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育之

时间:2024-06-11 03:05:50编辑:流行君

龚克的人物生平

1970.06—1977.01国营第七八九厂微波车间工人;1977.01—1978.03国营第七八九厂政治部干事;1978.03—1982.02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学习;1982.02—1983.02广州外国语学院出国集训部学习;1983.02—1987.09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通讯与电波专业博士研究生;1987.09—1990.0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1990.01—1995.1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教研组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1995.11—1997.0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1997.04—1999.0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常务副主任、主任、科技处处长;1999.03—2004.03清华大学副校长;2004.03—2006.07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信息学院院长;2006.07—2011.01 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1.01—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2.05-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董事长(兼)11月1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同志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历史上第一次,天津著名高校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在同一天迎来新校长。南开大学新校长龚克是从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校长之位上调任的。这使他成为两校历史上第一位“交流到隔壁”的校长。10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相继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的代表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天津市科委原主任李家俊升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而从2006年7月开始任天津大学校长的龚克,转到隔壁的南开大学任校长(副部长级)。2006年5月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的生物学家饶子和院士卸任,另有任用。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均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今年56岁的龚克是一位电子工程专家,早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和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曾长期任教于清华大学,官至副校长。在天津大学校长任上4年多来,他致力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有南开大学师生认为,他的到来将使以文理见长的南开,在工科领域有更多发展机会。

有关三大改造的故事


有关三大改造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他认为中国“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背景1952年9月,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找矿哲学概论》的理论创新

黄顺基(中国人民大学)摘 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找矿哲学概论》在理论上的创新。关键词 找矿哲学 创新朱训教授的《找矿哲学概论》是一部开拓性、创新性的著作。它开创了哲学与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一、《找矿哲学概论》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一)《找矿哲学概论》论述了找矿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系统工程找矿过程的系统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矿产资源的勘查过程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系统。它包括普查→详查→勘探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阶段。(2)矿产资源勘查需要的要素构成一个系统。它包括:①地质人员:含行政管理人员、生产经营人员、生产技术人员、政工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②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含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勘探技术、地质经验等。③勘探工具:含探矿设备、仪器、计算机网络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缺一不可。(3)矿产资源勘查的研究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找矿人员应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对整个过程的研究与开发经历下列环节:提出问题→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明确目标→设计方案→系统分析→选择技术途径→施工操作→总结经验。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衔接。所以,从系统的观点看来,找矿是一个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系统的活动。(二)《找矿哲学概论》用系统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指导找矿,这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 找矿既然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系统的活动,就必须按照系统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系统观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的本质特征是:系统内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系统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从科学发展史看,《找矿哲学概论》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1.近代自然科学方法基本上是分析方法恩格斯指出:近代自然科学方法是“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近几个世纪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所特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机械论的观点与还原论的方法。机械论观点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在质点的相互作用力下产生的,自然现象变化与发展的根本规律是机械运动规律。牛顿就是以机械力学为基础解释自然现象和认识论问题的。还原论的方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简单的低级运动形式,用低级运动形式的理论去概括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最有代表性的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他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从而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2.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早先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简单系统,最多是简单巨系统,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开放复杂巨系统。从20世纪开始了大科学、大技术与大工程的时代,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通过克莱因创建的技术科学把科学与工程联系起来。在大科学、大技术与大工程的时代,研究对象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研究方法涉及许多学科领域,需要考虑成千上万个且种类繁多的、瞬息万变的变量。显然,这是原来在机械论、还原论主导下的近代自然科学所无法解决的。于是一场新的科学革命——系统科学革命悄然兴起。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迅速形成了一股推动科学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此“系统”范式走上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舞台的中心。3.矿产资源的勘查是一个系统工程《找矿哲学概论》提出:找矿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方法,这是找矿哲学方法论的创新。第一是要用系统观部署找矿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用系统的基本原理指导矿产勘查。(1)整体性原理。①矿产勘查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包括:地质矿产客体、人财物投入、勘查策略、施工周期、外部环境等,必须从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出发,考虑各个要素,并做出科学安排。②地质队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包括:行政管理系统、生产经营系统、技术系统、政工系统、生活服务系统等。其中生产技术系统包括:地质、测绘、钻探、坑探、物探、化探、遥感、采样、分析、测试等工种。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科学分工。必须从整体的目标与任务出发,对各个子系统的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统筹兼顾。(2)结构性原理。(3)层次性原理。(4)开放性原理。(5)最优化原理。第二是要用协调发展原则指导找矿。这是矿业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1)矿产勘查要与后续产业协调发展。矿产勘查是为矿业、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后续产业提供矿物原料的。它的工作不仅直接影响这些后续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2)矿产勘查要与先行工作协调发展。(3)各类矿产的勘查工作要协调发展。(4)矿产勘查三个阶段要协调发展。第三是要用联系的观点指导找矿。(1)联系国家建设需要考虑找矿工作布局。(2)联系周围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来选择找矿靶区。(3)联系一个地区的综合地质因素来选择找矿靶区。(4)以联系的观点指导找矿。二、《找矿哲学概论》开拓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在科学发展史上,《找矿哲学概论》从两个方向上进行了开拓。(一)开拓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的新领域自然科学、自然技术、自然工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它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发展的大问题。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已经指出: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因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将朝着与社会科学交叉的方向发展。20世纪初,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特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广泛深入经济学中,据此列宁指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不仅在配第时代存在,在马克思时代也是存在的。在20世纪,这个潮流也同样强大,甚至可以说更加强大了。” 21世纪初,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过程势不可挡,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都是交叉科学问题。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强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大力发展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找矿哲学概论》开拓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新领域。(1)它的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系统的观点,从总体上研究矿产勘查活动的普遍联系和一般规律。(2)它的内容包括与矿产勘查有关的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等。(3)它的学科性质是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其中涉及国土资源勘查思想方法、发现矿藏的创造性思维;人与矿产资源、环境、社会的整体性联系,地学与社会、地学与文化、地学与发展等一系列交叉科学问题。(二)开拓自然辩证法的新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朱训理事长2010年1月的报告《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提出发展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思想:(1)当前我们面临的时代是由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的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时代。自然辩证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我们要不断加强与完善自身的学科建设,提高适应变化的能力,提高为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学科建设要注意学科的理论研究,学科的应用研究。通过研究对于新形势下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作出新的界定,以学科建设的进步它的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找矿哲学概论》开拓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新领域,是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范例。找矿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的实践基础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广大地质工作者,自觉地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分析研究地质问题,指导指导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勘查工作的实践经验。它的研究对象是矿产勘查活动的一般规律。它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应用与矿产勘查有关的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方法。它的学科定位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现代自然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的一门交叉学科。

找矿哲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找矿哲学能促进地矿事业发展找矿哲学通过三个途径为促进地矿事业的发展服务。一是可以促进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同自己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找矿的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提高矿产勘查工作主体的素质,搞好队伍建设有促进作用;二是通过运用科学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指导找矿实践可以使找矿更加卓有成效;三是通过运用科学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对矿产勘查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有指导作用。矿产勘查工作是人们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讲:“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因此,在矿产勘查活动中,如何使地质工作者能够正确地认识与反映客观存在于地壳中的矿产,从而有效地发现与查明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并提供相应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必须依赖于各种地质勘查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没有理论的指导,缺乏技术手段,找矿只能是“盲人摸象”。矿产勘查活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矿产勘查理论的指导。但是,找矿理论的运用也有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找矿哲学则能为地质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这也正是找矿哲学对于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表现所在。矿产勘查是以人为主体、矿产为客体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总是以一定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的。在矿产勘查活动中,地质工作者对地质客体的研究和认识,也都是以一定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的,这说是找矿观与找矿方法论。不同的哲学思想作指导,会形成不同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找矿哲学要求科学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的统一。其中,找矿观是找矿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的找矿观作指导,没有对找矿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就不能顺利地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找矿方法。反之,没有科学的、在找矿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找矿观就不能得到具体体现,而只能流于空谈。马克思主义的找矿观认为,矿产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矿产是可以被认识的。矿产勘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矿产勘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矿产勘查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找矿哲学的基本观点。将这些观点运用于找矿实践指导找矿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形成的找矿基本方法,就是找矿哲学的方法论。找矿哲学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可以通过武装地质工作者的头脑,直接指导找矿实践活动的进行。以不同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作指导,其找矿活动的结果也就会不同。找矿观和方法论的正确与否,对矿产勘查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这一方面,在我国40多年找矿实践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40多年来,有些矿产勘查工作,由于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正确的找矿观和方法论,从而使找矿取得了成功。如大庆油田的发现、勘探和开发以《实践论》、《矛盾论》作为工作指南,为甩掉我国“贫油”帽子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有不符合找矿哲学的要求,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出了问题,违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违背客观规律的沉痛教训,使我们的事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如在没有什么煤炭资源的地区搞夺煤勘探大会战,在没有石油和岩盐资源的地方硬要求找油找盐,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质部党组通过拨乱反正,确立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从中国各个地区的客观地质条件的实际出发,确定找矿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找矿观和找矿方法论指导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性。找矿哲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发展地矿事业服务,直接地说,就是找矿哲学应当也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联系矿产勘查实践的桥梁,成为矿产勘查科学的指导,成为矿产勘查实践的理论基础。找矿哲学的认识作用还表现为指导矿产勘查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地质找矿思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则是18世纪以后的事。18世纪,欧洲出现了产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近代工业的出现,对煤和金属矿产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促进了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地质资料逐渐积累,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了。在地质学的各分支学科中,最早出现的是矿物学;接着出现的是地层古生物学和地质制图学;随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也诞生了。科学的发展与哲学思潮的演化密切相关。欧洲产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在哲学思潮上也出现了剧烈斗争。而这个斗争又常常是围绕与地球、地质学有关问题展开的。如1755年德国学者康德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一书,抨击了万物都是神创造的谬论,提出了地球和太阳系都有自己历史的论点。恩格斯对康德的理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打开了万物不变的僵硬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康德的太阳系起源理论,对宇宙论和地质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地质学创立初期,学术思想的论战对地质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的论战是在“火成论”与“水成论”“均变论”与“灾变论”之间进行的,每一次论战的结局,都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认识,从而促进了地质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正确的哲学思想对地质学以及矿产勘查科学的发展具有认识论和思想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矿产勘查活动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并遵循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是复杂的,是经过长期演变的综合结果。对矿产的认识是采用观察、模拟、分析、综合等方法,要做出正确的结论往往需大量的观测和实验资料为根据。因此,矿产勘查科学理论常常是先提出假说,然后经过实践的检验以达到认识的提高。某些学说因被实践所证实而逐渐被人们承认,并用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有些学说则被淘汰或被新的假说所代替。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就有可能甚至不可避免地走上片面、主观和僵化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道路上去,不仅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甚至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在地质学发展历史上的几次大论战足以说明这一点。每次争论的焦点都是围绕着是否以客观实际为依据来分析问题,是否按照事物不断运动和演变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在研究各种地质现象的演变过程中是否承认既有缓慢渐变的量变,同时又承认在地球和生物演化史中存在着突变或质变过程。每次争论最终都推动地质学向前发展。因此,矿产勘查科学的研究工作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为指导,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二)找矿哲学能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作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同时也认为自身应在人类新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实践和理论高度的科学概括的结晶,是为以往实践证实了的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作用不仅是认识世界,更重要的还是改造世界。强调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性。哲学要能够改造世界,并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使自己获得不断发展,就必须与人类的客观实践活动最广泛地相结合,化为人们的行动。这就首先要求将哲学理论具体化,同直接研究各种客观事物或实践活动的具体科学相结合。创立找矿哲学,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同矿产勘查实践和找矿理论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矿产勘查问题所作的努力。这既是矿产勘查实践和矿产勘查理论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其可行性和意义已得到充分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如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等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人们实践活动的进步或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找矿哲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棵茂盛的大树上新萌发的枝叶,它吸取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又应该并且可能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添砖加瓦,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自己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地质科学也是发展的,找矿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当然也应该是发展的。由于对找矿哲学系统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对它的体系以及应该包含的内容,对它本身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它的了解都是不够的。所以,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我们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广大哲学工作者更广泛地联合起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以新的实践丰富与发展找矿哲学这门新兴学科,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和繁荣我国的地质事业作出贡献。

大学毛概1000字的结业论文

毛概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我们大学生要予以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毛概1000字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毛概1000字的论文:《浅析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演变》
摘要:本文主要浅述了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和演变。

关键字:冷战 美国全球战略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也随之宣告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对战略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美国对其全球战略也进行了相应地极积调整。从冷战结束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大致经历了克林顿政府时期、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以及现今的奥巴马政府时期,虽然美国在这几个时期的全球战略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其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始终没有改变,即实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一、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年-2001年):“参与和扩展”战略 由于正值冷战结束后不久,为了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应对冷战后的威胁以及确保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7月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这是美国冷战后第一个全球战略,其主要内容有:

1.在政治上,提出扩展西方民主,促进那些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向西方民主制度转变;巩固原苏联、东欧和拉美国家“新生”的民主政权;积极推进“一个超级大国主义”;防止任何地区性新兴大国的崛起以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等。

2.在经济上,将发展美国的经济提高到其全球战略地位的高度,推行“经济外交”;加强原有盟国间的战略联系及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化;从战略高度提出占领新兴市场和确保能源安全等。

3.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随时对危机做出反应和为应付未来挑战做好准备等。

二、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2001年-2009年):“先发制人”

战略和“全球民主化”战略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由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驱动的“新经济”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也刺激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经济的增长开始放缓,全球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小布什政府先是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后又在其第二任期内提出了“全球民主化”战略,其主要内容有:

1.反恐成为美国优先的战略议程。“9·11”事件后,美国将恐怖主义作为其首要威胁,并积极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在军事上“先发制人”,开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进行核战略调整。

2.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反恐的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和多边合作对其权势和行动的限制,在受到限制时,更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策略。

3.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继续重视欧洲的同时,提升中东和西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维护拉美和非洲的稳定等。

4.在全球推行民主化。通过进攻性的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向全球推行“民主”、“自由”观念,以此来保卫、促进美国的利益。

三、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2009年至今)

奥巴马上台后,由于不再享有冷战红利,更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之中,美国面临着近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困境。奥巴马的首要目标是解决伊拉克遗留问题以及使美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通过奥巴马两次出访和国务卿希拉里的阐述,其外交的基本框架应为:

1.强化与传统盟友间的关系。

2.与中俄改善关系。

3.致力于改善美国在伊斯兰世界中的不良形象。

4.主张与“敌对国家”进行对话。

5.强调与国际组织合作,并尊重国际法。

6.采取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即美国在外交策略上要运用国家的所有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和 文化 领域的所有资源,来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服务。

从以上策略调整可以看出,奥巴马的全球战略较之小布什时期更加多样化,奥巴马更倾向于通过“榜样的力量”而非“力量的榜样”来影响世界,但其核心仍然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演变经历了从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到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先发制人”战略和第二任期内提出的“全球民主化”战略再到奥巴马的战略新调整,虽然三届政府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全球战略框架,但从内容来分析,其全球战略的核心和目标始终未变,即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世界领导地位。


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

  一提到毛概,好多大学生都有同感,都认为太过于枯燥,至于写毛概论文更是令人头疼,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毛概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毛概2000字论文篇一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摘 要: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如果有矛盾,这些矛盾是什么矛盾?这些矛盾的性质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矛盾?试图通过这样一条线索去探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即在对立面斗争的推动下,事物取得了发展。毛泽东说:“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同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使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也找不到任何不蕴含矛盾的事物。既然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深入探讨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对我国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指出来。列宁同志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第一人,他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理论上还存在矛盾。但是,因其英年早逝,对社会主义的现实观察有限,就社会主义存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矛盾,性质如何等问题,列宁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矛盾,斯大林本来最有发言权,但毛泽东同志认为其只是羞羞答答地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有矛盾的,且认为:“只要领导机关执行正确的政策,这些矛盾就不会变成对立,而且也不会弄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不难看出,斯大林对肯定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态度不充分。对于社会主义是否具有其他矛盾,他则没有提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同志是第一个公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中还存在着矛盾的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一文中,他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矛盾论》中,他说:“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在我们的革命根据地里面,这种对抗的矛盾就变为非对抗的矛盾,而当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这种矛盾就会消灭。”以上两段话,非常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矛盾论》成文于1937年,《正处》成文于1957年,前一篇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后一篇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花了20年的时间,运用矛盾的观点去思考、分析新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矛盾”。现实的例子好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结论的科学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执政党没有及时、很好地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同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国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并且强调只有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什么矛盾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是什么呢?他认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分为两大类,符合对立统一的规律。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前者采取革命的方法,后者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但是,随着条件的改变,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其方法是团结抗日;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矛盾也就变成了敌我之间的矛盾,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对于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矛盾两分法,我们要以之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不能轻易将之定性为敌我矛盾。因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其解决办法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而革命斗争必然会影响经济建设。因此,当出现敌我矛盾的时候,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将其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毛泽东在《正处》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外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同志在此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并且这些矛盾是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能解决。就我国当前社会看,绝大部分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完全可以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但是,同样要防止把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为敌我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是这个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但对社会主义是否还存在这样的矛盾,马恩没有提及。列宁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理论上的矛盾,但对此问题也没有作出回答。斯大林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承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他认为苏联的生产关系是完全适应生产力增长的,并且认为通过领导机关用正确的政策来克服这种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毛泽东是第一位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人。   然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否相同?毛泽东在《正处》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完全不同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旧社会往往通过剧烈的阶级斗争解决这对基本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对基本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化解。既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同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那它又会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不再像旧社会,从开始时的相适应到最后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两者之间已完全不能调和。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所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方式就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当出现矛盾的时候,只要采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就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非采取革命的手段。   四、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谐的对立面是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基于现实社会中大量矛盾的存在而提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视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矛盾,只有承认矛盾的存在,我们才会去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但并不是说,和谐社会建成之后,就不存在矛盾了。矛盾依然存在,只是又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同样,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就是因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的某些环节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改革就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最佳体现。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为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矛盾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东西差别,就是采取城市带动农村、东部帮扶西部的办法,而非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但不管矛盾如何变化,其始终是矛盾,永远不会消失,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区分、解决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根本上坚持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的思想,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合理化解社会矛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3]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 贵州都匀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姓龚的名人有哪些

姓龚的名人有龚遂、龚舍、龚宽、龚原、龚胜。
1、龚遂: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2、龚舍:武原(今江苏省邳县)人,西汉任谏议大夫。重节义,拒不仕王莽新政,与龚胜一同归乡,二人并称“楚两龚”。
3、龚宽: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西汉画家,善画人物,尤工牛马飞鸟。
4、龚原:处州遂昌(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嘉进士。曾助王安石变法,颇为尽力。著有《周易新讲义》。
5、龚胜:西汉末年时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见称。汉哀帝时,曾三举孝廉,后因王莽篡权而归隐乡里。


龚姓历史名人

龚遂、龚原、龚鼎臣、龚茂良、龚鼎孳等。
1、龚遂:字少卿,生卒年不详,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汉官员。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多次规劝他。
2、龚原:龚原(约1043—1110),字深之,一作深父,号武陵,浙江遂昌马头庄(今云峰镇)人。宋嘉佑八年(1063)中进士。元丰年间(1078-1085)任国子直讲,被虞蕃诬控失官。
3、龚鼎臣:龚鼎臣(1009-1086),字辅之。郓州须城(今东平)人。幼孤自立,景佑年中进士,授平阴主簿,后推荐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
4、龚茂良: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龚屯人。后迁居城关义井街和美巷。宋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又调泉州观察推官。
5、龚鼎孳: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龚的拼音


龚的拼音:gōng。释义:古同“供”,供给;引申含义为古同“恭”,恭敬。在日常生活中,“龚”字还可以用于姓氏。同音字:工、公。偏旁部首:龙。笔画顺序:横、撇、竖弯钩、撇、点、横、竖、竖、横、撇、点。笔画数:11笔。结构:上下结构。龚的组词解释1、二龚[èr gōng]指西汉·龚胜与龚舍。二人相友,并著名节。2、不龚[bù gōng]不敬慎,不恭顺。3、贾龚[jiǎgōng]凉州武威郡姑臧。4、象龚[xiàng gōng]貌似恭敬。比喻奸邪。5、龚工[gōng gōng]即共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6、龚隗[gōng wěi]喻生死相隔的知交。7、龚黄[gōng huáng]为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亦泛指循吏。

哲学社会科学包括什么

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价值观、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等领域的学科范畴。它包括了多个学科,如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哲学是研究宇宙的本质、人类认识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它探讨人的存在意义、真理、道德、自由等议题,涵盖了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等领域。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学科。它关注社会组织、社会变迁、社会互动等问题,研究社会中的群体行为、社会规律和社会进程等。政治学研究政治权力、政府组织和政治行为等领域的学科。它关注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府决策等问题,研究国家、政府和政治体系的运作与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感知、注意、记忆、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等问题。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研究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经济增长等问题,涉及个体决策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人类演化、社会结构等问题,研究人类的社会与文化差异以及相似性。总之,哲学社会科学以不同的学科视角来研究人类思维、价值观和社会现象

哲学社会科学包括什么

其他信息: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一些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 社会科学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哲学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的转变,学术的自由探讨空间将越来越大,社会科学的定义与分类方面也会开始发生变化。 严格说来,社会科学是在19世纪才出现的,如果没有古希腊的理性的探讨精神,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1、专业的调查公司 包括媒体调查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这类是主流的社会学就业对口渠道。因为社会学专业系统学习了“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及“社会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胜任此类工作。 2、文秘和咨询方面的工作 a) 目前咨询公司很多,需要社会学方面的人才。 b) 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公关策划和公共形象设计等文秘相关职位的。 3、人事或人力资源,和猎头公司职员 因为社会学专业包括“社会心理学”、“劳动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公共关系”等课程。 4、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方面的记者、编辑和策划的工作。

名人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古今名人的读书方法如下:1、诸葛亮:观大略法。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务于精熟”,就是认真精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独观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其他三人不同,独树一帜;他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看得出来,诸葛亮无论是打仗还是读书,都胜人一筹。2、陶渊明:不求甚解法。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著,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如果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3、韩愈:提要钩玄法。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雄文《进学解》中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读书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读书若能做到提要钩玄,效果必定会好。因为“提其要”,能使自己对书中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清清楚楚,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4、苏东坡:八面受敌法。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有个名叫王庠的人在应制举时,向苏东坡请教读书方法。苏东坡就给他写了封回信,信中说:内容丰富的书籍就像大海一样,百宝俱全,应有尽有。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每次读书,只须集中注意一个问题。比如,你想研究历代兴亡治乱和明君贤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想别的问题。又如,你想考虑史实古迹和经典文物,仍用同样的方法办理,其他以此类推。这种“八面受敌”法读书,看起来似乎迂钝了一些,但到了学成之日,是那些涉猎者们所无法攀比的。“八面受敌”受到后人推崇,因为它是一种高明的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八个方面,然后各个击破,对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再得出结论,既深刻又全面!苏东坡在谈到他读《汉书》的经验时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是苏东坡运用“八面受敌”法读书的一个具体范例。他读《汉书》要读许多遍,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5、朱熹:循序渐进法。“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渐进”。这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读书方法。朱熹对此方法作了详尽的解释:以两本书而言,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本书而言,则“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为什么要循序渐进呢?朱熹以生动的比喻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朱熹的这个主张说明,读书要选定一个目标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书读起,读通一本然后再读另一本,读通一节然后再读另一节;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后,杂乱无章地乱读一气。只要做到循序而渐进地读书,就会收到“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弟子规》中将这种方法概括为“此未终,彼勿起”。读书法的具体操作1、准备阶段1)选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是阅读学习的专家,熟知一般的学习技巧,或者是对指定书籍内容非常熟悉。2)选定阅读书籍。书籍选定是读书法的关键步骤。所选书籍应针对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而定,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2、实施阶段读书法应用职业教育中,一般分为短期阅读法和长期阅读法。1)短期阅读法。所谓短期阅读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让研习人员阅读部分资料,并让其马上提交心得报告(口头或书面)的一种教育方法。该方法的特征为:短期阅读法分为阅读和默读。如果资料内容相对生僻一些,可采用朗读法;如果资料内容浅显易懂,则应默读,加快阅读速度。指导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提示资料重点、难点,并对个别学员进行辅导。2)长期阅读法。所谓长期阅读法是指提前几个月将阅读资料发给研习人员,并明确训练目标,要求研习人员对书籍仔细学习、研究,最后集中一起讨论以检测学习效果,也可让研习人员上交心得报告。

名人读书的方法有哪些

名人读书的方法有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陶渊明“会意”读书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郑板桥“精当”读书法、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顾炎武“三读”读书法等。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陶渊明“会意”读书法: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名人读书的方法有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陶渊明“会意读书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郑板桥“精当读书法、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顾炎武“三读读书法等。 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2、陶渊明“会意读书法: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4、郑板桥“精当读书法: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5、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

一化三改造当中三改造具体是指

三改造是指对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又称为公有化改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确定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指导原则,在步骤上,从供销入手,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以点带面,逐步实行合作化。到1955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20928个,从业人员97.6万人,占同类人员总额的11.9%,产值13.01亿元,占12.9%。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手工业也加快了改造的步伐。1956年底,全国建立手工业合作社10万个,从业人员603万人,占全部手工业人员的91.7%,合作化手工业产值108亿多元,占手工业产值总额的92.9%,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改造扩大了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力量,为城市手工业的有序发展确立了必要条件。但改造过急过快,使生产过于集中,造成产量成本加大,质量下降,经营网点减少,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削弱手工业原本具有的很强的商品性,严重制约了价值规律应有的作用,在实际上没有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改变和提高手工业水平。

”一化三改造”指什么?

“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党从1953年起,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变为公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党八股有哪八种表现?

党八股的八大表现: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害全党,妨碍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1.当年批判的“党八股”的八种表现不仅没有绝迹,而且时常乔装打扮、改头换面,品种繁多、五花八门,招摇过市、令人生厌。举要如下:“注水文章”言之无物,了无新意,缺少魅力,缺少风格,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2.“包装文章第一位的是要搞好政治宣传和包装。为此,就要频频使自己见诸于各种媒体,在公众面前打扮成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样子,以期引起领导注意、群众关注。”3.“ 广告文章”做了一点事情,或者想要做一点事情,唯恐天下不知道,便诉诸笔端,用大型词汇,往大的范畴上扯,往极端处用语,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啦,填空白创纪录啦,铺天盖地而来。4.“热点文章”打着创新观念、解放思想的旗号,忙于跟风刮风,望风而文,见热就炒,一哄而上,社会上有什么热点就写什么热点宣传什么热点,缺乏科学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一个新东西出来,自己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就照猫画虎。5.党八股是指在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做其他宣传工作的时候,对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和内容空洞、专讲形式、玩弄文字的八股文一样。拓展资料:1942年2月8日,在延安整风会议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作为三股歪风加以批判。会议大力提倡文风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对全党新闻工作者震动很大,掀起一场报刊界整顿文风的运动。


反对党八股什么是党八股

党八股,是指宣传工作中的一种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文风。党八股即写文章和讲话中的空话和套话之风,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害全党,妨碍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上一篇:女神天国

下一篇:丽景花园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