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说文解字

时间:2024-07-08 01:37:16编辑:流行君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划分为哪6种?简要说明每一种方法,并各举三例。

【答案】:《说文解字》的造字法共有6种,分别是:
(1)象形,用简练的线条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方法,如“日”“月”“火”等;
(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方法,又叫“象事”,如“上”“下”“末”等;
(3)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如“暮”“武”“休”等;
(4)形声,用表意的形符和表音的声符拼合新字的方法,如“租”“特”“匡”等;
(5)转注和假借,如“考”“老”和“令”“长”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大概内容如下:《说文解字》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或者用词释词,或者用短语释词。用词释词,在训诂学上称作单字相训,又称直训。以上直训可分四种类型。1、第一种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不采用直训方式进行解释。2、第二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互训。3、第三种类型是甲词、乙词、丙词同释为丁词,这在训诂学上释作同训。4、第四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乙词释为丁词,丁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递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诗解4

许慎《说文解字序》诗解4

题文诗:

古人真情,至情言真,言真文明,欲观古文,

遵修旧文,而不穿凿.情假之人,不知不问,

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学者疑.

盖文字者,文以达情,字以表意,经艺之本,

王政之始,前人垂后,后以识古,至本至古,

至古至源,追本溯源,本立道生,至道至情,

真情之至,道不可乱.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

理群解类,剖谬析误,晓喻学者,以达神恉.

分别部居,五百四部,部建一首,不相杂厕.

万物咸覩,靡不兼载,其义不昭,爰明以谕,

一形统众,形说音义,剖根穷源,表情达意.

正文: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1)。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2)。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3)。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4)。今叙篆文,合以古籀(5),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6)。稽撰其说(7),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8)。分别部居,不相杂厕(9)。万物咸覩,靡不兼载(10)。厥谊不昭,爰明以谕(11)。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12)。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13)。


【译文】

《尚书》说:“余想观看古人之象”,这就是说,必须遵守古代的记载,不应穿凿附会。孔子说:“我还看到过古史上的阙文,现在没有了啊!”这就是批评不懂不问,各逞己见,是非无定,巧言邪说,使天下学者疑惑的那些人。文字是经艺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所以说:“基本建立了,其它事物才能产生”,“知道天下的深奥道理就不可错乱。”我现在编次小篆和古文籀文,广泛地采取通人的意见,至于各种解释,都是可信而有证据的。稽考诠释那些解说,目的在于拿它解释文字,剖析错误,告诉读者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分别部类排列,不使杂乱。在这里,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什么遗漏。那些意义不明的就清楚地加以说明。书中所引《周易》是孟氏本;《尚书》是孔氏本;《诗经》是毛氏本;《礼经》、《周官》、《左氏春秋》、《论语》、《孝经》都是古文经。至于那些还不清楚的,只好阙而不解了。

(徐富昌 译:《尚书》记载,舜帝说;「我想看看古人绘制的图像。」这话表明舜帝制订制度,必按旧典行事,而不穿凿附会。孔子说:「我还能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又说:「(这种「存疑精神」)现在的人没有了啊!」(「存疑」)不是作者自己不懂就不闻不间,(而是担心)人若凭著自己的猜想去解释古史古事,那就会弄得是非没有定准;巧言诡辩将给世上的学习、研究者造成疑团、困扰。文字是经史百家之书的根基,是推行王道的首要条件,前人用它记述自己的经验传示给後人,後人依靠它认识古代的历史。孔子说「本立而道生」,这是因为(确立了根本)能使人懂得世上最深奥的道理,而不会再受困扰。现在我叙列篆文,参照古文、籀文,博采诸家之说,做到出言无论大小,都确凿有证,在考稽的基础上撰写出自己的说解。我想用这部书总编万物,剖辨谬误,使学习的人了悟(文字的本原),通达文字的妙意。我采用分立部首、以部首系联字头的办法编排文字,使它们不相错杂。万事万物都能从本书里见到,没有哪一样不涉及、不记载的。遇到读者不易明瞭的事物,我就援用可资说明的东西比喻它。书中提到孟喜的《易经》,孔安国的《尚书》,毛亨的《诗经》以及《周礼》《左传》《论语》《孝经》等,都指古文版本。遇到我不知道的事物,就告缺不论。)

【注解】(1)“予欲”句见《尚书·皋陶谟》。遵,循也按。修,习也。旧文,古代的记载。

[if !supportLists](2)[endif]此引孔子的话,见《论语·卫灵公》。阙文,空阙之文。亡,无。今亡矣夫,孔子叹时人不能如此。“非其不知”之非,批评之意。衺,同邪,不正也,念xié。

(3)经艺,经传子史。本,基本也。

(4)“本立而道生’,见《论语·学而》。本、基本;道,道德。何晏曰:“基立而后可大成”,邢昺疏云:“基本既立而后道德生焉”。“知天下”一语约举《易·系辞》文,啧念zé,深远也。至啧,谓深远之理;乱,错乱,违背。

(5)自此以下自述作书之例。叙,列也。篆文谓小篆,古籀谓古文籀文。必以小篆为本者,以小篆依照古籀而不变者多,而古籀去汉较远,时人难以辨识;又以隶书去古籀远,时人难以推寻也。其有小篆己改古籀,古籀异于小篆者,则以古籀附小篆之后,曰“古文作某”、“籀文作某”。如一字兼有“或体”,亦然。此全书之通例也。其变例则先古籀后小篆,皆由于建立部首之需要。如二下云“古文上”(“上”小篆“上”字),盖因篆文之“帝”“旁”“示”,皆属“上”部,必立二部而后它们才有所属。每字之解释先说本义,次说构形,间标其音。

(6)博,广也;通人,学识渊博的专家。信、可信也。证、证据也。许氏于解说中,博采通人之说,全书约百一十余条。解说或出于《尔雅》,或出于《方言),或出于前人解经之说,实集两汉字学之大成。

(7)稽,稽考;撰,诠释,念zhuǎn。

(8)理,解释;类,字类,解,剖析;晓,晓喻;神恉,深奥之旨,此谓文字结构之神妙意义。

(9)部居,部类。厕,置也。念cì。“分别部居”,分别为五百四十部也。每部建立一首,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某”。汉阴阳五行家言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故其次第始“一”终“亥”。其他部首则多据形系联。凡部首大多是形旁,少数是声旁(如丩、句部)。一部之内往往将近义之词置于一处,“言”部之“诗”、“识”,“讽”、“诵”,“讪”、“诬”、“诽”、“谤”之类是也。此所谓“不相杂厕”。段玉裁曰:“五百四十字(部)可统摄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杂乱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颜黄门曰:‘其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此最为知许者矣。盖举一形以统众形,所谓隐括有条例也,就形以说音义,所谓剖析穷根源也。”王筠曰:“《急就》(史游所作)以字义部居(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各立一部),《说文》以字形部居,独出千古,后世所宗。”后世宗《说文》所作之书,晋吕忱之《字林》(已失传、清任大椿有辑本,名《字林考逸》),粱时顾野王之《玉篇》,宋时司马光之《类篇》、明张自烈之《正字通》及清人之《康熙字典》皆是。

(10)咸,都;靡,无。兼载,尽记也。

(11)厥,其也。段玉裁曰:“谊兼字义字形字音而言,昭,明也;谕,告也。”

(12)称,举也,犹今言征引。孟氏,孟喜,作《易章句》。孔氏,孔安国,作《古文尚书传》。毛氏,毛亨,作《诗诂训传》。

(13)此用《论语子路篇》语。阙如,附音词,阙略不言之意。以上第五段,言作书之态度、意义和体例。


许慎著《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


家在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家在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居也。从宀,豭省声。凥也。凥,各本作居,今正。凥,处也。处,止也。《释宫》:牖戸之闲谓之扆。其内谓之家。引伸之,天子诸侯曰国,大夫曰家。凡古曰家人者,犹今曰人家也。家人字见哀四年《左传》、《夏小正传》及《史记》、《汉书》。家、凥曡韵。从宀,豭省声。古牙切,古音在五部。豭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豭省耶?何以不云叚声,而纡回至此耶!窃谓此篆本义乃豕之凥也,引申叚借以为人之凥。演变:到了周代金文中以不强调性别的写法为主,后世的“家”字就是由这种写法演变而成。在商代甲骨文中,“家”中的“豕”大多是画出猪体的轮廓,也有只画出猪体的线条的,周代金文的“家”是由这种简便的写法演变而成。在甲骨文中出现了省略像豕的前蹄的笔画的写法,但周代金文则是由甲骨文的完整写法演变而成。另外,在周代金文中“豕”的原像猪的后蹄和猪尾的笔画是连成一笔的,一直到西汉隶书中才分成两笔,到了东汉隶书中又分成三笔,书写更便利了。

家在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什么?

住所的意思。基本字义:家,现代汉语常用字、 一级字,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等意。繁体字:家,部首:宀,拼音:jiā,jia笔画:10,结构:上下结构,五行:木首尾分解:宀豕,部件分解:宀豕扩展资料笔顺:组词解释:1、家人[jiā rén] 一家的人:家人团聚。2、住家[zhù jiā] 家庭居住(在某处):他在郊区住家。3、专家[zhuān jiā] 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擅长某项技术的人。4、画家[huà jiā] 擅长绘画的人。5、家园[jiā yuán] 家中的庭园,泛指家乡或家庭:返回家园。重建家园。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部首都是用什么书写的

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部首都是用“篆”书写的。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1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简介:篆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篆者,竹之彖也;彖者,豕之汇也;豕者,象之形也。篆书,即象形性较强的书体;即隶书之前的字体。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是秦国宰相李斯的书法精品;也是秦始皇实施书同文采用的字体。

许慎说文解字第一个字是什么

许慎说文解字第一个字是“一”,汉字详细介绍如下:一、汉字简介:1、一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本义为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后引申为相同的,无二至的、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2、“一”的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文字一至四横划表示数字一至四,是原始记数符号。“一”字本义是表示最小的正整数。《玉篇一部》王弼曰一者,数之始也。又表示序数,指第一《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二、古籍解释:1、一之形,於六书为指事。凡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自序》所谓“分别部居不相襍厕”也。《尔雅》《方言》,所以发明转注假借。《仓颉》《训纂》《滂熹》及《凡将》《急就》《元尚》《飞龙》《圣皇》诸篇,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於许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2、凡注言一部和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谓古韵也。玉裁作《六书音均表》,识古韵凡十七部。自仓颉造字时至唐虞、三代秦汉以及许叔重造《说文》曰某声曰读若某者,皆条理合一不紊。故既用徐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几部。

许慎在《说文解字》是如何分析汉字结构的?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框架来分析汉字结构,进而揭示其本意。但严格说,许慎只用了前四书。在释形时没有明确指出“此假借”、“此转注”,假借、转注应属用字法。一、象形象形字,常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等说明。比如:1、象形:“气,云气也。象形。”2、象某形:“自,鼻也,象鼻形”3、象某某之形:“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4、从某某,象某某:“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二、指事指事字,常用“指事”、“象某某之形”、“从某,从某”说明。比如:1、指事:“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2、象某某之形:“刃,刀也。象刀有刃之形。”3、从某,从某:“寸,十分也。从又,从一。”4、象某某:“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三、会意会意字,常常用“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从某省”、“从某,从某,某声”、“从某某,某亦声”、“从”带主谓句等来说明。比如:1、从某,从某:“伏,司也。从人,从犬。”;“望,月满与日相望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朝廷也。”2、从某某:“位,列。中庭之左右为之位。从人、立。”3、从某从某会意:“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4、从某从某省:“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5、从某从某,某(亦)声:“泰,滑也,从廾,从水,大声。”;“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四、形声形声字常用“从某,某声”、“从某省,某声”,“从,某省声”等等来说明。“从某,某声”是说半取形,半取声。“从某省”,是说取某字为形旁,但不取它的全形,只取形体的一部分。“某省声”是说取某字为声旁,但不取它的全形,只取形体的一部分。转注是特殊的形声字,它的构形与一般形声字相同。假借没有产生新的形体,所以没有专用的析形述语。例如:1、从某,某(省)声:“放,逐也。从攴,方声”;“兹,艸”(草)木多益。从艸,丝省声。”2、从某从某,某亦声:“化,教行也。从七从人,七亦声。”

简述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四书造字法?

1、象形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2、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3、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今天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用来记录说话的。说话又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录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4、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今天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镅、锔、铹”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拿简化繁体字来说,形声法也是被优先采用的,如“优”、“响”等等,数不胜数。“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用字的方法:转注法和假借法。5、转注法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老”字,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了,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6、假借法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后”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由此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评价:《说文解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最有权威的一部古文字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

说文解字的介绍是什么?

说文解字的介绍是如下: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2、《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3、《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4、《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5、《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爱单车

下一篇:家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