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镇国之宝

时间:2024-06-13 14:58:54编辑:流行君

九大镇国之宝的介绍

司母戊鼎、清明上河图。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是当之无愧的镇国之宝。司母戊鼎是在我国河南省安阳市发现的,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重量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一个可以反映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之一,其作者是北宋画家张择端。这一幅画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上面的人物形象非常逼真,记载了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城的样貌。这一幅画也属于国宝级文物,目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是什么?


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是:1:汉高祖斩蛇剑汉代镇国之宝当然是开国皇帝刘邦的佩剑——斩蛇剑,刘邦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斩蛇剑自然被当作镇国之宝收藏。2.大禹治水”大玉山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玉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国之瑰宝。3.春秋莲鹤方壶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4.银雀山汉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1972年发掘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5.四羊方尊后母戊鼎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6、敦煌壁画和经书何谓敦煌壁画和经书: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敦煌经卷是指敦煌县莫高窟出土的4—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7.王翚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手卷王翚(1632-1717)清初六大家之一,名石谷,号耕烟散人等。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作于1715年,是王晚年最佳的仿古山水作品,在王?的存世作品中将风格各异的山水装为手卷,亦颇为罕见8.蜀素帖北宋时蜀地出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娟,名为蜀素。有人将一段织有乌丝栏的蜀素裱成长卷,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写。但蜀素的纹路滞涩,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因此传了三代,竟无人敢写。北宋元佑三年,米芾得见此段蜀素,一挥而就,在上面题自作诗八首。9.龙藏经《龙藏经》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百科全书。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页又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又名龙藏。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是什么?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是:一、金银器:太阳神鸟金饰。二、青铜器:西周利簋。三、石刻壁画:秦石鼓文。四、文献书简:《孙子兵法》竹简。五、书法:《平复帖》。六、绘画:《五牛图》。七、工艺品:真珠舍利宝幢。八、陶瓷:定窑孩儿枕。九、玉器:渎山大玉海。玉器是最早从古代文明中产生的文物,它的制作和使用也从未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被中断,历朝历代都有玉器文物珍品流传。玉器文物还没有类似碳14追踪年代的技术,其价值的判断主要还是靠鉴定者的丰富经验和细致的考证。大致来讲,古代玉器主要是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几个方面来确定其价值。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历史结晶 九大镇国之宝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之重器更是数不胜数,在数多的国宝中怎么才能称为“镇国之宝”呢?能称为国宝的那必然是个个绝世孤品,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民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九大镇国之宝吧。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

  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平复帖》

  《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

  《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定窑孩儿枕

  定窑孩儿枕,这是一个枕头,但它的形象却是一个素面光洁的孩儿,孩儿的背用作枕面。孩儿伏卧在床榻上,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

  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九大镇国之宝之渎山大玉海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之重器更是数不胜数,在数多的国宝中怎么才能称为“镇国之宝”呢?能称为国宝的那必然是个个绝世孤品,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 民族文化 一起来了解下九大镇国之宝之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国家人文历史》将渎山大玉海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渎山大玉海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南阳。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于至元二年(1265)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广寒殿(殿毁于明代后期),明末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明名御用监,后改名石钵寺),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历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作衬托,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学士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并建亭保护至今。渎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后于乾隆十一、十三、十四、十八年4次对其加工剔刻,纹饰细部略有改动。   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   渎山大玉海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是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质斑驳变幻,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划漩涡作底纹。周身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龙、鹿、猪、马、犀、螺等,形体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九大镇国之宝之渎山大玉海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之重器更是数不胜数,在数多的国宝中怎么才能称为“镇国之宝”呢?能称为国宝的那必然是个个绝世孤品,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民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九大镇国之宝之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渎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代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国家人文历史》将渎山大玉海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渎山大玉海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南阳。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于至元二年(1265)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广寒殿(殿毁于明代后期),明末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明名御用监,后改名石钵寺),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历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作衬托,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学士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并建亭保护至今。渎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后于乾隆十一、十三、十四、十八年4次对其加工剔刻,纹饰细部略有改动。

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

渎山大玉海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是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质斑驳变幻,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划漩涡作底纹。周身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龙、鹿、猪、马、犀、螺等,形体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九大镇国之宝之真珠舍利宝幢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之重器更是数不胜数,在数多的国宝中怎么才能称为“镇国之宝”呢?能称为国宝的那必然是个个绝世孤品,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民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九大镇国之宝之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

  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须弥海山通体描金, 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上面即为须弥山。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须弥山上面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 “八大护法天神”,天神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形态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护法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即为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佛宫中心为碧地金书八角型经幢,经幢中空,内置两张雕版印大随求陀罗尼经咒,以及一只浅青色葫芦形小瓶,瓶内供奉有九颗舍利子。

  华盖上方即为塔刹部分,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空心小龙为脊,做昂首俯冲状,代表着八大龙王。塔刹顶部有一颗大水晶球,四周饰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整个真珠舍利宝幢用于装饰的珍珠差不多有4万颗;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然而,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大镇国之宝之真珠舍利宝幢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之重器更是数不胜数,在数多的国宝中怎么才能称为“镇国之宝”呢?能称为国宝的那必然是个个绝世孤品,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 民族文化 一起来了解下九大镇国之宝之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   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   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须弥海山通体描金, 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站立在云端之上,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阿娜多姿。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上面即为须弥山。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须弥山上面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 “八大护法天神”,天神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形态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护法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即为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佛宫中心为碧地金书八角型经幢,经幢中空,内置两张雕版印大随求陀罗尼经咒,以及一只浅青色葫芦形小瓶,瓶内供奉有九颗舍利子。   华盖上方即为塔刹部分,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空心小龙为脊,做昂首俯冲状,代表着八大龙王。塔刹顶部有一颗大水晶球,四周饰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绘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整个真珠舍利宝幢用于装饰的珍珠差不多有4万颗;塔上17尊檀香木雕的神像更见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难度极大;然而,天王的威严神态,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静穆庄严,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   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行运传真

下一篇:嫁入豪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