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池和絮凝沉淀池的区别是?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原理不同、应用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混凝沉淀是给排水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是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2、絮凝沉淀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过程。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二、原理不同1、混凝沉淀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2、絮凝沉淀选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三、应用不同混凝沉淀①、城市给排水净化:河流水、水库水、地下水。②、工业给水净化。③、城市污水处理。④、工业废水和废渣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促进洗煤废水中煤粉的沉降、淀粉制造业中淀粉的回收等。2、絮凝沉淀①、絮凝沉淀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由于消毒药剂不能经常保证可靠地对水消毒,所以絮凝沉淀成了补充消毒的重要方法。虽然絮凝沉淀不能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但是,如果它能把水中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凝聚起来,随同各种悬浊物沉淀下去,然后再对清水进行消毒,则消毒效果显然会获得提高。②、絮凝沉淀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如果放射性物质被吸附在机械杂质上或者本身处于胶体分散状态,则放射性可被有效地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水的澄清度决定了放射性物质的回收程度。对于放射性物质的真溶液,絮凝沉淀的去除效果相当小。然而,在被处理水中存在分散杂质,或人工使水浑浊时,对许多同位素都可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沉淀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絮凝沉淀
沉淀池的做法是什么?
挖出一个水池,安装高压清洗机,放在池子旁边进行清洗。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1、平流式沉淀池池体一般为长方形,由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一端 进水,另一端出水,污泥斗在池进口处。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但占地面积较大。2、竖流式沉淀池池体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或多角形,污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 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管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污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 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 溢流堰中排出。3、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多为圆形,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污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 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 溢流入出水渠。辐流式沉淀池排泥设备复杂,操作困难,施工要求高。扩展资料: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当作冷却水水质时 应不大于20NTU。(2)池数或分个数一般不少于2座。(3)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沉淀时间 应适当增长。(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6)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m,最大为15m。(7)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平流式沉淀池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水池表面呈长方形,进出口位于水池两端。进气道通常使用浸入式进气道。水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水池。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水池的横截面上。
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应保证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匀分布,并按设计流速缓慢、稳定地流动。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扩展资料: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
(2)池或分区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应适当增加沉淀时间。
(4)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
(6)水池长宽比不小于4:1。每个单元的宽度或导流墙之间的距离应为3-9m,最大为15m。
(7)池长深比不小于10:1。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8)平流沉淀池进出口形势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影响较大。正常情况下,取水口端部设有多孔壁时,从池底泥沙面以上0.3-0.5m至池底,多孔壁内不设孔,以避免冲击性泥沙淤积。当沉淀池出口流速较高时,可考虑在出口池前加手指槽的措施,以降低出口堰的负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沉淀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的组成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水池表面呈长方形,进出口位于水池两端。进气道通常使用浸入式进气道。水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水池。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水池的横截面上。
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应保证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匀分布,并按设计流速缓慢、稳定地流动。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扩展资料: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
(2)池或分区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应适当增加沉淀时间。
(4)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
(6)水池长宽比不小于4:1。每个单元的宽度或导流墙之间的距离应为3-9m,最大为15m。
(7)池长深比不小于10:1。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8)平流沉淀池进出口形势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影响较大。正常情况下,取水口端部设有多孔壁时,从池底泥沙面以上0.3-0.5m至池底,多孔壁内不设孔,以避免冲击性泥沙淤积。当沉淀池出口流速较高时,可考虑在出口池前加手指槽的措施,以降低出口堰的负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沉淀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平流式沉淀池
污水处理的沉淀池,它原理是什么?
你好!题主。
污水处理池它的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呢?
1、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2、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污水沉淀池的打开方式
1.沉砂池
污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手段,用于去除水中易于沉降的无机性颗粒物,采用物理法将砂粒从水中沉淀分离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
其作用是从水中分离出相对密度大于1.5且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无机性的砂粒、砾石和少量密度较大的有机性颗粒如果核皮、种籽等。
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提升设备和处理设备之前,以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后续水构筑物的堵塞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的缩小,同时可以减少活性污泥中无机物的成分,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
2.初沉池
污水初级处理的过程,可较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有时初沉池也单独使用,对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放,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
初沉池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时,沉淀时间一般为1.5-2h,对进水BOD5的去除率可以达到20%-30%,对悬浮物S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以上。
3.二沉池
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一般如果出现氨氮、cod等指标超标的情况,需要投加药剂才能达标,药剂的投加位置就是在这沉淀池后面投加。
4.污泥浓缩池污水池中的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层,悬浮物颗粒浓度很高,颗粒间相互挤压,相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浓缩。
粒群与水群之间有明显界面,但水群之间密集,界面沉降速率很慢。
污水处理中,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采用的沉淀池有哪些种,各自特点是什么?
尊敬的用户,根据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沉淀池有以下几种:1. 垂直流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但处理效果较差,易出现污泥浮升等问题。2. 水平流沉淀池:水流水平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处理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3. 斜板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斜板上。特点是处理效果较好,占地面积较小,但需要定期清理斜板上的污泥。4. 圆形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结构紧凑,处理效果较好,但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5. 椭圆形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处理效果较好,占地面积较小,但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总之,不同类型的沉淀池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沉淀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摘要】
污水处理中,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采用的沉淀池有哪些种,各自特点是什么?【提问】
尊敬的用户,根据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沉淀池有以下几种:1. 垂直流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但处理效果较差,易出现污泥浮升等问题。2. 水平流沉淀池:水流水平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处理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3. 斜板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斜板上。特点是处理效果较好,占地面积较小,但需要定期清理斜板上的污泥。4. 圆形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结构紧凑,处理效果较好,但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5. 椭圆形沉淀池:水流自上而下流动,底部设有集水口,污泥沉淀在底部。特点是处理效果较好,占地面积较小,但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总之,不同类型的沉淀池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沉淀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回答】
沉淀池施工标准尺寸是多少?
施工标准尺寸规范:有效长度为10米,壁厚为0.25 米,即总长度为10.5,其竖直主筋采用16*300,水平筋采用8*300,拉筋采用8*300。沉淀池应设置外径尺寸长≥5.5m、宽≥3m、深≥2.5m,上沿口应离地面高度≤500 mm,池壁和三级沉淀隔离壁厚度≥200mm,底板厚度应≥200mm;设置围挡的占路工地,其沉淀池的外径尺寸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必须满足排水需要。剖面图如下:扩展资料:沉淀池的设计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当作冷却水水质时 应不大于20NTU。(2)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座。(3)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沉淀时间 应适当增长。(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6)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m,最大为15m。(7)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8)平流式沉淀池进出口形式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 下,当进水端用穿孔墙配水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 眼,以免冲动沉泥。当沉淀池出口处流速较大时,可考虑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负荷。(9)防冻可利用冰盖 (适用于斜坡式池子) 或加盖板 (应有人孔、取样孔),有条件 时亦可利用废热防冻。(10)泄空时间一般不超过6h。(11)弗劳德数一般控制在1×10~1×10之间。(12)水平沉淀池内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间,多属紊流。设计时应注意隔墙设 置,以减少水力半径R,以降低雷诺数。(13)为节约用地,大型水平沉淀池也可叠建于清水池之上,但沉淀池必须严格保证 不漏。(14)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直流式布置,避免水流转折。但是,为满足沉淀时间和水 平流速的要求,往往池长较长,一般在80~100m之间。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或处理规模较 小 (如3×10m/d) 以下,也可采用转折布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淀池
沉淀池施工规范尺寸是多少?
施工标准尺寸规范:有效长度为10米,壁厚为0.25 米,即总长度为10.5,其竖直主筋采用16*300,水平筋采用8*300,拉筋采用8*300。沉淀池应设置外径尺寸长≥5.5m、宽≥3m、深≥2.5m,上沿口应离地面高度≤500 mm,池壁和三级沉淀隔离壁厚度≥200mm,底板厚度应≥200mm;设置围挡的占路工地,其沉淀池的外径尺寸可以适当减少,但是必须满足排水需要。剖面图如下:扩展资料:沉淀池的设计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当作冷却水水质时 应不大于20NTU。(2)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座。(3)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沉淀时间 应适当增长。(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6)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m,最大为15m。(7)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8)平流式沉淀池进出口形式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 下,当进水端用穿孔墙配水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 眼,以免冲动沉泥。当沉淀池出口处流速较大时,可考虑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负荷。(9)防冻可利用冰盖 (适用于斜坡式池子) 或加盖板 (应有人孔、取样孔),有条件 时亦可利用废热防冻。(10)泄空时间一般不超过6h。(11)弗劳德数一般控制在1×10~1×10之间。(12)水平沉淀池内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间,多属紊流。设计时应注意隔墙设 置,以减少水力半径R,以降低雷诺数。(13)为节约用地,大型水平沉淀池也可叠建于清水池之上,但沉淀池必须严格保证 不漏。(14)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直流式布置,避免水流转折。但是,为满足沉淀时间和水 平流速的要求,往往池长较长,一般在80~100m之间。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或处理规模较 小 (如3×10m/d) 以下,也可采用转折布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淀池
高速公路灌注桩工程挖的泥浆池和沉淀池有什么不同呢?
一、指代不同1、泥浆池:供钻井液循环用的池子。2、沉淀池: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二、原理不同1、泥浆池:钻井液的测试及处理工作通常都是在循环用的泥浆中进行。每一钻机备有多个泥浆池,在循环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泥浆池的液位随着搅拌电机的转动而不断波动。泥浆池内所盛放的是强腐蚀性的钻井流体。2、沉淀池: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三、用处不同1、泥浆池:在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过程中 ,用冲击式装置或卷扬机提升钻头,冲击成孔。由泥浆悬浮钻渣,使钻头每次都能冲击到孔底新土层,泥浆池与钻孔形成液循环系统。2、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淀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浆池
2、沉砂池与沉淀池的区别是什么?
沉砂池与沉淀池的区别:一、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二、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化水质。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沉砂池设计中,必需按照下列原则: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用提升泵送入时,则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3、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2.65吨/立方米,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为主。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万立方米污水沉砂量为30立方米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立方米。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和絮凝沉淀池的区别是?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原理不同、应用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混凝沉淀是给排水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是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2、絮凝沉淀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过程。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二、原理不同1、混凝沉淀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沉淀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2、絮凝沉淀选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便会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矾花。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从而达到水处理的效果。三、应用不同混凝沉淀①、城市给排水净化:河流水、水库水、地下水。②、工业给水净化。③、城市污水处理。④、工业废水和废渣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促进洗煤废水中煤粉的沉降、淀粉制造业中淀粉的回收等。2、絮凝沉淀①、絮凝沉淀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由于消毒药剂不能经常保证可靠地对水消毒,所以絮凝沉淀成了补充消毒的重要方法。虽然絮凝沉淀不能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但是,如果它能把水中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凝聚起来,随同各种悬浊物沉淀下去,然后再对清水进行消毒,则消毒效果显然会获得提高。②、絮凝沉淀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如果放射性物质被吸附在机械杂质上或者本身处于胶体分散状态,则放射性可被有效地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水的澄清度决定了放射性物质的回收程度。对于放射性物质的真溶液,絮凝沉淀的去除效果相当小。然而,在被处理水中存在分散杂质,或人工使水浑浊时,对许多同位素都可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沉淀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絮凝沉淀
斜管沉淀池的简介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组装形式有斜管和支管两种。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其优点是: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种新型高效沉淀设备。并已定型用于生产实践。优点: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浅池理论原理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3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理论。
沉淀池的注意事项
1、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
2、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3、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4米,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沉淀池的注意事项
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为避免短流,一是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于已经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用高压力水冲洗,往往一经冲洗即可去除附着的藻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沉淀池的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对整个系统的净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二次沉淀池运行管理较为复杂,其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参见“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