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

时间:2024-06-29 18:57:38编辑:流行君

《妙法莲花经》浅释

《妙法莲花经》浅释




三圣阳明文化书院

关注



0.398

·

字数 1916 · 阅读 173

2020-05-04 15:35

释迦牟尼佛陀弘法四十余年,在众多法会上宣讲佛法,后由弟子整理成为文字性的佛经。这些佛教经典经过后人的长期发展,最后集成为三藏二十部经,包含了佛陀的最高智慧。



《妙法莲华经》简称为《法华经》,是佛陀晚年宣说的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最早在印度及尼泊尔长期流传,其后辗转来到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重要佛经之一。“妙法莲华经”中的“妙法”,即是指不二法,是一乘法。“莲华”二字,则是阐释“妙法”的主要内容。以“莲华”喻其妙理,可归为3个:其一,花与果同时而生;其二,“莲出淤泥而不染”;其三,内敛深藏,不显不露。在《妙法莲华经》之中,佛陀直指众生佛性本无二,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皆可学法,人人皆可成佛。



佛教史上公认的最为重要的3部佛经,是《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被尊为“经中之王”。其中,《楞严经》被称为“开悟的楞严”,《法华经》被称为“成佛的法华”。那么,《法华经》相对于其它经典,有何殊胜之处?《法华经》为什么被称为“成佛的法华”?



《法华经》是佛陀于王舍城灵鹫山上所说,其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在中国佛教史上,读诵《法华经》成为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法门之一。《法华经》共二十八品,八万余字,脉络较为复杂,且内容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初学者自己单单看《法华经》全文,不容易读懂读通,最好借鉴古德的注疏作为参考,将大有帮助。



《法华经》贯穿全经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一佛乘”思想。也即是说,一切众生,无论三乘或是五乘,最终悉归为一佛乘,没有余乘。在《法华经》之中,佛陀对于“一佛乘”的赞叹随处可见。那么,佛陀宣讲《法华经》的缘起是什么呢?



在大乘佛法兴起的时期,佛法出现了大小乘的区别。“声闻”和“缘觉”为小乘或者二乘;与之相对的,菩萨则为大乘。在这种分歧的背景之下,佛陀便宣说了《法华经》;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崭新思想。将三乘融为一佛乘。并且强调,“声闻”和“缘觉”乃是方便说,最终要归于“大乘”以成佛为根本目标。以此,《法华经》开启了“回小向大” 的门径。



在《法华经》中,佛陀为所有弟子灌顶授记,指出一切众生在未来劫悉将成佛,给予了众生极大的信心。且详细开示了成佛的根本方法,使成佛不再显得如此神秘。





《法华经》的核心思想:



1.“三乘归一”,在大乘佛教兴起的时代,有了以“声闻”、“独觉”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法华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结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融会三乘为一佛乘。



2.“人人皆可成佛”,众生皆具足佛知见,众生未来皆会作佛, 法华会上得佛授记的弟子包括三千二百根器不足的声闻弟子,有六千作为女人的比丘尼,有伤佛杀罗汉的大恶人提婆达多,有八岁就即身成佛的龙女,法华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这在佛教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著名的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出自譬喻品。有一大宅,年久失修,一天突然火起,但是孩子们正在宅内玩乐,眼看火就要烧到孩子们,孩子们都不听话,还在里面玩。长者只能对孩子们讲:“门外有羊车、鹿车和牛车,特别好玩,快出去玩。”听到长者的话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向外冲出火宅,脱离了危险。火,比喻五浊、八苦等;宅,比喻三界。长者比喻佛陀,以种种方便来引导众生出离火宅。



(二)穷子喻,出自信解品。富豪有一子,从小离家出走,流浪在外。有一天他回到了家乡,其父认出了儿子,于是叫他回家,但儿子害怕拔腿就跑了。长者经过很多手段才把儿子请回来,并一再善意引导,最后才使儿子认识了父亲。



(三)药草喻,又作云雨喻,出自药草喻品。药草,比喻三乘人之根性。草有小草、中草、大草三种,依次比喻天人、声闻缘觉、藏教菩萨。



(四)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指二乘人所谓的涅磐是假的,只有佛乘的涅磐是真实的。犹如一个人幻化了一个城市,然后让人进入。人进入以后,再告诉他,那只是假象。诱使他们回小向大。



(五)衣珠喻,又作系珠喻。出自五百弟子授记品。谓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其不觉知,流浪他乡,自受贫苦。后经亲友告知,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



(六)髻珠喻,又作顶珠喻。出自安乐行品。转轮圣王于战争胜利后,赠与众臣金银琉璃,但唯有自己头顶上的明珠不作赏物。这里轮王比喻如来;髻比喻二乘权教;珠比喻一乘实理。



(七)医子喻,又作医师喻,出自如来寿量品。孩子们误饮毒药,以至心神错乱,身为良医的父亲归来,见孩子们非常痛苦,立即调配最好的药草给孩子服食,但是儿女由于中毒太深,而失去了分辨能力,因此不肯服药。



故事是最具说服力的,《法华七喻》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譬喻故事,来传播佛经要义,点醒世俗之人,当然主旨还是要说“会三归一”,融会三乘为一佛乘,“二乘”终究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的方便之说。





投稿园地 彼岸今生

日记本

4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心想生:你是本自具足的(文字版)

阅读 485

佛与魔的对话,惊醒无数人!

阅读 2143

你正在呼吸,我怎么教你呼吸?|白话《金刚经》

阅读 70

人法天

阅读 248

极高明而道中庸

阅读 509


《妙法莲华经》讲的大意是什么?

《妙法莲华经》讲的大意是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等据以立说的主要典籍。全经主要思想为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经》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盘经》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兼说陀罗尼咒密护等,集大乘思想之大成。主旨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全经大段分科,古来主张不一。隋智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以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流通分;又以前14品为迹门,后14品为本门。后人多依其说。《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妙法莲华经

佛在《法华经》中说这个《法华经》,“若遇余佛,便得绝了”。请问“若遇余佛,便得绝了”是什么意思?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字面意思是“若如遇到其他国土的佛,小乘阿罗汉们就可以决定明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是真正涅槃”  
因为此句经文的前面经文,是说如果不能遇到佛的时代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们会自以为得到涅槃.  
下面是宣化上人讲的《法华经》的这一段,摘录在此,供参考: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後身」:这个报身也是最後一个报身,以後不再受後有.「究竟涅盘」: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盘,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这一类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增上慢的人.「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假设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再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是没有道理的.「除佛灭度後」:除非在佛灭度之後.「现前无佛」: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佛灭度後」:在佛灭度後.「如是等经」: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经.「受持读诵解义者」:能受持、能读诵、能明白这种道理者.「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讲解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不相信.「若遇余佛」: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於此法中」:对「妙法莲华经」中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得决了」:他们就可以明白了解.「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你们这一切声闻等众,和菩萨等众,应该专一其心的信解受持.「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切不要生出怀疑心.”


佛在《法华经》中说这个《法华经》,“若遇余佛,便得绝了”。请问“若遇余佛,便得绝了”是什么意思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字面意思是“若如遇到其他国土的佛,小乘阿罗汉们就可以决定明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是真正涅槃”  
因为此句经文的前面经文,是说如果不能遇到佛的时代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们会自以为得到涅槃.  
下面是宣化上人讲的《法华经》的这一段,摘录在此,供参考: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後身」:这个报身也是最後一个报身,以後不再受後有.「究竟涅盘」: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盘,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这一类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增上慢的人.「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假设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再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是没有道理的.「除佛灭度後」:除非在佛灭度之後.「现前无佛」: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佛灭度後」:在佛灭度後.「如是等经」: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经.「受持读诵解义者」:能受持、能读诵、能明白这种道理者.「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讲解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不相信.「若遇余佛」: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於此法中」:对「妙法莲华经」中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得决了」:他们就可以明白了解.「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你们这一切声闻等众,和菩萨等众,应该专一其心的信解受持.「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切不要生出怀疑心.”


佛在《法华经》中说这个《法华经》,“若遇余佛,便得绝了”。请问“若遇余佛,便得绝了”是什么意思?

  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字面意思是“若如遇到其他国土的佛,小乘阿罗汉们就可以决定明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是真正涅槃”
  因为此句经文的前面经文,是说如果不能遇到佛的时代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们会自以为得到涅槃。

  下面是宣化上人讲的《法华经》的这一段,摘录在此,供参考: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後身」:这个报身也是最後一个报身,以後不再受後有。「究竟涅盘」: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盘,常乐我净了。「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这一类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增上慢的人。「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假设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再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是没有道理的。「除佛灭度後」:除非在佛灭度之後。「现前无佛」: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麽原因呢?「佛灭度後」:在佛灭度後。「如是等经」: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经。「受持读诵解义者」:能受持、能读诵、能明白这种道理者。「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讲解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不相信。「若遇余佛」: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於此法中」:对「妙法莲华经」中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得决了」:他们就可以明白了解。「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你们这一切声闻等众,和菩萨等众,应该专一其心的信解受持。「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切不要生出怀疑心。”


妙法莲华经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出自《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感应事迹:唐朝贞观三年,洛州人(虞yu)林通发心,想诵《法华经》,但俗务缠身,多不能如意。后来得病去世,忽然有六个地府冥官,前后围绕,带着他来到一个大城门。门旁有个僧人,说:“我是药王,你的诵经愿没满就死了。我教你一个偈子,诵这偈子,能让地狱变为莲花池,让苦难世间变为佛界。千万记牢,不要忘了。偈子是: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虞yu)林通记熟偈子,进城见阎王。阎王问他有什么功德,虞林通答没修别的善,只会诵一个偈子。阎王问什么偈子。(虞yu)林通就诵了药王教的偈子,声音所到的地方,地狱的罪人都得解脱,十八地狱变成了莲花池。阎王赶忙止住(虞yu)林通,说不要再诵了,回人间吧。于是过了两天,(虞yu)林通就苏醒复原了。


  ——摘自《法华传记》

这个偈语,有破地狱的功德。地狱的苦难都能破除,消弭世间的灾难,保平安更是不在话下!


妙法莲华经是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也是现存3译版《法华经》中流传最广的一版

现存最早版本的《法华经》译版,是这个‘【深入经藏】《正法华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正法华经》
是现存最早完整版《法华经》译版,早于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约100年
《正法华经》,十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康七年(286,晋武帝司马炎)译于长安。
按照《妙法莲华经弘传序》所说为“永康(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300年-301年四月)”年间所译
隋天竺阇那崛多法师考验,认为《正法华经》似多罗之叶,与《妙法莲华经》源出二版。

《正法华经》行文更正式直译,修饰歧义较少。
愿诸有缘,阅读此经


法华经有没有翻译比较好的版本?

其实你就去网上搜一下白话文就好了,很多经文的意义后人解释的都不圆满,因为上面加注了太多的神话类型的场景,因为处于对佛祖的尊重等等就不细说了。尤其前面的场景的铺垫就是衬托语境的感觉。主要你细看一下佛祖最后举的例子吧,结合实际的生活去多想想,领悟一下。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有一句说的是一切行中道。。这应该是法华经最精妙的地方吧。
弘善佛教网的法华经译文就不错,
网址:http://www.liaotuo.org/fojing/miaofalianhuajing/yiwen.html


宣化上人:念佛的人就是佛

很多人对念佛的法门都还不清楚,对念佛都很马虎,功夫都没用好;参禅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参禅,会参禅的人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才会参禅。参禅不但不能即身是佛,还可能把自己都丢了,甚至还有把佛都丢了,因为他在找‘念佛是谁’。 念佛的人就是佛,心心念念都是佛,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佛。参禅的人还谈不到就是佛,因参禅是找佛,还不敢承担我是佛,参‘念佛是谁?’找来找去就向外跑了。 念佛就是佛回来了,回到自己心里,不必向外找;念佛就是和佛打成一片,决定往生西方。你念佛,佛就念你,结果就成佛了,你们没有去研究,不知道念佛的好处。参禅也很好,但参禅要受苦,第一要忍腿痛,第二要时时看着自己不打妄想;参禅比较困难一点,念佛比较容易,你们就是不知道念佛的妙。 我告诉你们一句真话,我最欢喜的事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我睡觉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作梦也念‘南无阿弥陀佛’,站着的时候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任何时候,前后左右都被阿弥陀佛占满了,因为阿弥陀佛要和我合成一个。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觉,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大乘佛教这一块,可以说是发扬光大。不管是在一个义理上的观照,比方说天台的一心三观,比方说华严宗的法界观,在整个对真理的观照这一块,可以说是非常的完备。乃至于在整个事修这一块,这种种的忏法,种种的修行的方便法门,都非常的详细。 为什么大乘佛教会在中国发扬光大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从内因来看,因为众生善根成熟,中国佛教能够兴盛,跟中国的文化是有关系,因为中国的儒家思想,它本身就有相似于大乘的法门,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长时间在这种儒家的熏陶之下,已经养成一种自利利他的思考模式。相对于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大乘佛教一进入到中国,很快就能够接受,它能够把儒家的思想,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广大,所以本身的内因已经成熟了。 第二个,它的外缘的殊胜,什么叫外缘殊胜呢,就是中国佛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宗派的建立。我们没有看到印度的佛教,传到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宗派,中国例外。比方说华严宗,中国人创立的,比方说天台宗,比方说禅宗,都是中国人创立出来。 历代的祖师把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根据不同的经典,天台根据法华,华严宗根据《华严经》,创立了一套修行的道次第。宗派的建立,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因为你很快上路。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毕竟不同,它是一个成佛之道,它追求的是一个万德庄严,不是只有自己的了脱生死。所以你会觉得,大乘佛教是深广无涯,太深广。 所以它宗派的建立,会让一个人很快的上路,他能够在这么多的深广的大海当中找到一条线索,你很快就能够进入状况。当然宗派也带来一点过失,尤其是末流,我们一般讲佛教的末流,是什么时候算,明朝以后,尤其是明末以后叫做末流,宗派让大乘佛教这个修行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但是也让中国的佛教,更加的保守跟局限。 因为到了末流的时候,大家对自己的宗派过度的执取,对这个门庭的施设,过度的执取产生了排外的效果。唯识宗的不看天台的东西,天台宗的不看华严的东西。蕅益大师说的分河引水,本来是一条法味的东西,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这是我的水,这是你的水,这个水本来是法性一味的,各有特色可以互相增长。 我们简单的说,从末流来看,我们不要讲太复杂,就从圣道门跟净土门这两块来看,净土宗的到末流不看圣道的止观,甚至于不屑修圣道的止观,圣道修止观的不屑念佛,他念一句佛号都要去刷牙,这样子就产生了一个弊端,彼此看不起对方。 你看修那个净土的人,看不起修止观的,你们修止观的人不知道怕,不知道生死业力的可怕,你以为你修几个止观,就冲得过生死关吗?不仰仗佛力,低估了业力的可怕。所以净土宗的人看不起修止观的,说你们这些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修止观的也看不起净土,你们这些人盲修瞎练,只有事修没有理观。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说,到底大乘的止观跟念佛,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吗?是不是说有他就没有你,有这么严重吗?宗派真的不能够融通吗,还是可以做巧妙融通,还是这是人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讨论。 当然诸位我们都学过一佛乘,佛陀临命终的时候,晚年的时候讲了一部《法华经》。如果你深入的去探讨,你会得到很多答案跟启示,佛在《法华经》里面,做了一个很完整的,把一生所修的法做一个整理。但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为什么佛陀说佛陀的法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它没有两条路的。 所以如果你说净土宗的念佛,就一定不能够容下止观,止观就一定容不下念佛。那你这样讲违背一佛乘的精神,那佛陀佛法是两条路,它不是一条高速公路,它是两条路,那你这样子,就严重违背《法华经》的思想,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你就推翻佛陀的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从《法华经》的思想,一佛乘的思想来看,各种宗派的对立是没有必要,既然它是一个一佛乘的思想,只是佛陀运用不同的根机,而施设不同的法门,从这种不同的根机,佛陀施设不同的法门,我们可以知道最后的会归,一定是一个方向的。 所以我们从一佛乘的思想,来谈一谈念佛跟止观的相互关系,这个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


佛教和佛经

  西元前五世纪左右,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梵Siddha^rtha Gautama )于印度恒河中游流域宣扬苦、无常、无我、缘起、解脱等教法,并强调无论任何阶级均可信奉其教说。释尊入灭后,其遗法由弟子加以结集而传持,然百年后,传持者之间兴起若干意见之争论。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皈依佛教,不遗余力地将佛教传播至全印与其邻国,而发展为世界性宗教,形成各具民族特色之教派。其后三百年间,印度、锡兰兴起说一切有部、大众部、犊子部、锡兰上座部等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均一一传来西域、我国。

  此后六百年间(西元一世纪至七世纪),大乘佛教急遽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如部派佛教在印度分出经量部等,大乘则分中观、瑜伽二大学派,且普及缅甸、泰国、柬埔寨(今高棉)、苏门答腊、爪哇、尼泊尔、西藏地区、越南、韩国、日本等地。在我国方面,部派系之毗昙宗、俱舍宗,其旁系之成实宗,中观系之三论宗,瑜伽系之地论宗、摄论宗与法相宗等‘论宗’;与涅盘、华严、天台、净土等‘经宗’,以及大乘别派禅宗之繁兴。日本所谓之‘南都六宗’,即直接传自我国之宗派。

  此后至十三世纪为止约六百年间,印度密教由成立而兴盛,其间由寂护、莲华生、阿提沙等相继传入西藏,而分为宁玛派(藏Rn~in-ma-pa )、甘丹派(藏Bkah!-gdam-pa )、迦尔居派(藏Bkah!-brgyud-pa )、萨迦派(藏Sa-kya-pa )等,并及于蒙古。在我国,密教亦曾兴盛一时,其势壮大,而能与禅宗、净土宗相媲美。日本除天台、真言之平安二宗外,净土、禅、日莲等镰仓诸宗亦应运勃兴。至此,佛教发展为亚洲地区之最大宗教。然十四世纪以后,由于西方传来伊斯兰教(回教),情势丕变。

  自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印度佛教发展为左道密教、印度教之逐渐复兴,及回教侵入印度,而使佛教消灭殆尽,仅孟加拉一带,仍保有些许佛教存在。此系由于脱胎自佛教之法格崇拜(梵Dharma -tha^hur-pu^ja^ )于十二世纪发祥该地之故。

  佛经通常分为三藏十二部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佛教的主要经典是金刚经还是佛经

首先要明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佛经?狭义的佛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传的法。这都是后人(主要是有成就的罗汉们)根据记忆编撰而成的。而《金刚经》只是众多佛法经典中的一部有名的大乘经典。佛根据不同的众生的心性(比如,有人喜贪,有人痴,有人动不动就嗔怒,伤人也伤己身……)而说了不同的对治的方法,最后成了不同的经典,这些就是佛法。广义的佛法则包含内容更多更广。这里需要补充一句的是,在众多的佛经中有一本来自中国一位高僧大德六祖惠能所说的经典——《坛经》,也被尊为佛经。
佛法是佛教的根本,佛教严格说起来,根本就不是宗教。佛法是让人取得内心平静,远离烦恼的方法,并不象世人所想象的,要么远离红尘,遁入空门,不理世事,要么是天天磕头拜佛,求升官发财。这些离真正的事实的真相太远了!想要了解真相,最好不要人云亦云,自己亲历亲证,多去接触佛经,多思多解,相信一定有收获 ……


宣化上人是邪师吗,为什么说宣化上人是邪师

宣化上人绝对是高僧大德,他的见解绝对是正知正见。我来谈谈我的经历。
1、初识。
我若干年前开始学佛。在网上知道了许多法师。特别是宣化上人用大悲咒救人的事例,使我有种皈依宣化上人的冲动。
2、考察。
于是我便上网查询关于宣化上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看上人的事迹,看上人的开示,当然也看到了诸如楼主发表的这些言论。
当时我也是懵懂不知,碰到这些言论既没思考,也没探究,又胆小怕事,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然后就陷入思想斗争,一边又想看上人的事迹和开示,一边又想起网上诽谤他的言论。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上人说的一句话。说是:“古来,这个收徒弟,师父访徒弟访三年,徒弟访师父也要访三年,这来回就六年,然后再成功了,这就要七年。”之后我便带着疑问开始对上人进行三年的考察期。(现在想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3、深信。
不考察不知道,一考察吓一跳。仅上人只身赴美,最初吃烂菜叶、住潮湿地窖,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大法西传的事迹就深深感染了我。其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以身作则也是让我记忆深刻。记得上人有个徒弟业障比较重,上人吩咐他要每日勤跪观世音菩萨。有一天这个弟子偷懒,没去跪拜。上人知道后没有苛责徒弟,反而觉得是自己当师父的没做好,德不足以服人,于是自己跑到观世音菩萨像前,跪拜了起来!至此之后我便信服了上人。
4、关于忍辱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上人教育我们学佛的人学会忍辱。他说:
“学佛法的人要有耐心,有人骂我们,我们要拿他当唱歌听,或当他们给我们讲另一种语言。因为我不骂人,所以旁人骂我,我也不懂得、也不知道;尤其有人骂我们,那是给我们上肥料,令你这块地所长的一切能茂盛一点。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忍,也就是修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如受不了,就有麻烦;能受得了,无论有什么境界来了都能忍受,这就是懂得佛法。你要是不能忍、不能受,那就是不懂得佛法。”
“修道的人,最主要就是不要有脾气、无明,时时刻刻都回光返照,令自己这种烦恼的习气渐渐地减少。”
“能忍辱就能帮助精进、禅定、智慧。在《法华经》上说:“常不轻菩萨,见人就叩头,口中还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虽然对人顶礼,可是增上慢的比丘,打他骂他。他也不改变初衷。在很远的地方,就向人叩头顶礼,还是说:『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增上慢比丘要打他,他站起就跑了。”
我们修行忍辱法门,要学释迦牟尼佛被割解身体,不生瞋恨心。常不轻菩萨菩萨纵受尽打骂凌辱,也不生瞋恨心,这都是最好的榜样。”

虽然你辱骂、诽谤我最尊敬的上人,但我因谨记上人的教诲,学忍辱,忍人所不能忍,所以我不做任何反驳、不做任何辩解,更不嗔怒于你。
那我为什么又要说这些话呢?我只是不想看到初学佛法的人,向我当初那样,差点与百年难遇的圣人失之交臂。这在里,我要提醒每一个想要弄清宣化上人为人的人,你们一定要有择法眼,一定要懂得明辨是非,要自己去探究事情究竟,不要听信片面之词、人云亦云。要知道,当年秦桧诬告岳飞,也是捕风捉影,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这里,我也要提醒楼主师兄,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要轻易造就诽谤三宝的重罪,一旦因此丧失人身,悔之晚矣。哎!回头是岸!


宣化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宣化上人,东北黑龙江省双城县(原吉林省双城县)人,是在美国建立三宝第一人。西元1918年(民初戊午年)农历3月16日生。俗姓白,名玉书,又名玉禧。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以务农为业。母白太夫人胡氏,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怀上人时,曾向 佛菩萨 祈愿;生上人前夕,梦见 阿弥陀佛 大放光明,遂生上人。上人生性沉默寡言,天赋侠义心肠。11岁那年,见邻居一死婴,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毅然有出家之志。12岁,闻双城王孝子──上常下仁大师,尽孝得道,发愿效法。忏悔过去不孝父母,决定每日早晚向父母叩头认错,以报亲恩,自此渐以孝行见称,人称“白孝子”。15岁皈依上常下智老和尚为师。同年入学,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医卜星相等,无不贯通。求学期间,参加万国道德会等慈善团体;又为不识字者,讲《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为贫寒者,创办义务学校。

上一篇:芈月传 小说

下一篇:顶牛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