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大地湾

时间:2024-06-24 05:13:54编辑:流行君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都选自山海经吗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都选自《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纪念《沙青》

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而离开《沙青》已两年多了。


最近老是忆及大学生活,而《沙青》却占据了大部分记忆。也难怪,大学四年,《沙青》陪我走过了三年,它见证了我的懵懂和成长。和朋友提及大学时,总忍不住要提及它。而每每提及,总忍不住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在《沙青》的岁月。兴奋过分,却是无边的伤感,很久我都没有《沙青》的消息了。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与沙青的感情只维系在记忆中。害怕有一天记忆衰退,《沙青》成了人生的点缀,于是忍不住想写点东西聊以纪念已经远离的《沙青》。

首先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沙青》。《沙青》,即《沙湖青年》,湖北大学校团委主办的团刊,是师兄师姐们在1997年创办的。

我与《沙青》的邂逅,完全是一个偶然。那是大一军训时,通过广播得知,校广播台公开招新,于是我欣欣然去报名点报名。走到老三食堂门口(现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发现一堆人围在那里。一打听,是招聘记者的。唯恐人太多,我赶忙把自己的名字填了上去。一位胖胖的带着眼镜的学长(后来知道叫刘贺)笑着告诉我,下星期三晚7点到四号楼608参加笔试。我很认真地记下了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却没有弄清“招新单位”,依旧以为是校广播台招新,直到参加考试,看到试卷上的页眉,才知道我是坐在《沙青》招新考试现场。既来之则安之,既阴差阳错来了,就好好做题吧。记得题量很大,交卷时间到了,还有两题没做完,而手早已写麻了。无奈地交了卷子,一边给手按摩,一边想着:“这下肯定没戏了!”再说我是误打误撞过来的,所以也就没抱大多希望。

然而世界上许多事总是出人意料。一个星期后,三食堂公告栏《沙青》复试名单里居然有我的名字。心里带有几分窃喜,于是又欣欣然去参加面试,居然再次通过了;试用一个月后顺利留了下来。我与《沙青》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想想,或许这就叫做“缘分”吧。

走进《沙青》是个偶然,而爱上《沙青》却是一个必然。这首先跟《沙青》的氛围有关系。《沙青》虽是挂靠校团委的学生组织,和校社团联、校学生会、校广播台是一个行政级别的,然而它却不同于那些组织。《沙青》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沙青》里没有干部。这不是一句空话,相信所有在《沙青》里呆过的人都能体会到家的感觉——负责人和组员说话总是很亲切很随和,他们总是耐心地教你采访,引导你写新闻稿和话题稿;组员之间也不仅仅是同事关系,更主要的是 朋友关系,《沙青》里的许多同事后来都成了我的朋友。记得那时要在三食堂轮班值日,最初是按班去的,后来是有事没事也想去那看看。擦擦桌子,翻翻杂志,看看值日本上的留言,有时甚至忍不住在值日本上信手涂鸦……在这里我打发了懵懂迷茫的大一时光,收获了一份宁静与和谐,而这为我以后的大学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奋斗的基础。

当然,环境跟人有很密切的关系,《沙青》温馨的氛围自然离不开里面的人。这里就不得不提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人了。

首当其冲的是周娅,我们刚进去时她是主编。高挑的身材,披肩的长发,恬静的笑容,让人看了就有想亲近的感觉。加上我个子娇小,她每次见到我时总是喊“小妹妹”,很有邻家姐姐的温柔。当然,印象最深的是她在三食堂的《沙青》办公室里教我们这些新手电脑编辑技术。她先认真地示范一遍,然后让我们亲自试试,不懂的再耐心地为我们讲一遍。她的认真和和善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第二个要提的人是我的第一位“直接上司”刘贺。当时他是记者部的部长,负责带领我们这些记者部的成员写新闻稿。胖胖的身躯,圆圆的脸蛋,圆圆的黑边板材眼镜……很有熊猫的开爱相。记得第一次和他做宣传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又不好意思问,就随口喊他:“老大”。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叫刘贺,以后就叫我名字吧!”“你不是我们记者部的部长嘛,本来就是我们的老大嘛!”另一位和我们一起做宣传的同事说道(后来知道叫石兴国,现据说在东星公司上班)。“嘿嘿!”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宣传做完后,“老大”很诚恳地跟我们说:“大家辛苦了啊!”当时觉得很不习惯,做宣传是我们的责任,怎么还……但感觉听了很舒服,从此我也学会了跟别人说“辛苦”这两个字了。

第三个要说的人是袁自贤,周娅退位后他荣升主编。当然和他的“交情”是在他晋升之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我的“话题师傅”,我的第一次话题就是和他一起做的。记得那次话题是写“大学生和亲情”。为了收集写作资料,他特意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教我和涂慕喆围绕话题采访。他先示范地采访了一个,然后迅速要我们现学现卖,当着他的面采访第二个人。刚上大学,脸皮薄,更主要的是不知道怎么主动跟别人搭腔,他的这一“狠招”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但他现场督促,看他那架势,如不厚着脸皮完成采访任务是不准备让我们回家了。实在逼得没办法,终于还是照章办事了。试着采访了几个,渐渐就熟练多了,以致于我们比一起进的同事在采访和写话题上上手的都要快。看来真是“严师出高徒”啊!

当然,《沙青》里值得提及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例如至今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李健(现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声名甚大的谭冰波(现在武汉人民政府宣传部);颇给人“真人不露相”之感的陈红灿(现在湖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年轻漂亮优雅大方的施维(只看过她写的文章)……

还有许多前辈至今“见所未见”,以至于对他们甚为好奇,总希望能见见这些“牛人”!因为他们的成功对我们这些“后进者”是一个极大的激励,总想循着他们的足迹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总记得前辈们曾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好好干吧,从《沙青》里走出来的人再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或许缘于这句极具“蛊惑力”的话,我决绝地打算把大学里的青春交付给《沙青》。

我很顺利地加入《沙青》后,一个月后正式成为《沙青》记者部的一员。身为记者 ,就必然要采访,要写新闻稿,这对刚进入大学、连新闻的感念都没弄清楚的我来说,无异于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大事。没想到的是挑战居然来得这么快。记得进入《沙青》大约一个月后,当时正值湖北大学迎接评估时期,所以新闻事件很多,部分采访任务自然就《沙青》记者部的身上。星期三例会时,记者部长刘贺先公布了几个采访任务,然后采取毛遂自荐的方式接受任务,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我当时居然鬼使神差地主动请缨了——负责采访报道学校的一个公益讲座(讲座主题现在不记得了)。当名单正式确定、要求正式明确(所有稿件在事件当晚就要完成,且统一要求电子稿)后,我才意识到责任的重大,当晚急得没睡着——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新闻稿,我能行吗?而且当时我的电脑知识几乎为零,连键盘都不熟悉,更别提word基本操作了。这可是关乎学校迎评的大事啊,万一弄咋了怎么办?哎,要是讲座会因为其他的变故而取消就好了。都怪自己当时太冲动,好逞能,这下完了。

毕竟当时还有点理智,心想尽力为之吧。于是在采访之前,我向新闻系的同学借来专业书籍查看新闻稿的写法,尽管看完之后还是稀里糊涂,但基本弄清楚了新闻六要素。另外,一有时间就到学校微机中心熟悉WORD操作、练打字,强迫自己家把键盘上的字母分布记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人,我基本能不看键盘打字了。

时间在提心吊胆中溜走,讲座如期开办,7点钟正式开始。为了提前熟悉现场,我6点就到了,一边在脑子里认认真真地回顾新闻写法,一边等待讲座开始。好容易开始了 ,我立马竖起耳朵听。怕遗漏信息,我尽量记下讲座的提纲和主讲人说的比较精彩的话。由于记得太多,后来自己都不知道讲座的重点了。本打算讲座结束时,现场采访主讲人,结果太紧张,不知道怎么提问,感觉也没什么好问的。算了,幸好记下了几个观众的问题。大约8点半时,讲座就散场。于是我立马狂奔校团委办公室,现在纸上写好初稿,然后迅速打开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往电脑上输。“屋漏偏逢连夜雨”,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输了快一半时,我不小心把电脑主机碰了一下,结果电脑“以牙还牙”,一下子关闭了。等我再次启动,却发现文档一片空白,于是我的脑子顿时也跟着出现一片空白。无辜兼带着几分无奈,我悻悻地看了下时间,时针和分针快要到“10”处汇合了,而寝室11点半要关门熄灯,怎么办?我来不及怨恨,唯有乖乖地重新输入。好在是第二次输入,速度快多了。办公室的时钟在滴滴答答地走着,我紧张地敲着键盘。吃一堑长一智,为防止意外,我每输入一排就保存一次。当终于敲完最后一个字并按下“保存键”时,时钟刚好转到11点15分,这时才发现手指酸麻得厉害。忍不住看了一下“字数统计”,“453”。在关电脑的那一刻,这个数字就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直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一晚,我睡得很香,很久都没有睡得这么安稳了。

过了几天,寝室的同学惊奇地在校报的一角发现了我的名字,我抑制不住激动,一下子把报纸抢了过来,当看到楷体“邓美玲”三个字时,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认认真真地把新闻稿看了两遍,却发现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只剩下大约200多个字。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欣喜,毕竟初战告捷,久久忘怀不了当初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支撑我在《沙青》走过了三个春秋。

三年里,在《沙青》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写话题稿。作为一本校级交流杂志,它较注重理性思考,即“关注身边人,书写身边事”。正由于它深层次性,所以初学者很难写好话题稿。可以说,学写话题稿,是一个痛苦的涅槃过程。首先要集体讨论,提出可写性话题;然后分别对各个话题进行细致讨论,探索具体可以围绕哪几个方面展开,理清写作思路;再然后就是分话题到人,各自下去采访,写出初稿;初稿入盘后,由主编审核,不合格的全部PASS;侥幸剩下的还要再修改,然后进行第二次筛选,不行的还要被pass;基本经过两轮筛选后定出初稿付印,然后集体校对;经过严格的三次校对后,一期杂志才算基本成型。正是这种层层筛选机制,保证了杂志的独特品性——耐读,当然这也就必然使初学者感觉写话题稿“难于上青天”。至今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写话题稿的情形(下边引用我在其他文章中描述“第一写话题稿过程”的文字)。

“还记得那次主编让我负责采访和组稿“韩流”这个话题。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好好写写,顺便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写作的天赋。于是,一个星期天中午,吃晚午餐后,我就开始到图书馆周围采访。虽然已是12月,但太阳高照,气候温和,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就自然而然集结了许多同学。这也就为我的第一次采访提高了方便。事先拟好采访提纲,然后瞄准对象。最难的就是如何和别人自然地搭讪,往往心里认定了采访对象,等走近时又因倍觉尴尬而放弃。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急得只想抓头皮。最后,我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今天的任务没完成,就不准吃晚饭,并在心里暗示自己,认准目标后,就不要多想。终于我顺利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采访,而且这个被采访者最后成了我的好朋友。有了第一次,后面的工作就很好展开了。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已深入采访了十几个人,而且有两个韩国留学生,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一边采访,我一边在心里构思。到采访结束时,文章已有了个框架。怕灵感散失,我迅速赶往团委办公室的电脑前写作。开头修改了六七遍后终于敲定,开头好了,后面的文字仿佛已在脑海中奠定,只等“噼里啪啦”地敲出来。那时,我真正有了文如泉涌的感觉。当最后一个字被敲在电脑上时,我突然感觉到手脚一阵麻木,又冷又饿。一看时间,已是晚上10点半。欣欣然从前往后看了自己的“杰作”(近4000字),很是心满意足,似乎找到了庖丁解牛时“为之踌躇满志”的感觉。关上电脑,锁上门,独自走在寒风萧瑟的路上,我仿佛看到希望在远方。于是,我开始了写作的征程。”

很幸运的是,我的这篇稿子顺利通过初审,并最终被印成了楷书。世界上许多事最难得莫过于顺利地迈出第一步,写话题稿亦如此。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后,后来写话题稿就轻车熟路了。

由于对《沙青》的这份特殊的感情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大二时我侥幸被提为副主编,和主编严爱民、副主编袁威共同挑起《沙青》的大梁。

很遗憾的是,我们没能让《沙青》恢复昔日的辉煌,它的振兴,自然就得依靠杨慰萱和陈风韵等学妹身上了。后来,由于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就渐渐和《沙青》疏远了。如今杨陈等05届的主干也快要毕业了,展娟娟等06届的主将也要退役了,《沙青》的担子又该往下传了。每个沙青人注定是要离开的,但对《沙青》的这份感情却经久不变,甚至愈久愈浓厚信念。虽然很久不再有《沙青》的消息,但总免不了在心里默默地关注它,挂念它,和老严打电话时也总是三句话离不开《沙青》。可能《沙青》已经成了我们青春的寄托,它承载了太多关于理想东西!

很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慢慢逝去,但有一种东西却永远不会变,这便是信念!也许《沙青》将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挂念!

(本文写于2009年)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各代表什么精神??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是英勇顽强的精神,寄托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简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敢于征服大自然、敢于挑战大自然与改造大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这也是我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种精神;还知道我中华民族的另外的一种精神,就是能在失败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不光要有“勇”,更要有“智”,“智”与“勇”的结合,更能体现出我中华民族的“大智大勇”的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我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冀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淮南子·览冥训的原文翻译

以前师旷不得已而为晋平公演奏《白雪》乐曲,神物玄鹤被感召而从天降临,狂风暴雨骤然发作,晋平公因此得了重病,晋国还因此大旱,赤地三年。同样,齐国一位贫贱的寡妇含冤呼告苍天,引起雷鸣电闪,并击中齐景公的高台楼阁,坠入物砸伤景公的肢体,海水也随之汹涌漫溢到陆上。这些音乐师、贱寡妇的地位比尚?还低,权比羽毛还轻,但是由于他们精神专一,意志坚定,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所以最终上通九天,以诚以精感动神灵。由此看来,当上天要惩罚那些逆天意的人时,即使这些人处圹虚幽僻之中,远远地躲藏起来,或钻入层层重叠的石室里,相隔层层关隘险阻,也无法逃避这上天的惩罚,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周武王讨伐纣王,在孟津渡黄河时,波神阳侯掀起大浪,迎面扑卷过来,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人马都看不清楚。这时周武王左手握着黄钺,右手掌着军旗,瞋目喝道:“由我在此,谁敢违逆我的意志!”于是风浪随话音平静而平静。还有过去鲁阳公与韩国结仇交战,战斗正处难分难解、太阳西沉之时,鲁阳公挥戈大喝,太阳竟为之退避三舍。这样看来,那些全性保真、不使身形损亏的人,当处危难时刻,他的精诚就能上通天帝而得到助佑。如果一个人从未曾偏离道之根本,那么做什么事都会成功。那些将生死视为同一的人,是无法将他胁迫欺凌的;同样威武勇猛的人是可以称雄三军的。当然,这样威武勇猛的人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功名,那么,这些追求功名的人都能如此,更不用说有些包裹天地自然、胸怀容纳万物、与造化为友、内心蕴含中和之气的人了,他们这些人真是只将人的形体视为“道”所寄托的躯壳,钻研专一的“道”,就能知道未曾知道的许多事情;他们真正做到了心性与道同存共在。过去雍门子因善于悲歌而受到孟尝君的接见,见面后,雍门子叙说了人只有在悲切忧愁的环境中才能被悲歌哀乐触动的启发,然后雍门子手抚胸部开始唱起悲切的歌,这正好激发触动了孟尝君的原本悲痛处,于是也就情不自禁地欷歔叹息,后又泣不成声,眼泪纵横不能制止。这说明人如果有悲惨经历就会在内心精神世界形成悲情,以后一旦触境生情就会在言语和歌声中流露出来,并引起有同类经历人的共鸣;因为这种悲惨经历、悲切感情都是每个个人的自身体验,所以是无法传授给人家的;同样无这种悲惨经历的人是无法向人学会这种悲切感情的。所以假使那些平庸的人不懂这启发而一味模仿别人的悲切表情想引起人的共鸣,这非但学不像反而会被人嘲笑。由此,蒲且子能射下百仞高空的飞鸟、詹何能钓取万丈深渊的游鱼,都是在于他们掌握了清静之道、和浩之志的缘故。各种事物间的互相感应,其中的奥秘玄妙深微,靠智慧无法讲清,用辩说不能解释。所以东风吹拂则酒满溢出,家蚕吐丝商弦断绝,这或许就是事物间的互相感应。用芦苇灰在月光照射的地面上画圆留缺则月晕也会随之缺损,鲸鱼死于海边则彗星也会随之出现,这或许就是事物间的互相触动。所以圣人在位执政,怀道而无言,不作绝对肯定绝对否定,这样反而恩泽所有大众百姓。君臣乖悖离心离德,则太阳旁就会出现异常云气。这神与气的互相感应,总会有一定的徵兆和应验。所以山中云气像草莽,水上云气如鱼鳞,旱天云气似烟火,雨天云气若水波,各种云气的形状都和产生它们的环境相类似,这就是所谓的“感应”。这阳燧从太阳的日光那里取火,方诸从月亮的月光那里取露水。天地间的神奇玄妙的感应现象,正是使善计巧术者都无法弄清有多少,玄微惚恍不能览其兆。然而如果手中掌握了阳燧和方诸,由九天之上的太阳月亮中引出火与水,这说明阴阳同气同类是能互相感应触动的。也因为这样,所以傅说死后其英魂能飞升九天坐骑辰尾星宿。因此至阴寒冷,至阳酷暑,只有阴阳接触交融合成中和之气,万物才会产生。如果只有雄(阳)性而无雌(阴)性,又怎么能化育生成万物呢?这就是所谓的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所以召抚边远的四夷靠无为,亲附诸夏的诸侯凭无事,由无为无事推出只有舍弃作为者才能归服人心、占据天下。因为推行无为无事舍弃作为,所以战马有可能从战场上撤下而用于耕田,战事不至于出现在遥远的地方而用于战争。这实际上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犹如静坐而奔驰,陆地而沉没,白天而黑暗,黑夜而光明,冬天熔化胶,夏天能制冰。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这种至德所含有的功效。天道无私,是说它不会存心亲近谁,也不会存心疏远谁。能够掌握天道的功德有余,不能掌握天道的就功德不足;顺应天道就顺利,违逆天道就凶险。这就好比得到隋侯之珠、和氏之璧的人富裕,失去隋侯之珠、和氏之璧的人贫穷一样。这得和失的衡量标准非常精微玄妙,难以凭智慧来评价,也无法辩论清楚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就是地黄用来生长骨骼的,而甘草用来生长肌肉的,但如果现在硬要原本生骨的去长肉,硬要原本生肉的去长骨,这就像王孙绰想用大剂量的治偏枯之症的药去救已死的人一样,是违背常理的。若因火能烧焦木而用火去销熔金,这样做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用原本吸铁的磁石去吸瓦,这就既不可能也不合常理了,在这里是否能吸铁或吸瓦不是以物的轻重来决定的。对于这种阳燧取火、磁石吸铁、螃蟹败漆、葵花向阳等现象,还是一句话,即使你再聪明有智慧,还是不能解释这些现象的所以然。所以只凭耳目感官的考察,是无法分清认识事物这些原理的;同样就靠内心的分析也是无法确定这些事物的感应现象的。由此推衍开来,仅靠聪明或所谓的智力是难以治理好国家的,只有那些精通阴阳变化而又能掌握自然感应的人才能持国治政。峣山崩塌则随之薄落河干涸,区冶出生则淳钩之剑得以铸成,纣王无道则佞臣左强才会出现在他身旁,姜太公与武王同时并世,武王才能够建功立业。诸如此类看出,利害祸福的来龙去脉,是难以把握和预见的。道与德的区别就如同革与韦的不同一样。“道”,你感到它远不可及,却有时又觉得近在眼前,你感到它近在眼前,却有时又觉得远不可及,人们不得其道的感觉就如同观看深水中游的小鱼,可望不可及。所以圣道如铜镜,不送不迎,任凭物来来去去,不藏留物像于镜中,因此事物就是有千变万化也无法伤害到它。它得到的正是所失去的,失去的不正是要得到的吗?那些调整瑟弦的人,当他叩击这一宫弦,则另一瑟上的宫弦也会应和发声,当他弹奏这一角弦,则另一瑟上的角弦也会感应共鸣,这就是同音同声互相应和的现象。同样,如改调一弦,它的声音就和五音不相合,但如果弹拨叩击它却会引起二十五根弦都发声应和,这种改调后的音调就声乐音调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它也能成为一定声乐音调的主音。所以,通达大道太和的人,昏昏然如同醉后酣睡,在这大道太和中遨游,而不深究如何到达这种境界。他纯朴温和隐没在其中,无情蒙混地始终与道同在,就若从未离偏过“道”这个根本,这就叫大彻大悟的通达。当那赤螭和青虬在冀州大地遨游的时候,天空晴朗,大地安宁,毒虫猛兽不作恶,飞鸟翱翔不惊骇,然后进入树林草丛,寻觅荐梅,品尝甘甜美味,活动范围不超过百亩区域。这时蛇和鳝就因此小看它们,认为赤螭、青虬无法与自己同在江海中争个高低。但待到赤螭、青虬在乌云密布的清晨、阴阳二气交相争斗、暴风骤雨兴起之际,乘风沐雨腾空盘旋飞升,其威力震动大地、其声音振荡四海,这时使得鼍都钻进百仞深的泥潭藏身,熊罴趴伏于山岗岩石间不敢动弹,虎豹钻入洞穴不敢咆啸,猿 狖吓得从树枝上跌落——这些动物都被吓成如此,更何况是蛇鳝之类的小动物呢!同样,当凤凰飞翔在开明有德的国度时,雷霆收敛不发作,狂风骤雨不兴起,河流江海不掀浪,树木花草安稳挺立,这燕子麻雀因此轻侮凤凰,认为凤凰无法与自己同在屋檐梁柱间争雄。后来等到凤凰盘旋升飞到万仞高空、翱翔在四海之外、穿飞过昆仑山的疏圃、畅饮砥柱山下的湍急流水、又漫步徘徊于蒙汜之水洲、徜徉在冀州大地、飞越经过都广山岭、送夕阳回日落之地抑节后、到弱水之地沐浴洗刷羽翼,最后休息在风穴之中。在这个时候,鸿鹄、鸧鹤吓得无不惊慌逃逸,趴在江边藏头嘴于江滨不敢动弹——这鸿鹄、鸧鹤都被吓成这样,更何况燕雀之类的小动物呢!它们平时只处屋檐梁柱间看到的都是一些琐碎小动作,哪里知道豪行壮举大动作是怎么回事!过去,王良、造父两位御手驾车,上车后就握着缰绳,马便随着他们的控制整齐和谐起步行进,步伐均匀,奔跑和慢行都不乱套,心怡气和,动作轻盈敏捷,安于劳苦,以进为乐,驾车奔驰瞬间消逝,或左或右如被鞭教过的那样,周旋绕圈似如圆规,世人都以为他们驾车技艺精巧,可人们还没有见到真正高明的御术。像那钳且、大丙的驾御技术才更高明,他们根本不用缰绳马衔,也不用马鞭,车子不用起动就自行运转,马匹不必使唤就自己奔驰向前。像日月运行自然而然,如星星闪烁天体运作,又似电光急驰鬼神腾飞,进退屈伸无迹可寻。所以是无须招呼指挥,不用呵斥吆喝,瞬间在碣石山处超过归飞的大雁,转眼又在姑余处超过 鶤鸡。奔跑如飞,驰骋疾速,像踩踏着飞箭大风,能赶上飙,清晨随旭日从扶桑出发,傍晚随夕阳归宿于落棠。他们是凭着“不用”而成其“大用”、借“无为”而取得“有为”,不靠思虑精细、手脚灵巧;他们是将欲念意愿藏于心中,而以精神感化支配六马,这便是用不御来达到驾御,“无为”达到“有为”。以前,黄帝治理天下,有力牧、太山稽两位贤臣辅佐他,所以能顺应日月运行、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调节四季的法度,修正律历的标准,区别男女雌雄,明确上下贵贱等级,使社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人民百姓能保天命而不无故夭折,年成按时成熟丰收而不闹灾异;各级官吏公正无私、上下协调而无过失;法令严明而不昏暗,辅佐大臣公正不阿;耕田者间不互相侵犯田界,猎渔者间不争夺鱼多水域;路途无人贪拾失物,市场无人哄抬物价;城门昼夜敞开,城镇没有盗贼;穷乡僻壤之处的人还互相谦让财物,这时连猪狗都因粮食丰富而将豆谷吐弃在路旁,所以百姓无争论之心、怨恨之情。这样天下清平安定、日月明亮,星辰运行正常不偏离轨道,风调雨顺而五谷丰登;虎狼不随意扑咬,猛禽不随便搏击,凤凰都飞临庭院,麒麟都闲游郊外;青龙进献车驾,神马安伏马槽,诸北、儋耳等边远国家无不奉献贡品。但是,这些还比不上伏羲氏的道术。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猛兽吞食良民,凶禽捕击老弱。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下鳌足当擎天大柱,堆积芦灰来制止洪水,斩杀黑龙来平息冀州。苍天补好,四柱擎立,洪水消退,冀州平定,狡诈禽兽杀死了,这时善良百姓有生路了。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到这个时候,天清平地安定,人们睡时无忧无虑,醒时弃智无谋;或以为牛,或以为马,随人呼召;行动舒缓沉稳,走路漫无目的,视物若明若暗;膧朦无知天真幼稚与天道万物和协,谁也不知产生缘由,随意闲荡不知所归不求所需,飘惚不定没有目标。到了这时,野兽毒蛇全都收敛藏匿爪牙、毒刺,没有捕捉吞食的欲念。考察伏羲氏、女娲他们的丰功伟绩,上可以通九天,下可以契合到黄泉下的垆土上,名声流传后世,光晖熏炙万物。他们以雷电为车,应龙居中驾辕,青虬配以两旁,手持稀奇的瑞玉,铺上带有图案的车垫席,上有黄色的彩云缭绕,前面由白螭开道,后有腾蛇簇拥追随,悠闲遨游,鬼神为之引导,上登九天,于灵门朝见天帝,安详静穆地在大道太祖那里休息。尽管如此,他们从来不标榜炫耀自己的功绩,从来不张扬彰显自己的名声,他们隐藏起真人之道,以遵从天地自然。为何这样呢?因为是道德上通九天,所以智巧奸诈就无法生存。到了夏桀统治的时代,君主昏庸不明事理,政道散乱而不加治理,抛弃了五帝恩威并用的施政措施,又推翻了三王治政的正确法规。因此至高的道德被泯灭而无法弘扬,先帝的道统被遮掩而无法新兴。这时君主办事背离天意,号令施政又违逆时令,春秋藏匿起和顺之气,天地也停止了对世间的布施恩泽。仁义的君主身处君位却心神不宁,胸怀正道的大夫也不敢进谏直言,使群臣只能以揣测主上的意图而求迎合、疏离骨肉而求自保;奸佞之徒则三三两两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奔走于君臣父子之间而竞相惹是生非、骄纵主子以便能得宠、混乱中谋取利益达到自身目的。这样一来,君臣离心离德尖锐对立,骨肉疏离各奔东西;庙堂社主因无人祭祀而枯朽破损,礼仪之台受震而动摇倒塌;丧家之犬成群结队哀号着跳入深渊,而猪则自衔垫草躺在室内西南角;美女蓬头垢面不梳洗打扮,歌手自吞炭而致哑不肯歌唱;有丧事也不尽情流露悲哀,田猎游玩也不尽情欢乐;西王母折断美丽的玉质头饰,黄帝之神也长啸叹息;飞鸟折断翅翼受伤,走兽摔断肢骨残疾;山上树干砍尽,水中河水枯竭、鱼儿无法生存;死狐狸头朝巢穴躺着,牛马四处走失无法寻找;田里不见生长着的禾苗,连路旁都没有茂盛的野草;堆积着的金银器皿锈蚀并折断棱角,玉璧也因时间长了磨尽刻镂的花纹;昏君夏桀将占卜的龟壳钻得稀烂而不得吉兆,却还要每天使用蓍草来求神问鬼以求保佑。到了近世战国时代,天下分成七个不同姓氏的国家。各诸侯国制定各自的法令制度、依据各自的风俗习惯,纵横两家从中离间,因而各国互相兴兵争斗抢夺。他们攻略城市,滥杀无辜,高城夷为平地,平安化作危险;挖掘他人的坟墓,抛洒坟中的尸骨;攻城的战车越造越大,防御的城墙越垒越高;清理疏通战争通道、路径;进犯强劲对手,残杀无辜百姓。百人出征一人生还,换取所谓的盛名。那些体质强壮行动敏捷的人被征为兵卒在千里之外拼杀,而老弱病残者在家悲怆凄凉。那些服役的兵卒马,推拉着车子运送粮饷,道路遥远,一路风雪交加,破衣烂衫难以御寒,人困马乏车辆破损;遇到深达膝盖的泥泞道路,人们只能互相搀扶拉扯,拼命奋力向前,这样常常有人累冻而死,倒在挽车的横木上。所谓兼并别国领土,是以横尸几十万人、毁坏战车千百辆为代价的;还有无数被弓箭、矛戟、滚石致伤致残者,被扶被搀被抬着,一路可见。以致这些战犯竟到了枕骷髅、吃人肉,脍人肝、喝人血比吃牛肉猪肉都甜美的地步。所以从三代以后的那些日子里,天下的人们再也不能安定他们的性情,无法享乐到纯朴的风俗民情、保全自己珍贵的生命以享天年而不夭折于战争人祸之中。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诸侯间的长年征伐讨战,天下不能融为一家。到了当今时代,天子处最高地位,以道德治理天下,并辅以仁义,所以天子身边的大臣奉献出他们的智慧,广大百姓则感怀天子的恩德,天子从容指挥,天下便会归服,春夏秋冬四季都会按时节献上各自的贡品,天下统一为一个整体,子孙代代相传。这就是五帝顺从天意应顺天德的做法。实际上,圣人也无法创造时运,只不过当时运来到之际他能及时地抓着它而不丧失机遇。还遇上贤能的人辅佐,就能贬斥谗佞之徒的歪门邪道,平息肃清巧辩之人的胡说八道,废除严酷的刑法,去掉烦杂的事务,屏弃堵塞流言蜚语的传播,阻塞营党结私的门径;消除所谓的智巧之能,循遵重大的礼法规则,根除禁绝各种情欲贪念,废弃小聪明,持守纯朴本性而彻底通悟,混混沌沌,解意释神,淡泊茫然如同丧魂落魄,不刻意干涉使万事万物都能归复到它们的根本。这就是走上了伏羲氏所开辟的道路,返回到五帝所遵循的道统。那钳且、大丙不用缰绳马衔却以善于驾御而闻名天下,伏羲、女娲不设法律制度却以至高德性而流传后世,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达到了虚静无为纯粹专一的境界,而不是忙于琐碎的政事。《周书》中说到“如果捕猎不到雉鸡,就应该顺着它飞走的风向去寻找”。这说的是顺其启发的重要性。今天像申不害、韩非、商鞅等人的法家治国方针,只是在拔掉事物的根本,抛弃事物的本源,因为是不强调治本的重要,所以这些人也不会去追究社会弊端的由来根源、又为何能发展到这种状态?他们只就事论事地刻意制定各种刑法,并加以无情地实施,这样一来,真的是违背了道之根本,一门心思去追求竞争那些刀尖锥末样的利益,而不惜牺牲百姓利益,消耗殚尽他们的大半东西,却还欣欣然以为天下太平无事,这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凿开孔洞来蓄水一样荒谬。那些井边树木生出的蘖枝经不起汲水瓦瓮的频繁碰撞,河边树木长出的弱枝受不了来回舟船的经常挤压,所以这些蘖枝弱枝是不出三月必死无疑。为什么呢?都是由于这些枝条疯狂乱长而背离了它所能生长的根本条件。黄河九曲弯转才注入大海,河水流长不绝断,是因为有昆仑雪山输送了无尽的水源;积水不泄而发展到汪洋一片,一望无尽,但如果十天半月不降雨水的话,这一片积水就会干涸蒸发干净,这是因为积水没有得到水源补充。就像羿向西王母请求而得到的一点长生药被姮娥偷吃后飞往月宫,羿就为此惆怅若失,惋惜再也无法得到长生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是因为羿不知道这长生药是怎样炼成的。所以说凡事都应掌握根本为好,就像向邻居借火不如自己掌握取火的燧和技术,借别人的井汲水不如自己家院里凿口井。

祖国历史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今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现代。蓦然回首,中华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美好的尧舜让贤,神奇的大禹治水,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汉、唐时期的辉煌,给祖国历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动的一笔。祖国的历史是辉煌的,更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伟大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身沉汩罗江。抗元将领文天祥,以一腔爱国热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这些豪杰无疑向世界上证明,炎黄子孙不愧为龙的传人


什么叫历史 为什么叫历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而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4.于事件的载体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词源出处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女娲是从哪里诞生的


根据民俗记载,女娲是古城纪治附近的陇城镇诞生的。有关女娲出生地是古城纪(秦安)的文献记载。《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羲立,号曰女胥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远。”《水经注》第63页就明确标出了女娲风台的确切地址是古城纪治附近的陇城镇。据《春秋世谱》、《独异记》记载:“华胥氏生男伏羲、生女女娲。”“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女娲的历史地位: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先秦文献古籍《史籀篇》、《楚辞》、《礼记》、《山海经》、《淮南子》和秦汉以来的《汉书》、《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史记》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女娲是谁生的?

  女娲:母族是华嬃氏(常作华胥氏)

  关于女娲的传说说法不一,有说先于盘古,有说后于盘古...民间流传的传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叫法,傩(nuo)公傩娘,粳兄粳妹,诺亚诺娃,亚傩兄妹,东山老耆南山小妹,江郎江妹等。
  传说原来的人类被大洪水淹死完了,只剩下伏羲兄妹,后来的人是伏羲兄妹的后裔。
  这段传说比较系统,伏羲兄妹的母亲生了他们12兄妹,王龙,王蛇,王雷,后羿(后蚁),王素(可能是王燧-燧人),傩兄,傩妹(还有传说是傩兄傩妹是老祖婆的孙子孙女)等。12兄妹争执不休,其中最小的王素最聪明,那天比赛爬山,结果王素钻木取火,把山烧了。母亲就着急呀,在山下提醒,王龙下水,王蛇钻洞,王雷没地方躲,结果被烧了,王雷脾气暴躁,一心想要找王素报仇,每次都被王素聪明地躲过。母亲病了,说是只有王雷的肉才能治她的病。王雷当然不愿,不过还是要找王素报仇,最后陷入王素的陷阱被关了起来。那天傩兄去种地了,其他人都不在,只有善良的傩妹看管王雷。王雷骗说快渴死了,向傩妹讨水喝,软磨硬泡,傩妹心肠软还是给了他一碗粥。王雷就说,要是有碗清水就更好了,于是傩妹就给他碗清水。王雷刚喝完,便雷光大作,破开牢笼出来了,拔下一颗牙齿送给了傩妹,算是报答,说见天门开时种下。雷声隆隆,天门开了,而那雷神牙种下怎么都没反应。后来傩兄将它按次序种于八方(八卦相应的属性可能跟农耕有关),最后长出了一只巨大的葫芦(古语音,仆,伏羲氏有葫芦崇拜)。天河倒悬,这时飞来一只啄木鸟,把葫芦掏空然后傩兄傩妹就钻了进去。葫芦随着水不断升高,期间收了很多动物。一直升到天上,找到了王雷。要王雷收了洪水,王雷不听。然后就是打架,王雷怕了,之后答应收了洪水。傩兄就说了,你立即收了洪水是要摔死我们呢?没办法,王雷只好招来10个太阳把洪水晒干,但是水干之后就陷入了大旱,人都死完了。傩公请来后羿(后蚁),后羿飞上扶桑树(传说是人神两界连接的神树)用尾针把太阳射了下来,傩公就觉得没了太阳就没有光明了,就在下边要后羿留两个,一个在白天出来,一个在晚上出来,扶桑树也被后羿踩断了,从此人神两界便不能方便地来往...其实原因是他们的母亲借王雷之手毁灭他们,他们的争斗会毁了这个世界,当然她称病也是假的。
  其中还有一段是傩兄傩妹三次占卜(与仆古音相通,可能也是伏羲留下来的),兄妹成婚。在不周山山顶往两个方向滚碾子,结果在山脚碾子撞在了一起;在两边生火,烟在天上合在一处;结果傩妹害羞呀,就说你要是追上我就嫁给你,围着山跑傩妹在前边跑,傩兄在后边追,然后有人看着急了呀,土地公就出来跟傩公说,你转过身朝那边跑不久得了?最后和傩妹碰面... 傩妹出嫁了,害羞呀,就拿扇子遮住脸。傩兄形象是红脸突目,传说是被10个太阳晒的了,傩妹聪明用手帕盖住脸所以依然白净,女娲是婚嫁之神,生育之神,这也就是中国婚嫁习俗,用珠帘或者盖头的原因吧,还有就是宗亲不能成亲的规矩可能也是女娲在位时定的。
  这段传说中可能包括两个女娲传说,一个女娲是造人的女娲也就是12兄妹的母亲,第二个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娲,也就是傩妹。
  伏羲和女娲古音相通,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族是华嬃氏(常作华胥氏),华嬃氏族可能就是原始的华族。


马谡失街亭的真正原因

马谡失街亭,犯下不可饶恕的死罪,诸葛亮只好依法行事挥泪斩马谡。马谡失街亭的真正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才气高,太自大,第二个原因是马谡急于证明自己和建功立业,建功心切;第三个原因就是对手张郃很强大。 1、马谡纸上谈兵,才气高,太自大才气过人的马谡,并未把诸葛亮的命令和忠告放在心里,觉得诸葛亮平时也要询问自己关于军事的意见,那么自己如果听了诸葛亮的话,不是显得自己没有本事,于是肯定想着另搞一套打法。 2、马谡急于证明自己和建功立业,建功心切 马谡在这之前从未单独带兵,都是跟着诸葛亮,作为参军出谋划策。现在是自己带兵打仗的时候,也是自己再军中立威扬眉吐气的时候,想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会纸上谈兵。 再一个就是,当时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归降了蜀国,这个时候如果守住街亭,那么诸葛亮就可以带兵直取长安,可以说拿下了整个魏国,这是第一等功劳啊,任谁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所以马谡只想着证明自己和夺取功劳,心思不在战略上。 3、对手张郃很强大 张郃身经百战,不光能和张飞不相上下,而且很有谋略连刘备和诸葛亮都忌惮他,那马谡败在张郃的手下,也不意外了。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马谡失街亭讲的就是诸葛亮带军北伐之际,在攻祁山时,众人建议诸葛亮用旧部将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重用了马谡。在攻打军事重地街亭时,马谡不接纳诸葛亮的建议,一意孤行,不占据城镇,而占据南山,最后,因饮水问题,败北失去了街亭这个军事重地。马谡和他的部将最后被处死。 诸葛亮失去街亭之后,北伐之路屡事不顺,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蜀汉也进行了多次北伐,都没有获得成功,使蜀汉军队元气大伤。在刘备征用孙权之后,也患病离世,刘备的儿子当上皇帝,后来的结局就像在《出师表》里读到的一样,蜀汉落寞。

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马谡街亭之败,固然有马谡本人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客观因素还是存在的。通过仔细分析《三国志》,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蜀国北伐军全部人马也就10万左右,诸葛亮的主力5万,而赵云所部至少也要2-3万人,因此可以判断,马谡的街亭守军最多也不会超过3万人,甚至更少。因此,面对张郃五万多战力凶悍的魏军进攻之下,马谡的兵力的确是略显单薄的。

再从作战指挥经验来看,张郃经历和指挥的战斗可谓是不计其数,这方面马谡和人家一比,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学生,也许马谡纸上谈兵可以,但真正面临战场上血肉横飞的危险境地之时,很难说,马谡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最后,战斗地形上面,马谡也没有什么防守优势。因为张郃到达街亭的时间太快,快到马谡都来不及对地形进行战场工事加固,也因此,马谡只能上山坚守。应该来说,马谡的这个地形选择还是非常正确的。只可惜,马谡最终也没有等来援军,从而悲剧的战败了。


描写甘肃的诗句

描写甘肃的诗句如下:1、《送刘子极归饷兰州》明代:汤显祖,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2、《紫骝马》唐代:卢照邻,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3、《兰州》明代:王祎,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4、《关山曲二首》唐代:马戴,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5、《金城北楼》唐代: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潘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6、《越调·天净沙·酒泉道中》于右任,酒泉酒美泉香,雪山雪白山苍,多少名王名将,几番回想,白天醉卧沙场。

关于甘肃的诗句

关于甘肃的诗句如下:1.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2.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3.唐·高适《金城北楼》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诗人王维写的远近闻名的送别诗。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玉门关同为西域交通的门户,是丝绸南路必经之道。不论是玉门关,还是阳关都是为了抵御匈奴的重要关隘。阳关作为重要的军事领地,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西汉以来,阳关都是重兵把守之地,所以许多文人骚客写下了很多佳作。充满了多少将士的思想之情,大漠孤烟直,这是何等孤独,凄惨啊?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不得不选择与这片沙漠相依为伴。

把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改编成现代故事

鲁迅《补天》 (选自《故事新编》) 女娲〔2〕忽然醒来了。 伊〔3〕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 煽动的和风,暖暾的将伊的气力吹得弥漫在宇宙里。 伊揉一揉自己的眼睛。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目夹]眼。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然而伊并不理会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 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 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伊想着,猛然间站立起来了,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天打一个欠伸,天空便突然失了色,化为神异的肉红,暂时再也辨不出伊所在的处所。 伊在这肉红色的天地间走到海边,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 波涛都惊异,起伏得很有秩序了,然而浪花溅在伊身上。 这纯白的影子在海水里动摇,仿佛全体都正在四面八方的迸散。 但伊自己并没有见,只是不由的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软泥来,同时又揉捏几回,便有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在两手里。 “阿,阿!”伊固然以为是自己做的,但也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然而这诧异使伊喜欢,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 “Nga!nga!”〔4〕那些小东西可是叫起来了。 “阿,阿!”伊又吃了惊,觉得全身的毛孔中无不有什么东西飞散,于是地上便罩满了乳白色的烟云,伊才定了神,那些小东西也住了口。 “AkonAgon,!”有些东西向伊说。 “阿阿,可爱的宝贝。 ”伊看定他们,伸出带着泥土的手指去拨他肥白的脸。 “UvuAhaha,!”他们笑了。 这是伊第一回在天地间看见的笑,于是自己也第一回笑得合不上嘴唇来。 伊一面抚弄他们,一面还是做,被做的都在伊的身边打圈,但他们渐渐的走得远,说得多了,伊也渐渐的懂不得,只觉得耳朵边满是嘈杂的嚷,嚷得颇有些头昏。 伊在长久的欢喜中,早已带着疲乏了。 几乎吹完了呼吸,流完了汗,而况又头昏,两眼便蒙胧起来,两颊也渐渐的发了热,自己觉得无所谓了,而且不耐烦。 然而伊还是照旧的不歇手,不自觉的只是做。 终于,腰腿的酸痛辨得伊站立起来,倚在一座较为光滑的高山上,仰面一看,满天是鱼鳞样的白云,下面则是黑压压的浓绿。 伊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总觉得左右不如意了,便焦躁的伸出手去,信手一拉,拔起一株从山上长到天边的紫藤,一房一房的刚开着大不可言的紫花,伊一挥,那藤便横搭在地面上,遍地散满了半紫半白的花瓣。 伊接着一摆手,紫藤便在泥和水里一翻身,同时也溅出拌着水的泥土来,待到落在地上,就成了许多伊先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 然而伊不暇理会这等事了,单是有趣而且烦躁,夹着恶作剧的将手只是抡,愈抡愈飞速了,那藤便拖泥带水的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了的赤练蛇。 泥点也就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的撒得满地。 伊近于失神了,更其抡,但是不独腰腿痛,连两条臂膊也都乏了力,伊于是不由的蹲下身子去,将头靠着高山,头发漆黑的搭在山顶上,喘息一回之后,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 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轰!!! 在这天崩地塌价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 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5〕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 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 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 伊只得呆呆的等着。 可是终于大平静了, *** 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 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 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6〕,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 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阿,阿!”伊诧异而且害怕的叫,皮肤上都起粟,就像触着一支毛刺虫。 “上真〔7〕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 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 ……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 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 伊被他们闹得心烦,颇后悔这一拉,竟至于惹了莫名其妙的祸。 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8〕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的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可是先前拉得过于猛,以致从山上摔下一个脸有白毛的来,此时赶不上,又不会凫水,便伏在海边自己打嘴巴。 这倒使女娲觉得可怜了,然而也不管,因为伊实在也没有工夫来管这些事。 伊嘘一口气,心地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石缝里又嵌着许多东西,有的是直挺挺的了,有的却还在动。 伊瞥见有一个正在白着眼睛呆看伊;那是遍身多用铁片包起来的,脸上的神情似乎很失望而且害怕。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伊顺便的问。 “呜呼,天降丧。 ”那一个便凄凉可怜的说,“颛顼不道,抗我后,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不祐德,我师反走,……”〔9〕 “什么?”伊向来没有听过这类话,非常诧异了。 “我师反走,我后爰以厥首触不周之山〔10〕,折天柱,绝地维,我后亦殂落。 呜呼,是实惟……” “够了够了,我不懂你的意思。 ”伊转过脸去了,却又看见一个高兴而且骄傲的脸,也多用铁片包了全身的。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伊到此时才知道这些小东西竟会变这么花样不同的脸,所以也想问出别样的可懂的答话来。 “人心不古,康回实有豕心,觑天位,我后躬行天讨,战于郊,天实祐德,我师攻战无敌,殛康回于不周之山。 ”〔11〕 “什么?”伊大约仍然没有懂。 “人心不古,……” “够了够了,又是这一套!”伊气得从两颊立刻红到耳根,火速背转头,另外去寻觅,好容易才看见一个不包铁片的东西,身子精光,带着伤痕还在流血,只是腰间却也围着一块破布片。 他正从别一个直挺挺的东西的腰间解下那破布来,慌忙系上自己的腰,但神色倒也很平淡。 伊料想他和包铁片的那些是别一种,应该可以探出一些头绪了,便问道: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是怎么一回事呵。 ”他略一抬头,说。 “那刚才闹出来的是?……” “那刚才闹出来的么?” “是打仗罢?”伊没有法,只好自己来猜测了。 “打仗罢?”然而他也问。 女娲倒抽了一口冷气,同时也仰了脸去看天。 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 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 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12〕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因为情形不比先前,——仰面是歪斜开裂的天,低头是龌龊破烂的地,毫没有一些可以赏心悦目的东西了。 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 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 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止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 ”伊坐在一座山顶上, 两手捧着头,上气不接下气的说。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13〕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 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积,正要伸手,又觉得脚趾上有什么东西刺着了。 伊顺下眼去看,照例是先前所做的小东西,然而更异样了,累累坠坠的用什么布似的东西挂了一身,腰间又格外挂上十几条布,头上也罩着些不知什么,顶上是一块乌黑的小小的长方板〔14〕,手里拿着一片物件,刺伊脚趾的便是这东西。 那顶着长方板的却偏站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向上看,见伊一顺眼,便仓皇的将那小片递上来了。 伊接过来看时,是一条很光滑的青竹片,上面还有两行黑色的细点,比槲树叶上的黑斑小得多。 伊倒也很佩服这手段的细巧。 “这是什么?”伊还不免于好奇,又忍不住要问了。 顶长方板的便指着竹片,背诵如流的说道,“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 国有常刑,惟禁!” 女娲对那小方板瞪了一眼,倒暗笑自己问得太悖了,伊本已知道和这类东西扳谈,照例是说不通的,于是不再开口,随手将竹片搁在那头顶上面的方板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 忽而听到呜呜咽咽的声音了,可也是闻所未闻的玩艺,伊姑且向下再一瞟,却见方板底下的小眼睛里含着两粒比芥子还小的眼泪。 因为这和伊先前听惯的“nganga”的哭声大不同了,所以竟不知道这也是一种哭。 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 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15〕,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 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 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 ……”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 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但不知道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 这时候,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上下四方是死灭以上的寂静。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因为他们等候着望不见火光和烟尘的时候,所以到得迟。 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 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然而他们却突然变了口风,说惟有他们是女娲的嫡派,同时也就改换了大纛旗上的科斗字,写道“女娲氏之肠”。 〔16〕 落在海岸上的老道士也传了无数代了。 他临死的时候,才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授徒弟,徒弟又传给徒孙,后来一个方士想讨好,竟去奏闻了秦始皇,秦始皇便教方士去寻去〔17〕。 方士寻不到仙山,秦始皇终于死掉了;汉武帝又教寻,也一样的没有影〔18〕。 大约巨鳌们是并没有懂得女娲的话的,那时不过偶而凑巧的点了点头。 模模胡胡的背了一程之后,大家便走散去睡觉,仙山也就跟着沉下了,所以直到现在,总没有人看见半座神仙山,至多也不外乎发见了若干野蛮岛。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作。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北京《晨报四周纪念增刊》,题名《不周山》,曾收入《呐喊》;一九三○年一月《呐喊》第十三次印刷时,作者将此篇抽去,后改为现名,收入本书。 〔2〕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她用黄土造人,是我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神话。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按《风俗通》全名《风俗通义》,今传本无此条。 ) 〔3〕伊女性第三人称代名词。 当时还未使用“她”字。 〔4〕“Nganga!!”以及下文的“AkonAgon,!”“UvuAhaha,!”都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象声调。 “Nganga!!”译音似“嗯啊!嗯啊!”“AkonAgon,!”译音似“阿空,阿公!”“UvuAhaha,!”译音似“呜唔,啊哈哈!” 〔5〕这是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按共工、颛顼,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过去史家说,共工是上古一个诸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颛顼是黄帝之孙,上古史上“五帝”之一,号高阳氏。 〔6〕金玉的粉末指道士服食的丹砂金玉之类的东西,道士认为服食后可以长生不老。 〔7〕上真道教称修炼得道的人为真人。 上真是一种尊称。 〔8〕巨鳌见《列子·汤问》:“勃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似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 ”按禺□,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 ” 〔9〕这是共工与颛顼之战 *** 工一方的话。 后,君主,这里指共工。 这几句和后面两处文言句子,都是模仿《尚书》一类古书的文字。 〔10〕不周之山据《山海经·西山经》晋代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币处,因名云。 ”又《淮南子·原道训》后汉高诱注,此山在“昆仑西北”。 〔11〕这是颛顼一方的话。 康回,共工名。 后,这里指颛顼。 〔12〕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如下的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烘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呆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 。 ”又替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当驿(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 〔13〕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 ” 〔14〕长方板古代帝王、诸侯礼冠顶上的饰板,古名为“延”,亦名“冕板”。 顶长方板的小东西,即本书《序言》中所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 下面他背诵的几句文言句子,也是模拟《尚书》一类古书的。 〔15〕重台花复瓣花。 〔16〕关于“女娲氏之肠”的神话,《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如下的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 ”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 ”科斗字,古代文字,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 〔17〕秦始皇寻仙山的故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如下的记载:“齐人徐市(芾)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数岁不得。 ” 〔18〕汉武帝寻仙山的故事,《史记·封禅书》中有如下的记载:方士“(李)少君言上(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剂)为黄金矣。 ……而方士之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


女娲补天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起因是:在上古时代,有一天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发生争斗,结果共工大败。战败的共工一气之下用头撞向不周山,撞断了顶天支柱,天空破了一个大洞,一时间洪水肆虐,天昏地暗,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经过:女娲求雨神来灭天火,又造船救出洪水中的人们,然后决定把天补上。她历经千辛万苦找来五彩石用神火冶炼成液体,朝天空的大黑窟窿一泼。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都是女娲补天所经过的事情。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重获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她的伟大功绩,这是故事的结果。


冀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

1. 求:冀教版语文初一年级上册复习文言文重点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赏析文珍《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叙说旅行所见的信,有的选本也把它写作《与宋元思书》。 南北朝是帝王贵族左右文坛的时代,作家大部分迎合统治阶级的旨趣,以华丽纤巧的形式掩盖空虚贫乏的内容,骈文这种特别注重形式美的文体,自然受到当时文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 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编辑本段]【古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编辑本段]【意思】 《尚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纳日”,即“入日”。 《史记?五帝本纪》正作“入日”。纳日即“以殷仲秋”的祭礼,同时还有观察秋分时节日影长短的实际意义。 《五帝本纪》作“以正仲秋”,即此义。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出日”与“入日”(或连言“出入日”)的记载。 据宋镇豪先生的考证,有以下数事与本文密切相关:(1) 甲骨文的出日、入日与《尧典》的“寅宾出日”和仲秋“寅饯纳日”意义一致,是祭日出与日入的祭仪,同时,它已类似于后代登台 日的祭祀,是测日影序四时和四方的行为,带有测度日影的早期天文学性质;(2) 商代“出日”与“入日”,有其比较固定的日期与地点。通常在春秋季的相关月份内举行。 有一例卜辞说“出日”在禺地,与《尧典》东方禺夷相同。 [编辑本段]【成语】 词目: 夸父逐日 拼音: kuā fǔ zhú rì 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 近义词: 夸父追日、自不量力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有大志,也形容自不量力。 示例:南朝·宋·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真谓~,必渴死者也。” 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全文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 。 苍天补,四极正; ***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编辑本段]【成语——女娲补天】 成语:女娲补天女娲补天图 解释: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 。 示例: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 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 」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风俗演义》中就有女娲造人之说,凡有女娲庙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的习俗。 虽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却浸透着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 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于是,“女娲补天”应运而生。 在“女娲补天”神话中,女娲所补的天,是自己头上的天;所撑的地,是自己脚下的地;所创造的是一个让人类和平生存。 2. 初一语文上册古诗 冀教版 观沧海 钱塘湖春行 次北固山下 西江月 天净沙 秋思 绝句 龟虽寿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过故人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浍 浣溪沙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这些啦,好好加油吧~ 参考资料:语文课本+百度百科 3.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古诗 观沧海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绝句龟虽寿题破山寺后禅院过故人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浍浣溪沙观沧海】 东汉 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课外古诗词背诵,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就这些啦,好好加油吧~ 参考资料:语文课本+百度百科。 4. 初一语文上册古诗 冀教版 观沧海 钱塘湖春行 次北固山下 西江月 天净沙 秋思 绝句 龟虽寿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过故人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浍 浣溪沙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这些啦,好好加油吧~ 参考资料:语文课本+百度百科 5. 冀教版初一语文书有哪些课文 上册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皇帝的新装 金鸟 牛郎织女 小溪流的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拣麦穗 爸爸的花儿落了 童年 童稚记趣 送董邵南序 父亲的谜语 我的母亲 合欢树 麦琪的礼物 春 济南的冬天 秋颂 四季交响曲 与朱元思书 论语十则 为学 论读书 我的“长生果”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悬崖边的树 根 露 木兰诗 陌上桑 名著导读:冰心的《繁星》《春水》, 高尔基的《童年》, 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哈利·波特》。 6. 七年级上册语文冀教版笫一课 观沧海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天净沙秋思绝句龟虽寿题破山寺后禅院过故人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浍浣溪沙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课外古诗词背诵,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

上一篇:7小游戏 在线小游戏

下一篇:至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