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的女儿

时间:2024-06-25 15:05:06编辑:流行君

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是怎么死的

为了巩固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这一件事,是人尽皆知的。短短几年的时间,朱元璋诛杀的大臣不计其数。徐达算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因为他虽然是开国功臣,但是为人做事十分谨慎守规则,因此是所有功臣中活得算久的一位大臣。那么他是如何去世的?他的去世与朱元璋有没有关系呢?这是古往今来很多的人都在探讨的一件事。首先有一种说法是,徐达是因为吃了朱元璋赏赐的烧鹅而死的。徐达当初有了一种很奇怪的疾病,饮食之中不能有很油腻的东西,因此徐达平时很重视自己的饮食。但是有一次朱元璋听说徐达的病好了不少,于是就赏赐烧鹅。徐达不得不吃下去,于是就引发了疾病而亡。虽然徐达去世不知道与烧鹅有没有关系,但是很多人觉得与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徐达是因为长期出战,身体透支过多而亡的。徐达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因此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经常带兵出征,而且胜利的战争还是很多的,所以朱元璋很信任徐达。但是长期征战,对于身体的消耗也是极大的,因此会更容易落得疾病。最后也有人说徐达之所以突然身亡,与他患的疾病有关。徐达患的这一种疾病,实在是非常罕见,就算是当时的太医也是没有办法诊治的。有病却没有相应的治疗办法,自然也是忍受不住,从而导致了徐达的去世。

明朝徐达四个女儿都嫁给谁


1、长女徐皇后本名正史无记载,或说徐仪华、徐妙云。明成祖朱棣皇后。1362年出生。洪武九年(1376年)册为燕王妃。永乐五年(1407年)逝世。 2、次女徐氏本名正史无记载,或说徐妙清,代王朱桂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丙午,册封徐达第二女为代王妃。丈夫朱桂,时年十七周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王妃徐氏生嫡一子朱逊煓。宣德二年(1427年)去世 。3、三女徐妙锦正史无记载,仅见于明代陈琏所著《琴轩集》中的墓志,墓志作者不详。据墓志记载,生母为“武宁王夫人贾氏”。妙锦出身天姿聪颖,善诗画,且心地仁厚慈悲,因此深受成祖朱棣暗慕,妙锦婉拒,并出家为尼。4、四女徐氏生平无史料记载。据按徐家子女后来身份逐一排除和推断,应为安王朱楹妃。相关说明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一直非常铁。根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个女儿。在朱元璋为徐达所撰神道碑称其四子四女。徐达四子,皆由朱元璋赐名,三女皆嫁皇子。“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说的是徐达每次冬天回来之后,老朱都要设宴给自己的老伙计接风,两人畅快地喝酒,老朱对徐达都是兄弟相称。在徐达死后,朱元璋更是十分悲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达 (元末明初名将)

罗瑞卿为啥叫罗长子


罗瑞卿被称作罗长子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如下:192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派罗瑞卿从上海到闽西,参加当地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不久,这支游击队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合。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了罗瑞卿,看到这位同自己差不多高的人,便问道:  “你是北方人吧?”  “我是四川南充人。”罗瑞卿回答。  毛泽东略显惊讶:“哦,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  从此以后,罗瑞卿便得了个“罗长子”的外号。“长子”在这里是南方人形容他人个子很高的方言说法(长是长短的长),而并不是“大儿子”的意思。扩展资料罗瑞卿,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四川南充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罗瑞卿为什么叫罗长子


罗瑞卿被称作罗长子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如下:192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派罗瑞卿从上海到闽西,参加当地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不久,这支游击队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会合。在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注意到了罗瑞卿,看到这位同自己差不多高的人,便问道:  “你是北方人吧?”  “我是四川南充人。”罗瑞卿回答。  毛泽东略显惊讶:“哦,川湘子弟身材大都不高,可你我都是长子。”  从此以后,罗瑞卿便得了个“罗长子”的外号。“长子”在这里是南方人形容他人个子很高的方言说法(长是长短的长),而并不是“大儿子”的意思。扩展资料:罗瑞卿(1906年05月31日—1978年08月03日),汉族,四川省南充市舞凤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他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大学的工作,建国后曾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共和国的副总理,文革时期受林彪等人诬陷遭批判,1977年被平反,次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平乱剿匪1949年至1959年,罗瑞卿领导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协同有关方面平息了反革命暴乱和武装叛乱340起;建国初期配合国防军剿匪220万人,50年代末基本肃清国内残匪;捕歼、击沉、击伤和缴获国民党船58艘,击落、击伤国民党飞机4架。公安部队还赴朝鲜执行了抗美援朝作战中的后方警卫任务,包括维持战地和后方治安、看押俘虏和警卫板门店谈判等。打黑除恶1949年至1950年6月,罗瑞卿领导公安部严厉打击城市盗匪和流氓阿飞活动。在北京、上海等13个大城市共缉捕盗匪5477名。处决了大流氓大恶霸,基本消灭了中国大城市各种黑社会势力、封建行会组织等。禁毒除害建国初期,罗瑞卿领导指挥群众性禁毒运动,打击贩毒、售毒、制毒、运毒的大犯、惯犯及开烟馆的大业主、大窝,亲自过问、具体指导重大毒品案件的破获。至1952年底,清除了祸害中国人百余年的鸦片烟毒。消灭娼妓1949年11月,罗瑞卿组织领导中国人民消灭娼妓制度、切除社会毒瘤,依法惩办罪大恶极或有血债的妓院老板。封闭妓院,妓女送往妇女生产教养院。对有家可归者遣送回家,有对象者助其结婚,其余的组织学习生产技术,让她们独立谋生。至1953年,彻底消灭城市封建势力,解放妇女,建立健康的新社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瑞卿

朱德独女朱敏:17岁被抓入集中营后装哑求生,晚年:无法原谅母亲

2009年4月19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在举行一场庄重的遗体送别仪式。 “红色英雄一生风雨万千险阻,后辈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只见礼堂门上贴着一幅雄浑大气的挽联,数以千计的群众手捧白菊、一身黑装,低头敬侯在门外。 礼堂正中间,一位身披党旗、被鲜花簇拥的老人安详地躺在那里,四周摆放着多名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然而仔细看去, 其脖子上竟隐约可见一处长达3厘米的疤痕。 而逝者正是 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朱德的女儿——朱敏。 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她是 中国唯一一位从德国纳粹集中营里活着逃出来并活到83岁的人。 在她成功回国后听从父亲教导做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并写了《我的父亲—朱德》一书来表达对父亲的爱。 但是她却始终无法原谅一个人——她的母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敏的传奇一生。 朱敏的母亲名叫贺治华。 她出生在四川省开江县,一个自古盛产婉约美女的省份。 自小就美丽的她曾被称为“开江之最”,身边从不乏追求者。 只是这些人要么是身份普通,要么是纨绔子弟始终入不了她的眼。 后来贺治华经哥哥介绍,认识了朱德。 此时的朱德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长官。 有权有势的他自然吸引了年轻漂亮的贺治华。 相处后,贺治华觉得朱德胸有宏图却不夸夸其谈,长相虽然不帅却沉稳大气。 她一心认为这是能给自己安全感和稳定生活的男人。 同样地,朱德也喜欢上贺治华的年轻俏丽。 就这样,1920年,二人成婚了。 新婚的二人生活还是安稳幸福的。 可是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军阀割据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前途一片迷茫。 朱德夜不能寐,思考着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此时的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也是马克思的故乡。 朱德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去德国寻求革命真理。 1922年8月,他辞去职务携妻前往德国。 在这里,朱德结识了周恩来并在其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接受系统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一边将其用于实践,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只是贺治华随同朱德出国后并没有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欧洲的生活。 她享受西餐与红 酒的优雅,享受华尔兹的浪漫,享受比国内要先进得多的生活方式。 她觉得自己的美貌就需要匹配这种生活。 1925年,朱德在一次活动时,不幸被德国当局逮捕入狱。 在关了三天后,他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 无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朱德带着妻子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 只是此时的贺治华已怀有身孕,乘船横渡让她吃够了苦头。 在船上,她妊娠反应很重,最后几乎连胃酸和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迫不得已,朱德只能把她安排到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里待产。 自己独自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参加学习。 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贺治华突然动摇了最初的想法: 此时的朱德已由最初的高官变成了颠沛流离的革命者。 更何况,他长得不帅,也不会甜言蜜语,身上满是农民的质朴。 这些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的生活是优渥稳定、她的男人浪漫多情,这些都不是朱德能给她的。 1926年4月,贺治华生下了一个女婴,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敏。 朱德高兴极了,这是他年近40才有的第一个女儿。 这个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出生的小生命 ,那么脆弱,可是又让人浑身充满了力量。 朱德抱着小小的婴儿,眼里都是慈爱的光。 因为年近4旬才有这个女儿,所以他给其起名叫“四旬”。 贺治华嫌名字太过土气,给女儿改名为“菲菲”,一个在当时非常洋气的名字。 战争年代时局变化太快,在小朱敏才1个多月的时候,党组织便安排朱德回国去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 那个时候,孩子太小了,加之国内环境恶劣,带着她回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朱德只能强忍思念,把母女俩留在莫斯科。 抱着小小的、满是奶香味的女儿,朱德满心不舍。 可是,他有必须要去做的事,也有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最终他离开莫斯科,前往了中国四川。 只是当时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14年。 丈夫不在身边,本就浮躁的心更是没有了约束。 朱德离开后不久,贺治华就在一场舞会上结识了来莫斯科留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 风华正茂的霍家新颇有一番绅士气质,贺治华被深深吸引了。 身处异国的空虚与寂寞,让爱情之火瞬间点燃了,二人很快陷入了热恋。 那段时间,贺治华每天忙着和情人去高级餐厅约会、在晚宴上跳舞、到农场吹风晒太阳。 渐渐地,她觉得小朱敏更像是个“包袱”,不仅耽误她的恋爱时间,还会让她时不时想起朱德。 于是在朱敏不到1岁的时候,贺治华就让国内的姨妈把其接回了中国四川姥姥家,改名叫做贺飞飞。 此后,朱敏过上了虽然有父母,却没有父母疼爱的生活。 姥姥自然很心疼这个1岁不到就离开父母的外孙女。 她细心照顾朱敏的饮食起居,陪她玩耍,哄她睡觉,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部拿来给朱敏买新衣服和零食。 然而即便这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小朱敏经常和院子里其他小朋友玩完后,就憋着泪跑回家问姥姥: “姥姥,我的爸爸妈妈呢?我要他们!” 她的脑海里从来没有父母的印象,她不明 白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父母,但她的生活里只有姥姥。 每每听到这儿,姥姥也只能低头沉默。 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小朱敏,更不敢直视孩子这双清澈透明的双眼。 直到有一天,在小朱敏脑海中已经勾勒了千万遍父亲的形象终于清晰了。 外婆带小朱敏上街,在成都的街头张贴着二幅人头画像。 小朱敏天真地问外婆: “外婆,这是谁啊?” 外婆赶紧捂住朱敏的嘴,紧张地左右看了看,然后悄悄地对朱敏说: “看到了吗,那个是你的爸爸。” 小朱敏紧紧地盯着朱德的画像,这就是爸爸啊! 在梦中想了千万遍喊了千万遍的爸爸! 可惜的是,受时局影响, 一直到1938年全国统一抗战路线建立,经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多方寻找,才找到了时年12岁的小朱敏。 周恩来想把朱敏接到延安,陪在父亲朱德身边。 可姥姥心疼外孙女,怕她身体吃不消,便拒绝了这个提议。 直到2年后,国共关系恶化。 国民党特务得到消息:贺家藏了个共产党高官的女儿。如果能够抓到,算大功一件。 可想而知,那段时间,贺家门前多了许多行径可疑、鬼鬼祟祟的人。 幸亏当时朱敏的姨妈一口咬定,小朱敏就这自己的女儿,才躲过一劫。 只不过,这样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 形势越来越紧张,姥姥最终只好同意把朱敏送到延安。 这一路走得并不安稳,经常有特务设置关卡盘查,每一次盘查都是生死之间。 看到特务们手里端着枪,作威作福,大声呵斥着过关卡的人,朱敏心里是紧张的,因为一旦被发现,那就是死。 但是她知道爸爸还在等自己,等着她去团聚。 一想到这里,她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面对特务们的询问,小朱敏显示出了超与同龄人的冷静和睿智。 她不会刻意装天真,但也绝不会表现出丝毫紧张。 1940年11月,历经千辛万苦后,她终于到达延安。 彼时,一个身穿八路军军装、带着军帽的中年男人站在那里。 小朱敏的直觉告诉她,这一定是爸爸!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男人怀里奔去。 男人强忍泪水,摸着女儿尚还稚嫩的小脸儿,久久说不出话来。 延安的生活是幸福的。 在爸爸的身边,朱敏享受到了以前从未享受过的父爱。 父女俩每天都要聊到很晚,聊过去相互缺失的生活、聊现在的相聚、也聊革命成功后的美好未来。 可同样也是短暂的,与爸爸相聚一个多月后,她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延安的老百姓都充满了热情,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而每当她疑惑地问起原因时,总有人抬头挺胸地告诉朱敏: “因为我们有信仰!” 对于她而言,或许还不懂其中深意,但朱敏明白这也是父亲的追求。 这一天,朱德把朱敏叫到了身边,问道: “孩子,你有想过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说着他拿出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是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的介绍。 朱敏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红着眼圈看着父亲: “可是爸爸,我不想离开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朱德摸着朱敏的头,慈爱地说道: “孩子,爸爸知道。但你看看我们的这片河山,无数的烈士死在这里,他们用鲜血来保卫这个国家,是希望后代能够幸福的生活。革命终究会成功的,到时会需要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孩子,国家需要你!” 朱敏含着眼泪点点头,她知道: 党和国家需要她! 1941年1月30日,朱敏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等数位领导人的儿女一起来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 她化名为赤英,意为红色的英雄。 同时,这也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 然而,刚过去没多久,即便是在莫斯科出生的朱敏也因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 于是6月21日,儿童院决定把她送到白俄罗斯的一家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 可是没有想到,这竟是朱敏踏进“地狱”的开始。 1941年6月,希特勒单方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一夜之间,苏联沦陷。 不久后,朱敏所在的疗养院也被波及。 疗养院里连同其它国家的孩子一共20人成为了俘虏。 朱敏曾经回忆到: “那是1943年8月。我和另外几个满14周岁的孩子被送往德国纳粹集中营。当时所有人都要通过“闷罐”火车运往集中营。 所谓闷罐,就是没有窗子,只有车门。 言外之意,车门一旦关上,里面没有空气、没有光线,有的只是满室的绝望与黑暗。 德军拿着枪杆像赶牲畜一样把所有的囚徒都赶上了车,一个紧挨着一个,没有一线缝隙,直到再也塞不下时,才拉上火车的门。 人们都紧紧贴站在一起,无法坐下休息,也无法活动身体。 所有人都又累又恐惧。 车厢里开始传来哭泣的声音,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就这样,在火车行进两天后,朱敏本来就未完全康复的身体开始发烧。 她很难受,但是却咬住牙关不吭一声。 因为她知道,一旦被德军知道她发烧,定会把她扔下车的。 那样,她就真的活不成了。 由于缺水,朱敏很快陷入了昏迷。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她感觉有一股清凉的水流进了自己的嘴里。 她费力睁开眼睛,眼前是一个满脸疲惫的苏联红军。 他靠在朱敏耳朵边,小声地对其说: “你要坚持活下去,你还要活着回到你的祖国,你的爸爸妈妈还在等着你。孩子,一定要活下去!” 就是这样短短一句话,却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予了朱敏巨大的能量...... 进入集中营后,所有人都要排队搜身。 这时,朱敏突然想起衣服里有一枚列宁纪念章。 这是她在苏联时一个同学送的。 对于她来说,这不是一枚简单的纪念章,更是她在黑暗生活中的光明与信仰。 只要有它在,朱敏就觉得她不是一个人,终会等到被成功解救的那一天。 于是,她偷偷做了一个足以让其生死一线的举动 。 朱敏把纪念章藏在舌头下面。 也许是老天在保佑这个姑娘,敌人没有发现这枚纪念章,她躲过了搜查。 囚禁的生活是黑暗与苦难的,所有人都过着非人的生活。 众人每天都要劳作十几个小时,吃的都是发霉的黑面包。 可想而知,在集中营的所有人都瘦骨嶙峋,营养不良。 后来朱敏的个子一直没有长高,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战争的残酷会泯灭人性,那么多的死亡和流血也会让人心理变得扭曲。 德军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对囚徒进行殴打和污辱,并以此取乐。 最终这些人会被抬出去随意扔掉。 这里有世间最惨烈的、最灭绝人性的场面。 朱敏这个不过17岁的少女,哪见过这些场景。 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 但她同时也很担心,如果她的身份被发现了,不但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也有可能被法西斯当做要胁父亲的工具,影响中国革命时局变化。 她不想成为父亲的拖累,不能做中国革命的罪人。 朱敏知道必须要好好保护自己,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掩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一丝一毫。 祸从口出,只有少说话才能保证安全。 毕竟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环境下,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拿你的秘密去邀功请赏,换取更好的条件。 于是她越来越沉默,几乎不开口说一句话。 囚禁这几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以致后来被解救到苏联难民收容站,一个政委知道她的身份后,连声惊呼: “天啊!这样重要身份的孩子居然没有被德国鬼子发觉,活着走出集中营,简直是个奇迹!” 只是几年沉默的的囚禁生活严重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 直到被解救后的很多年里,她的表达还是不太流畅。 但这些都还不是她最痛苦的时候...... 由于营养不良,加之卫生条件恶劣,朱敏患上了颈部淋巴结核。 在集中营里,这种“小病”当然不会被治疗,休息就更不可能。 朱敏忍着身体上的不适每天都要从事劳作。 最终,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她的结核发炎感染形成脓肿。 等到脓血流出后,又重新结痂再流出。 就这样脓肿越来越大,整个脖子都已经肿得不成样子。 也许是不想失去一个劳动力,一个德军把朱敏带到了治疗室。 负责治疗的医生是个纳粹军官。 他有着残酷的心肠、自以为是的傲骨、扭曲的人性。 他认为,这些被囚禁的犹如猫、狗一样的人当然“不配”有更好的对待。 因而麻醉、消毒这些都是不需要的。 他把朱敏压在床上,拿起一把剪刀在脓肿处狠狠地一剪刀下去,生生地脓血挤了出来。 瞬间,朱敏疼得脸色惨白、浑身流汗颤抖,但她却叫不出来,只有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 她不想在这些敌人面前哭,她不想这么脆弱的。 可是那一刻,她真的想家,想爸爸想妈妈。 直到晚年,在朱敏的脖子上,一条3厘米的疤痕还清晰可见,这是当年那段囚禁生活留给她的“纪念”。 关押的生活是绝望的,是黑暗的。 可她没有放弃对生、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1944年,苏德战争出现了转机。 当时苏联红军反攻,德国法西斯急需大量的枪枝弹药来补给,下令集中营做为临时弹药加工厂。 朱敏和小伙伴一同负责弹药的制作。 偶然听说弹药受潮后会变成哑弹,她们觉得找到了可以帮助战争胜利的方法。 趁看守人不注意的时候, 朱敏会和小伙伴偷偷地往弹药上吐口水。 到每天晚上收工时,都会口干舌燥,嗓子因为缺水而生疼。 可是大家心里却是偷偷地开心着。 1945年,德国法西斯战败,朱敏被解救了。 解救后的她满身病痛,一直到年老也没能痊愈。 可是她不怨恨命运。 因为她觉得比起为国牺牲的烈士和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人们,她能活着回到父亲身边,她是幸运的。 从“魔窟”里逃出不到一年,朱敏便决定重新回到莫斯科完成学业。 1953年,她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 “国家需要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你是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不是回来孝顺我。只有对国家做出了贡献,才是对我最大的孝顺。” 一听从父亲教导,朱敏立马回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俄语系任教。 虽经历了非人的遭遇,但朱敏从未提起过,就连和朱德也从没说过半分。 站在讲台上,她只是一位秉持赤子之心的人民教师,扶持着新中国莘莘学子走上康庄大道,迈向光明前途。 为此,不少学生都称赞她为“老师母亲”。 只不过,每每听到“母亲”二字,她的心里却总是隐隐作痛...... 朱敏的一生没有享受到多少贺治华带给她的母爱。 她曾经说过: “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时间回到文章开头。 在朱德离开莫斯科回到中国后,贺治华与霍家新恋爱了。 贺治华是个美丽的女人,但也是爱慕虚荣、爱享受、不甘于平淡的女人。 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中国传统与西方新式文化、习惯的碰撞,带给她心理上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 她想要享受这种上等的生活、想要浪漫。 1928年初,在组织安排下,已结为夫妻的贺治华和霍家新回国了。 由于霍家新在苏联进步很快,他们被安排在上海新闸路机关工作。 贪图享受的贺治华夫妇经常出入舞厅酒楼等场所,受到上司罗亦农的多次批评。 于是她怀恨在心。 再加上高标准的生活,使她们收入远远负担不起。 最终,贺治平成为了叛徒,向特务告发了罗亦农和邓小平等人的接头地点。 罗亦农这位当时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同伴的出卖下。 邓小平因为临时有事稍微晚到了一会,而躲过了此劫。 对于贺治华的结局,有人说是国民党宁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把她杀害了; 也有人说是除奸队给杀了。 总之结局不会太好就是了。 朱敏是渴望母爱的,因为她的一生没有和亲生妈妈呆过太长时间,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她就被妈妈送走了。 但是朱敏更明白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红色的血液在她身体里流淌,在那么多为国捐躯的烈士面前,她清楚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她永远不会原谅妈妈的叛变!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后,她更明白她要永远做一个像父亲那样正直的人!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那个年代,那种舍身忘死、那种前仆后继、那种大公无私。 我们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一些勇敢的人挡在了黑暗的面前。 我们没体会过战争的残酷,是因为有那么多勇敢的人牺牲了性命为我们创造了太平的生活。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余玮.朱敏:从传奇到平凡的元帅爱女(连载)[J].文史月刊,2017(01):19-24. [1]杜魏华,王宜秋.朱德之女朱敏童年的集中营历险记[J].协商论坛,2000(05):38-41. [1]吴志菲.朱敏:幸福与磨难同在[J]. 养生 大世界,2006(08):10-11.

开国大将张云逸在十大将军里是什么水平

张云逸的军事才能在十大将军里面很是出类拔萃,应该是属于排名靠前的人。 参加革命时间长,资历颇深。有如下话语正好说明他的能力: 一个师也换不去的旅参谋长; 哭之笑之,追随着胜之; 跟着胜之,军旗不会倒; 胜之用兵唯谨慎,焉能不胜之; 张云逸对新四军的创建,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是新四军三支队的司令员和新四军全军的参谋长。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 他也是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司令官,新四军第二师的首任师长。新四军的副军长,代军长。谋划指挥了新四军后期的重大军事行动。1944年新四军第四师西进,恢复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一师发展东南,1944年新四军各师对日伪军的反扫荡战役,局部的反攻都离不开他的谋划与指挥。他还指挥了1945年新四军春夏季对日伪军作战,日本投降后指挥了新四军全面反攻作战。并指挥新四军全军北上,谋划并参与指挥了津浦路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从9月3号到12月上旬,指挥新四军各部继续打击拒降的日伪军3万多人。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谋划了山东军区六月份的攻势作战。全面内战后,主持新四军军部工作。指挥胶济线作战,半年时间歼灭国民党军3万多人。有力支持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的作战。并指挥地方武装,建设山东根据地。是他率先看出薛岳声东击西的战略企图,提出歼灭李延年兵团的建议,又是他主张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合力打击国民党军,宿北、鲁南战役均是他提出的。后来,他支持粟裕暂不渡江,留在江北歼敌。济南战役的构想最早就是他提出来的。陈粟前方作战,他在后方工作,贡献不比陈粟小。他善于运筹帷幄,也擅长组织兵力作战。是党内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军事家。是个被埋没的将帅之才。


十位大将张云逸是哪儿人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时期,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任党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罗瑞卿有几个子女

  8个。 分别为罗箭、罗宇、罗原、罗寰、罗峪田、罗峪书、罗峪治和罗峪平。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陈赓将军有几个子女?

“将门无犬子”,陈赓大将的子女各个都是优秀的代表人物,令人起敬。长子陈知非,早年分配进入工厂,从基层做起,最后从工人成长为高级教授,不仅在汽车而且也对航天事业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带领团队获得多项科研成果。次子陈知建接了父亲的枪,在部队整整服役39年,最高担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他曾对人说起最大的遗憾就是做了和平时期的将军,一辈子没打过仗。如果在那个峥嵘岁月,他也会冲锋陷阵,死而后已。三子陈知庶,也是打小就在部队中成长,年仅12岁就参军。历经28年成为了军区司令员,后来也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始终念念不忘,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的内涵,“知庶”正是让他体恤老百姓的疾苦,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四子陈知涯曾经派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处担任参谋,后来作为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他对国际时政和军事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最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排行最小的女儿陈知进,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的麻醉科主任医师,也是教授研究生导师。小时候曾经大病一场,也因此让她毅然选择了医学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尽管是高干子弟,她生活中十分平易近人,家中摆设很俭朴,也是父亲对他们子女一惯的要求。陈赓大将戎马一生,为国为民,而子女们也是将星璀璨,行业翘楚。他奋斗的一生,也激励着后人不断砥砺前行,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卓著贡献。


陈庚手下大将有哪些

陈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 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已是风云人物,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 革命时期,陈赓长期担任我军最高司令员。 历任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 他擅长打游击战和指挥大型军团作战。 . 虽然陈赓很早就成名,但其实他的起跑线并不是特别高。 因为他做过一段时间的特工,影响了他在部队的进步。 红军时期,陈赓只担任红一师师长。 俗话说虎将无怯兵,陈赓麾下也聚集了一批英勇名将,盘点陈赓麾下的四大名将。 第一个著名球员:李巨奎。 李居奎,湖南安化人,红军时期名将。 他会在每一场战斗中占据主导地位。 擅长以攻、阻、游击等手段打击敌人。 他是陈毅最喜欢的将军。 第二名:郭天民。 郭天民,湖北红安人,可以称得上是陈赓的“学弟”,毕业于黄浦中六。 红军时期,郭天民的资历,其实并不低于陈赓。 他曾任红三十军参谋长。 抗战时期,郭天民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师长。 第三位选手:陈在道。 陈载道,湖北麻城人,红军时期学历相当高,甚至比陈庚还要高。 1935年,陈载道任红四军司令员。 1955年授衔时,时任武装部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和湖北军区司令员的陈载道上将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四位名将:王金山。 王金山,湖北红安人,红军时期的猛将。 因其勇于战斗,敢于打硬仗,被战友称为“疯王”。 他曾经指挥过一个不完整的团,把敌人整整一个旅包成饺子,他的英勇让敌人胆战心惊。 抗战时期,王金山任太岳军区386旅772团副团长、第二军区师长,成为陈赓的__手下。 抗战期间,王金山勇武不凡,战绩比红军还要好。 参加了神头岭战役、向塘铺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行动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 并在山西临汾东北,伏击日军车队,击毙少将及以下军官120余人。 在陈赓麾下的名将中,王金山可以说是最有名的一位,不仅因为他是“李云龙”的原型,还因为他勇猛的战斗作风和卓越的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刘登率军前往陇海时,遇到了国军的压力。 面对紧急情况,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的王金山站出来说:“我们在第6纵队坚决作战!我当旅长 “好!剩下的旅!我就是剩下的团长!就剩下我一个连长了!纵有纵横,无愧于党和培养我们的太行山人!”

北周大将独孤信一共有七个女儿,是如何让三个女儿当上皇后的?

北周大将独孤信作为西魏、北周时期名将一共育有七个女儿,这七个女儿其中的三个女儿都当上了皇后, 那么独孤信是如何让这三个女儿当上皇后的呢,这必然与独孤家族在当代的影响力和豪门联姻有着巨大关系了,独孤信作为朝中大将,所拥有的的不仅仅是一身武艺和才华,其还拥有与潘安媲美的绝世美颜,从基因遗传学的角度来讲,女儿遗传父亲的容貌几率更大,独孤信的女儿们众多,女儿们的样貌也都深深遗传到了父亲的绝世美颜,个个生得貌美如花。独孤信贵为皇后的三个女儿分别是长女明敬皇后、四女元贞皇后、七女文献皇后,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我们都知道的是女孩子光凭美貌是不能受到世家大族和皇宫贵族的欣赏的,更何况是当时的顶级世家皇族,贵族的女孩子们要与这样的豪门家族联姻,必须要拥有过人的智慧以及才貌,独孤信的三个女儿能做上皇后,自然离不开独孤家族对其子孙后代的教育,独孤家族固然是鲜卑族的一员,但是他们的女儿不仅拥有中原女子们的大气,更是有着游牧民族的坚韧不拔和独立个性的气质。自独孤家族的的女儿们贵为皇后的那一刻起,独孤家族的繁荣程度也是愈来愈盛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独孤家族的三女儿们,长女独孤般若是最开始成为皇后的那一个,也是生命周期最短的那一个,四女独孤曼陀嫁给了李昞 ,生下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七女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独孤伽罗极具政治才能, 即使在一场政治联姻的婚姻中,与其丈夫杨坚并肩作战,共同开辟了隋唐的盛世皇朝,她的成功也可谓是人间清醒了。

独孤信三个女儿分别成为了北周、隋、唐的三个皇后,他是怎么办到的?

独孤信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很有一套,更重要的是他的三个女儿成为了不同朝代的皇后,只能说他的教育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所以也可以看到,在他的女儿成为了皇后之后,他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殊荣。不过他最后被北周的权臣逼迫,然后自杀而亡,他也没能等到这个光宗耀祖的时候。他在北魏的时候被封为郡公,而且还是三朝元老。他的长女是明敬皇后,而且也是宇文毓的妻子。独孤信被逼自尽当时他的女儿和宇文毓是政治联姻,不过宇文毓是庶长子,但是后来因为他的堂兄被宇文护杀了,所以他才成为了皇帝,而独孤信也没能看到自己女儿当皇后的这一天。北周建立的时候,赵贵因为不满与宇文护将西魏皇帝废除,然后就想联络独孤信,将宇文护铲除。后来独孤信制止了他的这个行为,但是这个消息还是传到了宇文护的耳中。独孤伽罗而赵贵被杀之后,独孤信被逼迫身亡,他的妻儿全部都流放到了蜀地。明敬皇后当皇后三个月就因病逝世,据说是产子而亡。他的第4个女儿是元贞皇后,而这个皇后是后人追封的。生前,她并没有母仪天下,元贞皇后的儿子是李渊的父亲。他的第7个女儿独孤迦罗最有名,她是最年幼的,同时在生前地位也是最高的一个。三朝皇后辅佐隋文帝治国,然后对于开创开皇之治有着莫大的功劳,而且还和隋文帝并称为二圣。所以也可以看到相比较前两个皇后独孤迦罗的名声要更显一些,而且她在历史上的功绩也非常的大。姐妹三个人成为三朝的皇后,让人过于惊讶,所以也可以看到独孤信的眼光好,都是他教育孩子的本领更好。

粟裕的有几个夫人?

开国大将粟裕将军夫人楚青逝世 享年93岁(图)2016-02-21 18:15 来源:综合  1941年,粟裕同夫人楚青(右)在苏中。  记者从粟裕与楚青的女婿陈小鲁处获悉,开国大将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女士于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据楚青女士亲友提供的信息显示,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楚青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属扬州中学。1937年12月,扬州沦陷后,楚青就读于上海省立扬州中学沪校班。  楚青于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进入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新四军军部速记训练班学习,1939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粟裕、楚青(右一)和儿子戎生、寒生1949年9月在上海。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介绍,1939年春,粟裕和楚青相识于皖南。当时,粟裕回军部参加周恩来召开的会议,而楚青则刚参军不久,正在军部速记班学习。第一次见面,楚青认为粟裕是找她谈工作分配问题,遂告诉粟裕,她希望能到前线去,当侦察员,直接打鬼子。粟裕笑了,说:“你这个人志气倒不小!”  一个多月后,粟裕写了封信寄给楚青,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楚青却没有回信。不久,粟裕又写了第二封信,托江南指挥部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到军部办事之机,当面交给楚青。王集成一边递信给楚青,一边开玩笑说:“你要请我吃糖啊,给你带好东西来了!”孰料,楚青把信拿在手上,看也没看,就撕碎了。粟裕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失望之余,却更了解楚青与众不同的性格。他说:“我无法责怪她,因为她有选择的自由。”  也是机缘巧合,楚青在军部速记班毕业后,被分配到粟裕任副指挥的江南指挥部工作,并且同住在一座楼里。楚青的心情异常矛盾:这满足了她到前方的愿望,却又怕遇到麻烦。为此她刻意采取回避态度,尽量减少与粟裕的接触。粟裕却若无其事,对楚青等几个女兵工作上严格要求,并亲手帮助、指导她们搭建草房。楚青渐渐地减轻了戒备之心。但是,当粟裕再次对楚青表白心迹时,楚青回答道:“国恨家仇,我现在不想谈个人问题。”  此事很快传开,有人说楚青“太清高”、“太骄傲”,最后连老搭档陈毅也出面劝说:“干脆换一个吧,我等着喝喜酒哩。”粟裕却摇摇头:“不行啊,我已经把她挂在心上了。”陈毅说:“你呀,恋爱观和指挥作战一样,认准了目标就不再改变。”  粟裕默默地等待着,这一等就是三年。这三年,粟裕横渡长江,决战黄桥,开辟苏中,战火中盛年壮志,英姿勃发。楚青对粟裕也由认识到深知,由敬佩到爱慕,一度搁浅的爱情之舟,终于扬帆起航。  1941年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在黄海之滨一个名叫石家庄的小村里结成终身伴侣,并相携走过了40余年的风风雨雨。粟裕逝世后,楚青填词悼念:“长相忆,兄长与伴侣。甜酸苦辛共品尝,崎岖坎坷相扶携,能不记心里。”  此外,楚青还写过一首《遣怀》诗,以此寄托与粟裕共同战斗、生活40多年的无限深情:“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粟裕将军有几个子女


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一、粟戎生中将军衔,1942年生,湖南会同人,生于江苏扬州。粟裕大将之子,母亲楚青,侗族。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学习。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4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从抗美援越的南疆到“反修”前哨的北疆,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他经历了和平时期战火的洗礼和考验,在1967年击落美侦察机作战中荣立三等功。二、粟寒生开国大将粟裕次子,男,侗族,湖南会同人。曾任南方远洋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2018年9月6日,粟寒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不幸辞世。扩展资料粟戎生个人经历:1970年1月——1983年1月,在陆军野战部队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谋、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在连长任上荣立三等功。1983年1月——1983年5月,在总参炮兵研究所任研究员。1983年任步兵第200师师长、1985年任第67集团军参谋长。1983年5月——1989年1月,在陆军野战部队任师长、军参谋长(其间1985年2月至86年6月参加老山防御作战。)1989年1月——1993年1月任总参军务部副部长。1993年1月——1998年8月任第24集团军长。1998年8月——2006年1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6年1月退休。曾为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上一篇:钟昌林

下一篇:屈臣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