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词

时间:2024-06-29 19:28:26编辑:流行君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原文与赏析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通常说来,在爱情领域中,盟誓这种古老的行为方式,常常出现在感情尤为深挚与炽热的时刻。恋人口中发出的誓言,比其他场合更强烈,它总是抒情的。敦煌歌辞中这首《菩萨蛮》,就是一首热切地向对方表示爱的决心的誓言。它一连举出六件永远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明自己对爱情坚定不移的信念。青山不烂,黄河不枯,乃是天经地义的,是常理。秤锤不可能浮上水面,也是连小孩子都懂的起码常识。后三喻是天上之事,也是人们习见的:日月星辰的出没,都有一定的规律,不可颠倒。假如白天出现了参辰,北斗移到了南面,三更时分太阳就上山了,世界还成其为世界吗?歌辞中六喻连设,一气呵成,语言朴实,语气坚决,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坚贞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有着永不变心的高尚情怀。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全诗连举五事发誓,也与此词相似,是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己心灵的支撑。然而《上邪》是一个女子对“君”表明心迹,《菩萨蛮》发自男方抑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显得灵动活泼,两者同中有异。 这首歌辞最明显的艺术特点是用喻。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这六事作为喻体,省略了比喻之词,属于暗喻。六喻一气排开,接二连三,使人目不暇接,层层加深印象,这就是它的艺术效果。 这首歌辞再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文人词那样讲究蕴藉含蓄,它宛如天籁,表情直率、热烈、大胆、泼辣,用词造句不加雕饰,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谣拙朴、自然的本色。主人公毫不掩饰地提出横亘于其胸中又极不愿其出现的事: “休”,然后又用六种决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否定它,表达其衷心的愿望,及其对爱情坚持不渝的决心。语浅而情深,读后令人动心。 敦煌卷子(斯4332),于此词背面书有“壬午年三月卅日,龙兴寺僧愿学便麦粟文书”字样。据考,壬午为贞元十八年(802)。但这是写本年代。作词的年代则当在写本之前。


想知道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的意思

译文: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誓言,想要断绝爱恋关系除非等到青山溃烂,秤锤在水面上漂浮,黄河干枯得见底。还要白天看见参星和商星,北斗回到南面。即使这些事都出现了,还是不能中断,除非是半夜三更出现了太阳!这首《菩萨蛮》见于敦煌遗书斯四三三二号,当作于唐天宝年间。一般认为这首词是男女间的爱情盟誓,但学者对词的抒情主人公及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单问此词写的是谁在发誓,便有双方发誓说、女方发誓说、男方发誓说三种说法。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敦煌曲子词 (唐)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全词一共使用了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表达了主人公的愿望。在主人公眼中,爱情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夸张又不过分地强调了爱情的永固。此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浣溪沙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原文如下:敦煌曲子词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篇幅不长,却多变化。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两”或作“里”,“里”是“量”的形误。六朝以后,“两”、“量”常常通用。风欲平,是说风力转弱。顾况《五两歌送张夏》:“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鸟飞。”船原先停泊在避风的港湾。船夫好容易从侯风器觇得风势转趋平缓,赶紧拔锚启航。但驶出港湾时遇上打头风,逆风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说“觉船行”。及至驶到江心,“柔橹不施停却棹”,顺风扬帆,乘风破浪,连橹和桨都不用使,而船行快速,所以说“是船行”。两语相承,用“觉”和“是”两字分点,似复非复,精当之极。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波光明灭,闪烁不定。不说船行进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意思

敦煌曲子词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篇幅不长,却多变化。 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两”或作“里”,“里”是“量”的形误。六朝以后,“两”、“量”常常通用。风欲平,是说风力转弱。顾况《五两歌送张夏》:“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鸟飞。”船原先停泊在避风的港湾。船夫好容易从侯风器觇得风势转趋平缓,赶紧拔锚启航。但驶出港湾时遇上打头风,逆风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说“觉船行”。及至驶到江心,“柔橹不施停却棹”,顺风扬帆,乘风破浪,连橹和桨都不用使,而船行快速,所以说“是船行”。两语相承,用“觉”和“是”两字分点,似复非复,精当之极。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波光明灭,闪烁不定。不说船行进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敦煌曲子词有那些特点?

敦煌曲子词是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民间词,特点如下:1、敦煌曲子词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主要内容是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愿望和要求。2、这些词具有质朴自然、清新明快的风格,感情真挚、直率,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3、敦煌曲子词反映的社会生活比较广阔,主要内容是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愿望和要求,如对战争的不满、追求爱情幸福等。4、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如:大胆的想象、真切恰当的比喻、生动有力的夸张等。在遣词造句、写景造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敦煌曲子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些可能是盛唐作品,那么在此之前必已有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由此可推断民间曲子词大约出现于唐高宗时。盛唐时期,文人开始作长短句词,但保留下来的不多,早期的文人词出自中唐,故词产生于初盛唐,中唐以后方开始流行起来。敦煌曲子词中的优秀作品总是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与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颇多共同处,所不同的是在格调方面已明显看出近体诗的影响。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集》在敦煌发现的民间词曲总集。王重民校辑。自敦煌石室发现后传世,但多有散佚,其中大部分先后为伯希和、斯坦因所劫走。分别收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和英京博物馆。王重民从伯希和劫走的17卷,斯坦因劫走的11卷,还有罗振玉所藏3卷及日人桥川氏藏影片1卷中,集录曲子词213首。经过校补,去掉重复的51首,编成《敦煌曲子词集》。收录敦煌卷子中清理的唐五代词曲一百六十一首。上卷为长短句,中卷为唐人写本 《云谣集杂曲子》,下卷为乐府。为研究敦煌词的重要参考资料。

敦煌曲子词的作者包括

敦煌曲子词的作者是唐代以来前后五代、隋唐五代、宋代、元代的许多文学大家所创作的。其中,唐代是敦煌文化的高峰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古风雅乐”为主要风格的敦煌曲子词,这些作品多数为无名氏所创。拓展资料如下:一、唐代的敦煌曲子词1.“天净沙·秋思”: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之一。这首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敦煌文学之冠”。2.“鹧鸪天·晚秋怀古”:作者王之涣,他在词中抒发出自己对敦煌壁画的感慨和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重视和崇敬。3.“霓裳羽衣曲”:作者李白,他在词中形象地描绘了飞天女神的形象和传说,表达了对于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二、五代十国和宋代的敦煌曲子词1.“画堂春·立春日起早赋得燕子二首”:作者李商隐,是唐代末期和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这首词表现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美感。2.“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是宋代文学家中的巨匠。这首词描绘了梅花的清新和寂寞之美,并用梅花作为对于敦煌壁画的借喻。三、元代的敦煌曲子词1.“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他在词中对敦煌的风景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敦煌之美的独特感受。2.“卜算子·咏柳”:作者刘过,他在词中以柳树为主题,抒发了对敦煌壁画的景观和风俗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作者诗情画意的境界。四、总结总之,敦煌曲子词的作者涵盖了唐、五代十国、宋、元等多个时期的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将敦煌之美和古代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敦煌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敦煌曲子词

这组《长相思》词共三首,出自《敦煌曲子词》。《长相思》反映了三种客商的不同命运:笫一首写发了横财的客商,沉迷酒色,恣意寻乐,不愿再回家乡;第二首写经营破产的客商,手中无钱,被人欺侮,遥望家乡,欲归不能;第三首写本利折光的客商,贫病交加,衣食无着,最后竟病死异乡。三首词的内容互有联系,在对比之中揭示了古代商人生活的一些片断,透露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现象。

那么何为曲子词?何为敦煌曲子词呢?

曲子词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属于诗的一种,当时一般称 “曲”、“曲子”或“曲子词”,后来才称“词”,别称“乐府”、“诗余”、

“长短句”等,词来源于民间。文人词产生的时代大约是中唐,以李白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

敦煌曲子词 :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音乐文学,敦煌曲子词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故称之。它是民间词,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感情与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敦煌曲子词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唐代歌伎所作,体现了女性词的审美特质。

上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编》等。

《敦煌曲子词集》分上中下三卷。卷首有阴法鲁序。卷末除5首补遗外,还有王国维、朱孝藏等跋语作为附录。上卷所收曲子词最多,除残者外仍近百篇,系北宋前唐五代之作。多为长短句,调式有〔菩萨蛮〕、〔西江月〕、〔浣溪沙〕等20多种词牌。内容以离情恋语为多,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卷所收《云谣集杂曲子》,共30首,多为寄征夫、思远吏之作。反映了荡子他州,少年负信,怨妇伤情等生活内容以及征夫旷女的心绪。下卷为乐府,多是五、七言乐府诗,共15首。内容比较广泛,多系抒情之作。

《敦煌曲子词》是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与文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区别。从内容上看,主题丰富'题材广阔的敦煌曲子词的编著特点;从形式上看,构实自然,流利清新,富于表演性和故事性。艺术特点,一是想象丰富,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厚而语言通俗生动,具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共同艺术特征;二是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未臻完全成熟。

敦煌曲子词(上)


谁知道《敦煌曲子词》浣溪沙 的译文?谢谢了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起首“五两竿头风欲平”。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两”或作“里”,“里”是“量”的形误。六朝以后,“两”、“量”常常通用。风欲平,是说风力转弱。顾况《五两歌送张夏》:“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鸟飞。”船原先停泊在避风的港湾。船夫好容易从侯风器觇得风势转趋平缓,赶紧拔锚启航。但驶出港湾时遇上打头风,逆风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说“觉船行”。及至驶到江心,“柔橹不施停却棹”,顺风扬帆,乘风破浪,连橹和桨都不用使,而船行快速,所以说“是船行”。两语相承,用“觉”和“是”两字分点,似複非複,精当之极。换头“满眼风光多闪灼”,波光明灭,闪烁不定。不说船行进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来迎”,化静为动,着重写出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来。这种疑动式是由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审美主体赋予静止的审美对象以动感,可以增强诗词展现的画面的趣味性。这在古典诗歌中用得较多,比如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舫动,唯见远树来。”庾肩吾诗句也有“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随园诗话》卷三引)。李白《望天门山》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句。这些都是描写一种疑动的境界。但,在曲子歌辞里却并不多见。而本篇写得又早,弥觉可贵。煞尾又说:“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兜底点破,未免失之过于直露。 这首词上片写启航、扬帆的经过,下片叙行船所见。乍看起来仿佛纯在写景,只字未及船夫的心情。其实不然。诗贵含蓄。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载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刘勰语,“情在词外曰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借物达意,深文隐蔚,馀味曲包。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借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见情景的生动描画,以轻快的节奏,传达出船夫愉悦的心情。押韵自由,“行”字韵重复又重复,却又非独木桥体,这是早期民间词的特点。


上一篇:皮皮鲁全集

下一篇:普罗米修斯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