面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证明荷马史诗中所描述事件真实性的重要证据。除此之外,舍利曼还在希腊、意大利等地进行过考古挖掘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他对考古学做出的贡献被认为是开创性的,因此被称为“考古学之父”。


中国考古学之父

一、郭沫若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二、裴文中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裴文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1937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后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兼周口店办事处主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史前考古学。194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1982年9月18日在北京病逝。裴文中擅长旧石器考古、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哺乳动物;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三、李济李济(1896.7.1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并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国学研究院讲师,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1949年后赴台湾大学及史语所。四、夏鼐夏鼐(nài)(1910年2月7号—1985年6月19号),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夏鼐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夏鼐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全国科学院等七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夏鼐十分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和且治学严谨的特点。五、汪宁生汪宁生(1930年-2014年2月1日)生于南京,原籍江苏省灌云县。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任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考古学和民族学教授,民族研究首席科学家。他著作丰富,重要论著约100万字,大都收入《汪宁生论著萃编》(上下)。他的丰硕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赞许。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曾受聘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和美国费城人类问题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杰出人物索引》、《世界五千名人录》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词典》。对民族学和人类学有较深的研究。曾获美国著名的罗氏奖金。

考古学家的意义?

墓葬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一,经过考古挖掘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以前古代的历史,以前的经历,到了解人类的由来,还可以借鉴一些古代的文化让现在科技有更高的成就。考古学的目的是不断接近历史的真相,并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真相。 这是由人类的好奇心引起的,因为人类对祖先的生活感到好奇,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也感到好奇,因此他们想知道它的模样,以便有人专门研究它。但是,仅依靠历史文献是不够的。 人类创造的文化丰富多彩,言语的表达力毕竟是有限的。墓葬,特别是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和典型的文物,不仅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当时的文化特征,还反映了墓主的个人喜好。例如,墓主在他一生中使用的珠宝和日用品经常被埋在墓中,壁画可能会显示他(她)一生的所作所为。通过这些事情,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他去世前的照片,他是谁,什么种族,他的后代,他有什么喜好,他做了什么,他做出了什么贡献等等。人物形象的丰富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因此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的社会。坟墓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一。他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安葬死者,而且是死者身份,地位,种族和习惯的全面体现。 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该墓很少,因为当时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很短。即使在中原地区,平均预期寿命也大多在40岁以下,物质文化水平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也受到限制,因此对尸体的治疗是非常原始的,甚至没有治疗。人口死亡率高的现象一方面促使生殖崇拜的产生,一方面又使人对死亡充满了敬畏。 即使在今天,人类也总是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敬畏。由于原始人类对死亡的敬畏之情,不可避免的是埋葬死者并乞求死者的祝福。 有证据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氏族社会将死者的尸体安置在房屋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埋葬死者是一种对生活者的心理安慰。

考古学家是干嘛的

考古学家是运用考古学知识进行研究的专家。考古学家是专门从事挖掘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一些与地层有关或是与古代历史文化有关的人士,是运用考古学知识进行研究的专家。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历史文物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生物的遗留物、现存可能的史前地貌、自然演变结果等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也进行研究,致力于探索地球生物,尤其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并以此对地球状况的发展方向和现存人类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化的预测。考古学科简介考古活动对社会、国家的贡献是巨大而深远的,是一个必要的学科,而且必须得到发扬;但另一方面,考古是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行业,似乎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考古学家注定是孤独的。考古学家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国家、传统、学科的深刻影响,自身逐渐形成了一套思维模式以及独特的情感状态,这是一个学者现实的一面,他们无法也不可能摆脱。另一方面,学者毕竟要研究和解释,算是面对未来或者未知,于是就会产生自身独有的理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学者与现实要产生距离才好。

考古学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有:要有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要有严谨的精神、认真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还要有极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态、科学的头脑。考古学家要具备的条件: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2、能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3、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5、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扩展资料从19世纪到现在我国一些知名的考古学家有:郭沫若、裴文中、李济、贾兰坡、夏鼐、苏秉琦、俞伟超、李仰松、卫聚贤、陈文华、张光直、石璋如、张忠培、高去寻、梁思永、汪宁生、石兴邦、宿白、严文明、蒋赞初、张之恒、张增午、安志敏。考古学家是专门从事挖掘古迹、古生物化石等一些与地层有关或是与古代历史文化有关的成功人士,是运用考古学知识进行研究的专家。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历史文物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生物的遗留物、现存可能的史前地貌、自然演变结果等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也进行研究。考古学家致力于探索地球生物,他们在埃及,尤其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并以此对地球状况的发展方向和现存人类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化的预测。

上一篇:www.3xy.com.cn

下一篇:劲霸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