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资料简介
杨振宁简介:杨振宁(192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去美国留学,在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指导下研究理论物理,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49——196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年起任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的资料 杨振宁主要从事统计力学、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尔斯共同提出杨——密尔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基础。另一项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提出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为此,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1949年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模型。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与李政道和奥赫梅合作提出在β衰变中不仅宇称不守恒,而且电荷共轭也不守恒;与李政道合作、与朗道和萨拉姆各自独立地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组合宇称(CP)守恒的假设。1959——1962年,与李政道合作实验分析高能中微子和W粒子的研究。1974年——1975年与吴大峻合作提出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以及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67——1985年与邹祖德合作提出高能碰撞理论等。在统计力学方面,1952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相变的理论。1966——1969年间与杨振平合作得到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在凝聚态物理方面,1961年与拜尔斯合作对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1962年提出非对角长程序观念等。 杨振宁于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美建交、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出生年月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世界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的华人诺奖得主之一。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4年获鲍尔奖 、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 、1999年获昂萨格奖 、 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2019年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杨振宁位列第49名。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签署捐赠协议,并为“杨振宁资料室”揭牌。
杨振宁一生简介
一、一生简介: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今属肥西县)。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1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千个字。 他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7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二、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杨振宁长时期在看来是神秘的物理学和数学的十字路口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一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还没有实验证据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外行很难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满了希腊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寻求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品味"和"风格",有寻求用正确语言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内心的灵感。拓展资料:学术成果1、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 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在统计力学和场论中,这个理论精品就像一个小而精致的贝壳至今魅力不减。2、玻色子多体问题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出乎他们的预料,近年来,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3、杨-Baxter方程20世纪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 年,杨振宁发现 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因为1972年Baxter在另一个问题中也发现这个方程)。 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于翌年发表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 矩阵。 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 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近年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4、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对粒子物理的诸多贡献表现出他对对称性分析的擅长。 他往往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1999年,在石溪(Stony Brook)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杨振宁被称为"对称之王(Lord of Symmetry)"。5、1950年,杨振宁关于p0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Tiomno 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次年1月,他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6、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预印本引起Oehme于1956年8月致信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P)、电荷共轭(C)、时间反演(T)三个分立对称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导致杨振宁、李政道和Oehme发表论文57e,讨论P、C、T 各自不守恒之间的关系。此文对1964年CP不守恒的理论分析有决定性的作用。7、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1960年,为了得到更多弱相互作用实验信息,利用实验物理学家Schwartz的想法,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理论上探讨了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性。这是关于中微子实验的第一个理论分析,引导出后来许多重要研究工作。8、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1964年,实验上发现CP不守恒后,引发出众多乱猜其根源的文章。杨振宁和吴大峻没有理会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猜测,而作了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建立了后来分析此类现象的唯象框架。这反映了杨振宁脚踏实地的作风,也明显显示出他受到的Fermi的影响。
杨振宁的成就有什么应用?
1、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的应用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2、宇称不守恒的实际应用宇称不守恒规律的出现说明粒子世界的物理规律的对称性全部破碎了,世界从本质上被证明了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这一定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有科学家认为,正是因为宇宙存在着这样的不对称,宇宙大爆炸时才会产生不一样多的正反物质,才会形成我们今天的星系、宇宙以及生命。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在最初,“θ-τ”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此后不久,同为华裔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吴健雄用两套实验装置观测钴60的衰变,她在极低温(0.01K)下用强磁场把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把另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这两套装置中的钴60互为镜像。实验结果表明,这两套装置中的钴60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而且电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对称。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杨振宁
杨振宁近况怎么样
杨振宁先生近日在住院。前段时间,国内知名百岁科学家杨振宁被曝在生日宴会后摔倒住院,此消息曝光后,很快引起了网友热议,大家纷纷都在关心杨振宁的身体状况如何。没过多久,有媒体便相继爆料称,此次杨振宁摔伤后病情比较严重,脊椎骨断裂后,杨振宁无法正常坐立走路,只能躺在床上休息,而即便如此,杨振宁也不愿放弃继续工作,依旧坚持在病床上用平板处理问题。杨老住院以后,翁帆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医院和病房中,既要照顾丈夫的身体,又要向医生了解接下来的治疗方案,而且由于杨振宁本身的影响,很多知名学者也赶到医院慰问,为了不让他们打扰丈夫休息,翁帆也是对他们好言相劝。好在没过多久,杨振宁的身体就已经被检查出并无大碍,翁帆也很快为丈夫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之后的杨振宁需要长时间休息,翁帆也是每天都在控制丈夫的会客和工作时间。人们提到杨振宁。 他的个人生活总是比他的科研成果更出名。 别忘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他的成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是的,有人说杨振宁是继费米之后的又一个“全能”天才。尤其是他回国之后,作为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上,为中国的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中国科技被西方卡脖子的当下,他的回归如同雪中送炭。
杨振宁什么时候去世的?
截至 2022 年 11 月,杨振宁没有走,有关其去世的说法皆为谣言。杨振宁,男,1922 年 10 月 1 日(护照上为 9 月 22 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 世纪 50 年代和 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 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杨振宁的社会评价:1、原国务委员陈至立评:杨振宁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崇敬杨先生,是因为他是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世界科学领域享有崇高的荣誉;是因为先生怀有深深的爱国情怀,虽身居海外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是因为先生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因为先生身体力行、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延揽了大批人才。2、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评:杨振宁先生始终心系祖国物理学发展,积极组织和推动中国物理学会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杨先生不仅取得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卓越学术成就,而且以知识分子担当传承了父辈的“有生应感国恩宏”,对中国物理学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振宁
杨振宁还在吗
杨振宁现在还活着。时至今日,杨振宁已经101岁了,相比起以前经常与夫人外出散步,现在的他鲜少出现在大众面前,除了此前被偶遇在居所附近缓慢散步外,大家再也没看到过两夫妻的身影。最近有媒体曝出了101岁杨振宁的视频,视频中的他看起来状态并不怎么好,整个人躺在护理床上,正在对面前的平板进行操作,虽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能看出他的状态已经很不好了,不然也不会躺在床上。虽然得到尽心照顾,但他身体还是不可逆的迅速衰老,尤其是百岁之后,这个现象更为明显,知情人透露,杨振宁先生的确多次病倒,身体也大不如前,如今已经101岁的杨振宁先生,有时候已经开始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杨振宁的主要成就:1、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对称性是物理学之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20世纪理论物理的主旋律之一。从经典物理以及晶体结构,到量子力学与粒子物理,对称性分析是物理学中的有力工具。杨振宁对粒子物理的诸多贡献表现出他对对称性分析的擅长。他往往能准确利用对称性,用优雅的方法很快得到结果,并且突出本质和巧妙之处。2、非对角长程序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
杨振宁现在怎么样了?
杨振宁 老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 老先生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物理学,并且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可以说杨振宁老先生在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给中国物理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提升了一个高度。杨振宁 老先生在自己的百岁寿宴中不小心摔伤住院,在住院后更是一度憔悴让很多人都担心杨振宁 老先生的身体到底如何?大家也通过社交平台去寻找杨振宁 老先生的最新信息,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杨振宁 老先生现在由自己的妻子贴身照顾。但也因为年纪确实非常大了,身子骨已经不如以往那般硬朗。此次摔伤也给杨振宁 老先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医院进行长期疗养。据杨振宁 老先生的家人透露,此次杨振宁 老先生不小心摔伤让大家都非常担心。这次的摔伤造成杨振宁 老先生脊椎骨裂,对于年岁非常高的这位老人而言是非常严重的。媒体也晒出了杨振宁 老先生住院后的照片,照片中的杨振宁 老先生面容非常憔悴。躺在病床上并没有办法翻身,头发花白的他依旧没有停止工作。躺在病床上面依靠手机支架一直在完成自己的任务,让非常多网友都很动容杨振宁 老先生的认真。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后也纷纷表示,真的很感谢国家能够拥有杨振宁院士这样的优秀人才。感谢他们为国家不断的付出,杨振宁 老先生的精神也非常值得晚辈们去学习。根据媒体的爆料,杨振宁 老先生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已经回到家中继续休养。毕竟医院的条件就算再好,也没有自己家住的舒心。对于杨振宁 先生此次的摔伤,有专业人士也表示要经过长期的修养才能够恢复。毕竟老先生的年纪也很大了,不像年轻人的新陈代谢功能快。
杨振宁出生于多少年
对杨振宁先生出生日期及八字的考证:
经过考证杨振宁先生出生日期是1922年9月22日寅时,农历八月初二。
杨振宁先生是华人的骄傲,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界的栋梁。9月22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杨振宁思想研讨会-庆祝杨先生百岁华诞!
对于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学贯中西、声振寰宇的在世物理学家,他的八字也一定很有特点,萌生了研究一下杨先生八字的想法。于是在网上一搜,这一搜可热闹了,有说杨先生的生日是10月1日的,有说是9月17日的,有说是9月22日的,更离奇的是清华大学曾经在6月30日给杨先生过生日,这就有点麻烦了,大家知道生辰八字是以出生日为基准来推算命主的吉凶祸福,时辰错了就会有很大不同,别说日子错了,那就不是差之毫厘了!
2021年9月22日,这是一个中央领导致电祝贺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的,这个日子的准确度一定是最高的,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不是开玩笑的,搞不好会闹笑话的!
杨先生在感言中说他的农历百岁生日,过九不过十,这就是说杨先生是习惯过农历生日的,9月22日是他的周岁99岁,虚岁100岁。
2021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十六日),那么1922年的9月22日是杨先生的生日,还是1922年的八月十六是杨先生的生日呢?因为1922年9月22日的农历是八月初二,1922年的八月十六日是10月6号。这只好从他以往的生日来测算一下,来确定一下那一天是杨先生的生日,确定了生日才能推算八字。
1922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二,
1922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一,
1922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六,
1922年6月30日,农历闰五月初六。
2007年9月22日(八月十二),杨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度过85岁生日,和翁帆一起为捐赠铜像揭幕。
2012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二),香港中文大学为杨先生庆祝90岁华诞。
从杨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过的两个生日来看,2007年9月22日过的是85岁诞辰的阳历生日。2012年9月17日过的是90岁诞辰的阴历生日(八月初二)。
下面是在网上搜到的杨先生的生日是1922年10月1日:
下面是著名的命理专家为杨先生批的命理,命理推导很细致,可惜是按照10月1日的出生时间来推算的。
三个不同的日期所对应的八字:
从过去给杨先生举办的寿诞庆祝来看,杨先生的出生日期应该是1922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二),具体什么时辰出生的,没有在网上查到,四柱八字少了一柱,只能根据他的婚姻和子女情况来推断了。从杨先生的聪明睿智以及声震全球的成就来看,应该出生在寅时或者卯时。从婚姻和子女情况来看应该是甲寅时。
杨振宁先生的生辰八字如下:
壬戌年
己酉月
癸巳日
甲寅时
癸水生在八月,秋水通源,源源不断的印绶护身,转化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华。癸水主智,月令酉金贴身生助,考文凭、拿学位如探囊取物,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时辰上如果是甲寅,就成了标准的才子状元常有的伤官配印格,杨先生在古代自然是三甲及第的状元了。
聪明莫过伤官,时上透出甲木伤官,满腹才华绽放于世。伤官配印、四柱有情,功成名就、幸福美满的一生。
1950(庚寅)年结婚,太岁寅木引动子孙宫,子孙宫临太岁,男婚女嫁合情合理。
1951(辛卯)年大儿子出生,寅卯半会东方木,牵动子孙宫,大儿子出生。
1958(戊戌)年二儿子出生,寅戌半合火局,子孙宫被合动,二儿子出生。
1961(辛丑)年小女儿出生,寅丑暗合,又一次合动子孙宫,小女儿出生。
2004(甲申)年,寅申相冲,申金太岁冲动子孙宫,梅花二度、再续琴弦。
以上是鄙人对杨先生出生时辰的推断,敬请行家斧正!
潍坊张杰坤
20210924
农历八月十八
天场:震为雷
详情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I2MzcwNA==&mid=2651094711&idx=1&sn=5236b6a4ad6df15b6b3ebe4a03ebd687&chksm=8bdc03c0bcab8ad686be22a99d0557724cc63ac03e716b5f7a350fb365bde417b0ea8ac88f71&token=269143903&lang=zh_CN#rd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您对此有了解吗?
杨振宁不少人认识杨振宁的方式都是因为他的个人生活,比如说年老以后加入中国国籍,还娶了一位比他自己小很多的妻子,而对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对中国科学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做出的贡献了解并不多,之前我也并不了解,查阅了相关资料才逐步有所了解!物理学上的贡献就不多说了,除了诺贝尔奖还有很多不亚于诺贝尔奖的奖项!重点谈谈他对中国的贡献!加入美国国籍之后,1971年杨振宁来中国访问,回到美国后,他在美国几座城市开始演讲,受到演讲的影响,很多美国人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开始愿意同中国交流。同时不少美籍华人也开始回国探望,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振宁的做法在当时还是冒著很大风险的,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是他的责任。同时,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很高,经常还到东南亚,欧洲,美洲,日本等地访问或者演讲,给这些地方带去了真实的中国,对当地的华人华侨影响很大。很多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愿意同中国交流。杨振宁在这方面贡献很大!说明他一直心系中国!科研贡献杨振宁对中国科研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视的,在他的协助或者是推动下,为新中国建立了一流的物理实验室60余座,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所就是杨振宁一手筹办的,他还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一共筹集到了2亿多美元的科研经费。他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100万人民币,但是他分文不取,全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在清华他还设立了多种“基金会”以及“奖学金”,可以说他对中国的科研和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不少心血。杨振宁回国后,他的财产也几乎全部捐献了出来,他在清华大学工作的薪水也全部捐献了出来,他的心思也全部放在了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上。他在中国建立了多所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的高等研究院在他的影响下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杨振宁也凭借自己伟大科学家的个人魅力,劝说了一批杰出学者回中国工作。这样的工作,只有他这样的科学领袖能够做得到。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这也是作为科学领袖的凝聚力转移到了中国。当然,这里看到的只能是杨振宁对中国贡献的一部分,也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杨振宁几十年里对中国的贡献不是几段文字就能够说明白的,仅凭这些已知的贡献就能够知道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无人能够替代的。作为中国人,应感谢杨振宁。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他在保钓学生中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他和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都坚决支持保钓运动,被称之为运动的精神导师。杨振宁先生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杨振宁现在怎么样了?
杨振宁的身体现在不是很好。前不久,知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诞,他的亲朋好友和他一起庆祝这高兴地事情。百岁寿诞刚过去不久,有媒体突然曝出,杨振宁先生不幸摔倒住院的消息。消息曝出后,立刻引起不少网友的担忧。都知道,人一上年纪之后,身体各项状况也会随之下降。年轻人平地摔一跤可能并不会造成任何大碍,但是老人因为年纪大了,骨头也会变得很脆弱,所以不小心摔跤的话可不是小事。这次杨振宁先生不小心摔倒,直接导致脊椎骨裂,只能紧急送医治疗。杨振宁现在的情况:但不得不佩服的是,即使骨裂住院但是杨振宁先生手里的工作却没有停下。躺在病床上仍然,在眼前架了个平板用来工作,实在是太敬业了,让人心生敬畏之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持工作的科学家,才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人民生活过得更好。在杨振宁先生受伤的这段时间,作为妻子的翁帆也是随身悉心照顾着。即便是有护工在身边,但是翁帆依旧亲力亲为陪伴在杨振宁先生的身边,照顾这他的起居。夫妻两人这般真挚的感情,着实让人有些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