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时间:2024-07-13 10:38:33编辑:流行君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亲亲,非常荣幸为您解答[开心][开心]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1、哲学与前心理学时期(公元前3000年-19世纪中叶):在古代哲学中,心理学的早期思想家探讨了心灵、意识和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感知、记忆和推理的理论。[心][心]2、科学心理学的起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崭露头角。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特等先驱者将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同时,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将精神分析纳入心理学范畴。【摘要】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提问】
亲亲,非常荣幸为您解答[开心][开心]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1、哲学与前心理学时期(公元前3000年-19世纪中叶):在古代哲学中,心理学的早期思想家探讨了心灵、意识和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感知、记忆和推理的理论。[心][心]2、科学心理学的起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崭露头角。威廉·詹姆斯和赫尔曼·冯特等先驱者将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同时,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将精神分析纳入心理学范畴。【回答】
[开心][心]相关拓展:3、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成为主导心理学的流派。行为主义者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通过实验和条件反射等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约翰·华生、伊万·巴甫洛夫和B.F.斯金纳等人是行为主义的代表。4、人本主义和认知革命(20世纪中期-20世纪末):在对行为主义的批评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它强调人类个体的自我实现、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提倡关注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意义。同时,认知革命将注意力转向了思维、知觉、记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乔治·米勒、阿伦·巴德利和乔治·凯恩曼等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代表。[大红花][大红花][期待]5、现代心理学的多元化(20世纪末至今):现代心理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分支领域和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跨文化心理学等。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脑成像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回答】
请列举并简述婴幼儿期的三个经典研究【提问】
1、皮亚杰的感知和运动研究: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婴幼儿感知和运动发展的研究。他通过观察婴儿的反应和行为表现,提出了许多关于婴儿认知发展的理论和概念。例如,他提出了“对象恒常xing”概念,指出婴儿能够在物体被遮挡或移动后仍能识别和跟踪它们。他还研究了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抓握发展等方面。2、钱伯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钱伯斯基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他通过观察婴儿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理论。钱伯斯基认为,婴儿通过与成年人的交互和反馈来学习语言,语言能力的发展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如婴儿期的音标阶段、单词阶段和语句阶段。这一理论强调了婴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并且对后续的语言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心][心]3、阿因斯沃斯的陌生人情感理论:英国心理学家约翰·B·阿因斯沃斯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婴幼儿的情感和依恋的研究。其中zui著名的是他的“陌生人情感”实验。研究中,婴儿与母亲分开一段时间后与陌生人接触,然后再与母亲重聚。阿因斯沃斯发现,大多数婴儿在陌生人接触时表现出焦虑和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表现出安慰和喜悦。这项研究揭示了婴幼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情感依恋的重要xing,并对后续的依恋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
[汗]m【提问】
?怎么了呢,亲【回答】


关于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心理学科的成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是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数千年来,人类一直以非正规的方式对自身行为进行着观察,并试图从哲理角度加以解释,但是直到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记录小球撞击桌面到人类意识到撞击的反应的时间差异。这是第一次用定量的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关注人类的意识活动的基本过程,使当时处于“神学的奴婢、哲学的附庸”位置的思辨的心理学正式纳入了科学实验的轨道,从而使心理学从近代的哲学、生理学、神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正式独立的科学。冯特的历史功绩,使心理学从旧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心理学。他所开展的对感觉、知觉和注意等基本心理过程进行的实验研究,开创了实验心理学这个分支科学。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还在于为心理科学的开创及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因此被誉为近代心理第一人,称为心理学之父。二,精神分析学派诞生此时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多达数十个,比如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等等,而其中影响最大,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1895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随后出版的《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而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它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新的方法开拓了在它之前的人类科学史上都从未真正触碰过的另一个崭新而陌生的领域――潜意识领域。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变更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心理研究新天地,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这是继冯特之后的又一次心理史上的伟大变革与转折。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这样使得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从研究过程本身转向于研究病态表现的动力和内容,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引用一些梦的分析,来探索人类的内在的、无意识的冲动。随后荣格卡尔·荣格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把心灵当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灵是一个先在性的概念,与精神和灵魂相等,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心灵整体综合,而且在临床上要求恢复人格完整,深化和拓展了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的选择性发展突出了心理结构的整体论的方法论,扩大了潜意识的内涵和功能,沟通了个体与集体心理的文化历史联系,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明显的作用,而且对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也有突出的影响。三,当代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心理学家奈瑟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形成了当今心理学的第三股思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个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而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中国心理学发展历史

萌芽: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思考可以说,对人的心理现象的思考与探究,自人类有意识以来就开始了。
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许多探索,如《诗经》、《周易》、《尚书》等早期典籍中就明确记载了许多关于人的身心关系、自我意识、群体心理以及个体心理过程等心理学思想,至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杨朱、荀子等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已蔚然可观,确立了以人性论为主线索的心理学理论探讨。

以后的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各时代的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讨论就更加丰富和深入,从思辨从实证的两个维度都作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与现代心理学的结论相符,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人贵论、形神论、天人论、性习论、知行论、情端论和主客观论七大范畴之中。

与西方心理学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价值恰恰体现在对偏重于社会科学倾向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上。

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教育心理、文艺心理、军事心理和养生心理等的研究上,因为这些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因素影响较大,并较适合于从心理学的人文主义视角来进行研究。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即使将这些见解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也毫不逊色。

如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化所提出的渐染说和童心失说,关于人的心理个性化所提出的“阴阳五行”差异说和“习与性成”差异说,关于知行问题所提出的知行论,关于遗传、环境、教育问题所提出的性习论和关于心理卫生问题所提出的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养生模式等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心理学历史有什么意义?

1.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加强自我教育,成为合格教师。
(1)有助于我们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有的放矢的发展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
(3)使我们学习一些学习的策略、与人相处的策略、心理调节的策略。
2.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学习心理学有助于认识青少年各种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利用心理学的应用技能,提高教育质量。
4. 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为学习其他师范性课程打好基础。
5. 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9878506.html?an=0&si=2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如下: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和技术,诞生在100年前的西方世界。经过100年的发展和完善,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并且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各个方面。然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却很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在研究心理学,但离老百姓的生活还很远。心理学分类:1、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2、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3、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4、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5、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之间的生物行为。6、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7、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北大版串讲第七章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需要的满足与否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一种测量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社会测量法的重要特点:①社会测量法涉及社会性变量;②社会测量法容易引起被测人的较强的兴趣与动机;③测量结果的应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团体研究。

  社会测量法只是测量团体人际关系的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在些基础上还提出了参照测量法和分层测量法。

  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矩阵分析;图解分析;指数分析。

  社会测量指数分析公式:

  个人社会测量指数=∑j列中被选数目/(n-1)(∑:被选数目之和,n:团体成员人数)。

  团体社会测量指数=相互选择数目之和/所有可能的相互选择总数(可作团体内聚力指标)

  例:团体10人,互选共15,团体社会测量指数为:0.3 (互选之和:C2 10=10x9/2=45)

  第二节 人际吸引

  吸引: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人们为什么会相互吸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原因:(1)人类具有亲和倾向。魏斯提出了亲和对人的六种价值:①依附②社会整合③价值的保证④可靠的同盟感⑤得到指导⑥教育他人的机会。(2)为了克服寂寞。

  寂寞:当我们的社会关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时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它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魏斯以个人所缺乏的特殊社会关系为基础把寂寞分为两类: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情绪性寂寞:由于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附所引起的寂寞。社会性寂寞: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团体归属感时所引起的寂寞。 寂寞常和焦虑联系在一起。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2)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3)社会交换原则: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对成本及利益所做的评价。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

  影响人际吸引的四个因素: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及接近性(接近性是空间上的)。

  与吸引有关的三个个人特质:温暖、能力和外表吸引力。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亲和倾向起源于婴儿期,主要与婴儿的依附有关。

  第三节 亲密关系

  关系: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凯利1983)

  亲密关系:当两个人彼此间的依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酬赏:个体从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被爱的感觉或得到经济上的援助。

  霍氏(1974)区分出了六类基本的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及服务。

  成本:人际关系中所产生负性结果。

  自我揭露:指一个人向别人说心里话,与他人共享内心的感受及信息。

  自我揭露是增进亲密关系发展的有效途径,让他人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自我揭露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估性的。

  描述性揭露指我们向他人透露有关自己的一些事实。如职业、住址等。

  评估性揭露指透露个人的意见及感受。如自己喜欢某人、讨厌早起等。

  德勒加和格列拦克(1979)提出自我揭露的五方面作用:发泄、自我澄清、社会认可、社会控制、促进关系的发展。

  只有当自我揭露以适当的速度与形式逐步进行时,它才能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

  爱:又叫爱情,它是比人际吸引更复杂更高层的概念,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

  鲁宾认为,恋爱时的想法包括三个方面:依附,关怀,信任及自我揭露。

  凯宁研究发现恋爱时的感受:有强烈的幸福感(79%)及注意力难以集中(37%)。

  爱的依恋过程理论:哈扎恩认为爱情中的依恋是幼年期对父母依恋的持续。

  当情侣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有四种主要处理方式:①向对方说明:说出问题,尽力去协调,努力改善彼此的关系。②忠诚等待:被动地等待,盼望关系随时间自然改善。③置之不理:与伴侣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不搭理对方,任凭关系继续恶化。④分手:离开情侣而结束关系。

  弗洛姆认为爱的基本要素有: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

  沃尔斯特把爱情分为两类:狂热式爱情和友谊式爱情。

  第四节 冲突与合作

  最基本的人际作用方式:冲突和合作。

  人际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竞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冲突——目标的互不相容。

  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零–总和”冲突和“非零-总和”冲突。

  “零-总和”冲突:指的是一方的收益是对方的损失。(这种形式的冲突完全是竞争性的。)

  “非零-总和”冲突:这种冲突又称“混合动机情景”,指的是一方的收益不一定是对方损失。

  决定使用威胁的因素:人格特性、挽回面子、冲突的强度、沟通。

  如何运用协商减少冲突?答:(1)在协商中最有利的是最初立场,采取极端的立场比较好。在协商中较佳的策略是开始时就提出有很大差距或非常强硬的要求,这样能使他从对方那儿获得更大的让步。但是,最初的强硬立场未必总是有利。它有时会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对方也采取相应的强硬立场,从而使协商中止。(2)让步。协商的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做出小小的让步,对让步的研究表明,回报对方合作行为的策略是作出小小的让步,无条件地合作或让步往往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3)逐渐回报策略。奥斯古德提出了一种协商的逐渐回报策略,这种协商策略由以下几步组成:①首先协商一方公开声明自己希望缓和紧张,并明确宣布自己为了减少紧张所采取的单方面的让步措施,并向对方发出呼吁。②逐步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形象,作出让步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是明确的,可作公开检验。(4)中间人调解。协商对解决人际冲突是重要的。

  合作: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结盟,从而使自己争锝权利或处于有利地位的现象就是合作。

  合作的理论主要有两种:权力理论和协商理论。

  合作的权力理论:由卡普罗提出。这个理论涉及到了三个小组的合作问题。这三个小组之间的权力关系是:①权力均等;②一方的权力大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③一方的权力小于其他两方权力之和。该理论还认为,如果一方的权力比其余任何一方的权力要大,但又小于它们的权力之和,则较弱的两方有可能合作。合作遵循着这一样一个原则:限度地扩充自己的权力。

  合作的协商理论:由考默利达和契科夫提出。按照这一理论,在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有着的期望结果、最小的期望结果和最可能的期望结果。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他们希望建立能产生期望结果的关系。最可能赢得胜利的联盟最有可能形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直接交往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

  社会测量法是用来测量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模式。

  人际吸引是人们之间发展亲密关系的基础。遵循着强化、联结和社会交换原则。


07年4月北大“心理学史”串讲资料(5)

第四节 康德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想要调和科学和宗教,但他的哲学基本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一、不可知论

  康德认为统一的客观世界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者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此岸世界不能到达彼岸世界。人们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

  二、时空知觉先验论

  康德的空间超验论引起空间知觉的天生说。人不能设想无空间之物,也不能设想无物之空间,所以空间是心所固有的。

  三、简述康德对心理学的影响

  康德对心理学本身的贡献很少,但他的思想、言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很有影响。

  1.康德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在对我们自己的经验进行观察时,经验已经起了变化。这样我们就不是观察我们的意识,而是将新的内容引进了意识,所观察的对象因被观察而改变。因此,经验的心理学应该根据对别人的观察而不是对自己的观察。

  2.康德还认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因为科学必须用数学处理材料,而心理现象只有一个时间变量,不可能用数学处理材料。

  3.他对心理学的这种评价使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看不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同时也使另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为了使用数学方法而使用数学方法,而不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考虑。

  使心理三分法流行的人是康德。康德提出心理三分的理由是:认识。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

  第九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七)

  19世纪初期的苏格兰学派及联想主义

  第二节 骨相学与苏格兰学派

  一、骨相学

  1. 骨相学不是一门正统的学问。由德国医生哥尔创立。哥尔先在维也纳宣传他的学说,后来到巴黎宣传。

  2.骨相学的主要论点有三个:

  ①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总之,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断脑子的情况。

  ②心可以分解为若干材能。心理才能分为音乐、语言、比较、空间、良心、母爱、谨慎、仁慈以及对大小和时间的知觉等。心理材能分为37种。

  ③每个材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即每个材能与脑的特定部位相应。

  3.简述骨相学的影响。

  骨相学本身不能说是正确的,但它却具有广泛的影响。骨相学具有广泛影响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学理上尚不清楚脑与心理的具体对应关系,一个是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解决对人的能力的评价问题。因为骨相学可以满足社会的这种需要,所以即便是学术水平不高,也得到了传播。

  第三节 法国的反联想主义的倾向

  比兰、拉娄米杰、德特雷西三人都从不同的方面强调了心的主动性和统一性。

  拉娄米杰名言:“我愿,故我在”,认为人的意志是重要。

  第四节 布朗

  布朗著有《关于人心的哲学讲演》

  一、两种引式

  1.布朗用引示代替联想的概念。他认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这是心的主动作用,不是观念间有什么粘合力。

  2.布朗认为人有两种经验:

  ①简单引示,即一般人所谓的联想。

  ②关系引示,相当于马勒伯朗士的自然判断,即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能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布朗认为这种关系感虽然是直接觉察到的,没有任何中介的心理过程,但它并不是感觉,而是完全新的经验。在布朗看来,判断、推理、抽象都是关系引示。

  3 心理自发化学:由“引示”而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是溶合。就是说,它具有与构成它的成分地性质不同的一种性质。他把这种作用称为“心理自发化学”

  二、论述九条联想次级律

  1.持久:同时或相继留心一个对象的时间越长,注意越久,就越容易在将来重新想起它。我们观察客体历时越久,以后记得它们的概率就越大。

  2.生动:观念越生动就越容易联想起来。

  3.频率:重复次数越多的观念,越容易被引起。

  4……新近:越新近的经验就越容易回忆起来,例如刚学过的东西容易记起。

  5.迭代:迭代项目多时容易冲淡,而迭代项目少,则很容易想起来。

  6.体质差异:有的人视觉好,有的人听觉好,有个体差异。

  7.情绪状态:情绪会影响人的联想过程。如生气时容易想起令人生气的事情。

  8.生理状态:身体不好时容易想起悲观的事情,而身体好时则容易想起愉快的事情莱。

  9.思维习惯: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人们容易联想起职业训练上的东西。各人职业背景不同,引起联想的内容也就常常不同。

  其中2.3.4条最为重要

  第五节 詹姆士?密尔

  詹姆士.密尔是苏格兰人,但是他的心理学没有苏格兰学派的特点,却继承了英吉利联想主义的传统,并且把联想主义推向到极端,成为一个彻底的联想主义者。

  一、彻底的联想主义

  1. 詹姆士?密尔忽视心的主动作用,认为联想是观念与观念的机械聚合

  2.詹姆士?密尔认为,联想都可以归于一个原因:接近。

  3.他认为联想有两种:一种是同时性联想;一种是相继性联想。

  二、心理机械学

  詹姆士.密尔认为,联想只是观念与观念机械的结合。无论多么复杂的观念,都是由几个简单观念生成分层观念,再由几种多层观念机械地拼凑起来的。他把联想的机械学观点推到了极端,因此有人说他持有心理的机械学观点。

  第十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八)

  19世纪初期的德国心理学

  第一节 影响心理学的几种思想

  一、谢林“自然哲学”的影响

  自然界的产生和发展是无意识盲目活动的结果。自然界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更高阶段的发展则意味着以无意识的东西向有意识的东西的逐步转化。谢林把自然界的发展道路描绘成宇宙精神的辩证的自我发展。自然界发展的思想被神秘化了。

  二、英国联想主义的影响

  1.联想主义心理学是由英国学者于十七世纪中叶所创立。联想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比较,是历最为悠久的心理学派别。

  2.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的经验,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如洛克认为,人的知识和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外部经验或感觉。

  三、弗里斯的影响

  1.弗里斯同意康德的灵魂不可知的说法,强调心理在一切发展阶段都是统一的。主动的。

  第二节 赫尔巴特

  1.赫尔巴特是最早强调教育依据心理学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心理学的任务则在于研究如何实现这个目的的心理机制。

  2.赫尔巴特的著作《心理学教科书》,他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最先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

  一、简述赫尔巴特的实子论

  赫尔巴特崇奉的形而上学,也叫实子论。他认为,世界由许多实子构成。每个实子都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可消灭的。实子相互干扰就产生保存自己状态与地位的运动。一般物体都是由实子构成的,所以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实子来去的运动。人的身体是实子的集团。人的灵魂是单一的无时间无空间的实子。灵魂与其他实子相互作用产生自保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观念。

  二、溶合与纠葛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

  三、观念的相合与相排

  观念具有相合相排的力量。时时刻刻占据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允许与它自己可以调和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之中,而将与其不调和的观念抑制下去,排斥出去。

  四、意识阈限

  1.赫尔巴特认为,一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即是霍尔巴特所谓的意识阈限。

  2.弗洛伊德的观念是情欲性的,而赫尔巴特的观念则主要是认识性的。

  五、统觉团 简述统觉作用的规律

  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赫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六、材能心理学和赫尔巴特的理智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在德国,沃尔夫和康德都是材能心理学者。赫尔巴特不赞成康德以为时间、空间的知觉是先乎经验之说。

  赫尔巴特从自已的哲学立场出发认为,灵魂是单一的、超时间的、超空间的,不可能分成不同的材能。他把一切心理过程都归结为理智的认识过程,他的心理学是理智主义的心理学。他主张心理学不要讲生理,也不需要实验,但他却对观念的力量作了一些假定,立了数学公式,以计算观念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心理学如果把人作为孤立的个人来研究,是不完备的,应该研究社会的、文化的、代表人类历史最后阶段的人。


为什么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31.说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
(1)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古希腊时期的大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在思考人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也关心“人性”的问题。
(2)但是古代的心理学思想都包含于哲学思想体系之中,属于哲学的范畴。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则是19世纪70年代末期的事,至今一百多年,只有短暂的历史。


《历史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书籍

《历史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书籍   著名心理学家的深度剖析,为历史人物作心理素描。哪些人格特质会决定人生的成败?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那些历史人物,他们的性格如何影响了历史进程?下面是整理的《历史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书籍,供大家参考。   图书简介   试图为22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做心理素描,勾画出他们突出的人格特征与情结表现,并对其历史功过做心理学的剖析。心理学是一门大众学科,可谓无所不见、深入人心。而写作此书,正是为了表明这一点。   《历史中的'心理学》论及的心理学概念涉及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精神分析理论等领域。笔者希望以此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以使读者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剖析历史名人人生起伏的心理根源。《历史中的心理学》涉及的人物有人格障碍者(如拿破仑、希特勒),也有人格完善者(如李世民、苏东坡),有自我认知者(如赵构、诺贝尔),也有人格缺陷者(如康有为、恺撒)。笔者之所以选取他们,是为了揭示这些广为人知的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简介   岳晓东,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国内最早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之一,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分会首任会长,内地20多个机构的特邀顾问、名誉理事长等;内地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如《北京科技报》、《青年心理》、《校园心理》、《中国日报》(英文版),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目录(共7章)   Preface·前言  为古人做心理素描   第1章 人格障碍篇   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   朱元璋:焦虑型人格障碍   尼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拿破仑:自恋型人格障碍   希特勒:攻击型人格障碍   第2章 认知障碍篇   诸葛亮:云长-文长移情   李鸿章:定式思维导致误国心结   袁世凯:欺己盗国源自错误暗示   海明威:挥之不去的自杀意念   第3章 人格缺陷篇   诸葛亮:鞠躬尽瘁源自完美主义   康有为:激进人格导致欲速不达   恺撒:自负人格导致忘乎所以   麦克阿瑟:表演型人格造就个人的誉毁   第4章 自我认知篇   勾践:超强的防御机制导致卧薪尝胆   曹操:豁达猜疑的双重人格   赵构:生理阳痿导致人格阳痿   诺贝尔:情场失意源于自卑情结   斯大林:自我成效感带来的钢铁意志   第5章 人格完善篇 ;


心理学史的书或资料

答心理学史导论(上下)(第4版)(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 作者:(美)B.R.赫根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页码:1131 页·出版日期:2006年09月·ISBN:756173512X·条形码:9787561735121·包装版本: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16开·丛书名: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内容简介《心理学史导论》(上下)(第4版)是2001年出版,是一本在美国广为使用、影响较大的大学心理学史教科书。与我国引进的其他几本西方心理学史著作相比,该书独具特色:第一,赫根汉把心理学史置于人类思想演进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让读者看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历史脉络。第二,赫根汉具有明确的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来写作心理学史。第三,充实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展示新观点。第四,全书写作深入浅出,语言流畅。 --------------------------------------------------------------------------------编辑推荐《心理学史导论》(上下)(第4版)可读性强,非常适合作本科生教材。 --------------------------------------------------------------------------------目录总序译者前言前言研究心理学史的网站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之后:追求美好的生活第四章 现代科学与哲学时代的开始第五章 经验主义、感觉主义和实证主义第六章 理性主义第七章 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第八章 生理学的早期发展和实验心理学的产生第九章 意志主义、构造主义和其他早期心理学取向第十章 达尔文的影响第十一章 机能主义第十二章 行为主义第十三章 新行为主义第十四章 格式塔心理学第十五章 心理疾病的早期诊断、解释和治疗第十六章 精神分析及其早期分支第十七章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心理学第十八章 认知心理学第十九章 心理生物学第二十章 当代心理学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参考文献资料来源说明人名索引主题索引……泡泡猪和转转猪 | 2009-


心理学史与心理史学的区别?

明确心理学史与心理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学史是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考察和研究,它关注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学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而心理史学则强调心理现象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它关注的是心理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与演化。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学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心理史学则更加关注心理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与演化,它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对大众心理与社会心理情况的深入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问题。


上一篇:python高级

下一篇: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