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历史事件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长津湖战役的伤亡人数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汉字游戏》揭秘历史上越南开国国王是哪位中国人?
越南开国国王:越南,作为一个从未脱离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他的大部分历史是由中国人写的。现在,历史学家公开承认越南的开国者是中国的赵佗。但在越南神话中,这个国家最早的王朝是由中国神农的后裔建立的。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另一位中国人,——安阳王,蜀人。根据越南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HongPong家族。许禄,庞鸿家族的第一位君主,是中国神农家族的后裔。他被称为“阳光之王”,统治南方,被称为“红鬼国”。泾阳王娶了洞庭龙王的女儿,生下龙王。越南人把蒯龙军称为“粤父”,他的长子是王雄,继位建立了延续了18代2000多年的“文郎国”。所以越南人自称“公王孙”或“龙的传人”。公元前257年,蜀国最后一个王子蜀蟠率众,灭文郎国,建立罗国,自称安阳王。但也有学者认为,传说中的文朗、罗欧等国可能只是有政治组织的部落联盟,而不是有阶级社会的国家。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兵横跨岭南,占领了今广西、广东、福建,并征服了当地的百越部落。秦朝移民到这一带,建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由项郡管理。秦末有乱。公元前203年,秦南海魏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建都于今广州。北越成为南越的一部分。越南历史学家陶维英在《越南历代志》年说,“罗欧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字。”罗欧为蜀安阳王所建,其史料只能在中国《胶州外域志》年找到。在越南,有口头传说、六合大集全书等。公元前316年,蜀国灭亡。:“周五秋,秦大夫,司马懿,杜等。斩蜀于道,因其不肯。走后,吴阳受伤,兄弟傅、太子退守各乡镇,死于白鹿山。明凯之死,凡王叔十二世”。舞阳在四川省彭山县。舒死后,幸死的王公贵族孙辈从这里分散:沿青衣江、雅砻江南下,到宜宾、泸州,再到贵州、云南。当时云贵是楚国的势力范围,蜀人可以有一点喘息的时间。但秦灭楚后不久,这里就不适合长期居住了。蜀人从滇池步行到华开府,再沿潞江上游进入越南北部宣光地区。安是蜀国的一位伟人。他征服了当地的Xi欧,并统治了南港的十个地区。蜀中被流放贵族占据的地区,就是红河出没的地方。每年雨季会汇入泽国,潮起潮落,带来肥沃的泥沙,适合种植水稻。这里的欧和罗月也以农业为生。让我们来谈谈温柔善良的Xi瓯人。说“南方潮湿,西方蛮夷西有欧洲,都是半裸的”,那时候他们的经济文化还不发达,树干到汉朝还经常打磨。来自相对发达地区的王很快被当地部落首领提升为最高酋长。但是罗月的人会有麻烦。罗月,又名撩人或撩人,听起来很难对付。卢慈云《华阳国志蜀志》说:“老挝人在山外靠打猎和吃昆虫为生。”人们不仅要刀耕火种,还要去山里打猎,生吃蜈蚣等昆虫,相当野蛮。被流放的蜀王后裔绝对不是“活着的”软蛋。在说服了Xi欧的好姐妹后,她们将目光盯在了骆越的野玫瑰上,她们扩张新疆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是,在外面忙的时候,一定要在里面安顿下来。南蜀王后裔在香港的统治不够稳固,一些部落首领蠢蠢欲动。根据戴彝的传说,王在位60年后去世,享年95岁。他的儿子蜀蟠在10岁时即位,——。因为赖已经85岁了,还能生孩子,远远超过的——。他是摄政王舒默的堂弟,舒攀。领导闻讯,辞去“清军边将”一职,分兵南港京都一带。舒默说他被打败了,领导暂停。虽然领导人只是士兵,但分裂趋势已经形成。但是,舒攀就像一个有很多想法的哥哥。他说:现在有十个区,只有一个区属于国王。怎么能有当国王的乐趣呢?我们为什么不比赛呢?如果有人赢了,我愿意讲和,让他统一一切。领导们笑着答应了,于是舒攀组织了十场比赛:1.比赛看谁的皮硬;2.比做事更好更快;3.去中国种纳龙;4、比射箭,射榕树叶,看谁射榕树更快更秃;5.把一个坡上的苗插到另一个地方的地里;6.写一千首诗,看谁是人肉写诗机;7.制作龙舟;8.把石头剪成一双鞋,不能像破鞋;9.烧石灰,烧砖,造城;10.把铁犁磨成针。显然,任何人都很难完成十项全能,舒攀已经用美人计悄悄破坏了它。例如,当第一个男人正在拍摄榕树的叶子时,一位美女突然把他扔了过来,抚摸他的胸大肌,让他不得不拍摄其他东西。最后没有人赢,领导真心支持这个早熟的少年成为国王。从此,蜀蟠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隔壁的罗月却被杀了。传说中,洛越人的国家叫“文郎国”。在蜀国崛起期间,他的国家由一位男性国王统治。据《南粤王传》年记载,蜀盘郡多次攻打文朗,均被王雄击败。天生神力的王雄可以一拳打碎瀑布,但他自负。他浪费了他的武器,而不是修理它,而是享受每天的食物和饮料。每天喝一杯凉茶或者吃一碗麻辣烫,他都很开心。到了五十八年,蜀将潘又率领三万大军攻打文朗。王还在酒帅,直到蜀兵入侵京都才醒过来,于是吐血死在井里。潘得其地,立瓯,建都丰溪,封为安阳王。欧洲确立了主导地位,安阳王独霸一方。后来,强秦统一了中国,但这超出了它的能力。安阳王逍遥法外多年,别人在沙发上打呼噜。秦末,楚汉相争,南海县令赵佗击败桂林和向君,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定都番禺。南越的领土东至福建以西,北至南岭,西至广西,南至南海。它与罗欧接壤,其广度和国力都优于它。“年轻就要被打败”,只要参加过群殴的中学生都知道这一点。当南越巩固其内部统治时,罗欧成为其侵略的目标。据《屯溪纤维志》“南越王对安阳王采取全部攻势。王在安阳有一个神人。他得到了他的帮助,为安阳国王制作了一把弩。一枪打死300人。弩是一种有臂的弓。《大岳》和《胶州外域》记载:“吴人爱蜀侧竹弩”,可见蜀弩战斗力不弱。王安阳来自蜀国,与越南作战。他可能暂时在弓箭战上有优势。但如果一把弩杀死300人,就会被视为神话。这个神话越来越扯淡了。《华阳国志》夸道,“大王有弩,一箭杀越军。”《南越志》也说,“一弩杀万人,三弩杀三万人。"眼看霸王要硬上弓,南越王只好暂时撤兵,派了一个叫“石”的王子做安阳王的人质。两国之间有过短暂的和平。此时,历经千辛万苦的安阳王也老了。他征服了九个首领,杀了雄王,现在又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南越,所以他沾沾自喜,站在了几代人的巅峰。至于生产十字弓的高通,安洋不像过去那样客气了。挨揍,辞职,退休。临行前,他对安阳国王说:“珍惜这把弩。能持弩者为天下之王,不能持弩者必死。”。然而,神弩最终还是被反击了。它可以赢得成千上万件盔甲,但它无法逃脱邪恶的手。原来安阳国王有个女儿叫,经常像开水一样荡漾。看到南越被劫为人质的王子长得帅,就跑去混入人群,和他发生了关系。王子开始抓住机会在床边吹起风,寻找朱梅的弩见神。一是朱美封杀。她拿不住的时候就一直说“人家要就要”,还偷了我爸的弩给小白脸看。小白脸一见弩,趁机偷走,用锯子锯掉,但留下一层竹皮,门也没锁。然后逃回南越,向赵佗报告。于是南越再次大规模入侵,安阳王让人背十字弓。弓弩突然断裂,蜀军大败。罗欧也死在了南越。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流放天赋,安阳王自己逃了出来。他上了一艘不知道去哪里的船,出海了,再也没有回来。蜀人在异乡建立的基业像流星一样消失了,只剩下几粒尘埃,在千百年来的旧纸扉页间飘荡。
《长津湖》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你了解吗?
又到了国庆档,各大影院纷纷上映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长津湖这部电影取自历史真实事件长津湖战役。很多人不了解这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今天在这儿就给大家介绍一下。1、电影定位: 在我们去看这部电影之前,首先要找好这部电影定位。我们要确定这是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片,并不是军事纪实片也不是纪录片,这是一部商业片,商业片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让各种文化水平的观众都能看懂来赚取票房。另外它是一部爱国教育片,所以这部电影必须能在各种活动课堂上播放才能上映。经过以上两点的限定所以这部电影注定不可能拍的太有深度,在我们观看的时候不应该过于挑剔。2、历史: 那么长金湖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呢?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成建制的歼灭美军一个团共歼灭美军13916人。但与此同时我方第九兵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我军陆军第27集团军军史中记载,所有长清湖战役的参战人员从安东开始乘车入朝极速前进,他们接到了轻装前进的命令,丢掉了除弹药之外所有物品。虽然有事后补充的御寒衣物,但实际上发放到战士手中的冬装石凉杯水车薪,在伏击的过程中长津湖气温下降至零下30多度,导致很多战士被冻伤。3、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然后根据美国士兵的回忆,中国人民志愿军肩披白布一群一群地从树林中冲出,大部分人应该是冻僵了,移动速度很缓慢,面临美军的火力扫射毫无畏惧,让美国士兵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无法战胜的战争。正是这些人民志愿军的无畏牺牲,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故事1、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2、狼牙山五壮士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3、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4、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5、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扩展资料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参考资料:杨靖宇-百度百科参考资料:狼牙山五壮士-百度百科10个简短的英雄小故事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工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2、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疲劳的时候,将就一下。3、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4、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她给出的理由是: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看过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5、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有一名医生看到一个19岁的患者,内心承受力差,因为被感染内心有些崩溃,父母都在安慰这个患者,当这名医生接受采访提到这个小患者的时候,痛哭起来,他说:因为看到他,我也想到了我的小孩儿。6、河南的137人医疗队驰援武汉,一个护士的丈夫在车下痛哭大喊:“王月华,我爱你”。妻子是偷偷报的名加入医疗队,丈夫是另外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后来记者采访痛哭着给妻子送行的那位丈夫,他说:知道这个事儿应该我们去做,但是真正放到我们身上的时候,很难转过弯儿来,感觉很矛盾。本来感觉男人不应该这样哇哇大哭的,但是那个时候受不了,感情控制不住。7、昨天,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排东村村委会,留下10000元说要捐给武汉,转身就走。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他说,“我叫中共党员、老军人!”据了解,老人名叫谢兰前,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网友:手插口袋离开的背影,真帅!国家有难,我出一份力,别写我名字。8、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12000现金。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9、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10、近日,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我随时准备被隔离!”抗日英雄的事迹简短1、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2、王二小——抗日小英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3、张自忠——抗日战争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他写信给河东的第五十九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被日军杀害,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4、狼牙山五壮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5、炸碉堡——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抗日英雄故事100字左右1、小兵张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最终走上了抗日的道路。2、少年王二小: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3、赵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4、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忠骨永恒张自忠:张自忠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长津湖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战役背景:1950年9月15日,美国第10军成功登陆仁川。在多国部队南北夹击之下,釜山周围的朝鲜人民军主力遭到歼灭性打击。9月末,多国部队攻占汉城,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在望了。10月初,多国部队越过38线,进入朝鲜,意图在1950年底重新统一朝韩。多国部队以贯穿朝鲜北部的太白山脉为分界线,沿西海岸进攻的为美国第8军团,东海岸则为韩国第1军与美国第10军。10月19日,隶属美国第8军团的韩国陆军第1步兵师率先攻入平壤。20日,平壤被多国部队占领。朝鲜人民军至此基本被消灭殆尽。绝大多数联合国领导人,包括联合国军多国部队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认为朝鲜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然而,西方世界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悄悄地介入了这场战争。
台湾的爱国诗篇有哪些?
台湾诗人蔡惠如,是台湾新旧文学过渡期中,台湾新文学的先驱之一。因抗日,被日本人抓进牢里,但他坚贞不屈,对祖国充满希冀和渴望之情。他在狱中作《狱中感赋》36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中原大地如春归,绿水青山待我还。”他在最黑暗的日本人监牢中眺望着祖国的春天。孙中山“同盟会”派往台湾抗日的成员罗福星,曾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曾到新加坡、印尼、缅甸为“同盟会”工作。他到台湾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发展了数万名党员,在发起“苗栗起义”时不幸被捕,被处绞刑,年仅29岁。他在狱中写下了大量诗作,题名为《狱中诗》,刊于《台湾省通志稿·革命志·抗日篇》。现举两首:背乡离井赴瀛山,扫穴来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识大刀还。青年尚武愤精神,卑睨东天肯让人。三州区区原弱小,莫怕日本大和魂。诗人在敌人的监狱中,时时面临死神的召唤,但他英雄无畏,对革命充满信心。他公开号召人们“莫怕日本大和魂”,真是钢筋铁骨,大气凛然,视死如归,在野兽面前比野兽更强悍。在谈台湾的爱国诗篇时,不能不提及梁启超。1911年,梁启超受林献堂的邀请访台,他看到台湾的武装抗日牺牲惨重,成效甚微,便建议由以武装抗日为主,改由非武装抗日为主。在他的帮助下,台湾抗日活动很快变化。于是“台湾文化协会”等非武装抗日团体很快诞生。梁启超在台湾写了许多诗,题名曰《台湾杂诗》。他的一首长标题诗:《三月三日遗老百余辈设欢迎会于台北故城之荟芳楼、敬长句谢》一诗:劫灰经眼尘尘改,华发侵颠日日新。破碎山河谁抖得,艰难兄弟自相亲。余生饮泪尝杯酒,对面唱歌哭古人。留取他年搜野史,高楼风雨记残春。诗中表现了梁启超站在被敌人占领的国土上的痛苦和无奈,透露出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同胞的同情与挚爱。台湾这些反抗异族入侵和占领的爱国诗篇,是先烈们用鲜血写成,用生命浇铸,辉煌灿烂,壮美无比。它既是血写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国魂。台湾的历史因它而获得延续和再生,台湾的土地因它肥沃而美丽。它既是台湾文学之骨,也是中国文学之魂。它是台湾文学大山的巍峨高峰,它是台湾文学长河中最灿烂的灯塔。患有软骨病和夜盲症者读读它,腰就会变得挺直,眼睛就会变得明亮。台湾早期抗日文学三杰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号沧海,台湾彰化县人。13岁中秀才,1899年在福建乡试中举人,同年进京考取进士,与布政使唐景崧交往甚密,既是师徒,又是朋友。丘逢甲毕生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勉:“我生延平同甲子,坠地心妄怀愚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就预见到日本人对台湾的野心。于是便投笔从戎,用私家资产招兵买马组织团练,共有10万余人,成为捍卫台湾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1895年2月,甲午战败,唐景崧正式征调丘逢甲负责台北市的防务。丘逢甲的哥哥丘逢先、三弟丘树甲并称为“丘门三杰”,均是丘家抗日义军的领袖。1895年4月18日,《马关条约》签订当天,丘逢甲血书“拒倭守土”四个大字,联络唐景崧、刘永福共同抗战日。同日又写血书:“桑梓之地,义与存亡”,上呈清廷,他们倡议成立“民主国”,丘逢甲任各军统领和“副总统”。他们宣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丘逢甲回到原籍——广东嘉应州。离台时,丘逢甲写下《别台作》诗六首。诗前小序:“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清珍藏之。十年后,有心重若拱壁矣。海东遗民草。”其中第一首写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这首诗表明丘逢甲不甘心失败,时时心系国土,并抱着聚积力量再与敌人一拼的愿望。在《往事》一诗中写道:“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在《送颂臣之台湾》一诗中写道:“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不光复台湾,丘逢甲死不瞑目。丘逢甲返乡后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资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员,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等职。丘逢甲去世时年仅48岁,临终遗言:“葬须向南”,“吾不忘台湾也!”丘逢甲是我国晚清时期的重要爱国诗人。他9岁就写出《学堂即景》、《万寿菊》等诗,享有“古诗手”之誉。著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抄》。丘逢甲被誉为“丘才子”,唐景崧赠他“海上百年生此奇士,胸中万卷佐我不能。”对联一副。丘逢甲诗作最突出的内容和主题,是强烈的爱祖国、爱民族精神。一方面他对清廷的腐败无能割让台湾的卖国行径极为愤慨,心中无一日不怀复台渴望,“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另一方面对祖国的未来怀着希望:“郁郁钟山紫气腾,中华民族此重兴。江山一统都新定,大纛呜笳谒孝陵。”(《谒明孝陵》)。丘逢甲是新派诗人,主张诗界革命。丘逢甲在《台湾竹枝词》诗中对新派主张有突出表现:“唱罢迎神又送神,港南港北草如茵。谁家马上佳公子,不看神仙只看人。”诗中的平民化和口语化气息相当浓郁。梁启超说:“若以诗人之诗论,丘沧海其亦天下健者矣!”并称他为“诗界革命一钜子”。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云:“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沧海君。血战台彭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柳亚子认为丘逢甲诗的气势上超过黄遵宪。
能不能说一些比较著名的有关台湾爱国的古代诗歌阿
黄遵宪 《台湾行》
城头逢逢雷大鼓,
苍天苍天泪如雨,
倭人竟割台湾去。
当初版图入天府,
天威远及日出处。
我高我曾我祖父,
艾杀蓬蒿来此土。
糖霜茗雪千亿树,
岁课金钱无万数。
天胡弃我天何怒,
取我脂膏供仇虏。
眈眈无厌彼硕鼠,
民则何辜罹此苦?
亡秦者谁三户楚,
何况闽粤百万户!
成败利钝非所睹,
人人效死誓死拒,
万众一心谁敢侮?
……
水门桥战役七连全部牺牲了吗
元旦期间,我刚在视频网站上看了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导演的的电影《长津湖》。电影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之间在后勤保障、重武器、制空权方面的巨大差距。而水门桥战役就是长津湖战役的一部分,是长津湖战役的尾声。一、水门桥战役的经过1.长津湖战役中国获胜1950年自11月27日开始,已经进抵到朝鲜北部柳潭里的陆战一师,在几乎就要实现麦克阿瑟“饮马鸭绿江”豪言壮语的情况下,遭到了不明数量的中国军队的围攻。一夜之间,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的10多万中国军队,把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在柳谭里、新兴里、古土里和下碣隅里等地,从北向南,分割包围成了五块。朝鲜战争中堪称最惨烈的一战——长津湖战役爆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全歼了美军一个团——“北极熊团”。2.三次炸断水门桥11月30日,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终于正式下达了撤退命令。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往南撤退线路,自柳潭里始,至真兴里终。在美军南撤到新兴里的线路上,有一个关键点位,就是“水门桥”。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5.6公里,架在两座山体之间。桥的跨度虽然只有8.8米,但下面是断崖,所以是唯一一座可以通行车辆和人员的桥梁,也是美军陆战一师逃出长津湖地区,向南撤到真兴里的必经桥梁。陆战一师经过几昼夜拼命突围,即将来到水门桥。12月1日,志愿军炸断了水门桥。史密斯赶紧命令工程营火速赶往水门桥,用最快的速度,重新修复了桥梁。12月4日,志愿军再次炸断水门桥。史密斯再度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修水门桥。美军再次修复了桥梁。12月6日晚,志愿军再次炸断水门桥,并将原桥的根部也全部炸掉。志愿军20军58师某副师长亲自来观测爆炸效果,认为按照这次水门桥的受损程度,美军至少要花半年时间才能修复。美军在危急关头,火速通过空运空投一批M-2架桥钢梁过来,凭空再架一座桥。12月7日,8架美军C-119大型运输机飞抵美军古土里阵地上空,空投下了8套M-2型钢梁。结果,其中一套落入了志愿军阵地,一套落地后严重变形,其他6套,都被美军成功接收。12月8日下午4点,一座全钢结构、可以通过包括坦克在内的全部重型机械车辆的“水门桥”,出现在了被志愿军炸断的桥基之上。2个小时之后,陆战一师先头部队抵达水门桥,开始过桥。3.志愿军的阻击负责阻击的志愿军一部分连队按照计划进入阻击阵地。但是,在美军的整个撤退过程中,这部分连队却一枪未发——这就是被冻死在阵地上的“冰雕连”。在此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都被活活冻死。在那些冻死的志愿军战士里,有一个上海来的兵,叫宋阿毛。他在冻死前,留下了一张自己手写的纸条,上面写的是:“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12月10日晚,美军陆战一师最后一批部队临近水门桥。这时候,公路的两侧忽然响起了零星的枪声——是中国志愿军的阻击。从两侧山顶上奋勇往下冲锋的中国军队——只有区区几十个人而已。他们是拼死赶到阻击地点的志愿军20军的一支部队。尽管只有几十个人,但他们立刻向美军大部队发起了冲锋。美军无心恋战,急速撤退。12月11日凌晨2点,1万多名陆战一师的官兵和1400多辆各种车辆和坦克,已全部通过水门桥。为了防止志愿军尾随追击,美军的断后部队将炸药全部装填完毕,炸掉桥梁。至此,长津湖战役全部结束。二、水门桥战役七连的结局电影《长津湖》中的七连的原型尚不知是不是冰雕连,如果原型为冰雕连,那么七连几乎是全军覆没。七连是电影中的连队,与真实的志愿军仍有所区别。电影中的七连的最终的结局只能静待电影上映后,在电影中去寻找答案。
水门桥战役七连剩下谁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七连157人仅剩一人。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们,一个比一个死得惨烈,他们都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军人的职责,慷慨赴死,死得光荣。逝者已矣,而生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伍万里,作为七连唯一的幸存者,义无反顾,挑起了这份担子。 《长津湖之水门桥》战士战死 影片对于战士群像的表现,充满着丰富细腻的人物刻画,与强烈饱满的情感张力。 第七穿插连接到炸毁水门桥的任务之后,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个个慷慨赴死,以自己的生命完成战斗任务,那些死亡场景触目惊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战士们也是像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亲人朋友的普通人,但是为了保卫祖国与家人,他们不惜献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祖国人民搏一个和平的未来。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部队清点人数的时候,伍万里报道: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这一句穿透了多少人的心,让人禁不住哽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水门桥》讲述了我军三炸水门桥,美军三次修好水门桥的故事,第一次我军九连用炸药包炸出来了一个大洞坑,美军用木头支架修补,第二次七连战士平河用炸药包连桥带坦克一起炸把桥炸塌了,结果美军增援部队直接用用钢板修补,第三次七连梅生开着覆带车从山顶冲向水门桥,彻底把水门桥炸毁了。结果美军又从日本直接空投了一座桥钢构组件,把桥修好了。 但是,其实在距离水门桥的不远处,也就是美国穿过水门桥的必经之路,其实也是有安排了一个连(六十师一八零团二连官兵)的战士进行狙击的,只是这个连的士兵都被冻僵了。这个在水门桥电影里面没有展示,是非常遗憾的。 其实,长津湖战役中涌现了好几个冰雕连,但是最著名的正好是水门桥附近这个冰雕连。最终让美军逃过了一劫,倘若这个连的志愿军不是被冻死了,而是将美军狙击在水门桥附近,那么美军陆战一师就真的有可能报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美军陆战一师有一万多人通过水门桥逃出了生天,但是它的军魂已经被打散了,此后在朝鲜战场上,陆战一师基本上就成了打酱油的存在,没有立下什么功劳了。两万五千多人陆战一师,被我军歼灭了一万四千多人,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长津湖观后感
看了电影《长津湖》,真是被它巨大的电影感给震撼了。画面完美到已经找不到形容词来描述,只能与它融为一体,沉溺其中,体会人物故事。《长津湖》以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在极度严寒的环境下,通过志愿军七连的英勇战斗,来体现无数军人先烈们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宁成冰雕也要守住阵地的革命精神。一个个鲜活的战士,最小的才19岁,刚当兵就奔赴战场一线。在战场上,他们守望相助,彼此交托生命,拥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军人的荣耀。一身黄色军装,从来不是件装饰品,那是自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保证。然后,脱下军装,他们就是父母眼中最宝贝的孩子,是爱人心中的是念念不舍,是孩子哭着不想松手的爸爸。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下一辈不再经历战乱、流血牺牲。如今盛世如他们所愿,我们过得很好。对于这些最可爱的人,除了不能忘记,也要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营养与力量。长津湖是分两部上映的,目前上部已经取得非常高的票房!下部《水门桥》票房应该至少也有个30亿以上,水门桥讲的剧情如下:电影《长津湖》下部《水门桥》,聚焦七连接受新的任务:三炸水门桥。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志愿军两次炸桥,两次都被美军修复。第三次被炸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以中国人对科技与工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
《长津湖》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津湖》观后感1 10月3日,爸爸带我去看了一个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长津湖》。讲的是1950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决定攻打朝鲜,朝鲜抵御不住美国的强势进攻,向中国发起求助。毛主席想美国再往前进攻就要跨过鸭绿江了,于是他下令志愿军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最感动我的故事是讲述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三位战士先后参军。偶然的机会哥哥发现弟弟伍万里扔手榴弹扔的特别准,然后弟弟用他那精准的手法帮助团队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炸毁敌方的信号塔。 随后,美军的北极熊团来支援。伍千里带着大家去阻击,这时敌方投下了一枚炸弹,参战多年的老战士雷公一眼认出这是一枚标识弹,他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把标识弹装在车上带到了敌方的坦克营,敌军的飞机向标识弹轰炸,他和敌军的坦克营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许许多多的战士也在战争中先后牺牲了。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影片中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要格外珍惜。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长津湖》观后感2 这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到夷陵万达广场,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 影片开头连长伍千里和他的家人在一起,这是电影难得的和谐与安宁。可是很快这种安宁就被打断,朝鲜战争爆发了,伍千里奉命回到部队奔赴朝鲜。 整个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们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中坚守阵地,他们衣着单薄,粮食补给不足。而反观美国大兵们却吃着烤鸡,面包,喝着咖啡牛奶,甚至还有酒。看到这里我很是气愤,心里想着:“这些帝国主义的士兵,别以为武装到牙齿就会打败我们志愿军,你们等着吧!” 志愿军战士们在危险的战场也有可爱的一面,特别是余从戎和一个老兵戏弄伍万里念检讨那一段,伍万里不会写的字都用○代替,什么“蛋”讨书,雷“蛋”长……,这几句话下来,整个电影院都充满了笑声,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这也是整部影片难得的欢声笑语。 虽有欢笑,那是志愿军战士在强敌面前的从容。但是影片更多的展现的是悲伤与愤慨,特别是雷排长抱起标识弹,强忍着被灼伤和腐蚀,毅然把标识弹用车拖走,最后被美军飞机炸死的镜头,我哭了,全影院的人都哭了。伍千里在小本上把雷排长的名字用红笔框起,整个本子上全是红的,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不停的流下来。影片最后“冰雕连”的镜头,连美国士兵看到都不禁的敬礼,起了敬畏之心。 梅生说过一句话:“我们之所以现来打这场仗,是为了将来我们的后代不用再打仗!”是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式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就没有现在别国对我们的敬畏。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志愿军战士在资源和装备都不如美军的情况下就是凭借着坚韧的意志,不怕死的精神取得了胜利。所以我们现在也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的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自有自身强大了,别人才不会欺负你才会忌惮你,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长津湖》观后感3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里有很多感想。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长津湖战役。故事的背景是在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陆战一师潜到长津湖西侧,这里有连绵起伏的万重山。志愿军们清楚地知道,前方的美军有数十万人,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陆军第七师31团有4000人,陆战一师的一团和五团共8000人,并且还有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但我方志愿军,装备不好,只能“硬打”。 长津湖这部影片,一部分是通过采访当年作战老兵的回忆还原出来的。志愿军当时没有多少棉套,可能是老天爷也在作怪,夜晚最低的温度竟低达零下40度,让志愿军的战斗雪上加霜。 电影里有句话我印象深刻:这场战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正是先辈们的无畏奉献,才让我们有了美好的今天,我们更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奋斗,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长津湖》观后感4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如期而至,祖国母亲迎来了她的第72个生日,全国上下举国欢庆庆祝这个不平凡的日子。 马路两旁张灯结彩,各处摆放着鲜花,给这节日装点着欢乐,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当看到那一面面飘扬的五星红旗,不禁让我想起了妈妈带我去看的电影《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中国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感人的历史故事。当面对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军队时,我们的战士用血肉之躯战胜坚硬的飞机和坦克,我们的战士拥有的是钢铁般誓死保家卫国的意志。 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先烈。吾辈生于盛世,亦当不负盛世! 《长津湖》观后感5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长津湖》,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是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不打这一仗,就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来打。”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敬仰我们的烈士们。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我们中国军人在冰天雪地里吃土豆,挨饿受冻,而美国军人在军营里大口吃肉。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坚守阵地,抗战到底。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雷公勇敢地转移标识弹,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最后说着“我好疼,我要回家。”是怎样的精神让他义无反顾冲向战场?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如今的繁荣昌盛!我们要时刻铭记,永世不忘,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长津湖》观后感6 7天长假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从南县回来,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的第2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的战役。 长津湖战役描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三个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与世界武器装备一流的美军第十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的直接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最终扭转了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感人历史故事。 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很多非常震撼、非常感人的场面和片段,比如志愿军在坦克火炮及枪林弹雨中冒死炸毁美军信号站的场面和雷公一个人开着吉普车载着标识弹,敌军的战火不断往他周围轰炸,他的脸被烧焦,手不断颤抖时,大家都泪目了,这些情节让我记忆犹新。 最后我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 《长津湖》观后感7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还不是很清楚抗美援朝这场战役,不清楚那时中国的实力与国情。但是这部《长津湖》不仅告诉了我答案,还给了我仿佛身临其境的别样体验。 追求英雄意义的伍万里在军队中逐渐由桀骜不驯转变为成熟懂事;最有经验知道哪里有危险的雷公为替战友取得生机,运走标识弹而在炮火中贡献了自己最好的一份力;不求名利只求一腔为国热血的毛岸英化名刘秘书战斗在最前线,与重要战略物资一同牺牲;退伍的指导员梅生带着女儿的照片坚持归队,只为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是军人的荣耀!”、“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会被吃掉。要是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是只鹰!”、“希望下一代,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各样的身影不断刺激着我的眼,不同的话语冲击着我的心,热泪止不住地在眼眶打转,生在这样的年代,我很庆幸,也很荣幸。 致敬! 《长津湖》观后感8 离开电影院后,我的心情依然澎湃,不能平静。荧幕前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们的战斗画面依然让我热血沸腾。我深感即使现在的我们没有被敌人残酷对待,也不能替曾经身披战衣的英雄战士们去原谅。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先辈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你们吃过零下40度的土豆吗?你们被土豆“嘎嘣”断过牙齿吗?你能想象,卧在冰雪下,靠冻土豆果腹的悲壮吗?看完影片,丰衣足食下的我们,应该为浪费粮食而觉得羞愧。 两军交战前,是美军感恩节前夕。一边零下40度,中国志愿军贴着峭壁,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冰冻但不至于硬得吃不下口的黑土豆果腹;另一边,美国兵不只是带着坦克、轰炸机、炮弹来中国的领土,他们甚至打战都不忘带上火鸡、培根、咖啡、高脂肪的饼干巧克力和各类罐头……就是这样,美军还抱怨着天气过于寒冷。如果不是看了历史的资料,你都不相信,这样讽刺鲜明对比的画面,竟然是真实的。 但是这样艰苦的战斗环境,依然不能压住我们决心战胜,赶走美军的气势。毕竟,我们的英雄是坦克、轰炸机等那些先进武器都不能让我们退缩的军队。对于只想舒服打战的美国军队来说,他们当然不能理解“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其实,印象深刻的还有影片里的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革命烈士们用一拳拳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他们为我们铺下的和平道路上,我们新一代的少年们定要好好学习,不忘历史,励志前行,壮大祖国的未来。 《长津湖》观后感9 今天,妈妈带着我去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是《长津湖》。妈妈告诉我,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中国抗美援朝的时候,一场真实的战争。 这是我第一次看,战争类的电影。他让我太感动了,尤其看到我们的军人从碎石路上穿过对岸的场景,看得我心里既气氛又难过。因为没有别的路。战士们只能一个个从碎石上穿过对岸。周围没有掩盖物,美国的飞机从天空上飞过,战士们赶紧躺下当死尸,可是这样也没有逃脱美国飞机的轰炸,好多战士躺在那里活生生地炸死。看得我心里难过极了,看着那一个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全场的人们都发出了“哎呀” 的声音,我想这时候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最精彩的一幕是我们的战士接到命令和美国军队进行全力对抗的时候。虽然我们战士们的武器和美国的坦克大炮没法比,但是我们的战士凭着顽强的毅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把美国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用无数先辈们的的鲜血换来的,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同时妈妈告诉我,我们要好好学习,只有我们的科技发达了,武器先进了,才不会受别的国家的欺负。 《长津湖》观后感10 时间转瞬即逝,你看,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二年的辉煌岁月。大街小巷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些人佩戴的口罩也变成了国旗的模样,电影院里,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一部部的上映,每到高潮之时,观众们会不自觉地挥舞国旗,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在9月30日晚上七点整,我随着父母来到电影院,观看《长津湖》这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它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军殊死一战,最终取得了战前设定的目标。 这部电影让人摸不着主角是谁,或许整个七连都是主角吧。这部电影验证了一句话:落后就会挨打。当年,我们的新中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美国不听我们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挥军杀至中朝边境,轰炸我边民,还充满挑衅地说:“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保证大家可以回国过新年!”最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凭着自己的顽强意志,打碎了敌人的企图。 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们印象深刻: 镜头一:行军途中,我们遭遇敌军轰炸,只能躺在死人堆里,任由飞行员机枪扫射。而美军飞行员却以“十美元”为赌注,看谁炸到的“死人”多。几个来回下来,很多刚出国门的战士就这样永远倒下了。 镜头二:战士们趴着雪窝子里,渴了就抓一把雪往嘴里塞,饿了就啃那被冻得硬邦邦的土豆,好些战士把牙齿都绷断了。而不远处的美军却在营帐里喝着鸡尾酒,吃着火鸡…… 镜头三:美军在撤退之时,有士兵发现前面有敌人。等指挥官走近观看,原来是整连的官兵穿着单薄,已经冻死在这零下四十度的黑夜里。他们每一个人手中都紧握钢枪,保持着随时冲锋的姿势。美军指挥官看到这一幕,很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并说“面对着这样意志坚强的敌人,我们永远也无法战胜他们!” 电影看完了,我眼里包含着热泪。此时,我想说的很多很多,但最终融合成一句话: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长津湖》观后感11 看了最近刚出的电影《长津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感慨万分。七十多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进行一场守护正义的战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英勇的人,最可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一道墙,阻隔美帝主义的侵略,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和平与安宁。 是战争无疑是残酷的。《长津湖》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仍旧坚持在抗战的一线,只是因为那保家卫国的决心。电影中有一幕火车上路过长城的场景,而他们就是长城,用生命筑起长城换来和平。 《长津湖》里,看到美国的飞机轰炸我们最可爱的人,看到我们最可爱的人不到最后不放弃,看到他们用尽一切力量去反抗美军,我抑制不住地哭了。我在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所以我们应该一直铭记他们,缅怀他们。 先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人们不会忘记,更不敢忘记。《长津湖》的上映让人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多的了解,让人们对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惜。 惟愿硝烟不会再弥漫,和平不会再消逝。 《长津湖》观后感12 这个国庆,我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所述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 看完了这部影片后,不禁感叹:生活在这样强大的祖国里,满是自豪。 影片里,始终有一处让我难忘。 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战士们艰难地吃着土豆,硬的土豆都能把牙磕掉,那是多疼啊!可战士们只是笑了笑,不管什么生的熟的,黑土豆都能当成宝贝。那时他们也只有这个可以吃了。画面一转,美军正在过着圣诞节,穿着风衣,吃着盛餐,谈笑欢喜。面对全副武装的美军,战士们不知道怎么赢,只知道,必须赢! 有个士兵问道:“我们为啥要打仗啊?”指导员梅生说:“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后代们就不用打了。”他说出这话时,手中不停地抚摸女儿的照片。我看到了他的无限眷恋。是一个父亲保护女儿的勇敢,也是一个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决。我想梅生指导员再重新入伍时,应该很纠结吧!一边是家人女儿的担心,不舍;另一边是国家大局的安危。但他选择了以大局为重,因为他是一个爱国的军人。他也是一个好父亲,当看到自己女儿的照片快要被烧掉时,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火堆,翻出照片,使劲扑火。看到照片还剩一半时,他带着颤抖的声音说了一句让人潸然泪下的话:“是爸爸不好!”我想,当他的女儿看到这幕场景时,一定满是骄傲,满是开心。 当麦克阿瑟看到雪地里有三个中国战士为了等待开战而被冻成冰雕时,敬了个礼。这正好验证了那句话:战场上,对对手最大的尊重就是拼劲全力,殊死奋斗。即便是天寒地冻,却有着熊熊烈火般的斗志在燃烧着。谁不会看到这束光,谁不会为之震撼?为之敬佩?战士们那一刻没有死去,而是将自己载入了一个新的史册,向他们致敬! 这就是战士们换来的盛世,这应该他们所愿了吧! 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祖国有他们!
朝战志愿军哪个军全军复没?
志愿军180师,建制打没了,接近全军覆没
1951年春夏之际,声势浩大的第四次战役后,新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3、19兵团于4月上中旬到达指定集结位置,并做好了发动攻势的准备,中朝联合司令部随即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
4月22日至29日为战役第一阶段,西线以志愿军第9、3、19兵团组成左、中、右三个突击集团,实施主要突击;东线以人民军第3、5军团实施钳制性突击。22日黄昏,中朝军队迅速突破对方防御,发展顺利,23日各部队向前推进15至20公里,24、25日,先后歼灭美第24师、第3师、英军第29旅及南朝鲜军第l、6师各一部,“联合国军”为保存实力,主动后撤。志愿军各突击集团继续发展进攻,相继占领清平川、加平、春川,再次逼近汉城,至29日停止进攻,进行休整。“联合国军”乘机反攻,但进展不大。中朝军队调整部署后,于5月16日发起第二阶段攻势,以志愿军第3、9兵团和人民军第3、5军团转向东线实施主要突击,以19兵团在西线牵制对方,配合东线作战。17日,中朝军队在县里地区切断南朝鲜军第9、3师退路,达成合围,经两天激战,将其大部歼灭,在“联合国军”战线中间打开一个大缺口,继续向南发展进攻。美军第3师由西线迅速东调,20日到达下珍富里一带,封闭了战役缺口。志愿军连日作战,粮弹供应困难,遂停止进攻,向后转移。
在紧急后撤中,5月23日,“联合国军”动用13个师,以坦克打头阵,发起了进攻。在60军180师正面上,进攻之敌是美军第7师、陆战第1师;在西侧进攻的,是美军第24师、伪军第2师、第6师。早饭后,60军军长韦杰正在军指挥所,突然,参谋报告:
“从侦察得来的情况,了解到从洪川方向出发的敌人坦克机械化部队沿公路向正屏山、春川方向开来。”
韦杰一听,紧张起来,因为若不采取措施果断阻敌,敌军在2个小时左右就可能突进到军指挥所附近,中午就有可能推进到3兵团指挥所附近。他急令180师控制正屏山以南公路,抗击阻敌。
180师538团、539团紧急行动,在汉江南岸击退了敌人先头部队,延迟了敌军进攻的速度。
不久,韦杰又接到180师的报告,右翼友邻部队已经撤离阵地。在此情况下,军指挥部作出了一个决定:180师主力撤过北汉江,在北岸组织防御。
180师击退敌人进攻后,立即收拢部队,准备转移。可是,23日中午,军部接到3兵司令部的电令,说道:“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泗水洞附近尚有2000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亦有伤员1000余名,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此外,各部除以自己运输力量搬运伤员外,并组织动员部队,特别是机关人员甚至干部全体参加抬运伤员,以期将伤员迅速转运下来。”
60军很快将这份电报发给了180师,结果,180师主力撤过北汉江的决心就无法实现了。180师师长郑其贵立即召集师级干部研究当前的形势,众人认为要完成转运伤员的任务,决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掩护部队首先要争取主动,占领有利地形,否则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于是,副师长段龙章建议:
“我们还是将师主力撤过北汉江以北,江南只留一些精干的小分队控制要点阻击敌人,一旦受到威胁可以迅速撤过北汉江,以免陷入被动。”
但郑师长说:“那么多伤员还没有来得及转运,上级又明确要求我们暂不撤退,我们怎么能违背上级指示?并且还放弃江南阵地?”
郑其贵是一位老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执行上级指示态度非常坚决。这样,180师作出了坚守江南的决定。
此时,驻扎在四万隅的敌人出动1个连及坦克10余辆,攻占了426.4高地,这本来是180师的阵地。另外,九万里敌人的8辆坦克已推进至揪谷里,还有几辆坦克进至君子里。这时,位于180师右翼的187师已经撤离,东面之敌已经威胁到杜武洞,有向456.0高地、386.9高地、正屏山阵地进攻的企图。为迟滞敌人北犯,保证兵团主力转移及伤员的安全,179师以1个营的兵力进至连叶山、607.0高地、405.7高地一线阻击敌北犯,确保180师左翼的安全。180师开始在426.3高地及155.8高地构筑翼侧阵地,以保障翼侧安全,准备在北汉江以南坚持5天时间。
结果,180师在正屏山与敌人苦战。部队已经断粮了,战士们挖野菜充饥。没有弹药了,战士们只能到敌人尸体上收集。谁知,敌人枪炮的口径与志愿军的不同,缴获了也无法使用。迫击炮,我军使用的是82口径,而敌人是81口径。手榴弹,我军用的是木柄的,敌人的手榴弹像个小地瓜,许多战士缺少知识,拿在手里不知道怎么用。到了下午,美军第7师一部向开始正屏山发起进攻。美24师、伪第6师利用19兵团与3兵团之间的空隙,占领了江村、城隍堂、济宁里,控制了北汉江渡口。180师右侧后已被切断,结果三面受敌。
但是,538团、539团依托着正屏山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扼守城隍堂的3营教导员任振华指挥全营,击退了敌人的6次冲击,伤亡很大。子弹打光了,当敌人逼近时,任振华拿起最后一枚手榴弹冲入敌群。只听“轰”的一声,任振华拉响了手雷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至晚里,180师试图避开敌人封锁的渡口,但由于在汉江南岸背水作战,时值雨季,江水位上涨,徒涉过江已不可能,只好采用各种简易的办法渡江。538团在可以徒涉过江的地段拉起铅丝,一部分指战员攀沿而过。有的战士拉着马尾巴过江,也有不少指战员被急流卷走,但全师还是渡过了北汉江。
25日拂晓,538团在西上里、上芳洞、下芳洞一带布防,539团在明月里、九唇岱山一线布防,540团占领了鸡冠山、北培山。
此时,全师已不足6000人了,仍布防在10多公里的正面上。在缺粮、缺弹药的情况下,还面临着美24师、韩6师的进攻。尽管179师占领了马迹山、水利峰、阳通岭、沙坪里一线,但180师态势仍然三面受敌,形势非常不利。
天刚亮,激烈的战斗就开始了。敌人的几十架飞机对180师新占领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接着又以坦克拥护步兵实施冲击。在鸡冠山前沿阵地,战斗异常残酷。540团3连干部全部伤亡,剩下的10多名战士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敌人。539团2营营长马兴旺、教导员关志超率领全营在306.9高地上勇敢地抗击敌人。这天,敌人约1个营的兵力企图抢占九唇岱山,马兴旺命令5连迅速抢占主峰阵地,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于是,双方同敌兵在山的北、南两面展开了爬山竞赛。敌人有坦克、汽车,耀武扬威,可是,他们下车后徒步,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5连指导员杨小来跳到一块石头上,大声喊道:“同志们,加油啊!我们一定要抢在敌人的前头。”
听了指导员的话,战士们争先恐后,终于赶在敌人前面,占领了主峰。前卫排长张天有命令全排迅速展开,给敌人迎头一击。战至中午,全排杀伤敌人120余名。16时,敌人又冲上来了。这时,他们的子弹也打光了,杨小来和战士们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将敌击退。
经过一番激战,张杰、王逸民率师部机关勤务分队及1000多名伤员越过敌人的合围圈,但师主力陷入了重围。韦杰要通了179师副师长张国斌电话: “张国斌,现在180师的处境很危险,你赶到536团指挥反击,接应180师。”
“军长,我认为最好派师主力去接应。”
“不要争执了,你马上赶到536团去。”
“是。”
张国斌刚转身,电话铃又响了,他拿起电话,还是韦军长的声音。
“你去指挥535团、537团,536团由查玉升副军长指挥。”
26日中午,180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在538团指挥所开会,研究执行军部的命令,准备向北突围,决定在黄昏时全师分两路,主力纵队为538团、师直、540团,另一路为539团,以2营为先头,实施突围。会议要求轻装,要快,突围前实施火力准备,把炮弹全部打出去,减轻负荷,坚决突破敌人的合围圈。
谁知,会议讨论来讨论去,开了3个多小时,结果失去了宝贵的突围时间。
536团在副军长查玉升在指挥下,同敌人展开一场激战,遭受很大伤亡,无力反击。结果,全师被包围于芝岩里以南地区。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师部依然决定,于当晚向西北方向突围。
黄昏,538团参谋长胡景义率2营、3营先行一步,在驾德山突过公路时与敌人遭遇,他们以勇猛的动作打开一个缺口。敌人拼命地以火炮和自动武器严密封锁突破口,2营、3营伤亡很大。2营命令5连堵住口子的一侧,3营命令7连堵住口子的另一侧,掩护后续梯队通过。
可是,敌人集中兵力火力封闭缺口。5连的一侧遭到敌人坦克、步兵的强大攻击,连长乔迁虎连忙组织战士用炸药包、手榴弹打坦克。炸药用光了,战士们就爬上敌人的坦克,用手榴弹炸堵塞坦克的瞭望孔,同敌人进行反复搏斗。在敌人的连续冲击下,5连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只剩下10多人,但他们守住了阵地。在另一侧,7连指导员贺永国指挥战士们与敌人反复拼杀,大部牺牲。
次日凌晨,180师主力突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达鹰峰山下。因为上级通报,过了公路就是我方阵地。此时,部队断粮已经7天了,十分疲劳。按军部的计划,在这里应该有部队来接应。可各接应部队都在与敌激战,不可能到达。唯一能接应的181师542团因为天下大雨,山大路小,受山洪影响,且距离有远,无法赶到接应地区。没有部队接应,180师处境更加困难了。
很快,敌人在鹰峰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合围圈内。
鹰峰山,海拔1436.9米,丛林密布,敌人已经占领了主峰东侧的高地。怎么办?郑其贵、段龙章决定全力拿下主峰东侧高地。随即,他们把攻打东侧高地的任务交给了538团。接到任务后,团长庞克昌、胡景义将到达鹰峰的300余人集中起来,编成一个突击队,由1营参谋长潘辉指挥,趁敌立足未稳,攻下了高地。与此同时,539团奉命占领主峰。团长王至诚,政治处主任李全山集中本团能战斗人员,控制要点,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样,180师在鹰峰占领了阵地。
下一步怎么办?韦杰在报话机里对段龙章说:“你们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你们一定组织好,把部队带出来。”
这时,敌人已从两翼合击占领了史仓里,以飞机、火炮猛烈突击在鹰峰山下的180师。全师在鹰峰山下只有1000人,而且极度疲劳、饥饿。段龙章将韦杰的指示向在场师领导作了汇报。师首长当即决定,兵分两路行动:539团1营为前卫,由郑其贵和政治部主任吴成德指挥,打开一个口子。段龙章指挥其余部队跟进,黄昏出发,向史仓里突围。若遭遇阻击,可自行选择敌人间隙突围。
夜幕降临了。师部集中400多人,编为3个连,有组织地向前突进。郑其贵、吴成德率先头部队出发,没有向导,道路又少,仅靠朝鲜发的30年代日本人印制的一幅地图,结果前卫部队走错了方向,误入滩甘里,结果遭到敌人的阻击,伤亡很大。师保卫科长燕宏义、538团1营参谋长刘吉耀、教导员赵国太,3营营长郭光业,539团政委韩启明,3营教导员杨彬、副营长罗彦义、副教导员郭春玉、师宣传股长杨长彩、担架营长、教导员和其他几名股长英勇牺牲。部队只好返回鹰峰。
这时,天已大亮。敌人已经控制了鹰峰各山头和道路。为打开通道,担负前卫任务的2个连与敌人展开激战。因伤亡过大,失去了战斗力。
撤出战斗后,部队在鹰峰西边名一片名叫东野川的灌木丛中休息。
师部首长分析了眼前的处境。突围又没有重火器,坚守又没有吃的,大家一时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在此情况下,郑其贵提出:“我们以团为单位,利用夜暗林密向北突围,到伊川、铁原集结。”
但吴成德、段龙章表示:“还是看看军部的意见如何?”
正好539团王至诚团长还带有一部完整的报话机,于是,郑其贵又召集各团团长在东野川一面开会,一面与军里取得联系。
韦杰得知同180师联系上后甚为激动,因来不及用密码发报,就在报话机上对郑其贵大声说道:“你不能那么干,命令你们集中向史仓里方向突围,军部派部队接应。”
这里距史仓里还有20多公里,师部立即改变了突围方案,决定集中兵力向北突围。但此时已人心涣散,集中突围的命令有的单位传达了,有的单位没有传达,有的已经自由行动了。
15时以后,军部与180师失去了联络。
原来,敌人从对面山上用迫击炮向180师师部射击。一颗炮弹正好落在师指挥所中间,报话机被炸坏,背机员小刘被炸死。郑其贵立即命令机要科长文青云:“将密码全部烧掉!”
文 青云是位一直在机关工作的老知识分子,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危急的场面,听说要烧掉密码本,吓得哭了,边哭着边和译电员赵国友、通讯员小尹来到一个山崖边, 把汽油泼在密码本上点火烧了起来,不料,山上敌人看到烧密码的火光,立即又以迫击炮和机关枪朝点火处同时射击,郑其贵命令:“警卫班掩护烧密码。”
这时,突然几个美国兵摸到了译电员跟前,想抓活的,在紧急关头,小尹将手榴弹投向了敌群,敌兵应声倒下,接着一颗炮弹炸来,赵国友用身子护着火堆,壮烈牺牲,小尹负伤滚下了山崖。
29日晚上7点钟,大雨倾盆,闪电雷鸣。洪学智正在楠亭里新成立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办公室一个潮湿阴暗的矿洞里,电话铃忽然响了。他立即拿起听筒,电话里响起了彭德怀沉重而沙哑的声音:“你是洪副司令吗?”
“是我,彭总,有什么事吗?”
“当然有事,你赶快回来,有重要事情。”
洪学智一听这话,心里一惊。他昨天冒着倾盆大雨连夜从空寺洞赶到楠亭里。怎么才来一天的时间,又让回去?于是就问道:“昨天晚上刚来的,才住了一个晚上怎么就让我回去?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彭德怀有点不耐烦,语气坚定地说:“你别问了,让你回来,你就回来,马上回来!”
说完后,彭德怀就撂下了电话。
洪学智二话没说,连忙吩咐司机发动汽车。几分钟后,他和警卫员就坐上了汽车,冲进茫茫夜雨之中。
楠亭里距空寺洞有50多公里,如果在平时,汽车跑起来,不过一个小时。但雨大天黑,山高路险,加上敌人空袭,不敢开大灯,所以,车走得很慢,等他们到了空寺洞,已经是半夜两点多种了。洪学智跳下车,急急忙忙地彭德怀的住处。
一进洞,他就见里面点着洋蜡烛,彭德怀一个人站在那儿,只穿着一条短裤,打着赤膊,满头大汗,焦急地来回踱着步子。彭德怀已经是一夜没有合眼了,听见动静,停下脚步,抬起熬得发红的双眼看着洪学智:“噢,你回来了?”
“回来了。”
“你看!”他一边说着一边递给洪学智一份电报,“你看看,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都发生了。”
“怎么了?”洪学智吃了一惊。
“60军出问题了,那个180师同军部,同3兵团和志司都失去了联络。电台怎么也联络不上。韦杰昨天还说,这个师还在行军,还在往回撤,可派部队去找呢,又找不到。”
彭德怀说着,叹了一口气,急得要命地说道:“现在让哪个军去接应呢?有的军离它不远,可是电台忽然又不通,接他也没法子接呀!”
洪学智看了电报后也很着急,担心地说:“我们的部队正在往后撤,敌人正在跟踪追击,现在联系不上,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吧?”
“还要想办法继续联系,整整一个师,不能就这么白白地丢了。”彭德怀停了一下又说,“3兵团、60军的领导太犹豫,迟疑不决,联系不上就干等着,也不赶快派人去找,去接应,把好几天的时间白白地耽误了!”
说着,他又递给洪学智一份电报:“刚才,我给60军发一份紧急电报,命令他们立即派人救援180师。”
洪学智一看电报:“应即以181师、45师解180师之围。60军、并15军首长并王王:至现刻止,无反映我180师被消灭。据悉:27日有2个营袭击美军指挥所,被其援军赶到未成。另悉:在纳实里、退洞里获得我一部分武器。据上判断:我救援部队如是坚决,一定可以救出该师,如再延迟不决,必严重损失。”
此时,已经陷入困境的180师各团、营开始各自选择突围方向。538团参谋长胡景义带领50余人已于28日晚突围出来,与541团会合。180师能战斗的人员已经不多了,因负伤、饥饿,在鹰峰山下掉队的人也不少。
这时,179师、181师已逐步靠拢,但敌人已经向北合围,若用这两个师进行反击,伤亡势必很大,难以奏效。在60军指挥所,韦杰、袁子钦、查玉升、邓仕俊焦急万分。查玉升、邓仕俊主张坚决反击。双方各执己见,60军只好将处置意见报告3兵团。
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考虑了60军的意见,最后指出:“鉴于该师已分散突围,反击将付出很大伤亡,令他们派得力干部、战斗英雄和侦察分队渗入敌纵深寻找失落人员。”
这天,539团团长王至诚、政治处主任李全山带领1营及机关干部40余人突围归来。该团1营营长丁占胜、2营教导员关志超、团卫生队长郭富明带领50余人于6月1日成功突围。
几乎同时,段龙章、王振邦、庞克昌及538团政治处主任张启率部分人员同537团7连会合。郑其贵率20余人回到537团阵地。537团3营营长杨树华派人引导,他们来到179师指挥所,同张向善、张国斌、姚晓程会合。
539团3营副营长邢春生、教导员卫福善指挥本营及收容的人员360余人回到181师阵地上。
军务科长张杰、直工科长王逸民带领机关干部和直属分队400余人突围归来。
5月31日上午9时,志愿军总部致电60军,转达了毛泽东对180师的关心。电文是:“韦袁查:毛主席31日2时来电询问180师情况如何,甚以为念,请你们将180师详细情况电告。”
下午,韦杰将180师情况作了报告:“180师由于连续突围,伤亡在2000以上,由于没饭吃,沿途搞野菜,中毒不少,有的饿得走不动,有的掉了队,到达鹰峰时约有1000人,27日晚攻下三个阵地后已无力再突围,因而分散利用敌空隙突围,现已在零散地回来,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538团参谋长胡景义已到我处,似此已无成大股者,他们渡过北汉江即将第二梯队人员及笨重火炮不分白天夜晚后撤,现已收容约1300人……”
第二天,韦杰又向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报告说:“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539团团长、538团参谋长等已先后归队,加上零散人员及该师二梯队540团2营共约2000余人。全师损失近8000人,其中伤亡约2000人,其余大部掉队失散。在突围中山炮、82迫击炮已全部炸毁,密件密本已全部焚烧,只留一份报话机密话,必要时亦予焚烧。我们已派员到各交通要道收容流散人员、马匹、车辆。另该师于渡江后白天坚守、夜间突围部队作战表现了英勇顽强,并毙伤敌1000余名……”
洪学智后来回忆说:“五次战役第二阶段,60军在东线的最西面,插得最浅。美军猛插我军以后,我们本想让60军很好阻止一下,掩护东面的3兵团主力和9兵团撤回来,让60军断后。180师又是在60军的最西面,所以要180师掩护该军的侧翼。撤退时,180师过了北汉江到了北培山和驾德山之间,正好赶上美军在山中一条斜的公路上插过去。他们就隐蔽在山里。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没想那儿会藏着1个师。180师 师长叫郑其贵,他看见白天公路上有敌人的坦克轰轰隆隆地开过很多,就以为是被包围了。其实他那个地方离我们控制地区很近,就隔了一条公路,他们完全可以在 晚上撤回来。但是师长害怕了,他怕敌人测向,测出他们位置,就命令把电台砸了,把密码烧了。这样军、兵团和志司就都同他联系不上了。他们藏的那个山很大, 树林很密,他们不发信号,也不知他们藏在哪儿,也就无法派人去接他们。以后180师师长又命令干部扔下战士分散突围。最后,除了师长及少数跑散了的同志陆续回来了一些,其余大部失散未回。这是我军入朝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180师师长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他如果不命令分散突围,是可以把部队撤回来的,因为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只是把他们同我们大部队隔断了。另外,美国的机械化部队晚上是不敢行动的,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夜晚往回走嘛。12军的第91团,也被包围在了敌后,插到敌后,脱离大部队已经100多公里了,还一直同师部保持着无线电联系。这个团比180师插得远多了,孤军深入,还是很有秩序地,完整地撤回来了。180师师长只看见公路上敌人汽车、坦克不停地过,就慌了,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这次被俘的人员,是我们志愿军被俘人员的大头,这对我们以后的停战谈判中有关战俘问题的谈判造成了很大不利。”
6月3日,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向志愿军司令部、中央军委报告了180师损失的经过及检讨。他们在报告中说:“60军180师在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向北转移时遭受严重损失,使我们万分痛心。现该师仅有事前撤出的第二梯队及随军后勤担任掩护任务的540团第二营,突围出来的539团一营及该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等共计4000人,损失7000余人。这7000人中,估计突围战斗伤亡2000人,被敌俘去五六百人,吃野草中毒及饿死一部分,失散一部分。”
6月中旬,志愿军总部在空寺洞召开了一次由各军长、政委参加的会议。
会上,彭德怀总结了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当讲到180师的情况时,他当着军长、政委们的面,把韦杰叫起来,说道:“韦杰,你们那个180师,是可以突围的嘛,你们为什么说被包围了?你们并没有被包围,敌人就是从前面过去。晚上还是我们的天下嘛,后面也没有敌人,中间也没有敌人,晚上完全可以过来嘛,为什么要说被包围了?哪有这样把电台砸掉,把密码烧掉的?”
接下来,彭德怀的话说得就很尖锐了:“你这个韦杰,军长怎么当的?命令部队撤退时,你们就是照转电报,为什么不安排好?你像不像个指挥员?把部队搞成什么样子了?这是我们志愿军的耻辱!”他还说:“我们的教训在哪里?主要是指挥员用将的问题。”
这时,会场上鸦雀无声,除了彭德怀的声音外,再没有别的声音。大家都知道彭德怀的脾气,弄不好真要杀人呢!邓华见状,连忙问洪学智:
“怎么办?”
刚刚入朝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的陈赓正好在场,洪学智就让他出面求请:“陈司令,你说说吧。”
陈赓听了,站起身,说了一句:“老总,该吃饭了,肚子饿了。”
“好,吃饭。”彭德怀也同意开饭。
不久,志愿军总部发出指示,对180师的问题作了总结:必须承认损失是非常重大的,我军建军以来少有,我们很惭愧,要以悲痛心情总结经验,从各方面想办法挽救此损失。造成此次损失的原因,是上上下下许多错误和各种因素凑合在一起造成的。倘若我们一方面搞得好,损失完全可以减少,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1.初战时部队对敌人不够熟悉,对朝鲜战场与中国战场、对美帝与对国民党军队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指挥与通信联络方面有很大缺点;2.从领导方面来说,对部队不大熟悉,因此在战役结束时,部队收缩未像过去那样认真部署,以防止敌人追击、截击。尤其是五次战役胜利结束后,领导上有些轻敌。另外,补给问题上存在很大弱点,不能及时按需要补给……
但是,志愿军是打不垮的,英勇的志愿军又开始了反击,中朝军队随即展开8个军进行防御,遏制“联合国军”反攻,至6月10日,双方在汶山、铁原、金化、构口、明波里一线形成对峙,战役结束。此后,双方均转入战略防御。
随后,敌我双方开始了漫长的停战谈判,在打打停停中较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