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女教授

时间:2024-06-24 23:00:35编辑:流行君

李小龙的功夫真的强过拳王阿里吗?李小龙的回应令人信服

李小龙,武术宗师,华语影视著名功夫巨星,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是一位天才型武术家,他将他自己创造的截拳道行云流水的般的注入到电影当中,打出了华丽的影视效果。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李小龙的成就至今没有其他华人能够匹敌,他影响了一代华人,更影响了一代喜爱中华文化的国外友人。现如今去国外,很多人一提到中国,立刻会想起武术,也就是由李小龙的影视形象带起的。

关于李小龙的荣誉数不胜数,在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给他“终身成就奖”,中国武术协会颁给他“武术电影巨星奖”。

而关于李小龙的功夫到底有没有夸大,美国空手道冠军得主刘易斯·迪尔这样评价李小龙:我无法再遇到一个像李小龙那般对武术狂热的人了,他能够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赋外,其余都是他肯努力的结果。他实在非常努力。发源快、准、劲,足以令他雄视武坛。此外,他对各种武术器械的认识及纯熟,可以称得上是专家,就是这些没有人及得上他。

但国内影视巨星对李小龙的功夫则存在很多怀疑,知名男演员甄子丹曾说过李小龙的功夫是花拳绣腿,李连杰自己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武术只是花架子,用来强身健体的,如果要实战是不行的。

论实战,美国拳王阿里是擂台上当之无愧的NO.1,22岁的阿里击败索尼·利斯顿首次夺得重量级拳王的称号,后来他击败了利斯顿,阿里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22次获得重量级拳王称号。李小龙对于打赢阿里有没有把握呢?

李小龙曾这样回应别人的质疑,在拳台上我不一定打得过他,但在街头上打架他不一定能打得过我。

李小龙的回答很好的解释了自己是有真功夫的,拳台(擂台)上的对攻规则很多,李小龙不适应,但放在街头上打架,没有任何规则的限制,李小龙的真功夫则显现出来的。


拳王阿里能否打败李小龙

很多人都在谈论泰森能不能打的过李小龙。而最近对泰森的参访中得知,泰森自信满满的回答主持人李小龙无论什么规则都不是自己对手。泰森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而大家都没想过实际考虑过泰森和李小龙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李小龙比泰森要大20多岁。实际上和李小龙同一时代的拳王当属拳王阿里。 李小龙的巅峰时期在1970-1976年,那是也是穆罕默德·阿里最辉煌的时刻。拳王阿里轻松就摘得奥运会金牌,后来转入职业拳坛也是叱咤风云。拳王阿里也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反种族歧视、热爱和平的英雄。因此他也被吊销过拳击执照,所以他在后来的比赛中状态有所下滑和他的比赛空挡期有关。特别是拳击运动对于运动员个人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影响阿里在拳击界的地位和声望。他是新世纪拳击打发的引路人。他的拳击步法开创了一个时代,就连之后的拳王泰森、刘易斯等人都要学习他的拳击步法。“蝴蝶步”就是由拳王阿里发明的。 拳王阿里身高191cm,体重220斤左右。打法灵活多变,步法轻盈、躲闪迅捷。阿里的重拳力量高达500斤。是当之无愧的拳王。 在阿里眼里李小龙始终是一个演员。他只想打好自己的比赛。我们反观李小龙,李小龙的肌肉线条毋庸置疑。不要看李小龙个子不高,体重不大但是力量还是十分强的。特别是李小龙的腿法很灵活且速度很快。这一点已经得到过很多人的证实。 说李小龙是完全假把式的是没有仔细研究李小龙的电影和视频。其实李小龙对于武术训练和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下了很多功夫。李小龙除了拍戏就是练功。李小龙的肌肉爆发力也是惊人的,李小龙一拳的力量也有350斤。 李小龙身高170cm左右,体重60-65kg。(这些数据都是很有依据的,网上标注说李小龙174cm很明显不对。可以参考陈惠敏、成龙、石坚评价李小龙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一个是可以撒谎,难道所有人都在撒谎) 这样看来李小龙和阿里就相差20公分,体重相差100斤。这就有点大了。所以当时虽然媒体提到过李小龙和阿里的对决,然后最后还是不了之。至于原因那就很多了,两人其实都不想打这场比赛。李小龙也很尊重阿里不会直接去挑战他。阿里又是一个职业拳王也不会去打业余比赛。 阿里的220斤可不是虚胖,而是实打实的肌肉,这一点可以明确。李小龙是武术宗师这个我们一定要承认,李小龙的影响力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个亚洲人。是他开创的功夫,把传统武术改良成更接近实战的功法。 李小龙的实力毋庸置疑。其实李小龙和当今UFC轻量级一位顶级选手很像,他就是“夜魔”托尼·弗格森。 对比“夜魔”和李小龙的肌肉都是属于精瘦型。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爆发力非常强,速度很快。托尼·弗格森的体重和李小龙的体重很接近。轻量级选手一般体重都保持在130-145斤左右。托尼·弗格森身高180cm,臂展186cm天生长臂。 UFC擂台之上没人可以轻视“夜魔”。 所以在我看来打综合格斗,阿里和李小龙还是可以打上几回合的。毕竟李小龙很灵活,腿法很厉害。当然拳王可不是开玩笑的得来的。当时巅峰阿里的出场费是1000-1500万,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很难促成除职业拳击之外的比赛合同。如果打拳击那么李小龙将毫无胜算可言。 致敬传奇,谁强谁弱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珍贵的是我们都曾看到过他们的辉煌,他们用自己的意志推动了功夫格斗。他们所传承的也是一种正义精神,人人平等。他们用事实证明,世界上人种虽然有肤色差别,但是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一切为了自由,一切源于和平。

潘玉良作品


潘玉良作品分别有《花卉》、《菊花和女人体》、《浴女》、《瓶花》、《月夜琴声》。潘玉良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潘玉良有着传奇的一生,从小妾到名画家。在巴黎一座安眠着许多杰出艺术家的墓地,一块宏伟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镶嵌着一位长眠者的白色大理石浮雕像。潘玉良作品介绍:1、画作《月夜琴声》今年10月将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此作品约为1950年所作,创作于潘玉良二度赴法时期,画幅中一身著中式长衫衣裤的女子怀抱著琵琶,于满月的夜里拨弹著琴弦。2、女子神情温婉具东方古典之美,在人物手部与五官的勾画中,见东方线描的秀雅。此画境让人联想到潘玉良初次与其另一半潘赞化相见、缘定终身场景。作品最早为法国私人收藏家直接购自潘玉良的好友王守义,今现身市场甚为难得。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潘玉良

潘玉良作品集,个人简介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雕塑《张大千头像》、《矿工》《王义胸像》、《中国女诗入》,仙画《塞纳河畔》、水彩画《浴后》


帮我发一下这些人的作品,国籍,地位!!!谢!

1、鲁迅(1881.0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2、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3、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4、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5、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本报特摘录几段季老的文字,看看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是如何对待罩在自己头顶的灿烂光环的——

6、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当代著名作家。 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文革"开始后,扬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7月底杨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绝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7、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8、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风向吹》赏析

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风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写于1928年3月,可以说较为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其时彷徨、苦闷和迷惘的情绪。这首诗在反复喟叹“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和连续描写的梦境中,似乎述说了一个爱情的故事。一个迷失方向无所适从的男子,只好“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在梦中,他曾被他钟爱的女子的“温存”所“迷醉”,沉浸在她“甜美”的“光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她”却“负心”而去,一切都化作了“伤悲”,从此,“悲哀”的生活使人“心碎”,“黯然”代替了梦里的“光辉”。诗的结尾尽管对当初梦里的辉煌表示了无限的怀恋,而心灵深处的“黯然”却是无法排遣的。眼下所谓“梦里的光辉”,正处在“黯淡”的阴影笼罩之下,最终诗人还是徘徊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境之中,仍然是找不到拨解迷途的正确答案。 1927年以后,面对社会风云的急剧变化,徐志摩满腹惆怅,不知所措,感情极度矛盾。在与这首诗写于同时的《新月的态度》中提出:“我们先不问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是,在这首诗中,他还是反复咏唱了,“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见这首诗正是他心的袒露,灵的.呼唤,正是恍然如梦的人生困境的写照。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声,便知是公子驾到了。全诗共四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不过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源泉,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态度》)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中“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他为压在生命本体能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从这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荐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一层积极的意义。由于这首诗,许多人把“新月”诗人徐志摩认作了“风月”诗人。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

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晶莹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着更添上几分梦态。
罗曼蒂克的影子,它始终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灯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熏熏然,陶陶然了。【摘要】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提问】
您好
徐志摩
徐志摩写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赏析。【回答】
这首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晶莹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着更添上几分梦态。
罗曼蒂克的影子,它始终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灯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熏熏然,陶陶然了。【回答】


大学教授都“出轨”了,大学教育是怎么了

沈从文不仅是一个文人。其实,他和鲁迅先生一样,血管里流淌着一种野性的斗士精神。在生活的战场上,屡遭挫折却百折不饶。在经历了婚姻的无趣之后,他无可避免地出轨了。也许,这也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抗争。别死啊,沈从文新中国快要成立的时候,沈从文自杀了。他把手伸进电线插头上,眼看着就要触电了,儿子沈龙朱一声大喝,慌忙中拔掉电源,一脚将沈从文踹开,这才保住了他爸爸的性命。沈从文涕泗横流,一双眼睛瞪住儿子,仿佛在说:你阻止我干什么!第二次,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用刀片割开了手腕动脉和颈上血管,之前还喝了些煤油。看着汩汩流出的鲜血,沈从文仿佛在想:这次终于死得成了吧,看有谁还能阻止我。说时迟那时快,有人破窗而入,跳进房间,用布把他的手和脖子缠住,血被止住了,他也被硬生生地从鬼门关又拉了回来。死了两次的沈从文,被人送进了精神病院。名满天下的沈从文,为什么要这样看不开呢?很多人说,这跟郭沫若有关。30年代,沈从文批判了郭沫若,说他写小说一无是处,还是写写诗算了。1948年,郭沫若发表了《斥反动文艺》,批判沈从文是“粉红色文人”,专写与革命无关的文字,很“毒”、很“阴险”。知道郭沫若在政治上呼风唤雨的地位,沈从文从内心感到害怕,他说:“我搞的全错了。一切工作信心全崩溃了。”而且,一群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在大学贴出大字报,还挂出了“打倒沈从文”这样的大幅标语,给沈从文带来了排山倒海的精神压力。他说:“我应当休息了,神经已发展到一个我能适应的最高点上。我不毁也会疯去。”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沈从文应该是得了焦虑症,所以才有了两次自杀的行为。后来,还是挚友林徽因得知了他的事,虽然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但她还是将他接到清华自己的家里,悉心照顾。沈从文终于好了,而且再也没有寻过短见。有人说,自杀的人是脆弱的。能有什么事情,紧要的过自己的生命呢?为什么要自杀这么傻呢?鲁迅先生说过:做梦的人是幸福的,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写过无数小说、对世事洞若观火的沈从文,该是梦醒的一个。可是,经过与现实的搏斗后,他却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无路可走之后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不走了,自我了断;要么就是开天辟地,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自杀过两次的沈从文,选择了走第一条路,他是懦弱的。幸好第一条路走不通。于是他毅然选择走了第二条路。敢于走第二条路的人,是真正的勇士。沈从文的一生,就是懦弱与坚强交替的一生,他不是神不是巨人,他活生生的与生活战斗的经验,对现代人其实有很多借鉴价值。去耍吧,沈从文沈从文小时候,其实死过一次。当时他和弟弟两个同时出了疹子。大热天时,兄弟两人又发着高烧,既不能躺着睡觉,因为一躺下就要咳嗽;又不让人抱,因为一抱又全身难受。湘西凤凰,名字听着好听,其实只是个穷乡僻壤,小孩出疹子,算是生死关头。大人都不存希望了,只好将两兄弟用竹簟卷起,立在屋内阴凉处,听天由命。屋廊之下,同时还放置着两具小小的棺木。出人意料的是,兄弟两人的高烧竟然慢慢消退了。之后弟弟长得高大结实,但哥哥沈从文却一病成了“猴儿精”。小小年纪就已经走过鬼门关,似乎预示着沈从文一生的多灾多难;俗语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似乎又预示着沈从文即使备受命运的敲打,依然能够鲜活地挺过来。生在湘西,面对穷山恶水,沈从文非常野性,什么都不怕。在私塾里读书,那种呆板而没有生气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一点都不感兴趣,偷偷溜出去玩。第二天,先生问他:“为什么昨天不来上课?”他说:“昨天家里请客。”轻轻松松糊弄过去了。糊弄不过去的时候,大不了给老师打;老师打不够,回到家还要给爸爸打。有一次他爸爸实在气不过,嚷着要把他的手指头砍掉,他立马哇哇大哭,最终还是没砍。原来再大的事,哭一哭就好了。后来有传记作家写过:沈从文在晚年很爱哭。他儿子立马纠正道:什么晚年才爱哭,我爸爸一生都很爱哭的。小孩子最恶俗的一项好奇,就是看死尸。有时沈从文偷溜出去,到西城外牢狱旁的杀场,那里躺了一批尸体。小孩子的他,不会害怕这些躺着不动的尸体,更加不会想到这些尸体背后的悲剧。他用石头去敲死尸的人头;有时用一根木棍去戳,看他还会不会动。野狗聚在尸体旁咧嘴争斗,他站得远远的,用书包预先准备好的石头,扬手扔过去,看到野狗吓得四散飞奔,对于他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虽然经常逃课,但沈从文确实很聪明:老师抽背书的时候,他可以临时抱佛脚,读个十遍八遍,居然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所以他总觉得:读书太容易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读书?还不如好好去玩!(青年时期沈从文)奋斗吧,沈从文沈从文一心一意想着玩,于是小学都没读完,就玩进了军队。说是个当兵的,其实就是做土匪。当时天下纷乱,朝不保夕,在军队里拿着武器,没准还能保一条性命。身体瘦弱的沈从文,在军队里只能做文书。后来,他遇上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湘西王陈渠珍。陈渠珍虽是军人,但也是性情中人。他珍藏了大量书籍,还开放自己的书房给沈从文看。从各地搜来的古书孤本,还有很多珍贵文物,勾引起了沈从文的强烈好奇心。书看着看着,沈从文逐渐变了:原来他觉得自然的天地已经够大的了,没想到书里的世界更大。后来他不仅有古书读,还有各种各样自五四以来的新书杂志——《新潮》《改造》。沈从文苦思四天四夜,终于鼓起勇气跟陈渠珍说:“我想去北京上学。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没想到陈渠珍竟然一口答应:“你到那儿去看看吧。这里给你寄钱来。你想回来,这里仍然有你吃饭的地方。”可以说,是陈渠珍这个好上司给了沈从文放手一搏的勇气。沈从文小学都没毕业,纯粹为了开眼界就敢做个“北漂”,这份胆魄和见识,是他走向成功的根源。其实,正是因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才要敢于打破现状。打出去了,生命另开一片天地;打不出去,反正也没损失什么。(沈从文1922.2于湖南保靖军队中)读书吧,沈从文到了北京之后,沈从文直奔他姐姐家。姐夫看到这个一腔热血的愣头青,想起了从前的自己,漫不经心地说:“你来北京,做什么?”沈从文瞪着大眼睛,眼里闪着光,满怀希望地说:“我来找理想,读点书。”姐夫蹦出一声苦笑,说:“你来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我在这里读了整整十年书,从第一等中学读到第一流大学,现在毕业了,还不知道从哪里去找个小差事做。”冷静了一下之后,姐夫又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劝说道:“北京城现在就有一万大学生,毕业后无事可做。即使让你做个大学教授,又能怎样?薪水一样很低。还没有你在乡下有出息呢!”沈从文一听,山野血性瞬间被煮沸了,慷慨激昂地说:“我待在乡下?那不是看着他们今天杀人,明天又被人杀,有什么意思,还什么都学不到!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才跑出来的!我想来读书,半工半读也好,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这么下去肯定不行的!”说了半天,姐夫都没说得动他回去,但还是很佩服他的胆魄。最后,他送给沈从文一句话:“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进击吧,沈从文初到北京的沈从文,连当时的新式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他参加了一轮北京高校的入学考试,通通不过。北大的招生老师看他这副寒酸的样子,好心地把报名的2块钱退回给他。但他身上,也总共只剩下七块六毛钱。拿着手上仅有的这几块钱,沈从文欲哭无泪。他暗下决心:自学,必须自学!写,必须写!他非常执着地练习写新式文章,非常执着地向报社投稿,但命运非常执着地一次次拒绝他:除了偶尔发表的小豆腐块,他的文章大多石沉大海。不久之后,沈从文听到当时一位编辑大人的事:在一次编辑会上,主编把一大沓沈从文的未用稿件摊开,说“这是大作家沈某某的作品”,说完就狠狠地把稿件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不断的挫败,不是没有让他考虑过转行。幸好,沈从文最终还是记起了当初姐夫送给他的一句话: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悲痛也就悲痛吧,落泪也就落泪吧。等眼泪流干了,还是要继续写。除了不断投稿,沈从文还写信给当时的文坛大佬们,希望得到赏识。其中一封信,寄给了郁达夫。郁达夫本来正处于人生低潮期,他觉得自己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这北京居然还有人比他更惨,他决定去看看这个年轻人。一推开沈从文那间又霉又小的破房子的门,郁达夫震惊:天寒地冻,屋里居然没有火炉取暖;一个面无血色的年轻人缩在一角,只穿了两件夹衣,留着两行鼻涕,用破旧的被子裹着两条腿,在桌子旁边边抖边写。沈从文看见了几乎是破门而入的郁达夫,就像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他赶紧向郁达夫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抱负,自己在北京的惨况……就好像他要把在北京四五年间没机会讲的话一次讲个够似的。郁达夫请他中午去吃饭,吃完饭郁达夫将剩余的零钱全部给了沈从文。末了还说了一句:“我看过你的文章。你要好好写下去。”回到破屋子的沈从文,哇的一声扑倒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了起来:“别死啊,沈从文,相信中国文坛将来一定会有你的名字的!”(沈从文1948夏于北京大学宿舍)后来郁达夫果然将沈从文介绍给了徐志摩。徐志摩刚从国外回来,接手了一个文学杂志,需要大量稿件。可是一般人写的他又看不上,只能自己累死累活地写。幸好天意让他发现了沈从文。沈从文没有国外留学经验,见识不多,这是他的弱势,但也正好是他的强势。他的文字,没有翻译腔,就像湘西的山水和人情,自然淳朴,即使仅仅是白描一番,也有让人惊艳的野趣。早年的行伍生涯,让沈从文积累了大量材料,加上他天赋的想象力,很快他就创出了自己的风格,闯出了自己的天地。现在看来,沈从文闯北京,不仅要归功于勇气,还要归功于他对自己的准确判断:他能写出迥异于别人的文字,能带给读者新鲜的享受。这就注定他一定能在群星璀璨的民国留下印记。恋爱吧,沈从文沈从文名声越来越响的时候,被不拘一格的胡适请到中国公学去讲课。第一次上课那天,他原本准备得好好的,结果一进教室,顿时腿软:底下黑压压坐着数不清的人,大家都是来一睹这个新锐作家的风采的。沈从文胆怯了,后背发凉了,本来想好要说的话都不翼而飞了。他和台下的学生,你眼望我眼,呆呆地对望。一分钟过去了,他说不出话。五分钟过去了,他还是说不出话。结果十几分钟过去了,他才开始说话,连珠炮式地一下子讲了很多,边说边在黑板上抄提纲,十几分钟就匆匆把一个小时的内容说完了。他又转过身来,和台下的学生,你眼望我眼,呆呆地对望。气氛更尴尬了。于是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听课的学生哄堂大笑:这个才华横溢的作家还会害羞,真是可爱。学校里面原本妒忌沈从文名声的人,这下找到茬子了:“这样的人也配做先生,居然十几分钟讲不出一句话来!”有人向胡适告状,宽宏大量的胡适一笑了之:“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只要不用说话,沈从文总是信心百倍,气贯长虹。有一次他经过操场,看到一个女学生,皮肤黑黑,身材壮实,在跑道上边走边吹口琴,走到尽头将头发一甩,转身就往回走,仍然是吹口琴。他后来才知道,这个女生叫张兆和,是苏州名门张家的千金。沈从文曾经自惭形秽,但并没有压抑住他内心的骚动。他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要追漂亮的女人。”他第一次给人家写信,就直白地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如此大胆的语句,倒没有把张兆和吓到:因为追她的人实在太多,沈从文条件算是最差的,她给他编了个号叫“青蛙十三号”。说是青蛙,不如说是癞蛤蟆。虽然没有收到回信,但是沈从文并没有放弃,一封接一封给对方写信。最疯狂的时候,沈从文甚至说如果她不跟他在一起,他宁愿去死。张兆和真心烦了,跑去找校长胡适让他消停消停。胡适也劝了,沈从文还是不消停,那劲头,就像当年在北京一定要混出名堂来一样。张兆和虽然受不了他的烦,但翻出他写的情书,不得不说,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滔滔激情,任谁读来,都抵挡不住。放暑假的时候,沈从文甚至直接去了苏州看她,成功讨得张家一家大小的欢心,最终让张兆和心动爱上了他。四年了,沈从文写了四年情书,终于得到了女神的青睐,喝上了婚姻的喜酒,也终于过上了自己大胆幻想过的幸福生活。婚后不久,沈从文写出了毕生最伟大的作品——《边城》,里面除了继续描写独一无二的湘西风景,还出现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女主角——翠翠。这个皮肤黝黑、健康天真的少女,原型就是张兆和。(沈从文1935夏与夫人张兆和在苏州合影)出轨吧,沈从文但是,翠翠虽然长得像张兆和,但她活脱自然的生命力,是张兆和所没有的。作为千金小姐,张兆和理性有余,激情不足,而且和沈从文的精神世界格格不入:沈从文喜欢听傩戏,呕哑嘲哳,怪腔怪调,爱听昆曲的张兆和根本听不进;沈从文喜欢收藏古董,张兆和觉得很奇怪,他又没钱,收那么多古董干嘛,还直说他“不是绅士冒充绅士”;沈从文性格豪爽,经常对朋友仗义疏财,张兆和整天为家里的开销发愁,更加忍受不了他的“打肿脸充胖子”。沈从文无奈哭诉:“你爱的根本不是我,而是我写的情书!”表面温顺、实则傲岸的沈从文,已经对现实的婚姻失望了。看得出来,他是不甘心的。有一次他去拜访朋友,在朋友家碰见了一个叫高青子的文艺女青年。高青子早就知道他会来,原本就对天才作家仰慕不已的她,故意按照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来打扮自己,连言谈举止都和小说中无异,沈从文再次被撩得心旌摇动,不能自已。神女有心,襄王有梦。他不可避免地爱上了高青子。《边城》女主角翠翠的原型,除了有夫人张兆和,其实还有高青子。他曾经含蓄地说:《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是他感情的寄托。按照惯例,沈从文在小说中大量透露自己的感情生活。他有一篇小说叫《看虹录》,讲的是一个男作家在一个漫天风雪的夜晚,探访情人。窗外寒气逼人,室内炉火温存。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融融暖意中,达成了生命的大和谐。不知道这是沈从文的亲身经历,还是他一贯的美好想象。一边是激情,一边是现实,他非常为难。于是他不得不去拜访好友林徽因,希望得到一些指导。林徽因当然理解沈从文的处境,但她也只能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你要学着自己慢慢去化解。”(沈从文1931.6与林徽因在北平达园合影)八年过后,高青子选择离开,主动将这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斩断了。沈从文最后还是选择跟张兆和白首偕老。当现实与理想相互冲突的时候,他只能委身于现实。沈从文死后,张兆和整理丈夫遗稿,突然明白了些东西:“从文同我相处,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其实无论是张兆和,还是高青子,还是沈从文自己,也未必能够清楚定义出沈从文究竟是什么人:当他太过迁就理想,现实会痛;当他太过迁就现实,理想会痛。他的一生,都在接受,又在拒绝;在妥协,又在不妥协。这就是他性格中的韧度。这是沈从文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晚年沈从文和张兆和)重生吧,沈从文正是沈从文柔韧处世的性格,使他能够度过1949年的那一场精神危机。由于郭沫若在政治上的强大影响力和家庭生活的不顺利,沈从文再也不写小说了。想象一下,一个前半生以小说扬名天下的大才子,脑海里还构思了几部鸿篇巨制,有些已经开了头了,突然之间就不能再写了,这真是要了他的命。但是,只有精神狭隘的人才会只有一条命。沈从文不能写小说了,但他在研究文物中找到了另一条命。早在陈渠珍手下,他就已经从一件件古董当中,发现了我们这个民族静水流深的生命力: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凝聚在器物之中。这个民族有多博大,它的器物文化就有多博大。于是,他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的大作家,茅盾、巴金、老舍,都已经变成了“人民艺术家”,整天出国,飞来飞去;只有他,还蜗居在北京,自愿进了历史博物馆做研究:“天不亮即出门,在北新桥买个烤白薯暖手,坐电车到天安门时,门还不开,即坐下来看天空星月,开了门再进去。晚上回家,有时大雨,即披个破麻袋。”没人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不写文章的沈从文,看来是彻底落伍了、过时了。可是他自己却说:“我似乎第一次新发现了自己。”因此,可以想象他报告自己转行所取得的成就时,语气多么自豪:“我应向你认真汇报一下,现在大略估计,除服装外,绸缎史是拿下来了,我过手十多万绸缎;家具发展史拿下来了;漆工艺发展史拿下来了;前期山水画史拿下来了;陶瓷加工工艺史拿下来了;扇子和灯的应用史拿下来了;金石加工工艺史拿下来了;三千年来马的应用和装备发展史拿下来了;乐舞杂伎演出的发展资料拿下来了……”这些成就,都是他凭着一个人的眼力和心力,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完成的。这一次重生,比他之前写小说的生命更强大:文字是以他的精神生活为养料的,一旦精神世界出现了郁结,文字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文物却是滋养他的精神生活的。在一次次对精品文物的赞叹、感悟之中,他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扩充,长养了他自身的生命力。古人所谓的“安身立命”,大概就是此时的沈从文了。唱歌吧,沈从文沈从文真正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文革最高潮的时候,他和侄子黄永玉相遇。他装作没看到的样子,和侄子擦肩而过,在那一瞬间,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有一天开批斗大会,有人把一张标语——“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用浆糊糊在他背后。大会结束,他自己把标语撕下来,看了几眼,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写字的人应该好好练一练的。”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干苦活的时候,他给侄子写信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就在这个地方,就以这种心情,沈从文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仅凭记忆写下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写书过程过于用脑,加上体力活动也干不少,沈从文身体吃不消,需要去申请止痛片。填完表格,拿了几粒药丸,沈从文转身离去,一路唱着戏曲,像个老顽童一样,蹦蹦跳跳,神采飞扬。沈从文曾经跟学生说过:“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像沈从文一样,建造属于自己的“小庙”。往往在现实和理想的夹击之下,我们的人生都造得头破血流。可是既然我们没有退路,那就擦干血泪,慢慢调整。总有一天,等到我们看到自己造出的或大或小的“小庙”的时候,我们会由衷感叹:哦,原来那就是我自己。

辛夷坞小说最佳顺序是什么?


建议按照出版顺序阅读顺序如下:1、2007年8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2007年10月《原来你还在这里》;3、2007年11月《晨昏》;4、2008年5月《山月不知心底事》;5、2008年12月《许我向你看》;6、2010年2月《我在回忆里等你》;7、2011年4月《浮世浮城》;8、2011年11月《原来》;9、2012年12月《蚀心者》;10、2014年6月《应许之日》;11、2015年12月《我们》。辛夷坞写作风格辛夷坞内敛沉静,在叙述中道尽人生的喜乐悲伤。她总是用淡然的笔尖触碰记忆中的青春。她的语言不煽情,却有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书中俯拾即是的幸福以及贯穿始终的小幽默,皆剑指读者的心房深处,让人欲罢不能。

辛夷坞的小说哪几本值得看?

《耀眼》。这本书在他所有小说中,封面比较好看,内容也比较刺激。主要讲的是一个落魄白富美和一个全能穷小子男主。两人的初次见面印象并不小好,但是后来真香,日久生情,笑点超多。目前觉得耀眼是最好看的,当然作者还有其他的小说像《双轨》《一生一念》等小说也是不错的。《耀眼》大概剧情介绍:女主母亲病逝,父亲入狱,无可奈何之下女主只身一人被送到男主家“寄人篱下”。贫穷落后的小县城,糟糕的生活环境都让自小家境优渥、吃穿不愁的女主极为不适,惶恐又迷茫。所幸男主虽然凶巴巴、痞里痞气的、讲话也不中听,却意外地极有耐心:看女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样子,给女主洗衣服,做饭等等,不动声色地帮女主适应新的环境。男主英俊帅气,过重的家庭负担让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人过早地变得成熟稳重,隐有戾气。他是聪明的,原该是极优秀的,该有着更光明的未来,可家庭重压和复杂的生活环境只能让他选择沉沦,得过且过地窝在小县城。女主的出现让男主的内心变得不平静:美丽、光鲜、聪明、自信的女主吸引着他,男主的内心自卑羞愧,也许也有一丝不甘。而女主也在不经意间喜欢上这个痞气帅气、又善良重情义的男生。两个都是勇敢的人,直面内心情感在一起了。原本是骄傲的大小姐,在喜欢的人面前却那么鲜活娇羞,男主在女主面前也尽显柔情,十足宠爱,尽自己最大可能地给女主想要的一切。女主的自信优秀也给这个如死水般的小县城注入了一股活力:引导着男主家理发店转型;带动同学补习,鼓励大家明确目标,勇敢朝前走;虽是迫于生存,但也敢做敢想地带动着大家创业,并且磕磕绊绊地也取得了成果。在此期间,男女主的感情也不断加深,尽管现实有重重阻碍,但最终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女主放弃出国,男主复读一年考上女主所在的高校。而这个当初只是一个县城混混的少年,跟他的爱人一起,带着他们年少时的创业成果一起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真好,真心为男女主感到高兴。

名人资料?

  (不知道你要几个,暂时先给你一个吧)
  钱学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届中国科协主席,第6至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名人的资料有哪些

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代作家 诗人 剧作家 历史学家 古文学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旅居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原副总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 。
采纳我啊。。。。


求hp教授bl文,只要列出书名就可以了。

[LM/SS]: [HP]一半的真相,成为西弗勒斯·斯内普

LV/SS: 混黑道的西弗勒斯,HP无限轮回(教授重生),hp-为了我们的存在,HP之请当我是路 人,师生关系(HP),[HP]崩坏的黑魔王,背叛(HP)[HP]崩坏的黑魔王

[HP]救世主和他的豹子先生,SS和HP互攻

[HP]半圆 CP:萨拉扎.斯莱特林/西弗勒斯.斯内普 互攻
.
《HP出来混的总要还》 (原创主角X教授)

HP之教授不是恋童癖,[HP]重生的教授,HP教授重生之风月无边,斯内普的狗血生活 ,HP重生之若重头再来


求hp同人文,只要教授受的,给我文的题目就行了;w;)

遇到同好了 =w=+

LVSS之西弗很忙
[HP]嘘,这是个秘密
HP(lvss)The Turtle Dove~斑鸠~
LVSS你是我的灵魂
HP回到过去
[HP]崩坏的黑魔王
LVSS之嫁衣
[HP]颠覆之抉择
HP之在阳光下
LVSS瞧着一家子
lvss逆转之局
[HP]蛇院式爱情
[HP]教授你好像掉漆了
HP之赎罪
HP记忆迷宫
HP之重新开始
[HP]代价—爱奴
Merlin's magic


上一篇:换肤草

下一篇:你能走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