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说宋朝

时间:2024-06-20 04:57:53编辑:流行君

宋朝以前是什么朝代?

唐朝在宋朝之前。 唐朝之后是五代,五代之后是宋朝。 一、唐朝(618年—907年)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二、宋朝(960年—1279年)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扩展资料:两朝疆域范围:一、唐朝:1、疆域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俄罗斯)、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 武周时期漠北陷落于后突厥,安史之乱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时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 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及湟水地区,而河套地区则仍由天德军与振武军管辖。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溃吐蕃,使其分裂为一百多个部落。2、行政区划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二、宋朝1、疆域政和元年宋因五代之旧,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区统一。宋与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在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崇宁三年(1104年)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建炎南渡之后,宋朝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绍兴八年(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等人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后,以淮水—大散关为宋金国界,南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2、行政区划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重庆府、夔州、潼川府、京西南、成都府、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朝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朝

宋朝之后是什么朝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说起中国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打大部分人是宋朝,那宋朝之后是什么朝代呢?

1、 宋朝后面是元朝。

2、 元朝(1271年—1368年),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帝国,定都大都(北京市)。

3、 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随后逐步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覆亡。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

以上是关于宋朝后面是元朝,如果你对宋朝和元朝历史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上面的内容。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故事?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经过在靖康之变这一场浩劫中,北宋皇室的人只有两个幸免于难,一个是被废的哲宗皇帝的皇后元祐皇后,一个就是康王赵构。南宋建炎元年十月,金军又一次南侵,高宗仓皇逃往扬州,这一南撤的举动,把中原地区拱手送给了金人。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对金军围追堵截,岳飞领兵收复了建康,长江沿岸人民也不断袭击金军,迫使金军撤回了江北。正是南方军民的抗金斗争把金军拦截在了长江以北,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


宋元时期的历史故事

宋元时期的成语故事: 【东窗事发】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载,宋元间传说,秦桧欲杀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 后桧游西湖,舟中得疾,见一人披发厉声曰:“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 ”桧死后,在地狱备受诸苦。 王氏给他做道场,并派道士去探望他,他对道士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后因以“东窗事发”或“东窗事犯”概指此事。 亦用以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断齑画粥】形容贫苦力学。 典出《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生二岁而孤”原注引宋魏泰《东轩笔录》:“公(范仲淹)少与刘某上长白僧舍脩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入少盐,暖而啗之。 如此者三年。” 【鹅湖之会】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 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 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在现在的江西省铅山县有一古寺,寺虽不大,貌也不惊人,但却因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寓居于此,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因而远近闻名。 【分鞋破镜】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 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 妻见程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程逃亡。 程疑妻受张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张,妻因此被张赶出。 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 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河东狮子吼】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 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按,河东是柳姓的郡望,暗指陈妻柳氏;师(狮)子吼,佛家以喻威严,陈慥好谈佛,故东坡借佛家语以戏之。 后用以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黄袍加身】后周赵匡胤谋夺帝位,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定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 后因以为典实。 亦指登上帝位。 【黄龙痛饮】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 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悔读南华】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令狐綯曾以旧事访於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 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 ’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 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后以“悔读《南华》”为慨叹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的典故。 【急流勇退】宋陈抟约钱若水相晤。 钱至,见陈与一老僧拥炉而坐。 僧视若水良久,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 ”意思说钱若水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恋官场的人。 后钱官至枢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 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 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解铃还须系铃人】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 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 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 后因以“解铃须用系铃人”、“解铃还须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 【近水楼台先得月】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公即荐之。 ”后常用来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灸艾分痛】《宋史·太祖纪三》:“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后因以“灸艾分痛”喻兄弟友爱。 【扣槃扪烛】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 ’扣槃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译文: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 ”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 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把发出声音的钟当作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 ”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 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把它当作太阳。 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 后因以“扣槃扪烛”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盲翁扪籥】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 ’扣槃而得其声。 他日闻锺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后以“盲翁扪籥”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面壁功深】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 面壁静修,道行甚深。 亦比喻人经长期钻研,而造诣精深。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后以“名落孙山”谓投考或选拔未中。 【骑驴倒堕】典出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 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於是定矣。 ’遂入华山为道士。 ”后以“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巧取豪夺】巧取:软骗;豪夺:强抢。 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 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典故: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 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 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 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 拿着走了。 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 ”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 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 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 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 “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付。 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 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 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悬鼓待椎】《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 *** 家。 民舍有鼓为妖。 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 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 ’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一路福星】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 ”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祐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 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 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一琴一鹤】宋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 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抃本传。 后来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 按: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称抃赴官携一龟一鹤,朱长文《琴史》卷五及叶梦得《石林诗话》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后世因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喻持之以恒,终必有成。 针,同“针”。 功,亦作“工”。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做贼心虚】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麽?’侍者云:‘有。 ’师云:‘作贼人心虚。 ’”后以“做贼心虚”比喻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不安。 【挨肩擦膀】谓身体相贴近。 也形容人群拥挤。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那两边围看的,~,不知其数。” 【爱富嫌贫】嫌弃贫穷,喜爱富有。 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安安稳稳】十分安定稳当。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安然如故】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又见“安堵如故”。 【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困顿。 形容旅途劳累。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参见“鞍马劳顿”。 【傲霜斗雪】形容不畏严寒。 比喻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傲雪欺霜】见“傲雪凌霜”。 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夺第一。” 【八面威风】①形容威风十足,声势慑人。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②宋徽宗内库所藏玉杯名。 见《通俗常言疏证·武备》引李绍闻《云间杂志》。 【八音遏密】《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谓尧死,天下为之举哀,停止作乐。 后以“八音遏密”指国君(或国家元首)去世。 【巴三览四】东拉西扯。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拔丁抽楔】比喻排除疑难。 丁,“钉”的古字。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 【拔刀相助】拔出刀来助战。 多指见义勇为。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 【拔丁抽楔】比喻排除疑难。 丁,“钉”的古字。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 【拔树寻根】比喻追根究底,彻底查问。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把素持斋】指信佛者遵守吃素,持奉戒律。 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柏。” 【搬脣递舌】挑拨是非。 元·无名氏《南珍珠马·情》:“平白地送暖偷寒,猛可的搬唇递舌。 ” 【半夜三更】指午夜时。 一夜分成五更,三更为午夜。 亦泛指深夜。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半推半就】心里愿意,表面上却不肯答应或接受。 形容假意推辞。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与其学那俗态,~,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 【半筹不纳】半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半点办法也没有。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万骑交驰,两军相见,咱手里~。” 【帮闲钻懒】谓逢迎凑趣,耍弄乖巧。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元明杂剧·陶母剪发待宾》:“~为活计,脱空说谎作营生。” 【豹头环眼】面目威严凶狠。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秦楼楚馆】泛指歌舞场所。 尤指妓院。 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不甫能待的孩儿成立起,把爹娘不同个天和地,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养育的深恩义。”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醒世恒言》卷九:“朱世远见女婿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好生不悦。” 【智勇双全】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谁可以给我一些宋朝的历史资料?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从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代。从北宋开始到南式结束,宋朝共统治了320年。

历史上东周时有过宋国,南北朝时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叫宋,他们都不是强盛的国家。

单从字型字意来看,“宋”也是一副柔弱可欺的样子。宝盖头为房屋,房屋之下种着一棵树木,总有一种压抑,难以出头的感觉。

“宋”上边部首为3画,3为离,作为上卦;下边部首为4画,4为震,作为下卦。总笔画数7,除以6,余数1,作为动爻。可得卦为火雷噬嗑,互卦水山蹇,变卦火地晋。

看卦辞.爻辞。

噬嗑,亨,利用狱。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卦辞虽不是大吉,但也无不吉之处。“利用狱”本应是用于惩治坏人,结果却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含冤屈死。爻辞说脚被套上了刑具而伤灭了足趾。脚受了大伤,怎么能够前进?可见爻辞是不吉利的。

噬嗑卦,1爻动,上卦为体,下卦为用。震木生离火,木火通明,用生体,为大吉之象。互卦水山蹇,用互克体互,为凶。变卦火地晋,体卦离火生用卦坤土,为体生用,损耗之象。

宋朝的卦象,体卦为火,最忌水克。北方属水,故长期受北方强敌地威胁。1126年,农历丙午年11月,丙午按纳音五行为天河水,11月为子月,子为水,为水旺之年月。该月金军攻陷开封,大肆烧杀抢掠,钦宗.徽宗被俘。第二年初,金太宗下诏钦宗.徽宗的帝位,把他们连同宋宫里的太后.皇后.妃子.公主以及亲王.大臣和各种工匠一共3000多人,一起押回金国,当作奴隶使用。北宋灭亡。历史上称为“靖康之变”。

1127年,五月初一,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即位做了皇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公元1276年,丙子年,丙为火,子为水,为水灭火之势。离与丁相对应,按十天干生旺死绝表,丁绝在子。该年元军攻入临安,俘虏了谢太后.恭帝和文武百官,把他们一块押往北方。1279年,南宋左丞相不愿被元军活捉,被着新立的小皇帝投海自尽。宋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死于水中,水灭火是必然还是巧合。

南宋长期被动挨打,却也存在了152年。从地理位置看,南方属火旺之地,正好和国号体卦离火相辅助。这也许是南宋能存在一百多年,而南明很快被灭亡的一个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由一个后周大将,陈桥驿黄袍加身,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害怕手下的大将军握有兵权,又威胁到他的皇位,就逐渐把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统一指挥。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和士兵的社会地位低。这样,五代王朝的短命悲剧没有重演,也造成宋朝军队战斗力低下,为宋朝的衰弱埋下了祸根。

在军事上虚弱的宋朝,经济却很发达。在北宋统治的100多年里,商业发达,城市繁荣,东京开封人口达一百多万,十分繁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封文物工作队提供的宋代地图显示:当时很多城门所在的位置,是今天开封市区外的村庄。宋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四大科技发明中,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在北宋时发明和完善的。火药是唐朝末年发明的,北宋为了抵抗辽.西夏和金地进攻,军事上开始使用火药,建立了制造火药的作坊。当时火炮已经随着火药的发明而出现了,而且在战场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还有突火枪.火箭等。这些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并没有使宋朝变得强盛。蒙古大军却凭借强大的骑兵和宋朝发明的火炮征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最终灭亡了宋朝。

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衰弱抵消了经济和技术上的发达。宋朝成了汉民族几千年来的耻辱。宋朝的灭亡结束了汉族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统治,使中国在全国范围第一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从此汉族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被打破。


有关宋朝的问题如题 谢谢了

1、如有的话,是赵光义,但存在争议。 2、宋朝没有和亲,只有大把钱。 3、 一、父亲 宋代皇子皇女对父亲的口语称呼不是“父皇”,而与寻常百姓一样,是“爹爹”。 例: 上(高宗赵构)至,奉卮,白太后(韦氏)以“烛颇惬圣意否”?太后谓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设数百枝,诸人阁分亦然。”上因太后起更衣,微谓宪圣(吴后)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贵?” ——《四朝闻见录·宣政宫烛》 二、母亲 在平时口语中,宋代皇子皇女称嫡母(皇后)为“娘娘”或“娘娘”。 例: ……上(仁宗)由是怨章献(刘太后),而亲章惠(杨太后),谓章献为大娘,谓章惠为小娘。 ——《涑水纪闻》 章献既没,或疑章懿之丧。仁宗遣李用和发其丧,视之容貌如生,使者驰入奏,仁皇于章献御前焚香泣告曰:“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仁宗谓刘氏为大娘娘,杨氏为小娘娘。 ——《龙川别志》 治平时,英宗疾既愈,犹不得近嫔御。慈圣(曹太后)一日使亲近密以情谕之曰:‘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岂得左右无一侍御者耶?’宣仁(高皇后)不乐曰:‘奏知娘娘,新妇嫁十三团练耳,即不曾嫁他官家。’ ——《铁围山丛谈》 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 ——《铁围山丛谈》 皇子皇女称身份为妃嫔的生母为“姐姐”。 例: 太母(朱太妃)语哲宗:“只十二哥是姐姐肚皮里出来,你立取十二哥即稳便。”(当时哲宗病危,朱太妃在他病榻前要求他传位于自己所生的十二哥简王似。结果引起向太后强烈不满,不顾宰相章惇的反对坚持立了端王赵佶。) ——《曾公遗录》 上(高宗)尝语宪圣曰:“极知汝相同劳苦,反与后进者齿,朕甚有愧。俟姐姐归(原注:谓太后),尔其选已。”宪圣再拜,对曰:“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下。臣妾诚梦不到此。” ——《四朝闻见录·宪圣不妒忌之行》 三、祖父 曾祖父为“公公”,祖父为“翁翁”或“大爹爹”。 例: 宪圣叱王立侍,因责王以“我见你公公,又见你大爹爹,见你爷,今又却见你。”言讫,泣数行下。 ——《四朝闻见录·宁皇即位》 光宗,孝宗第三子。初庄文既薨,孝庙白德寿(高宗)立光宗。宣琐之夕,德寿故召魏王燕宿于禁内。次日归邸,则储册已行。魏邸复入见高庙曰:“翁翁留恺,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帝漫抚之曰:“儿谓官家好做?做时烦恼去。”(魏王恺是孝宗次子,庄文太子薨,恺次当立,但孝宗以三子恭王“英武类己”,竟立之。故魏王向高宗抱怨说爷爷留他是“欲使三哥越次做太子”。) ——《西湖志余》 四、祖母 曾祖母为“大妈妈”。 例: 嘉王连称:“告大妈妈(原注:宪圣),臣做不得,做不得。”宪圣命侂胄:“取黄袍来,我自与他着。”王遂掣侂胄肘环殿柱。(嘉王是光宗之子,宪圣吴后的曾孙。) ——《四朝闻见录·宁皇即位》 祖母为“娘娘”。 例: 神庙一日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曰:“娘娘,臣著此好否?”曹后迎笑曰:“汝被甲甚好,虽然,使汝衣此等物,则国家何堪矣。”神庙默然,遂卸金甲。 ——《铁围山丛谈》 另,既然神宗称曹太皇太后为娘娘,高太后称其为娘娘,想来皇子皇女称嫡母为“娘娘”的几率应该比“娘娘”大。 在两宋民间,对祖母的称呼除娘娘外,还有婆婆、太婆、妈妈等。“妈妈”也可以用来称呼母亲。 五、兄弟姐妹 宋皇子之间皆以“哥”称呼,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赵顼比岐王颢大,但他也是称颢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样如此称皇子,如赵佶称赵构为九哥,赵构称赵瑗为大哥。 公主之间称“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六、子女对父辈的自称 皇帝和宗室在身为帝后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称为“臣”,而不是“儿臣”。 公主平时没很多限制,口语可以称“我”,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在神宗朝之前,长公主本来有表章不称妾的特权,但后来礼院议谓:“男子、妇人,凡于所尊称臣若妾,义实相对。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称臣,即公主理宜称妾。况家人之礼,难施于朝廷。请自大长公主而下,凡上笺表,各据国封称妾。”神宗从所请。 七、嫔妃自称 嫔妃对帝后自称为“臣妾”或“妾”。也有称“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阶不高的情况下。皇后在皇帝面前也自称为“臣妾”。 嫔妃平时自称也可称“本位”,但不是“本宫”,因为在宋代,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 例: 奏曲罢,婉容(高宗大刘妃)进茶讫,遂奏太后云:“本位近教得二女童,名琼华、绿华,并能琴阮、下棋、写字、画竹、背诵古文,欲得就纳与官家则剧。”遂令各呈伎艺,并自进自制阮谱三十曲。 ——《武林旧事》 八、太后自称 皇太后、太皇太后自称为“老身”。 例: 皇太后向氏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事须早定。”章惇厉声曰:“当立母弟简王似。”太后曰:“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 太皇太后(高氏)谕曰:“今病势有加,与公等必不相见,且善辅佐官家。”又曰:“老身殁后,必多有调戏官家者,宜勿听之。”乃呼左右赐社饭,曰:“明年社饭,当思老身也。” ——《续资治通鉴》 九、皇帝自称 朕。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可以稍加留意,其实皇帝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这样自称,用“朕”是在朝堂之上、与大臣议事,或在较正式的场合对宫眷谈正事时。平时回到宫里与家人轻松闲谈,大多时候还是用最简单的字自称——我。 十、对皇帝的称呼 除皇子皇女外,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大家”,禁中人私下议及时也称“官里”。但在朝堂上或上奏章时,要称之为“陛下”。大臣与皇帝议事时一般也是称陛下。 总之,相较于“官家”,“陛下”是种更正式、慎重的称谓。皇后一般称皇帝官家,但若在正式场合或谈很严肃的事时也会称其陛下。


南宋历史简介 南宋的资料

1、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的其中一个时期,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占领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南逃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运为“火”,改元“建炎”意味着重建王朝的火德。

2、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时间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3、由于未能收复中原,南宋的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发展经济、手工业、航运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宋朝历史简介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最繁荣的时代,宋朝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60%,为各朝代第一,期间出现了宋明理学,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人口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北宋疆域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正式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南京(今商丘)、西京(今河南洛阳)。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仓促登基,继承皇位,后南迁定行在临安府(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有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据研究,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而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820年,中国GDP总量为2286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这是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最高峰。北宋时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西亚人均GDP为621美元;两者都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儒家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详见宋朝科技),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


宋朝多少年?


宋朝有319年。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简介宋代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宋朝以前仍处于冷兵器时代,从宋朝开始火器登上战争舞台,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毬、铁火炮、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火器,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水战装具的发展,舟师仍在江河、濒海地区发展,南宋时还尚有车船。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宋朝

宋朝到现在多少年

自宋朝开国至今(2021年),已经有1061年了。自宋朝亡国至今(2021年),已经有742年了。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自960年建国到1279年亡国,共历十八帝,享国319年。宋朝又称为“赵宋”,开国皇帝为赵匡胤。

宋朝的历史
960年,后周恭帝继位,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在后周诸将的拥力下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在建国后,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剥夺武将兵权,采取重文抑武方针。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宋朝历史简介是什么?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那么宋朝历史简介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宋朝建于五代末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继续周世宗时统一天下的大略,最终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2、 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代仅有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后宋朝一直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策略,很少对北再兴干戈。

3、 建国之初,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后期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将军权归于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募兵制和调将指挥制相结合的政法。

4、 这一国策影响所及深远: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员极广极雑,终宋少有权臣豪强乱政,工商业、科技发达,文化极为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契丹用兵屡遭挫败。

关于宋朝历史简介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宋朝简介


宋朝简介: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国”,但是两宋时期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扩展资料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宋太祖建国初年,为加强皇权和军事阶层的稳定,决定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如何评价宋朝

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鼎盛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军事极其颓废的朝代。说句实话,按照历史的记录来看,宋朝当时的经济状况可谓是空前的繁荣,前朝的唐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都不及宋朝,那时候的宋朝,文学上百花齐放,可唯独把军事发展给落下了,最终被外部势力侵略,导致宋朝被推翻。宋朝,一个百花齐发的盛世朝代。根据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三个就在宋朝得到广泛的应用,指南针跟弹药,在宋朝时期被运用在军事上,这也是之前所有朝代所没有的。发明的背后离不开知识,而知识需要学习,在宋朝建立初期,就开始重视文学,重视知识的传播,“宋词”就是当时历史最好的证明。宋朝的宋徽宗就是一个文坛大家,他的作品也被流传至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要高于他在政治上的成就。知识要得到一个好的传播,需要一个好的经济背景,试想一下,如果整个国家经济很差,百姓们生活穷困潦倒,又有几人能够去读书学习。宋朝是我国历代朝代中唯一不“抑商”的朝代,正是由于朝廷的不抑制,商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百姓们才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不再是唯有种田可以养家糊口。慢慢的,经济变得空前的繁荣,经济一旦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整个国家内部就稳定了许多,也就没有了百姓起义造反的事情,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是我国历代中唯一没有爆发全国农民起义的朝代。就是在这种空前繁荣的背景之下,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危机,那就是军事力量。宋朝一开始就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学得到空前发展,但是却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发展,将领们权利几乎被剥夺一空,财政上不支持军事的需求,一直打压着军事的发展。久而久之,将士们失去了原有的为国效忠的决心,参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整体的作战能力也就被大大的减弱了。正所谓凡事讲究一个平衡,如果只注重一方面的发展,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羸弱,这就给了他人可趁之机。

如何客观地评价宋朝?

积极: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由于宋代皇帝都能较好地执行太祖训,大臣和文官也敢于发表意见,使皇权得到一定的束缚,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力比前朝都大。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这种开明的政治气氛,造成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这种比较开明的政治为他朝罕有,也为宋朝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就是指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积极是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午轻文的风气,杜绝了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弊端就是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穿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虚弱。


为什么说宋朝是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说宋朝是资本主义国家?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关于国家性质的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关于如何定义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也就是说,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国家? 笔者所有的发文,要么是从问答里面挑选的提问,要么是来自粉丝朋友的直接提问。 这个问题,思考了好几天,也查了不少资料。 所有的资料,都是说:宋朝虽然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但没有迈入资本主义的行列,甚至是连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存在都具有很大的争议。 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因为两宋的商品经济极为发达,而且在茶叶生产当中已经表现出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当然,史学界的主流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争议的产生源于资本主义萌芽是定义在某一个生产领域,还是就整个社会生产关系而言。 宋朝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并且形成了商业化的社会。 然而,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并不是和商品经济完全挂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货币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并将一部分劳动成果用于扩大再生产或企业主的消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商品经济的确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商品流通和销售环节这两种方式,既是商品化的体现,也是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 区别就在于:商品经济中的物资,是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还是通过自然经济生产出来的。 自然经济生产出来的物资,同样也可以商品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上从货币以及社会分工出现以来,都以局部的个例长期存在,在宋朝也是如此,这也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立论基础之一。 在宋朝,商业化社会中所销售的商品,基本上来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没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自然也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地位、国家体制的运作方式。 从这三个方面来讲,宋朝并不存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没有资产阶级,更没有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 在宋朝,自耕农经济、大地主所有下的佃农经济、人身依附关系强烈的官营手工业、城市中个体经营的市民经济,都是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的经济生产模式,并非来自市场需要。 上述这些,想必粉丝朋友也应该知道,既然能够向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肯定有其它方面的疑问。 从历史事实来说,我们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或者说是现在,都没有所谓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各种定义对中国来说并不合适,不管是近现代的西方的经济学家哲学家,还是中国一直信奉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哲学、音乐、科学技术等是不分国界的,那么,政治经济学却有着很明显的国别差异,对政治经济有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各国特有的地理人文。 在前面的发文《宋朝最富,特有的地缘格局是关键》,已经论述了宋朝为何会成为商业化的社会。 除了时代大背景、地形交通两大因素之外,还要国家需要这一重要的因素:宋朝要将财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其中到首都。 在文明中心衰弱的情况下,宋朝为了保证国家统一,需要将财富集中到首都,财富集中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社会商业化。 以国家行政手段推动社会商业化,这显然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如果说宋朝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那么这个资本主义主义一定是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通过掌控资本,继而控制整个国家的一种特别的手段。 如此,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历史问题了,而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社会资源配置,其最有效的手段便是资产货币化,以促进社会生产资源的快速交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是对的。 不过,西方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不了中国的上层建筑。 更不能用一些大哲学给古代中国的上层建筑定性,然后再根据上层建筑的表现去推论经济基础。 如果,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政权通过掌控资本继而掌控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那么,宋朝还真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是更高阶段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尽管宋朝既没有资本主义萌芽,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一:宋朝工商税占七成,农业税占三成,根源在于土地已经资本化,甚至已经货币化。 宋朝的财政收入远超之前的唐朝,比之后来庞大的大一统帝国元明清三个朝代,也是远远地超过。 之所以超过,不是因为宋朝的经济体规模超过了元明清,而是宋朝所有的财富都在进行货币化。 宋朝的建立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和平演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这样一个政权,要保证其稳定,就要安抚住那些地主官僚。土地不抑兼并,正好满足了地主官僚对土地的需要。 土地商品化,使得土地高度集中,虽然很多自耕农失去了土地,却促进了土地集约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大量的闲散劳动力解放出来,为工商的繁荣提供了人力基础。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地主阶层因为土地数量大增获得了大量资金,其消费需要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土地变成了钱,成为了账目上的数字,这便是宋朝有钱的一大来源。 只是,土地的多少以及价值,并非只是钱能够衡量的,地价高涨,土地值钱了,钱多了,并不代表土地变多了。 宋朝的财政收入大增并不是来自工商业的繁荣,而是来自于土地的商品化货币化,土地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这是一种经济泡沫。 虽然土地变成了钱,能够推动农业的开发,有利于资源配置,实现工商业繁荣,但是对于国力的增长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二:宋朝税收的货币化,也是税收总量大增的一个原因 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还是以土地进行商品化货币化转换所带来的,土地的产出仍然是财政税收的基础。 宋朝赋税制度是延续了唐朝的两税制度,除了两税之外,还有其他的杂税部分,以及变相摊派加税。 而所有这些税收,为了便于运输,输送到京城,全部都折成了货币。也就是说,普通百姓首先要把自己手里的农产品卖出去,或者说与官府交换成货币,才能用来交税,这就等于通过控制农产品价格,变相地提高了税收。 对于农具的售卖,宋朝也推行摊派。也就是说,普通百姓并不能自由地购买自己想要的农具,只能接受官府的摊派和定价,一件价值一贯的农具,官府可能定价两贯或更高的价格,强迫农户购买。 三:除了农业税收进行货币化,工商业税收同样地也进行了货币化 宋朝对工商税收进行货币化的方式,就是对金银进行定价,同时,征收商税不再直接从商户手中征收实物商品,而是征收金银。 而金银又被官府垄断,商户必须用手中的铜钱向官府兑换金银,然后用来交税,这等于是变相地增加了商税。 对于专卖货物金银铜铁盐茶的开采,官府进行垄断收购,以低价向开采的商户或者矿民、盐民、茶民进行征收。然后,充当中间商,出售给商户进行售卖。其中,没有任何的加工,并没有附加值。 征收定价,出售定价,只是过了一趟官府的手,增加了交易的次数,将本来不用进入市场的农工业产品,进行商品化转换,强行推进市场,进行交易。看似工商业繁荣了,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农工业产品的产量以及价值。 四:货币的货币化,也是宋朝增加税收的一种方式。 货币的货币化,指的是,宋朝的货币本来是铜钱,可是却多了交子这种纸币。 交子本来是一种凭证,类似于唐朝的飞票,宋朝官府设立交子务,在没有任何商品的情况下,大量发行这种凭证,充当货币,看似社会上钱很多,可是并没有与钱等值的农工业产品,只是造成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这是宋朝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办法。这一招,宋徽宗时期的宰相蔡京玩得炉火纯青。 五:商业化与货币化,意味着宋朝不仅在掠夺民间,同时也在掠夺周边国家。 凡是与宋朝进行商业贸易的国家,都像大宋王朝的民间百姓一样,被大宋官府的商品化政策所掠夺。 农工业产品价格虚高,使得与大宋进行贸易的国家,将大量的货物输送到宋朝,而宋朝则以铜钱疯狂地掠夺世界。 在宋朝一度遭遇钱荒,大宋王朝每年大量铸造铜钱,却怎么也不够用。一是因为不该进入市场的农工业产品进入了市场,二是铜钱贬值使得铜钱无法回流。 大宋的铜钱一度成为国际化的货币,除了宋钱精美之外,还在于铜钱在大宋贬值,贬值到铜钱不如铜。 其它国家从宋朝赚取了大量的铜钱之后,除了少量的铜钱在贬值的过程中购买宋朝丝绸、瓷器、书籍等本国无法生产的昂贵的奢侈品之外,大量的铜钱都被作为货币在本国流通,以分散铜钱贬值的损失。 为了能够让这些铜钱能够花出去,其它国家,在征收税收之时,都要求征收宋钱,以便本国百姓接受宋钱并进行储备。 当铜钱贬值太大,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无论是宋王朝民间,还是其它国家的民间百姓,都在偷偷地将宋钱重新溶解,铸成铜器,因为铜器比铜钱更值钱。 综上所述: 大宋王朝为了将财富集中到都城,强化文明中心的力量,以行政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商业化货币化,继而通过铜钱掠夺民间以及周边国家。 这种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以权力为后盾,为科技为支撑,以货币霸权为手段,进行财富掠夺的方式,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也就是说,宋朝以金融霸权掠夺民间以及周边国家。 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国家的军事实力是后盾,更加发达的科技是支撑,而货币霸权则是手段,依靠这些,发达国家除了剪本国百姓的羊毛,也剪了那些非发达国家的羊毛。 如此,说宋朝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是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铜钱(18)宋朝(58)资本主义(1)


宋朝与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消失,是什么原因?

宋朝给人的第一印象离不开“畸形”二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同时,军事成了明显的短板。未能收复汉人王朝长期治理的“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在面对北方政权始终处于守势。也正因如此,后世有人认为中华文明是以宋朝为分水岭,由开放型文明转变成了内敛型文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与汉唐截然不同的国际格局之下,宋朝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甚至一度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迹象。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说白了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而且是大规模的出现。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说”认为,人类社会有五个必经的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按照这一规律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定义,我们不难在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去探究一下资本主义萌芽。在宋朝,饮茶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茶叶的生产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不妨通过这小小的茶叶来探寻答案。宋朝的茶叶贸易利润极高,时人谓之曰:“商于海者,不宝珠宝,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在封建时代的盐铁贸易,一般都是由国家垄断,茶叶贸易能够与盐铁相提并论,利润率可想而知。“凡茶人官以轻估,其出以重估,县官之利甚博。而商贾转致于西北,以致散于夷狄,其利又特厚。”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宋朝的茶叶行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茶叶的茶农会将自己的茶叶卖给下来收茶的小茶贩,小茶贩则转手卖给大茶贩。南宋范成大的《晚春田园杂兴》,就为我们还原了小茶贩在田间地头收茶的景象: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茶叶市场的火热让宋朝中央也曾尝试介入,比如神宗年间(1067年-1085年)朝廷就在四川试点,将茶叶和盐铁一样收归官府专卖。熙宁七年(1074年)的四川茶市,一度出现了如下的交易场景:茶园人户,多者岁出三五万斤,少者只及一二百斤。自来隔年留下客放定钱,或指当茶苗,举取债负,准备粮米,雇召夫工。自上春以后接续采取,乘时高下,相度货卖……累时相承,恃以为业。任何时代的商品都必须满足供需关系,虽然同为茶叶,但茶叶与茶叶之间的口感却不尽相同,更受市场欢迎的好茶自然也就更加抢手。比如福建建州特产的腊茶,每年“春雷一惊,筠笼才起,售者已担簦挈橐于其门。或先期散留金钱,或茶才人笪而争酬所直,故壑源之茶常不足客所求。”在如此繁荣的茶叶市场背后,拥有茶园的地主为了扩大生产,唯一的办法就是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于是资本主义萌芽中最基本的雇佣关系就出现了。由于对北方的战略防御存在明显的短板,所以南方一直是宋朝重点经营的经济重心,特别是“靖康”之后,偏安南方的南宋朝廷只能全身心的经营南方。我国的东南地区的地形以丘陵为主,耕地面积非常有限,人多地少的环境下一批没有土地的农民被迫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再加上南宋朝廷废除了租佃条例,这就使得雇主和雇农之间形成了占有关系。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后来英国因“圈地运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么资本主义萌芽中雇佣关系的出现,为什么没能让宋朝完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呢?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朝廷的限制与掠夺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所需要的是减少政府干预,然而这在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难以实现的。宋朝长期与北方政权对峙,或战或和都会影响国内的经济状况。如果能够长期稳定的与北方政权保持友好的关系,则茶叶的出口必将进一步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由点及面的效果。除了干预过多,宋朝还存在着官僚士大夫盘剥富商的情况,比如一代奸相蔡京掌权时,就曾让贩茶起家的商人们“朝为猗顿,夕至殍丐”,这种举动足以挫伤了整个行业的发展。2、“资产阶级”向官僚阶级转化在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商人阶级是属于最靠后的,富商大贾在攒下万贯家财后,对后世子孙的期待并非继往开来,而是让他们跻身仕途。这些富商原本是可以朝着早期的“资产阶级”转化的,结果却纷纷主动转向了官僚阶级,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束缚。3、外部环境不允许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北方都长期存在着辽、金、西夏、蒙古等政权,并且多次和宋朝处于战争状态。资本主义完成萌芽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是宋朝所无法提供的。直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才出现了被后世学术界所公认的“资本主义萌芽”。而宋朝的茶叶行业所出现的昙花一现的“萌芽”,至今在学术界仍然有争议。虽然宋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昙花一现并且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宋朝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我国封建时期的一个高峰。和经济发达相挂钩的,还有宋朝的文化繁荣,毕竟“唐宋八大家”有5个在宋朝。的确,宋朝的一些历史在我们看来有些憋屈,过度压制武将也为后世所诟病,但它也是确确实实存在于历史当中的朝代,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不会再因为我们而改变。毕竟历史已成过去,理性看待就好!

宋徽宗的故事有哪些

  宋徽宗以他独创是“ 瘦金体 ”而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不斐的声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宋徽宗的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徽宗的故事
  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任皇帝,因哥哥宋哲宗膝下无子而被向太后立为皇帝。宋徽宗在文学上有着不错的成就,他自创了一种 书法 字体“瘦金体”,并且因热爱画区花鸟而自成“院体”。他是古代 历史 上少有的艺术天才,原本应当潇潇洒洒的过完他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生。但偏偏让他做了皇帝,他有文学之才,却无 政治 之赋,不仅未将北宋带上一个新高度,反而导致了北宋的灭国。

  向太后挑中宋徽宗做皇帝,是因为她觉得宋徽宗仁孝端正,有福寿之相,但是她却忽略了宋徽宗本身的政治才能。相传宋徽宗出生之前,宋神宗曾经瞻仰过南唐后主 李煜 的画像,对李煜的儒雅风度十分心仪。而且史记也记载说,在宋徽宗出生的时候,宋神宗梦见了李煜,因此后人常说宋徽宗赵佶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转世。

  他们俩的确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是文学艺术上的天才,诗词歌赋洋洋洒洒,随手捏来。但是在国家的治理上,却也是极为相似的无能,他们穷奢极尽的自己享受繁华,而不顾及他人的死活。而且他们都是亡国之君,最后的归宿也都是那么的悲惨。有好事者说,宋徽宗赵佶是后主李煜的转世,李煜为报灭国之仇而来,让宋朝最后的命运与南唐一样。不管事情如何,赵佶是不是李煜的转世,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他们不是一国之君,而是一位闲散的王爷,他们在后世的名声必不会如此时这般,褒贬参半。
  宋徽宗创造的字体是什么
  宋徽宗不爱江山,独爱文雅风流之物。在政治上,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宠信奸佞,对国家政事毫不上心。但他却是一位一流的艺术家,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书法 绘画 之上,因此他在书法艺术之上都着极为不错的成就,并且还自创了一种 书法字体 “瘦金书”。

  “瘦金体”原本应称“瘦筋体”,由徽宗独创,这种书法挺拔有劲,清隽秀丽,就算是不懂书法的人看到这种字体,也会觉得字写得很不错。它运笔飘逸灵动,笔迹看似纤瘦却极为有劲,笔至转折之处可见刀峰,是一种很有风格的字体。这种字体看着只有构架而没有骨肉,不饱满,然而却在笔画之间暗藏劲气,处处透露着兰竹之气,有着很强的个人色彩。只有极高的书法涵养以及安闲淡定的心境才能写成这种极具风骨的字体,后世有很多人仿照宋徽宗写瘦金体,但大都只得其形而不得其意。金国的金章宗曾经彷宋徽宗的字画,然而下笔太细,没有坚硬之感,不管从形还是质都与徽宗差得很远。

  宋徽宗一生做了很多的瘦金体作品,至今流传下来的也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他写给奸臣童贯的《 楷书 千字文》;用笔畅快淋漓、别有韵味的大字《秾芳诗》;洒脱肆意,一气呵成的狂草《瘦金体 草书 千字文》;还有《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等。他的书法不拘一格,有端正的楷书,洒脱的草书,还有锋芒毕露的大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字,他都能写得特别地笔挺苍健。
  宋徽宗的一生经历
  宋徽宗的一生可以说是错位的一生,他是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 爱好 风流,但是他的骨子里是文人的 血液 ,他的文艺天赋很高,尤其以书画出名。如今我们使用的“仿宋”字体,就是由他的瘦金体衍生而来的。

  宋徽宗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因才华继位,以书画传世,因玩乐而丧国。按照当时的社会传统来说,宋徽宗是不可能有机会登上帝位的,但是不知是他命好还是命不好,他的哥哥哲宗死了,后继无人。而在哲宗去世之前,他的好几位兄长也都已经不在了,而在剩下的众位兄弟中,以他的才华最盛,品行最好,且在神宗的十几个孩子里,宋徽宗赵佶与宋哲宗的关系最为要好,而他又深受当时掌权的向太后的喜爱,于是就这样他登上了帝位,成为北宋的第八位帝君。

  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在政事的处理上懒散怠慢,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书法绘画之上,每日在书房之内研习书法字体,绘画技巧,欣赏众多名士的书画。在他长久的练习之下,他也写的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并且以书画在中国书画界留下了不错的名声。但是他太沉醉出这种极具文艺色彩的人生之中,忘记了他是一国之君,他身上承担的不仅是他一人的喜恶,整个大宋百姓的生活都掌握在他的手上。但他沉迷书画,不理政事,放任手下官员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直接导致了宋江等人的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给北宋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他在宋江等人归顺后却不思军队建设,反之将宋江等人一一害死,军中无人,整个北宋帝国在靖康之难中毁于一旦,而他最后也不得善终。


上一篇:情已逝去

下一篇:usb连接器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