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固不受贿赂

时间:2024-06-16 11:22:08编辑:流行君

过往的曾经是什么意思?


曾经的意思是过去发生的事。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拼音:[ céng jīng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他~说过这件事。这里~闹过水灾。上个月~热过几天。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在战斗最激烈的那几天,我曾经提出‘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近义词:1、已经[yǐ jīng]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任务~完成。他~来了。天~黑了,他们还没有收工。我今年~七十了。2、也曾[yě zēng] 曾经。3、之前[zhī qián] 多指时间,少指处所。

从来过往的意思解释?

意思是回忆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人或者事。其中回首意思是指回想、回忆,带有对过去的留恋,这里的“过往”有多种意思:1. 时光过去或流逝。2. 以往,往昔。3、经过,交往。关于回首往事的一些句子:回首往事,我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逝去的岁月,怎么找得回来?你曾经的微笑,在回忆里却散不开。扩展资料与“回首过往”相关的诗句:《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翻译:我记得去年我们相约时的种种,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痛彻心扉!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创作背景:《生查子·元夕》此词写的是约会,但是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文言文贿赂

1. 文言文 山涛不受贿赂 翻译 晋书 列传第十三山涛传翻译 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 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 少年即有器量,独立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 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年四十岁才进入仕途,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举为孝廉,州里征召为河南从事。 曾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三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掉官吏用的信符走了。 不到两年,果然发生司马懿杀死曹爽的事件。 山涛遂归隐不问世事。山涛与司马懿夫人宣穆张皇后是中表亲,因而能见景帝司马师,景帝说:“当今的吕望是想做官吧!”命司隶举山涛为秀才,授郎中职。 转为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很久以后,又拜为赵国相,迁为尚书吏部郎。 文帝司马昭给山涛写信说:“足下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顾念家中贫乏,今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魏主曾赐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山涛母亲年老,赐给藜杖一根。晚年与尚书和荄交友,又与钟会、裴秀亲近。 因钟、裴二人争权夺利,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二人都从山涛那里得到好处而对他无恨。后迁为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在蜀作乱,文帝将西征。 当时魏氏诸王公都在邺,文帝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亲自去处理,后方的事诚心委托于您。”以本官行军司马职务,拨给亲兵五百人镇守邺。 魏元帝咸熙初年(264),封为新沓子。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 当时文帝认为山涛是乡闾中素有德望的人,命太子拜见他。文帝将齐王司马攸过继给景帝,平时又看重司马攸,曾问裴秀道:“大将军开国建业,未成而亡,我只是继承他的事业,故欲立司马攸为太子,以归功于兄长,怎样?”裴秀认为不可。 又以此事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吉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 于是才定下司马炎为太子。太子亲自拜谢山涛。 晋武帝司马炎受魏主禅让即位,任山涛为大鸿胪,护送陈留王到邺。 泰始初(265),加奉车都尉,晋爵为新沓伯。 羊祜执政时,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涛厉言正色保护裴秀,因此不合一些权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 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 又转为北中郎将,督邺城守备事。又入京为侍中,迁为尚书。 因母老请求辞职,皇帝下诏说:“君虽心在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君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山涛决心退出官场,表疏上了几十次,皇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职衔回府第。 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时人莫能与比。 后任命为太常卿,因疾病没有就职。遇母丧,回乡里。 山涛年过七十,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植松柏。皇帝下诏说:“我所以行教化于天下,是靠授贤者以官职。 当今风俗衰败,人心尚于竞进,应当分明善恶,以退让之风镇之。山太常虽在居丧,意志不可勉强改变,而当今国家任务繁多,怎能遂自己心愿呢!现以山涛为吏部尚书。” 山涛以母丧身病为由辞让,表章情意恳切,遇元皇后死,勉强扶持还洛阳。为诏命所逼迫,勉强就职。 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咸宁初(275),转为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授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 因年老有病,坚意辞让,上表陈情。上章表数十次,很久没有就职理事,左丞白褒奏山涛违诏。 武帝说:“山涛因病自求辞职,只是没有听从他的要求罢了。如山涛用人不当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动手,颠倒轻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 山涛内心不安,上表谢罪说:“自古以来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为一个老臣而改变国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陈辞。 请照白褒所上之表处置,以显示不枉刑法。”武帝又下手诏说:“白褒所奏是虚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责任,是我不喜欢动辄发怒,你是明智而有度之人,哪能介意呢!应当就职理事,不让他们再上章表就是了。” 山涛决心引退,因为堂弟媳发丧,就回外舍。皇帝下诏说:“山仆射近日暂时出居,因有所操劳而未还,这不是我坐侧席而待贤的意思。 现派遣丞掾奉旨告谕,若身体尚未康复,便坐舆车抬回府寺。”山涛辞让不能获准,才就职理事。 山涛再次任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选几个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先将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故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 2. 文言文《郭子固不受贿赂》的翻译谁有 有的发下 《颜李遗书·李恕谷先生年谱》讲到:邢部员外郎郭子固从来不受贿赂,家里人和亲友都劝他圆通一点,有的甚至斥责他,他却恭顺地答谢说:“我这个人没有本领弄钱,不敢以廉洁自许。”结果清白的作风始终不变。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某一位尚书。这位尚书说:“您洁身自好,不请求托见上司和同僚,到底为什么?”他回答道:“办公事自有办公事的地方,没有什么私事要办,干嘛要求见人呢?”尚书婉言劝他说:“现在风气就是如此,您不要太固执。”他回答道:“尽管风气是这样,我这人也还是这么个人。”那位尚书没话可说。郭子固死的时候,钱袋里还不到一百个钱,只用旧衣布袜来殡殓。 世风龌龊,劝人向恶多,劝人行善少!家里人劝恶,亲友劝恶,尚书劝恶。有长者,有大官,言之凿凿,“循循善诱”,似乎不收贿就是违背天地良心、大逆不道,就是傻蛋 *** !可郭子固痴心不改,一身正气,固守清廉,实在是可佩可敬啊! 尚书“聪明”,以“固执”否定郭子固的作为,以“风气就是如此”作为劝恶的事实论据。可笑呼?可悲呼? 现今亦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十多年来,年年反腐,月月倡廉,日日排查,至今仍是一个“价段性成果”。难呀难! 有毒的苗会污染干净的土壤;有毒的土壤会生出更多的毒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廉洁之官呐喊助威,让他们一路走好! 3. 文言文贪人失大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 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 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的吃到鱼。并且做君主的贪,必丧其国;为臣的贪,必亡其身。 《诗经》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 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 以前的秦惠王要讨伐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道路出现了,秦军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灭亡了。 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发后自刎而死。类似这样的事,怎能数得过来!朕今天以蜀王作为借鉴,你们需要以田延年作为前车之鉴。 4. 太宗试贿这篇文言文的译文和字词解释 原文: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译文:唐太宗担心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 5. 扬震拒贿 文言文 详细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缉筏光禾叱鼓癸态含卡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 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文言文受贿

1. 形容受贿的诗句 别家山二绝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简书催我就征途,对坐西山暂索居。 闻说仕途巇险甚,未应从此便相疏。 行香子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 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 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 寄范丈景仁 年代:【宋】 作者:【苏辙】 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 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 隐君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 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 平明熟睡呼不觉,清诗渌酒时相亲。 我兄东来知东武,走马出见黄河滨。 及门却遣不得入,回顾欲去行无人。 东园桃李正欲发,开门借与停车轮。 青天露坐列觞豆,落花飞絮飘衣巾。 留连四月听鹖鴂,扁舟一去浮奔浑。 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 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 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 木兰花慢 年代:【元】 作者:【王恽】 叹西山归客,又愁里,过清明。记幕燕巢倾,朝堂人去,往事堪惊。行藏固非人力,顿尘缨、终愧草堂灵。潘岳无间可赋,渊明何地堪耕。汉家一论到书生。六合望澄清。甚楼上元龙,山中宰相,何止虚名。当年卧龙心事,尽羽毛、千古见青冥。憔悴中堂故吏,醉来老泪纵横。 题祁门岳王庙 年代:【宋】 作者:【方岳】 神京鳞介腥衣裳,三精雾塞天地光。 鼪啼鼯笑纷披猖,中分宇宙尊犬羊。 谁其与者沦纲常,受计於虏扼我吭。 王心凛凛天苍苍,以次来缚归朝堂。 自南自北诺已偿,焉用与虏为胥戕。 来仇报仇胡不臧,至今淮堑为河湟。 每观王传心摧伤,怒发为立胆为张。 皇畀予邑於祁阊,闻王有像北山冈。 欲往从之洁予觞,简书之言不我遑, 今且去此何敢忘。牲肥酒香时日良, 金戈铁马山茫茫。 2. 《贪污者不得归本家》文言文翻译 译文 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落款时又写道:“嘱告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原文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有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注释 1、包孝肃公:包拯,宋朝人,谥号孝肃 2、仕宦:做官 3、赃滥:贪污 4、放归:罢官后回归故里 5、殁(mò):死 6、大茔(yíng):祖坟 7、从:听从;顺从 8、押字:此指落款 9、仰:嘱告 10、刊:刻 11、诏:告诉、晓喻 12、于:在 13、以:用来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谁能帮忙翻译这篇文言文?

陈佐是扬州人,以医生作为职业,说话幽默。洪武(朱元璋)年间出入宫中,皇上非常喜欢他,常常与他谈论当兵时艰难的经历。一天,皇上问他:我像前朝的哪个君主? 陈回答说:您像神农。皇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您不像神农,怎么能尝得了百草?皇上明白了,笑了。大概是因为(当时)打仗的时候军营中粮食曾经供应不上,士兵们只能吃树皮草根,皇上当时也不例外,同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原因。


贿赂的文言文

1. 文言文《郭子固不受贿赂》的翻译谁有 有的发下 《颜李遗书·李恕谷先生年谱》讲到:邢部员外郎郭子固从来不受贿赂,家里人和亲友都劝他圆通一点,有的甚至斥责他,他却恭顺地答谢说:“我这个人没有本领弄钱,不敢以廉洁自许。”结果清白的作风始终不变。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某一位尚书。这位尚书说:“您洁身自好,不请求托见上司和同僚,到底为什么?”他回答道:“办公事自有办公事的地方,没有什么私事要办,干嘛要求见人呢?”尚书婉言劝他说:“现在风气就是如此,您不要太固执。”他回答道:“尽管风气是这样,我这人也还是这么个人。”那位尚书没话可说。郭子固死的时候,钱袋里还不到一百个钱,只用旧衣布袜来殡殓。 世风龌龊,劝人向恶多,劝人行善少!家里人劝恶,亲友劝恶,尚书劝恶。有长者,有大官,言之凿凿,“循循善诱”,似乎不收贿就是违背天地良心、大逆不道,就是傻蛋 *** !可郭子固痴心不改,一身正气,固守清廉,实在是可佩可敬啊! 尚书“聪明”,以“固执”否定郭子固的作为,以“风气就是如此”作为劝恶的事实论据。可笑呼?可悲呼? 现今亦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十多年来,年年反腐,月月倡廉,日日排查,至今仍是一个“价段性成果”。难呀难! 有毒的苗会污染干净的土壤;有毒的土壤会生出更多的毒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为那些廉洁之官呐喊助威,让他们一路走好! 2. 文言文 崔昭行贿 裴佶①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 佶至宅看其姑,会②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④崔使君⑤候谒⑥。 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⑦中。” 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i)⑧千匹 裴佶曾经说过,小的时候姑父在朝做官,有很好的名望和口碑。裴佶去他姑父家看望他的姑姑,正好碰上他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息说:”崔昭是什么样的人啊,居然大家都赞美他,这必定是善于行贿的人,像这样的人在怎么不乱朝纲啊?”话还没说完,有看门的人来报告说寿州的崔使君在等候允许拜见。 姑父生气的呵斥看门人,准备(用鞭子)鞭打他。过了好久,扎上腰带整理好衣冠勉强出去见他。 不一会,催着命令下人上茶,又命令准备好的酒菜,又命令给客人的马喂食,给客人的仆人吃饭。裴佶的姑姑说:“开始时怎么那么倨傲,后来(却)又怎么那么恭敬呢?”等姑父会客完了回来时,面有得意之情,对裴佶挥手示意说道:“请在学院中休息。” 裴佶还没有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来,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做官服的合乎标准的绸子啊。⒈ 裴佶:字弘正,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 ⒉会:恰逢⒊阍者:看门人⒋ 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⒌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⒍谒:拜见⒎学院:书房⒏絁(shi):绫绝。即粗绸。 唐制,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绫绝二丈。⒐千匹:四千丈。 古代以四丈为一匹。⒑秣马:喂马。 ⒒辑:挥手示意。⒓官紽(tuo):合乎标准的绸。 3. 文言文 山涛不受贿赂 翻译 晋书 列传第十三山涛传翻译 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 父亲山曜,是宛句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 少年即有器量,独立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 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年四十岁才进入仕途,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举为孝廉,州里征召为河南从事。 曾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三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掉官吏用的信符走了。 不到两年,果然发生司马懿杀死曹爽的事件。 山涛遂归隐不问世事。山涛与司马懿夫人宣穆张皇后是中表亲,因而能见景帝司马师,景帝说:“当今的吕望是想做官吧!”命司隶举山涛为秀才,授郎中职。 转为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很久以后,又拜为赵国相,迁为尚书吏部郎。 文帝司马昭给山涛写信说:“足下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顾念家中贫乏,今送去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魏主曾赐景帝春服,景帝转赐给山涛,又因山涛母亲年老,赐给藜杖一根。晚年与尚书和荄交友,又与钟会、裴秀亲近。 因钟、裴二人争权夺利,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二人都从山涛那里得到好处而对他无恨。后迁为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在蜀作乱,文帝将西征。 当时魏氏诸王公都在邺,文帝对山涛说:“西边的事我亲自去处理,后方的事诚心委托于您。”以本官行军司马职务,拨给亲兵五百人镇守邺。 魏元帝咸熙初年(264),封为新沓子。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 当时文帝认为山涛是乡闾中素有德望的人,命太子拜见他。文帝将齐王司马攸过继给景帝,平时又看重司马攸,曾问裴秀道:“大将军开国建业,未成而亡,我只是继承他的事业,故欲立司马攸为太子,以归功于兄长,怎样?”裴秀认为不可。 又以此事问山涛,山涛回答说:“废长子立少子,违背礼制,是不吉祥的。国家的安危将由此事决定。” 于是才定下司马炎为太子。太子亲自拜谢山涛。 晋武帝司马炎受魏主禅让即位,任山涛为大鸿胪,护送陈留王到邺。 泰始初(265),加奉车都尉,晋爵为新沓伯。 羊祜执政时,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涛厉言正色保护裴秀,因此不合一些权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 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 又转为北中郎将,督邺城守备事。又入京为侍中,迁为尚书。 因母老请求辞职,皇帝下诏说:“君虽心在奉养老母,然而职务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医药,君当暂割情爱,以兴一心在公之德。”山涛决心退出官场,表疏上了几十次,皇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职衔回府第。 武帝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时人莫能与比。 后任命为太常卿,因疾病没有就职。遇母丧,回乡里。 山涛年过七十,守丧超过常礼,亲自背土堆坟,亲手植松柏。皇帝下诏说:“我所以行教化于天下,是靠授贤者以官职。 当今风俗衰败,人心尚于竞进,应当分明善恶,以退让之风镇之。山太常虽在居丧,意志不可勉强改变,而当今国家任务繁多,怎能遂自己心愿呢!现以山涛为吏部尚书。” 山涛以母丧身病为由辞让,表章情意恳切,遇元皇后死,勉强扶持还洛阳。为诏命所逼迫,勉强就职。 前后荐拔的人遍及京师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咸宁初(275),转为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授尚书仆射,加侍中,领吏部。 因年老有病,坚意辞让,上表陈情。上章表数十次,很久没有就职理事,左丞白褒奏山涛违诏。 武帝说:“山涛因病自求辞职,只是没有听从他的要求罢了。如山涛用人不当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动手,颠倒轻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 山涛内心不安,上表谢罪说:“自古以来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为一个老臣而改变国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陈辞。 请照白褒所上之表处置,以显示不枉刑法。”武帝又下手诏说:“白褒所奏是虚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责任,是我不喜欢动辄发怒,你是明智而有度之人,哪能介意呢!应当就职理事,不让他们再上章表就是了。” 山涛决心引退,因为堂弟媳发丧,就回外舍。皇帝下诏说:“山仆射近日暂时出居,因有所操劳而未还,这不是我坐侧席而待贤的意思。 现派遣丞掾奉旨告谕,若身体尚未康复,便坐舆车抬回府寺。”山涛辞让不能获准,才就职理事。 山涛再次任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选几个备用的人,看到诏旨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先将皇帝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皇帝所想用的人,有时没有先提出来,众人不了解详情,认为是山涛凭自己的意愿用人。有人在武帝面前说山涛的不是,故武帝亲手写诏告诫山涛说:“用人的标准是有才,不遗漏疏远孤贱而有才。 4. 崔昭行贿事文言文翻译束带其强中强的意思 崔昭行贿事是一篇幽默的短文,讽刺了那种平时满口原则、道貌岸然,一遇到私利则表现出贪婪、 *** 的小人。 裴佶①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②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 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③,阍者④报寿州⑤崔使君⑥候谒⑦。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 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⑧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shi)千匹。 译文编辑裴佶曾经说过,小的时候姑父在朝做官,有很好的名望和口碑。裴佶去他姑父家看望他的姑姑,正好碰上他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息说:”崔昭是什么样的人啊,居然大家都赞美他,这必定是善于行贿的人,像这样的人在怎么不乱朝纲啊?”话还没说完,有看门的人来报告说寿州的崔使君在等候允许拜见。 姑父生气地呵斥看门人,准备(用鞭子)鞭打他。过了好久,扎上腰带整理好衣冠勉强出去见他。 不一会,催着命令下人上茶,又命令准备好的酒菜,又命令给客人的马喂食,给客人的仆人吃饭。裴佶的姑姑说:“开始时怎么那么倨傲,后来(却)又怎么那么恭敬呢?”等姑父会客完了回来时,面有得意之情,对裴佶挥手示意说道:“请在学院中休息。” 裴佶还没有走下台阶,看到他姑父的怀里落出一张纸来,原来是崔昭送的几千匹做官服的合乎标准的绸子啊。注释编辑⒈ 裴佶:字弘正,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 ⒉会:恰逢3.言未竟:话没说完。4.阍者:看门人,“阍”读hūn.5. 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6.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7.谒:拜见8.学院:书房9.絁(shi):绫绝。 即粗绸。唐制,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绫绝二丈。 10.千匹:四千丈。古代以四丈为一匹。 11.秣马:喂马。12.辑:挥手示意。 13.官紽(tuo):合乎标准的绸。 5. 子罕拒贿 文言文 宋人或得玉,献(之于)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之)示 ( 给···看)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不如)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故宋国之长者(年高有德的人)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意动)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搏黍(黄莺)以示儿子(婴儿),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鄙俗的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知识或智慧,通“智”)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所以宋国的长者说: “子罕不是没有宝贝,而是他的宝贝与众不同啊。要是把百两黄金与黄鹂鸟给一个婴儿选,他肯定要黄鹂鸟;把和氏之璧和百两黄金给一个鄙俗的人选,他必取百金;把和氏之璧和有关道德的至理名言给贤者选,贤者必取至言。人的知识越精深,他的抉择也越精妙;只能看到糟粕的人,只会去获取糟粕。子罕所看到的精华就是最精华的东西啊。 6. 杨震拒贿 文言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 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7. 扬震拒贿 文言文 详细 (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缉筏光禾叱鼓癸态含卡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 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8. 太宗试贿这篇文言文的译文和字词解释 原文: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译文:唐太宗担心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 9. 《杨震拒贿》文言文 《杨震拒贿》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 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杨震拒贿》里的“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的意思: :“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文言文赂

1. 跪求文言文《唐太宗试赂》的翻译,谢谢~~~速度~~~~~ 不知道现在的课本中是怎么引用的。下面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看与你是否符合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影也,表动则影随矣。 我看了下,百度上的译文不错,直接采用了,如下: 唐太宗憎恶大多数官吏多都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书裴矩提出:“受贿当死。然而行贿呢?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说:“裴矩当官力争,不看我脸色行事,假如都这样,何愁国家不治。”司马光评论说:“君明臣直。裴矩在隋炀帝面前是个佞臣,在唐太宗面前忠于职守,不是裴矩性格有改变。君主不愿臣下提缺点,则忠臣化为佞臣;君主喜欢臣下提批评意见,则佞臣变化为直言忠臣。可见,君主是表率,好像华表,臣下是影随。根子还在君主身上啊!” 2. 文言文中的“胜”用法 胜shè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胜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 部首:月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86:ETGG 五笔98:ETGG 仓颉:BHQM 笔顺编号:351131121 四角号码:7521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0DC 基本字义 1.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利。得~。~券(指胜利的把握)。~负。无往不~。 2. 超过,占优势:~似。优~。以少~多。 3. 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 4.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彩~。 5.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任。不~其烦。 6. 尽(旧读shēng ):不~感激。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力,朕( 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 同本义 [can bear]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 杜甫《春望》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defeat]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6. 胜过;超过 [surpass;prevail over] 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胜常(超过平常);胜却(胜过)(略胜一筹) 8.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be equal to] 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国语·晋语四》 调乃三体相胜。——《礼记·学记》注 9. 克制;制服 [exercise restraint;check;subdue] 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胜也。——《管子》 10. 又如:胜残(遏制残暴的人) 11. 通“升”。上升 [rise] 卿当日胜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名〉 1. 特指名胜古迹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胜迹 3. 通“升”。容积单位 [liter]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胜完一亩。——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4. 古代妇女首饰 [jewelry] 胜里金花巧耐寒。——杜甫《人日》 5. 又如:蓬发戴胜 6. 姓 〈形〉 1. 胜利 [victory]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胜负兵家之常(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胜期,胜日(胜利之日) 3. 非常美好;美妙 [wonderful]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4. 又如:胜异(奇妙出众);胜绝(绝妙);胜妙(佳妙);胜情,胜致(高雅的情趣);胜否(善恶);胜侣(良伴);胜语(出众的言语,警句);胜谈(高明的言论);胜处;胜气(不平凡的气质、气度);胜士(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胜致(优美的景致);胜事(美好的事情) 〈副〉 1. 尽;完 [exhausted;pletely]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学考文言文重点翻译

1. 高中语文常考的文言文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 情记趣》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63、悄怆幽遂(深)(同上)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68、起于齐(出发,动身)《公输》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 (同上)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按照,顺着) (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90、麦田浅 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起用)(被举用)(同上)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97、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 2. 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是什么 怎样学好初一文言文进入初中,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多读。首先要多朗读。 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熟了,日积月累,也就会逐渐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领会到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 朗读的时候,眼、口、耳、心四官并用,能够加强记忆,增强语感。二、多背。 在朗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课文,如果背诵的时候还能抑扬顿挫地体现出原文的韵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一般说来,提出一段或一句,我们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基本功。 只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语言材料,就可从中获得一些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三、多记。 文言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词语、文字、语法、音韵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其中应首先强调的是词语。多记一些文言常用词,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学习课文的时候,凡遇到常用词中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讲的词,就要随文记住其意思。 四、多练。就是随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练习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译。翻译课文,有助于熟练掌握文言知识和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我们可以把课文笔译成现代汉语,或者口头翻译。怎样做翻译练习?有一则文言翻译口诀,对同学们可能有所帮助。 口诀是这样的: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 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 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 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 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 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 是否信雅达,译完读三边。 五、多查。即善于借助工具书,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会使用工具书,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能力。初学文言文的人,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句法等,必须及时查阅工具书来加以解决。 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外,学习文言文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并抓住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 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和语法两个方面。就词义方面的差异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代有而现代没有了的词,即所谓“古词语”;另一种是古代和现代用法有区别的词。 就语法方面的差异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实词的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二是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三是虚词的用法。第二,要积极地积累一些有关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如古代的计时方法和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器物等等。 另外,适当了解一下古汉语的修辞特点,古代常见文体及其特点,这些都是对于学习汉语很有帮助的基础性知识。 文言文相对现代文阅读简单些,只是记忆容量略大些:第一步:课内文言文要求全背,以求积累初步的内语言。 第二步:针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反复训练,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步:现代文阅读的解题公式训练必须到位。 因为文言文中的理解题,和现代文中的阅读题类型完全一样,而且更简单。只是用的文字难理解一些。 刚升初一的学生面临着要学文言文了,文言文这类课文在小学时是很少接触过,读起来感觉不好读、不顺畅。一学文言文,就都会有畏难情绪。 请问:初一新生如何学好文言文?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还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会朗读和背诵,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根据上述的情况,我认为初一新生要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 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第二步:读好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走。 3. 初中考试常考翻译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口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学儿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绝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4. 有关于学考动员的文言文要怎么写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 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 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 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 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 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 者,。 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2)、“。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 者,。 ”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提倡诵读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只有多诵读,才能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才能领悟文言文的至善至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泱泱文章大国”,文言文中有许多为政、为人、为学的好文章,好观点。还有大量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和句子,至今仍在延用。 只有通过读,尤其是诵读,才能体味其特有的品味和意蕴。 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诵读时要做到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5. 高中语文常考的文言文翻译 兰亭集序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高茂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 修:高高的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 重点:(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一,数量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即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也是几乎一样的 阿房宫赋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 重点考察:钩心斗角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像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复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暖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凉。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冷暖却截然不同。 (4)明星荧荧。。杳不知其所之也:(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重点:(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呼 累死了,楼主要给我分哦~ 6. 高考大纲规定的重点文言文翻译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洛阳令张昌仪恃诸兄之势,每牙,直上长史听事;元忠到官,叱下之。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 司礼丞高戬,太平公主之所爱也。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明日,太后召太子、相王及诸宰相,使元忠与昌宗参对,往复不决。昌宗曰:“张说闻元忠言,请召问之。” 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殿中侍御史济源张廷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左史刘知几曰:“无污青史,为子孙累!” 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易之、昌宗遽呼曰:“张说与魏元忠同反!”太后问其状。对曰:“说尝谓元忠为伊、周;伊尹放太甲,周公摄王位,非欲反而何?”说曰:“易之兄弟小人,徒闻伊、周之语,安知伊、周之道!日者元忠初衣紫,臣以郎官往贺,元忠语客曰:‘无功受宠,不胜惭惧。’臣实言曰:‘明公居伊、周之任,何愧三品!’ 彼伊尹、周公皆为臣至忠,古今慕仰。陛下用宰相,不使学伊、周,当使学谁邪?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太后曰:“张说反覆小人,宜并系治之。”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太后怒,命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共鞫之,说所执如初。 当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曾担任洛州长史职务。在魏元忠到任以前,洛阳令张昌仪倚仗几个兄长的权势,每次到洛州长史衙门参拜,都不按规定在庭下站立,而径直走上长史办公的大厅;魏元忠到任后,叱令他下去。张易之的家奴在神都的街市上横行不法,魏元忠下令将其用杖刑处死。在魏元忠入朝作宰相以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入朝,想要任命他为雍州长史。百官上朝奏事时,武则天向诸位宰相问道:“谁可以胜任雍州长史的职务?”魏元忠说:“现在众多的朝臣之中,没有哪一位比薛季昶更合适的了。”武则天说:“薛季昶长期以来一直在京府任职,朕打算另外任命他一个职务。你们认为张昌期这个人怎么样?”宰相们纷纷回答说:“陛下可算是真正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了。”唯独魏元忠提出反对意见:“张昌期无法胜任这一职务!”武则天询问原因,魏元忠回答说:“张昌期还很年轻,不熟悉治理之道。以前他在岐州任官时,岐州户口逃亡严重,所剩无几。雍州地处京城,事情多、担子重,张昌期自然不如薛季昶精明强干、熟悉事务。”武则天没有再说什么。魏元忠还曾当面向武则天进言道:“从先帝在位直到现在,臣蒙受朝廷大恩,如今臣得忝列宰相之位,不能为国家竭忠效死,致使小人得以在陛下左右掌权,这是臣的罪过呀!”武则天听后很不高兴。张易之兄弟也因此而十分痛恨魏元忠。 司礼丞高戬,是太平公主所宠爱的人。恰好武则天生病,张昌宗害怕一旦武则天去世,自己会被魏元忠杀掉,于是诬陷魏元忠曾和高戬私下商议说:“太后年岁太大了,我们不如倚仗太子,这样才是长久之计。”武则天十分生气,下令将魏元忠和高戬逮捕入狱,并准备让他们两人与张昌宗在朝廷上当场对质。张昌宗暗地


上一篇:正品女装批发货源

下一篇: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