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别

时间:2024-06-18 06:14:07编辑:流行君

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

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 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讲究礼仪,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注重礼仪有礼貌。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懂礼貌。特别是告别的时候,那么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 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1 在分别时常用告别语以示礼貌。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客之间的告别语 客人向主人告别时,常伴以“请回”、“请留步”等语言,主人则以“慢走”、“恕不相送”等语回应。如果客人是远行,可说“祝你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代问××好”等告别语。 2、熟人之间的告别语 如果两家距离较近,可说“有空再来”、“有时间来坐坐”、“有空来喝茶”等,也可说“代问家人好”以示礼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华民族向来都是个好客的民族,不管是接待客人还是与客人道别,都是很讲究礼仪的。那具体都有哪些礼仪呢? 当客人准备告辞的时候,一般都应真诚的挽留。不论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往来,当对方走时,作为东道主,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一出门,对方请留步,就不送了。 刚才谈得再热情再友好,你一关门就把对方推出去了,他会从心里感到不自在。所以无论是谁来访。无论对方多客气地不让送,都要送对方一段,并且要在客人的身影完全消失以后才能返回,否则,当客人走完一段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 同时,送客返身回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响声,那种等客人刚出门时,就砰地关上大门的做法是极不礼貌的,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在客人来访时你精心培植起来的所有感情。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则要事前为他买好车票、船票,并送客至车站、码头并等车、船开动并消失在视野以外后再返回。尤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你催他快快离开。 如果有话想与对方单独说,那你此时更要送一程。如果对方来访时还带着另一个人,那就更要相送了,这会使你的客人很高兴,因为你在他人面前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 为了表达对客人及客人的同事、亲人的友好感情,给他们以一定的精神扶助,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你向他们问好,可以这样说:"请代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请代向其他同事问好!"等等。必要时还就应为客人或客人的亲友赠送一份土特产或纪念品,请客人笑纳。 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2 送别的基本礼节 对于一般的家庭访客,主人至少要送客人到房屋门口或电梯口,然后与客人一一握手送别。注意不要握完手就马上转身离去,更不要马上关门,应该目送客人远去。如果是送到电梯口,主人应该等客人都进入电梯后挥手道别,等电梯门关闭后,再转身回去。对于长辈、女士或远道而来的客人,可以送至楼下,等客人上车离去后,主人再返回。 对于来公司到访的客人,无论与客人的会谈是否顺利、成功,作为主人,都应该礼貌地送别客人。送别礼仪可依照以上所说的送别家庭访客的礼仪规范。如果客人是外国人,为了表达东道主的体贴,应该把客人送到大厦的门口。如果客人中文不熟练,更周到的做法是给客人打一辆出租车,并告诉司机客人要去的地方。 饯别宴 对于正式到访的外宾,我们应该有周全的计划,并安排饯别宴。宴会内容应参考客人的需求和禁忌,使对方产生倍受重视之感,进而加深宾主之间的友谊。 礼物 送别的时,有时候还包含赠送礼物这一环节。如果将客人来访期间的活动照片精选汇集成图文相册,在送别时作为礼品送给对方,客人将深受感动。这种礼品既表达了接待方对客人的友好与尊重,又有纪念意义。 送别地点 送别和迎接的形式应当和谐,如果你是在机场、码头、火车站等地方迎接来宾的到来的,那么送别时,也应该把来宾送至他们启程的地点。与接待的工作相似,送行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安排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送行人员等。 告别礼貌用语有哪些3 送别的礼貌用语,什么是礼仪 按照常规,道别应当由来宾率先提出来,假如主人首先与来宾道别,难免会给人以厌客、逐客的感觉,所以一般是不应该的。在道别时,来宾往往会说:“就此告辞”,“后会有期”。而此刻主人则一般会讲:“一路顺风”,“旅途平安”。有时,宾主双方还会向对方互道“再见”,叮嘱对方“多多保重”,或者委托对方代问其同事、家人安好。 送别它所指的,通常是在来宾离去之际,出于礼貌,而陪着对方一同行走一段路程,或者特意前往来宾启程返还之处,与之告别。并看着对方离去。最为常见的送别形式有道别、话别、饯别、送行,等等。道别,指的是与交往对象分手。 在道别时,特别应当注意下列四个环节。 一是应当加以挽留。 二是应当起身在后。 三是应当伸手在后。 四是应当相送一程。 话别,亦称临行话别。与来宾话别的`时间, 一要讲究主随客便, 二要注意预先相告。最佳的话别地点,是来宾的临时下榻之处。在接待方的会客室、贵宾室里,或是在为来宾饯行而专门举行的宴会上,亦可与来宾话别。参加话别的主要人员,应为宾主双方身份、职位大致相似者,对口部门的工作人员。 接待人员,等等。话别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表达惜别之意, 二是听取来宾的意见或建议, 三是了解来宾有无需要帮忙代劳之事,四是向来宾赠送纪念性礼品。 饯别,又称饯行。它所指的是,在来宾离别之前,东道主一方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宴会,以便郑重其事地为对方送别。为饯别而举行的专门宴会,通常称作饯别宴会。在来宾离别之前,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饯别宴会,不仅在形式上显得热烈而隆重,而且往往还会使对方产生备受重视之感,并进而加深宾主之间的相互了解。 送行,在此特指东道主在异地来访的重要客人离开本地之时,特地委派专人前往来宾的启程返还之处,与客人亲切告别,并目送对方渐渐离去。 在接待工作中需要为之安排送行的对象主要有:正式来访的外国贵宾、远道而来的重要客人、关系密切的协作单位的负责人、重要的合作单位的有关人员、年老体弱的来访之人、携带行李较多的人士,等等,当来宾要求主人为之送行时,一般可以满足对方的请求。: 考虑为来宾送行的具体时间问题时,重要的是要同时兼顾下列两点: 一是切勿耽误来宾的行程, 二是切勿干扰来宾的计划。为来宾正式送行的常规地点,通常应当是来宾返还时的启程之处。 例如,机场、码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等。倘若来宾返程时将直接乘坐专门的交通工具,从自己的临时下榻之处启程,则亦可以来宾的临时下榻之处作为送行的地点,例如,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等。 举行送行仪式的话,送行的地点还往往要选择宜于举行仪式的广场、大厅等等。为来宾送行之际,对于送行人员在礼节上有着一系列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与来宾亲切交谈。 二是要与来宾握手作别。 三是要向来宾挥手致意。 四是要在对方走后,自己才能离去。

古人送别的礼仪

古人送别的礼仪   古人送别的礼仪,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所以都是会经历送别的时候,送别对于文化来说其实也是讲究一定的礼仪的,它紧紧地包含在文化的意义之中,古人更甚,以下分享古人送别的礼仪。   古人送别的礼仪1    【“折杨柳”——汉代已形成的送别风俗】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折柳送别”风俗的形成,与时节和柳本身均有关系。柳树是中国古老的原产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树的主力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   折柳送别与古人的辟邪诉求也有密切的关系。对远行亲友最好的祝语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艰险,难免会遇到麻烦,古人认为这是邪气侵扰,路鬼作祟,如何辟邪驱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带上辟邪物。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里皆具驱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风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柳》引《术》称:“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所以,送别时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远行人路上平平安安。    【“攀花”——唐代流行的送别风俗】   所谓“攀花”,就是采折花草。古人喜欢攀花弄草,宋王安石《杖策》诗中就有“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攀花送别之俗起源于何时?准确时代一时也难以说清,至少在唐朝已颇为流行。唐张籍《送从弟删东归》称:“春桥欲醉攀花别,野路闲吟触雨行。”   李白《江夏送张丞》亦称:“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类似的还有耿湋的《荐福寺送元伟》:“送客攀花后,寻僧坐竹时。”   但古人送别时不仅只会送柳枝,也会送各种各样的花来表示送别之情,望远行的友人能够一路顺利。   而且送花也并不一定就是送桐花,梅花、牡丹、山茶花、桃花、杏花、樱桃花甚至不知名的野花只要随手可摘,都可以送。   如唐代诗人元稹曾用樱桃花送别,其《折枝花赠行》诗写道:“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元稹还曾折牡丹花送别,其《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诗称:“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祖饯”——先秦时期属“行祀礼”】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请酒送行,古谓“饯饮”,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送别方式,至今仍流行。这种送别方式一般在远行者上路前举行,最早源于先秦时已流行的一种叫“祖”的风俗。   “祖”,原本是出行时祭祀路神的行为,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祖者,行神,送行之祭,故曰‘祖’也。”后来干脆将送行喝酒称为“祖”,东汉学者郑玄即称:“将行而饮酒,曰‘祖’。”   “祖”,又称“祖行”,在先秦时属“七祀”(或“五礼”)之一,为“行祀礼”,时人出行必不可缺。   古人送别的礼仪2    中国古代礼仪详解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古人送别的礼仪3    关于送礼   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士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就是见面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怎么敢来见自己所尊敬的人呢?   再看《仪礼》的《士昏礼》、《聘礼》等篇,我们就会明白人们进行礼节性的会见,也都是带着“贽”的。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地研究这些文献就可以发现,古人送礼物,要遵守三条重要的道德原则,并不像现在这样庸俗。    第一条原则:礼物应当富于道德隐喻   先秦时期,人们彼此拜访时送的礼物不是黄金白银,而是富于道德含义的物品。《士相见礼》中说,士相见用的礼物是雉(野鸡)。原因是,雉一旦被人包围、无法逃脱时,既不会惧怕人的恐吓,也不吃诱饵,而是迅速自杀,所以人很难抓到活的野鸡。   用雉作为见面礼,并非由于它的味道鲜美,而是借此表达彼此要用“守节死义”的精神相互砥砺的意思。   古代的士派人到女方家提亲,带去的礼物是雁。古人认为大雁是候鸟,非常遵守时间,到了该飞走的时候就一定会飞走,秋天往南,春天往北,属于“随阳之鸟”。用雁作为议婚的礼物,含有不剥夺婚龄女子的出嫁机会,以及妻随夫行的意思。   古人还喜欢用玉器作为礼物,《诗经·卫风·木瓜》有几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与,永以为好也”,说的就是以玉为报偿之礼。   在孔子看来,玉具有许多与君子的道德追求完全吻合的品质,例如,玉的'色泽温润而有光洁,很像是“仁”;纹理缜密而又坚硬,好比是“智”;棱角分明而不伤人,有如“义”;玉体悬垂之则下坠,像人的谦卑有礼。   玉发出的声音,开始时清扬远播,结束时戛然而止,如同为乐之法;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有如人的“忠”;外表的色彩一览无遗,恰如人的诚信。古代君子喜欢佩玉,不是由于它有商品价值,而是“君子比德于玉”。    第二条原则:轻财重礼   先秦时期,如果长期没有盟会,诸侯之间就没有机会相见,久而久之,彼此的感情就会变得淡漠,因此要派使者互相聘问。作为国家礼的是圭、璋之类的玉器。   圭、璋缠着彩色的丝带,盛放在特制的盒子里,使团成员一路上小心护持。到了聘往国,使者郑重地将圭璋交给东道国的国君,国君先要“辞玉”,也就是表示谦虚。接着举行“受玉”的仪式,郑重其事地收下圭璋。   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在使者即将归国的时候,东道国国君又要举行“还玉”的礼仪,将先前收下的圭璋,原封不动地归还使者。既然客人是郑重其事送来的礼物,你已经收下了,为什么又要送还给客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当然不是,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大家想想,如果东道国国君收下这份贵重的礼品,势必要再准备一份价值相当的礼品送给对方,这么一来一往,双方的关注点就会落到礼品的价值高低上,彼此为利而交,不仅会淹没聘礼的真正意义,而且会助长贿赂、贪财之风。因此,为了节省精力和财力,为天下垂范,人们又规定了“还玉”的礼节。   《礼记·聘义》说:“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意思是说,以圭璋为国家礼品,是对聘礼的重视。而“还玉”的礼节,是要突出“轻财重礼”的意思,国君亲自做表率,谦让之风就会在民间兴起。    第三条原则:礼尚往来   在平辈之间,礼是讲究对等的。《礼记·曲礼》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接受对方礼品而不回礼,有贪图对方财物之嫌。我们读《仪礼·士相见礼》可以知道,士甲拜见士乙,带去的礼物是一只雉。   改日,士乙回访士甲,带去的礼物也是一只雉,就是士甲先前带去的那只雉。士乙很明白,他没有无缘无故接受士甲馈赠的理由。   古代的士有知识、讲情操,并非势利小人。如果彼此把钱财放在首位,为利而交,则利尽交散;只有为义而交,才能有恒久的友谊。古人对于“还玉”、“还雉”礼节的设计非常高明,反映了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    关于访客、会客   古代访客时的礼仪和今天差不多,例如拜访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对方休息;如果事先约定了拜访的时间,就必须守信,准时到达;出门前,头发要梳理整齐,衣着要朴素、整洁,合于自己的身份,不炫耀自己的富有、时髦;男性要剃须,女性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等等。   另外,在访客的礼节当中,进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包含着许多需要仔细处理的细节。    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到达对方门口,如果门是关着的,客人应当轻轻叩门,静候主人开门;千万不要弄出很大的动静,惊扰主人和邻居。如果门虚掩着,门口放着两双或者两双以上的鞋,里面的说话声能清楚地听到,表明没有私人秘密可言,那么客人无须顾忌,可以推门进去。   相反,如果屋里的谈话声很低,听不清楚,证明他们谈话的内容不足与外人道,这时客人不要贸然进去,《礼记》中所谓“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就是这个意思。   这时,最忌讳的是侧着耳朵从门缝里偷听主人家中的谈话,那样有打探他人隐私之嫌,是不道德的,所以《礼记》中说“毋侧听”。此时,客人可以故意提高声音说话,让主人知道外面有客人,以便结束谈话,正如《礼记》所云,“将上堂,声必扬”。    户开亦开,户阖亦阖   客人进门之后,应该关上门,还是开着门呢?《礼记》中提到一条原则:“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意思是说,如果门原先是关着的,那么你进门后就把它关上;如果原先是开着的,就还让它开着。如果后面还有人接着要来,就“阖而勿遂”,意思是把门略略合上,但不要关紧。    落座:长者先,卑者后   客人在哪里就坐,要听主人的安排,不应想当然地自己挑个座位坐下;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坐在主人固定使用的座位上,以及客厅正中的位置上,那样有自大之嫌,非常失礼。   主人请客人就座,客人不能大大咧咧地率先坐下,而应该请辞,请主人先坐下,然后自己再坐下。因为按照“长者先,卑者后”的原则,谁先谁后,要看谁的辈分高,如果年轻人抢先坐下,就是对长者不礼貌。如果彼此年龄差不多,则可以约略同时坐下,但是彼此的谦让依然是不可缺少的。    公事不私议   交谈,是宾主相见的核心部分。进入这个阶段,一般来说,宾主首先要互相寒暄,询问对方的健康、生活、工作状况,然后再切入正题。谈论的时候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首先,不要谈论某些不适合私下议论的话题。   《礼记》中说“公事不私议”,又说“在朝言朝”,“在官言官”,公事应该到办公室去谈。私下议论公事、议论人事关系,既不负责任,又容易形成小团体,所以古人对此非常忌讳。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交谈的话题应该由主人主导。《礼记》中说:“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凡是主人还没有提到的话题,客人一般不要主动提起。如果客人始终主导话题,主人处于从属的地位,那也是反客为主的表现,会令主人不快。    过犹待,百步余   主人送客,如果对方是晚辈,那么主人站在门内道别就可以了。如果对方是尊长,那么主人则至少应该送出门。《弟子规》中说:“过犹待,百步余。”意思是说,客人离去了,主人不要马上转身回去,而是应该再目送一阵,大概等到客人走出一百步左右,不再回头的时候,也即礼书上所说的“客不顾”,主人才能回去。   如果客人是乘车离开的,则主人应该等到车开动之后再返回。送别的路程越长,说明彼此的情谊越深。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刘备送徐庶的故事,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彼此道别,刘备依然伫立目送,不料徐庶的身影被一片树林挡住了,刘备下令把树林砍了,既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又将古人对送客礼仪的重视形容到了极致。   最后,和大家分享《礼记》上的一段话:“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由此可见,德是礼的目的和指导,古人设礼,在于劝人进德,这条原则我们今天不能忘了。

常见的告别礼仪有哪些

在分别时常用告别语以示礼貌。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客之间的告别语  客人向主人告别时,常伴以“请回”、“请留步”等语言,主人则以“慢走”、“恕不相送”等语回应。如果客人是远行,可说“祝你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代问××好”等告别语。  2.熟人之间的告别语  如果两家距离较近,可说“有空再来”、“有时间来坐坐”、“有空来喝茶”等,也可说“代问家人好”以示礼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华民族向来都是个好客的民族,不管是接待客人还是与客人道别,都是很讲究礼仪的。那具体都有哪些礼仪呢?当客人准备告辞的时候,一般都应真诚的挽留。不论是朋友来访,还是业务上的往来,当对方走时,作为东道主,一定要热情相送,不要一出门,对方请留步,就不送了。刚才谈得再热情再友好,你一关门就把对方推出去了,他会从心里感到不自在。所以无论是谁来访。无论对方多客气地不让送,都要送对方一段,并且要在客人的身影完全消失以后才能返回,否则,当客人走完一段再回头致意时,发现主人不在,心里会很不是滋味。同时,送客返身回屋后,应将房门轻轻关上,不要使其发出响声,那种等客人刚出门时,就砰地关上大门的做法是极不礼貌的,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在客人来访时你精心培植起来的所有感情。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则要事前为他买好车票、船票,并送客至车站、码头并等车、船开动并消失在视野以外后再返回。尤其不要表现得心神不宁或频频看表,以免客人误解成你催他快快离开。如果有话想与对方单独说,那你此时更要送一程。如果对方来访时还带着另一个人,那就更要相送了,这会使你的客人很高兴,因为你在他人面前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为了表达对客人及客人的同事、亲人的友好感情,给他们以一定的精神扶助,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你向他们问好,可以这样说:"请代向令尊令堂大人问好!"、"请代向其他同事问好!"等等。必要时还就应为客人或客人的亲友赠送一份土特产或纪念品,请客人笑纳。


形容离别的诗句

描写离别的诗句如下:1、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2、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3、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7、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8、《忆秦娥·伤离别》——宋代:何梦桂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译文:为别离伤感,江南的大雁无法传来你的消息。音讯断绝,我内心愁肠郁结,流下眼泪。想起之前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和今天的一样。那时候我们还未分别,可今天啊,月亮是圆满的,我们是残缺的。9、《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清代: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译文: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形容离别的诗句

形容离别的诗句有: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描写离别的词语有哪些

1.描写离别的词语有哪些 依依不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恋恋不舍,别鹤离鸾 1.依依不舍 【拼音】:yī yī bù shě 【简拼】:yybs 【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示例】: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地离去。 【近义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留连不舍 【反义词】:一刀两断 【语法】:作定语、宾语、状语;指眷恋 2.依依惜别 【拼音】:yī yī xī bié 【简拼】:yyxb 【解释】: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出处】:宋·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示例】:钱钟书《围城》:"孙小姐也~,舍不下她。" 【近义词】: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留连不舍 【反义词】:一刀两断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十分留恋 3.恋恋不舍 【拼音】:liàn liàn bù shě 【简拼】:llbs 【解释】: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范睢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示例】:他们,农会主任和青妇队长在炮声隆隆中,~地把我们送出了很远很远。 峻青《夜宿灵山》 【近义词】: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反义词】:一刀两断、扬长而去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 4.恋恋不舍 【拼音】:liàn liàn bù shě 【简拼】:llbs 【解释】: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范睢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示例】:他们,农会主任和青妇队长在炮声隆隆中,~地把我们送出了很远很远。 峻青《夜宿灵山》 【近义词】: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反义词】:一刀两断、扬长而去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 5.别鹤离鸾 【拼音】:bié hè lí láun 【简拼】:bhll 【解释】:比喻离散的夫妻。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 【示例】: 【近义词】:别鹤孤鸾 【反义词】: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离散的夫妻 2.描写离别的成语有哪些 双凫一雁、依依不舍、雨恨云愁、离情别绪、东劳西燕 词义解析: 1、双凫一雁: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2、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3、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或者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4、离情别绪:意思是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成语出处宋·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5、东劳西燕:比喻情侣、朋友离别,也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3.描写离别的成语 依依不舍, 难舍难分 爱别离苦, 爱不释手, 伯劳飞燕, 刺刺不休, 东劳西燕, 离情别绪, 三叠阳关, 双凫一雁, 死别生离, 违乡负俗, 雨恨云愁 三叠阳关 【拼音】:sān dié yáng guān 【zdic 汉 典 网】 【解释】: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出处】:宋·周邦彦《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示例】:肺腑,恨怎舒,《~》愁万缕。 ◎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 双凫一雁 【拼音】:shuāng fú yī yàn 【zdic 汉 典 网】 【解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爱别离苦】: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悲欢合散】:悲哀和欢乐,团聚和离别。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心情。 【别妇抛雏】:别:离别;妇:妻子;抛:丢下;雏:幼儿。离别妻子,丢下幼儿。 【别鹤孤鸾】: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别易会难】:分别容易,相会却难。常用来表示不忍离别的深情或别后的无限思念。 【伯劳飞燕】: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东劳西燕】: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分钗断带】: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分钗劈凤】:比喻夫妻的离别。同“分钗断带”。 【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离多会少】:离别的时候多,在一起的时间少。 【目断飞鸿】: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 【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而看望不到,因而内心悲痛。多形容因离别而伤心之极。 【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生别死离】:犹生离死别。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生离死别】: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生离死绝】: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双凫一雁】: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死别生离】: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一别如雨】: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 【雨恨云愁】: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云愁雨恨】: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4.描写“朋友离别”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朋友离别”的成语有: 依依惜别 、恋恋不舍、留连不舍等。 依依惜别 读音:[ yī yī xī bié ] 释义: 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造句: 1. 同学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母校。 2. 姐姐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亲人挥手,登上了远航的客机。 3. 毕业典礼一过,同学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母校。 4. 我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5. 夏令营结束时,同学们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 恋恋不舍 读音:[liàn liàn bù shě] 释义: 释义:恋恋:爱慕,留恋。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造句: 1 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母校,升入中学。 2 开学前夕,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爷爷和奶奶。 3 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祖母的家。 4 嘴里把家说得一钱不值,可要离开家乡,真的还恋恋不舍呢! 5 这里的田园风光有些让人恋恋不舍。 留连不舍 读音:[liú lián bù shě] 释义: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造句: 1、铭心毕竟还是孩子,见到一些不曾识得的东西便留连不舍,我也不怪他,反正无事,正好我也想多见识一下。 2、雷虎等人也只能留连不舍的离开了酒香阁,而安罗斯便又独自的离开了,他的自由可没有被限制。 3、也青毫不掩饰心中欲望,死死盯着蜘蛛机甲,留连不舍。 4、2003年以来,乳山市紧紧抓住山东省建设面向韩国、日本制造加工基地的大好机遇,着力建设“八个一”工程,创造出令韩商留连不舍的仿真式环境。 5、往年是冬天一过候鸟们就飞走了,而近两年来此越冬的候鸟有点“留连不舍”了,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可这些季候鸟就是不走。 5.描写离别的诗词有哪些 下面就是描写离别的诗词 1.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4.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6.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6.关于离别的成语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爱别离苦、伯劳飞燕、东劳西燕等。 1、依依不舍【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译文】:那卢楠直送五百里,两下依依不舍。 2、难舍难分【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 亦作“难分难舍。”。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译文】:不免盟山发誓海,难舍难分。 3、爱别离苦【解释】: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如何是至极之谈?’曰:‘爱别离苦。 ’”【译文】:问:“为什么是最大的谈话?”说:“爱别离苦。”4、伯劳飞燕【解释】: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出自】:南朝·张丽华《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译文】:伯劳东飞燕子西去,黄姑和织女时而相见。 5、东劳西燕【解释】: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译文】:伯劳东飞燕子西去,黄姑和织女时而相见。 7.描写离别的成语有哪些 双凫一雁、依依不舍、雨恨云愁、离情别绪、东劳西燕词义解析:1、双凫一雁: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 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2、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3、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或者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4、离情别绪:意思是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成语出处宋·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5、东劳西燕:比喻情侣、朋友离别,也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8.求大量描写 离别 的诗词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4.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5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 6. 不知魂已断, 空有梦相随. (韦庄) 7. 独下千行泪, 开君万里书. (庾信) 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9.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0.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1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1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1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2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古代描写别离的词语

1.中国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有哪些 1.元好问《摸鱼儿》——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2.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7.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尽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8.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9.席慕容《送别》——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馀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10.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中国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有哪些 诗---- 1.送别诗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谢亭送别 作者:【徐浑】 年代:【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6.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暮春送别 作者:【韩琮】 年代:【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8. 赋得早燕送别 作者:【李益】 年代:【唐】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9.送别 作者:【李百药】 年代:【唐】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10.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作者:【王勃】 年代:【唐】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送别 作者:【骆宾王】 年代:【唐】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12.金陵歌,送别范宣 作者:【李白】 年代:【唐】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 *** 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13.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4.别董大 作者:【高适】 年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6.送别感赋 作者:【刘絮窗】 年代:【清】 理罢云鬟展转思, 池塘正值梦回时。 近来诗句如春柳, 只向东风赠别离。 词: 1.忆王孙 秋江送别,集古句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 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2.雨霖铃 作者:【柳永】 年代:【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描写离别的成语 依依不舍, 难舍难分 爱别离苦, 爱不释手, 伯劳飞燕, 刺刺不休, 东劳西燕, 离情别绪, 三叠阳关, 双凫一雁, 死别生离, 违乡负俗, 雨恨云愁 三叠阳关 【拼音】:sān dié yáng guān 【zdic 汉 典 网】 【解释】: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 【出处】:宋·周邦彦《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示例】:肺腑,恨怎舒,《~》愁万缕。 ◎元·宋方壶《斗鹌鹑·送别》套曲 双凫一雁 【拼音】:shuāng fú yī yàn 【zdic 汉 典 网】 【解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爱别离苦】: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悲欢合散】:悲哀和欢乐,团聚和离别。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心情。 【别妇抛雏】:别:离别;妇:妻子;抛:丢下;雏:幼儿。离别妻子,丢下幼儿。 【别鹤孤鸾】: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 【别易会难】:分别容易,相会却难。常用来表示不忍离别的深情或别后的无限思念。 【伯劳飞燕】: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东劳西燕】: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分钗断带】: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分钗劈凤】:比喻夫妻的离别。同“分钗断带”。 【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离多会少】:离别的时候多,在一起的时间少。 【目断飞鸿】:断:断绝;鸿:鸿雁。目送大雁飞去,直到看不见。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 【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而看望不到,因而内心悲痛。多形容因离别而伤心之极。 【三迭阳关】: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生别死离】:犹生离死别。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生离死别】: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生离死绝】: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双凫一雁】: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死别生离】: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 【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阳关三迭】: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一别如雨】: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 【雨恨云愁】: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云愁雨恨】: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4.描写 离别的诗句大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5.描写 离别的诗句大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6.描写离别的成语有哪些 双凫一雁、依依不舍、雨恨云愁、离情别绪、东劳西燕 词义解析: 1、双凫一雁: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双凫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凫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2、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3、雨恨云愁: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或者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4、离情别绪:意思是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成语出处宋·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5、东劳西燕:比喻情侣、朋友离别,也比喻来自不同方向的同路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在关键时期缺少家长给予的指导和教育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
一,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孩子在幼年时期与父母长期分开,使孩子感受不到健全家庭对自己成长带来的影响,也缺少应有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带来较强的孤独感。由于他们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沉默、焦虑、紧张让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情绪容易冲动失控,留守儿童年龄偏小,在本该受到家长教育和引导的年龄没有得到关爱与指导,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三,认知偏差,有的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赚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疏离,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迷茫。


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该怎么才能有所改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很多家长都离家外出打工,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放弃了在孩子身边的高质量陪伴。这是剧烈的社会变化的产物,正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现实的巨变,导致这种情形不仅延伸到农村,而且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向城市中低收入阶层蔓延。第一,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也要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实在没时间,也要坚持经常和孩子通话或是远程视频、通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不要给孩子留下“空窗期”,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日常动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的心理紧张感;第二,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一定不能够放松。提前和孩子将上的幼儿园老师或小学老师进行沟通,告诉她孩子的基本情况,并听取老师对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另外,有时间回家看望孩子,可为孩子多买一些亲子阅读绘本、益智玩具和积木、乐高机器人等,并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选择话题哦;第三,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心理教育和情绪排解至关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来说,女孩子都不擅长表达,有事情会藏在心里。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需要通过和家人互动,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有时刻将孩子的事情放到心中,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遇到问题,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易导不易疏,教给孩子正确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方法,做一个有责任心、懂孩子、爱孩子的合格父母。

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是什么?


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关介绍:关于离别的古诗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南浦别》、《巴陵夜别王八员外》、《饯别王十一南游》、《山中送别》、《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等。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篇之一,也是送别诗中的名作。全诗构思巧妙,以送别而不伤别为主题,层层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这个主题。虽角度不同,但处处扣住别意,扣住友情,没有悲伤,只有乐观和豁达,没有儿女般的依恋,只有真诚的激励。一扫一般送别诗的惆怅悲伤的情绪,真实反映了初唐时期人们的精神境界。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为表达深厚友情而广为传诵的名句。

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是什么?


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该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文学鉴赏: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

上一篇:重庆社保查询

下一篇:张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