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 姚雪垠

时间:2024-06-15 19:38:06编辑:流行君

姚雪垠写的小说李自成的内容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吗


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不是正史,《李自成》基本上是姚雪垠根据历史史实写作的历史小说,在环境烘托、人物塑造上加入文学语言,同时为了符合小说创作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文学创作,也更能提起读者的兴趣。《李自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最为成功,不断是在情节的连贯性、小说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等方面,均体现了老一代作家认真严谨的学风,是中国历史小说上的经典之作。扩展资料《李自成》是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共有五卷,出版于1963—1999年。《李自成》讲述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各地,受到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围剿,在潼关南原突围到商洛山中重整旗鼓,制止了石门谷哗变,粉碎了官军围剿。李自成要求与张献忠联合未果,张反欲火并李自成。为保存实力,李自成分兵潜伏于郧阳山中积极经营;冬天,乘中原官兵空虚,疾驰河南,饥民从之如流,又拜宋献策为军师,收杞县举人李岩,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声势大振。起义军领袖罗如才亦离开张献忠与李自成合营,奉李为盟主。他们在河南击溃明军主力,三次进攻开封;战绩辉煌,但也暴露不少弱点,孕育了最终失败的因素。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自成 (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

姚雪垠写的《李自成》有多少卷?

姚雪垠写的《李自成》共分五卷,前三卷分别于1963、1976、1981年出版。后两卷也于作者逝世前完成。但因作者身体不佳,第四卷未按原写作计划,而从第三卷和第五卷各抽出一部分构成第四卷。《李自成》 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李自成》讲述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各地,受到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围剿,在潼关南原突围到商洛山中重整旗鼓,制止了石门谷哗变,粉碎了官军围剿。李自成要求与张献忠联合未果,张反欲火并李自成。为保存实力,李自成分兵潜伏于郧阳山中积极经营;冬天,乘中原官兵空虚,疾驰河南,饥民从之如流,又拜宋献策为军师,收杞县举人李岩,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声势大振。起义军领袖罗如才亦离开张献忠与李自成合营,奉李为盟主。他们在河南击溃明军主力,三次进攻开封;战绩辉煌,但也暴露不少弱点,孕育了最终失败的因素。作品细腻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成功地刻画了李自成、张献忠、崇祯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想学一点关于中国历史文学

我介绍一本书:《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有N多版本,一般是中专或大学的教材,大概300多页吧,很浅显,我的古代文学功底就是这样速成的,哈哈,不能说多深厚,最起码聊天,看书,听讲座之类的完全够用了。
至于古董背后的文化渊源,那太深了,我也不了解,就不多说了。
至于看课本,哈哈,可以说就是玩笑,你也看过,顶多能记个朝代名,一些名人,其他的没什么意义。尤其关于文化和文学方面,太简单了。政治方面又太偏面了,诚恳的说。具体了解还要看专著,观点更客观,真实。


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写了什么故事?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描写了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并从中总结了其最终失败的历史经验。小说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中心,力图展示出一部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采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以及农民起义军内部矛盾等多条矛盾线索即复线的形式,把笔墨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领域,全面系统地反映“天崩地裂”时代的历史巨变,艺术地探索和表现了一个政权的衰败、农民起义力量的兴盛覆灭等历史规律。小说整体视野开阔、色彩斑斓丰富、布局大气稳重、注重协调平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三百人之多,“从皇帝后妃到豪绅役吏,从义军将士到巫婆乞儿,从绿林好汉到商贾市贩,三教九流,各式人等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晚明社会人物全景图,而且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突出。在艺术结构上,作品采取“单元共同体”的组合方式,但都有机地服务于中心事件。在叙事描写上,追求历史事件与社会风俗面貌的结合,语言上注重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也有观点认为,《李自成》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但在写作观念和叙事方式上,与同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不无相似之处,即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解剖”封建社会。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正确性和合理性。

李自成的作品目录

《李自成·第一卷》北京在戒严中潼关南原大战义送摇旗谷城会晤崤函疑兵卢象升之死商洛潜伏从北京到商洛张献忠谷城起义夫妻会师北京的忧郁《李自成·第二卷》上卷商洛壮歌汴梁秋色杨嗣昌出京督师张献忠与左良玉从商洛到鄂西下卷紫禁城内外李自成星驰入豫李岩起义伏牛冬日河洛风云《李自成·第三卷》上卷高夫人东征小记燕山楚水洪承畴出关三雄聚会辽海崩溃项城战役横扫宛叶再攻开封燕辽纪事下卷慧梅出嫁袁时中叛变朱仙镇洪水滔滔《李自成·第四卷》甲申初春梦江南北京!北京!崇祯皇帝之死李自成在武英殿招降失败决计东征《李自成·第五卷》慧梅之死多尔衮时代的开始兵败山海关悲风为我从天来太子案始末巨星陨落尾声

对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如何评价?

从1963年第一卷出版,到1999年前后完成第五卷,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耗费了姚雪垠50多年心血。在这部小说中,姚雪垠把历史学者的胆识、功力,小说家的才能、本领,美学家的眼光、见解,熔于一炉,形诸艺术的笔墨,化为形象的艺术创造,精缕细刻,不仅展示了具有历史深度的民族风貌画卷,更成就了一部熔铸了历史思辨精神的煌煌巨著。01 展现出绚丽的民族生活风貌《李自成》以农民革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境内丰富多样的历史生活风貌。作品展现的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各种矛盾错综交织的动荡纷乱的年代,而且展现得异常真实宽广。人物从义军领袖、将领、谋士、家属、出兵、皇帝、后妃、藩王、文臣、武将到太监、宫女、幕僚、衙役、乡绅、商贾、艺人、游民、乞丐、巫婆、书生、农民、小贩、手工业者、江湖术士……几乎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他们都是中国的土特产,打着民族历史的很深的印记。比如开封城里的元宵节:周王府中,张灯结彩,金碧辉煌,燃放烟火,大摆酒宴,一派豪华富贵景象,而在相国寺内或街头灯下,灾民啼饥号寒,待卖的小女儿头上插着草标……再看京城周皇后的生日:为了替皇后和皇帝“祈福”,隆福寺的小和尚被骗自焚,而他那做宫女的姐姐,又因以血写经而死。她多年来用自己生命积蓄的二十两银子,在宫中才抵得上一碗黄瓜汤,这就是中国明代的皇宫生活。至于开封被围时期秀才张存仁一家的命运,他妻子那种善良、贤惠的性格和后来那番惨不忍睹的遭遇,更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写照。开封城中贫寒的知识分子张存仁一家,在长期的围城中粮尽菜绝,老父饿死,自己却迭受官军搜粮的打击。妻子香兰携子出城,被官军掳掠,儿子被投入黄水溺死后,被逼成疯癫, 披发赤足,对天地长呼,为儿子招魂。作者描写她凄绝的哭声,悲怆的呼叫,令人不忍卒读。作者对张存仁一家的描写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他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战争给广大百姓所带来的生活悲剧。开封城内的百姓由易子而食,直到公开杀人吃肉,偌大的中州名城,十室九空, 鬼火莹莹,直至黄浪直扑城头,浮尸飘荡。这部小说,以宏大的规模成功地写出了绚丽的富有民族色彩的历史生活画面。02 一部具有历史思辨精神的杰作《李自成》是一部表现明末总体政治格局的小说,却不以王朝史一类的标题命名,这种看似名实不符的矛盾,其实包括另一层巧妙的蕴意,即小说构思上多维互动的艺术格局。实际上,作品无论突出哪一方面,都以一种反衬的方式在突显对方,对其它两方面的描写也是有力的引导和铺垫。小说题目正是这种小说结构的体现,李自成农民起义是明王朝岌岌可危的政治局面的爆发点,明、清朝代易位正是明王朝自身矛盾、自我崩溃的必然结果。深入描写明王朝内部矛盾,不仅有利于了解明末农民起义何以剿而不衰、愈演愈烈,而且揭示了农民起义中诞生的新王朝与旧王朝在政权文化上的同构倾向,从而进一步理解大顺朝迅速崩溃的原因。同时小说对新兴的清王朝的关注和描写,它一系列的政治举措,野心勃勃,充满进取的活力,对于成熟到逐渐衰朽的中原文化是一股巨大的冲击力,这又使作品富于文化反思的品格。“李自成”不是孤立的,而是明、清转换之际的历史产儿。换句话说,没有明王朝积重难返的政治危机,就没有李自成农民起义;没有李自成农民起义,就没有明朝的灭亡和清军入主中原;没有大顺朝的覆灭,就没有清王朝的一统天下。促成明末历史大变局的这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如果说,小说描写李自成、牛金星、李岩、宋献策等人被“逼上梁山”、投身农民起义,与 水浒传 相似;那么由于明、清王朝在小说描写中所占的分量,特别对各方高层人物的着意刻画,使这部看似表现农民革命的“水浒传”,毋宁是一部描写明末历史的“三国演义”。崇祯是小说描写明末历史的焦点人物。起义军势力的长与消,清军的退与进,都与崇祯息息相关。一方面起义军和清王朝都渴望攫取大明江山;另一方面,摇摇欲坠的崇祯王朝仍然占据明末局势的主导地位,崇祯的每一个决策,都势必影响历史舞台上不同政治势力的胜负结局:明王朝投入镇压农民起义的力量多一些,清军势力就自北向南迅速扩张;明王朝全力以赴对付清军,李自成和农民义军的势力随即成星火燎原之势。崇祯由于夹在两股政治势力之间,国力逐渐被削弱,国土逐渐被蚕食,导致最终灭亡。历史固然有历史的“合力”促成,也绝非个别历史人物的历史。但注重描写的小说艺术,更看重历史生活中的人物和细节,看重历史人物的主动性,因此在小说中,这些人物也决不会是一些历史必然发展规律的玩偶。在这里,小说艺术似乎与历史哲学兜了个圈子,小说艺术的向心力在于发掘人物的具体复杂性,而不在于抽象的历史观念,甚至有意地反其道而行之,就像它标新立异的禀赋使然。实际上,任何抽象的历史观念只是对以往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总结,而无法倒推过去,指导小说家照此结论去演绎人物。恰恰由于小说家注重历史人物的具体可感性,作为一种艺术象征,才使这样的人物故事更令人信服地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宿命。崇祯的确是“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亡国之君,成王败寇,也是向来比较流行的舆论势力。但姚雪垠是一位对历史深怀悲悯之心的小说家,他没把崇祯写成一个咎由自取、天性顽劣的坏人,而详细地描写崇祯与命运抗争,写他的“励精图治”。尽管结局很失败,诺大的皇室家族,从朝廷到个人互相攻讦,互相拆台,简直就是自取灭亡。对于这些不配享有好的命运的人,作家也沉得住气,描写崇祯如何在做“大明中兴”君主的个人愿望与这种愿望最终不可能实现之间苦苦挣扎,他和他的王朝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不可预知的历史黑洞,并最终被这个黑洞吞没。崇祯向命运的每一次抗争,都在王朝内部酿造一次惨祸,加速了王朝灭亡。仅崇祯向戚畹求助这件事,平白无故死去的小太监、小和尚、宫女、都人、奶妈和他们的家人,书中较为详细描写的就有十来个;首辅薛国观被“赐死”,武清侯李国瑞在监狱吞金自尽,田妃从此一病不起,终致身亡。朝廷的言官、大儒有的惨遭廷杖,有的瘐死狱中,有的被迁回原籍,受牵连、遭横祸的人不计其数。《李自成》第四、五卷是这一段惊心动魄历史的结局篇。第四卷上册结尾描写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尽。第五卷上册描写多尔衮为清廷摄政王,于甲申年四月开始南征,五月占领北京。清王朝占据中原、统一中国近三百年就从“多尔衮时代”开始。第五卷下册描写李自成在清军追剿中,于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初放弃长安、又逃离武昌,军队完全溃散,他最后单枪匹马,在九宫山被当地乡勇杀害。小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李自成农民起义怀有无限同情。古代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其中悲剧是最具震撼力的原因,英雄的别称应该是一场悲剧。小说对明、清王朝的描写间或还有滑稽的成分和喜剧色彩,对李自成则完全不同。李自成是真正的悲剧人物,不仅因为他最后孤家寡人、身首异处的下场最为凄惨,也不仅由于他个人的种种过失,使他最终丢失了大顺朝皇帝的宝座。但小说描写李自成的悲剧在于,他天性仁厚,对下层百姓有强烈的同情心,他越是要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扩充军队,清除异己,推翻明王朝,就越向失败的结局靠近一步,越要背叛他原本善良的天性。这种悲剧性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法避免、无以克服的,如果消灭了问题一方,事物本身亦不存在。莫非真应了那句名言:“未掌权势者,权势会磨灭他。”

姚雪垠靠什么写成《李自成》

创作《李自成》的源泉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邓县九龙乡姚营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上过开封优级师范。由于家境窘困,母亲准备在他出生时溺婴,幸为曾祖母所救。他从小爱听外祖母讲故事,由此激发了想象力和文学兴趣。
邓县地处豫西南,环境闭塞落后,水旱灾害与瘟疫频仍。加上封建军阀压迫,农民无以为生,或外出逃荒,或铤而走险。姚雪垠9岁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烧光,从此随父母逃到邓县城内县后街居住。在县城里,先读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会办的高等小学,背诵过大量古文并习作文言。暇时爱听艺人说《施公案》、《彭公案》、《三国志演义》等书。
据《邓州市志》载,李自成曾三次过邓州,其中最后一次是1645年3月,在清军追击下,李自成残部从邓州西南下,一部分是从姚雪垠的家乡姚营村路过的,因而留下了大量关于李自成的民间故事。姚雪垠是听着李自成的故事度过幼年的,这也是他后来创作小说《李自成》的源泉。姚老说:“我幼年时听到李闯王的故事都是诬蔑李自成的,说他在河南杀得十字路上,搁金元宝没有人拾。大顺朝迅速灭亡,统治阶级把他当‘流贼’看待,在野史和戏曲中充满颠倒黑白的侮辱之词。我要做的工作就是还历史的本来面貌,不是盲目随着前人的脚印走,否则就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今人。”
创作《李自成》的体验
1924年秋,14岁的姚雪垠和二哥在信阳读中学,假期回家,走到驻马店开始步行,在泌阳县突然遇上了土匪,他们被绑架做了“肉票”,从此开始了土匪生活。后来,有个叫王三少的杆子要姚雪垠做干儿子,姚雪垠只好答应。王三少离开后,土匪薛二少又看中了姚雪垠,他只好再做干儿子。后来,这股土匪被打散了,薛二少派人把姚雪垠送回老家邓县家中。姚雪垠在土匪中生活了一百多天,他看到了土匪们的抢劫、烧房、杀人,看到了土匪们由小到大的发展,看到了土匪间讲义气,作战勇敢,看到了土匪与军阀间的争斗和激烈战斗。这一切都增强了对农民起义军感性生活的认识。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长夜》,就是写的这些生活。
正因为有过土匪和军旅生活的阅历和体验,姚雪垠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是姚雪垠创造《李自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创作《李自成》的功力
1929年夏,姚雪垠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与此同时,在《河南日报》副刊用“雪痕”的笔名发表处女作《两个孤坟》和其他作品,这些小说写了下层劳动者受封建势力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表现了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1931年暑假,他被学校当局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开除。从此结束学生生活,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到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发表了10多篇小说,这些作品展现了内地农村黑暗混乱的现实图景,和被压迫者奋力反抗的斗争画面。此外,他编过《大陆文艺》、《今日》两种刊物,在《芒种》、《申报》上发表杂感,还刊出散文、散文诗、文学论文多篇。由于受文艺大众化、大众语讨论的影响,1936年曾收集家乡口语,编为《南阳语汇》。
1938年春,姚雪垠去武汉,不久参加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抗日文化活动。在《自由中国》、《文艺阵地》上发表短篇小说《白龙港》、《差半车麦秸》。次年又在《文艺新闻》上刊出气氛悲壮的《红灯笼的故事》。后两篇曾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并被译为英、俄文。《差半车麦秸》和稍后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之所以受到文学界的重视,是因为成功地运用活泼生动的群众口语,写出了农民在抗战中的觉醒与变化。1939年起,姚雪垠在辗转鄂、皖、蜀等地的过程中,以主要精力创作中长篇小说,写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新苗》、《重逢》等。这个时期,他也写了不少文学论文,如《论现阶段的文学主题》、《通俗文艺短论》、《文艺反映论》、《屈原的文学遗产》等,其中一部分曾集为《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一书出版。此外,还印行了《M站》、《春到前线》、《差半车麦秸》等短篇集。
抗战胜利前后,姚雪垠转向故乡与童年的题材,完成了自传性长篇小说《长夜》,并写了《我的老祖母》、《外祖母的命运》、《大嫂》等一组散文。《长夜》以20年代军阀混战时豫西山区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李水沫这支土匪队伍的传奇式的生活,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强人”形象,真实有力地揭示出许多农民在破产和饥饿的绝境中沦为盗贼的社会根源,同时也表现了他们身上蕴藏着反抗恶势力的巨大潜在力量。
1948年以后,姚雪垠先在高行农业学校,继在私立大夏大学教书,同时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这为他后来创作《李自成》准备了条件。
另外,姚雪垠有两次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历史书籍,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一次是1925年,邓州人胡宾周是二品道员,购买了十余万册书运回邓州,建了座公共图书馆,姚雪垠从中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另一次是1931年,姚雪垠到北平,在北平图书馆夜以继日的苦读,丰富了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和文学基础,是后来创造长篇历史小说不可缺少的功力。
创作《李自成》的成因
1932年,22岁的姚雪垠因失业住在开封,经常到河南省图书馆(龙亭湖畔二曾祠内)去看书,他看书比较杂,但较多的是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一天,他偶然发现记载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的两本书,一是李光壂的《守汴日志》,二是周在浚的《大梁守城记》。这两本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不能忘怀。这是姚老接触明末农民战争史料之始。
抗战时期,他又接触到一些明末史料,开始动念写明末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但力与心违,徒怀虚愿。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上海的大学里教书,着手研究明代以东厂和锦衣卫为镇压工具的“特务政治”,写了不少笔记,还发表了一篇历史论文《明代的锦衣卫》。同时他开始研究崇祯及其家族的政治生活,从明武宗研究起,还曾以《崇祯皇帝》为题撰写论文,这一切为他后来在小说中描写崇祯皇帝的生活、性格和必然亡国的历史命运,奠定了基础。李自成三打开封和所得史料是创作《李自成》的最终成因。
创作《李自成》的动力
姚雪垠从1957年起创作《李自成》,到病逝前的1999年还在创作第五卷,历时42年。
姚老说:“1957年我被打成‘右派’,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写《李自成》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书于1963年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社会上立刻引起轰动,很快被判为大毒草,那些肯定过这部书的领导人都有一条罪状:包庇老右派姚雪垠,吹捧大毒草《李自成》。那时,抄家焚书在蔓延,随时都可能延及他家。正在这个时候,一道‘最高指示’救了《李自成》。1966年7月,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看见王任重列席,将他叫到身边,指示道:‘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第二天早晨,王任重即打电话向武汉市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最高指示’。这一指示既挽救了《李自成》,也保护了我的生命,使我免遭揪斗游行、打伤、关押,只是被抄了一次家,所幸的是稿子、卡片、大量藏书没遭被毁、被烧的厄运。”
姚老在“文革”中曾经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对他的信作了批示。毛泽东当时患病很久,又患眼疾,他看了姚老的信后,立即用铅笔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批道:
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
毛泽东 十一月二日“毛泽东适时地指示保护我,特别是要我将《李自成》一书写完,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我的一生中却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一件大事。我终于在1975年12月下旬从武汉来到北京,从事《李自成》的创作。”


上一篇:单机游戏巴士

下一篇:poorsakura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