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地图面积有多大
土耳其地图面积是78.36万平方公里。据土耳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土耳其共和国国土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土耳其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的人口:据土耳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土耳其人口为8361万,较2019年增加45.93万人,年人口增长率从2019年的13.9‰降至2020年的5.5‰。其中男性人口占50.1%,女性人口占49.9%,城镇人口占93%,农村人口占7%。处于15-64岁劳动年龄之间的人口占67.7%,0-14岁之间的人口占22.8%,65岁以上的人口占9.5%。土耳其人口最多的5个省(包括常住外国人)分别为:伊斯坦布尔省,人口1546万,占全国人口的18.49%;安卡拉省人口566万;伊兹密尔省439万;布尔萨省人口310万;安塔利亚省人口254万。
土耳其在地图上的位置
【摘要】土耳其在地图上的位置【提问】【回答】【回答】给您找出来了【回答】土耳其(Turkey)在地理上位于亚洲的西北角、欧洲的最南部,是一个连接欧亚两洲的国家。 土耳其国土北部是黑海,国土西南部为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国土西侧为爱琴海,西北侧与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回答】
土耳其到底属于哪个洲?
土耳其属于亚洲,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土耳其地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扩展资料气候特征:土耳其的气候类型变化很大。东南部较干旱,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比较凉爽。一般来说,土耳其的夏季长,气温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带来了降雪和冷雨。果园、麦田和水库储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园和去海滩游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地形地貌:土耳其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阿勒山(又译作亚拉腊山或亚拉拉特山)高达5,165米,山顶终年积雪覆盖,景色最为壮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耳其
土耳其属于哪个洲的国家
土耳其属于亚洲。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而土耳其是一个隶属于亚洲的国家,其全称为“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和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其首都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铁路和空中航线通向全国各地。历史上的土耳其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前后十三个不同文明的历史遗产,加上三面环海的地势和内陆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其拥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土耳其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行业之一。
土耳其在哪
土耳其是一个位于亚洲西部的国家,纬度在北纬39.0°和东经35.00°之间。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的全称是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兰教国家,被称为“文明的摇篮”,首都是安卡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约369万,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土耳其的气候类型土耳其的气候类型变化很大。东南部较干旱,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比较凉爽。一般来说,土耳其的夏季长,气温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带来了降雪和冷雨。果园、麦田和水库储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园和去海滩游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去土耳其旅游的最佳月份。大约从4月份开始,土耳其就进入了它的旅游旺季,6-8月尤其盛,着名的景点里游客几乎爆满。下半年复活节也是旺季。但主要城市如伊斯坦布尔的春秋是最适合游览的季节,每年4-5月、9-10月,气温适中,既没有8月份的闷热,也没有冬天的寒冷,天空透彻晴朗,适合拍照。
土耳其在哪
土耳其在欧洲的东部。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国土包括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并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之间的,是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组成的土耳其海峡,是连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土耳其气候特征。土耳其的气候类型变化很大。东南部较干旱,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比较凉爽。一般来说,土耳其的夏季长,气温高,降雨少;冬季寒冷,寒流带来了降雪和冷雨。果园、麦田和水库储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园和去海滩游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气候多样性说明土耳其的农作物品种极为丰富。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烟草、阿月浑子(开心果)、葡萄干和水果蔬菜的产地之一。
土耳其是哪个国家
土耳其共和国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土耳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西临爱琴海,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扩展资料:
土耳其人是突厥人与属于欧洲人种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后裔,奥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奥斯曼帝国。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至16世纪和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时期达到鼎盛,统治区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19世纪时开始衰落。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间得以统合。
1914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1918年战败。土耳其丧失了大片领土。土崩瓦解。
土耳其虽为亚洲国家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实行欧洲模式,是欧盟的候选国。宪法规定土耳其为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又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及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作为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是哪个国家
您好,关于土耳其,又称为土耳其共和国,是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一个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大约80%的人口是土耳其人,其余的人口主要来自各种少数民族,包括库尔德人、爱琴人、希腊人、阿塞拜疆人、塞尔维亚人、塞浦路斯人、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等。土耳其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17大国,亚洲第7大国。土耳其的首都是安卡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土耳其的宪法是一个现代的总统制宪法,总统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也是国家的最高法律长官。土耳其有一个多党制的议会,其中有550名议员,每四年选举一次。土耳其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主要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为主,是欧洲第17大经济体。土耳其是一个重要的中东桥梁,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心。【摘要】
土耳其是哪个国家【提问】
您好,土耳其就是个国家哦,【回答】
属于欧洲的一个国家呢【回答】
您好,关于土耳其,又称为土耳其共和国,是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一个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大约80%的人口是土耳其人,其余的人口主要来自各种少数民族,包括库尔德人、爱琴人、希腊人、阿塞拜疆人、塞尔维亚人、塞浦路斯人、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等。土耳其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17大国,亚洲第7大国。土耳其的首都是安卡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土耳其的宪法是一个现代的总统制宪法,总统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也是国家的最高法律长官。土耳其有一个多党制的议会,其中有550名议员,每四年选举一次。土耳其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主要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为主,是欧洲第17大经济体。土耳其是一个重要的中东桥梁,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和政治中心。【回答】
土耳其和希腊的关系为什么如此紧张呢?
土耳其核希腊一直存在着历史矛盾和民族矛盾。土耳其作为一个亚洲的国家但是却一心想加入到欧盟,但是希腊作为欧盟国家是反对土耳其加入到欧盟的,所以产生了矛盾,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欧盟国家的很多国家同样是反对土耳其加入到欧盟的。 希腊和土耳其结怨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尽管此时古希腊早已被罗马征服,但在罗马帝国分裂后延续下来的东部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希腊化国家。尽管拜占庭帝国作为罗马帝国的延续一直以罗马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号,但由于相比罗马帝国时代失去了对西地中海领土的控制后拜占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希腊化的国家: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中心正位于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事实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腊人最先创建的,而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则被确定为改良后的希腊语,宗教信仰为希腊正教(东正教)。因此当时的希腊人可谓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族群。从公元11世纪开始高度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不断遭受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希腊人开始同突厥系民族交恶。对于土耳其和希腊的矛盾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在11世纪的时候在希腊的就已经有了民族的矛盾,所以在如见两国的矛盾不仅仅在民族矛盾逐渐演变成了国家间的的矛盾。所以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还是有必要缓解一下矛盾的。
希腊和土耳其是世仇吗?为什么
是的。
希腊和土耳其,这是一对著名的冤家,到现在已经有千年历史了。
拜占庭帝国不必多说,只用说他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且除了开始官方用语为拉丁语外后来一直都是希腊语,今天的希腊和土耳其都曾是拜占庭帝国的土地。
1071年,东方的塞尔柱帝国在曼奇科特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塞尔柱移民涌入安那托利亚高原,一度跑到爱琴海沿岸。当时的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正是在这个压力下请教皇召集了十字军。在十字军和拜占庭军队的打击下,这些塞尔柱人最终占领了安那托利亚高原,除了沿海地区。此后双方持续了数百年的冲突,但双方谁都无法消灭谁。
但是罗姆苏丹国并没有打败拜占庭,反而先一步分裂。在罗姆苏丹的遗体上,出现了一批小的土耳其部落,比如卡拉曼坎达尔之类的,还有主角,奥斯曼。奥斯曼部落经历了与其他土耳其部落的兼并,还成功跨过爱琴海。最后在1453年,当时的奥斯曼苏丹进攻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围城战结束后,拜占庭帝国从历史上消失,希腊人从此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直到今日,君士坦丁堡任然被称作伊斯坦布尔,而索菲亚大教堂还是一个清真寺。
希腊人在土耳其人的手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由于宗教的差异,信仰东正教的希腊人越来越少。但是在民族主义最兴盛的19世纪,希腊人还是发出了他们的怒吼。奥斯曼帝国对这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由于土耳其核心地区大部分曾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地区,这些地方的希腊人即使经历了数百年,任然有不少希腊人保持东正教信仰。在1822年希腊终获独立之后,这些希腊人开始蠢蠢欲动,当年三月,一队武装希腊士兵登陆希俄斯岛,获得了当地不少岛民的支持。然而奥斯曼突然对此岛进行袭击,希俄斯岛的叛乱迅速被镇压。然而这些土耳其人并没有停止,他们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大约45000希腊人被杀,50000人被当做奴隶,23000人被驱逐,而岛上仅留下了将近2000人。希俄斯岛只是土耳其对希腊屠杀的缩影,在不少希腊人聚集的地方,屠杀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
但希腊的独立还是激励着其他被土耳其人统治的民族,比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他们联合起来在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这些国家组建了巴尔干同盟,随后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宣战。战争之后奥斯曼丧失了几乎所有的亚洲领土,仅保留东色雷斯地区。此后由于分赃不均,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希腊从保加利亚获得了西色雷斯。希腊人似乎距离伟大复兴只有一步之遥,而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战败使得这一步再次缩短。然而事与愿违,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战胜了希腊士兵,希腊不得不承认土耳其的主权,希腊人也没能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希腊与土耳其进行人口交换,彻底失去了伟大复兴的理想,即便如此,希腊土耳其的仇恨,至今难忘。
土耳其靠近中国哪里
你好,很高兴为你服务,为你作出如下解答:土耳其靠近中国的西北边界,两国之间的距离约为1400公里。解决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问题,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双方要建立友好的关系,以便于双方能够就有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其次,双方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尊重彼此的历史和传统,以便于双方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双方要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双方经济发展,以便于双方能够共同发展。个人心得小贴士: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双方要加强沟通,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加强经济合作,以便于双方能够共同发展。【摘要】
土耳其靠近中国哪里【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服务,为你作出如下解答:土耳其靠近中国的西北边界,两国之间的距离约为1400公里。解决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问题,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双方要建立友好的关系,以便于双方能够就有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其次,双方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尊重彼此的历史和传统,以便于双方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双方要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双方经济发展,以便于双方能够共同发展。个人心得小贴士: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双方要加强沟通,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加强经济合作,以便于双方能够共同发展。【回答】
亚特兰蒂斯的全面介绍,还有,亚特兰蒂斯的几根柱子有什么用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给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亚特兰蒂斯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冬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入海底。
编辑本段柏拉图书记载
在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描述中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美丽、技术先进的岛屿,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书中写道:亚特兰蒂斯不仅有华丽的宫殿和神庙,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坛。 柏拉图在描述中说,亚特兰蒂斯人拥有的财富多得无法想象。亚特兰蒂斯人最初诚实善良,具有超凡脱俗的智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亚特兰蒂斯人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们开始派出军队,征服周边的国家。 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腐化,无休止的极尽奢华和道德沦丧,终于激怒了众神,于是,海神波塞顿一夜之间将地震和洪水降临在大西岛上,亚特兰蒂斯最终被大海吞没,从此消失在深不可测的大海之中。
编辑本段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
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对话录》中,记录着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所叙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亚斯是苏格拉底的门生,他曾在对话中三次强调亚特兰蒂斯的真实性。柯里西亚斯说,故事是他的曾祖父从一位希腊诗人索伦(Solon约639-559BC)那儿听到的。索伦是古希腊七圣人中最睿智的,索伦在一次埃及之旅时,从埃及老祭师处听到亚特兰蒂斯之说。对话录中的记载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遥远的大西洋上,有一个以惊异文明自夸的巨大大陆。大陆上出产无数的黄金与白银,所有宫殿都由黄金墙根及白银墙壁的围墙所围绕。宫内墙壁也镶满黄金,金碧辉煌。在那里,文明的发展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设备完善的港埠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它的势力不只局限于欧洲,还远及非洲大陆。上面这幅壁画发现于阿克罗提里城中。这座城在3500年前因圣多里尼火山爆发而遭埋没,于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来,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贸易的船队。在一次大地震之后,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随之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柏拉图在二千年前述说的这个岛屿,令许多人为之向往,但没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亚特兰蒂斯确实存在过。因为亚特兰蒂斯消失在一场火山爆发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后,亚特兰蒂斯在顷刻之间便永远沉入了海底。根据柏拉图的记述,由于亚特兰蒂斯的文明程度极高,国势富强,渐渐社会开始腐化,贪财好富,利欲熏心。遂发动征服世界的战争。但遇到强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败仗。亚特兰蒂斯这种背弃上帝眷顾的行为,导致天神震怒,因而唤起大自然的力量,消灭了这个罪恶之岛。 亚特兰蒂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冬统治的一座广大岛屿。 希腊神话中说,这座岛屿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冬的5对双生子共同统治。长男“亚特拉斯”(Atlas),以盟主的身份成为王中之王。因此这座广大岛屿被命名为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位于“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罗陀海峡)外的大西洋中,面积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 大西洲位置图
其强大的权力则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还远达欧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陆)。 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冬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陆和外海衔接。 神殿是以黄金、白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岛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而壮观。 环状都市外有宽广的平原,四周为深30米、宽180米、全长达1800公里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18公里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象是棋盘的格子一样的整齐方正。人们就用此水种植谷物和蔬菜,并用运河将产品搬运到消费地区。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处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着许多居民,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船只和商人络绎不绝地往返于3座巨大港口之间,港口一带因此而昼夜喧嚣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个地区,每个地区设有一位指挥官。这位指挥官担负着调度一辆战车费用的六分之一、马2匹、骑兵2名、轻战车1台、步兵和驾驶者各一名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能调度12名战斗员和4名水兵。若将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么亚特兰蒂斯就能随时拥有120万兵员的强大战斗力了。 拥有强大国力的亚特兰蒂斯,终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侵略别国了。 勇敢地抵抗亚特兰蒂斯进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战后,终于击退了亚特兰蒂斯军队,保障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惨命运立即发生了。 因为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军队仅仅在“悲惨的一昼夜”间就陷入地中,而亚特兰蒂斯也陷没于海中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这就是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的全貌。这就是柏拉图将希腊贤人之一的梭罗从埃及祭司那里听来的故事,写到自己的书里介绍给世人的。
编辑本段海神的传说
没有任何事情能像亚特兰蒂斯大陆之谜那样长久地挑起人们的幻想。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首次将此大陆向外介绍以来,人类就被那谜样的大陆所迷住了。 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描绘了亚特兰蒂斯的全貌。柏拉图将希腊贤人之一梭罗从埃及祭司那里所听到之事写成了故事介绍给世人。 在这个故事中,柏拉图说,亚特兰提斯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广大岛屿。这座岛屿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顿的5对双生子共同统治。而长子亚特兰斯,当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为王中之王了。而这座岛屿也以第一代国王亚特兰斯之名,被称为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岛位于“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积则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至于其强大的权力则并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而是远达欧洲、非洲及美洲。 亚特兰蒂斯在其特有的体制下保持着繁荣与富裕,且居住于此的人民也很温和、贤明,不会沉溺于巨富,凡事以德为尊。可是,随着时光的逝去,世代的更替,这些崇高的思想也日渐淡薄,终于有一天,军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侵略他国了。 勇敢地抵抗亚特兰提斯进攻的是古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战后,击退亚特兰提斯军,保卫了自由。但未知的悲惨命运却立即发生了。 因为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军队仅仅在“悲惨的一昼夜”间就陷入地下,而亚特兰蒂斯岛也沉没于海中,从地上消失了。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图做此记述以后,理想之都亚特兰蒂斯就成了众人所向往之地。尤其是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图所记述之事的可信度。因为在“真正的海”的对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陆”。许多进入美洲大陆探险的探险家认为,在那里所看到的就是亚特兰蒂斯。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预言与埃德加·凯西的预言有些细节非常一致,但也有相异之处。特别是有关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有很明显的不同。柏拉图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在“一日及悲惨的一夜”发生的;而凯西却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经过前后三次(从时间上来说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间)大激变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时发生了最初的异变。虽失去了大陆的一部分,但还持续着亚特兰蒂斯的繁荣文明。接着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发生的第二次异变。这时大陆被分成数座巨岛,人民纷纷远走他乡。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后的异变发生了。以超文明为誉的亚特兰蒂斯,终于经不起如此大的激变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变后的移民及逃过最后异变大难的亚特兰蒂斯人,却广布在世界各地。亚特兰蒂斯超文明的遗产渡过了远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兴盛。
编辑本段大西国的地理位置之争
立志探索大西国奥秘的严肃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大西国的地理位置有关。至今,地理争议点最多的为如下几处。 克里特说 亚特兰蒂斯在克里特岛。 因为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了位于克里特岛上的大规模遗迹,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个圆环状小岛“锡拉岛(又名圣多里尼/桑多里尼)”上发现了描绘现在已成为内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经是一个小岛 大西洲位置图
的证据,因此有人怀疑席拉岛正是亚特兰提斯传说的由来,因为据研究,约西元前15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岛上的圣多里尼火山发生了一次大爆发,爆发导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毁灭,也引发了海啸,这次火山喷发使得原本仰赖贸易的迈锡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说的人认为,柏拉图(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亚斯或最初听到这故事的希腊人索伦)把数字弄错了,因此整个数字夸大了十倍以上,900年变成了9000年,4万平方哩变成了40万平方哩,所以才变成了这样的传说。 南极说 支持此说的人以考古学家兼作家葛雷姆?汉卡克以及兰斯?弗列里亚斯为代表。 此说是认为亚特兰提斯应该是在南极半岛,并以“地壳滑动说”来解释亚特兰提斯的毁灭,认为亚特兰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灾难,紧接而来的是严寒,从而导致亚特兰提斯人放弃了自己的故乡,南极半岛随后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爱尔兰说 瑞典地理学家乌尔夫·埃林森于2004年出版的《地理学家眼中的亚特兰蒂斯:勘探仙境之国》一书中认为,爱尔兰岛即为亚特兰提斯大陆。主要论点来自于柏拉图所描述的岛国大小及地貌与爱尔兰岛极为相似,并且两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亚特兰提斯沉没的传说可能来自于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结束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许多沿岸岛屿。长时间的以讹传讹将小岛的沉没夸大为毁灭性的灾难。 科学的证据 第一次提出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是大西国遗迹这个理论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尔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这位圣职人员的看法是正确的,后来几个世纪的发现都一一证实了他的设想。 1898年夏,有一条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间敷设电缆。突然间海底电缆发生断裂,船上的工人马上投入了紧张的抢修工作。出事地点是北纬47°,巴黎以西西经29°40',在亚速尔群岛之前900公里处,那里的水深达3100米。在打捞的时候,人们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陆地山脉的特点,其表面除谷底外没有淤泥,岩石顶端呈锋利的尖状。船员们带回了一块岩石,这块“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矿业学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国地质学家的极大兴趣。这位学者就是皮埃尔·泰尔米埃。这块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没有能变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气中它却坚硬起来了。因此泰尔米埃得出结论:从3100米深水中采来的这块石头曾受到过大气的压力,因为在这个地方,过去曾同周围地区一样一度露出水面;显然,不久以前发生的地壳激变(这里的“不久以前”,应该从地质学角度来理解)使这里下陷了3000米;欧洲同美洲之间有过一块陆地,这块陆地在激烈的地质变动时不见了。
编辑本段南极说的证据
远古南极地图的启示
一张远古南极地图,打破了沉闷的僵局。 那是上个世纪初,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库藏中,发现了一张奇特的古代世界地图。这张陈旧的古董上面清楚地绘出了整个美洲和南极洲的位置和轮廓,旁边标注着:“参照古代地图原本,绘制于14世纪。” 我们知道,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人们才知道美洲的存在,美洲人才知道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存在。而这十四世纪从古人那里仿制来的世界地图,竟然画出了世界大陆、大洋的全貌,而那时人类还没发明精确的罗盘定位装置,还无法远航,甚至还不太清楚地球是圆的! 毫无疑问,该图的原本是史前一期人类绘制的,而我们这一期人类在十四世纪又重新发现了它,根据它绘制了这张世界地图。 在严格的审视中,学者们发现了一个疑点:这张古地图上,南极洲的轮廓,和现在的南极大陆有较大的差别,而美洲大陆和现在美洲的形状却几乎完全一致。为什么当时的人画得准美洲,却画不准南极洲呢? 这个谜团,直到卫星遥感技术出现了,拍摄到了冰层以下的南极大陆面貌之后,才圆满地解开。当那张古地图的研究者,把那张远古地图上的南极洲与卫星测绘的冰川下的南极大陆图样相比较时,发现二者惊人地一致!也就是说:史前人类绘制的——是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洲!这不是在告诉我们——那个时期的南极大陆是一片温暖的土地吗?! 人们已经知道:南极洲在几百万年以前是一块温暖湿润的大陆。因为南极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那里几百万年以前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南极洲边缘也发现的古代陆生动植物的化石,更加肯定了这一点。但是,科学家万万没有料到——这种温暖的气候会持续到离现在这么近的时期! 既然史前那个时期的南极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那里一定会有一个人类居住。虽然我们不知道那时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但至少他们已经能准确地绘制世界航海图。于是,有学者大胆地提出——南极洲是不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亚特兰蒂斯并没有沉入大西洋,而是被骤然变冷的气候封存在一英里厚的冰山下。古人当时不能理解这种巨变,所以误认为亚特兰蒂斯堕入了大西洋底? 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因为南极大陆在大西洋的对岸,与传说中亚特兰蒂斯位置差别太大,而且当时人们实在想不出——什么能造成南极大陆急剧降温,以致一个发达的“南极文明”绝灭得没留下任何痕迹!加之厚厚的冰川遮盖了地质变迁的记录,所以认为南极洲是亚特兰蒂斯的说法,提出不久就搁浅了。
北极冻原的启示
庞大的南极冰川,使学者们探索南极变迁的工作一筹莫展;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极地区,却传来了古代全球气候巨变的确凿证据。 十九世纪初,在接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和跨越北极圈的新西伯利亚半岛的永久冻土地带,发现了大量冻存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遗骸,越靠近北极圈越多。其中主要是猛犸象,也夹杂着犀牛和河马等巨兽。这些大家伙都是温带的物种,为什么聚集到一起,跑到北极“自寻死路”?学者们分析它们胃里的食物时,发现里边竟然还有没来得及消化的温带草本植物,保存得相当完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在告诉我们一个惊愕的事实:从它们在温带进最后一餐,到集体冻僵在北极,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不然胃里的食物就被消化得面目全非了。而且它们当年经过了一个“速冻保鲜”的过程,否则巨兽的身体和它们胃里的食物,就无法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很明显,这里发生过一场气候巨变的灾难,从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变成了极寒的极地气候。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层的热量是相对平衡的,单纯的局部的气候巨变是不存在的,它必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当研究们了解到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大陆,原来也是温暖湿润温的气候的时候,更加肯定了上述判断。 与南极的气候巨变遥相呼应,是一场“与地质运动无关”的全球气候剧烈改变,骤然的降温使北极地区变成了今天的冻原吗?还是这欧亚大陆的最北端,原来位于北温带,在一场“地质巨变”中向北极滑行了近2000英里,被封冻在今天的位置呢? 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表明——当时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剧变!而与北极对应的南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温暖的南极洲冻成了一个死寂的世界。 这场巨变发生在1.1万年前。人们鉴定了北极那些冻死的巨兽之后,给出了这个答案。
“地球外壳滑转”假说
面对北极那场远古的浩劫,当时所有的地质学理论都无能为力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地质学家哈普古德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地球的岩石外壳漂浮在地幔岩浆上,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整体大角度滑转。就象有的桔子——皮能相对瓤转动一样。 这个滑转的驱动力,是南北两极冰川随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不对称,随着漫长岁月的冰雪堆积聚,不断加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造成岩石圈在地幔岩浆上的大角度滑转,直到达成新的平衡。 其结果,势必造成全球气候的巨变。原来的两极移出南北极圈,冰川全面崩解融化,吸收了大量的大气热能,导致全球降温,同时海平面上升,近海低地被淹;而对应的一部分温带移入南北两极,气温骤降,整片陆地被冻僵;同时,部分赤道地区进入温带,相对应的温带进入热带……还有如影随形的地震、海啸等等,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假说提出后,学术界一片哑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因为事实摆在那里,没有再合理的解释了;也没人率先出来赞同,因为这个学说太破格、太超出人的常识了,在这里竟然达成了科学与历史传说的吻合! 就在此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打破了这个僵局。他写信给哈普古德教授,赞扬了他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而且,这位严谨的物理学大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你是对的。”
南极就是亚特兰蒂斯?
哈普古德的假说使“南极洲可能是亚特兰蒂斯”的观点焕发了生机。根据这一学说,一些学者经过细致的计算,描述了1.1万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全球地质灾难: 在漫长的岁月中,两极不对称的冰山越长越大,它们不均衡的离心力,终于在1.1万年前,拉转了岩浆上的地球外壳,把两极甩出南北极圈。 欧亚大陆板块的最北端——西伯利亚和新西伯利亚半岛,从温暖的北温带冲向北极,数小时内滑行近2000英里,相对地心转动近30°,到了今天的位置。气温骤然下降至少60°!原来在温带平原上的猛犸象群、犀牛等巨兽,很快被冻死在零下40°以下的酷寒之中。因为只有这样的低温进行速冻,巨兽的躯体才能完好地保存到下来。 在地球的另一端——南极,原来位于南半球温暖潮湿的南极大陆——亚特兰蒂斯,一下被推入了南极圈。因为南极比北极更冷,一个发达的人类文明被冻死了,随后普降的冰雪在她身上形成的今天的南极冰川。 原来两极的冰山,被推进温带后迅速融化,造成了全球降温和使海平面的陡然上扬。近海陆地被淹没,局部出现洪水;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整体转动,造成岩浆的搅动和板块之间的错动,全球性的海啸和局部火山喷发、地震不可避免。 在这场地球的浩劫中,当时的人类文明毁于一旦。幸存下来的人,再也得不到亚特兰蒂斯的任何消息,加上当时暴涨的海水吞没了大片陆地,所以人们误以为亚特兰蒂斯覆灭在大西洋之中。 1.1万年前,各大板块滑转的旁证,在中国大陆也能找到:那就是中原地区丰富的大象化石。比如人们熟知的“黄河象”,以及最近在成都地区发现的“象群化石”。那些大象都是亚热带物种,这说明那些地区原来位于亚热带,随着欧亚大陆板块冲向北极,那里也从亚热带闯进了北温带。象群不能适应新的气候条件,或者死亡或者迁移回亚热带,所以很快在中原绝迹了。 在这些一致的“全球性证据”的鼓舞下,一些学者鲜明地提出了:“南极洲就是当年的亚特兰蒂斯”。