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意思
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而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强迫作用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气的长期综合情况称为气候。大气污染对大气物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很明显的,有时则以渐渐变化的形式发生,为一般人所难以觉察,但任其发展,后果有可能非常严重。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表1·1列举了其气体成分,其中氮(N2)氧(O2)和氩(Ar)三者合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其它气体含量甚微。除表1·1大气的气体组成成分。在任何表面上,由于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叫做大气压。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气柱的总重量。气压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大气的意思
大气是指地球围绕地球表面的气体层,包括了大气的成分、结构和特征。大气主要由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氧气(约占体积的21%)、氩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组成。大气的存在对地球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大气对地球上的温度起到了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从而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维持生命的存在。其次,大气对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和空气。氧气是动植物进行呼吸的关键气体,而空气中的氮气和其它成分也对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大气还有着保护地球的功能。它可以吸收和散射来自太阳的宇宙射线,减少宇宙射线对地球生物的危害。同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的大部分辐射,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大气层大气的结构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不同层次的大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物理过程,如对流、辐射、大气循环等。这些过程和特征影响着天气、气候和地球的环境。总之,大气是地球围绕地球表面的气体层,对地球上的生命、温度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氧气和空气,调节地球的温度,保护生物免受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大气的研究对于理解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是什么意思?
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而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强迫作用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气的长期综合情况称为气候。大气污染对大气物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很明显的,有时则以渐渐变化的形式发生,为一般人所难以觉察,但任其发展,后果有可能非常严重。气场并不一定来自身高身材脸蛋钱财,当然这些很重要。
大气是什么意思
大气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大气 dà qì】:包围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与海洋、陆地共同构成地球体系。是地球体系中动量、热量与物质循环的关键。现也很多人用来指心胸宽广。造句如下: (1)觉得他唱歌很大气,音调从低到高起伏很大,唱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绕梁三日,还有人唱得出这样的境界吗?(2)大多数的花开在春天和夏天,它们顺时而生,花开大气,艳丽持久。(3)我害怕极了,连大气都不敢出,心砰砰直跳,仿佛有小兔子在心中蹦来蹦去,总觉得有个灾难飞鸟似的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随时都有可能砸到我的头上。(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了,酸雨、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等威胁着人类的自身安全。如何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生活更美好。(5)大气层像一把伞一样保护我们不被辐射感染。(6)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7)怨气、怒气、杀气控制得恰到好处,就是正气、大气、霸气。(8)听到这里,我们的心就像拉满的弓弦,谁也不敢吐口大气,生怕一张嘴,已提到嗓子眼的心就会掉出来。(9)凭借财大气粗来改变自己在公众中的丑陋形象是不明智的,一切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并不是靠攀高结贵。(10)创业者气质:朝气写在脸庞上,勇气用在行动上,大气显在战略上。(11)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12)美车是大气的,吃油是天生的,进步是明显的,差距是不小的。
大气的意思是什么 大气是什么意思
1、大气是汉语词语,拼音是dàqì,意思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现也很多人用来指心胸宽广。
2、释义: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呼出的粗气,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大方这孩子长得挺大气,盛大宏伟的气势大气磅礴,抽象代词(指情绪不高兴)生很大气。
3、出处:叶玉森《渤海舟中端午》诗:“大气飞行风鷊健,孤吟出听水龙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不到十分钟,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笼着宇宙,吞吐着大气”。老舍《二马》第一段二:“他摸着把电灯开开。然后披上大氅,大气不出的用脚尖儿往楼下走”。《西游记》第三七回:“到宫中见你母亲,切莫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
大气的相关介绍
大气是指在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圈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大气的具体情况,包括组成大气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分布和变化、大气的结构、大气的基本性质和主导状态的运动规律。大气的运动变化是由大气中热能的交换所引起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热能交换使得大气的温度有升有降。空气的运动和气压系统的变化活动,使地球上海陆之间、南北之间、地面和高空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不断交换,生成复杂的气象变化和气候变化。大气科学将从气压的变化、气压分布不均形成的气压场和气压系统、各层大气中空气运动的各种情况、风的现象和性质等方面,深入研究大气中各种环流系统、天气系统,以及基于流体力学、热力学研究大气运动的本质和现象。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强迫作用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气的长期综合情况称为气候。大气科学将研究气候的成因,不同区域的气候状况,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问题。 就整个地球来说,愈靠近核心,组成物质的密度就愈大。大气圈是地球的一部分,若与地球的固体部分相比较,密度要比地球的固体部分小得多,全部大气圈的重量大约为数5×10的15次方,不到地球总重量的百分之一;以大气圈的高层和低层相比较,高层的密度比低层要小得多,而且越高越稀薄。假如把海平面上的空气密度作为1,那么在240公里的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它的一千万分之一;到了1600公里的高空就更稀薄了,只有它的一千万亿分之一。整个大气圈质量的90%都集中在高于海平面16公里以内的空间里。再往上去当升高到比海平面高出80公里的高度,大气圈质量的99.999%都集中在这个界限以下,而所剩无几的大气却占据了这个界限以上的极大的空间。探测结果表明,地球大气圈的顶部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而是逐渐过渡到星际空间的。高层大气稀薄的程度虽说比人造的真空还要“空”,但是在那里确实还有气体的微粒存在,比星际空间的物质密度要大得多,它们已不属于气体分子了,而是原子及原子再分裂而产生的粒子。以80-100公里的高度为界,在这个界限以下的大气,尽管有稠密稀薄的不同,但它们的成分大体是一致的,都是以氮和氧分子为主,这就是空气。而在这个界限以上,到1000公里上下,就变得以氧为主了;再往上到2400公里上下,就以氦为主;再往上,则主要是氢;在3000公里以上,便稀薄得和星际空间的物质密度差不多了。自地球表面向上,大气层延伸得很高,可到几千公里的高空。根据人造卫星探测资料的推算,在2000-3000公里的高空,地球大气密度便达到每立方厘米一个微观粒子这一数值,和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相近,这样2000-3000公里的高空可以大致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 在任何表面上,由于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叫做大气压。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气柱的总重量。气压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在气象工作中通用的气压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1)毫米(mm):是用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例如,气压为760mm,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2)毫巴(mb):用单位面积上所受水银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物理学上,压强的单位是用“巴”表示的:每一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一达因的力,称为一巴。在气象上,嫌这个单位太小,取1,000,000达因/平方厘米为1巴,以巴的千分之一作为气压的单位,称为1毫巴。即:1巴=1000毫巴1毫巴=1000达因/厘米2 按物理性质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的一层为中间层。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氧,这就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又叫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暖层里的气温很高,据人造卫星观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高达1000℃以上。所以这一层叫做暖层或者热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又叫外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22000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地冕也就是地球大气向宇宙空间的过渡区域。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是地球的“帽子”。按特征分第一:按着大气的化学成分来划分。这种划分是以距海平面90公里的高度为界限的。在90公里高度以下,大气是均匀地混合的,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相对比例不随高度而变化,这一层叫做均质层。在90公里高度以上,组成大气的各种成分的相对比例,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的,比较轻的气体如氧原子、氦原子、氢原子等越来越多,大气就不再是均匀的混合了,因此,把这一层叫做非均质层。第二:是按着大气被电离的状态来划分,可分为非电离层和电离层。在海平面以上60公里以内的大气,基本上没有被电离处于中性状态,所以这一层叫非电离层。在60公里以上至1000公里的高度,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大气成分开始电离,形成大量的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这一层叫做电离层,这一层对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大气在铅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也可称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近地面的大气层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故称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热带较厚,寒带较薄;夏季较厚,冬季较薄。赤道地区对流层厚度可达16~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0~12千米,两极地区约7~8千米。自地球表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俞稀薄。大气的上界可延伸到2000~3000公里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一般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地面性质不同,因而受热不均。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从而产生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使高层和低层空气得以交换,促进热量和水分传输,对成云致雨有重要作用。③天气的复杂多变。对流层集中了75%大气质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随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水相变化,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②垂直气流显著减弱。平流层中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空气垂直混合明显减弱,整个平流层比较平稳。③水汽、尘埃含量极少。由于水汽、尘埃含量少,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在这一层很少见。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其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中间层的顶界气温降至-83℃~-113℃。因为该层臭氧含量极少,不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氮、氧能吸收的短波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出现强烈地对流运动。这是由于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暖,致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但由于该层空气稀薄,空气的对流运动不能与对流层相比。暖层 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度为暖层。暖层的特征:①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据探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由于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其增温的缘故。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270公里高度处,空气密度约为地面空气密度的百亿分之一。由于空气密度小,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暖层又称电离层。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称散逸层。它是大气的最外一层,也是大气层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层,但无明显的边界线。这一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质点碰撞机会很小。气温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由于气温很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又因距地球表面远,受地球引力作用小,故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不断散逸到星际空间,散逸层由此而得名。据宇宙火箭资料证明,在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还围绕由电离气体组成极稀薄的大气层,称为“地冕”。它一直伸展到22 000公里高度。由此可见,大气层与星际空间是逐渐过渡的,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大气污染对大气物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很明显的,有时则以渐渐变化的形式发生,为一般人所难以觉察,但任其发展,后果有可能非常严重。大气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其自然的变化进程相当缓慢,而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祸在燃眉,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殷切关注,世界各地都已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防范、治理。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代人类一项重要事业。大气污染物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已经产生危害,受到人们注意的污染物大致有一百种左右,主要污染物如表所示。 分 类 成 份 粉尘微粒 碳粒、飞灰、碳酸钙、ZnO(氧化锌)、PbO2(二氧化铅)、PM2.5、PM10等 硫化物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H2SO4(雾)等 氮化物 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NH3(氨气)等 卤化物 Cl2(氯气)、F2(氟气)、HCl(氯化氢)、HF(氟化氢)等 碳氧化物 CO(一氧化碳) 氧化剂 O3(臭氧)、过氧酰基硝酸脂(PAN)等 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一氧化碳、碳化氢、硫化氢和氨等。从污染物来源看,主要有燃料燃烧时从烟囱排出的废气与汽车排气和工厂漏掉跑掉的毒气,而烟囱与汽车废气约点总污染物的百分之七十之多。 现状据有关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利用自行设计的高精度冰芯气泡甲烷提取分析系统,对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进行了研究测试、实验分析,获得了近两千年来高分辨率中低纬度大气甲烷纪录,使大气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中甲烷记录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1850年以来大气中甲烷含量急剧上升,在过去的150年里上升了1.4倍。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活动甲烷排放呈负增长。专家称,这一研究将为全球大气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提供定量评估的依据。研究表明,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会越来越强。温室气体主要由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里昂等成分组成,其中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此外,研究还预测出: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将普遍上升。同时,地球生态系统将面临中纬度地区生态系统和农业带向极区迁移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威胁,突发性的气候灾难频度增强,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末,随着全球人口 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成倍增加。专家指出,这些温室气体将通过气候系统控制自然能量的流向,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事实上,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无一例外都要通过自然过程来消除,而消除过程本身则要通过破坏现有的气候、环境及生态系统来完成。人类愈发认清:在环境污染的肇事者名单中,无人可以逃脱;而在环境恶化的受害人名单中,也没谁可以幸免。每一个人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更是环境污染的治理者。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话题,它更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不但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一个公民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政府的理念要坚定,宣传要细化到位,打持久战。原理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大气资料
【转帖】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Hzf4iLBo1nUV3RlcjAPJL_Y3esDmBZKgbok5_XyCBMHUv-nKkhiZ-gl4IP2iwUG79LBQuqiw_DL0rpNgZRBeq_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氩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还有水汽和尘埃等。
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编辑本段]对流层
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层,空气的移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的对流运动,叫做“对流层”。它的厚度不一, 其厚度在地球两极上空为8公里,在赤道上空为17公里,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占大气层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
[编辑本段]平流层
对流层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公里这一层,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一大气层叫做“平流层”,又称“同温层”。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气,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高能粒子的袭击。
[编辑本段]中间层
平流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85公里,叫做“中间层”。中间层以上,到离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热层”。在这两层内,经常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人类还借助于热层,实现短波无线电通信,使远隔重洋的人们相互沟通信息,因为热层的大气因受太阳辐射,温度较高,气体分子或原子大量电离,复合机率又少,形成电离层,能导电,反射无线电短波。
[编辑本段]暖层
又名电离层,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暖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以上,像铅、锌、锡、锑、镁、钙、铝、银等金属,在这里也会被熔化掉。本层之所以有高温,主要是因为所有的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暖层中的氮(N2)、氧(O2)和氧原子(O)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也把暖层称作“电离层”。其中100~120公里间的E层和200~400公里间的F层,以及介于中间层和暖层之间,只在白天出现,高度大致为80公里的D层,电离程度都较强烈。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
[编辑本段]外层
热层顶以上是外大气层,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处。这里的温度很高,可达数千度;大气已极其稀薄,其密度为海平面处的一亿亿分之一。
大气层有多厚,这的确是一个很吸引人的问题。人类经过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对大气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了。整个大气层可以分成几个层。
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
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了。
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
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以上大约50千米开始,到大约100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电离层。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通常把1000千米之内,即电离层之内作为大气的高度,即大气层厚1000千米
大气和空气有什么区别呢?
1、作用不同空气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而天气,从现象上来讲,绝大部分是大气中水分变化的结果。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强迫作用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气的长期综合情况称为气候。2、成分不同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奥),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大气是指在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3、特点不同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此外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空气几乎是所有植物所需二氧化碳的唯一来源。大气的运动变化是由大气中热能的交换所引起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热能交换使得大气的温度有升有降。空气的运动和气压系统的变化活动,使地球上海陆之间、南北之间、地面和高空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不断交换,生成复杂的气象变化和气候变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气
什么是大气
大气层是围绕行星或其他天体的一层(或几层)气体。
如果一个天体被一层或几层气体所包围,那么就说它有大气层。大气通常与行星和恒星,虽然其他天体也可以拥有它们,例如彗星它们有暂时的大气层。大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它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吸积到天体上,也可以通过所谓的出气过程从天体本身释放出来。天体是否保留大气层取决于天体的质量和大气层的温度。一般来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大气层越冷,它就越有机会附着在大气层上。例如,一颗离恒星很近的行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能量,最终可能会被剥离掉大气层--就像我们太阳系中的水星一样。
虽然哈勃望远镜并非其最初的科学目标之一,但它也因 探索 太阳系以外围绕恒星运行的外行星而闻名,特别是通过研究它们的大气层。行星大气层的化学成分会在穿过它的星光上留下独特的指纹。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哈勃如何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在这里.
哈勃制造了首次发现2008年系外行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哈勃在木星大小的太阳系外行星HD 189733b的大气层中发现了甲烷分子的明显特征。在适当的情况下,甲烷可以在生物前化学中扮演关键角色--我们所知道的形成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尽管在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上都发现了甲烷,但这是在围绕另一颗恒星运行的行星上首次发现有机分子。这一突破是朝着有朝一日在太阳系外的行星上发现生命迹象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6年哈勃分析了第一次一个40光年外的超级地球的干燥大气。利用哈勃的数据和新的分析技术,55 Cancri e的系外行星大气干燥,没有任何水蒸气的迹象。这一发现表明大气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在2019年,在激动人心的发现哈勃的数据被用来探测宜居带内的超级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K2-18b的质量是地球的8倍,在它被发现的时候,它是已知的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水和温度,可以维持生命的系外行星。
在2021年,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档案数据,揭示了大气中的水蒸气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月球冰面上水蒸气热逃逸的结果。
大气是什么意思
大气的解释 (1) [atmosphere] 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 (2) [heavy breathing]∶呼出的粗气 他吓得大气都 不敢 出 (3) [carry oneself with ease and confidence]∶ 大方 这孩子长得挺大气 (4) [great momentum]∶盛 大宏伟的气势 大气 磅礴 详细解释 (1).包围地球的一层气体,是空气、水汽和 微尘 的混合物。 叶玉森 《 渤海 舟中端午》 诗:“大气飞行风鷊健,孤吟出听水龙娴。” 叶圣陶 《倪焕之》 二五:“不到十分钟,那声音就变得 非常 宏大, 仿佛 包笼着宇宙,吞吐着大气。” (2).指粗重的 气息 。 老舍 《二马》 第一段二:“他摸着把电灯开开。 然后 披上大氅,大气不出的用脚尖儿往楼下走。” (3).指发出粗重的气息。 《西游记》 第三七回:“到宫中见你母亲,切莫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 (4).有气派;度量大。 老舍 《老字号》 :“多 少年 了, 三合 祥是永远那样官样大气。” 萧乾 《栗子· 忧郁 者的自白》 :“那信我写得很堂皇大气。” (5).大气力。 《 水浒传 》 第 十七 回:“哥哥,你管下 许多 眼明手快的公人,也有三二百个,何不与哥哥出些大气?量兄弟一个,怎救得哥哥!” (6).犹大怒。 《西游补》 第十四回:“古人云:大气不隔夜。 陈相公 饶我这一次。” 词语分解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 对象 ,与“小” 相对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 自大 。 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 程度 深, 性质 重要 :大局。大众 气的解释 气 (气) ì 没有 一定 的形状、体积,能 自由 散布的物体:气体。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自然 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 气象 。 鼻子闻到的味: 气味 。臭气。 人的 精神 状态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